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第二版)课件4.pptx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288458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PPTX 页数:28 大小:26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心理学(第二版)课件4.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管理心理学(第二版)课件4.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管理心理学(第二版)课件4.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管理心理学(第二版)课件4.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管理心理学(第二版)课件4.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管理心理学范逢春 主编第1页,共28页。第六章群体心理概述在所有组织系统中,没有一个人能够对任何后果完全承担责任,绝对必然的是一切努力都是集体的努力,所有的成就都是集体的成就。詹姆斯L.海因斯第2页,共28页。目录群体概述群体心理群体影响6.16.26.3第3页,共28页。6.1群体概述群体概述群体的概念与结构群体的种类群体的种类群体的发展阶段模型6.1.16.1.26.1.36.1.4第4页,共28页。6.1.1 群体概述群体概述 1.1.群体的定义群体的定义罗宾斯罗宾斯: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合成的集合体。根据这个定义,群体是一个整体,它建立在其成

2、员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基础之上,并有特定目标。群体虽然介于组织与个体之间,但它并不是个体的简单集合,它是具有一定结构、一定功能的集合。2.2.群体结构群体结构群体结构是指群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以及保证群体有序运行的特征。(1)角色角色原指演员所扮演的某一特定人物,后被社会心理学家引入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我们这里所说的角色,是指人们对在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某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角色同一性角色同一性是指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角色知觉角色知觉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的认知和理解。角色期待角色期待是指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

3、的反应。角色角色冲突冲突是指当个体面对多种角色期待时,服从一种角色的要求与服从另一种角色要求相冲突的情境。第5页,共28页。6.1.1 群体概述群体概述(2)群体规范。群体规范是指群体所确立的,并为群体成员共同接受和遵守的行为标准、准则。群体中的一些关键事件可能会缩短这一过程,并能强化新规范。大多数群体规范是通过以下四种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形成的:第一,群体中某个领导或有影响力的人物所做的明确规定。第二,私人友谊。第三,在过去的经历中延续下来的行为。第四,群体历史上的关键事件。(3)地位。地位是指别人对群体或群体成员的位置或层次的一种社会性界定。地位可以是群体正式给予的(正式地位),但在很多情况

4、下,地位也可以因为教育、年龄、技能、经验等特征获得(非正式地位)。一个人的地位高低通常可以用地位符号来判断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正式地位主要与职权有关,非正式地位主要与个体威望有关。影响威望的要素可能有年龄、资历、技能等。第6页,共28页。6.1.1 群体概述群体概述(4)群体规模。第一,成员为奇数的群体一般比成员为偶数的群体更受欢迎,而且群体成员为奇数时,会避免在投票时发生僵局的可能性。第二,在执行任务时,由5人或7人组成的群体往往是最合适的,这种规模的群体比其他规模的群体显得更为有效。第三,小群体(一般在7人以下)相对而言凝聚力更强,更倾向于寻求一致性。第四,随着群体规模的

5、扩大,成员的工作满意度会下降。第五,大群体比小群体的决策速度慢。第六,群体规模的增大与个人绩效呈负相关。(5)群体构成。大多数群体活动需要具备多种知识和技能才能够顺利进行。因此,对于群体构成的研究往往引入性别、个性、观点、能力、视野和教育水平等变量,我们将群体成员在以上方面较为相近的群体称为同质性群体,反之,则称为异质性群体。第7页,共28页。种类1.1.大群体和小群体大群体和小群体2.2.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3.3.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体6.1.2 群体的种类群体的种类4.4.心理疾病心理疾病群体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种类。第8页,共2

6、8页。6.1.3 群体的功能群体的功能由于群体是介于组织和个体之间的特殊“关系体”,因此,它的功能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组织功能一方面是组织功能,即完成组织任务;另一方面是个体心理的功能另一方面是个体心理的功能,即满足群体成员的心理需求,制约成员的行为和沟通、激励成员。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群体可以满足成员下列心理需求:1.获得安全感,增强自信心和力量2.满足归属的需求和社会交往的需求3.满足责任感和成就感的需求,同时可以满足自尊的需求4.协调人际关系,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激励5.制约个体行为第9页,共28页。6.1.4 群体的发展阶段模型群体的发展阶段模型 1.1.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7、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第10页,共28页。6.1.4 群体的发展阶段模型群体的发展阶段模型 1.1.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第一阶段:形成(forming)。该阶段的特点是群体的目的、结构和领导等都不确定,有时甚至较为混乱。第二阶段:震荡(storming)。该阶段是群体内部冲突和对抗的阶段。第三阶段:规范(norming)。在该阶段,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开始形成亲密的关系,群体表现出一定的凝聚力。第四阶段:执行(performing)。在该阶段,群体结构已经开始充分地发挥作用,并已被群体成员完全接受。第五阶段:中止(adjourning)。对于长期性的工作群体而言,执行任务阶段是最

8、后一个发展阶段,而对暂时性的委员会、团队、任务小组等工作群体而言,由于它们要完成的任务是有限的,所以还有一个中止阶段。第11页,共28页。6.1.4 群体的发展阶段模型群体的发展阶段模型 2.2.间断平衡模型间断平衡模型研究人员在对十多个任务型群体进行了现场和实验室研究之后发现,群体的发展并非都经历相同顺序的发展阶段,但在群体的形成和变革运作方式的时间阶段上是高度一致的。值得指出的是,研究发现:(1)群体成员的第一次会议决定群体的发展方向;(2)第一次的群体活动依惯性进行;(3)在第一阶段结束时,群体发生一次转变,这个转变正好发生在群体生命周期的中间阶段;(4)这个转变会激起群体的重大变革;(

9、5)在转变之后,群体的活动又会依惯性进行;(6)群体的最后一次会议的特点是,活动速度明显加快。第12页,共28页。6.2群体心理群体心理群体压力从众心理服从心理逆反心理暗示心理模仿心理6.2.16.2.26.2.36.2.46.2.56.2.6第13页,共28页。6.2.1 群体压力群体压力群体能够给予成员巨大压力,使他们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群体标准保持一致。群体对个体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群体压力形成的,它是个体借以适应环境的方式。群体压力(group pressure)是指已经成型的群体规范对群体成员的行为产生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促使成员与群体行为保持一致。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群体压

10、力起作用。群体压力来自并存在于群体内部,不同群体会形成不同性质和不同强度的群体压力;群体压力主要来自群体规范,是由于个体违背群体规范而产生的,旨在教育其成员遵守群体规范;在群体压力的作用下,群体成员会产生从众行为。美国心理学家莱维特通过研究提出了对群体中的异议者施加压力的几种方式:理智讨理智讨论、怀柔政策、舆论压力、心理隔离论、怀柔政策、舆论压力、心理隔离。第14页,共28页。6.2.2 从众心理从众心理 1.1.从众心理的概念从众心理的概念从众是社会心理学当中研究社会对人们行为影响的一个有趣现象,指人们采纳其他群体成员的行为和意见的倾向,是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

11、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俗称“随大流”,即个体的意见和行为与群体中的多种人相符合。2.2.从众产生的原因从众产生的原因(1)寻求行为参照。(2)避免对偏离的恐惧。(3)群体凝聚力。第15页,共28页。6.2.3 服从心理服从心理服从又称依从或者顺从,是指个体为了符合群体或他人的期望和赞许而表现出来的符合外部要求的行为。它与从众行为十分相似,二者都是由于外在群体的压力而产生的。但二者的区别就在于行为者的内心是否出于自愿。在群体压力的作用下,放弃自己原先的想法而去附和大家的意见,这是从众;而在群体压力的作用下依然保留自己的看法,但是为了符合群体的期望改变了自己的行为,这是服从。服从行为产生的原

12、因在于为了获得别人的赞许。第16页,共28页。6.2.4 逆反心理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在心理学上又叫控制心理,它是指当行为主体按照特定的标准或社会规范对人们进行引导和控制时,行为客体产生的反向心理活动。也可以说是人们由于受某个原因的影响产生对某事物(内容和形式)的敌对、抵触、反对等态度的心理状态。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心理状态,有其独有的特性:有其独有的特性:1.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与否定性2.具有强烈的主观体验性3.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心理抗拒的强弱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心理抗拒的强弱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1)对自由的渴望。对自由渴望越高,心理抗拒力量也越大。(2)受剥夺自由的威胁。当自

13、由受到威胁时,人们也会产生心理抗拒。(3)自由的重要性。一项自由对自己越重要,当其被剥夺时,心理抗拒也就越大。(4)对其他自由的影响程度。如果有影响,则心理抗拒会更强。第17页,共28页。6.2.5 暗示心理暗示心理暗示是指在无对抗条件下,人们对某种信息迅速无批判地加以接受,并依此做出行为反应的过程。暗示是一种刺激,那些能够引起被暗示者反应的刺激才是暗示,不能引起被暗示者反应的刺激便不能称为暗示。暗示不是说服,无须讲道理,而是一种直接或间接的提示。暗示主要有直接暗示和间接暗示两种。直接暗示是由暗示者把某一事物的意义直接提供给被暗示者。间接暗示是暗示者以其他事物或行为为中介,被暗示者并未意识到自

14、己的观念是由暗示形成的,所以间接暗示一般不会使被暗示者产生心理抗拒或逆反心理。群体与权威是影响被暗示者心理的两个主要因素,它们也是直接地或间接地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对于同一种情境,群体与权威都具有显著的暗示作用,而且权威的暗示作用较群体的暗示作用更大。第18页,共28页。6.2.6 模仿心理模仿心理模仿的概念最初来源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他主张儿童阶段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实现的,学习者是主动的个体。观察学习是指个体仅仅是在觉察到他人的行为被强化或被惩罚后,才在后来做出类似行为,或者抑制行为。观察学习的本质是一个榜样化的过程。根据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类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模仿

15、榜样习得的:个体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会形成从事某些新行为的观念,并在以后用这种观念指导行动。模仿心理在管理中的启示是要重视组织当中榜样的力量。管理者可以利用电影、小说和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对员工进行教育,选择模仿先进行为,不模仿落后行为。第19页,共28页。6.3群体影响群体影响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去个体化群体凝聚力6.3.16.3.26.3.3第20页,共28页。6.3.1 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1.1.社会助长社会助长社会助长,又称社会促进,是指个体在有其他人在场的时候,工作表现比自己单独进行时更好的现象。2.2.社会惰化社会惰化与社会助长相反的情况是社会惰化,是指团体中由于个

16、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加以评价,而是被看作一个总体时所引发的个体努力水平的下降,即导致“三个和尚没有水喝”的现象。社会惰化,也称为社会惰化作用、社会干扰、社会致弱、社会逍遥、社会懈怠,是指个人与群体其他成员一起完成某种工作,或个人活动有他人在场时,个人付出的努力往往比他单独工作时少,不如单干时效果好,并最终导致个人的活动积极性与效率下降的现象。关于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的心理机制关于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的心理机制(1)优势反应强化说(2)观众评价理论第21页,共28页。6.3.2 去个体化去个体化 1.1.去个体化的定义去个体化的定义去个体化是指个体在群体中时,被群体的行为意识和目标控制,失去大部分的自

17、我意识和评价,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我控制能力严重下降,从而加入群体中情绪化的、冲动的行为的现象。也就是说,在一个较大规模的群体中,个体往往受身旁事物的影响,他们无法以自己内在的价值标准和态度支配自己的行为,而是根据别人的反应来反应。2.2.去个体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去个体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去个体化现象对我们理解群众性的反社会行为有很大的帮助。津巴多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激起、匿名性以及责任分担。其他心理学家在解释去个体化的原因时认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匿名性。匿名性是引起此现象的关键,团体成员越隐匿,他们就越会觉得不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2)个体自我意识功能的下降。

18、第22页,共28页。6.3.3 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 1.1.群体凝聚力的概念群体凝聚力的概念群体凝聚力又称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互相吸引、接纳,同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也就是群体对成员的内在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包括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两个方面。群体凝聚力可划分为以下几部分:(1)自然凝聚力。(2)工作凝聚力。(3)领导凝聚力。(4)情感凝聚力。2.2.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1)成员素质。(2)内部关系。(3)外部关系。第23页,共28页。6.3.3 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 3 3.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1)群

19、体凝聚力的计算方式。一个群体的凝聚力的高低可以用心理测量的方法进行测量。可以用心理量表,让群体每一成员用评级的方法评定自己对其他成员的感情,然后把这些评定加在一起。(2)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群体凝聚力高的群体不一定有高的绩效。经过大量研究发现,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既取决于管理者的诱导方向,又取决于群体的态度及其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程度。从群体与组织目标的一致程度而言,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存在着四种不同的情况。(1)低凝聚力、低一致性(2)低凝聚力、高一致性(3)高凝聚力、低一致性(4)高凝聚力、高一致性第24页,共28页。本章小结本章分三小节分别阐释了群体的基本概念、群体心理以

20、及群体影本章分三小节分别阐释了群体的基本概念、群体心理以及群体影响。响。第一节主要介绍群体的概念与结构、群体的种类、群体的功第一节主要介绍群体的概念与结构、群体的种类、群体的功能、群体的发展阶段模型。能、群体的发展阶段模型。第二节阐述了群体压力、从众心理、服从心理、逆反心理、第二节阐述了群体压力、从众心理、服从心理、逆反心理、暗示心理、模仿心理的基本内容。暗示心理、模仿心理的基本内容。第三节对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去个体化、群体凝聚力三个方面的第三节对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去个体化、群体凝聚力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内容进行了阐述。第25页,共28页。群体群体角色角色角色同一性角色同一性角色知觉

21、角色知觉角色期待角色期待角色冲突角色冲突地位地位群体压力群体压力从众从众服从服从逆反逆反暗示暗示社会助长社会助长社会惰化社会惰化去个体化去个体化社会凝聚力社会凝聚力关键术语第26页,共28页。(1 1)简述群体结构的主要维度及其具体内容。)简述群体结构的主要维度及其具体内容。(2 2)何谓非正式群体)何谓非正式群体?对非正式群体应采取何种管理方法对非正式群体应采取何种管理方法?(3 3)群体可以满足其成员什么样的心理需求)群体可以满足其成员什么样的心理需求?(4 4)简述塔克曼的群体发展五阶段模型的主要内容。)简述塔克曼的群体发展五阶段模型的主要内容。(5 5)简析从众产生的原因。)简析从众产生的原因。(6 6)从众与服从有何区别)从众与服从有何区别?(7 7)管理实践中如何积极增加社会助长的效果而消除当中的社会)管理实践中如何积极增加社会助长的效果而消除当中的社会懈怠懈怠?(8 8)简述去个体化行为产生的原因。)简述去个体化行为产生的原因。(9 9)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1010)简述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简述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复习思考题第27页,共28页。THANKS!第28页,共2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管理心理学(第二版)课件4.pptx)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