1、桩基简介 最早使用的是木桩:早在7000-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在湖泊和沼泽里,栽木桩搭台作为水上依据,汉朝已用木桩修桥。到宋朝,桩基技术已比较成熟,今上海市的龙华塔和山西太原的晋祠圣母殿,都是现存的北宋年代修建的桩基建筑。在英国也保存有一些罗马时代修建的木桩基础的桥和居民点。19世纪20年代,开始使用铸铁板桩修筑围堰和码头。到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各种型式的型钢,特别是H型的钢桩受到营造商的重视。美国密西西比河大量采用钢桩基础。到30年代在欧洲也被广泛采用。70年代,上海宝山钢铁厂建设中,大量使用了日本引进的钢管桩。20世纪20-30年代出现沉管灌注混凝土桩。上海在30年代修建的一些
2、高层建筑的基础,就曾采用沉管灌注混凝土桩。到50年代,随着大型钻孔机的发展,出现了钻孔灌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桩。在50-60年代,我国的铁路和公路桥梁,曾大量采用钻孔灌注混凝土桩和挖孔灌注桩。1949年美国雷蒙德混凝土桩公司最早用离心机生产了中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我国铁路系统于50年代末有生产使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桩。60年代末,铁道部丰台桥梁工厂开始生产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简称PC管桩),当时主要用于铁道桥梁工程的基础建设;70年代研制生产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1987年交通部三航局从日本全套引进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简称PHC管桩)生产线;80年代后期,宁波浙东水泥制品有限公司与有
3、关科研院所合作,针对我国沿海地区淤泥软弱地质的特点,通过对PC管桩的改造,开发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简称PTC管桩)。1989-1992年,原国家建材局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和番禺市桥丰水泥制品有限公司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引进管桩生产线的消化吸收,自主开发了国产化的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1993年该项成果被原建设部列入全国重点推广项目。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开始大量应用于铁道系统,并扩大到工业与已用建设、市政、冶金,港口、公路等领域。中国管桩发展到今天已经走过了25年的历程,1987年我国PHC管桩年产量不足50万米,到今天,我们的年产量可以达到
4、3亿米。全国管桩生产企业近500余家,相关企业300余家,形成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产业链产值可以达到300亿元。桩支承于坚硬的(基岩、密实的卵砾石层)或较硬的(硬塑粘性土、中密砂等)持力层,具有很高的竖向单桩承载力或群桩承载力,足以承担高层建筑的全部竖向荷载(包括偏心荷载)。桩基础由基桩和联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品种 目前国内管桩企业所生产的管桩品种大多数是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PC),近几年又开发了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空心方桩(PHSPHS、PSPS)及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AG管桩仅限于出口)等异型桩。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竹节桩无端板
5、增强型空心方桩工艺及装备 目前,我国管桩生产主要采用混凝土高速离心成型工艺,管桩结构采用先张法预应力技术,混凝土配置搅拌中掺加了高效减水剂,常压蒸气养护与高温高压蒸气养护工艺相结合的快速养护方式。管桩生产工艺已经比较成熟,管桩生产已经形成了工厂化、规模化作业。一、建华管桩:全球最大的管桩制造商。全球最大的管桩制造商。1993年2月创建于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通过不断的努力拼博,终于使建华管桩在2019年摆脱了前三年的连续巨额亏损,而一跃成为全国同行业的产销量冠军,这也成了建华管桩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1994年至2009年底,建华员工由最初的200人发展到16400多人,增长了82倍;销量
6、由26万米增加到8516万米,增长了约328倍;产值由3200万元增加到76亿元,增长了约238倍。目前,建华管桩的年生产能力达1亿多米,市场占有率达35%以上,已经连续十三年稳居全国同行业产销量冠军,并成为全球最大的管桩制造商。二、三和管桩:国内亚军。广东三和管桩有限公司始创建于1993年,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生产和集团化运作的企业,总闻设在广东省中山市。三和的主要产品是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三、浙东管桩 宁波浙东管桩有限公司(宁波浙东水泥制品厂)其前身系宁波浙东水泥制品厂,创建于1985年,2019年组建成立浙东建材集团有限公
7、司。集团公司总占面积80万余平方米,职工3500余人,为中国建材二十强企业。现阶段管桩行业在我国的发展进程还属于初级阶段,我国是从1989年开始自主研发管桩,不再依靠国外进口。随后在这不断开发的过程中形成与此有关的产品标准体系、研发技术、生产作业等。我国是全球生产应用管桩最多的国家,年产量达3亿米、年应用量近2.6亿米;产值可达350亿元,形成产业链产值到达700亿元,在我国水泥混凝土制品行业总产值中占有比较大的份额。90年代初期,管桩主要是应用在沿海及沿江流域: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及上海等大城市应用比较广泛,主要用于公路、桥梁、码头建设和工业厂房、电厂的基础。企业之间的并购与重组,企业做大做强是今后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