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二章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304091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8.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章第二章 社会化社会化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社会化概述、社会化概述2、社会化基本特征、社会化基本特征3、影响社会化的因素、影响社会化的因素4、社会化的理论、社会化的理论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社会化概述 一、社会化的定义及相关概念一、社会化的定义及相关概念二、社会化的内容和类型二、社会化的内容和类型对社会化的理解1 1、关于天性与教养之争 “我们的个性和社会行为究竟是遗传的产物还是学习的产物?我们的个性和社会行为究竟是遗传的产物还是学习的产物?”这场社会科学家们旷日持久的争辩持续了一个多世纪。1919世纪世纪2020世纪初:世纪初:天性论占主要地位。这一观点的理论基础就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对

2、社会科学领域的渗透,发展成为社会达尔文主义。由于遗传的作用,不同的阶级、国家或种族也有优劣之分。许多心理学家罗列出他们设想中的“本能”战争侵犯本能;社会群集的本能;资本主义贪婪的本能。2020世纪:世纪:教养论的观点占主导地位。理论基础来自巴浦洛的关于“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的实验研究。美国心理学家沃森论证人的行为和个性完全可以改变,可以朝任何一个方向熏陶和训练。“给我12名身体健康的婴儿,并让他们在我指定的环境成长,我保证能把其中任意挑选出来的婴儿培养成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领袖,甚至培养成乞丐和强盗,而不管他的天资、能力、才能,以及他的祖先的种族情况如何”关于天性与教养之

3、争的结论 如今,人们一致认为天性与教养之争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它将两个密不可分的因素完全对立起来,我们并不是单纯的遗传或学习的产物,而是这两者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产物。生物学上的因素提供了一种可能,而实现这种可能性要靠后天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社会化过程是我们籍以理解“天性与教养相互作用的关键,生物的和社会的因素正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彼此相遇并融为一体。一、社会化的定义及相关概念一、社会化的定义及相关概念婴儿的生物需求与情感需求婴儿的生物需求与情感需求 人类的成长时期很长人类的成长时期很长婴儿从诞生之日起,便与周围的人和环境发生了联系。首先是母亲对他爱护和照料,提供奶汁和食品满足他生理上的需求;以温暖

4、的母爱去抚慰他,满足他情感上的需求。他则以哭声反映饥饿与病痛,以满足生理需求或解除痛苦;以注视与亲人发生感情交往,获得亲人的喜爱。许多研究表明,在婴儿获得生物需求和情感需求的瞬间,便与他人建立了最初的交往关系,并且迈出了社会化进程的第一步。婴儿的生物需求与情感需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单纯的“接触”(与他人身体的接触或相互作用),既是一种最基本的生物需求,又是一种最基本的情感需求。心理学家哈里F.哈洛的实验说明,这种身体接触的需求是相当强烈的。心理学家哈里F.哈洛的实验在实验中,小猴同两个人造的“母猴”妈妈(一只用铁丝绕成,身上带有奶瓶;另一只在铁丝外裹有同母猴毛相似的织物)关在一起。虽然小猴天

5、天从带有奶瓶的“母猴”那里吸取食物,但它的大部分时间却是依偎着裹有毛织物的“母猴”度过的。如果把后者搬走,小猴就会出现明显的行为问题。这说明,小猴尽管有着强烈的生物需求,但也有着同样强烈甚至更为强烈的情感需求。尤其是实验还证明,由这些人造“母猴”养大的小猴,虽然小时候看不出明显示的异常,但长大后却不会当父母,其中许多母猴甚至不会生育。婴儿也象小猴一样,有着基本的与他人接触、互动的生物和情感需求 由父母及其他亲人构成的家庭是婴儿获得情感和生理需求最为现实的社会环境附图:印度狼孩附图:印度狼孩 童年隔离期的影响如果人在与人类社会隔离的情况下长大会成为什么样子?野孩 在隔离状态下长大的安娜 制度化的

6、儿童:孤儿院长大的孩子 以上几个不同方面的证据都令人信服地说明了同一个问题:没有社会化,我们几乎无法形成个性,而且连生活中最简单的问题都无法应付。由于我们不基本指导其它动物的本能,我们只能靠通过与他人相互作用进行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人和完全的人。一、社会化的定义及相关概念一、社会化的定义及相关概念(一)定义(一)定义 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就叫做社会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就叫做社会化。化。一、社会化的定义及相关概念一、社会化的定义及相关概念(二)社会角色(二)社

7、会角色(social role)与道德与道德规范规范(moral norm)(三)社会控制(三)社会控制(social control)即个人在某种程度上被诱使去心甘情愿即个人在某种程度上被诱使去心甘情愿地适应他所处的社会或群体的行为方式地适应他所处的社会或群体的行为方式二、社会化的内容和类型二、社会化的内容和类型(一)内容(一)内容1、政治社会化(political socialization):个体形成某一特定社会所要求的政治信仰、态度和行为的过程。个人的社会化即一定的社会政治角色的形成,不单单是一个个体接受社会的政治要求,形成特定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是双向的:个体

8、在政治社会化的同时,会经过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整合社会的各种政治观点,分析各种政治关系,形成自己独立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并反作用于社会政治。这种既接受社会的政治改造同时又改造社会政治的互动的政治角色的形成过程,是政治社会化的实质所在。政治社会化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及其政治制度的稳定,以及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的高低。青少年政治社会化仪式:前苏联儿童在列宁象前宣誓(左图)美国儿童向国旗宣誓(右图)二、社会化的内容和类型二、社会化的内容和类型(一)内容(一)内容2、民族社会化(socialization to national identity):个体形成本民族大多数人共有的特性,使自己具有所属民族的民

9、族性的过程。二、社会化的内容和类型二、社会化的内容和类型(一)内容(一)内容3、法律社会化(legal socialization):个体形成某一特定社会要求的法律观念和遵守法律行为的过程。二、社会化的内容和类型二、社会化的内容和类型(一)内容(一)内容4、道德社会化(moral socialization):个体形成某一特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和与之相符的行为的过程。二、社会化的内容和类型二、社会化的内容和类型(一)内容(一)内容5、性别角色社会化(socialization into gender role):个体形成社会对不同性别的期望、规范和与之相符的行为的过程。性别角色是由社会模塑的。父母

10、及社会对男女儿童的差别对待和儿童本身对符合自己的性别角色模式的认同,是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关键所在 二、社会化的内容和类型二、社会化的内容和类型(二)类型(二)类型1、早期社会化(early socialization)2、预期社会化(expecting socialization)3、发展社会化(developmental sociali-zation)4、反向社会化(reversal socialization)5、再社会化(re-socialization)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化的基本特征社会化的基本特征 一、以遗传素质为基础一、以遗传素质为基础二、具有独特的个性二、具有独特的个性 三、具有普

11、遍的共性三、具有普遍的共性四、具有能动性四、具有能动性五、贯穿人生全程五、贯穿人生全程 幼幼儿儿期期儿儿童童期期 人生各时期生理及智力的发展人生各时期生理及智力的发展1、学习走路 6、获得生理上的安定2、学习吃固体的食物 7、具有关于社会与事物3、学习说话 的简单概念4、学习大小便的方法 8、与父母、兄弟姐妹及5、懂得控制脾气的好坏 其他人建立情感 学习控制自己的脾气 9、学习区分善恶1、学习一般游戏中必要 6、发展日常生活必要的 的动作技能 概念2、培养对于自身有机体 7、发展道德性及价值 健康的态度 判断的标准3、和同伴建立良好关系 8、发展人格的独立性4、学习男孩或女孩角色 9、发展对于

12、社会各个单5、发展读写算的基础能力 位和各个团体的态度青青春春期期1、学习与同龄男女的 6、准备选择职业 新的交际2、学习男性与女性的 7、做结婚与组织家庭 社会角色 的准备3、认识自己的生理结构、8、发展作为一个市民 有效的保护自己的机体 所必要的知识与态度4、从父母和其他成人 9、追求并实现具有 那里独立 的体验情绪 社会性质的行为5、有信心实现经济独立 10、学习作为行动指南 的价值的伦理体系 壮壮年年初初期期1、选择配偶 5、管理家庭2、学会与配偶一起生活 6、就业3、家庭中添了第一个孩子 7、担负起市民的责任4、教养孩子 8、寻找合适的社会群体中中年年期期1、形成作为市民的 4、充实

13、自己的业余生活 社会责任心2、建立一定的经济生活 5、接受并适应中年期 水平并且维护这种水平 在生理方面的变化3、帮助十几岁的孩子成为 6、照顾年老的双亲 一个能被人信赖的成人老老年年期期1、适应体力与健康的衰退 5、承担市民的社会义务 2、适应退休生活和收入的 6、降低对于物质生活的 减少 满足方面的要求3、适应配偶的死亡4、与自己年龄相近的人 建立快活而亲密的关系第三节第三节 影响社会化的因素影响社会化的因素 一、社会文化的影响一、社会文化的影响二、家庭父母的影响二、家庭父母的影响三、学校的影响三、学校的影响四、大众传播媒体的影响四、大众传播媒体的影响一、社会文化的影响一、社会文化的影响

14、通过文化传承了解前人的社会经验 向个人传递本群体、民族的行为价值准则 使个人能够顺利地与他人极其群体建立社会联系。前苏联与美国两种文化儿童社会化比较一、社会文化的影响一、社会文化的影响(一)概念:凝聚在一个民族世世代代和(一)概念:凝聚在一个民族世世代代和全部财富中的生活方式的总和。全部财富中的生活方式的总和。(二)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二)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二、家庭父母的影响二、家庭父母的影响 童年期儿童主要在家庭中度过,儿童期是人一生中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儿童在童年期对家庭的生理和心理依赖最强。家庭是人最早建立的社会关系。从儿童一出生家庭就赋予他包括种族、阶级、宗教、经济状况、地区在内的多种

15、社会特征,都将对他日后的社会化发生有力的影响。二、家庭父母的影响二、家庭父母的影响(一)家庭环境(一)家庭环境(二)父母文化素养(二)父母文化素养(三)父母教养方式(三)父母教养方式(四)父母间的冲突(四)父母间的冲突 三、学校的影响三、学校的影响 n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向成员系统传授价值观念、规范、生活技能、科学知识的制度化机构。学校长期的系统教育对儿童的行为模塑在现代社会中无以替代。学校的重要性还在于它是社会的雏形。儿童在这里进入了社会结构,扮演学生、同学朋友等社会角色,并在课堂和其它公共空间进行各种形式的社会互动。三、学校的影响三、学校的影响(一)教师威信(一)教师威信(二)教

16、师期待:(二)教师期待:皮格马林翁效应(三)开放性教育(三)开放性教育(四)同辈群体(四)同辈群体1、无计划性 2、平等性3、满足个人需要 4、开放性5、区别性的价值观 6、满足社会性的需求 学校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皮格马林翁效应皮格马林翁效应又叫期望效应:教师的期望和看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附附、学校同辈的影响、学校同辈的影响 同辈群体是由地位相近、年龄、兴趣爱好、行为方式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同辈群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原因在于:1)同辈群体认同感很强。2)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和独特的亚文化。3)同辈群体的社会化的社会化是非强制的,在对其成员给予安全、尊严、优越感的

17、满足中自然而然地实现。四、大众传播媒体的影响四、大众传播媒体的影响大众传播在现代社会中对人的社会化起作日益重要的作用。电视对人社会化的积极作用:它使人们有效地了解社会、分享经验、增长知识、促使人们接受社会所公认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对儿童社会化的消极影响:1)暴力节目直接影响到儿童侵犯行为。2)电视影响儿童学习潜力,缩短儿童注意力的间隔时间,限制他们的语言能力。3)电视防碍人们积极地思考。五、职业背景职业背景是成人社会化的重要因素 工作环境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和行为 第四节第四节 社会化理论社会化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二、认知发展理论二、认知发展理论 三、社会学习理论

18、三、社会学习理论四、符号互动理论四、符号互动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一)弗洛伊德的理论(一)弗洛伊德的理论 1、人格结构2、发展阶段弗洛伊德认为人类心理可划分为三个结构:本我id: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遵循“快乐原则”,要求即时满足,是非理性的。原始过程(幻想,梦)实现愿望,存在于潜意识的深处,因而不能被 个人觉察。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自我ego:大部分存在于意识之中,小部分是潜意识的。满足本我冲动,但考虑情境的现实性。遵循“现实原则”,是理性的。把不为社会所接受的冲动控制在无意识中。自我功能严重受损,丧失感知现实的能力,无法控制原始过程的力量,导致行为失控。eg.psych

19、osis超我superego:大部分属于意识的。内化的社会价值系统。从父母和社会化过程获得,关注道德理想和完美主义,遵循“道德原则”。良心conscience人格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1)健康的人格:三者之间相对均衡与协调(2)动力学特征:本我、自我和超我 三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人格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儿童发展围绕性方面,主要的发展驱力,每一阶段,不同的发展任务,可固着于某一阶段,标志不同的人格类型A.口唇期(0 1.5岁)B.肛门期(1.5 3岁)C.性器期(3 6岁)Oedipus complex(通过认同同性父母的方式来解决俄狄浦斯情结)D.潜伏期(6 12岁)E.生殖期(12 18岁)人格发展

20、分为五个阶段弗洛伊德认为,生殖期的人格发展是在前面几个阶段的发展基础上加以发展的。在社会化过程中,这个时期奠定了人的行为模式,成为成熟的个体,使个体具有良好的人格特征。弗洛伊德认为,性心理的发展过程如不能顺利地进行,停滞在某一发展阶段,即发生固着;或在个体受到挫折后从高级的发展阶段倒退到某一低级的发展阶段即产生了退行,就可能导致心理的异常,成为各种神经症、精神病产生的根源。一、精神分析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二)埃里克森的新精神分析理论(二)埃里克森的新精神分析理论 埃里克森(1902-1994)德国出生,移民美国,早期学艺术私生子,自我认同危机童年期与社会,认同,青春期与危机(二)埃里克森的新

21、精神分析理论(二)埃里克森的新精神分析理论埃里克森(E.Erikson)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弗洛伊德的忠实信徒,但不同意弗洛伊德的泛性生物学观点。认为既要考虑生物学因素,又要注意社会文化因素,应集中注意家庭、学校和文化因素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同时还强调自我的作用。(二)埃里克森的新精神分析理论(二)埃里克森的新精神分析理论自我是人格中相当有力、独立的部分,作用是建立自我认同感和满足人控制外部环境的需要自我认同 Self-identity包括个体感,唯一感,完整感以及过去与未来的连续性 社会心理发展阶段八个阶段每个阶段由一对冲突构成,形成危机,危机积极解决会增强自我力量,人格得到健

22、全发展,有利于适应环境二、认知发展理论二、认知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观点(一)皮亚杰的观点皮亚杰的道德发展二阶段论(二)柯尔伯格的观点(二)柯尔伯格的观点将道德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二阶段论(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二阶段论皮亚杰(Piaget.j)强调道德品质中的认知成份道德判断。认为儿童道德判断与智力发展是平行的。皮亚杰的道德发展论皮亚杰的道德发展论第一阶段:第一阶段:道德概念道德概念 强制的道德或受外界支配的道德;观观 点点 看一种行为要么全对要么全错,并认为人人都这么看,不能置身于他人立场;意意 向向 性性 倾向于从实际物质后果判断行为,而不是从动机来判断;规

23、规 则则 服从规则,认为它是神圣不可改变的;对对 权权 威威 单方面的尊敬使儿童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惩惩 罚罚 赞成严厉的赎罚,要使受罚者痛苦,而不考虑惩罚方式与错误内容的关系。认为惩罚本身就说明行为的错误性质;“内在公正内在公正”混淆道德法则和自然规律,认为自然事故和灾害是不端行为引起的超自然力的惩罚。皮亚杰的道德发展论第二阶段:皮亚杰的道德发展论第二阶段:道德概念道德概念 合作的道德或自主的道德;观观 点点 能把自己置身于别人的立场,不做绝对的判断,知道有不止一种观点的可能;意意 向向 性性 用行为的意图而非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规规 则则 认识到规则是人制定的,可由人来

24、改变;对对 权权 威威 与权威和伙伴的互相尊敬使之较高地评价自己的意见和能力,能较现实地判断他人;惩惩 罚罚 赞成惩罚应是较温和、带补偿性的,应当依错误的性质而决定,能导致对受害者的赔偿,并帮助犯错误者认识其行为的性质而使其改过;“内在公正内在公正”不把自然灾祸与惩罚混淆起来。(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柯尔伯格(Kohlberg.l;1958)通过儿童对一系列两难问题的判断,将道德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前世俗水平(前世俗水平(4 41010岁)岁)只着眼于行为具体结果,并关心自身的利害。A A)惩罚和服从的道德定

25、向阶段惩罚和服从的道德定向阶段 怕受惩罚,认为能避免惩罚的行为就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事都是坏的。B B)工具性的相对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工具性的相对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 判断行为是非首先看是否符合自身需要,有时也包括他人的需要。但这种关系常被看作是交换关系,凡是对自己有利的就是好的,否则是不好的,也叫朴素的利己主义阶段。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世俗的水平(世俗的水平(10101313岁)岁)满足社会希望,较全面地关心别人的需要。A A)人际协调的道德定向阶段)人际协调的道德定向阶段 认为一个人行为正确与否在于其是否被别人喜欢,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或受到赞扬。B B)维护权威或秩序

26、的道德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认为社会秩序依赖于“尽本份”和尊重已建立的权威。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完成自己的义务,就要遵守不变的法则和尊重权威,并要别人也遵守。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后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1313岁以后)岁以后)原则的道德水平。依据自己选择的道德标准判断是非。A A)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 认为法律或习俗的道德准则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由大家商定的,也是可以改变的。他们不违反大多数人的意愿与幸福,也不用单一规则衡量行为。B B)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此时不仅考虑到适合法律的道德原则,同时考虑

27、到抽象的、超越法律的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原则及道德的本质,而非具体的道德准则。这些原则包括对全人类的正义和个人尊严。三、社会学习理论三、社会学习理论(一)班杜拉的观点:强调环境、认知、(一)班杜拉的观点:强调环境、认知、自我调节的综合作用,提出观察学习自我调节的综合作用,提出观察学习(二)实验:(二)实验:实验内容实验内容 组别组别 结果结果参观一些非常吸引人的玩具,但禁止他们玩这些玩具,然后单独在房间内逗留15分钟榜样榜样鼓励组鼓励组(看一个短片,内容是孩子拿起禁止碰触的玩具玩耍,妈妈不仅不批评,还表扬孩子)只克制了80秒就开始玩玩具同上榜样榜样批评组批评组(看一个短片,内容是孩子拿起禁止碰触的玩具玩耍,妈妈制止了他,并严厉的批评孩子)克制了7分钟才开始玩玩具,有的孩子甚至15分钟内都没有玩 同上不看任何短片 平均克制5分钟 四、符号互动理论四、符号互动理论 世界由主观的、符号的意义构成,世界由主观的、符号的意义构成,意义在互动中形成和保持意义在互动中形成和保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社会心理学第二章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