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一)感觉代表区的分区与功能感觉代表区的分区与功能 外侧面外侧面体表感觉区体表感觉区 =3-1-2=3-1-2区区(第一感觉区第一感觉区)+)+岛叶岛叶(第二感觉区第二感觉区)本体感觉区本体感觉区 =4=4区区(又是运动区又是运动区)内脏感觉区内脏感觉区 =第二感觉区第二感觉区 +运动辅助区运动辅助区听觉区听觉区 =41=41区区 +42+42区区 视觉区视觉区 =17=17区区 感觉皮层结构特点:感觉皮层结构特点:N N元分布呈柱状排列构元分布呈柱状排列构成感觉皮层的最基本功成感觉皮层的最基本功能单位能单位-感觉柱感觉柱:对同对同一感受野的同一类感觉一感受野的同一类感觉刺激起反应;刺激起反
2、应;是一个是一个传入传入-传出信息整合处传出信息整合处理单位;理单位;细胞柱细胞柱N N元元兴奋时,其相临的细胞兴奋时,其相临的细胞柱就受抑制,形成兴奋柱就受抑制,形成兴奋和抑制镶嵌模式。和抑制镶嵌模式。.体表感觉代表区体表感觉代表区:第一感觉区第一感觉区 位置位置:中央后回中央后回 功能功能:定位明确、感定位明确、感觉分析不十分清晰。觉分析不十分清晰。投射特点投射特点:.左右交叉左右交叉 .倒置分布倒置分布(3-1-2(3-1-2区区).精细正比精细正比 第二感觉区第二感觉区 位置位置: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功能功能:定位较差、感觉分析定位较差、感觉分析粗糙粗糙(麻木感麻木
3、感);可能与痛觉有关。;可能与痛觉有关。投射特点投射特点:.双侧性投射;双侧性投射;.分布正立而不倒置,有较分布正立而不倒置,有较大的重叠区。大的重叠区。2.2.本体感觉代表区:与运动区本体感觉代表区:与运动区重叠在一起。重叠在一起。3.3.内脏感觉代表区:第二感觉内脏感觉代表区:第二感觉区区+运动辅助区。运动辅助区。4.4.视觉代表区视觉代表区:位置位置:枕叶距状裂的:枕叶距状裂的上下缘上下缘(17(17区区)。投射特点投射特点:视网膜的视网膜的鼻侧交叉鼻侧交叉投投射到对侧枕叶,射到对侧枕叶,颞侧不交颞侧不交叉叉投射到同侧枕叶。投射到同侧枕叶。视网膜的上视网膜的上(下下)半部半部投射到距状裂
4、的上投射到距状裂的上(下下)缘缘;黄斑区黄斑区(周边区周边区)投射到距投射到距状裂的后状裂的后(前前)部部。5.5.听觉代表区听觉代表区:位置位置:颞横回和颞上回:颞横回和颞上回(41(41区、区、4242区区)。投射特点投射特点:双侧投射,但以对侧为主。:双侧投射,但以对侧为主。区下侧。区下侧。7.7.味觉代表区:中央后回头面部感觉投射味觉代表区:中央后回头面部感觉投射6.6.嗅觉代表区:边缘叶的前底部嗅觉代表区:边缘叶的前底部。(二二)感觉皮层的可塑性感觉皮层的可塑性 1.1.概念概念:皮层皮层N N元间的广泛联系可发生较快改变元间的广泛联系可发生较快改变的特性。的特性。2.2.现象现象:
5、当某外周感觉单位频繁使用当某外周感觉单位频繁使用/或废用时,感觉或废用时,感觉皮层的相应代表区会扩大皮层的相应代表区会扩大/或被邻近的其他代表区或被邻近的其他代表区占据的现象。占据的现象。当切除皮层某感觉代表区时,该外周感觉单位当切除皮层某感觉代表区时,该外周感觉单位的皮层投射移向周围代表区。的皮层投射移向周围代表区。3.3.机制机制:感觉单位与皮层的联系具有广泛的聚感觉单位与皮层的联系具有广泛的聚合和辐散联系,这些联系在废用时减弱合和辐散联系,这些联系在废用时减弱/或频繁使或频繁使用时增强。用时增强。(三三)躯体感觉和内脏感觉躯体感觉和内脏感觉 1.1.躯体感觉躯体感觉:躯体感觉包括:浅感觉
6、(触、压、痛、温觉)躯体感觉包括:浅感觉(触、压、痛、温觉)和深感觉和深感觉(本体感觉本体感觉 =运动觉运动觉 +位置觉等位置觉等)。感觉的感知取决于:皮层兴奋的特定部位。感觉的感知取决于:皮层兴奋的特定部位。感觉的强度取决于:感觉的强度取决于:感觉感觉N N冲动传入的频率;冲动传入的频率;参与反应的感受器数目;参与反应的感受器数目;参与反应的感受器点状分布密度参与反应的感受器点状分布密度(触压觉:指触压觉:指尖四肢躯干;温觉:冷觉热觉尖四肢躯干;温觉:冷觉热觉)。传导路脊髓交叉不同传导路脊髓交叉不同:浅感觉先交叉后上行;浅感觉先交叉后上行;深感觉先上行后交叉。深感觉先上行后交叉。传导路特征与
7、临床传导路特征与临床:脊脊丘丘系系 触压觉由内侧丘系和脊触压觉由内侧丘系和脊-丘丘前外侧束传导;痛、温和本体前外侧束传导;痛、温和本体觉由脊觉由脊-丘系传导。丘系传导。痛、温和部分触压觉在痛、温和部分触压觉在脊髓是先交叉后上行;本体觉脊髓是先交叉后上行;本体觉和部分触压觉则先上行后交叉。和部分触压觉则先上行后交叉。当脊髓半横断时:当脊髓半横断时:痛、痛、温和部分触压觉障碍温和部分触压觉障碍发生在横发生在横断的断的对侧对侧;本体觉和部分触压本体觉和部分触压觉障碍觉障碍发生在横断的发生在横断的同侧同侧。2.2.痛痛 觉觉 皮皮肤肤痛痛躯躯体体痛痛内内脏脏痛痛深部痛深部痛快痛快痛慢痛慢痛痛痛觉觉体腔
8、痛体腔痛牵涉痛牵涉痛刺激后刺激后0.5-1.0s0.5-1.0s出现烧灼痛出现烧灼痛(难以忍受难以忍受)持续时间长持续时间长,定位不准确定位不准确,常伴有情绪反应常伴有情绪反应刺激后立即出现刺痛刺激后立即出现刺痛持续时间短持续时间短,定位准确定位准确,不伴有情绪反应不伴有情绪反应这种痛与慢痛相类似这种痛与慢痛相类似内脏疾患引起体表某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内脏疾患引起体表某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内脏疾患累及临近的体腔壁所致内脏疾患累及临近的体腔壁所致这种痛与躯体痛相类似这种痛与躯体痛相类似皮肤痛内脏痛的比较皮肤痛内脏痛的比较:痛觉分类:痛觉分类:牵涉痛牵涉痛:皮肤(快、慢皮肤(快、慢)痛痛内脏痛内脏
9、痛(包括躯体深部痛包括躯体深部痛)传导纤维传导纤维疼痛特点疼痛特点产生和消失迅速产生和消失迅速定位明确、分辫能力强定位明确、分辫能力强躯体传入纤维躯体传入纤维(快痛快痛AA,慢痛慢痛C)C)感受器感受器产生缓慢产生缓慢、持续久持续久定位不清、分辫能力差定位不清、分辫能力差慢痛情绪反应明显慢痛情绪反应明显情绪反应明显情绪反应明显无牵涉痛无牵涉痛有牵涉痛有牵涉痛敏感刺激敏感刺激钝性刺激钝性刺激(牵拉、痉挛、炎症、缺血等牵拉、痉挛、炎症、缺血等)锐性刺激锐性刺激(切割、烧灼等切割、烧灼等)自主自主N N传入纤维传入纤维游游 离离 N N 末末 梢梢(其特异性不如其他类感受器,刺激阈比其他类感受器高其
10、特异性不如其他类感受器,刺激阈比其他类感受器高)能产生初级痛觉过敏能产生初级痛觉过敏 和次级痛觉过敏和次级痛觉过敏能产生初级痛觉过敏能产生初级痛觉过敏 和次级痛觉过敏和次级痛觉过敏致痛物质致痛物质皮皮 肤肤 痛痛 与与 内内 脏脏 痛痛 的的 比比 较较电、机械、化学物质电、机械、化学物质(如如K K+、H H+、组胺、组胺、5-HT5-HT、PGPG等等)牵涉痛牵涉痛(referred pain)(referred pain)概念:内脏疾病引起体表某部位的疼痛或痛觉概念:内脏疾病引起体表某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现象。过敏现象。机制:机制:.会聚学说会聚学说:患病内脏与某患病内脏与某部位体表的感
11、觉传入部位体表的感觉传入纤维会聚于同一个后纤维会聚于同一个后角角N N元元痛觉错觉。痛觉错觉。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的部位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的部位 患病器官患病器官 心心 胃、胰胃、胰 肝、胆肝、胆 肾脏肾脏 兰尾兰尾体表疼痛体表疼痛 心前区心前区 左上腹左上腹 右肩胛右肩胛 腹股腹股 上腹部上腹部 部部 位位 左臂尺侧左臂尺侧 肩胛间肩胛间 沟区沟区 或脐区或脐区会聚学说会聚学说 .易化学说:易化学说:患病内脏的痛觉信息传入提高邻近躯体感觉患病内脏的痛觉信息传入提高邻近躯体感觉N N元的兴奋性元的兴奋性对体表传入冲动产生易化作用(痛觉对体表传入冲动产生易化作用(痛觉过敏)过敏)平常不引起痛觉的躯
12、体传入也能引起痛觉。平常不引起痛觉的躯体传入也能引起痛觉。患病内脏患病内脏 中枢镇痛系统中枢镇痛系统 感觉投射系统:感觉投射系统:丘脑丘脑特异性投射系统特异性投射系统:定位明确的快痛定位明确的快痛 丘脑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定位不明确的慢痛定位不明确的慢痛 丘脑是传导、调制痛觉信号的重要中枢。丘脑是传导、调制痛觉信号的重要中枢。这类物质统称阿片样肽(这类物质统称阿片样肽(opioidopioid peptide)peptide),包括脑啡肽、包括脑啡肽、强啡肽和强啡肽和-内啡肽。内啡肽。中枢镇痛结构中枢镇痛结构:间脑的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周围及脑干中缝核。间脑的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周围及脑干中缝核。中枢镇痛结构活动时中枢镇痛结构活动时,可产生很强的镇痛效应。可产生很强的镇痛效应。中枢镇痛物质中枢镇痛物质: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吗啡受体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吗啡受体吗啡样镇痛效吗啡样镇痛效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