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docx

上传人(卖家):阳光照进你心里 文档编号:3287100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1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隧道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隧道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隧道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隧道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隧道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目录1.1、 安全保证体系31.2、 安全生产责任目标31、安全生产管理目标32、环保管理目标53、文明施工管理目标54、农民工工资目标65、保卫消防管理目标61.3、 全生产保证措施61.3.1、 生产管理措施61.3.2、 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91.3.3、 富水断层破碎带的处理101.3.4、 高地应力条件大变形防止措施111.3.5、 小净距隧道131.4、 隧道突泥涌水预防措施及注意事项141、表现形式142、原因分析153、处置措施154、管理要点161.5、 隧道有害气体检测及注意事项171、表现形式182、原因分析183、处置措施194、管理要

2、点211.6、 洞口失稳防范及注意事项221、表现形式232、原因分析233、处置措施241.7、 隧道施工安全保证措施251.8、 防洪与防火261、防洪262、防火261.9、 施工用电安全技术措施271.10、 施工交通组织及安全管理291、建立施工交通组织管理机构292、加强交通信息管理,及时有效的发布交通信息293、施工期间的交通安全管理294、对工程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301.11、 紧急安全事故报告程序及处理措施301.12、 高处作业安全保证措施301.13、 特种设备安全作业保障措施31隧道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1.1、 安全保证体系1、项目部以国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3、标准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安全方针。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项目经理部建立安全保证体系,以项目经理为责任人的安全生产领导机构,配备专职安全员,全面负责工程的安全工作,并做到安全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制度、有措施,实行工程施工安全一票否决制。(图10.1-1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框图)2、项目部设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项目总工、项目副经理为安全责任人,项目部各科室负责人和各施工队长,共同组成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的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实行安全目标责任制管理,按要求数量配备专职安全检查人员,班组设置兼职安全员,全面负责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形成一个健全的安全保证体系组织管理机构。3、安全生产管理应贯穿于整个

4、施工过程,随时随地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检查,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严格按规程操作,确保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1.2、 安全生产责任目标1、安全生产管理目标(1)安全教育管理目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特别是新工人上前,必须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对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要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年度培训教育,确保施工管理人员、技术工人持证上岗100%o(2)伤亡控制目标:施工现场不发生重大伤亡事故,轻伤事故控制在3%。以下,杜绝发生重大伤亡事故。(3)机械设备管理目标:施工现场使用的塔吊、龙门吊、搅拌机、外用电梯等设备,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经常进行检查,机械设备保持整洁,安全

5、保护装置齐全可靠。各种机械设备要有运行检查及维修记录,确保其安全运行,杜绝机械伤害事故发生。(4)施工用电管理目标:按照规范编制用电方案报审批后实施。采取安全用电技术措施,严格三相五线制,按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的原则,设置漏电保护器,未级漏电保护器的不动作电流小于30mA,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一锁”。民用照明采用低压供电,电压小于36伏。严格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采取安全用电组织措施,杜绝触电伤害事故发生。图1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框图(5)基坑支护管理目标:按照规范编制基坑支护的施工方案报审、审批后实施,基坑周边采取临边防护;坑、槽开挖应按要求设置安全边坡;特殊支护应符合设计方案。严格基

6、坑支护的变形检测,支护设施变形应采取调整措施;基坑应设置有效排水措施;坑槽边的荷载距离应大于设计规定;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杜绝坍塌伤害事故的发生。(6)模板工程管理目标:按照规范编制模板工程施工方案并报审、审批后实施;针对混凝土输送方式制定安全措施。支撑系统要有计算书并符合设计要求,立柱稳定,施工荷载均匀不超过设计规定,模板堆放整齐,高度符合安全要求,严格模板过程验收和拆模申请批准制度。支拆模作业人员有可靠的立足点,设置警戒线有专人监护,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杜绝支撑系统坍塌引起的物体打击高空坠落伤害事故的发生。(7)脚手架卸料平台管理目标:按照规范编制脚手架、卸料平台施工施工方案设计计算书、设

7、计图报审、审批后实施,施工时保证立杆基础、固定点牢固,架体稳定,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严格搭设前技术交底,搭设完毕验收制度,并办理验收手续,杜绝架体坍塌引起的物体打击、高空坠落伤害事故的发生。(8) “四口”、“五临边”管理目标:施工现场“五口”出入同道口、电梯井口、孔洞口、桥梁口、隧道口,“五临边”基坑边、同道边、桥墩施工作业边、卸料平台边必须设置防护。防护材料符合材质要求,防护必须规范、严密、牢固、安全可靠,严格日常检查维护管理,杜绝高空坠落伤害事故的发生。(9)劳动保护管理目标:施工现场必须购买和使用经鉴定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进入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戴好安全帽;主体工程外侧必须使用

8、符合标准的密目安全网封闭;高空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安全操作规程作业;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施工单位应当为从事危险作业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使进入现场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保险率达到100%。2、环保管理目标建立环境保护保证体系,制定环保保证措施。加强环保意识,夜间施工应当经过批准,不在施工现场焚烧有毒有害物质,防止大气、水质、噪声污染。确保工程施工环境保护工作达标,杜绝对环境破坏的事件发生。3、文明施工管理目标施工现场建立以项目经理为责任人的文明施工地组织管理机构,做到文明施工组织落实,制度完善,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施工作业区域封闭围墙应当安全美观,顶部加帽,高度1.82.5米;工地主要入口设置大门。“

9、七牌一图”整齐规范,施工区域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场内道路、大门出入口应当进行硬化,设置车辆冲洗设施、横断沟及沉沙井。生产生活实施要齐全、卫生,符合通风、采光、防火要求。施工现场材料成品、半成品、废品,按规格、型号、用途等分类堆放,并有表识,现场分区域分类别管理。管理人员应应当佩戴胸卡,持证上岗;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安全帽应当有区别,项目经理、主任工程师、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应佩戴臂章。作业层面应当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始终保持场地整洁,道路畅通无积水。落实急救措施,急救保健配备常用医药品及急救器材,经常开展防病治病急救常识的宣传教育,确保施工现场文明施工。4、农民工工资目标建立专项资金,确保农

10、民工工资每月足额发放,力争做到无投诉、无阻工事件发生,杜绝欠发农民工工资现象发生,实现清欠目标。5、保卫消防管理目标落实保卫消防管理制度,加强日常安全消防知识培训教育,提高安全消防意识;定岗定员进行保卫消防日常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对存在的隐患及时责令有关责任人进行整改。合理配置符合使用要求的消防器材,执行动火审批制度;动火时必须有专人监护,确保施工现场安全,杜绝火灾事故发生。1.3、 全生产保证措施1.3.1、安全生产管理措施1、项目部成立安全领导小组,使整个施工安全都处于受控状态,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2、建立施工项目安全施工责任保证体系,有组织有领导开展安全管理活动,建立各级人员安全生产

11、责任制度,明确各级人员安全责任,抓制度落实,抓责任落实,定期检查,特种作业人员坚持“持证上岗”。3、项目部、施工队设置专职安全员,关键部位由安全员现场监督,发现有不安全隐患,即可提出整改,安全员有权对违章操作人员行使处罚及下达停工令,并且班组安全员在每天上班前,对班组全体人员做35min安全教育,特别对机械操作手要安全提醒。在拌合站的高空、皮带转动部位设安全防护。4、施工地段设置必须的警示牌(灯)和警戒防护设备以保证来往行人及车辆的安全。在大雾、大雨及夜晚配备专人在施工道路口警戒和防护。5、现场用电按标准规范要求架设和使用。安全人员与当地气象部门建立工作联系,提供旬、周、日的天气预报,掌握气候

12、变化及降水情况,项目部每日定时通知各施工点天气预报,各施工点必须挂牌提示。6、施工现场所用的材料管理要规范化、标准化,有专人管理,必须是正规厂家产品,“三证”齐全方可进场。施工现场各工点要有明显的各种提示牌及警示牌,危险部位设栅栏封闭。7、消防、防火管理:成立防火领导小组和消防队,建立各级领导责任制和消防、防火检查制度,签订消防、防火协议,定期进行检查和培训。明确重点防火部位,落实安全防火措施,配备足够灭火器材。油库及危险品库重点配置。施工现场消防器材设有专人负责保养,定期检查,并记录检查日期和责任人。8、施工用电管理:架设动力线路,采用较大截面的地下电缆通过,确保安全,架设用电线路要规范化,

13、保证架设高度满足车辆安全通过。电器设备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实行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器。设置专业电器工程师,配备强、弱电技术员各一名,严禁无证操作。施工间隙或夜间大型专用设备均要集中,并有保护措施设专人看护。人员进场:抓好队伍进场的安全教育。施工人员进场时,项目部应一一安排时间,由领导带队并组织安质、工程、公安等部门或人员,对其集中进行一次安全专项教育。确保全体进场职工(民工)人人明确有关安全规章规程和注意事项o抓好开工前的安全教育。每道工序开工前,分项目部和施工队应针对事故特点、地理环境、地质条件、技术难度等情况,向职工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抓好施工现场的安全教育。工地负责人、安全员和

14、技术人员要利用安全检查和验收的机会,积极对职工进行安全意识和安全警示教育。施工现场和施工营区要设固定的安全生产宣传标语、标牌;重点部位要设安全警示牌。抓好经常性的年轻教育。项目部每季度要组织一次大的安全教育,并积极利用板报、橱窗等宣传工具;施工队要坚持每旬安全教育制度。有条件要每季度出版一期安全宣传专刊;工班(组)要坚持“三工”(工前、工中、工后)教育制度。抓好技术培训。要开展岗位练兵竞赛活动,促使作业人员提高安全技术和技能;要积极选派特种作业人员参加局、处及地方有关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和制证换证考核,确保特种工全部取得持证上岗资格。安全教育培训要求:1、项目经理部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每年接受安全专

15、业技术、业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0学时;从事一线施工作业的农民工首次接受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2、其他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每年接受安全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项目经理每年接受安全培训时间不得30学时。3、特殊工种(包括电工、焊工、起重工等)在通过专业技术培训并取得岗位操作证后,每年仍须接受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4、其他员工每年接受安全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5、待岗、转岗、换岗的员工,在重新上岗前,必须接受一次项目和班组级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6、项目经理部应定期开展安全活动。组织开展每年六月分的“安全生产月”活

16、动,定期组织“三类人员”安全培训,每年组织派送专职安全等管理人员到公司或市安全监督管理部部门组织的安全培训一至二次。施工队应每年对员工进行最少一次安全技术知识培训教育。设备:1、物资设备部负责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维护、维修管理。安全环保部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安全监督。2、使用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督促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进行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严格执行本制度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4、特种设备应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包括:4.1 特种设

17、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4.2 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4.3 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4.4 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4.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5、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做好原始记录。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6、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

18、修,并做好原始记录。7、物资设备部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8、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使用单位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措施。9、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日常维护保养责任人应当在维护保养中严格执行国家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保证其维护保养的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性能,并负责落实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10、日常维护保养责任人,应当对其维护

19、保养的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负责。接到故障通知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并采取必要的应急救援措施。11、使用单位负责指定专人负责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特种设备使用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问题的应当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12、使用单位负责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1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14、特种设备操作人员

20、负责特种设备日常检查、维护保养。并做好特种设备运行、维护运行记录。15、使用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对特种设备每天的安全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所属特种设备的每周安全检查。1.3.2、 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1、现场道路平整、坚实、保持畅通,危险地点悬挂安全标志,符合安全规定的标牌,施工现场设置大幅安全宣传标语。2、现场的生产、生活区设足够的消防水源和消防设施网点,消防器有专人管理,不乱拿乱放,每作业队组成一个由1520人的义务消防队,所有施工人员要熟悉并掌握消防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3、各类房屋、库棚、料场等安全消防距离符合有关规定,现场的易燃杂物随时清理,严禁在有火种的场所或其近旁堆放

21、易燃物品。4、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规定执行。5、施工中如发现危及地面建筑物或有危险品时立即停止施工,待处理完毕后方可施工。6、从事爆破、电力、高处作业及起重作业等特殊作业人员,各种机械的操作人员及机动车辆驾驶人员,必须经过劳动部门专业培训并考试取得合格证后,方准持证独立操作。7、施工现场设立安全标志。危险地区必须悬挂“危险”或“禁止通行”、“严禁烟火”等标志,夜间设红灯警示。8、所有道路的便桥在桥头设立标志,注明载重能力和限制速度。9、加强爆破器材的领用、运输、使用、退库管理,严禁爆破器材流失。10、雷电期间禁止进行起重及攀登作业。1

22、.3.3、 富水断层破碎带的处理地下水的处理应坚持环境保护的设计理念,根据地下水的形态,本着“堵排结合、大堵小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对分散的网状流水以堵为主,总之,就要尽量不改变地下水原有的流动趋势。(1)重视施工地质工作,通过远近距离物探、超前钻孔等手段提前了解开挖面前方的地质、地下水情况,进而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案,避免涌泥、突水现象发生。(2)为防止涌水、突泥,必要时采用超前钻孔泄水,并预备足够的排水设备O(3)对已判定的断层破碎带、富水带,采用全断面深孔预注浆进行堵水,加强前方围岩自稳能力。(4)穿越断层破碎带围岩施工应加强施工监控量测,及时反馈初期支护位移量测结果,根据实际情况

23、及时调整支护参数。(5)断层破碎带初砌混凝土应按照设计要求的防水等级施工,施工缝、变形缝应作防水处理,铺设防水板前应完成设计要求的止水注浆。(6)隧道仰拱应超前施工,尽早与支护构成封闭结构;二次衬砌施工应根据监控量测结果确定施工时间,全断面浇筑;初砌施工应紧跟开挖工序,及时封闭01.3.4、 高地应力条件大变形防止措施隧址岩性主要由绢云千枚岩构成,其饱水易软化。围岩为极软岩软岩,不会发生岩爆。隧道大变形是围岩体在地应力及地下水活动等环境条件下,围岩岩体的一种变形破坏现象,其实质是围岩自承能力的部分丧失或丧失,变形得不到有效的约束,围岩发生的塑性变形破坏,使未按支护不同程度的遭到破坏,它区别于一

24、般岩体失稳如岩爆、坍塌等围岩局部破坏,其显著特征是持续不断的变形和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特征,给施工处理造成了较大的难度。隧址区围岩以绢云千枚岩为主,属极软岩软岩,岩层陡倾,且岩体破碎,区内发育的断层、韧性剪切破碎带、裂隙密集带,多为陡倾状产出,场内大部分能量受陡倾裂隙、断层及破碎带的释放,不易储存,因此认为区内构造应力不强o根据相邻工程对隧道地应力测试分析,认为区内隧道地应力不属于高应力区域,隧道内最大主应力为垂直方向的自重应力。拟建隧道开挖后在埋深较大的情况下发生大变形属于挤压型大变形,即地应力条件下的软弱围岩受挤压作用形成的塑(流)性大变形。隧址区域地质构造复杂,穿越地层以千枚岩为主,岩石较

25、软,当埋深较大,地应力较高时,具备大变形发生条件。1)大变形处置原则采用“先柔后刚、先放后抗、控制变形、及时封闭”的原则处置,以“主动适应+强支撑”的综合处置方式为主。2)大变形的预判目前大变形的判断方法较多,分别有理论分析法、应力强度比法、地质综合分析法等。以下仅对现场判定、应力强度比法进行描述:大变形现场判定大变形分级Ua/a(%)双车道公路Ua/cm初期支护破坏情况轻度(I)362035喷混凝土层龟裂,钢架局部与喷层脱离中度(II)6103560喷混凝土层严重开裂,掉块,局部钢架变形,锚杆垫板凹陷严重(III)1060现象同上,但大面积发生,且产生锚杆拉断及钢架变形扭曲现象注:表中Ua为

26、洞壁位移,a为隧道当量半径;表中变形及位移均在初期支护已施工的条件下产生,该支护系常规标准支护。目前运用较多的为应力强度比法。大变形分级标准的综合指标判定法大变形等级处理措施一般估判变形量(mm)强度应力比(Rc/o0)一般估判变形量(MPa)围岩及支护特征轻微150大于0.550015围岩位移显著,洞底明显隆起,喷层大多裂开剥落,并与钢架脱离,钢架等变形挠曲,支护变形的程度和范围进一步扩大3)支护结构及时封闭加强施工控制,要求支护结构及时封闭,同时用过施工期间的监控量测数据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围岩收敛变形控制指标,针对4个大变形等级,分别采用4中处理措施进行处治。大变形等级处理措施初砌类型辅

27、助措施轻微Z5a开挖后注浆IDeIIDbIIIDa3)增大加固范围采用长短锚杆结合,增大加固范围,由外到内,逐步控制围岩变形。4)采用双层支护体系对变形较为严重的地段,采用双层支护体系,先施工刚度较小的支护结构以稀释较大的地应力,待地应力释放到一定程度后采用刚度较大的支护结构并控制围岩变形。5)动态优化断面形式针对个别地应力极大地段,可通过修整开挖断面,改善结构受力形式的特殊断面结构处治。对基础资料分析,隧道围岩为绢云千枚岩,岩质较软,强度低,且遇水易软化、开挖后变形量较大,可能发生围岩大变形。大变形结构设计遵循“先柔后刚、先放后抗、控制变形、及时封闭”的原则。采取“主动适应+强支撑”的综合处

28、治方式。大变形隧道开挖采用微台阶法或者单侧壁导坑法进行开挖,考虑到隧道变形大,持续时间长,喷层容易破坏,所以喷混凝土可分层施工,这样既可以保持支护的柔性,又可以保持喷层的完整性。1.3.5、 小净距隧道本项目部分隧道段落间距较小,为小净距隧道。小净距道洞身衬初主要结合西部课题研究成果并采用工程类比法按新奥法施工,结合本路段除道净距的具体设置情况、地质情况确定隧道衬砌支护参数。同时还要加强监控量测:小净距隧道的最薄弱部位是中岩墙,而中岩墙的破坏始于靠先行洞一侧的拱腰位置,因此中岩墙是小净距除道监控量测的重点,中岩墙监控量测的重点是靠先行洞侧的拱腰位置。后行洞爆破开挖后,立即检查中岩墙靠先行洞侧拱

29、腰位置是否出现纵向裂缝,如果裂缝宽度超过3mm或者长度超过3m,则应立即停止施工,同时对中岩墙进行加固。应监测后行洞围岩爆破时先行洞二衬位置的爆破震动速度,要求控制在以下范围内:初凝3天的二次衬砌3.0cm/s,3天7天的二次衬砌7.0cm/s,7天28天的二次衬砌10cm/s先行洞的监控量测分为两个阶段:本洞开挖阶段和后行洞开挖阶段。本洞开挖阶段的监控量测与分离式隧道相同,先行洞开挖稳定后的周边相对位移值不应超过隧道周边允许相对位移值的90%;后行洞开挖阶段可能会引起先行洞周边位移的增长,当后行洞掌子面通过先行洞监测断面1B(B-单洞开挖宽度)后,先行洞的周边相对位移值不应超过隧道周边允许相

30、对位移值后行洞的监控量测与分离式隧道相同。1.4、隧道突泥涌水预防措施及注意事项地下水是造成隧道围岩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突泥涌水一般以水、淤泥、泥沙为载体迅速突出,是隧道施工特别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由于其具有较强的隐蔽性、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容易导致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和机械设备受损,危害施工人员安全,增加工程投资,延长施工工期,对作业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发生突泥涌水后,必须采取治理措施,改变施工方法。突泥涌水主要隐患类型有:洞身穿越暗河、溶洞,引发突泥涌水;洞身穿越富水断层,围岩严重风化、节理发育,引发突泥涌水;地表存在补给性水体,渗水通道与洞身连通,引发突泥涌水。1、表现形式(1)隧道开挖施

31、工中遇到暗河、溶洞,发生较大规模的涌水、突泥事故。(2)隧道洞身穿越富水断层地段,围岩风化及破碎程度严重,节理、层理和构造裂隙发育,地层含水量大。在水的作用下,破碎围岩裂隙面抗剪强度降低,掌子面出现掉块,渗水逐渐加大,形成涌水、突泥事故。(3)隧道穿越江河、湖泊等下方,存在补给性地表水体。洞身围岩存在断层破碎带和较大裂隙,在深层高压水的作用下,开挖面发生渗水、涌水,致使洞身受淹。(4)隧道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极其发育,地下水丰富,致使洞身围岩强烈变形,自稳能力差。掌子面开挖后即有渗水涌出,围岩遇水急速软化,拱部围岩被水冲蚀剥落,出现严重掉块和滑塌,继而产生突泥涌水。2、原因分析(1)隧道掘进未采

32、取超前地质探测预报措施,提前预测前方围岩地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不良地质情况。(2)隧道开挖施工中遇到暗河、溶洞、与地表水体连通的断层裂隙破碎带围岩。当岩体开挖揭露后,造成岩溶水压的承载失衡,大量地下水及软弱填充泥沙涌流而出,导致大规模的涌水、突泥事故发生。(3)在地下水发育的软弱破碎围岩隧道,遇水后围岩急速软化,被水冲蚀剥落和严重掉块,围岩及初期支护不能抵抗洞身周边巨大水压而发生变形,洞身失稳坍塌,继而引发突泥涌水。(4)在地下水丰富的地段施工时,由于排水能力不足或方法不当,地下水迅速涌出造成洞内水位迅速上升,致使施工难以进行。3、处置措施(1)隧道掘进施工应采取超前地质预报措施,提前探测前方

33、围岩地质情况,判断是否具有突泥涌水可能,防止灾害事故的发生。若超前探测存在发生突泥涌水的地质情况时,应采取有效的施工技术措施和处置方案。(2)当遇到突泥涌水先兆或发生突泥涌水时,现场负责人应立即组织所有施工作业人员和主要机械设备撤离至安全位置。当发生人员伤亡时,应根据现场突泥涌水实际情况,在确保抢险人员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方案,减少人员伤亡程度,积极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抢险救灾,降低灾害损失。(3)突泥涌水处置方案的选择,一定要考虑隧道周围的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根据水源情况,采取下列相应的处置措施:一般排水:对涌水量不大,经过了解分析地层结构肯定其补给量较小时,可采用一般排

34、水办法,如机械排水、平行导坑排水、加大边沟排水等。钻孔排水:在涌水量较大时,可采用水平钻机或潜孔凿岩机进行钻孔排水减压。还可在特设的横洞(能利用大避车洞则更好)中设置钻孔拦截地下水,将地下水引入隧道的积水坑中。泄水洞(坑道)排水:用于拦截并排除流向隧道内的大股地下水超前围岩预注浆堵水:当地下水丰富且排水夹带泥沙引起开挖面失稳,或排水后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或排水工作量较大、费用较高时,可采取超前围岩预注浆堵水措施。开挖后补注浆:适用于已实施超前预注浆但开挖后仍然存在渗水,且初期支护存在变形甚至破坏的地段。对危险程度较高地段,可采用设止浆墙封堵。沿隧道开挖面轮廓线按轴向辐射状布孔,进行全断面全封闭

35、深孔注浆固结止水,使隧道周边及开挖面形成一个止水帷幕加固区,切断地下水流通路,保持围岩稳定,增强施工安全。(4)当容易发生突泥涌水地段上方存在江河、湖泊等水体时,为预防地表水体在水头落差压力下,持续渗流补充地下水,导致突泥涌水,可在上述处置措施的基础上,在洞身围岩较好的地段设置防水闸门。闸门采取内置型钢骨架、外贴钢板的可拆卸重复利用结构,可循环使用。一旦掌子面地段发生不可控制的险情,迅速撤离作业人员,关闭防水闸门,阻断突泥涌水危害。(5)经超前地质预报探测,容易发生突泥涌水的施工地段要规划应急逃生路线,布设醒目可见的应急灯、报警器、指路标志等安全预警设施。一旦发生事故,立即启动报警系统,引导作

36、业人员按逃生路线迅速撤离。4、管理要点(1)开工前,针对存在突泥涌水的不良地质隧道,施工项目应在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的基磁上,开展突泥涌水事故专项风险评估,增强安全风险意识,改进施工措施,规范预警预控管理,有效降低施工风险,严防重大事故发生。(2)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项目应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预防突泥涌水的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完善,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规定要求(3)项目部安全员应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重点对不良地质隧道应重点巡视检查施工情况,发现未按专项施工方案实施时,应报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下发整改通知书整改。(4)存在突泥涌水安全隐患的隧道工程,项目安全员应采取巡视、旁站等措施,加强

37、隧道施工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落实超前水文地质探测预报,分析监控量测信息反馈结果。一旦数据异常出现险情,应立即停工撤人,严禁冒险施工作业O(5)在可能产生突泥涌水的软弱围岩地段,必须落实施工安全和紧急逃生措施;严格控制现场作业人数,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严禁超员组织施工。(6)对可能产生突泥涌水事故的开挖和支护工序,项目安全员应组织检查验收、签认,留存声像资料,验收不合格或未经审批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7)突泥涌水地段抢险施工必须实行施工单位领导带班工作制度(8)施工单位应编制隧道突泥涌水事故应急救援措施,方案应合理可行并具备可操作性,配备救援物资和抢险设备。严禁事故发生后违章指挥,冒险施救。(

38、9)项目安全员发现隧道施工存在突泥涌水事故隐患时,应通知施工班组采取紧急处置措施;情况严重时,应签发暂时停工令。1.5.隧道有害气体检测及注意事项有害气体是指对人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或者对人的健康虽无影响,但使人感到不舒服、影响人舒适度的气体。隧道施工产生的有害气体使得洞内环境和作业条件恶化,从而导致劳动效率降低,危害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洞内有害气体通常包括有毒气体、可燃性气体和窒息性气体,大体上可分为自然发生的(如天然瓦斯、缺氧空气等)和施工产生的(如爆破后气体、作业面粉尘等)两大类。为使洞内形成一个能满足作业安全、提高工效的舒适环境,最根本的措施就是消除有害气体和减少发生源与隧道作业

39、环境密切相关的基本因素还有温度、湿度、噪声、照明、通风及风速。这些因素虽然不产生有害物质,但会破坏洞内舒适、安全的作业环境。如果这些因素不适合,也会影响作业效率,使灾害发生率上升。有害气体主要隐患类型有:施工产生粉尘、爆破产生有害气体、动力设备排放烟雾和废气、天然存在可燃性气体、天然存在瓦斯、天然存在缺氧空气。1、表现形式(1)钻孔、爆破、装渣、运输、喷射混凝土、混凝土拌和、注浆及灌注混凝土等施工作业过程产生大量的粉尘(游离二氧化硅S02)。尤其喷射混凝土产生的粉尘量最多。(2)爆破作业产生的气体含有一氧化碳(COO)、氮氧化物(NOx)等有害物质。(3)使用柴油的施工机械、运输车辆和动力设备

40、,产生烟雾和废气,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NOx)化碳等有害物质。(4)使用汽油的动力设备产生含有铅(Pb)、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02)、氮氧化物(Nx)等有害物质的尾气。(5)围岩天然蕴藏、经开挖释放出来的可燃性气体、瓦斯(甲烷CHQ及缺氧空气。2、原因分析(1)隧道爆破、开挖、装渣、运输、锚喷支护等施工作业过程,产生大量的粉尘,长时间吸人后导致肺部纤维化,可能引起矽肺病、皮肤病、全身中毒等综合性危害。(2)瓦斯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在围岩中以游离状态和吸着状态存在。瓦斯突出隧道达到一定浓度时,能使人因缺氧而窒息,且容易发生燃烧火灾或爆炸,形成高温高压气体以极大的速度向外冲击,

41、伤害作业人员,破坏巷道和机械设备。另外,爆炸后生成大量的有害气体,造成作业人员中毒。(3)二氧化硫(S()2)、氮氧化物(NOx)、氨(N%)等气体能与大气中的飘尘黏附,严重污染空气。当人体吸人这些有害气体时,容易产生昏迷中毒。(4)一氧化碳(CO)、硫化氢(H2S)气体使人中毒、窒息,并且容易发生爆炸,产生冲击波伤害作业人员。(5)缺氧空气使人呼吸闲难,容易产生室息、昏迷和中毒。下列情况容易产生缺氧空气隧道穿越煤系地层、油田地层,开挖后释放出天然蕴藏的可燃性气体和瓦斯(CH).浓度较大时稀释隧道内的氧气。腐殖土围岩因土中细菌作用,会产生甲烷(CHQ、硫化氢(H2S)等气体,稀释隧道内的氧气。

42、含有碳酸钙(CaC03)的围岩地层,可分解、涌出大量的二氧化碳(0)2),稀释隧道内的氧气。不透气的砂砾层因滞水产生缺氧状态。涌水处地层呈现铁锈似的红色时,可能缺氧。3、处置措施隧道施工应定期监测粉尘和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保持安全、舒适、卫生的作业环境。洞内空气成分每月至少取样分析一次,风速、含尘量每月至少检测一次。具体环境标准要求如下:通过调整隧道通风的最佳风速(1.5-3.Om/s)以排除粉尘。保证每人每分钟供应4m3的新鲜空气,氧气含量不得低于20%。洞内气温不宜超过28摄氏度。洞内湿度控制在70%-90%之间变化。洞内噪声不大于90dB。(2)洞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的允许值应按以下标准控

43、制:瓦斯(甲烷CH4含量按体积计不得大于0.5%,每隔0.5-lh检测一次。当瓦斯含量大于0.5%时,应在开挖面随时检测,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当瓦斯含量达到2%时,必须加强通风降低瓦斯含量,方可进入检测。2一氧化碳(CO)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n?。在特殊情况下,施工人员必须进入工作面时,可为lOOmg/n?,但必须在30min内降至30mg/m。二氧化碳(Oh)允许值按体积计不得大于0.5%粉尘(S02):含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浓度不得超过2mg/nP;含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浓度不得超过4mg/m3。二氧化硫(S()2)浓度不得超过15mg/nP。硫化氢(H2S)浓度不得

44、超过lOmg/m%氮氧化物(NOX)允许值为5mg/m3以下。氨(NH3)浓度不得超过30mg/m3。(3)机械通风是冲淡、排除隧道有害气体的主要措施,还可以降低粉尘、温度、湿度,消除缺氧,保持洞内空气新鲜,改善作业环境。隧道掘进50m以上必须实施机械通风,应设专人管理、维修。通风管道安装应做到平顺、接头严密,弯管半径不小于管道直径的3倍;管壁如有破损,必须及时修补或更换。(4)无论通风机是否运转,严禁人员在风管的进出口附近停留。通风机停止转动时,任何人员不得靠近通风软管行走或在软管旁停留,不得将任何物品放在通风管或管口上。(5)施工宜采用湿式凿岩机钻孔,用湿喷机喷射初期支护混凝土等减少粉尘浓

45、度的施工工艺。(6)在凿岩和装渣工作面上应采取以下防尘措施凿岩机钻眼打孔时,必须先送水后送风,保持湿式凿岩,采取水压爆破。放炮前后应进行喷雾与洒水,用装水的软塑料袋充当炮泥,爆炸时水在强烈的冲击下雾化,起到湿式除尘作用。出渣前应喷水淋透渣堆和冲洗岩壁,作业面及运输道路采取喷淋洒水降低扬尘措施。在吹入式的出风口,应设置喷雾器净化风流中的粉尘。个体防护:施工人员应佩戴防尘口罩、防尘手套。(7)防尘用水的水质和固体物质必须符合卫生标准,水池应保持清洁,设置沉淀或过滤设施(8)任何汽油动力设备都不允许停放在隧道内,或在隧道内使用,避免产生有毒有害气体(9)隧道洞内施工应选用低污染的柴油动力设备,并应带

46、有机外净化装置。(10)瓦斯隧道必须采用压人式或巷道式机械通风。风量应能冲淡和稀释瓦斯,保证洞内各部位的瓦斯浓度不超过规定浓度。如果通风设备出现故障或洞内通风受阻,所有人员应撤离现场,在通风系统恢复正常工作、经全面检查确认洞内有害气体浓度符合要求之前,任何人不得进入洞内。(11)瓦斯隧道通风的风速应能防止瓦斯在角隅和洞顶聚集、滞留,不间断连续运转,不小于最低风速。(12)瓦斯隧道应严格按照规定配置防爆设备和设施,高度重视防爆工作,采取以下措施:洞内不得使用任何明火或火源。作业人员禁止吸烟。机械设备必须采用防爆及自动检测报警断电装置。对洞内的所有线路及照明设施进行改造,所有电缆采用阻燃、防爆电缆。洞内作业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禁止穿戴易产生静电的尼龙衣物进洞作业为防止通风管道带静电,可以采取接地措施。4、管理要点(1)开工前,开展有毒有害气体事故专项风险评估,增强安全风险意识,改进施工措施,规范预警预控管理,有效降低施工风险,严防重大爆炸或中毒事故发生。(2)施工淮备阶段,项目部应审核制定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中预防有毒有害气体的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完善,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规定要求(3)针对存在有毒有害气体的不良地质隧道,必须按照标准、规范和设计要求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咨询、论证。经修改完善的专项施工方案,必须由施工企业主任工程师审查,总监理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建筑工程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隧道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docx)为本站会员(阳光照进你心里)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