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鞍上池:碟鞍上方,是交叉池、脚间池和桥池在轴位扫描时的共同显影。前是直回,后部是脑桥基底部前缘,侧为海马。前外侧角:侧裂池池内有:视交叉、视束、垂体柄、颈内A、乳头体、动眼神经、大脑后动脉水平段纵膈分区法 1、上、中、下纵膈:以胸骨角和第4胸椎水平连线为界分;以第8胸椎下缘为界。2、以心包为界分前、中、后纵膈。前纵隔包括:气管、心包前面的间隙。中纵膈包括:心包;后纵隔包括:气管、心包后面(食管和脊柱旁纵膈)心脏1.心胸比率=(T1+T2)/T;0.52.前后位:左 侧:主A结;肺A段;左心房;左心室(及心尖)右侧:主A/上腔V;右心房;右心室3.左前斜位:显示主动脉弓的最佳体位 4.冠状动脉:
2、左:前室间支和旋支右:动脉圆锥支;右缘支;窦房结支;房室结支;后室间支食管:起于第6颈椎水平与下咽部相连,止于胸11椎体水平;分为颈段、胸段、腹段;有三个生理狭窄:主动脉弓、左主支气管、左心房胃形态:牛角型、钩型、瀑布型、无力型成人胃容量约:1500ml相反搏动点:左心室与肺动脉段的搏动方向相反,两者的交点称为相反搏动点,是衡量左右心室增大的一个重要标志。相反搏动点上移,表明左心室可能膨隆,相反搏动点下移,表明右心室可能膨隆。前室后房,交叉相对上房下室,左右分离(右前左后)十二指肠:分为球部、降部、水平部、升部呈C字包绕胰头十二指肠乳头在降部内侧壁或内后侧壁上十二指肠空肠区借十二指肠悬韧带固定
3、肝脏血液循环:3/4来自门静脉,1/4来自肝动脉Couinaud肝段划分:肝门:第一肝门:肝下面又称脏面,有H形沟,其横沟称肝门,有肝固有动脉、肝管和肝门静脉等进出肝。第二肝门:肝左中右静脉;肝中静脉将肝脏分为左右两叶第三肝门:肝右后静脉和尾状叶静脉肺:1.肺野:纵分三等份:内、中、外带。水平分为:上、中、下野。(分别在第2、4肋骨前端下缘引一水平线)2.肺门:是肺动、静脉,支气管及淋巴组织的总合。位置:肺中野内带第2-5前肋间,左侧比右侧高1-2cm。3.肺段:左8右104.肺纹理: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分布的干树枝状影。由肺动、静脉及淋巴管组成,主要成分是肺动脉分支5.气管:右侧粗短 右支气
4、管:与气管纵轴的延长线约成2030角 左支气管:与气管纵轴成4045角,膀胱三角:膀胱底部两侧输尿管开口部至膀胱颈膀胱容量:300-500ml肾脏:成年人的两肾位于腹膜后间隙、脊柱两旁,呈“八”字形排列,通常为左高右低。左肾在第11胸椎体下缘至第23腰椎椎间盘之间,右肾在第12胸椎体上缘至第3腰椎体上缘之间。肾蒂:由前向后依次是:静脉、动脉、肾盂腰椎侧隐窝红骨髓集中部位:颅骨、脊柱、肋骨、骨盆腰椎斜位X线片:横突为狗嘴;椎弓根为狗眼,上关节突为狗耳朵,下关节突为狗前腿;对侧下关节突为狗后腿,椎弓狭部:狗的颈部 腕关节:由桡骨的腕关节面与舟骨、月骨和三角骨组成。头颈部(知识串讲)头颈部(知识串讲
5、)脑膜瘤 女性多见;可伴有周围骨质增生或破坏,均一强化,有硬脑膜尾征。内听道不扩大。胶质瘤占颅内肿瘤的40-45.胶质瘤起源于神经间质细胞,包括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瘤、室管膜瘤、胶质母细胞瘤等。胶质瘤占颅内肿瘤的40-45 星形细胞瘤:1.平扫为低密度,CT值多为20Hu.肿瘤与周围水肿不易区分,病灶内可钙化2.边缘多不规整3.占位效应和病变范围大小有关,肿瘤体积越大,占位效应越明显 4.一般无增强 少突胶质细胞瘤:多见于成年人,生长缓慢,大多发生于大脑半球表浅灰质内并以额、顶和胼胝体嘴部最多见。血运不丰富,易钙化(50-80)。可出血和囊变。胶质母细胞瘤:多发于幕上;中老年人多见,常有广泛退
6、变和出血、坏死。CT:1.平扫多为混杂密度:常见囊变、坏死的低密度区,可伴出血灶和钙化灶 2.边缘模糊不清 3.瘤旁水肿明显,占位征象严重 4.增强扫描一般呈不规则花环样强化,环壁厚薄不均匀 室管膜瘤:中青年多见,起源于室管膜上皮,主要发生于脑室系统,以四脑室多见;肿瘤突入脑室,可向脑室外生长,多呈实性,可囊变及钙化,可种植转移 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主要发生在小脑蚓部,成人在小脑半球。易发生脑脊液转移。囊变、钙化、出血少见。垂体瘤:垂体瘤:垂体腺瘤起源于腺垂体;好发于成人;可向上生长突破鞍隔侵犯鞍上池;较大肿瘤易发生中心坏死或囊变。CT:垂体微腺瘤:d10mm 圆形,可分叶不规则 哑铃状,肿瘤
7、中部受鞍隔束缚 密度不均 增强:明显强化,多数均匀,坏死、液化不强化MRI:垂体微腺瘤:冠状和矢状位 T1低,T2高,增强:早期低于垂体,后期高于垂体 垂体大腺瘤:肿瘤出现坏死囊变,T1略高于脑脊液;出血,T1高束腰征:肿瘤向鞍上生长,冠状面呈葫芦状鞍上池受累肿瘤向鞍旁生长颅咽管瘤:颅咽管瘤:.仅次于垂体腺瘤,是鞍区第2常见肿瘤儿童多见大部分为囊性和部分囊性囊壁和肿瘤实性部多有钙化CT:沿囊壁蛋壳状钙化,增强:囊壁环状强化MRI:T1等、低、高、混杂信号;T2高,钙化为低;增强:蛋壳状增强听神经瘤:听神经瘤:好发于中年人,高峰在3050岁,20岁以下者少见,男性略多于女性。多数为单侧,好发于桥
8、小脑角区。临床以桥小脑角综合征和颅内压增高征为主要表现。良性肿瘤。与NF2基因失活有关。引起内听道扩大 CT检查:岩骨后缘,以内听道为中心,类圆形,等密度或低密度,少数呈高密度。桥小脑角池闭塞,相邻脑池扩大。内听道扩大。部分骨质破坏。增强扫描:均匀、不均匀强化 MRI检查:常有囊变常有囊变。T1加权像上呈略低或等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注射造影剂后瘤实质部分明显均一强化,囊变区不强化。硬膜外出血:颅骨与硬膜之间;以脑膜中动脉最常见硬脑膜下出血:指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出血;主要来源于脑皮质挫裂伤灶中的静脉和动脉受损伤出血。1.脑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大脑中动脉最常见;24h内,CT阴性;24h
9、后CT为低密度灶,与闭塞血管供血一致,累及皮髓质;后期形成囊腔,密度更低增强:脑回状、条状、环状、结节状强化岛带征:大脑中动脉闭塞早期出现脑岛、最外囊、屏状核灰白质界面消失;模糊效应:2-3周出现CT平扫为等密度,分辨困难;脑水肿消失,吞噬细胞浸润,密度增高;MRI:6h内:细胞毒性水肿,DWI高信号;此后,血管源性水肿、细胞死亡,髓鞘脱失,血脑屏障破坏,T1T2延长 1d-1w:水肿加重,占位明显;长T1长T2 后期:脑萎缩;软化灶形成;长T1长T22腔隙性脑梗死:脑穿支小动脉闭塞;主要原因: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好发部位:基底节区、丘脑;d:5-15mm,大于10mm巨腔隙灶CT:基底节区、
10、丘脑类圆形低密度灶,边界清除,d10-15mm,无占位,多发;增强:均匀或者不规则形斑块状强化MRI:长T1长T2脑出血:脑出血:病因主要是:高血压超急性期:(声门下型声门型声门上型喉癌声门型喉癌声门下型喉癌腮腺混合瘤:腮腺混合瘤:最常见良性肿瘤中年 30-50岁女性稍多于男性,肿瘤生长缓慢,单发多以无意间发现耳下无痛性肿块就诊CT:多位于浅叶,边缘清楚,类圆形肿块;肿块密度一般高于腮腺肿块密度一般高于腮腺,大部分密度较均匀,少数不均匀低密度区肿瘤囊变或粘液组织;增强CT:均匀或环状强化均匀或环状强化MRI:T1等信号;T2高信号,周边可见低信号包膜;发生囊变、坏死,信号不均匀CT表现Warthin瘤瘤-腺淋巴瘤腺淋巴瘤腮腺浅叶后下极多见;50岁中老年男性。肿瘤由含嗜酸性成分的上皮和淋巴组织构成,细胞核密集;并可见最大径约数毫米至1-2 cm的囊变区,囊腔内含蛋白或胶体成分。增强扫描呈中度快速强化、快速消退。CT:分叶、多发小囊样改变 MRI:较易形成蛋白含量高的囊腔,较易形成蛋白含量高的囊腔,T1、PDWI、T2均成高信号均成高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