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行星地球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目标定位目标定位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1绘制示意图,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了解与地震波的关系。2从界线、厚度、物理性状和物质组成等方向掌握地壳、地幔、地核的基本特征。3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主要特点和各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1)概念: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即为地震波。(2)分类:图中A表示_,B表示_。(4)波速变化:在地下33千米处(大陆部分):_。在地下2900千米处:A波_,B波_。横波纵波慢固
2、体快固、液、气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完全消失传播速度突然下降2圈层划分(1)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_的变化。(2)界面:图中C为_,D为_。(3)圈层:图中由内向外EF为_,G为_,H为_。3岩石圈:包括地壳和_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_组成。2.传播速度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地核 地幔地壳3.上地幔岩石二、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由_和_组成的复杂系统,其主要成分为_和_。2水圈:连续但_的圈层。3_:地球表层生物及其_的总称。其范围包括_的底部、_的全部和岩石圈的_。1.气体悬浮物氮氧2.不规则3.生物圈生存环境大气圈水圈上部知识精析知识精析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1)
3、分类及其特点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分类特点所经物质状态传播速度共同点地震波纵波固体、液体、气体较快都随着所经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横波固体较慢不连续界面界面深度(km)地震波速度的变化分界意义莫霍界面33纵波、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地壳与地幔古登堡界面2 900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地幔与地核2.地球内部圈层(1)地球内部圈层的具体划分和特点圈层名称不连续面厚度(千米)主要组成物质特征地壳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平均17岩石固体外壳;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地幔上地幔2800铁镁的硅酸盐类固态;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下地幔可能为固态;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均增大地核外核3400以铁
4、镍为主,含有少量轻元素接近液态,横波不能通过内核固态;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2)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方法突破歌诀记忆地壳的厚度特点大陆厚,大洋薄(海陆差异);高山厚,平原薄(地形差异);海岭厚,海沟薄(深度差异);高处厚,低处薄(海拔差异)。学以致用学以致用1为了探测莫霍面的情况,在图中的A、B、C、D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解析:A地地壳厚度最大,地震波从莫霍界面传来需要走过的路程最长,故选A。答案:A知识精析知识精析地球的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 外部圈层特点比较外部圈层概念组成其他大气圈
5、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气体和悬浮物,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外部圈层概念组成其他水圈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2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示意圈,回答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为()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学以致用学以致用解析:在地球外部圈层中,有一个圈层,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这个圈层
6、是生物圈,所以A代表生物圈,那么B就是水圈,C是岩石圈。答案:D北京时间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里氏8.8级特大地震,震中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西南339公里,震源位于地下55公里。据此回答12题。1此地震发生时,地面上人们的感觉是()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先左右摇晃,后下上颠簸C只有上下颠簸D只有左右摇晃2这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A地幔B地壳C内核 D软流层解析:本题组以智利地震为背景,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地震波的相关知识。由于纵波传播速度快,先传到地面,引起上下颠簸,然后是横波引起的左右摇晃;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可知,该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幔中。答案:1.A2.A3右图中甲、乙、丙三个圆依次代表的地理概念是()A岩石圈、地幔、地壳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C岩石圈、地幔、地核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解析:由图可知,甲、乙、丙三个地理概念存在包含关系,即甲包含乙,乙包含丙,经分析可知D项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