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1.基地和总平面(1)基本概念(2)选址(3)出入口(4)行车道参数(5)外部通达性4.垂直交通及人行(1)客梯总述(2)垂直电梯设计(3)自动扶梯设计(4)电梯服务范围(5)人行动线设计3.平面布局(1)交通组织畅达性(2)收费系统(3)路宽和转弯半径(4)坡道指标(5)货运通道2.停车位设计(1)小汽车位(2)卸货车位(3)上落客区(4)自行车位(5)充电车位第1章 基地和总平面1 基地和总平面1.1 基本概念车库:停放机动车、非机动车的建筑物。地下车库:室内地坪低于室外地坪高度超过该层净高1/2的车库。停车当量:用于协调各种不同车型,便于统计与计算停车数量、停车位大小等数据而设定的
2、标注参考车型单元。车库规模分类车库规模分类规范规范要求要求机动车停车库(当量数)特大型:1000大型:301-1000中型:51-300小型:50非机动车停车库(当量数)大型:500中型:251-500小型:2501 基地和总平面1.2 选址专用车库基地宜设在单位专用的用地范围内;公共车库基地应选择在停车需求大的位置,宜与主要服务对象位于城市道路同侧。机动车库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非机动车库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m.特大型、大型、中型机动车库的基地,宜临近城市道路;不相邻时,应设置通道连接。1 基地和总平面1.3 出入口 基地出入口数量和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
3、52;现行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4.1.6条款规定:1)与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叉点量起不应小于70m;2)与人行横道线、人行过街天桥、人行地道(包括引道、引桥)的最边缘线不应小于5m;3)距地铁出人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5m;4)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建筑的出人口不应小于20m;5)当基地道路坡度大于8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6)与立体交叉口的距离或其他特殊情况,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1 基地和总平面1.3 出入口 基地出入口不应直接与城市快速路相连接,不宜直接与城市主干路相连接;基地出入口宽度不应小于4m,保证出入口与内部道路衔接顺畅;基
4、地出入口处的机动车道路转弯半径不宜小于6m,且满足通行车辆最小转弯半径要求;相邻机动车库基地出入口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15m,且不应小于两出入口道路转弯半径之和;机动车库基地出入口应该设置减速安全设施。1 基地和总平面1.4 行车道参数 单向行车的机动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双向行驶的小型车道不应小于6m;双向行驶的中型车以上车道不应小于7m;单向行驶的非机动车道宽度不应小于1.5m,双向行驶不宜小于3.5m。微型、小型车道路转弯半径不应小于3.5m,消防车道转弯半径应满足其对应车型的最小转弯半径要求。1 基地和总平面1.5 外部可达性可达性:指的是由出发地点到达活动地点的便利程度(或容易程度
5、、能力等)。线路交通工具在线路上的运行状况交通工具地域特性时间特性 空间特性1 基地和总平面1.5 外部可达性可达性:指的是由出发地点到达活动地点的便利程度(或容易程度、能力等)。到达:由各个方向到达项目的道路客观条件;便捷:到达项目的便利快捷系数和程度;安全:在行车路径、道路条件环境中,避免交通隐患,保证人、车的安全。第2章 停车位设计2 停车位设计2.1 小汽车位需求预测规范标准实际预测地铁、共享车位的折减平面布局尺寸大小通车道的宽度和高度 平行式停车位的通车道宽度不应小于3.8m;垂直式停车位的通车道宽度不应小于5.5m;小汽车通车道净高不应小于2.2m;2 停车位设计2.2 卸货车位
6、需求预测:规范标准。但需参考实际情况,如分时使用、共享使用。平面布局:7m轻型货车通车道双向宽度不小于8m;净高不小于2.95m,9m以上中大型货车通车道双向宽度不小于9m;净高不小于4.2m 2 停车位设计2.3 上落客位 需求预测 参考规范标准的同时,考虑公共交通便捷性的影响,可相应进行需求数量的折减。平面布局 设置在大堂门口、出入口前方、及附近待客区。港湾式。2 停车位设计2.4 自行车位 需求预测:(1)规范标准;(2)实际预测 平面布局 不宜设在地下二层以下;出入口净宽不应小于1.8m;出入口类型:踏步式出入口、坡道式出入口建筑类型建筑类型(小类)单位非机动车配建指标住宅商品住房车位
7、/100m2地上建筑面积1廉租房同上4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同上2行政办公及文化设施车位/100 m2地上建筑面积1商务办公及商业设施(含宾馆酒店)同上(含地下商业面积)2医院同上1.5展览馆同上1.5其他办公(科研、工业)同上0.5体育场馆一类车位/100座位20二类一般性城市公园车位/公顷游览面积30学校小学车位/100 m2地上建筑面积1中学同上6大中专院校同上1商业部分:按照商业运营高峰时段每百平米岗位吸引率6个计算,14%员工自行车出行比例;办公部分:按照高峰工作时段每人20平米,85%使用率和20%的自行车出行比例;酒店部分:按照商业运营高峰时段每百平米岗位吸引率1.2个计算,5%员工自
8、行车出行比例;住宅部分:建议按照每户1:1非机动车位配比;随着我国机动化过程的加速发展,近10年中自行车的分担率急剧下降,建议争取适当的减少非机动车车位数量的设置,按折减比例计算设置。停车当量数出入口数量5001个每增加500增设1个2 停车位设计2.5 充电车位需求数量:北京、广州:配建比例不低于总停车位数量的18%上海:10%位置:建议设置在配电用房附近、靠近墙体,便于布置管线、以及固定设备。第3章 平面布局3 平面布局3.1 交通组织畅达性 循环式的交通组织 车流的可达性、畅达性、便于寻车。与业态类型的关系 商业、办公(访客):单向小循环;住宅、办公(固定):单向大循环;3 平面布局3.
9、2 收费系统 出口缴费模式 安全岛宽度设置在1.2-1.5m,需要有工作人员值岗收费。停车收费耗费时间(平均40S/车),效率较低。3 平面布局3.2 收费系统 出口缴费模式闸机位置3 平面布局3.2 收费系统 预付费系统 中央收费处 移动端缴费 推荐推荐3 平面布局3.3 路宽和转弯半径 通道宽度 参考规范准则:车型单向通行宽度(m)双向通行宽度(m)微型、小型车4.06.0非机动车1.53.5轻型车建议双向通行宽度8.0m,中型、大型车建议双向通行宽度9.0m。3 平面布局3.3 路宽和转弯半径 转弯半径车型最小转弯半径r1(m)微型车4.5小型车6.0轻型车6.0-7.2中型车7.2-9
10、.0大型车9.0-10.53 平面布局3.4 坡道指标 坡道宽度形式最小净宽(m)微型车、小型车轻型、中型、大型车直线单行3.03.5直线双行5.57.0曲线单行3.85.0曲线双行7.010.03 平面布局3.4 坡道指标 坡道净高车型最小净高(m)微型车、小型车2.20轻型车2.95中型、大型客车3.70中型、大型货车4.203 平面布局3.4 坡道指标 坡度车型直线坡道曲线坡道百分比(%)比值(高:长)百分比(%)比值(高:长)微型车小型车15.01:6.67121:8.30轻型车13.31:7.50101:10.0中型车12.01:8.30大型客车大型货车10.01:1081:12.5
11、3 平面布局3.5 货运通道 货运坡道外部与卸货区的联系 后勤通道卸货区与货梯的联系第4章 内部人行交通4 内部人行交通4.1 客梯总述 种类:垂直电梯、自动扶梯、楼梯 设计考虑因素:引导方式、数量、位置、距离引导方式:顺应人行流线的方向设置电梯,便捷的引导人流;数量:综合考虑建筑业态、平面动线以及各垂直交通节点之间的距离;位置:考虑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实现在平面上垂直人流动线引导的均衡分布;距离:垂直客梯的服务半径一般为50-80m,扶梯服务半径一般为30-50m.4 内部人行交通4.2 垂直电梯设计垂直电梯对于连接楼层及停车场是非常重要的运输工具,可用于输送客流和货物,也可用于中庭景观。位置
12、特点建筑的角部升降电梯设置位置要求各层上下贯通,设置在建筑角部的电梯,紧邻主动线或者中庭。主动线拐角(节点)处布置在主要人流的方向,把人流高效、快捷的向各个方向输送,通过垂直方向引导,保持动线连续性。中庭与中庭设计结合,形成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动态景观,作为观光电梯,是中庭内主要景观之一。外墙通过跨越不断移动的视野,获得新奇的空间感受,与外墙的结合构成独特景观。垂直电梯数量是根据到达楼层、楼层使用面积、电梯速度、承载人数来确定。垂直电梯的输送能力应满足高峰期客流的乘梯要求,电梯运行间隔、5分钟输送能力、平均候梯时间。4 内部人行交通4.3 自动扶梯设计4 内部人行交通4.4 电梯服务范围垂直客梯的服务半径一般为50m.扶梯的服务半径一般为50m.4 内部人行交通4.5 人行动线设计外部便捷:注重内外沟通,脉络清晰;主动线与各主出入口顺畅连接;内部流畅:注重立体人流的自然流畅,平均分配关系;避免死角和盲区;THANKS!阳光海天停车产业集团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