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脊柱与脊髓脊柱与脊髓MRMR检查技术检查技术与常见疾病诊断与常见疾病诊断脊柱与脊髓脊柱与脊髓MR检查技术检查技术脊柱MR检查的应用 MRI软组织分辨率高,对脊柱疾病的敏感性和软组织对比度明显较平片和CT高 多轴向、多方位扫描 高空间分辨率的图像,最适合检查椎间盘、韧带、肌肉和骨髓病变 显示骨质和钙化能力逊于CT和平片颈椎的MRI检查【线圈】颈椎专用线圈 颈胸腰椎联合相控阵线圈,C12 头颈联合线圈【体位】去除体表金属物,取仰卧位颈椎常用检查序列【扫描方位】矢状面T1WI、T2WI 横断面T2WI 冠状面T2WI椎管内病变,外伤者观察有无环枢椎半脱位,观察两侧脊神经根及臂丛 矢状面脂肪抑制(fs
2、T2WI或STIR)观察有无外伤后骨髓水肿、感染、创伤、转移瘤等【扫描参数】层厚3mm,层间距0.5cm FOV 220-260mm 矢状面、冠状面相位编码方向为上下方向,以减少脑脊液流动伪影,减少吞咽运动伪影 横断面相位编码方向为前后方向TR(ms)TE(ms)ETLNEX层厚T1WI300-60020423T2WI2500-400090-1107-162-43 怀疑椎骨或软组织病变时,T2WI应行脂肪抑制 颈椎增强扫描最好亦采用脂肪抑制 为减轻脑脊液流动伪影,可施加流动补偿技术 为减少吞咽运动伪影,可在咽喉部设置空间预饱和带(相位编码非上下方向)胸椎的MRI检查【线圈】颈胸腰椎联合相控阵线
3、圈:C234【体位】去除体表金属物,取仰卧位 尽量摆正体位,保持胸椎在同一矢状面上,不可人为造成脊椎侧弯而影响胸椎全长在同一矢状层面显示胸椎常用检查序列【扫描方位】矢状面T1WI、T2WI 横断面T2WI 冠状面T2WI:椎管内病变,椎旁脓肿,脊柱侧弯 脂肪抑制T2WI:观察骨挫伤、转移瘤【扫描参数】层厚3mm,层间距0.5cm FOV 260-360mm 矢状面、冠状面相位编码方向为上下方向,以减少脑脊液流动伪影,减少心脏大血管搏动伪影 横断面相位编码方向为左右方向,减少心脏大血管搏动伪影TR(ms)TE(ms)ETLNEX层厚T1WI300-60020423T2WI2500-400090-
4、1107-162-43腰椎的MRI检查【线圈】颈胸腰椎联合相控阵线圈,C456【体位】去除体表金属物,取仰卧位 尽量摆正体位,保持腰骶椎在同一矢状面上 有宫内节育器的,应先取出节育器;若伪影小,可接受MRI检查腰椎常用检查序列【扫描方位】矢状面T1WI、T2WI 横断面T2WI 冠状面T2WI:椎管内病变,椎旁脓肿,脊柱侧弯 脂肪抑制T2WI 观察椎体骨挫伤;感染;转移性肿瘤 鉴别新鲜与陈旧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鉴别椎体血管瘤与脂肪沉积TR(ms)TE(ms)ETLNEX层厚T1WI300-60020423-4T2WI2500-400090-1107-162-43-4【扫描参数】层厚3-4mm,层
5、间距0.5cmFOV 260-360mm矢状面、冠状面相位编码方向为上下方向,以减少脑脊液流动伪影,减少腹腔脏器、大血管伪影横断面相位编码方向为左右方向,避免腹腔脏器的呼吸运动伪影及大血管的搏动伪影 怀疑椎骨或软组织病变时,T2WI应行脂肪抑制 腰椎T1WI增强扫描最好亦采用脂肪抑制 为减轻脑脊液流动伪影,可施加流动补偿技术 为减少腹腔脏器造成的运动伪影,可在腰骶椎前方设置空间预饱和带脊柱与脊髓正常解剖骨性脊柱椎骨之间的连接椎管及其内容全脊柱扫描 T2WI-SAG全脊柱扫描 T1WI-SAG骨髓 骨髓的组织构成:包括血管、神经、造血细胞、脂肪组织、骨性成分和结缔组织。红骨髓有造血活性;含有丰富
6、的血窦系统,且血管网丰富。黄骨髓无造血活性,主要由脂肪细胞构成。红黄骨髓婴儿至成人进行生理性转换。正常骨髓MR表现脊柱及脊髓常见病MR诊断脊椎发育畸形 椎体融合 环枕融合 脊椎裂 侧向半椎体 矢状椎体裂 椎弓峡部不连与脊椎滑脱矢状椎体裂腰椎度滑脱发病机制 屈曲性创伤压缩或楔形骨折:椎体前部楔形变、粉碎性骨折、后纵、黄、棘间、棘上和囊韧带断裂 过伸性创伤安全带型骨折:前纵韧带断裂、椎骨后部骨折 轴向压缩性骨折爆裂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关节突骨折 旋转性创伤:单侧椎弓根骨折脊柱创伤Denis脊柱三柱概念判断脊椎创伤的稳定性 前柱:前纵韧带、椎体、椎间盘前2/3 中柱:椎体、椎间盘后1/3、后纵韧带
7、后柱:椎体后方的椎骨部分,包括椎弓根、椎板、关节突和棘突,黄、棘间、棘上韧带。压缩性骨折 以胸腰椎最常见,损伤机制为脊椎过屈,引起前柱压缩 前柱:前纵韧带+椎体及纤维环及椎间盘的前2/3.爆裂骨折 常压迫脊髓,损伤机制为椎体的轴向压缩,形成上和/或下部终板粉碎骨折,前中柱受累,可累及后柱 中柱:椎体及纤维环和椎间盘的后1/3+后纵韧带 后柱:椎弓根、椎板、关节突和棘突T8爆裂性骨折骨折-脱位 常引起神经损伤。受伤机制为屈曲加旋转和剪力,三柱都有损伤。主要表现为椎体脱位、关节突绞锁,常伴骨折。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骨折、骨挫伤陈旧性骨折与新鲜骨折脊髓创伤急性脊髓损伤水肿、出血、挫伤脊柱慢性损伤创伤
8、性椎管狭窄、骨质增生脊髓慢性损伤 蛛网膜下腔粘连、纤维化:T1、T2蛛网膜下腔信号不均匀,见条状索状影 创伤性脊髓软化:髓脂质液化 脊髓瘘管形成:脊髓软化灶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脊髓空洞 脊髓萎缩脊髓水肿 脊髓出血男,35岁,腰1骨折后复查。骨折致椎管狭窄软化灶环枢椎半脱位环枢椎半脱位化脓性脊椎炎 化脓性脊椎炎多发生于成人;腰椎椎体多见 包括脊椎骨髓炎和椎间盘炎 症状:发病起,恶寒、高热,腰背部剧痛,局限性棘突叩击痛。活动后加重疼痛,休息后缓解 MR早期显示骨髓水肿和周围软组织病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匀 可见软组织脓肿、硬膜外/硬膜下积脓 MRI显示骨质破坏、骨质
9、硬化、骨贅和骨桥形成1个月后女,83岁,腰背痛1月脊椎结核 以腰椎最多,胸腰段次之,颈椎少见。包括椎体结核和附件结核,前者分中心型、边缘型、韧带下型。被破坏的椎体和椎间盘T1WI呈较低信号,T2WI多呈混杂高信号,增强检查多不均匀强化。脓肿和肉芽肿T1WI低信号,T2WI混杂高信号 增强检查可不均匀、均匀或环状强化 可出现椎旁脓肿、硬膜外脓肿:壁薄且均匀强化中心型(椎体型)中心型(椎体型)多见于胸椎 椎体内骨质破坏。可有小死骨。因椎体破坏和脊柱承重的关系,椎体常塌陷变扁或呈楔形,甚至整个椎体可完全被破坏消失边缘型(椎间型)腰椎结核多属此型 椎体的前缘、上或下缘局部骨质首先破坏,再向椎体和椎间盘
10、侵蚀蔓延,椎间隙变窄为其特点之一。女,女,22岁,反复胸背岁,反复胸背痛痛3个月,双下肢无个月,双下肢无力力2个月个月韧带下型(椎旁型)常见于胸椎 病变在前纵韧带下扩展 椎体前缘骨质破坏 椎间盘完整。病变发展,向后扩散可累及多个椎体及椎间盘。男,男,20岁,反复胸背痛伴消岁,反复胸背痛伴消瘦瘦1个月个月男,30岁,腰背痛伴双下肢乏力20多天 硬膜外脓肿T1WI增强扫描椎体融合,后突畸形脊椎血管瘤 病理上分为海绵状血管瘤和毛细血管瘤 椎体多见,附件少见。水平骨小梁被侵蚀,留下垂直的骨小梁;易出血有血栓形成;血管之间为脂肪性骨髓组织。MR:信号较为复杂,可呈长T1长T2信号,亦可呈短T1长T2信号
11、。粗大骨小梁呈栅栏状 少数血管瘤可胀破其边缘而进入附近软组织。可伴有静脉曲张在椎管内发生出血。血管瘤 属骨髓源性肿瘤,源于骨髓网织细胞的恶性肿瘤。以颅骨、脊柱、肋骨、骨盆、胸骨等多见 临床:疼痛、肿块;尿本-周蛋白阳性。T1WI:骨质破坏或骨髓浸润区呈低信号。T2WI或STIR序列上,病灶呈高信号。多发散在点状低信号,分布于高信号骨髓背景内,呈特征性的“椒盐状”改变。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脊椎退行性改变 包括椎间盘、椎体、韧带、椎间关节等退变 椎间盘变性:椎间隙变窄,T2WI椎间盘呈呈低信号,失去正常夹层样结构。椎间盘内积气和钙化:在T1WI和T2WI上均呈低信号或无信号区。椎间盘膨出:纤维
12、环低信号影向四周均匀膨隆,硬膜囊前缘和两侧椎间孔脂肪呈光滑、对称弧形压迹,高信号的髓核仍位于纤维环之内。椎间盘变性 MR上椎间盘变性椎间隙变窄,T2WI上椎间盘呈中低信号,失去正常夹层样结构。软骨终板退变MR表现椎体终板及终板下骨髓表现按Modic法分三型T1WIT2WI病理基础Modic型低信号高信号病变区血管组织增生Modic型高信号高信号骨髓脂肪沉积Modic型低信号低信号骨质硬化Modic I型Modic II型Modic III型韧带退行性改变 脊椎失稳引起周围韧带受力增加,出现纤维增生、硬化、钙化或骨化,多见于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和黄韧带。脊椎骨骼改变 椎间盘变性可引起相邻椎体发生骨
13、髓水肿、脂肪沉积、骨质增生肥大等。退变性脊椎滑脱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突出(herniation)非特异性的诊断名称 椎间盘膨出(annular bulge)是指椎间盘组织向周边广泛鼓出并超越了相应椎体的边缘。椎间盘凸起(protrusion)指髓核进入外纤维环,造成局部 纤维环突出椎体边缘,但外纤维 环和后纵韧带保持完整。椎间盘脱出(extrusion)为髓核突破外纤维环和后纵韧带进行入硬膜外间隙。髓核游离(free fragment disk)指脱出的髓核与外纤维环分离,离开椎间盘平面进入上、下椎管 由于椎间盘凸起和脱出在影像学上难起区别,临床常合而为一称为突出(herniation
14、)。椎间盘可向前、外侧和后方突出。向后突出分为后正中型、后外侧型和外侧型直接征象髓核突出、髓核游离、许莫氏结节间接征象 硬膜囊、脊髓或神经根受压;受压节段脊髓内水肿或缺血;硬膜外静脉丛受压迂曲;相邻骨结构及骨髓改变。椎间盘脱出髓核游离Schmorl结节 为特殊类型的椎间盘突出 椎体上/下缘半圆形或方形压迹,其内容物与同水平椎间盘等信号,周边多绕一薄层低信号带。其中心内容为突出的髓核及软骨板,周边为反应性骨硬化带。女,54岁,腰背痛硬膜囊、神经根受压椎间盘突出伴脊髓变性 突出的髓核与未突出的髓核之间有窄颈相连。以矢状面显示清晰。椎管狭窄 椎管狭窄是指构成椎管的脊椎、软骨和软组织异常,引起椎管有效
15、容积减少,压迫脊髓、神经和血管等结构而引起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分先天性、获得性和混合性。椎管矢状径正常相对狭窄绝对狭窄颈椎13mm10-13mm18mm15-18mm15mm颅颈交界处发育畸形致椎管狭窄椎体后缘骨质增生硬化致椎管狭窄后纵韧带增厚致椎管狭窄黄韧带增厚椎管内肿瘤 影像学首选MRI检查 MRI能直观地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无创性作出肿瘤定位、定量乃至定性诊断 椎管内肿瘤分析思路:病变定位、年龄、性别 椎管内肿瘤常在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增强扫描肿块有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强化,显示更加清楚 髓内肿瘤髓内肿瘤 胶质瘤(占90%):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 血管母细
16、胞瘤 局限性脊髓膨大 异常信号 出血 造影剂摄取髓内室管膜瘤 成人最常见的髓内肿瘤 好发于腰骶段、脊髓圆锥和终丝MRI T1WI均匀低信号、T2WI信号增高 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水肿及囊变区无强化 腰骶部肿瘤蛛网膜下腔阻塞时,脑脊液内蛋白含量增加,脑脊液信号可增高 肿瘤切除术后增强扫描,可发现复发灶女,41岁,颈髓室管膜瘤矢状位T1WI-C+矢状位T1WI矢状位T2WI星形细胞瘤儿童最常见的髓内肿瘤部位:颈、胸段最为常见累及范围较大,境界不清MRT1WI低信号、T2WI信号明显增高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低度恶性肿瘤血脑屏障完整,可延迟明显强化肿瘤周围水肿及坏死、囊变无强化术后增强,可明确
17、有无残留或复发(胸髓内肿瘤)星形细胞瘤(WHO级)。组化结果:GFAP(+),S-100散在(+),EMA(-),Vimentin(-)。髓外硬膜下肿瘤 脊膜瘤 神经源性肿瘤 发生在蛛网膜下腔 典型的良性肿瘤 50%为全脊髓肿瘤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 最常见的椎管内肿瘤 延及硬膜内外肿瘤呈哑铃状 相应椎间孔扩大,椎弓根骨质吸收破坏 T1WI等或略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 增强呈显著强化,均一或不均一,境界清楚 横断及冠状面见肿瘤穿出椎间孔,呈哑铃状女,37岁,右下肢麻木无力,T10-11水平神经鞘瘤矢状位T1WI-C+矢状位T1WI矢状位T2WI冠状位T1WI-C+横断面T1WI-C+横断面T2W
18、IL2-3椎间盘突出,T10水平神经鞘瘤脊膜瘤 髓外硬膜内肿瘤 女性多见,胸段好发MR表现 T1WI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 增强显著强化,与脊髓界限清楚 硬膜尾征 脊髓向健侧移位女,62岁,左下肢无力。T3-4水平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等信号T1WIT2WIT2WI平扫横断面示肿块部位蛛网膜下腔消失,肿块上下方蛛网膜下腔增宽为髓外硬膜下病变的共同特征横断面T2WI肿块上方层面肿块下方层面肿块层面增强扫描肿块呈均匀强化术后病理为砂粒体型脊膜瘤硬膜外肿瘤原发性 淋巴瘤 肉瘤 多发性骨髓瘤继发性:转移性 硬膜外 骨外其他组织、器官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骨 亲骨性肿瘤
19、:前列腺癌、肾癌、甲状腺癌、乳腺癌、肺癌和鼻咽癌。以骨盆、脊柱、颅骨和肋骨等红骨髓集中处多见 对显示骨髓组织中的肿瘤组织及其周围水肿非常敏感,能检出CT甚至核素骨显像不易发现的转移灶 大多数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同程度高信号 多数成骨型转移在T1WI和T2WI上均呈低信号转移性骨肿瘤男,40岁,胸腰背痛20天男,60岁,腰酸痛3个月,活检证实前列腺癌椎管内血管畸形 分为: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静脉畸形、毛细血管扩张症 MRI:异常血管团,T1W1或T2W1均呈无信号,病变部位脊髓局限膨大。伴有血栓时,由于血流缓慢则表现为高信号团块影 增强扫描畸形血管明显强化,有利于发现小的畸形血管
20、团及其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男,57岁,双下肢无力平山病 青年上肢远端肌萎缩,首先由日本学者平山惠造(1959)所描述,故又称平山病,是一种良性自限性运动神经元疾病 发病年龄为青年,受累部位多为单侧上肢远端手部肌肉,肌电图呈神经源性损害 下颈部至上胸部脊髓有局限性萎缩,、患者头前屈时,该部硬膜囊显著牵拉致使颈髓过度伸展、受压,从而发生血循环障碍,为“屈颈性脊髓病”平山病视神经脊髓炎 脱髓鞘疾病,以视神经和脊髓损害为主。起病急,症状重,血NMO-IgG多为阳性。MR是诊断视神经脊髓炎的重要检查手段。脊髓平扫表现为长段脊髓受累;脊髓形态肿胀增粗,内有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病灶有显著强化。脊髓空洞症 是脊髓慢性退行性疾病,可为先天性,或者继发于外伤、感染和肿瘤 病理上分中央管扩张积水和脊髓空洞形成。临床症状有分离性感觉异常和下运动神经元功能障碍 MRI矢状面上,易于确定囊腔部位、大小及流体动力学变化,明确空洞症的病因。T1WI囊腔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终丝脂肪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