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北有高楼第1页,共17页。一、古诗十九首一、古诗十九首(一)题解(一)题解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最早见于文选文选,为南朝梁萧,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以此名,列在“杂诗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第2页,共17页。一、古诗十九首一、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明月皎夜
2、光、冉冉孤生竹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第3页,共17页。一、古诗十九首一、古诗十九首(二)作者及年代(二)作者及年代1、文选文选:“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2、徐陵、徐陵玉台新咏玉台新咏认为其中八首为汉枚乘认为其中八首为汉枚乘3、刘勰的、刘勰的文心雕龙文心雕龙,又提到其中一首是傅毅之作。,又提到其中一首是傅毅之作。4、今人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
3、作。它所产生的年代、今人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应当在东汉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即公元顺帝末到献帝前,即公元140190年之间。年之间。第4页,共17页。一、古诗十九首一、古诗十九首(三)主题(三)主题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中心主题是咏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中心主题是咏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在此基础上抒发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在此基础上抒发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如闺怨、友情、相思、怀乡、游宦、行役、劝慰、愿望,如闺怨、友情、相思、怀乡、游宦、行役、劝慰、愿望,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第5页,共17页。一、古诗十九
4、首一、古诗十九首(四)艺术(四)艺术1、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同时标志了汉代文人五言诗发展的新阶段。就,同时标志了汉代文人五言诗发展的新阶段。刘勰刘勰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曾说曾说“古诗古诗”是是“五言之冠冕五言之冠冕”。钟嵘钟嵘诗品诗品称其为称其为“一字千金一字千金”。陆时庸陆时庸“(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第6页,共17页。一、古诗十九首一、古诗十九首2、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先秦两汉以民歌为主,到魏晋以后则以诗人的个人创作先秦两汉以民歌为主,到魏晋以
5、后则以诗人的个人创作为主,为主,“古诗古诗”恰好是两者之间的过渡。恰好是两者之间的过渡。第7页,共17页。二、文本分析二、文本分析(一)楼阁(一)楼阁1、楼高:与浮云齐、楼高:与浮云齐明确:楼中人可望而不可及。明确:楼中人可望而不可及。2、地理位置:西北、地理位置:西北明确:环境染上了悲凉伤感的气氛,这和楼中人的心情、明确:环境染上了悲凉伤感的气氛,这和楼中人的心情、弦歌的音响以及全诗的内容是相适应的。弦歌的音响以及全诗的内容是相适应的。第8页,共17页。二、文本分析二、文本分析3、窗子:、窗子:“交疏结绮交疏结绮”,明确:展示高楼华美非凡。明确:展示高楼华美非凡。4、楼建在三层高台之上。、楼
6、建在三层高台之上。明确:从诗人所看到的表象,已可断定这至少是明确:从诗人所看到的表象,已可断定这至少是“侯门深侯门深似海似海”的权贵之家。在这里,弦歌人和外界也是隔绝的。的权贵之家。在这里,弦歌人和外界也是隔绝的。第9页,共17页。二、文本分析二、文本分析(二)弦歌(二)弦歌1、“无乃杞梁妻无乃杞梁妻”明确:此句正表现诗人由想象而产生的感觉,是虚叙而明确:此句正表现诗人由想象而产生的感觉,是虚叙而不是写实。因此,随着不是写实。因此,随着“弦歌声弦歌声”出现在诗里的弦歌人,出现在诗里的弦歌人,显示的是她的精神面貌,是悲哀的化身。显示的是她的精神面貌,是悲哀的化身。第10页,共17页。二、文本分析
7、二、文本分析2、“清商随风发清商随风发”以下四句,是以下四句,是“一弹三叹一弹三叹”完整完整的奏曲过程。的奏曲过程。明确:所有关于回环往复的旋律的叙写,都是围绕明确:所有关于回环往复的旋律的叙写,都是围绕“音音响一何悲响一何悲”而作出的必要的刻画。而作出的必要的刻画。第11页,共17页。二、文本分析二、文本分析3、“慷慨有余哀慷慨有余哀”明确:用明确:用“慷慨慷慨”来形容来形容“余哀余哀”,不仅表现情感的,不仅表现情感的强度,而且从实质上显示出这一悲哀的属性,它在忧伤强度,而且从实质上显示出这一悲哀的属性,它在忧伤太息中,深深寓有抑郁不平之感。太息中,深深寓有抑郁不平之感。第12页,共17页。
8、二、文本分析二、文本分析(三)感叹(三)感叹1、“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明确:诗人的感慨显然是对一切被压抑者的同情,而明确:诗人的感慨显然是对一切被压抑者的同情,而不仅局限在歌者一人身上。不仅局限在歌者一人身上。第13页,共17页。二、文本分析二、文本分析2、“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明确:作为对待现实生活的态度和理想来说,这两明确:作为对待现实生活的态度和理想来说,这两句结束语所表现的积极的反抗意识,使全诗打破了句结束语所表现的积极的反抗意识,使全诗打破了低沉的悲哀情绪,诗的主题就表现得更为坚强有力低沉的悲哀情绪,诗的主题就表现得更为坚强有力了
9、。了。第14页,共17页。三、主题三、主题知音难觅知音难觅第15页,共17页。四、艺术特色四、艺术特色(一)融情于景(一)融情于景作者将所抒之情融于幻景之中。作者将所抒之情融于幻景之中。(二)若隐若现、缥缈空灵的意境。(二)若隐若现、缥缈空灵的意境。第16页,共17页。五、思考题五、思考题2、提示:想象与虚幻的艺术手法有着共通之处。但本诗对、提示:想象与虚幻的艺术手法有着共通之处。但本诗对未来充满生活理想而后者却流露出消极低落的人生悲哀。未来充满生活理想而后者却流露出消极低落的人生悲哀。3、提示:本篇重在想象,高楼、人物、音乐声,若虚、提示:本篇重在想象,高楼、人物、音乐声,若虚若幻、似有非有;而后者重在实写中有所夸张。若幻、似有非有;而后者重在实写中有所夸张。第17页,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