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与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330889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8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与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与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与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与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与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与练习题渔家傲 秋思(北宋)范仲淹【原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注释】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

2、,刻石勒功而还。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文学常识】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

3、育家,世称“范文正公”,谥号“文正”。著有范文正公文集。【赏析】上片着重写景。“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四面边声”三句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下片抒情。“浊酒一杯”二句,先自抒怀抱,作者为前线三军统帅

4、,防守边塞,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路途遥远,家人在何方?更重要的是,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就无从谈起。而要取胜又谈何容易,因此更浓更重的乡愁就凝聚在心头,无计可除。“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紧承“长烟落日,”到了夜晚,笛声悠扬,秋霜遍地,更引动了征人的乡思。全词结束在“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二句上,此二句从写景转入写情。戍边将士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本可以战胜敌人,无奈朝廷奉行的是不抵抗政策,戍守艰苦,又无归计,人怎么能睡得着呢!旷日持久的守边白了将军的头,使征夫洒下许多思乡的热泪。【内容概括】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

5、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宋仁宗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范仲淹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理解与拓展】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答:_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情景,有何作用?景物:_作用:_3.这首诗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4.请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这一词句。答:_5.对这首词

6、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B. 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C. 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D. 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6.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答:_7.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答:_。答案:1.天冷;声杂;城孤。2.景物: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关闭城门的情景,写出了塞外的奇异风光。作用:点名了战事吃紧;戒 备 森 严 的 特

7、 殊 背 景,反 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3.上片侧重描写;下片侧重抒情。慨叹功业未立,思念家乡4.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抒发了他们因功业未立,归期无计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5.C6.慨叹功业未立;思念家乡。7.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阅读训练】一、阅读渔家傲 秋思,回答后面的问题。1.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 答:_ 2.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 答: _3.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

8、一、1.睡觉(2分)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二、阅读渔家傲 秋思,回答后面的问题。1“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字表现了边陲之地的。2请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理解。答:_3就表达方式而言,这首词的上阙运用了 ,下阙运用了。4由“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词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表达塞外奇特壮美景象的诗句“,”。二、1与中原不同孤寂荒凉。2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之情。3描写 抒情。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江城子 密州出猎(北宋)苏轼【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

9、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11),西北望,射天狼(12)。【注释】江城子:词牌名。密州:今山东诸城。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聊:姑且,暂且。狂:豪情。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太守:指作者自己。看孙郎:孙郎,孙权。这里借以自喻。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

10、,胸怀开阔,胆气横生。微霜:稍白。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11)会:定将。挽:拉。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满月:圆月。(12)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

11、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文学常识】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赏析】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是宋人

12、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词的上阙叙事,下阙抒情,气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过片以后,叙述猎后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起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总有一天,要把弓弦拉得像满月一样,射掉那贪残成性的“天狼星”,将西北边境上的敌人统统一扫而光。这首词在偎红倚翠、浅斟低唱之风盛行的北宋词坛可谓别具一格,自成一体,对南宋爱国词有直接影响。作者对此阕也颇感自豪,在与鲜于子骏书中,他曾说此词“令东州壮

13、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自是一家”。可见这首词可能是作者第一次作豪放词的尝试。【内容概括】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理解与拓展】1.请找出这首词中描写出猎场景的句子。答:_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_3.“江城子”是这首词的_,“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_。4.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答:_ _5.“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拿魏尚自比,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

14、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用典的作用是:_。6.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_,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答:_7.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_;下阕重在_。8.词人借“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什么意思?答:_9.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_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_的豪情壮志。10.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一个词是“_”。11.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答:_ _12.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答:_13.这首词用一个“_”字贯穿始终,显得胸襟磊落,壮怀激越,具有一种阳刚之美,实属_派词篇的典范。上片表现词人_之

15、“狂”;下片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_,抒发了_。14下面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描绘冬猎盛况,上阕写出猎场面,极其壮观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下阕向朝廷请战,豪情壮志跃然纸上。B写作此词时,作者刚刚四十岁,而词中自称“老夫”,显然有时不我待、功业未就的迟暮之感。C词中运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含蓄委婉地表示: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D季羡林说:“苏轼是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最全面的伟大天才。”苏轼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在词的创作上,他摆脱了婉约派的传统,创豪放词派,与辛弃疾并称。15请你自选角度,对“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做

16、点赏析。答:_ _ _答案:1.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2.表达了作者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3.词牌名 题目4.定将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者。表达了作者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5.委婉含蓄。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古人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7.叙事(描写)、抒情8.表达自己报效国家、御敌建功的爱国情怀。9.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出猎 打猎 狩猎 ) 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10.倾城11.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17、。12.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13.狂,豪放,举止神态,胸怀,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14B15角度一:描绘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角度二:抒写作者的爱国思想和豪情壮志;角度三:运用修辞。比喻,雕弓如满月,生动形象地展示力量,表明决心。引用,用“射天狼”,委婉地指出边防重点。【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江城子 密州出猎,完成后面的问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这首词

18、气势豪迈,以一个“狂”字贯穿全篇;上片的“狂”是实写,下片的“狂是虚写_。2下片两个注解处采用了用典的手法,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答:_一、1出猎(或打猎);征战杀敌的愿望2表达了作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表达了作者要尽全力抵御外敌入侵,为国立功的决心。二、阅读下面江城子 密州出猎,完成后面的问题。1. 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并简要分析“卷”字的表达效果。答:_ _2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当时作者因在朝廷受排挤到密州任知州。通读全词,结合内容分析这首词又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具有怎样特点的太守(苏轼)形象?答:_ _二、1

19、.示例: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山岗上席卷而过。一个“卷”字,极言出猎队伍行走之快,人数之多,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表现了出猎者高昂的情绪,抖擞的精神2示例: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弯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最后一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一个弯弓劲射、英武豪迈、气度非凡的英雄形象,抒发了作者报国立功的宏伟志向。(意思对即可)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原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20、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注释】醉里:醉酒之中。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看剑:查看宝剑。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八百里:指牛。世说新语汰侈“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驳”。后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麾:军旗。麾下:指部下。炙:烤肉。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沙场:战场。点兵:检阅军队。马作的卢( d l)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作:像,如。霹雳(p l):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21、。了(lio)却:了结,完成。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赢得:博得。身后:死后。可怜:可惜。【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文学常识】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后被主和派

22、排挤,退隐山居。1207年病逝,追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词风“激昂豪迈,风流豪放”,代表着南宋豪放词的最高成就。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赏析】上片写军容的威武雄壮。开头两句写他喝酒之后,兴致勃勃,拨亮灯火,拔出身上佩戴的宝剑,仔细地抚视着。当他睡觉一梦醒来的时候,还听到四面八方的军营里,接连响起号角声。“角”,古代军队的乐器,如同今天的军号,有竹、铜、牛角等制品。三、四、五句写许多义军都分到了烤熟的牛肉,乐队在边塞演奏起悲壮苍凉的军歌,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着全副武装、准备战斗的部队。下片前两句写义军在作战时,奔驰向前,英勇杀敌;弓弦发出霹雳般的响声。“了却君王天下事”,

23、指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说:我要博得生前和死后的英名。也就是说,他这一生要为抗金复国建立功业。这表现了作者奋发有为的积极思想。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意思是说:可惜功名未就,头发就白了,人也老了。这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这首词气势磅礴,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壮志豪情,能够代表作者的豪放风格。【内容概括】这首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时所作。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此词是辛弃疾寄给好友陈亮(陈同甫)

24、的。词中回顾了他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义军抗击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勇战斗的场面,也表现了作者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理解与拓展】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答:_ _2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答:_。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答:_4赏析“沙场秋点兵”一句的表达效果(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答:_ _-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理想?答:_6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25、?答:_7赏析“可怜白发生”一句答:_ _ _8“可怜白发生”的慨叹与前面的豪壮格调形成巨大反差,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 _9“吹角连营”与“霹雳弦惊”描绘了什么样的场面?答:_10结尾一句“可怜白发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_1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是什么场面?答:_。12理想与现实往往是矛盾的。这首词中,作者在理想与现实中各是怎样的形象呢?请分别加以概括。答:理想中:_ 现实中:_1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_14.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答:_。15.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

26、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答案:1示例:士兵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甘情愿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2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3营造了一种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4五个

27、字紧凑有力,写得肃穆威严,展现出一位豪情满怀、临敌出征的将军形象,渲染出战争浓烈的气氛。其中“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将士出征增添了肃杀之气。5写出了作者收复失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赢得青史留名的理想。6收复中原,统一国家。7凝聚着作者万千感慨,词意急转直下,作品就在这力重千钧的转笔中收尾,有如重锤猛击在铜钟之上,震荡着读者的心。其中“可怜”两字极为沉痛,为壮志难酬表现出极大的惆怅和愤慨。8作者有心为国家出力,希望收复祖国山河,但却不被朝廷重用,心中非常痛苦(报国无门的失望之情)(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9军队驻扎的壮阔场面和激烈的战斗场面。10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壮志难酬苍凉沉郁的思想感情。

28、11比喻;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12理想中(或梦境中):雄姿英发,驰骋沙场,忠恿无比,气概豪迈的将军形象。现实中:隐居乡间,忧虑国事,为报国无门而苦闷,为壮志难酬而悲愤的诗人形象。13.抒发了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14.(1)从内容(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2)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3)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4)从塑造的形象上看,塑造了一位爱国失意的将军形象。15. D 【阅读训练】一、阅读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回答

29、后面的问题。1.“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答:_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 _3.词末“可怜白发生”一句凝聚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请做简要分析。答:_答案:1.了却:完成。可怜:可叹。2.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3.抒发了作者年岁渐老而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二、阅读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回答后面的问题。1.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30、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D.“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2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

31、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3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C词的上下阕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D“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二、1.C(不应批判。作者的最高理想是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

32、、收复失地的大业,是积极向上的,表达出强烈的爱国激情;“赢得生前身后名”有其思想认识方面的时代局限性,但这也是封建文人人生价值得以体现的一种形式。)2. C 3. A三、阅读下面的两首词,回答问题。【甲】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乙】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对赤壁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B“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

33、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C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诸葛亮的才能不会被世人知晓。D在这首咏史诗中,诗人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侧面写出赤壁之战对双方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2.对破阵子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醉里挑灯看剑”塑造了一个怀才不遇的壮士形象,你看他以酒浇愁,醉眼朦胧中还不忘把灯挑亮,仔细端详手中报国杀敌的宝剑。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战斗的速战速决,武器先进。C“可怜白发生”与前面九句形成极大的反差,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我们深沉地感受到词人火一般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无奈。D“梦回”和“八百里”两句写大片军营绵延八百里,处处炊烟烤着

34、牛肉,极言战斗场面的宏大。3.两首诗词,都有对沙场的想象描述“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概括表述两首诗词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相同和不同。相同点:_不同点:_三、1.(1)C 2.B3.示例: 相同点:都有对战争疆场的无限感慨和对国运的关注。不同点:前者是对历史的回顾,对史实的咏怀,后者重在表达自己的报国志向和人生不如意的遗憾落寞。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原文】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注释】小住京华:到京不久。小住,暂时居住。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四面歌残终破楚: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故事。八年风味徒思浙: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八年,作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湖南结婚,到作词时恰好八年。徒,空,徒然。苦将侬:苦苦地让我。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烈:刚正,不轻易屈服。因人常热:为别人而屡屡激动。热,激动。青衫湿:失意伤心。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九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与练习题(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