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页,共22页。第2页,共22页。第3页,共22页。第4页,共22页。第5页,共22页。第6页,共22页。第7页,共22页。第8页,共22页。第9页,共22页。工程项目不讲可行性研究,以可批性代替可行性。水、电的浪费,交通产业中的人员冗余。(3)钱纳里:人均收入140-1120美元的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对产出增长贡献由16%提高到30%,在发展初期和中期具有超前发展必然性。第三,基础设施滞后于直接生产活动的发展;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各自为政。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理论1、基础设施应优先于直接生产性投资,超前发展。3、基础设施的经营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准公共物品性(引起“搭便车”和“公地悲剧”)赫尔希
2、曼用“引致投资最大化”原理和“联系效应”理代表 斯特里顿按照产品的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的大小选择个部门的增长比率,并以温和的方式实现资源全面分配,使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3、基础设施的经营与管理存在的问题第10页,共22页。第11页,共22页。第12页,共22页。第13页,共22页。第14页,共22页。第15页,共22页。1、基础设施的滞后发展。基础设施项目规模宏大、配套性强,必须同时建成才能发挥作用,因而一开始就需要有大量投资作为创始资本。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理论(二)基础设施滞后发展论平衡增长理论过分强调国内市场的形成和各部门的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各自为政。(2)中国经验数据证明:基础设施的经
3、济性指标与人均国民收入相关系数为0.平衡增长,从而具有局限性:(3)基础设施具有间接生产性,其最重要的产品是增加其它产业的投资机会。(一)基础设施超前发展论社会间接资本过剩条件下的发展1、“极端的”平衡增长赫尔希曼把经济活动区分为社会间接资本(即基础设施)与直接生产活动或者是直接性生产投资。例如,要建成一个水力发电站,不仅要整修河道、建筑水坝和水库,而且需要建设电站建筑,购买电机设备,修筑公路,安装通讯设施,建造有关生活服务设施等等。基础设施是指为直接生产部门和人民生活提供共同条件和公共服务的设施和机构。(4)促进了市场的集中和扩大。第16页,共22页。第17页,共22页。第18页,共22页。第19页,共22页。第20页,共22页。第21页,共22页。第22页,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