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脏腑经络学说五脏与五行五脏与五行 肝肝-木木-春春-开窍于开窍于目目 心心-火火-夏夏-开窍于开窍于舌舌 脾脾-土土-长夏长夏-开窍于开窍于口口 肺肺-金金-秋秋-开窍于开窍于鼻鼻 肾肾-水水-冬冬-开窍于开窍于耳及二阴耳及二阴五脏的功能五脏的功能 五脏:心、肝、脾、肺、肾的合称五脏:心、肝、脾、肺、肾的合称一、心一、心1.心主血脉心主血脉主血;主脉。主血;主脉。2.心主神志:心主神志:广义: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广义: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神气神气 狭义: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大脑对外界事物的反应。狭义: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大脑对外界事物的反应。3.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和脉,其华在面
2、,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和脉,其华在面,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4.心开窍于舌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舌为心之苗。司味觉,表达语言司味觉,表达语言素问素问 六节脏象论篇六节脏象论篇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 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五脏的功能五脏的功能二、肺二、肺1.主气,司呼吸主气,司呼吸 肺主一身之气,肺主一身之气,气的生成:气的生成:1宗气宗气-吸入清气和水谷精微之气吸入清气和水谷精微之气2对全身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具有调节对全身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具有调节 2.主宣发和肃降。主宣发和肃降。
3、宣宣发发-肺的气化,排出体内浊气;将脾气输布周身;调节腠理开合。肺的气化,排出体内浊气;将脾气输布周身;调节腠理开合。肃肃降降-清肃,洁净和下降,吸入自然界清气;将清气及水谷精微之气布散清肃,洁净和下降,吸入自然界清气;将清气及水谷精微之气布散;肃清呼吸道肃清呼吸道内异物。内异物。3.通调水道通调水道-水液运行和排泄的通道水液运行和排泄的通道4.肺朝百脉、主治节肺朝百脉、主治节 治节治节-治理和调节。治理和调节。素问素问 灵兰秘典论灵兰秘典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5.肺主皮毛肺主皮毛6.肺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肺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
4、在毛。7.肺开窍于鼻肺开窍于鼻五脏的功能五脏的功能三、三、脾脾1.脾主运化脾主运化-运化谷物;运化水液。运化谷物;运化水液。脾脾为后天之本。为后天之本。2.脾主升清脾主升清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水道,下输,下输膀膀 胱,水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揆度以为常也。常也。3.脾主统血脾主统血-统摄、固摄和控制统摄、固摄和控制4.脾在液为涎,在志为思,在体合肌肉,主脾在液为涎,在志为思,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四肢 灵枢灵枢.本神本神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志
5、而存变谓之思。5.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五脏的功能五脏的功能四、肝四、肝1.肝主疏泄,肝主疏泄,通通调气机;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调畅情志。调气机;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调畅情志。2.肝藏血肝藏血-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制约肝的阳气升腾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制约肝的阳气升腾。3.肝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肝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其华在爪4.肝开窍于目(精明肝开窍于目(精明)五脏的功能五脏的功能五、肾五、肾1.肾藏精肾藏精 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生长、发育与生殖2.肾主水肾主水3.肾主纳气肾主纳气 纳纳-固摄、受纳固摄、受纳4.肾主骨,生髓肾主骨,生髓5.肾在志为恐
6、,在液为唾,在体为骨,其华为发。肾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在体为骨,其华为发。6.肾开窍于耳及二阴。肾开窍于耳及二阴。五脏的功能五脏的功能附附肾气,肾阳,肾阴,命门肾气,肾阳,肾阴,命门1.肾气肾气-人体生、长、壮、老、衰的根本人体生、长、壮、老、衰的根本。2.肾阳肾阳-元阳,人体热能的发源地,全身脏腑组织全靠肾中阳气温煦。元阳,人体热能的发源地,全身脏腑组织全靠肾中阳气温煦。3.肾阴肾阴-元阴,对人体具有滋润、濡养作用。元阴,对人体具有滋润、濡养作用。4.命门命门-右肾命门说;两肾俱称命门说;两肾之间为命门说;命门右肾命门说;两肾俱称命门说;两肾之间为命门说;命门为为 肾肾间动气说。古人称之命门
7、无非强调肾中阴阳的重要性。间动气说。古人称之命门无非强调肾中阴阳的重要性。六腑的功能六腑的功能六腑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总称的总称六腑的生理特点:六腑的生理特点:传传化饮食。故实而不能满,以降为顺,以通为用。化饮食。故实而不能满,以降为顺,以通为用。素问素问五脏别论五脏别论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七道关隘七道关隘-七冲门七冲门 难经难经七冲门七冲门-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口,下极为魄门,故曰七冲门也。仓下口为
8、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口,下极为魄门,故曰七冲门也。六腑的功能六腑的功能一、一、胆胆主要生理主要生理功能: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贮存和排泄胆汁。灵枢灵枢 本输本输胆者,中精之腑。胆者,中精之腑。素问素问 灵兰秘典论灵兰秘典论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又隶属奇恒之府又隶属奇恒之府六腑的功能六腑的功能二、胃二、胃分上、中、下三部,即上、中、下脘。分上、中、下三部,即上、中、下脘。主要生理功能主要生理功能主受纳、腐熟水谷;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合主通降,以降为合。素问素问 玉机真藏论玉机真藏论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
9、。六腑的功能六腑的功能三、小肠三、小肠小肠小肠-管道器官管道器官主要生理功能主要生理功能-主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主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受受盛盛-1.接受经胃初步消接受经胃初步消化的饮化的饮食之盛器;食之盛器;2.在小肠内停留以利于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在小肠内停留以利于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化化物物-经胃初步经胃初步消消化的饮化的饮食进一步消化将水谷化为精微。食进一步消化将水谷化为精微。泌泌别清浊别清浊-1.分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分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2.水谷精微吸收,食物残渣输送大肠水谷精微吸收,食物残渣输送大肠;3.小肠吸收水谷精微同时吸收大量水液。小肠吸收水谷精微同时吸收大量水液。素问素问
10、 灵兰秘典论灵兰秘典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六腑的功能六腑的功能四、大肠四、大肠大肠大肠-管道器官管道器官主要生理功能主要生理功能-传化糟粕传化糟粕。素问素问 灵兰秘典论灵兰秘典论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六腑的功能六腑的功能 五、膀胱五、膀胱主要生理功能主要生理功能-贮尿和排尿。贮尿和排尿。尿尿液为津液所化,在肾的气化作用而生成,液为津液所化,在肾的气化作用而生成,素问素问 灵兰秘典论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素问素问 宣明五气篇宣明五气篇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
11、尿。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尿。六腑的功能六腑的功能六、三焦六、三焦上焦、中焦、下焦合称三焦上焦、中焦、下焦合称三焦。分布分布于胸腹腔、内外中,又称孤府。于胸腹腔、内外中,又称孤府。主要生理功能主要生理功能-通行元气;为水液运行之道路。通行元气;为水液运行之道路。主持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为为水液运行之道路。水液运行之道路。素问素问 灵兰秘典论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全身全身水液代谢是由肺,脾胃、肠和膀胱多脏腑协作完成水液代谢是由肺,脾胃、肠和膀胱多脏腑协作完成,必须必须有三焦的气化,才能正常升降出入。有三焦的气化,
12、才能正常升降出入。六腑的功能六腑的功能六、三焦六、三焦上焦上焦-横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和头面部。横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和头面部。上焦上焦主气的生发和宣散主气的生发和宣散-“上焦如雾上焦如雾”。治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中焦中焦-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肝胆脾胃。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肝胆脾胃。中焦中焦主运化主运化泌糟粕,蒸津液,升降之枢,气血生化之源。泌糟粕,蒸津液,升降之枢,气血生化之源。治治中焦如衡,非平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不安。下焦下焦-胃以下的部位和脏器。包括大肠、小肠、肾和膀胱等。胃以下的部位和脏器。包括大肠、小肠、肾和膀胱等。后人后人将肝肾将肝肾 、
13、精精血、命门原气归于下焦血、命门原气归于下焦 下下焦排泄糟粕和尿液焦排泄糟粕和尿液 治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下焦如权,非重不沉。五脏与六腑的区别五脏与六腑的区别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化生和贮藏精气。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受盛和传化水谷。受盛和传化水谷。素问素问 五脏别论五脏别论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胃 虚虚,故实而
14、不满,满而不实也。,故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脏脏病多虚,腑病多实;脏实者可泻其腑,腑虚者可补其脏。病多虚,腑病多实;脏实者可泻其腑,腑虚者可补其脏。脏腑的表里关系脏腑的表里关系1.1.心与小肠心与小肠2.2.肺与大肠肺与大肠3.3.脾与胃脾与胃4.4.肝与胆肝与胆5.5.肾与膀胱肾与膀胱奇恒之府奇恒之府奇恒之府奇恒之府-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特点:不是饮食物消化排泄的通道,而且又贮藏精气。特点:不是饮食物消化排泄的通道,而且又贮藏精气。脑脑 脑的生理功能脑的生理功能-头者,精明之府头者,精明之府 脑的生理病理统归于心脑的生理病理统归于心-心者,君主之官
15、,神明出焉。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素问 海论海论脑为髓之海脑为髓之海。素问素问 五脏生成篇五脏生成篇诸髓者,皆属于脑诸髓者,皆属于脑。魂、魄、意、志、神魂、魄、意、志、神-心藏神,主喜;肝藏魂,主怒;心藏神,主喜;肝藏魂,主怒;脾藏意,主思;肺藏魄,主悲;肾藏志,主恐。脾藏意,主思;肺藏魄,主悲;肾藏志,主恐。奇恒之府奇恒之府女子胞女子胞主要的生理功能主要的生理功能-天癸的作用;冲、任二脉的作用;心、肝、肾三脏的作用 主要主要与心、肝、肾和冲、任二脉相关。与心、肝、肾和冲、任二脉相关。第三节第三节 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精精 精精 是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
16、活动的基本物质。广义广义:泛指精微物质;:泛指精微物质;狭义狭义:生殖之精。:生殖之精。精的来源精的来源-1.1.秉承父母;秉承父母;2 2.后天摄入的后天之精后天摄入的后天之精。精精的作用的作用-营养作用;营养作用;生殖作用。生殖作用。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气气气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素问素问 六节藏象论六节藏象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气的生成和来源:气的生成和来源:1.1.秉承父母的先天之精气;秉承父母的先天之精气;2.2.饮食物中的营养物
17、质即水谷之精气;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即水谷之精气;3.3.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肺、胃、肾等脏器作用。通过肺、胃、肾等脏器作用。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气的生理功能:气的生理功能:1.1.推动作用;推动作用;2.2.温煦作用;温煦作用;3.3.防御作用,护卫全身的肌表,防御外邪的入侵;防御作用,护卫全身的肌表,防御外邪的入侵;4.4.固摄作用;固摄作用;5.5.气化作用。气化作用。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气的运动形式气的运动形式-“升、降、出、入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气机
18、调畅气机调畅-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之间协调平衡。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之间协调平衡。气机失调气机失调-气的升降出入平衡失调。气的升降出入平衡失调。气机不畅气机不畅-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受到障碍。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受到障碍。气滞气滞-局部发生阻滞不通。局部发生阻滞不通。气逆气逆-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时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时气陷气陷-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时。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时。气脱气脱-气不能内守而外逸时。气不能内守而外逸时。气结(或气郁)气结(或气郁)-气不能外达而结聚于内时。气不能外达而结聚于内时。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气的分布与分类:气的分布与分类:1.元气元气: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人体生命活
19、动的原动力。组成和分布:组成和分布:肾中精气所化生,肾中精气所化生,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主要功能:主要功能:推动人体生长和发育;推动人体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各个脏腑、经络等温煦和激发各个脏腑、经络等 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2.宗气:宗气:积于胸中之气积于胸中之气 宗气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在胸中积聚之处气海,又称膻中气海,又称膻中 组成和分布:组成和分布:自然界清气和水谷精气。自然界清气和水谷精气。聚集聚集于胸中,贯注于心肺之脉。于胸中,贯注于心肺之脉。主要功能:主要功能:走息道以行呼吸。走息道以行呼吸。(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语
20、言、声音、呼吸的强弱)贯贯心脉以行气血。心脉以行气血。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3.3.营气营气:与血共行于脉中之气。又称荣气。:与血共行于脉中之气。又称荣气。营与血可分不可离故称营血。营与血可分不可离故称营血。营气属阴,故又称营阴。营气属阴,故又称营阴。组成和分布:组成和分布:来自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中的来自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中的 精华部分。精华部分。营气分布于血脉之中。营气分布于血脉之中。主要功能:主要功能:有营养和化生血液。有营养和化生血液。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4.卫气:卫气:运行于脉外之气。运行于脉外之气。组成和分布:组成和分布:水谷精气所化生。水谷精气所化生。特性是特性是“慓疾滑利慓疾滑利”
21、。即活动力特别强,流动很迅速。即活动力特别强,流动很迅速。运行于皮肤、分肉之间,熏于膏肓,散于胸腹运行于皮肤、分肉之间,熏于膏肓,散于胸腹。主要主要功能:功能:1 1.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2 2.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3 3.调节控制腠理的开合、调节控制腠理的开合、汗液的汗液的排泄排泄,以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等。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等。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营气与卫气营气与卫气 均来源于水谷精气,营在脉中,卫在脉外。均来源于水谷精气,营在脉中,卫在脉外。二者协调,才能维持正常的腠理开合、正常体温二者协调,才能维持正常的腠理开合、正常体温以及正常
22、的防御外邪的能力。以及正常的防御外邪的能力。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血血 血血-是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具有很高的营养和滋润作用。一,具有很高的营养和滋润作用。血的生成:血的生成:由营气和津液组成。均来源于水谷精由营气和津液组成。均来源于水谷精微。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微。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精与血的精与血的关系关系:精精藏于肾,血藏于肝藏于肾,血藏于肝。肾肾中精气充盈,则肝有所养,血有所充。肝藏中精气充盈,则肝有所养,血有所充。肝藏血充盛,则肾有所藏,精有所资血充盛,则肾有所藏,精有所资。精血同源精血同源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血的功能血的功
23、能 血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生理功能。血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生理功能。血行于脉中,内至脏腑,外达皮肉筋骨,如环无端,运行不息。血行于脉中,内至脏腑,外达皮肉筋骨,如环无端,运行不息。血是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资基础。血是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资基础。素问素问 八正神明论八正神明论“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人人的精神充沛,神志清晰,感觉灵敏,活动自如,均有赖于血气充盛,血的精神充沛,神志清晰,感觉灵敏,活动自如,均有赖于血气充盛,血脉调和与流利。脉调和与流利。血的运行与五行的关系血的运行与五行的关系 血属阴,主静。血的运行主要依赖于气的推动作用,血行脉中依赖血属阴,主静
24、。血的运行主要依赖于气的推动作用,血行脉中依赖 气气的固摄作用的固摄作用。心主血,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心主血,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脾统血,脾气统摄血液行于脉中不溢于脉外保证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脾统血,脾气统摄血液行于脉中不溢于脉外保证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肝藏血,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肝藏血,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津液津液 津液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及其正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质。常的分泌物质。津液的生成与作用津液的生成与作用 津与液津与液均均来源来源于饮食,赖脾胃运化
25、功能生成。于饮食,赖脾胃运化功能生成。津津清稀,流动性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孔窍并能渗注于血脉。起清稀,流动性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孔窍并能渗注于血脉。起滋滋润润作用。作用。液液-稠厚,流动性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起稠厚,流动性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起濡养濡养作用。作用。津液津液-滋润和濡养的生理作用。滋润和濡养的生理作用。津液的输布和排泄津液的输布和排泄 津液输布津液输布:饮食物:饮食物入入胃胃游溢精气游溢精气 脾脾 转输(运化)转输(运化)肺肺 (宣降、(宣降、通调水道)通调水道)肾肾(清者,蒸腾气化由三焦布散于周身,浊者,注入膀胱。(清者,蒸腾气化由三焦布
26、散于周身,浊者,注入膀胱。津液的生成依赖于脾胃的运化,输布依靠脾的散精、肺的通调水道,排泄津液的生成依赖于脾胃的运化,输布依靠脾的散精、肺的通调水道,排泄通过肾的气化蒸腾经由三焦以汗液、尿液和呼吸排出水气。通过肾的气化蒸腾经由三焦以汗液、尿液和呼吸排出水气。津津液液性状性状质清稀,流动性大质清稀,流动性大质稠厚,流动性小质稠厚,流动性小分布分布体表皮肤、肌肉孔窍并能体表皮肤、肌肉孔窍并能渗注于血脉。渗注于血脉。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等组织功能功能滋润滋润濡养濡养共同点共同点来源水谷精微来源水谷精微来源水谷精微来源水谷精微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27、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气和血的关系气和血的关系 1.气能生血气能生血:血的组成和生成均离不开气和气的运动变化:血的组成和生成均离不开气和气的运动变化-气化功能气化功能;营气和津液营气和津液是血的组成部分,均来自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之气。是血的组成部分,均来自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之气。2.气能行血:气能行血:血属阴主静,血有赖于气的推动。即心气的推动,血属阴主静,血有赖于气的推动。即心气的推动,肺气的宣发布散,肝气的疏泄调达。肺气的宣发布散,肝气的疏泄调达。3.气能摄血:气能摄血:气的固摄作用。气的固摄作用。4.血为气之母:血为气之母:血是气的载体,气必须依附于血和津液而存在于体内。血是气的载体,气
28、必须依附于血和津液而存在于体内。气对血的作用气对血的作用-气为血帅,血为气之母。气为血帅,血为气之母。气和津液的关系气和津液的关系1.气能生津:气能生津:2.气能化津:气能化津:3.气能摄津,津能载气。气能摄津,津能载气。血和津液的关系血和津液的关系 血和津液,均为液体物质,有滋润和濡养作用,均属阴,均来源于水谷精气,血和津液,均为液体物质,有滋润和濡养作用,均属阴,均来源于水谷精气,故有津血同源。故有津血同源。第四节第四节 经络经络经络经络: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络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络.作用:作用:在在内连属于脏腑,内连属于脏腑,在在外连属于筋
29、肉、皮肤。外连属于筋肉、皮肤。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组成:组成: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十二皮部。络皮部。络脉脉 十五十五络、浮络、孙络等。络、浮络、孙络等。经脉经脉-分正经和奇经。分正经和奇经。正经正经-十二十二经脉。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经脉。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奇经奇经-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作用:作用: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经络
30、经络十二经脉的名称十二经脉的名称*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肝经在前缘,脾经在中线。至内踝上八寸处交叉后,脾经在前缘,肝经在中线。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肝经在前缘,脾经在中线。至内踝上八寸处交叉后,脾经在前缘,肝经在中线。阴经阴经(属脏)(属脏)阳经阳经(属腑)(属腑)循行部位循行部位(阴经行于内侧,阳经行于外侧)(阴经行于内侧,阳经行于外侧)手手太阴肺经太阴肺经阳明大肠经阳明大肠经上肢上肢前前 缘缘厥阴心包经厥阴心包经少阳三焦经少阳三焦经中中 线线少阴心经少阴心经太阳小肠经太阳小肠经后后 缘缘足足太阴脾经太阴脾经*阳明胃经阳明胃经下肢下肢前前 缘缘厥阴肝经厥阴肝经*少阳胆经少阳胆经中中 线线少阴
31、肾经少阴肾经太阳膀胱经太阳膀胱经后后 缘缘经络经络经络走向、交接示意图经络走向、交接示意图 头头 手手 胸胸 三三 阳阳 手三阴手三阴 足足 手手 腹腹 三三 阳阳 足足 三三 阴阴 足足 经络经络分布规律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十二经脉外外 部部内内 部部手手三三阴阴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胸旁胸旁 上肢内侧前上肢内侧前 大指大指属肺,络大肠属肺,络大肠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乳旁乳旁上肢内侧中上肢内侧中中指中指属心包,络三焦属心包,络三焦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腋下腋下上肢内侧后上肢内侧后小指小指属心系,络小肠属心系,络小肠手手三三阳阳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鼻旁鼻旁颈颈肩前肩前上肢外侧前上肢外侧前次指次
32、指属大肠,络肺属大肠,络肺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眉梢眉梢耳后耳后颈颈肩后肩后上肢外侧中上肢外侧中无名指无名指属三焦,络心包属三焦,络心包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耳前耳前颈颈肩胛肩胛上肢外侧后上肢外侧后小指小指属小肠,络心属小肠,络心经络经络十二经脉十二经脉外外 部部内内 部部足足三三阳阳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目下目下面周面周颈前颈前胸腹第二侧线胸腹第二侧线下肢外侧下肢外侧前前次趾次趾属胃,络脾属胃,络脾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外眦外眦头颞头颞项侧项侧胁腰侧胁腰侧下肢外侧中下肢外侧中第第四趾四趾属胆,络肝属胆,络肝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内眦内眦头项第一侧线头项第一侧线项后项后背腰第一、二侧背腰第一
33、、二侧线线骶骶下肢外侧后下肢外侧后小趾小趾属膀胱,络肾,属膀胱,络肾,络脑络脑足足三三阴阴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胸腹第三侧线胸腹第三侧线下肢内侧前、中下肢内侧前、中大趾内大趾内属脾,络胃属脾,络胃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胁部胁部阴部阴部下肢内侧中、前下肢内侧中、前大趾外大趾外属肝,络胆属肝,络胆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胸腹第一侧线胸腹第一侧线下肢内侧后下肢内侧后足心足心小趾下小趾下属肾,络膀胱,属肾,络膀胱,络心络心分布规律分布规律经络经络表里关系表里关系阴经阴经(里)(里)手太阴手太阴 肺肺足少阴足少阴 肾肾足厥阴足厥阴 肝肝手少阴手少阴 心心足太阴足太阴 脾脾手厥阴手厥阴 心包心包五行五行 金金 水
34、水 木木 火火 土土 相火相火阳经阳经(表)(表)手阳明手阳明 大肠大肠足太阳足太阳 膀胱膀胱足少阳足少阳 胆胆手太阳手太阳 小肠小肠足阳明足阳明 胃胃手少阳手少阳 三焦三焦经络经络流注次序流注次序肺内肺内 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 肺内肺内 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 手次指端手次指端 鼻旁鼻旁 足大趾内端足大趾内端 足小趾端足小趾端心中心中 手小指端手小指端 手无
35、名指端手无名指端 足大趾外端足大趾外端内眦内眦胸中胸中外眦外眦经络经络 十二(四)经脉流注表十二(四)经脉流注表 手太阴手太阴肺肺 手阳明手阳明大肠大肠 足太阴足太阴脾脾 足阳明足阳明胃胃 任任 手少阴手少阴心心 手太阳手太阳小肠小肠 足少阴足少阴肾肾 足太阳足太阳膀胱膀胱 督督 手厥阴手厥阴心包心包 手少阳手少阳三焦三焦 足厥阴足厥阴肝肝 足少阳足少阳胆胆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循行分布(视频)循行分布(视频)5主治病侯主治病侯 本经腧穴主治喉、胸、本经腧穴主治喉、胸、肺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肺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咳嗽,气的其他病证。如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咳血,喘,少气不足以息
36、,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及手臂内侧前痛,缺盆部及手臂内侧前缘痛,肩背寒冷、疼痛等缘痛,肩背寒冷、疼痛等证。证。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分布(视频)循行分布(视频)110主治病侯主治病侯 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咽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热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喉,热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腹痛,肠鸣,泄泻,便病证。如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肿痛,齿痛,鼻秘,痢疾,咽喉肿痛,齿痛,鼻流清涕或出血和本经脉循行部位流清涕或出血和本经脉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等。疼痛,热肿或寒冷等。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循行分布(视频)循行分布(视频)34
37、3 主治主治病侯病侯 本本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头面、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头面、目、鼻、口、齿痛、神志病及目、鼻、口、齿痛、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或消谷善饥,口渴,咽喉肿吐或消谷善饥,口渴,咽喉肿痛,鼻衄,胸部及膝膑等本经痛,鼻衄,胸部及膝膑等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病,发狂等循行部位疼痛,热病,发狂等病证。病证。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循行分布(视频)循行分布(视频)038 主治主治病侯病侯 本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胃脘痛,食则
38、呕,嗳病证。如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等。厥冷等。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循行分布(视频)循行分布(视频)305 主治主治病侯病侯 本本经腧穴主治心、胸、神经腧穴主治心、胸、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心痛,咽干,口他病证。如心痛,咽干,口渴,目黄,胁痛,上臂内侧渴,目黄,胁痛,上臂内侧痛,手心发热等。痛,手心发热等。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循行分布(视频)循行分布(视频)5 主治主治病侯病侯 本本经腧穴主治头、项、耳、经腧穴主治头、项、耳、目、咽喉病,热病,神
39、经病目、咽喉病,热病,神经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少腹痛,腰脊痛引睾证。如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目黄,颊肿,咽丸,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肩臂外侧后缘痛等。喉肿痛,肩臂外侧后缘痛等。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分布(视频)循行分布(视频)5-018主治病侯主治病侯 本经腧穴主治头、项、目、本经腧穴主治头、项、目、背、腰、下肢部病证以及神志背、腰、下肢部病证以及神志病,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病,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第二侧线相平的腧穴,主治与第二侧线相平的腧穴,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其相关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如小便不通,遗织器官病证
40、。如小便不通,遗尿,癫狂,疟疾,目痛,迎风尿,癫狂,疟疾,目痛,迎风流泪,鼻塞多涕,鼻衄,头痛,流泪,鼻塞多涕,鼻衄,头痛,项、背、腰、臀部以及下肢后项、背、腰、臀部以及下肢后侧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等证。侧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等证。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 循循行分布(视频)行分布(视频)434 主治病侯主治病侯 本经腧穴主治妇科,前阴本经腧穴主治妇科,前阴病,肾、肺、咽喉病及经脉病,肾、肺、咽喉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咳血,气喘,舌干,咽喉肿咳血,气喘,舌干,咽喉肿痛,水肿,大便秘结,泄泻,痛,水肿,大便秘结,泄泻,腰痛,脊股内后侧痛,痿弱腰痛,脊股内后侧痛,痿弱无力,足
41、心热等病证。无力,足心热等病证。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 循行分布(视频)循行分布(视频)5-648 主治病侯主治病侯 本经腧穴主治心、胸、胃、本经腧穴主治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心痛,胸闷,其他病证。如心痛,胸闷,心悸,心烦,癫狂,腋肿,心悸,心烦,癫狂,腋肿,肘臂挛急,掌心发热等证。肘臂挛急,掌心发热等证。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 循行分布(视频)循行分布(视频)6-157 主治主治病侯病侯 本经腧穴主治侧头、耳、目、本经腧穴主治侧头、耳、目、胸胁、咽喉病,热病以及经脉胸胁、咽喉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腹胀,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42、如腹胀,水肿,遗尿,小便不利,耳鸣,水肿,遗尿,小便不利,耳鸣,耳聋,咽喉肿痛,目赤肿痛,耳聋,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颊肿,耳后、肩臂肘部外侧疼颊肿,耳后、肩臂肘部外侧疼痛等证。痛等证。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 循循行分布(视频)行分布(视频)6-441 主治病侯主治病侯 本经腧穴主治侧头、目、本经腧穴主治侧头、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热病耳、咽喉病,神志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口苦,目眩,疟疾,证。如口苦,目眩,疟疾,头痛,颔痛,目外眦痛,缺头痛,颔痛,目外眦痛,缺盆部肿痛,腋下肿,胸、胁、盆部肿痛,腋下肿,胸、胁、股及下肢外侧痛,足外侧痛,股及下肢外侧痛,足
43、外侧痛,足外侧发热等证。足外侧发热等证。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 循行分布(视频)循行分布(视频)7-145 主治病侯主治病侯 本经腧穴主治肝病,妇本经腧穴主治肝病,妇科、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科、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腰痛,部位的其他病证。如腰痛,胸满,呃逆,遗尿,小便胸满,呃逆,遗尿,小便不利,疝气,少腹肿等证。不利,疝气,少腹肿等证。奇经八脉奇经八脉督脉督脉 循循行分布(视频)行分布(视频)7-443 主治主治病侯病侯 本经腧穴主治神志病、热本经腧穴主治神志病、热病和腰骶、背、头项局部病病和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以及相应的内脏疾病。证,以及相应的内脏疾病。如脊柱强痛,角弓反张等症
44、。如脊柱强痛,角弓反张等症。任脉任脉循行分布(视频)循行分布(视频)7-627主治病侯主治病侯 本经腧穴主治腹、胸、本经腧穴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证和相颈、头面的局部病证和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少数应的内脏器官疾病,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如疝气、带下、神志病。如疝气、带下、腹中结块等症。腹中结块等症。冲脉冲脉 冲脉(血海):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通全身,能冲脉(血海):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通全身,能 调节十二经气血,故有十二经脉之海。调节十二经气血,故有十二经脉之海。循行分布:起于腹气街,与足少阴肾经并行挟脐上行循行分布:起于腹气街,与足少阴肾经并行挟脐
45、上行 散布于胸中,再上行,经喉,绕口唇至目下。散布于胸中,再上行,经喉,绕口唇至目下。主治病侯:腹部气逆而拘急。主治病侯:腹部气逆而拘急。冲脉无本经腧穴。冲脉无本经腧穴。交会穴有:会阴、阴交(任命),气冲(足阳明),横骨、交会穴有:会阴、阴交(任命),气冲(足阳明),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足少阴)。谷、幽门(足少阴)。带脉带脉循循行分布:起于季肋章门行分布:起于季肋章门 穴,穴,斜斜下行到带脉、五枢、下行到带脉、五枢、维道维道,围绕一身如腰带。,围绕一身如腰带。主治主治病侯:腹满,腰部觉病侯:腹满
46、,腰部觉 冷冷如坐于水中。如坐于水中。带脉无本经腧穴带脉无本经腧穴。交会穴有:带脉、五枢、交会穴有:带脉、五枢、维道(足少阴经)维道(足少阴经)阴维脉阴维脉 循行分布:起于足少阴经内踝之上的筑宾穴,沿小腿、循行分布:起于足少阴经内踝之上的筑宾穴,沿小腿、大腿内侧经腹部上于结喉之上,分别与任脉的天突、大腿内侧经腹部上于结喉之上,分别与任脉的天突、廉泉交会而止。廉泉交会而止。主治病侯:心痛,忧郁。主治病侯:心痛,忧郁。阴维为病苦心痛,胁肋支满腹痛病。阴维为病苦心痛,胁肋支满腹痛病。阴维脉有维络诸阴经的作用。阴维脉有维络诸阴经的作用。阴维脉无本经腧穴。阴维脉无本经腧穴。交会穴有:交会穴有:筑宾、府舍
47、、大横、腹哀(足太阴经),期门筑宾、府舍、大横、腹哀(足太阴经),期门(足厥阴经),天突、廉泉(任脉)。(足厥阴经),天突、廉泉(任脉)。阳维脉阳维脉 循行分布:起于足太阳经足跟外侧金门穴,沿循行分布:起于足太阳经足跟外侧金门穴,沿足少阳经足少阳经 上至髋关节部,经胁肋后侧,从腋后上肩,上至髋关节部,经胁肋后侧,从腋后上肩,至前额,再到项后合于督脉。至前额,再到项后合于督脉。主治病侯:恶寒发热、腰痛。主治病侯:恶寒发热、腰痛。阳维为病苦寒热,头痛目眩体松懈。阳维为病苦寒热,头痛目眩体松懈。阳维脉有维络诸阳经的作用。阳维脉有维络诸阳经的作用。阳维脉无本经腧穴。阳维脉无本经腧穴。交会穴有:交会穴有
48、:金门(足太阳经),臑俞(手金门(足太阳经),臑俞(手太阳经),太阳经),天髎(手少阳经)头维(足阳明经)本神、天髎(手少阳经)头维(足阳明经)本神、阳白、头临泣、正营、目窗、承灵、脑空、风池、阳白、头临泣、正营、目窗、承灵、脑空、风池、阳交、肩井(足少阳经),风府、哑门(督脉)阳交、肩井(足少阳经),风府、哑门(督脉)阴跷脉阴跷脉循行分布:起于跟中足少阴经照海穴,沿内踝少循行分布:起于跟中足少阴经照海穴,沿内踝少 阴经向上,经大腿内侧、腹部、胸部,阴经向上,经大腿内侧、腹部、胸部,经咽喉上头面与阳跷经、足太阳经会合,经咽喉上头面与阳跷经、足太阳经会合,止于足太阳经睛明穴。止于足太阳经睛明穴。
49、主治病侯:多眠,癃闭。主治病侯:多眠,癃闭。阴跷脉无本经腧穴。阴跷脉无本经腧穴。交会穴:照海、交信(足少阴经),睛明(足太阳经)交会穴:照海、交信(足少阴经),睛明(足太阳经)阳跷脉阳跷脉循行分布:起于跟中申脉,从外踝向上连系足太阳循行分布:起于跟中申脉,从外踝向上连系足太阳 仆参、跗阳;足少阳居髎;手太阳臑俞;仆参、跗阳;足少阳居髎;手太阳臑俞;手阳明肩髃、巨骨;足阳明地仓、巨髎、手阳明肩髃、巨骨;足阳明地仓、巨髎、承泣;足太阳睛明。从肋胁后侧至肩,止承泣;足太阳睛明。从肋胁后侧至肩,止 于足少阳风池。于足少阳风池。主治病侯:目痛从内眦起,不眠。主治病侯:目痛从内眦起,不眠。阳跷脉无本经腧穴
50、。阳跷脉无本经腧穴。交会穴:交会穴:申脉、仆参、跗阳、睛明(足太阳),居申脉、仆参、跗阳、睛明(足太阳),居 髎(足少阳),臑俞(手太阳),肩髃、巨骨髎(足少阳),臑俞(手太阳),肩髃、巨骨 (手阳明)(手阳明),地仓、巨髎、承泣(足阳明),地仓、巨髎、承泣(足阳明),经络经络-十二经别十二经别十二经别十二经别:从十二经别出的经脉。:从十二经别出的经脉。特点特点:起自四肢(离),循行于体腔脏腑深部(入),:起自四肢(离),循行于体腔脏腑深部(入),上出于颈项浅部(出)。阳经经别从本经别出循上出于颈项浅部(出)。阳经经别从本经别出循 行体内后,仍回本经;阴经经别从本经别出循行行体内后,仍回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