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学院教学工作规范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加强教学组织、稳定正常教学秩序,是形成良好的教学作风,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德能、智能、技能相统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证。教学工作规范是教学工作的根本性制度,是制定其他单项教学制度的基本依据。为进一步促进我校教学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特制订本规范。一、人才培养方案(一)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导专业教学工作的规范性文件,是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二)制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1 .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落实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教学改革文件精神,充分体现国家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符合
2、高职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2 .正确处理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等方面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3 .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在广泛征询专业教师和用人单位意见,充分开展调查研究,借鉴国内外高职院校经验并结合各专业实际的基础上,制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以下内容:专业名称与代码、入学要求、修业年限、职业面向与职业岗位分析、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及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体系、专业核心课程简介、毕业要求、教学安排、实施
3、保障等。其中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应遵循下列原则:培养目标与“三个面向”相结合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课程比例优化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增强学生适应性原则;突出职业性、技能性原则等。(四)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修订),必须在主管校长领导下,由教务处组织进行,各院(系)领导具体负责制订(修订),经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通过、校长批准后执行。批准执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各院(系)在执行过程中一般不得随意变动,需变动时,应按下述要求进行:1 .涉及全校性的,应报教务处统一研究,并由主管校长审批。2 .涉及各院(系)内部个别专业计划变动的,相关院(系)做出具体可行方案,填写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审批表,按流
4、程审批。3 .涉及各院(系)外部专业的,先由相关院(系)领导协调,填写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审批表,经双方领导认同后,报教务处审定。(五)经校长批准执行后的人才培养方案,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原则上三年不变,以便观其成效,总结经验,进行修订。二、课程标准和教材(一)课程标准是进行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每门课程都必须有课程标准。内容包括:教材版本与参考书使用,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基本要求、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学时分配、实验实训内容与学时分配等。(二)鼓励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和教材,要注重课程的整合和课程体系的重构。在保证科学性、前瞻性的前提下,根据专业实际,参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按照学校教
5、材编写与使用有关文件规定执行。三、教学安排(一)教学安排是执行课程标准的基本保证,是各专业组织教学的具体计划。包括学期教学周数分配表、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比例表和教学进程安排表。(二)担任同一门课程的教师应选配一名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在每学期开课之前,要召集教师共同研究,全面安排授课、实验、见习、作业批改、实习实训等环节的学时、进度和教学要求,认真制订并填写授课计划,经教研室主任审查同意后执行,并报院(系)备查。教务处定期抽查落实情况。(三)任课教师在执行授课计划进度表时,不得随意改动,需变动时要经教研室主任同意,由院(系)、部报教务处审批。四、教案(电子教案)编制教案是课程教学的蓝图,编写教案
6、的过程就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过程,经过精心设计的教案应该是思路清晰、结构完整、内容充实、重点突出、结论明确、科学实用,教学互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个性化风格特色。(一)编写教案的前提做到“四备”:即备课程标准、内容、对象、方法。(二)教案编制与设计内容要求1 .首页项目齐全。2 .教学过程设计一般应包括:导入方式、方法;授课内容及教学方法;授课时间分配;板书或课件引入安排;教学互动环节安排;课程结束方式;作业布置等;(三)教案完成时间教师应在课前提前完成相应进度的教案。五、任课教师(一)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任课教师必须具备扎实
7、的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探讨教育规律,投身教学改革。(二)任课教师必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新任教师必须试讲,试讲通过方可安排教学任务。(三)凡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应积极承担专业主干课或核心课教学任务。讲师及以上专业教师一般应具备“双师”资格或一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四)对教学质量差、学生反映强烈的任课教师,院(系)领导要及时制定帮扶计划帮助改进。对个别经帮助后改进不大的教师须中止其授课,调换其它工作。(五)任课教师应依课程表按时上下课,不得缺课和私自调课,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教学时数。教师因故不
8、能按时上课,要履行调课手续。(六)支持教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和职业标准,与企业共同开发专业项目化核心课程;开发以虚拟仿真实训、数字微课程、网络在线课程等。(七)原则上所有非退休专任教师,必须深入企业或生产服务第一线进行专业科研、教研、实践,产品研发,技术支持,设备维修,顶岗或挂职锻炼,不断提高综合技能水平、增加企业工作经历。教师参加实践周期原则上为5年,1个周期内到与所授课程相关或相近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实习、顶岗或挂职锻炼的时间累计应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参加下列活动的,经批准也视同下企业:(1)带学生赴企业实习;(2)参加校企合作项目;(3)开拓校外实训实习基地;(4)参加企业技术发明(
9、技术专利)项目;(5)举办专项技能讲座和训练;(6)校企合作开展教研教改课题研究;(7)开展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六、备课(一)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完成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任课教师必须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二)教师备课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计划安排,努力钻研教材,深入企业实践认真备课。备课要做到备内容、备教法、备学生,即在熟练掌握、灵活运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将企业案例或真实项目恰当充实于教学内容之中。要处理好所任课程与后续课、选修课之间的衔接。(三)教师上课前必须做好实验实训仪器设备及用品、教具、挂图等教
10、学准备工作,使教具、设备、场地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四)教师上课实行5分钟候课制度,即应在上课前5分钟到达教室,准备上课。七、课堂教学(一)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主要手段,是教学的基本形式和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开发学生的智力,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既教书又育人。(二)任课教师对每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任务、要求;要把握好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讲究教学方法,追求教学艺术,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组织好课堂教学。(三)任课教师要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改革,把传授知识、培养
11、能力和提高素质统一于教学过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在处理好课程“三基”教学基础上,可适当引进企业案例或真实项目。提倡利用讨论式、案例式和项目化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智能的培养,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严禁侮辱学生。(四)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掌握教学进度。同一课程分班教学时,其教学目的、进度和主要内容应按统一的要求组织教学。(五)要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加强直观教学和网络教学。(六)要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每节课任课教师要进行小结。(七)教师的课
12、堂语言要准确简练、条理清晰、仪表得体,讲授要使用普通话。板书设计要合理,用字要规范。(A)教室内严禁吸烟,上课期间严禁使用通讯工具。八、实验(实训)教学(一)实验(实训I)教学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教师指导下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实验(实训)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实验(实训I)方法和操作技能,巩固和验证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获得独立实验(实训)数据或作品,分析实验(实训)结果,撰写实验(实训)报告等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实验(实训)操作的技能和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造能力。(二)指导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如数开出规定的实验(实训)项目
13、,选定或编写合适的实验(实训I)教材,制订实验(实训)计划。实验(实训)计划应包括:目的及要求;时间及地点;项目及内容;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实验后续任务;指导教师的职责任务;成绩评定及登记等;(三)指导教师要由业务好、实验(实训)能力强的教师担任,使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相连。(四)指导教师在每次实验(实训)前要做好实验(实训)各项准备,确保学生实验(实训)正常进行。要向学生讲清实验(实训)注意事项、操作流程、成绩评定和实验(实训)课程完成后善后要求。指导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的实验(实训I)报告,原则上全收全改,对学生实验(实训)课要进行严格考核,作出全面评定。(五)各院(系)和教学相关部门要充分重
14、视实验(实训)课教学,及时研究解决实验(实训)教学中的问题。积极创造条件开放实验(实训I)场地,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动手机会。九、课堂讨论(一)课堂讨论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学习的教学形式。其目的是巩固加深学生所学内容,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二)课堂讨论的选题要根据教学内容要求,选择具有思考性、综合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要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本质内容及内在联系。教师要在讨论前拟定出讨论题目并发给学生,要周密设计讨论的内容、要求、步骤,要考虑如何引导以及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指导学生按要求认真钻研教材,撰写好讨论发言提
15、纲。(三)讨论要在教师指导下有组织地进行。教师要参加讨论的全过程,要善于抓住关键,及时引导学生围绕主要问题展开讨论,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活跃学习气氛。讨论课宜小班或分组进行,以便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四)讨论结束后,教师要认真做好总结,抓住讨论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关键性本质问题以及争论的焦点,进行明确的归纳概括并上升到理论。对暂不能作出结论的问题应留给学生做进一步的探讨。十、辅导答疑(一)辅导答疑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问题的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二)辅导答疑应根据
16、课堂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来安排,一般在上课(或自习)时间进行。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中带有共性的问题,面对全班学生进行集体辅导,也可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三)教师要认真做好辅导答疑前的准备工作,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疑难问题、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四)辅导答疑时,教师要有计划地安排质疑,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开拓思路,对学习好的学生要鼓励他们钻研更深的问题;对基础差的学生要耐心辅导使其掌握好课本内容,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五)教师要注意收集记载辅导答疑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以便积累经验,不断改进教学。十一、作业布置及批改(一)作业是检查学生对课堂上教师所传
17、授知识的掌握情况、督促学生认真学习的手段之一。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并认真及时地批改作业,对作业中的错误应督促学生自己纠正,对不合格作业应退给学生令其重做,对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要批评教育,经批评教育不改者,要在平时成绩评定时有所体现,并影响其期末考核成绩。(二)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原则上要求全改,也可以抽查或批改部分作业,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每学期作业批阅次数应不少于5次,每次布置作业量适中。十二、选修课(一)开设选修课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途径,是拓宽、深化学生专业知识面,提高学生科学、人文素养,张扬学生个性,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二)选修课分
18、专业选修课与公共选修课两类。专业选修课由各院(系)开设,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公共选修课开设由学校统一安排。(三)选修课必须选择高水平的教师担任,对选修课的考核要认真严格,命题、阅卷等环节要求应与专业课考核一致。(四)公共选修课由学生在教务系统进行报名选修,教务处组班开出。分线上学习类课程和线下学习类课程。(五)选修课教材原则上采用部颁教材,需要自编的要按程序申批。十三、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的产生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以及教材等系统化活动,是对一门课程教学活动的系统规划方案。(一)任课教师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安排、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课程设计,于开学初报教
19、务处。(二)课程设计基本要素应包括下列内容:1 .课程名称。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名称一致。2 .适用专业。与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名称一致,不得简称。3 .课程性质。明确课程性质,以及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前后课程的关系。4 .教学指导思想。必须体现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思想。5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等,可操作性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6 .内容结构。教学内容依据课程标准,重点、难点突出,结构逻辑清楚,依据充分,分析透彻。7 .教学安排。教学时间安排合理,教学环节完整、紧凑。8 .课程资源。教学资源选取科学、合理,素材丰富,形式多样,熟练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9 .教学策略及方法。教学理念先
20、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方法运用得当,体现“做中学、做中教”。10 .课程评价。评价方式方法灵活、多样,能够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促进学生反思与学习。(三)课程设计应体现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思想,课程目标符合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培养规格要求,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课程内容凸显职业教育特征,对接职业标准,课程所用教学设备(仪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十四、学生实习(一)学生实习包括见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学生实习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综合运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见习是为了使
21、学生对专业或教学项目产生感性认识的认知实习,一般安排在第1学期或教学项目实施时,见习期一般1-2周;跟岗实习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应用到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一般安排在第4或5学期,实习期一般1个月-1学期;顶岗实习是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具备岗位适应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就业适应能力,一般安排在第5或6学期,实习期一般1-2学期;(二)成立实习工作机构学生见习和跟岗实习原则上由各院(系)成立项目管理小组负责。顶岗实习工作实行校院(系)两级管理。学校成立以主管校长为组长,由教务处、各院(系)负责人为组员的顶岗实习领导小组
2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由教务处处长任办公室主任;各院(系)成立以本单位负责人为组长,有关人员组成的顶岗实习管理小组。各院(系)有关领导和指导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实习有关制度,按照学校实习方案中的各项要求和各自的职能范围,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实习,全面完成实习的各项任务。(三)指导教师一般应具备讲师或相当于讲师以上职称,应具有较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四)各类实习是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不得免修,实习成绩的评定要客观公正。实习工作安排必须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时间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一般不得随意变动和增减。实习结束时,学生要完成学校实习方案中规定的任务。
23、十五、课程考核(一)课程考核成绩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日常性考核、实践技能考核和期末考试(考查)。每个构成部分的成绩均合格,该课程总评成绩才能合格。1 .日常性考核成绩包括:课堂考勤、课堂表现、学习笔记、平时作业、阶段性测验、综合性大作业、团队作业、课程实践活动等方面。2 .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包括:基础实训I、单元实训、综合实训中的考核项目。考核项目开发及考核标准的制定要依据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1+X证书制度试点证书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专业对应的岗位技能要求。考核项目由各专业(教研室)自行开发设计,考核方案经所在二级院系同意后报教务处备案。3 .期末考试(考查)成绩是指学生期末
24、统考试卷卷面(或考查)成绩。考试可采取笔试(开卷或闭卷)、口试、实际操作等各种形式;考查可采取随堂测试、论文、大作业、提交作品等各种形式。(二)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开设的课程,都必须进行考试或考查。(三)每生每期参加考试的课程原则上不超过四门,特殊情况下,经院(系)领导研究,教务处审批,最多安排五门考试课。(四)考试命题原则1 .命题必须覆盖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知识范围,不出偏题、怪题。2 .着重考核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灵活运用的能力。3 .命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难易比例适当,从易到难,形成适当的梯度;题量的大小与考试时间的长短要成正比;学生考试成绩应呈正态分布,能够真实地反映
25、出各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五)学生参加考试必须持学生证及其他有效证件入场,因故不能参加考试者,应提前办理缓考手续。办理缓考手续的程序是:学生填写缓考申请表提出申请,班主任(辅导员)签署意见,由院(系)领导审批后,报教务处备案。缓考的学生参加补考,成绩按正常计。(六)考试命题一般由任课教师完成,也可由院(系)组织教师进行命题,命题的同时应给出评分标准,由院(系)领导审查签名同意后使用。试题应按水平相当的原则一次命A、B两套,一套作为本学期使用,另一套备用。交教务处统一制卷。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相同的课程如果是分班教学,则须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各课程要逐步建立试题库和试卷库,向标准化考试
26、过渡。教务处有权指定某课程为教考分离课程,教考分离课程由教务处负责组织命题。(七)加强考试组织工作,各院(系)要对本院(系)考试工作全面负责,院(系)领导要安排组织好考前辅导、命题、保密、考试、评卷、成绩登记、试卷分析、总结等各项工作。(A)认真做好考试前的复习辅导工作。教师应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和巩固所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掌握“三基”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考前辅导不得划考试范围、指定考试重点、出复习提纲或作暗示等。(九)监考教师必须对考场纪律全面负责,严格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监考,监督学生遵守各项考试纪律。如果发现考生有舞弊行为,应将情
27、节记入考场记录,并及时处理,舞弊学生原则上不允许参加补考。(十)教师对评卷工作必须严肃认真,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评定,不得随意加分、扣分或送人情分,要坚持给分有理、扣分有据、宽严适度,始终如一的评分原则。考试、考查成绩必须按百分制等进行评定和记载。(十一)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可参加补考,补考时间由教务处统一安排,补考通过的学生成绩在登记时只登“合格”。(十二)加强试题、试卷的保密工作。命题教师、印刷和保管试卷人员必须严格对试题保密,开考前发现试卷泄密的,试卷作废,开考后发现试卷泄密的,考试无效,并严厉查处追究泄密者的责任。(十三)要妥善保管学生试卷,按班级科目装订存档。试卷在学生毕业后保留3年。(十四
28、)考试结束后,任课教师要及时对试卷进行分析,总结教学经验,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教学的意见和措施,并写出书面总结材料报教务处,并做好成绩登录工作。十六、教学档案(一)教学档案是在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过程中形成的重要教学资料。分析逐年积累的教学资料,可以不断地改进教学,为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提供基础材料,因此,教务处、各院(系)、部必须注意收集、整理与保存。(二)教学档案包括:1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通用和自编教材的目录和样本,每学期对教师下达的教学任务书,授课计划及执行情况的总结分析,试题及试卷分析;2 .各种评教材料,各种教学研究活动计划和总结、教学经验交流材料、教学情况调查报告
29、、教学研究刊物等;3 .各专业实习计划和总结、实习生的典型教案等,优秀学业作品评价意见;4 .学生学习成绩,毕业生质量调查报告;5 .其它有关教学的资料(如学校或上级下达的教学文件,教务处的有关通知和部分教师的教学档案等)。十七、教学评估(一)教学评估是检查、检验教学工作实际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学偏差,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二)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专业评估;课程评估;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实验(实训)教学质量评估;教材评估;系、部教学管理水平评估;考试评估。十八、教学检查(一)每学期根据教学工作需要,进行若干次教学检查。(二)教学检查主要检查教学工作规范在各院(系)、部的执行情况。(三)专项教学检查,视具体情况而定。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