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一)基 本 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人的视觉、听觉与触觉的基本知识,为物理环境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二)重点与难点:重点:视觉现象、视觉环境,噪声等 难点:视觉要素、明适应与暗适应,噪声的防护与控制(三)教 学 内容:4.1 视觉与视觉环境设计 4.2 听觉与听觉环境设计 4.3 触觉与触觉环境设计2 在我们的各种生活环境中,除了人的形态与空间有关,人的知觉与感觉因素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知觉和感觉是指人对外界环境的一切刺激信息的接收和反应能力,它是人的生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了解知觉和感觉,不但有助于对人类的心理的了解,而且对在环境中的人的知觉和感觉器官的适应能力的确定,提
2、供科学依据。人的感觉器官什么情况下可以感觉到刺激物,什么样的环境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是不能接受的,为室内环境设计确定适应于人的标准,有助于我们根据人的特点去创造适应于人的生活环境。35.1人的知觉、感觉与环境之关系 人类总是生活在具体的环境中,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改善生活质量。影响人类环境因素可分为以下四种:1.物理环境.声、光、热的因素;2.化学环境:各种化学物质对人的影响;3.生物环境:各种动植物及微生物对人的影响;4.其他环境。这其中物理环境与环境设计的关系又最密切。因此,我们着重介绍物理环境的问题:知觉与环境是相互对应的,视觉光环竞,听觉声学环境、触觉温度和湿度环境。人体
3、受外界环境的刺激,主要感觉器官有眼、耳、鼻、舌、身,因而相应也有五类感觉,即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躯体觉)。45 对于感觉来说,在一定的条件下,当刺激发生变化,相应的感觉也会做出反应。绝对觉阈: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差别觉阈:能引起感觉差别的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人体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刺激所引起的感觉差别要比环境的绝对觉阈敏感得多。因接受刺激而身心机能先发生变化,这就是反应。为了适应新的环境而创造的与之相适应的身心状态,这种生理活动称为调节。人体感觉功能是这种机制的最前提的条件。在我们讨论了宏观环境以后.特别是有了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知识,就可以深入到室内环境,继续探讨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4、65.2视觉与视觉环境设计 5.2.1视觉 视觉是光进人眼睛才产生的,由于有了视觉,我们才能知道各种物休的形状、色彩、明度,人类所获得的信息有百分之八十是来自于视觉的。人类的视觉系统是一个从眼球到大脑的极其复杂的构成体系。外界的光景经瞳孔进人眼球内部,通过水晶体和眼球内部的液体,在视网膜上形成影像。然后通过从视网膜发出的视神经传递给大脑,于是形成了视觉影像,人眼结构示意见图5-2。视觉系统的构造与视觉的特征有密切的关系,人眼的直径有24mm,近似球形,在眼球的表面是透明的角膜,角膜的后面是虹膜,虹膜的作用很像镜头的光圈,由于它的调节可以改变瞳孔的直径,改变进光量。虹膜后面的晶状体扮演着透镜的角
5、色,它周围的毛状肌可以根据观察物体的远近来调节晶状体的曲率。眼球的内表面为视网膜,视网膜相当感光胶片。78 在接近视轴中心的位置存在着密集的称为锥状体的感光细胞,成细长的锥状,在中心5度的范围内,锥状体变得短粗,数量也急剧减少。锥状体的总数有600一700万个,锥状体对日常的明亮光线敏感,具有色彩感知的能力。在这中心区域的周围广泛分布着称为杆状体的感光细胞,它因呈圆柱状而得名,杆状体总数约25万亿个,它没有色觉功能,但对光线很敏感,能够感知较弱的光线。5-12视觉要素 1.视野 视野是指眼睛固定于一点时所能看到的范围,若眼睛平视,主观感觉大约向上能看到眉毛,向下能看到鼻子及唇部,向上约55,向
6、下约70 ,左右各约94 图5一3。(1)主视野、余视野 主视野位于视野的中心,分辨率较高,余视野位于视野的边缘,分辨率较低。所以人们总是无意识的不间断的使眼球运动,对视野内进行搜巡式的观察。91011(2)不同色彩的视野 不同色彩的视野是不同的,人眼中绿、红、黄色的视野较小,而白、青色的视野较大。在中心部位红、黄、绿、蓝等颜色都能看得清,而稍微偏离中心,首先消失的是红和绿,再偏离一些,色彩就完全分辨不清了。这种现象对应了视网膜上“彩色胶片”的锥状体和“黑白胶片”的杆状体的分布规律。视野的研究对于操作控制及视觉空间的设计非常重要,如飞机座舱、汽车驾驶室和各种控制室等。人们往往需要注视某一方向,
7、并兼顾控制仪表。这时显示器的位置就要在不影响观察的情况下尽量安排在视野内,并且使用频率高的;需要辨认的放在主视野内,不常用的或提示与警告性的放在余视野内。重要的:3以内;一般的:20 40 以内;次要的:4060。一般不在80 视野之外设置,因其视觉效率太低。视觉观察不利的因素应尽量安排在视野之外,如强烈的眩光。12132光感(1)绝对亮度 眼睛能感觉到光的光强度。人眼是非常敏感的,其绝对值是0.3蜡光平方英尺的十亿分之一。(2)相对亮度 相对亮度是指光强度与背景的对比关系,称为相对值。在一个暗背景中,亮度很低的光线也可以看得很清楚,然而在一个亮背景中,同样的光线就可能看不出来。(3)光亮范围
8、 光感不仅与光的强度有关,还与光的范围大小有关,并与其成正比。(4)辨别值光的辨别难易与光和背景之间的差异有关,即明度差。根据光感的特性,在视觉设计中,如果我们希望光或由光构成的某种信息容易为人们感觉到,就应提高它与背景的差别,增大光的面积,反之,如果不希望如此,则应相反处理。143.视力 视力是眼睛测小物体形态、色彩和分辨细节的能力,它随着被观察物体的大小、光谱、相对亮度和观察时间的不同而变化。视力在眼球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中心部分视力最佳,只有在1的视角内看得最清楚。通常医学检测的视力也是指在通常的亮度范围内存在于这个区域内的视力。当稍微偏离中心,视力就急剧下降,超过这个范围则只能看到运动和
9、对比明显的物体。影响视力最明显的因素是光的亮度。视力与亮度成正比。亮度影响视力是因为在感光细胞中有各种敏感度的细胞,许多的细胞只有当亮度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起作用。因此,需要细致观察的场所应提高亮度。对于暗处视力而言,偏离中心5 左右为最高,这是因为该处正好处于杆状细胞的范围,杆状细胞不能精确分辨物体,因此,在较暗的环境下眼睛的周边视力比中心视力更加重要。15 4色彩 正常健康人的眼睛,其锥体细胞在通常亮度下具有良好的色彩分辨能力。眼睛能够感觉的光波长为380780微米,超过这个范围的如紫外线、红外线就不能感觉到。眼睛对各种波长不具有相同的感受性。人眼对波长555微米的光最敏感,介于黄和绿之间。视
10、野内的色彩感觉并不完全相同,视野的边缘部分虽然能够察觉物体,但感觉不到色彩。在离开视觉中心点90的地方,除非是光线很亮的情况下,任何的物体都是灰色的。这与视野内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的分布规律有关。正常亮度情况下,人的眼睛能分辨出10万种不同的颜色,接近黄昏时,当人们观察鲜艳的红色花朵时最初色彩鲜明,这是锥状体在发挥作用,天色渐渐暗下来时绿色的叶子会变得更显眼,这是杆状体在起作用,使红色敏感度下降,绿色敏感度上升的结果。165眼的调节 眼调节主要有三方面:眼球的运动,远近调节,双眼的聚焦。眼球的运动是水平比垂直快,所以显示应以水平方向为好。眼睛的聚焦是靠晶状体的曲率变化,水晶体的曲率在调节肌肉的作
11、用下发生变化,对近距离物体聚焦时,睫状肌收缩,压缩水晶体使其曲率增加,观察远距离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水晶体扁平,调节机制处于休息状态。因此,观察近距离的物体时,睫状肌负荷较大,容易引起眼睛的疲劳。瞳孔也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因为水晶体的中心部位像差最小,所以瞳孔缩小可以减小像差。获得更清晰的图像。眼睛的调节能力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这主要是水晶体的弹性降低了。调节能力的降低直接影响眼睛的最短聚焦距离,年龄增大则近点远移,当距离超过25cm时,称为远视眼。另外,年龄的增大还会延长眼睛调节所需的时间。176.眩光与残像 视野中遇到过强的光线,超过眼睛当时的适应条件,整个视野会感到刺眼,这就是眩光。克
12、服眩光主要靠对它的适应,结果是提高了视野的适应亮度,使眼睛的敏感度降低,还降低了对视野中暗的部分的视力,这样的眩光称为视力降低眩光。当环境或物体的亮度超过了人眼的感受极限时也会感到不适。如直视太阳或阳光下的雪地会出现这种效果。对眩光的敏感度,黄种人与白种人认识是不同的。白种人比黄种人更加讨厌眩光,黄种人的不适眩光就光源的辉度来说是白种人的2倍。原因是黄种人眼睛里黑色素较多的关系,黑色素可以吸收眼球内的散射光。眼睛在经过强光刺激后,会有影像残留于视网膜上,这是由于视网膜的化学作用残留引起的。残像的问题主要是干扰后继影像的生成,进而影响对外界的观察,因此应尽量避免强光和眩光的出现。187.适应 人
13、的感觉器官在外界条件的刺激下,会使其感受性发生一定的变化。这是为了保护感觉器官免受过强刺激的损害,并有对极弱刺激的敏感反应力;另一方面,面对几个大小不同的刺激,能够进行正确的比较。这种感觉器官感受性的变化达到的状态称为适应。当人眼由亮处向暗处转移的过程,称为暗适应。反之称明适应。去过电影院的人都有体会,进人黑暗环境时不能立即看清物体,一方面原因是瞳孔的直径在黑暗环境时为8mm,强光下缩小为3mm,在进人黑暗环境时瞳孔直经由3mm变为7mm比较慢,需要l0s钟。另一方面原因是人眼中,有两种感觉细胞:锥体和杆体。锥体在明亮时起作用,而杆体对弱光敏感,人在突然进人黑暗环境时,锥体失去了感觉功能,而杆
14、体还不能立即上作,首先是锥体开始适应,约经过l0min完成,然后是杆体开始适应,这个时间还需要25min,因而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19 自然界里亮度变化的范围,上限从最高度的直射阳光照耀下的积雪面开始,下限到星座下的阴影部分为止,照度可达到上千亿倍的级差。人的眼睛可以自动调整光敏感度,以便适应外界的平均状态。客观上具有一定辉度的物体,由于人眼对不同条件的适应,主观看起来会亮度不同,同一种辉度的物体,在适应太阳光的眼睛看起来是灰暗的,在适应月光的眼睛看起来是明亮的。所以人的主观亮度与真实的物理亮度(辉度)是不同的。比如当夜间行车时,眼睛会对黑暗的环境产生适应,这时对面汽车的大灯就会使对暗适应的眼
15、睛感觉很亮而非常刺眼。另外人的主观感觉亮度在没有相对辉度的情况下,具有恒常性。阳光照耀下的煤炭仍然是黑色,白雪还是白色的,实际上前者的辉度是后者的100倍。208.闪烁 人的眼睛要不断将外界变化的映像映现在视网膜上,所以视网膜上的映像要尽快的消失。使下面的映像继续感光,就这一点来说视网膜更像电视机的荧光屏,而不是照相机的底片。照相机可以对一幅底片进行持续的曝光以增加曝光。而眼睛的曝光只是持续在不到1/10秒的极短范围。眼睛会感觉到在这个时间界限以上的光的周期变化,这种现象叫闪烁。如果闪光的速度快于眼睛就感觉不出闪光,600次/每秒的闪光是完全不觉得的。荧光灯是直接看不出闪光的。光线变化速度慢时
16、就会有闪动的感觉,20次/s会感觉到,10次/s会感觉非常烦人。恰好感觉到闪光的闪动频率称为临界融合频率。电影与电视就是利用这个视觉特点,利用超过临界融合频率的刷新速度使人感觉不到图像的切换闪动。219.视错觉 知觉与外界的事实不一致时,会发生知觉的错误。大部分的错觉发生在视觉方面,但是这不是说视觉的差错,并不是看错了。这里不包括那些处于精神恍惚状态出现的视觉现象。错觉是指不论是谁都会发生的视觉自然歪曲现象。错觉发生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是外界刺激的前后影响;二.是脑组织的作用;三.是环境的迷人现象;四.是习惯;五.是主观态度。心理学家发现了各式各样的错觉图形,并就错觉的发生向人们进行了简易的说
17、明。2223 图5-9举出了有关直线方向的几个错觉,这些图不论哪一个都含有斜线相交。图5-10关于直线长度的错觉,在图5-10(b),中两水平线段相等,但两端开放外张的看起来长一些。图5-10(d),垂直线与水平线相等,但看起来垂直线要比水平线长一些。图5-10(a),由于同化、对比,使角度、大小、形状和距离发生变化的错觉。在同化作用下,下边的内圆看起来大一些,上边的外圆则小一些。其他的图形也都是由于对比的作用产生误差。(a)虽两图一般大小,但我们会认为上图在远方;24(b)两水平线段相等,斜折线锐角愈尖锐,错觉效果愈大;(c)白线交点上,感觉有灰点存在;(d)垂直线看起来较水平线长(e)平行
18、四边形愈扁错觉愈大;(f)中间线段实为相等;(g)上图斜线与下图斜线,可连结成一直线,然因受到平行线影响,故看起来不在一直线上;(h)粗线均为平行线,受到了斜线干扰,看起来就不平行了25 建筑上也有很多视错觉的例子,又与视野里的不均等现象,人眼对无论是垂直和水平看起来都不一定像儿何学那样的准确。特别是处于眼睛高度以上的较长水平线的两端,看起来会感觉降低。垂直向上的长方形,其顶端部分看到的效果会感觉大一些。中国传统和日本传统建筑大屋顶的檐口线,在两端部位稍微向上翘曲,除了排水技术的要求外,其本来目的是让人们看到水平线是一条不松弛的直线,图5一12。视觉环境主要指人们生活工作中带有视觉因素的环境问
19、题,视觉环境的问题又主要分为两个问题:一是视觉陈示问题,二是光环境问题。26275.2.3视觉陈示设计 陈示是指各种视觉信息通过一定的形式陈列显示出来。视觉陈示就是以视觉为感觉方式的形式来传递各种信息。视觉是人们与周围环境接触的主要方式,生活中大量的信息都通过眼睛传递给我们的大脑,如何根据眼睛的特征,使需要的信息更容易被视觉接收、接收得更准确,这就是视觉陈示研究的问题。如:交通标志形式如何为好;哪种光适合作夜间标志;标志的大小尺寸如何等。1.视觉陈示的原理 良好的视觉陈示比只是可以看更需要选择和设计,首先,良好的陈示要表现出易于使人了解和解释的形式,良好的视觉陈示应注意以下几个因素。(1)视距
20、 陈示的视距对细节的设计,位置及色彩和照明等的处理都非常重要,如一般的书和地图都是设计成不超过16英寸的观看距离,而有些陈示像控制台等通常设计成不超过手臂的长度(28英寸)。还有些标志如路标则设计成很远。28(2)视角 一般来说,当视觉陈示在水平方向上最好看,但有时因条件的限制不行,此时应注意因视角造成的视差和暖昧不明,如电视等。(3)照明 有些陈示本身是光亮的,有些则要靠其他光源的照明,有些要在较暗环境,有些则要求较佳的照明。有时则需要强烈的色彩,有时则要接近自然光。(4)环境状况 视觉陈示总是在一定的周围气氛中,如坐在汽车或火车中。良好的设计应避免不利的情况,使视觉陈示在其环境中设计适当。
21、(5)整体效果 有时视觉陈示不是孤立的,这时应能保证表现方式因内容而异,人们应能迅速的找到所需的陈示内容。292.良好视觉陈示检查表 陈示的方式是否可理解、判断得更快、更准确。陈示在需要时是否能读得正确。是否暖昧不明易于出错。变化是否易于发现。是否以最有意义的形式表现内容。陈示与实际情况的对应关系.陈示是否与其他陈示有分别。照明是否满足。是否有视差及歪曲。3.视觉陈示的方式及设计要点 视觉陈示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光线、显像管、仪表、图形、印刷等。通常大致可分为两种:动态和静态。随时间变化的为动态的;固定不变的为静态的。动态的多数是仪表和显像管等,静态的大多数是各种标识,如标志、图片、图形等。30
22、(1)视听空间中的电视、幻灯陈示1)周围照明 周围照明是指屏幕外的照明,长期以来人们总以为周围的照度最好是黑暗的,其实并非如此。实验表明:屏幕黑暗部分的明度与周围的明度相一致时观察效果最优。过暗易造成视觉疲劳。暗适应:在显示器前工作的场所应注意的问题是:一是人眼要适应显示器的亮度;二是周围环境不宜过暗以造成需要观察周围时的暗适应间题。2)屏面的大小和位置 因为人的视野是一定的,在较少移动目光的情况下,人观察的范围是有一定大小的,它与屏慕有一定的关系,过大则人只能观察到中心的信息。而过小则会造成视觉疲劳且只注意边缘的信息,因此屏幕的面积与视距是成一定比例的、成正比。屏幕的位置最好与人的视线垂直,
23、视点在屏幕的中心。31(2)灯光陈示 主要有灯箱、信号灯和由灯组成的图形等,最主要的是亮度因素。灯光若要引起人们的注意,则其亮度至少要两倍于背景的亮度,亮度的大小取决于环境背景的要求而不是越大越好,还应避免分散注意力和眩光。同样的亮度,闪光更易引起人的注意。是否采用灯光应根据环境而定,如果照明很好,则无必要。(3)灯光陈示的色彩 应尽量避免含糊不清的色彩同时使用,色彩也不应太多,为了使人能分辨不应超过22色,最好10种以内。安全色:各国均有规定。红警告;黄危险;绿正常。与周围的环境的关系,但就个别信号的清晰度而言,蓝绿色最好(同样的亮度),受背景影响也小。同一色彩来说,色彩饱和度高的受背景的影
24、响也小。蓝绿光的功率消耗小,而且人的主观感觉亮度高,所以实际上在同等的功率下,蓝绿光的射程较远。32(3)整体效果强光、弱光最好不要太近,以免相互影响。单个光的陈示往往最明显,光过多会冲淡对重要信号的注意,应当有主次。5.2.4光环境设计 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大量活动,都需要良好的光线,而光线的来源有两种,自然采光和照明。照明设计的好坏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很大,因现代建筑的内部空间越来越复杂,因此,完全采用天然采光已不可能。光环境的设计更显重要。照明设计的基本概念:(1)光源发光强度(光源的亮度):光源的亮度单位是希提(sb),表示在cm2的面积上发出lcd时的亮度。常见的光源的亮度值:白炽灯30
25、0500sb,荧光灯0.80.9sb。(2)亮度:是指人们感受到的物体表面发出的亮度,是人眼的主观感觉。33(3)照度:对于被照射的物体而言,人们常用落在其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的多少的数值来衡量其照亮的程度,称为照度。照度的大小首先决定于发光物体的发光强度,还同光源距离被照物体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越弱、距离越近越强。其次,被照面与光源所形成的角度也会影响照度的大小。光线成90时最好,倾角越大照度越弱。发光强度和照度属于物理特性,而亮度是人们主观感觉到的亮度,与前者有一致的倾向,发光强度越大,亮度也越大。但是这里忽视了人们自身视觉因素的影响。就主观而言,观察者的视力、视距、视角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26、341.照明设计的一般要求 (1)照明质量的要求 灯光布置并非随意布置就可以满足质量要求,必须经科学地分析和计算,照明质量由照明水平、照明均匀度、光的方向性、是否有眩光以及显色性等诸多因素决定,并且用视觉效果和视觉舒适感进行评价,其中人的主观感觉评价居于主导地位。(2)适当的亮度 照明的均匀度:工作位置的照明、工位与背景的亮度差;眩光和阴影的避免;暗适应问题;光色。352适当的亮度 指照明的水平,是指工作面上的照度值,由视觉工作条件决定。视力是随着照度的变化而变化,要保持足够的观察能力,必须提供的照度。不同的活动,不同的人,对照度有不同的要求。照度与视觉观察之间的对应关系见下:细微的工作照度高
27、;粗放的工作照度低。观察运动物体照度高;静止物体照度低。用视觉工作照度要求高;不用视觉工作照度要求低,表5-3。儿童要求照度低,老人要求照度高。36 照度低会看不清,但当超过一定的临界时视力并不随照度的提高而提高,而且会造成眩光,影响视力。过亮的环境会使眼睛感到不适,增大视觉的疲劳(因虹膜的高度紧张)。因此,照度应保持在一个舒适的范围之内。3.照明均匀度 照明均匀度,室内照明还应有良好的均匀度,即在给定的工作面上的最低照度与室内平均照度之比。不要过于悬殊,愈接近均匀度,其均匀度越好。光照是否均匀,和亮度的分布直接相关。视野中最亮的部分与其周围最暗的部分的亮度比应小于10:1。局部的照明与环境背
28、景的亮度差别不宜过大,太大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因光线变化太大眼睛需不断的调节以适应。视野内各部分的亮度比宜为:视觉观察物与工作面之间的最大亮度比为3:1,视觉观察物与周围环境的最大亮度比为10:1。374.眩光和阴影 眩光是视野范围内亮度差异悬殊时产生的,如夜间行车时对面的灯光,夏季的太阳下眺望水面等。产生眩光的因素主要有直接的发光体和间接的反射面两种。眩光的主要危害在于产生残象,破坏视力,破坏暗适应,降低视力。分散注意力,降低工作效率,产生视觉疲劳。消除眩光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将光源移出视野,图5-18。二是间接照明,反射光和漫射光都是良好的间接照明,可消除眩光,阴影也会影响视线的观察,间接
29、照明可消除阴影。38395暗适应问题 A.照度平衡 B.黑暗环境的照明 某些活动往往要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如电影院、舞厅、机场塔台、声光控制室等,在这里,既要有一定亮度局部照明,以便能看清需要的东西,又要保持较好的对黑暗环境的暗适应,以便观察其他的较暗的环境,因此,只能采用少量的光源进行照明。在上述条件下,我们采用弱光照明,然而,采用普通的灯光其暗适应性较差,红色光是对暗适应影响最小的,因此在暗环境下多用较暗的红光照明。6光的方向 在光环境设计中常常利用光的方向特性,是定向光线与漫射光线同时照射到物体上可以产生更为突出的立体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光源方向,凸现出某些特征或掩盖某些
30、瑕疵。407.显色性 光是有不同的颜色,光和色是不可分的,在光色的处理上必须注意:(1)色彩的计划必须注意光色的影响 光色会对整个的环境色调产生影响,光亮对色彩的影响,眼睛的色彩分辨能力是与光亮度有关的,与亮度成正比。在黑暗环境下眼睛儿乎是色盲,色彩失去意义。黑暗环境中应提高色彩的纯度,采用明暗对比的手法处理色彩。(2)色性 现代光环境设计十分注意光的显色性,同一颜色的物体,在不同光谱组成的照明光源照射下,可显出不同的颜色,光色会影响人对物体本来色彩的观察,造成失真。显色性的问题的处理有两个不同的原则。(1)减少失真的原则:这适用于那些对色彩的辨别要求比较严格的空间环境,如色彩设计室、化妆柜台
31、、服装展视等。(2)色彩诱导原则:用色彩对心理的诱导作用增加被视误的效果,如暖色光会使食物更诱人,淡黄色的光会使绿色更翠绿。415.2.5色彩环境 在建筑的内外环境中,色彩的运用除了满足美感的因素外。更重要的还是安全、健康、方便、舒适的功能。在建筑空间环境,色彩主要扮演着两个功能角色:传递信息和营造环境氛围。从传递信息的角度,主要考虑的是色彩的观察特性色彩的诱目性和语意性色彩的联想;从营造环境的角度,主要考虑的是色彩的心理感觉色彩的物理感受。1.色彩的诱目性 眼睛没有看任何物体,而被色彩自身的性质引起注意的特性称作诱目性。从经验中了解到黄色或橙色是比较容易观察到的颜色,因此,在社会生活中经常会
32、用黄色、橙色做引起注意的标志。色彩的诱日性从强到弱依次如下:红蓝黄绿白这是根据相同背景条件下测定的结果,为了突出某种颜色,可以调整背景加大反差。42(1)色彩的认识性 多种色相的高彩度色彩,在黑色和白色背景下测量认识距离,背景不同其效果完全不同,反映出色彩的认识性取决于色彩与背景条件。明度对比大,它的认识性就强。(2)色彩的可读性 色彩的可读性体现在色彩图形与背景的明度差别上,差别较大,色彩的可读性就强。可读性最强的色彩组合是黑色和白色。但是白色背景上的黑色图形和黑色背景上的白色图形相比,后者更容易被读出。这是由于黑色有后退的视觉效果,从而提高了眼睛对白色的灵敏度。以蓝色背景上的白色可读性最强
33、。色彩的可读性主要用于环境信息标志的色彩设计。色彩的诱目性对于环境标示及其他一些展示性的设施的观察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设计不好的标示不易或根木达不到应有的功能,造成使用不方便甚至是安全的问题,这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多的。432.色彩的联想与象征 联想是每个人自然具备的一种思维能力,联想过去的经验知识,也可以联想推知未来,联想虽没有实际经历,但可以推想未来事务,现实的色彩是激发联想的条件之一。这种联想也因人而异,与人们的生活经验有关。色彩联想一般来说与生活有关系。联想有抽象与具象之分。色彩的象征通过历史、地理、宗教、社会制度、风俗习惯、文化意识、身份地位等显示出来,这种象征意义在各民族和人中之间是不
34、同的。红色:火、停、禁止、危险;黄色:危险、警告、提示;绿色:安全、和平、许可;橙色:救援、救险;蓝色:和平。色彩的象征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环境信息标志的设计中。因为色彩比符号和文字传达信息的距离和识别速度都要好,所以正确的使用色彩的联想意义,使人们通过对色彩的感知快速准确的理解标志的含义。443.色彩的物理感觉 人们在长期的与色彩世界共处的过程中,由于主观感觉与客观环境联系的经验的建立。逐渐形成了对色彩的物理感觉特性。这里包括了色彩的温度感、距离感、体量感、重量感,统称为色彩的物理感觉。温度感:是指不同的色彩带给人的不同的温度感觉,如红色、黄色、橙色等使人感觉热或者温暖,蓝色、绿色感觉冰冷、清
35、凉。距离感:表现为色彩具有前进或后退的感觉效果。前进色就是显示出来的感觉距离一比实际位置接近的色彩;后退色是显示出来的距离比实际为之推后的色彩。色彩的前进与后退主要与色彩的明度、色相有关系。一般来说明色显得前进、暗色显得后退;暖色是前进色,冷色是后退色。如白色是前进色,黑色是后退色。45 体量感:当物体的体积看上去比实际大一些时,其色彩称为膨胀色,反之称为收缩色。其实膨胀与收缩的视觉效果与前进、后退的视觉效果是一种现象的两种表现,所以膨胀色与前进色相同,收缩色与后退色相同。膨胀与收缩的主观感觉的变化范围大约是物理体量的4%。重量感:即所谓的重色和轻色,物体看上去显得轻一些的叫轻色,显得重一些的
36、叫重色。一般来说重量感受明度的支配,明度越高重量越轻,反之明度越低感觉重量越重。在室内设计中,善于应用色彩的物理感觉,使室内空间环境从视觉上形成正面的良性的空间心理感受是室内色彩设计的核心之一。如利用色彩的温度感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感觉,利用色彩的距离感调节空间的体量与心理感受,其他的手段无法代替的效果。不好的设计也会带来很多的问题,比如现在的家内设计经常在地面设计很多的图案拼花,由于色彩的前进后退感觉,经常会给人以错误的感觉,这种设计如果和真实的地面起伏相互交错,很有可能会给人错误的感觉,造成伤害,尤其是老年人与视力缺陷者就更危险。465.3 听觉与声环境5.3.1听觉 听觉是除视觉以外人类第
37、二大感觉系统,它由耳和有关神经系统组成。听觉要素主要包括:音调(频率)、响度、声强;人类的可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但随着响度、强度会有变化,这三者互相影响。1耳 作为听觉器官的耳,由二个部分组成,鼓膜之前称为外耳,鼓膜与前庭窗之间称为中耳,从前庭向里称为内耳。外耳承担着集音器的作用,中耳的鼓膜是圆形的薄膜,由声波激发鼓膜的振动,鼓膜的振动由小听骨放大并传递到位于前庭窗后的内耳,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机构最终传递到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完成声音的感知过程,图5-21。47482.听力 人耳的可听范围非常广泛,声压级从0-120dB,频率从20-20000Hz都可以听到,20Hz以下的称
38、为次声波,20000Hz以上的称为超声波。任何人的听力都不是稳定不变的,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衰退,人的听力在20岁前后是最好的,30多岁开始听力下降,以后健康人的听力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而且一般是频率越高损失越大,称为老年性听力下降。但是在工业比较发达的现代都市里,其听力衰退除了由于年龄增长的因素外,还有其他的重要原因:营养不均衡、生活紧张、环境噪声等。听觉有两个基本的机能:传递声音信息;引起警觉,即警报作用 495.3.2声环境与噪声 室内听觉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了两大类,一类是使人爱听的声音如何为人听得更清晰、效果更好,这主要是音响、音质设计的问题。第二类是人不爱听的声音,如何去消除,
39、即建筑声学及噪声控制问题。在下面部分,我们主要介绍有关噪声控制问题。噪声的定义 就声音对人的感受而言,分为音乐与噪声。一般比较和谐悦耳的声音我们称之为乐音。最简单的定义是:噪声是干扰声音。凡是干扰人的活动(包括心理活动)的声音都是噪声,这是从噪声的作用来对噪声下定义的;噪声还能引起人强烈的心理反应,如果一个声音引起了人的烦恼,即使是音乐的声音,也会被人称为噪声,例如某人在专心读书,任何声音对他而言都可能是噪声。因此,也可以是人对声音的反应这个角度来定义噪声。噪声是引起烦恼的声音。505.3.3噪声的心理和生理作用1.噪声的生理作用噪声可以引起人一系列的生理反应:(1)警觉干扰:听觉的疲劳造成警
40、觉性下降,敏感度降低。(2)睡眠干扰:干扰正常的休息,有害健康。(3)心理应激:由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引起的体内改变对健康有害。当人受噪声影响时会有如卜生理反应:(1)血压升高;(2)心率加快;(3)皮下血管收缩;(4)代谢加快;(5)消化减慢;(6)肌肉紧张。生理反应的生物意义是噪声的心理作用,噪声对人的情绪影响很大,这种情绪引起强烈的心理作用。自然界的声音,如树叶的沙沙声、流水涂涂声听起来令人心旷神怡,而噪声和噪声环境使人感到讨厌,这种讨厌的情绪决定于主观和客观的各种因素,现归纳如下:51(1)噪声强度越高,高频成分越多,引起的讨厌情绪越强;(2)不熟悉和间断的噪声更令人讨厌;(3)个体对某噪
41、声的经验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经常干扰其睡眠和工作的噪声特别讨厌;(4)个体对噪声的态度或者看法也特别重要;(5)噪声干扰作用的大小还决定于受影响的人在做什么和当时的时间,正在做家务的妇女根本不会理会交通噪声和邻居的吵闹声,而正在午休的丈夫,就会十分讨厌这些噪声。噪声引起的讨厌情绪是在噪声的有害性中最严重的一个。设计中必须仔细研究,避免噪声对人的心理伤害,确保作业者的身心健康。噪声与健康体力恢复是身体健康的基本保证,夜间睡眠、工间休息和午休都有利于体力恢复。如果噪声对自律神经系统的刺激作用不限于工作时间,而且延续到休息和睡眠时间,则人在应激和恢复之间的平衡就被破坏,噪声就成了造成慢性劳损、作业效能
42、下降以及各种慢性疾病的原因之一。522.听力与噪声 次强噪声只引起短时的听力丧失,但经常发生短时的听力丧失,就会导致永久性的听觉丧失,成为噪声聋。内耳的感声细胞受噪声影响逐步退化是出现永久听力丧失的原因。年龄与听力丧失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听力会有所下降,听力下降是从高频部分开始的,以3000Hz纯音的听觉阈限为例,不同年龄的人,其听力丧失情况如下:50岁10B 60岁25d听力丧失与噪声强度和受噪声影响的时间有密切关系。3.对语言交流干扰 噪声还可干扰人们相互之间的语言交流。当噪声增大时,我们听到某特定声音的能力便会逐渐下降,例如在嘈杂的大厅53内,想听懂别人说的话就很困难。从许多声音中听清一种声
43、音,决定于对该声音的听觉阈限。当噪声在80dB以下时,此听觉阈限与噪声程度呈线性关系,作业区的语言交流质量决定于说话的声音强度和背景噪声的强度。只要背景噪声比说话声音小就可认为语言交流能够正常进行。如果对所交换的语言信息的内容不熟悉(如上外语课),新词多,则听懂音节的水平必须达到80%,这就要求说话声强比噪声高20dB。在室内相距说话者lm距离进行测量,其说话声强如下:轻声说话6065dB;口述6570dB;讲课7080dB;若某职业需要频繁的语言交流,则在lm距离测量,为了保证语言交流的质量,背景噪声不得超过55一60dB。544噪声与作业效能噪声对体力作业的影响很小,但对人的思维活动和需要
44、集中精力的活动干扰极大。噪声的有害作用更多的是损害人的作业效能。例如:(1)噪声对于一些要求高技能和处理许多信息等复杂的脑力活动都起着干扰作用;(2)噪声妨碍人学习精细灵活的活动;(3)间断性或无法预料的强噪声(90dB以上),可使脑力活动迟钝。分析噪声对作业的影响必须考虑以下因素:(1)噪声的强度.;(2)噪声的性质,是连续的还是问断的,是预料之内的还是预料之外的;(3)噪声,也可能包含着有用的信息,如纯机器噪声;(4)作业性质,例如是单调工作还是充满刺激的活动。55噪声的有利作用是如果作业是单调的或者有许多分散注意力的刺激因素,则适当的噪声对作业是有利的。在单调作业时,噪声可提高人的觉醒程
45、度,从而提高作业效能。噪声还能遮掩其他声音刺激,防止它们分散注意力,因而也有利于脑力作业。这些研究说明了控制噪声的重要意义。当然,在这些研究里,作用效能的提高,除了噪声降低这个原因外,也许还有其他原因。噪声对脑力活动的影响可归纳如下;(1)间断的,尤其是无法预料的噪声比连续噪声干扰大;(2)高频噪声比低频噪声的干扰大;正在学习某项事物比已经熟练的情况更容易受噪声干扰。565.噪声防护 实行噪声防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噪声防护设计;(2)减少噪声源;(3)组织噪声传播;(4)个人防护措施。设计噪声防护的重要技术性步骤是选用消声的建筑材料和在建筑内合理地布局房间。所以,噪声防护工作在绘
46、图板上就已开始了,离噪声源越远,噪声强度衰减就越大。在进行设计时,应使噪声大的房间尽量远离要求集中精力和技能的房间,中间用其他房间隔开,作为噪声的缓冲区。设计两个房间的隔层时,应考虑墙、门、窗以及天窗等对噪声的隔声作用。可以通过加固、加重、弯曲变形、对于产生噪声的振动体,或者改用不共振材料等措施来使振动体降低噪声。运转着的机械和交通工具,不仅会产生噪声,而且能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甚至引起整个建筑物的振动。因此,重型机械必须牢固地固定在水泥和铸铁地基上。根据机器的类型,可使用弹簧、橡胶、毛毡等消声材料。57 封闭噪声源是一个有效的降低噪声的方法。选用合适噪声源隔声罩和隔声间可使噪声降低20 30
47、dB。一般,隔声墙内应安装吸声材料,以保证隔声效果。房间消声,采取了如声源消声、声源隔声等措施以后,还可在房间的墙和顶棚上安装吸声材料,进一步消除噪声。吸声板的作用是吸收部分声能,可以减少声音反射和回声影响,在以下情况应考虑安装吸声板。(1)在厂房和办公室内,安装吸声板后可使厂房内回声时间下降1/4,办公室回声时间下降1/3;(2)房间高度低于3m;(3)房间高于3m,但体积小于500m2。目前吸声板主要用于50m3以上的办公室、财务室、银行和出纳室等。在操作机器时,作业者离噪声源越近,主要受直接噪声传播的影响,噪声反射的作用较小,因此,吸声板的作用不明显。只有当作业者离噪声源有一定的听离时,
48、安装吸声板才会有一定效果。585.音乐与工作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音乐只是一种声音。然而多少年来,音乐一直在帮助人们减轻劳累,例如,劳动号子、战上进行曲、伏尔加河船夫曲,音调悦耳,节奏感强,能唤起人们更加努力地工作。声音的生理作用我们已经讨论过,听觉刺激经过内耳转变为神经冲动,沿听觉神经进入中脑,也传人网状激活系统,使整个大脑皮层进人准备反应的兴奋状态。所以,声音也有兴奋大脑的作用,尤其是在工作单调的情况下。音乐有鲜明的节奏,有规律的声强变化,其效果更加显著。音乐使整个人体处于兴奋状态,而刺激性和节奏性很强的音乐,也能分散人的注意力,影响脑力作业和持续警觉的作业。所以音乐只适合于重复单调的工作
49、,音乐分散注意力和干扰作业的情况,决定于音乐的选择,适当的音乐可以大大减轻其分散注意力的作用。工业界近几十年来为了改善工作条件,多次实验在单凋的工作环境中运用音乐。59 英国的一项研究曾发现,音乐可以提高服装厂女工的生产速度。他们还发现,从上午10时11时15分放音乐的效果更好。对美国人的一项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人希望在每天工作时间内,放10-16次音乐。上午10时左右和下午3时左右,是最受欢迎的放音乐时间。青年人和女工对音乐的要求则更为强烈。例如,在某装配车间放轻音乐后,日班产量提高了17%,放古典音乐似乎不如放轻音乐的效果好。背景音乐:上述劳动音乐有明快的节奏和曲调。近代起源于美国的所谓背景
50、音乐,是一种在政府机关、商店、候车室、饭馆甚至宿舍内播放的音乐,这种音乐是持续不断的,声音极轻,不引人注意,几乎不容易意识到。他的作用是把人包围在一个愉快和谐的气氛里,而不分散人的注意力,因此,也适合于脑力作业。音乐可为工作创造一个愉快的气氛,唤起人的热情,对于单调重复的工作尤为有效。音乐对噪声大的厂房和脑力作业的有利作用不多。605.4触觉与触觉环境 就人的机体与外界环境的关系而言,皮肤处于机体的最表层,直接接触体外环境,具有保护机体、接受环境刺激,产生感觉及分泌、排泄、呼吸等功能。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皮肤的感觉器官功能,也称为触觉功能。皮肤的感觉即为触觉,机体的皮肤暴露接触外界环境,外界环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