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针灸学说流派与医家第二章针灸学说流派与医家 李李 雪雪 青青l重灸派重灸派 l重灸派重灸派-重用灸法防治疾病,或对某一类重用灸法防治疾病,或对某一类疾病使用特殊灸法、有独特见解、疗效显疾病使用特殊灸法、有独特见解、疗效显著的针灸学派著的针灸学派l古代灸法古代灸法多用多用艾炷灸艾炷灸,由,由直接灸直接灸发展到发展到隔隔物灸物灸。隔物灸隔物灸太乙针灸和雷火针灸一端烧着,用布包裹,立即紧按于应灸的腧穴,凉后,反复7次明代出现了明代出现了雷火针雷火针、太乙神针太乙神针等不同类别代表人物等不同类别代表人物有有葛洪葛洪、陈延之陈延之、王焘王焘。官能第七十三任也技能要根据各人的不同能力与特长,分别任以
2、不同的工作,以知人善任,扬长避短。大热在上,推而下之大热在上,推而下之大寒在外,留而补之大寒在外,留而补之针所不宜,灸之所宜。针所不宜,灸之所宜。热盛与上,泻之于下;寒邪在表应当留针以 补阳内经内经中的灸法中的灸法魏晋至唐宋时期灸法盛行魏晋至唐宋时期灸法盛行魏晋至唐宋时期魏晋至唐宋时期陈延之陈延之葛洪葛洪孙思邈孙思邈陈延之,晋代。史书无传。陈延之重视针灸疗法的应用,尤其是积极倡导灸法,对灸法的临证取穴原则、施灸操作方法和灸法禁忌等方面,都有不少创见 葛洪葛洪-肘后备急方肘后备急方记载了记载了急症急症的用的用灸灸方方法,如艾炷、隔盐、隔蒜、川椒、黄蜡、法,如艾炷、隔盐、隔蒜、川椒、黄蜡、艾管熏灸
3、等艾管熏灸等.魏晋至唐宋时期魏晋至唐宋时期卒病用灸卒病用灸灸法救急而深有体验灸法救急而深有体验 葛氏对灸法尤为重视。在肘后中,共有针灸医方109条,而灸方就占99条,提倡并善用灸法,是肘后的特色之一。葛洪还大胆用灸法治疗急症,如对以吐泻腹痛为主的霍乱和突然昏葛洪还大胆用灸法治疗急症,如对以吐泻腹痛为主的霍乱和突然昏厥的卒中恶死,均选用厥的卒中恶死,均选用承浆穴救治,并指出救治,并指出“灸十壮,大效矣灸十壮,大效矣”“先辈所用药皆难得先辈所用药皆难得,今但疏良灸之法及单行数方今但疏良灸之法及单行数方,用之有效用之有效,不减于贵药不减于贵药,已死未灸者已死未灸者,犹可灸犹可灸”l唐代唐代孙思邈孙思
4、邈-千金要方千金要方完善了完善了灸灸法法的的理论理论;千金要方千金要方灸例灸例灸之生熟生熟,亦宜撙而节之撙而节之,法当随病迁大法:外气务生,内气务熟外气务生,内气务熟。唐唐趋也法度生熟是指灸的程度。病邪在表的疾病,生熟是指灸的程度。病邪在表的疾病,灸治时壮数少,艾柱小。灸治时壮数少,艾柱小。王焘,唐代陕西省郿mi县人,生于公元670年,卒于公元755年。他是唐代的又一位著名医家唐唐出身官宦世家。从小体弱多病,酷爱医书。其祖父王珪【gu】唐初杰出的宰相之一。为官清廉善谏,与魏征齐名。曾是李渊大儿子李建成的老师。母亲南平公主,身体羸弱。父亲李敬直是南平公主的附马,也被封了爵位。两个儿子也都做了官,
5、大儿子是大理寺少卿,次子担任了苏州刺使。家庭背景 王焘王焘-外台秘要外台秘要弃针而用灸弃针而用灸指出指出“知艾知艾火之功,过半于汤药矣火之功,过半于汤药矣”。记载了崔知悌记载了崔知悌(替)灸骨蒸法等处方(替)灸骨蒸法等处方。“灸骨蒸法图”,崔氏素好岐黄之术,于政事之暇,喜从事医疗活动。“唯取灸法唯取灸法”说说王焘虽然“不录针经,惟取灸法”,那时的针具很粗糙,容易发生折针事故,而灸法的操作比较方便、较安全,他从惜护性命的角度考虑,提倡灸法,有其合理性 宋代宋代-灸法专著灸法专著大量问世大量问世:备急灸法备急灸法 灸膏肓俞穴法灸膏肓俞穴法 西方子明堂灸经西方子明堂灸经大量介绍急性病证、外科病的灸治
6、方法。大量介绍急性病证、外科病的灸治方法。宋宋窦材(约生于公元10761146年),宋代医家。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曾任官职,著有扁鹊心书 扶阳以灸法第一扶阳以灸法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窦材他非常强调阳气在人体生理、窦材他非常强调阳气在人体生理、病理中的重要作用,认为阳气的病理中的重要作用,认为阳气的盛衰是人体生长衰老的根本,阳盛衰是人体生长衰老的根本,阳气的有无是人体生死存亡的关键。气的有无是人体生死存亡的关键。窦材医案窦材医案余治一伤寒,亦昏睡谵语,六脉弦大,余曰:余治一伤寒,亦昏睡谵语,六脉弦大,余曰:脉大而昏睡,定非实热,乃脉随气奔也。强为脉大而昏睡,定非实热,乃脉随气奔也。强为治之,用
7、烈火灸关元穴。初灸病人觉痛,至七治之,用烈火灸关元穴。初灸病人觉痛,至七十壮,遂昏睡不疼,灸至三鼓,病人开眼思饮十壮,遂昏睡不疼,灸至三鼓,病人开眼思饮食,令服姜附汤,至三日后,方得元气来复,食,令服姜附汤,至三日后,方得元气来复,大汗而解大汗而解 三更一年辛苦唯三百,灸取关元功力多,健体轻身无病患,彭寿算更如何 重灸派重灸派u明代明代张景岳张景岳-灸有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解阴毒灸有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解阴毒、温脾肾、回阳救逆等作用。、温脾肾、回阳救逆等作用。u清代清代吴砚吴砚yn丞丞-神灸经纶神灸经纶总结了清以前灸总结了清以前灸疗学的成就,丰富和发展了重灸派理论。疗学的成就,丰富和发展了重灸
8、派理论。神神灸灸经经纶纶明、清明、清神灸经纶神灸经纶,灸法著作。四卷。刊于,灸法著作。四卷。刊于18511851年。年。卷一论灸疗的方法、禁忌、灸后调养、循环;卷一论灸疗的方法、禁忌、灸后调养、循环;卷二为十二经、奇经八脉的经穴位置与灸法;卷二为十二经、奇经八脉的经穴位置与灸法;卷三卷三-四论诸病病候及灸法。四论诸病病候及灸法。“针之手法未可以言传,灸之穴法尚可以度识针之手法未可以言传,灸之穴法尚可以度识”。古代重灸派,从操作方法上分,有古代重灸派,从操作方法上分,有从适应证上分,有从适应证上分,有热证忌灸派热证忌灸派与与热证可灸派热证可灸派、急症用灸急症用灸等临床灸派。等临床灸派。化脓灸派化
9、脓灸派隔物灸派隔物灸派药条灸派药条灸派(一)化脓灸派(一)化脓灸派巢元方,隋代医家。大巢元方,隋代医家。大业中(业中(605年年-616年)任年)任太医博士、太医令。太医博士、太医令。大业六年(大业六年(610610年),奉年),奉诏主持编撰诏主持编撰诸病源候诸病源候论论五十卷五十卷,分,分67门,门,1720论,论,是中国第一部是中国第一部专论疾病病因和证候的专论疾病病因和证候的专书。专书。灸疮发洪 关于卷三于一五论灸疮提到灼关于卷三于一五论灸疮提到灼“发洪发洪”,认,认为发洪即灸疮溃后,风乘于气而功于血,为发洪即灸疮溃后,风乘于气而功于血,气盛则血不止,故血从灸疮涌出。气盛则血不止,故血从
10、灸疮涌出。说明化脓灸在当时应用甚为普遍。闻人耆年,携李闻人耆年,携李(今浙江嘉兴今浙江嘉兴)人生活于公元十二三人生活于公元十二三世纪世纪备急灸法所载灸方,均为急症而设。这些灸方不仅出自名医之手,而且又为闻人耆年亲自筛选,屡试屡验,具有取穴少、疗取穴少、疗效高、易掌握效高、易掌握等特点。代表著作:代表著作:22阐述了灸疮与所患疾病、所灸部位的关系23南宋王执中、窦材明代徐春甫、徐凤、龚廷贤、李梴都支持这种灸法 疼痛处理疼痛处理 扁鹊心书扁鹊心书怕痛者,先服睡圣散怕痛者,先服睡圣散 古今医统古今医统用药制过纸擦之,使皮用药制过纸擦之,使皮 肉麻木肉麻木 化脓与疗效的关系化脓与疗效的关系 针灸资生经
11、针灸资生经“凡着艾得灸疮所患即瘥,若不凡着艾得灸疮所患即瘥,若不 发,其病不愈发,其病不愈”清代清代针灸易学针灸易学曰曰“灸疮必发,去病如把抓灸疮必发,去病如把抓”灸后调摄灸后调摄:针灸大成针灸大成 灸后不可灸后不可就饮茶,恐解火气,及食,恐滞惊气,须少就饮茶,恐解火气,及食,恐滞惊气,须少停一二时,即宜入室静卧,远人事、远色欲停一二时,即宜入室静卧,远人事、远色欲,凡百具要宽解。尤忌大怒、大老、大饥、,凡百具要宽解。尤忌大怒、大老、大饥、大饱、受热、冒寒。至于生冷瓜果亦宜忌之大饱、受热、冒寒。至于生冷瓜果亦宜忌之。唯食茹淡养胃之物,使气血通流,艾火逐。唯食茹淡养胃之物,使气血通流,艾火逐出病
12、气。若过厚毒味,酗醉,致生痰涎,阻出病气。若过厚毒味,酗醉,致生痰涎,阻滞病气矣滞病气矣(二)隔物灸派(二)隔物灸派葛洪隔物灸葛洪隔物灸n隔盐灸隔盐灸:治霍乱“以盐内脐中,上灸二七壮”n隔面灸隔面灸“一切毒肿疼痛不可忍者,搜面团肿头如钱大,满中安椒,以面饼盖头一二,灸令彻痛,即令止”。n隔蒜灸隔蒜灸 灸肿令消方灸肿令消方中,有“取独颗香蒜,横截厚一分,安肿头土,炫如梧桐子大,灸蒜百壮、“勿令大热,但觉痛,即擎起蒜,蒜燃,更换用新者,不用灸损皮肉”。隔蒜灸隔蒜灸此法此法,葛氏曾亲身体会葛氏曾亲身体会:“:“余尝小腹下患余尝小腹下患大肿大肿,灸即差灸即差,每用之每用之,则可大效也则可大效也”出处:
13、(明出处:(明虞抟虞抟 医学正传医学正传医学或问医学或问)元代朱丹溪倡导热者灸之元代朱丹溪倡导热者灸之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之复温也;寒者灸之,使其气之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热证使用灸法,可使郁热向外透发)(热证使用灸法,可使郁热向外透发)灸法具有调整阴阳、祛除病邪的作用。灸法具有调整阴阳、祛除病邪的作用。无论是虚证、寒证,还是实证、热证无论是虚证、寒证,还是实证、热证都可以应用。都可以应用。隔物灸派隔物灸派-明代
14、薛立斋薛立斋治病求本,滋其化源治病求本,滋其化源 温补脾肾温补脾肾薛立斋善补薛立斋善补u 有位叫做李序庵n的老人,有学生赠送他“坎离丸”的丸药,老人很高兴地服用。u薛立斋知道这件事后,对老人说:你的肝肾两脉,数而无力。所以,你身体属虚应该补。你所服用的“坎离丸,是“黄柏”和“知母”构成,你服用能让你的火气减。u老人不听,结果,服用“坎离丸”将近两个月,脾气渐弱,不断发热,小便涩滞,大腿肿痛。u老人以为自己得了“疮毒”。薛立斋对他说:“这是肝肾两经亏损,导致的虚火所致,应当采用补虚的方式进行治疗。”u于是,薛立斋早晨让老人服用“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晚上让他服、晚上让他服用用“六味地黄丸六味地
15、黄丸”。u最后,各种病症全部痊愈了。u薛立斋作为明朝大临床学家,在他治疗所用的药物中,补中补中益气和地黄丸合用,特别常见。益气和地黄丸合用,特别常见。隔蒜灸隔蒜灸如“一男子,内股患毒,肿硬痛甚,不作脓,隔蒜灸五十余壮,势退七八,以仙方活命欲四剂而脓成,用十宣散六剂脓溃而愈”。(外科发挥一卷)据称能治一切疮毒,尤以剧痛或不痛而麻木者隔豉饼灸隔豉饼灸方药文献均认为豆鼓甘涩苦寒,功能杀诸毒,内用发散,外用收敛。如“一男子腿患痈不作脓,灸议豆鼓饼,乃饮托里药三十剂而溃”一男子脓清不救,内有一核,以十全大补汤加青皮、柴胡、制甘草,更以豆鼓饼灸之”(外科发挥七卷)附子饼灸附子饼灸附子辛温,李杲云:“补虚散
16、壅”,故用以治虚寒做饼外敷“一妇人腿痈,久而不愈,疮口紫陷,脓水清稀,予予理为虚,彼不信理为虚,彼不信,乃服功里之剂,虚症蜂起虚症蜂起,复不治,令灸以附子饼,服十全大补温而愈”(兄外科发挥三卷)。病久疮陷而脓水清稀,病虚无疑,经云:“陷下期灸之。”隔木香饼灸隔木香饼灸薛氏医案薛氏医案:“:“一妇人久郁,右乳内结之核,年一妇人久郁,右乳内结之核,年余不消,朝寒暮热,饮食不甘,此乳岩也,余不消,朝寒暮热,饮食不甘,此乳岩也,乃七情所伤肝经,血气枯稿之症,宜补气血乃七情所伤肝经,血气枯稿之症,宜补气血解郁结药治之,遂以益气养荣汤百余剂,更解郁结药治之,遂以益气养荣汤百余剂,更以木香饼灸之,年余而消。
17、以木香饼灸之,年余而消。”(三)艾卷灸派(三)艾卷灸派艾卷药条灸派艾卷药条灸派l最早记述者为明初;l明代李时珍、杨继洲提出;l清代范毓(遇)奇、李学川提出;l叶桂种福堂公选良方有;(四)热证可灸派(四)热证可灸派龚居中明代晚期太医院医官明代晚期太医院医官,江西省历史上十大名医之一江西省历史上十大名医之一龚龚居中居中(16-17世纪世纪)明代医家,字应圆,号如虚子明代医家,字应圆,号如虚子、寿世、寿世主人,豫章云林主人,豫章云林(今江西金溪今江西金溪)人。人。擅长擅长内、外内、外、针灸、针灸各科,各科,撰撰有有红炉点红炉点雪雪等等对运用灸法和药物治疗阴虚兼痰火对运用灸法和药物治疗阴虚兼痰火之肺痨
18、症之肺痨症尤尤于精堪于精堪灸法适应证热病热病得火而解者得火而解者,犹暑极反凉犹暑极反凉,犹火郁发之之义也犹火郁发之之义也指出指出“灸法去病之功灸法去病之功,难以枚举难以枚举,凡寒热虚实凡寒热虚实,轻重远近轻重远近,无往不宜无往不宜”龚氏的观点对一些龚氏的观点对一些医家关于灸只治寒病不治热医家关于灸只治寒病不治热病的偏见做出了有力的病的偏见做出了有力的反驳反驳,并为并为“灸治热病灸治热病”提供提供理论依据理论依据持有此观点的还有虞抟虞抟tuantuan医学正传医学正传汪石山汪石山针灸问对针灸问对李梴李梴医学入门医学入门热证忌灸派热证忌灸派张仲景张仲景医圣张仲景提出阴虚或阳盛热证,均不宜用灸法还持
19、有此观点张景岳、王孟英等l张景岳认为阳盛阴虚的热证不宜用灸,否则“灾害立至”。l王孟英反对阴虚者用灸,提出灸可劫阴之说。l炼脐炼脐-用不同药物、以适当的剂型,填敷用不同药物、以适当的剂型,填敷脐中施行隔物灸的一种方法,是中医温补脐中施行隔物灸的一种方法,是中医温补派在灸法方面的发展;派在灸法方面的发展;l代表医家有代表医家有李梴李梴chn、龚龚廷贤廷贤、吴师机。吴师机。(五)炼脐派(五)炼脐派炼脐炼脐派派 明代李梴明代李梴-重元气,在脐部保健施灸,创立炼脐重元气,在脐部保健施灸,创立炼脐法,为后世脐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法,为后世脐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医学入门医学入门记载记载等多种方法。等多种方
20、法。李梴李梴(chn)字建斋(一作楗斋)。江西南丰人。明代著名儒医。并列为江西历史上十大名医。李梴少习儒,负奇才。青年时期因病学医,博览群书,勤于临床,医声斐然。常以儒理释医理,尝常以儒理释医理,尝谓:谓:“学者不深入易,则于死生之故不达,利济学者不深入易,则于死生之故不达,利济人物,终无把握。人物,终无把握。”晚年因感初学者苦无门径可寻,乃收集医书数十家,“论其要,括其词,发论其要,括其词,发其隐而类编之其隐而类编之”,遂立志于门经书之编纂,经四年之久,著成医学入门医学入门书且简明实用,为读者所推崇,流传较广,用歌赋形式写作。明代龚廷贤江西历史上十大名医之一龚廷贤一生行医60多年,曾言“良医
21、济世,功与良相等”,被称为“医林状元”。临证遵古而不拘泥,治多奇中,因愈鲁藩元妃之疾因愈鲁藩元妃之疾,入御医入御医院任太医院任太医。著述甚富,著有济世全书寿世保元十卷(名方名方“蟠蟠pnpn桃丸桃丸”是明代及清代宫廷就有经典的养是明代及清代宫廷就有经典的养生秘方。)生秘方。)熏熏脐、蒸脐、温脐说蒸脐法:用麝香、半夏、皂荚各一字为末填脐中,用生姜切薄片贴脐上,放大艾火灸姜片上,蒸灸二七壮,灸关元、气海二七壮。热气通于内,寒气逼于外,阴自退而阳自复矣。寿世保元不仅介绍了灸疗的基础,还记载了“三脐”法救急。熨脐法:用葱头缚一把,切去叶留白根,切饼二寸许,连缚四五饼,先将麝香、硫黄二药填于脐中,放葱饼
22、于脐上,以熨斗盛火于葱饼上熨之。如饼烂,再换饼再熨,热气入腹。以通阳气,如大小便不通,以利即止。隔药熏灸温脐法 龚氏龚氏-用艾火熏脐,能用艾火熏脐,能“壮固根蒂,保壮固根蒂,保护形躯,熏蒸本原,却除百病,蠲五护形躯,熏蒸本原,却除百病,蠲五脏之痛患,保一身之康宁脏之痛患,保一身之康宁”。脐部施行。脐部施行隔物灸,是对保健灸法的丰富和发展隔物灸,是对保健灸法的丰富和发展。保健吴师机吴师机吴师机,原名安业,字尚先。吴师机,原名安业,字尚先。清清钱塘人。(公元钱塘人。(公元1806年年-公元公元1886)。)。中焦治法中焦治法中焦病多为内、外之邪阻滞中州,而致升中焦病多为内、外之邪阻滞中州,而致升降
23、失司,谷道闭塞,降失司,谷道闭塞,必致犯上及下。必致犯上及下。中焦之病,以药切粗末炒香,布包敷中焦之病,以药切粗末炒香,布包敷脐上为第一捷法。脐上为第一捷法。其他治法:熏脐、蒸脐其他治法:熏脐、蒸脐 选穴:脐、脾俞、胃俞选穴:脐、脾俞、胃俞炼脐派历代记载炼脐派历代记载l金匮要略金匮要略-记载了脐部通过人尿的温记载了脐部通过人尿的温热作用于脐部来治疗疾病。热作用于脐部来治疗疾病。l肘后备急方肘后备急方 外台秘要外台秘要-用盐敷脐用盐敷脐l皇甫谧皇甫谧-脐部可灸不可刺脐部可灸不可刺l本草纲目本草纲目-用五倍子研末、黑牵牛子用五倍子研末、黑牵牛子末敷脐末敷脐类经图翼类经图翼-记载用炒盐满脐后记载用炒
24、盐满脐后l备急千金要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千金翼方-用苍用苍耳子烧灰敷脐治疗脐部流水不止;杏仁捣耳子烧灰敷脐治疗脐部流水不止;杏仁捣泥与猪髓混合敷脐治疗小儿脐部红肿等泥与猪髓混合敷脐治疗小儿脐部红肿等穴法派穴法派 l穴法派穴法派-指注重临床选用穴位的学术流派指注重临床选用穴位的学术流派l穴法派形成的与针灸学术理论的形成密切穴法派形成的与针灸学术理论的形成密切相关;相关;内经内经记载的经穴、穴法理论记载的经穴、穴法理论已比较丰富。已比较丰富。内经内经论述各种疾病的针灸处论述各种疾病的针灸处方包括了四个方面:方包括了四个方面:取腧穴取腧穴、取取经络经络、取部位取部位、取病所取病所。内经内经 取腧
25、穴取腧穴灵枢灵枢邪气脏腑病形邪气脏腑病形提出肠鸣、泄泻,伴有提出肠鸣、泄泻,伴有“当脐当脐而痛而痛”者,用上巨虚;者,用上巨虚;取经络取经络灵枢灵枢根结根结称称“痿疾者,取之阳明痿疾者,取之阳明”,“暴病者,取之太阳暴病者,取之太阳”;取部位取部位灵枢灵枢官针官针提出远道刺法是提出远道刺法是“病在上,病在上,取之下,刺府输取之下,刺府输”;治疗心痹用偶刺法,选择部;治疗心痹用偶刺法,选择部位是位是“一刺前,一刺后一刺前,一刺后”;取病所取病所灵枢灵枢经筋经筋对四季的各种痹证取穴,均对四季的各种痹证取穴,均“以痛为输以痛为输”。素问素问骨空论骨空论记载治疗腘痛,记载治疗腘痛,要要“刺痛刺痛上”。
26、穴法派:穴法派:u以痛为输派以痛为输派u辨证取穴派辨证取穴派u循经取穴派循经取穴派 u按时取穴派按时取穴派以痛为输派以痛为输派n 以痛为输以痛为输,是针灸医学中的一类特殊腧穴;是穴,是针灸医学中的一类特殊腧穴;是穴法派的一个支派,又称法派的一个支派,又称反应点派、阿是穴派、动反应点派、阿是穴派、动穴派;穴派;n 学派的学派的核心内容核心内容是以疾病在体表的反应点作为选是以疾病在体表的反应点作为选穴治疗依据;穴治疗依据;n 学术导源于学术导源于内经内经;形成于;形成于宋代宋代;代表人物是;代表人物是王执中,王执中,提出了提出了“按之酸疼是穴按之酸疼是穴”说说n 孙思邈孙思邈将这类穴位取名为将这类
27、穴位取名为“阿是阿是”n 元代元代王国瑞王国瑞的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称之为称之为“不定穴不定穴”;n 明代楼英撰写的明代楼英撰写的医学纲目医学纲目称为称为“天应穴天应穴”辨证取穴派辨证取穴派l 难经难经倡用八会穴;倡用八会穴;l 王叔和重俞募穴;王叔和重俞募穴;l 孙思邈注经外奇穴;孙思邈注经外奇穴;l 刘完素常用五腧穴、创八关大刺以泻火;刘完素常用五腧穴、创八关大刺以泻火;l 张洁古用大接经针十二井穴治中风;张洁古用大接经针十二井穴治中风;l 窦默对八脉交会穴有独到经验;窦默对八脉交会穴有独到经验;l 皇甫谧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记载了记载了500多个针灸处方;多个针灸
28、处方;l 刘瑾刘瑾神应经神应经论述了论述了400多种疾病的辨证取穴。多种疾病的辨证取穴。神应经明陈会撰,刘瑾校补。刊于1425年。本书系辑取陈会所撰的广爱书(针灸著作,十二卷。今佚。)之精要而成。主要取用119穴,编成歌诀和插图,并附以折量法、补泻直诀、取穴图说、诸病配穴以及针灸禁忌等。明孝宗;明武宗循经取穴派循经取穴派这一派一般仅提取某某经,这一派一般仅提取某某经,岐伯岐伯、王叔和王叔和即即是如此;是如此;l李梴李梴chn医学入门医学入门说:说:“灵枢灵枢杂杂证论某病取某经,而不言穴者,正欲人随证论某病取某经,而不言穴者,正欲人随经取用。经取用。”又说:又说:“大概上部病多取手阳大概上部病多
29、取手阳明经,中部足太阴,下部足厥阴,前膺足明经,中部足太阴,下部足厥阴,前膺足阳明,后背足太阳,因各经之病而取各经阳明,后背足太阳,因各经之病而取各经之穴者,最为要诀。之穴者,最为要诀。”循经取穴派循经取穴派l由于取经学说难于掌握由于取经学说难于掌握有逐渐被穴法取代的趋势有逐渐被穴法取代的趋势清代徐灵胎在清代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医学源流论中指出:中指出:“古人取经古人取经,今人只知取穴,亦为一失,今人只知取穴,亦为一失”;l 今天看来,穴位主治作用没有绝对的特异性,同今天看来,穴位主治作用没有绝对的特异性,同经穴位的作用共性较多,经穴位的作用共性较多,内经内经及后世一些医及后世一些医家之所以强调
30、取经,是有临床指导意义的。家之所以强调取经,是有临床指导意义的。按时取穴派按时取穴派l按时取穴,近人称为按时取穴,近人称为时间针灸学时间针灸学;l此派崛起于此派崛起于金元时期金元时期;l学术思想导源于学术思想导源于内经内经、难经难经;l代表人物为金代的代表人物为金代的何若愚何若愚。把气血在人身经脉的流把气血在人身经脉的流注盛衰时间作为选用穴注盛衰时间作为选用穴位的依据位的依据子午流注针法子午流注针法概念概念u子午流注针法是时间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子午流注针法是时间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u是以五输穴配合阴阳五行为基础,是以五输穴配合阴阳五行为基础,天干地支做符号,天干地支做符号,根据干支计年、计月、计
31、时,根据干支计年、计月、计时,以推算十二经气血流注盛衰开合的时间,以推算十二经气血流注盛衰开合的时间,按时取用值时穴位治疗疾病的一种特殊方按时取用值时穴位治疗疾病的一种特殊方法。法。按时取穴派按时取穴派l何氏何氏撰有撰有流注指微赋流注指微赋,是子午流注的,是子午流注的早期专著,此书经元代窦桂芳收入早期专著,此书经元代窦桂芳收入针灸针灸四书四书,扩大了它的影响。经明代徐凤的,扩大了它的影响。经明代徐凤的发挥,成为今天的子午流注纳甲法。发挥,成为今天的子午流注纳甲法。纳纳甲甲法法的的查查表表法法1、天干天干的内容天干的数目有十位,它们的依次顺序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甲、乙、丙、丁、戊
32、、己、庚、辛、壬、癸。、癸。其排列顺序象征一切事物的发生、成长、死亡、更生的过程。天干与脏腑经脉的关系天干与脏腑经脉的关系十二经纳天干歌十二经纳天干歌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牌乡。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2、地 支地支的内容地支的数目有十二位,它们的依次顺序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申、酉、戌、亥。地支的排例顺序代表着一切事物发展规律。地支与二十四小时的关系地支与二十四小时的关系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亥时间23-11-33-55-77-99-1111-1313-1515
33、-1717-1919-2121-23时辰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亥地支与脏腑、经脉的关系地支与脏腑、经脉的关系 十二经纳地支歌十二经纳地支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膀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3、干支配合六十环周法 甲子甲子 乙丑乙丑 丙寅丙寅 丁卯丁卯 戊辰戊辰 己巳己巳 庚午庚午 辛未辛未 壬申壬申 癸酉癸酉12345678910甲戌甲戌 乙亥乙亥 丙子丙子 丁丑丁丑 戊寅戊寅 己卯己卯 庚辰庚辰 辛巳辛巳 壬午壬午 癸未癸未11121314151617181920甲申甲申 乙酉乙酉 丙戌丙戌 丁亥丁亥 戊子戊子 己丑己丑 庚寅庚寅 辛卯辛卯 壬辰壬辰 癸巳
34、癸巳2122232425261728293O甲午甲午 乙未乙未 丙申丙申 丁酉丁酉 戊戌戊戌 己亥己亥 庚子庚子 辛丑辛丑 壬寅壬寅 癸卯癸卯31323334353637383940甲辰甲辰 乙巳乙巳 丙午丙午 丁未丁未 戊申戊申 己酉己酉 庚戌庚戌 辛亥辛亥 壬子壬子 癸丑癸丑41424344454647484950甲寅甲寅 乙卯乙卯 丙辰丙辰 丁巳丁巳 戊午戊午 己未己未 庚申庚申 辛酉辛酉 壬戌壬戌 癸亥癸亥51525354555657585960按时取穴派按时取穴派l按时取穴方法还有按时取穴方法还有飞腾八法飞腾八法和和灵龟八法灵龟八法,是在窦汉卿是在窦汉卿“八穴流注八穴流注”基础上发展
35、起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窦氏在的窦氏在标幽赋标幽赋中还提到中还提到“一日取十一日取十二经之原二经之原”的按时开原穴法的按时开原穴法 九宫:乾为西北,坎为北,艮为东北,震为东,巽为东南,离为南,坤为西南,兑为西,加上中央,即为九宫。v徐凤灵龟八法徐凤灵龟八法九宫八卦八脉八穴图v徐凤灵龟徐凤灵龟八法八法 天干:指天干:指甲、乙、甲、乙、丙、丁、丙、丁、戊、己、戊、己、庚、辛、庚、辛、壬、癸壬、癸 地支:指地支:指子、丑、子、丑、寅、卯、寅、卯、辰、巳、辰、巳、午、未、午、未、申、酉、申、酉、戌、亥戌、亥v徐凤灵龟八法徐凤灵龟八法开穴方法开穴方法公式:公式:1、逢阳日:(日干+日支+时干+时支代数)9(1)余数对照八法歌的数字取穴(2)整数者取九数(列缺)2、逢阴日:(日干+日支+时干+时支代数)6(1)余数对照八法歌的数字取穴(2)整数者取六数(公孙)徐凤还自创了“只取本时天干”,不用地支推算八穴的“飞腾八法”。徐凤的“飞腾八法”,将八穴八卦直接配上十天干应用时按每日时辰的天干(时干)定穴,较之灵龟八法更加简单快捷。因天干有十因天干有十,最后二干壬与癸则最后二干壬与癸则与为首的二干甲和乙重合与为首的二干甲和乙重合,即即甲壬重合甲壬重合,乙癸重合乙癸重合飞腾八法v徐凤飞腾八法徐凤飞腾八法v徐凤飞腾八法v以发病时辰天干合卦定穴(纳甲取穴)。以发病时辰天干合卦定穴(纳甲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