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现象学导论D分解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301660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胡塞尔现象学导论D分解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胡塞尔现象学导论D分解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胡塞尔现象学导论D分解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胡塞尔现象学导论D分解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胡塞尔现象学导论D分解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部分 现象学运动的概况第一部分 现象学运动的概况n为什么说“现象学”是“运动”?1.现象学不是静止的哲学,而是动态的哲学。它的发展取决于其内部的结构;也取决于它所遇到的研究对象。(vs康德哲学)2.现象学像一条河流,有很多支流 3.现象学有共同的出发点,但没有预先可以指出的共同目标。斯皮尔伯格:现象学运动n现象学共同的特征 1.承认“直观”是一切知识的来源的最后检验标准。(承认”直接性“)2.回到对本质结构的洞察。胡塞尔/“现象学宣言”/哲学与现象学研究年鉴 第一部分 现象学运动的概况n现象学运动的发展过程 1.胡塞尔现象学。先验现象学主要涉及认识论问题。逻辑研究(19001901)、纯粹

2、现象学通论(1913)、笛卡尔式的沉思(1931)、形式与先验的逻辑欧洲科学的危机与先验现象学 2.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其研究对象是“存在”问题。把现象学转变为“基础存在论”。代表作存在与时间(1927)3.二战以后流行的存在主义。如萨特、梅洛庞帝、雅斯贝尔斯等。把人的存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人和社会诸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是海德格尔把现象从先验自我领域转移到“人的存在”的领域(现象学的人类学)的必然结果。存在与虚无(1943)、知觉现象学(1945)4.6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解释学。代表人物是伽达默尔、利科等。真理与方法(1960)第一部分 现象学运动的发展过程第二部分 胡塞尔现象学导论胡塞尔

3、,E.Edmund Husserl(18591938)德国哲学家、20世纪现象学学派创始人 一 胡塞尔现象学的任务和发展过程n1.胡塞尔思想发展的大致过程 a.研究数学和逻辑问题,试图用心理规律来解释数学和逻辑的规律。但后来发现这将导致怀疑论和相对主义。b.开始批判心理主义,认为数学和逻辑的规律是自在地存在的规律(类似于柏拉图的理念),不依赖于人的心理意识活动。人的意识只是发现它们,而非创造它们。c.但数学和逻辑的规律是通过人的认识发现的,于是转向认识论。先验现象学认识论。n2.根本目标:绝对奠基的、普遍的(无所不包的)科学。笛卡尔式的沉思二 对心理主义的批判n1.19世纪末的心理主义的基本观

4、点 逻辑是思维的艺术,逻辑规律是心理活动的规律,真理是相对于这些规律而言的,因而只有相对的真理,而没有绝对的真理。n2.对心理主义的批判 心理主义的错误在于:把人的心理活动和心理活动所涉及的内容混淆了。如:计算“2+2=4”。一个人去计算是一种心理活动,其心理活动的内容是2+2=4。这种心理活动可能会犯错,如2+2=3;但“2+2=4”本身却是必然的,不会因人的心理活动而改变。或者说,心理主义错在把逻辑规律/数学规律混淆于心理活动的规律。在此,理解胡塞尔的关键点是:区分心理活动;心理活动的内容n3.心理主义会导致怀疑论和相对主义 如果逻辑是思维(作为心理活动)的艺术,而每个人的心理活动都会有差

5、异,思维结果因此就有可能不同,也没有统一不变的标准。”人是万物的尺度“。真理不能是”对于某某人/情形”的,而是在任何时空中都是真的。n4.胡塞尔对逻辑规律的理解 逻辑研究:逻辑规律是“客观的”“自在的”规律类被误解为柏拉图的实在论的立场。二 对心理主义的批判n先验还原 1.笛卡尔式的还原(普遍怀疑)笛卡尔式的还原(普遍怀疑)目的:绝对奠基 世界的可疑性;预先给予的科学、逻辑学等等不能未经批判地接受下来 第一个命题(公理)ego cogito,ego sum.I think,therefore I am.2.笛卡尔式的证明世界的荒谬笛卡尔式的证明世界的荒谬 通过ego证明世界的存在,但ego已经

6、预先被设定为在世界之中的心灵,而这个心灵已经是世界的一部分。笛卡尔以后的洛克乃至一切自然主义的方式也犯了类似的错误,因为它们都把自然的人、自然的科学已经预先当做有效的前提,然后又基于这个前提再去询问这些世界、科学的有效性问题。3.悬置的含义悬置的含义:不做判断(对存在的判断;2预先给予的科学判断)彻底化:怀疑是存在判断模态的一种。猜测的、否定的 4.还原还原:从悬置引回到意识8。cp29意向性/intentionalityn 意向性的基本规定:意识总是对某物的意识 A consciousness is always a consciousness of something.或:意识总是包含着意

7、识的对象/或指向某个对象。一个知觉总是对某物的知觉;一个评价总是对某个事态的评价;一个愿望总是对某物的愿望 一个意识活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粗略的划分):意识活动一侧;意识活动的对象或内容一侧。例:想念母亲想念 “母亲”;回忆童年的一个故事回忆 “童年的一个故事”;计算2+2=4计算2+2=4;怀疑意向性结构是否为真怀疑意向性结构是否为真 某个意识是一种活动(行为),这个意识总是对某个对象(内容)的意识。意向性(intentionality)n1.意向性的例子意向性的例子 16 cp51 闭目 Subject Object 回忆:想象:知觉/感知:欲求:对象的范围:1实在的;2非实在的;3荒谬的

8、 2.结论:结论:意向性结构的表述意向性结构的表述 1:A consciousness is always consciousness of sth.2:两侧的互属结构:noesis-noeman自然认识的缺点和障碍自然认识的缺点和障碍 对象认识活动n 词源:noein(v.)=to think;nous(n.)=mind noesis=thinking;noema=a thought(what it though)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ancient Greek philosophy n对传统主客问题的解决:思维与所思维之物的直接统一。认识与认识对象在意识活动中的

9、完整统一。意识活动内在地包含着意识对象。意向充实n“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n在此假定:”心“=”意识“a 未有人提及这朵花:意识活动不会指向这朵花,这朵花在意识中不会出现同归于寂。没有意向活动,也没有意向活动的对象。b当朋友提及的时候,意识活动以想象的方式对”那朵花“进行想象。”花“在意识中以想象的方式呈现出来。有意向活动,但对象未能得到直观上的充实。c当直观(当下)到这朵花的时候,”花“便对意识呈现出来。意向活动得到直观的充实。即:所指得到当下的直观充实。胡塞尔的truth。”花“不在”心“外。(偷换概念:花“

10、花”)乃是说,意识活动中的”花“,不在意识活动之外。意识活动自身包含着意识活动的对象”花“本质直观n1.何谓本质 Plato vs Husserl 可感物 vs 不可感物(essences,etc)n2.相关项:意向活动-意向对象(noesis-noema)n3.感性直观与本质直观n4.如何“看到”本质 从个别“看”开始 目光的转换:个别的树普遍的“树”n5.感性直观与本质直观的相互关系n6.世界的图景(形式本体论&区域本体论)n每个意识都有一个视域(horizon)19 cp60 1.内视域:被预先规定的可能性。笛卡尔式的沉思 2.外视域 内视域和外视域的转换a花的不同侧面b从花延伸到树,乃

11、至更远n内时间 每一个体验都有三重视域:原印象、滞留、前摄。如听一首乐曲:每一个音符都在“原印象”的意义上被我感知到;但是,我听到的不是各个间断的、跳跃的音响感知,而是连续不断的优美的乐曲。因为:不仅包含着一个当下的“原印象”,而且还包含着在时间上向前和向后伸展着的“视域”,在时间上向前的伸展称之为“前摄”或“即将的视域”;而将在时间向后的伸展称之为“滞留”或“而后的视域”。当一个体验消失,另一个体验出现时,旧的体验并不是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是作为“保留”留存在新体验的视域之中。同样,一个更新的体验也不是突然落到新体验中,而是先作为“前展”出现在新体验的视域之中。对一首乐曲的体验流因而是一个从“

12、前展”到“原印象”,再到“保留”的连续过渡过程。五 主体间性/单子的宇宙n唯我论问题 唯我论问题源于拉丁文solus ipse:只有我存在。“我思故我在”,因此无法超出意识的内在性(因为这种内在性包含着对超越意识之物的拒绝)。现象学家似乎只是在用他自己的自我生活着,是没有其它自我的孤独的生命。n解决办法:在“对直接给予之物的直观”之外,还有一种起源于它的原理“移情/Einfuhlung”或对他人的体验。其它自我通过其活动的身体而把自我向我呈现,因而其他自我是作为另一个主体性向我呈现的,而不是作为纯粹的现象、一种我的意识的意识极而呈现的。其他自我的建构步骤n1.发现了移情的精神活动。我通过这种活

13、动理解其它自我的存在。n2.移情活动:理解到其它自我不像一个对象,而是跟我一样,是建构的中心、意向性的起源。n3.移情活动给我提供了对另一个自我的体验,这另一个自我是内在地包含着的,并且在其身体中活动。n4.我同样把其他身体看作是某种心理-物理的身体。n5.两种有意识的自我的不同的原初时间的交叠。n6.我的意识受着自我外化的影响,它是我的原初意识域向他人的活动着的身体的投射,或者把自身当做他者。即把原初的自我及其原初领域外化为他人的东西。反之依然。n7.相互的自我外化/异化导致不同的原初意识或主体性的增加。结果是,我被其他人体验为他人。我对其他人体验为其它自我,这造成了一种相互为为其它自我的共

14、同体。n世界被呈现在它的预先被给予之中所有人类活动都发源于此惟一基础。这个世界是任何客观性的基础。一切科学,都假定了世界的预先给予,作为其出发点。生活世界。n意识生命以持续的确定性生活/体验这个世界。但a事物是在世界范围内被给予的,而世界就是这些事物的总体;b我以对他物的参照而意识到此物,反之亦然。n人们不必径直返回到那种预设的直观给予的材料中,相反,正是关于生活世界的整体观点(世界没有复数整体研究的方法)是现象学分析必须由之作为开端的惟一材料。n现象学的任务就是要返回到任何意义之构成的意向起源中。这是理解生活世界的主体间构成的一种尝试。n自我取向的现象学主体间性的现象学整体观点(作为现象学的出发点的惟一材料是生活世界)六 生活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胡塞尔现象学导论D分解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