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师一附中吴绾茹卷卷卷卷权重权重经济生活经济生活2 2612分分1010414分分2626文化生活文化生活2 2714分分1212分分2626生活与哲学生活与哲学 2 21122分分 12121426分分4848江汉区江汉区青山区青山区武昌区武昌区均分47.651.9一本有效分65三本有效分43最高分911.选材:根据三贴近原则,以现实问题为题材,紧密结合生活,体现教育引导。l选材涉及“湖北省积极促进创新创业”、互联网+与创新教育、“一带一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东呼吸综合征”、“不动产登记政策与反腐”、“高考改革”“简政放权”、“武汉园博会、“路怒症”、”互联网+与企业发展”“社
2、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2.知识:重视夯实基础,注重细节知识的考查,注重知识的整合与重组、拓展与引申。l(1)学生容易忽视遗忘的知识细节:试卷中19、21、23、24题涉及“发展”、“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价值判断”、“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劳动实践”等基本概念;而7题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的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10题涉及“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11题涉及“实践的三个特点”;20题涉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24题涉及“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5题第(3)问涉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关系”
3、等基本理论观点,依据经验这些基本观点都是l(2)需要整合与重组的知识:“文化的作用”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的整合;3.能力:注重能力考查,关注思维过程和思维品质。l注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综合学习能力;l注重归纳、演绎、比较等逻辑思维的考查,考查思维深度。例如如第4题。l注重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例如25题。(江汉区:均分28.1)题号标答选项分布(%)(空选率约7%)ABCD1B27.18%60.68%7.48%1.65%2A64.66%3.50%5.73%23.20%3C6.02%0.97%88.74%1.36%4C2
4、.52%21.84%23.30%49.03%5D13.98%15.63%8.83%58.64%6B5.34%75.92%4.17%11.46%7B1.75%53.88%14.08%27.38%8D6.41%18.35%1.75%70.58%9A69.51%12.14%8.93%6.50%10D9.71%25.24%18.25%43.88%11C15.44%4.76%69.51%7.38%12C9.03%6.89%79.22%1.94%(江汉区:均分28.1)题号标答选项分布(%)(空选率约7%)ABCD13C3.30%1.46%73.59%18.83%14B13.79%66.31%11.75%
5、5.24%15A71.17%7.67%13.11%5.15%16C10.19%2.72%78.25%5.83%17D2.04%4.85%61.75%28.35%18B10.97%62.23%6.50%17.18%19C7.57%6.80%56.41%26.31%20A60.29%7.28%25.83%3.40%21C27.28%24.08%43.30%2.33%22D6.50%45.44%12.62%32.43%23C2.62%62.91%22.52%8.93%24A13.88%41.46%5.34%36.21%l1.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是指在短期生产过程中,在其他条件(如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下,
6、当某生产要素(如资本)投入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再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效益增加量是递减的。图1所示四个图示中,能反映资本投入的边际效益递减的是lA.a B.b C.c D.d 新知学习:研读新知,把握关键信息,明确其内涵,并作为分析依据。【解析】解析:该题属于新知学习类的试题,要求学生能现场学用,也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考生必须学习并准确把握题干中“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涵义,明确生产要素投入的边际增量所带来的效益是不同的,它会经历一个从递增到递减的变化过程(从右图中“边际产量曲线”可以看出)。在边际效益进入递减阶段后,在一定区间内要素投入的增量依然能带来产量的增长(边际产量为正
7、值),总产量继续增长,但增长幅度会放缓,曲线则由陡峭变为平缓;当边际产量下降为负值时(右图中的B点),总产量开始下降。据此,总产量曲线的变化情况应是:快速上升(陡峭)缓慢上升(平缓)缓慢下降(平缓)快速下降(陡峭)。本题所给图示中,示意图b能反映边际效益由递增转为递减过程中总产出的变化趋势,符合题意;示意图a只能反映了边际效益持续递减且边际产量为负值的变化,示意图c只能反映边际效益递增的变化,示意图d反映的是边际效益没有变化,均不符合题意。4C2.52%21.84%23.30%49.03%n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商品供过于求;n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商品供不应求。过剩过剩短缺短缺解析:该题以政府取
8、消部分药品限价为背景,以函数图形的方式考查了价格与供求的关系以及政府宏观调控的影响,用以佐证政府过多的价格管制不利于市场发展。按图示,P0 可以理解为均衡价格,而最高限价不等于定价。当最高限价为P1,高于均衡价格,此时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会使供求维持当前的均衡状态,或在正常的价格范围内遵循价值规律波动,因此该限价对供求不产生影响,故选,不选;但当最高限价为P2,低于均衡价格,则会使药品生产企业收益减少,影响药企生产该药品的积极性,同时价格下降刺激了对该药品的需求,因此会导致供不应求,出现市场短缺,故选。但是,药品价格的下降未见得会导致药企普遍亏损,少数个别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由于较其他企业生产成本
9、低,还是能够保证一定的盈利空间,故不选17D2.04%4.85%61.75%28.35%l【解析】材料中的例子表明客观事物具有复杂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因此认识具有反复性与无限性,但不能因此陷入不可知论,故项观点错误,项是正确观点;项表述不够准确且与题意无关;科学精神应与人文精神相统一,选项符合题意。l 认识与实践要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类似的还有“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能颠倒,实践高于认识,客观高于主观,实践对认识的决定、基础作用应该是第一位的。22D6.50%45.44%12.62%32.43%观念可以实观念可以实现或创造价现或创造价值吗?值吗?事物
10、的价值转事物的价值转换的根本途径换的根本途径是实践是实践【解析】材料中“废料转换成资源”是一种价值的转换,而事物价值的转换或增值必须依靠实践的力量,实践才是根本途径,观念创新只是在价值增值的实现过程中发挥了意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故排除项;事物的价值应该在关系中去把握和判断,故项正确;事物属性的多样性为价值的转化提供了可能,故项观点正确。23C2.62%62.91%22.52%8.93%l【解析】【解析】客观事物具有复杂性,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因此认识具有反复性与无限性,但不能因此陷入不可知论,故项观点错误;漫画表明的是一种事实判断(苹果是否有虫)而非价值判断(苹果好不
11、好),故排除项;苹果是否有虫,站在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结论,但真理只有一个,项符合漫画的寓意;漫画还表明,只有全面看问题才能正确认识事物本质,正确。24A13.88%41.46%5.34%36.21%正误杂糅正误杂糅要区分劳动群要区分劳动群众与劳动群众众与劳动群众的实践的实践l【解析】【解析】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故B项后半句观点错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故D项观点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被消灭和改造,故C项错误;只有A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l 非选择题分析非选择题分析题号均分满分得分率25-12.98475%25-24.
12、821048%26-25.851442%26-13.291227%25-32.611222%主均19.555238%25.(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如何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坚持“工匠精神”。(10分)知识范围:知识范围:企业的经营企业的经营中心问题:中心问题:“互联网+”与“工匠精神”实现融合设问指向:设问指向:探究措施探究措施共性: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共性: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个性:个性:“互联网互联网”的特点(企业经营的演绎)的特点(企业经营的演绎)“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特点(企业经营的演绎)的特点(企业经营的演绎)一般(共性)一般(共性)个别(个性)个别(
13、个性)材料二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人认为,目前中国“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大多依靠“用免费拉人气、用刷单求上位、用低价抢市场、用爆款搏利润”,忽略了技术和质量这个根本,而制造业更需要踏实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其实,“互联网+”与传统的“工匠精神”并不矛盾,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生产制造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而且能够拉近用户和制造商的距离。从用户的需求、体验出发,继而提升技术水平和精准程度,产品的功能和质量都有可能跨出一大步。真正的融合不是彻底的取代或颠覆,而是在冲击和适应的过程中彼此影响、各取所需、取长补短,最终实现相互的促进和提升。“
14、工匠精神”的特点“互联网”的特点(2)抓住“互联网+”提供的机遇,进行准确的战略定位,适应市场发展趋势不断推出高质量产品。(4分)借助“互联网+”实现技术和管理的自主创新,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3分)借助“互联网+”关切用户需求和体验,形成良好口碑,树立企业信誉和形象,打造品牌。(3分)说明:若答出“通过正当竞争,诚信经营”等可以替代要点中的“企业信誉和形象”给分。“互联网”的特点“工匠精神”的特点企业经营的一般知识25.(3)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互联网+”与“工匠精神”能够实现融合的哲学依据。(12分)知识范围:知识范围:矛盾的观点矛盾的观点中心
15、问题:中心问题:“互联网+”与“工匠精神”的辩证关系设问指向:设问指向:阐释类问题;阐释类问题;哲学依据哲学依据明确知识明确知识范围和内容范围和内容提取材料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调用调用相关知识相关知识点点梳理作答梳理作答 材料二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人认为,目前中国“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大多依靠“用免费拉人气、用刷单求上位、用低价抢市场、用爆款搏利润”,忽略了技术和质量这个根本,而制造业更需要踏实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其实,“互联网+”与传统的“工匠精神”并不矛盾,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生产制造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而且能够拉
16、近用户和制造商的距离。从用户的需求、体验出发,继而提升技术水平和精准程度,产品的功能和质量都有可能跨出一大步。真正的融合不是彻底的取代或颠覆,而是在冲击和适应的过程中彼此影响、各取所需、取长补短,最终实现相互的促进和提升。“工匠精神”的特点“互联网”的特点两者能实现融合(3)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贯通。“互联网+”与传统“工匠精神”既存在相互冲击,也可以相互适应,双方不是彻底的取代或颠覆。(6分)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可以拉近用户和制造商的距离,提升技术水平和精准程度,让“互联网+”与传统“工匠精神”在取长补短中促进企业发展。(6分)说
17、明:若答出“相互联结”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可以替代要点中的“相互贯通”给分。哲学依据哲学依据26.(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国家治理的作用。(12分)知识范围:文化的作用、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知识范围:文化的作用、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作用中心问题: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国家治理的作用中心问题: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国家治理的作用设问指向:关系论证型设问指向:关系论证型将“文化的作用”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进行整合;打通中华传统文化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从“民族凝聚力”、“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民主法制建设”和“公民的素养”这四个方面来组织答案。
18、AA1A2A3BB1B2B3可以可以有利于有利于有利于有利于有利于有利于从而从而A1具体信息具体信息理论阐释理论阐释抽象上升抽象上升B1AA1B1Bl问题:材料是主题的载体。材料选择具有多样性,问题:材料是主题的载体。材料选择具有多样性,既有时事热点事件,也有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案例;既有时事热点事件,也有日常生活中的具体案例;既有政治、经济、既有政治、经济、科技科技题材,也有题材,也有人文人文题材;材题材;材料形式既有料形式既有文字文字材料,也有材料,也有图表图表、漫画漫画材料等。材料等。该卷该卷1、4、17、23题主要暴露了学生这样的缺陷。题主要暴露了学生这样的缺陷。而且而且1、4题尤其显现了
19、学生对于函数图的相关知题尤其显现了学生对于函数图的相关知识掌握不足。识掌握不足。问题:问题:试卷中试卷中19、21、23、24题学生的主要问题题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对于是对于“发展发展”、“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价值判断价值判断”、“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劳动实人民群众的劳动实践践”等概念混淆不清。等概念混淆不清。而而7题涉及题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的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的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10题涉及题涉及“马克思主义具有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11题涉
20、及题涉及“实践的三个特点实践的三个特点”;20题涉及题涉及“具体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24题涉及题涉及“物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5题第(题第(3)问涉及)问涉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关系关系”,学生多数在这些知识点上出错,暴露学生对,学生多数在这些知识点上出错,暴露学生对这些重要的细节知识不熟悉。这些重要的细节知识不熟悉。第一轮复习抓好书本(基础)是关键,对学生复习可提出以下要求:可分为每一轮几步走,多轮进行的方法:l第一步从宏观上熟悉相关
21、内容的整体结构,相互联系。政治要背,不能只背零散的知识点,还要背联系、背系统;同时要特别注意对目录的章节编排很熟悉。l第二步,在弄清总体系统结构的前提下对课本内容进行细看,包括概念、事例、谚语、格言、关键字句、分析过程、分析依据、结论、重要意义、要求及错误观点、危害等等。l第三步进行有选择性的整理理解记忆。要避免光看书不整理;光看书不背,光整理不背;光看书不作练习。l17、22、23、24题暴露了学生不能站在唯物主义的题暴露了学生不能站在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上看问题:基本立场上看问题:17、22题的错选是否认了实践题的错选是否认了实践的基础和根本地位,的基础和根本地位,23题错把事实判断当作价值
22、判题错把事实判断当作价值判断,断,24题否认了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决定作用。题否认了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决定作用。l10、13、19题的错选多是因为缺乏辩证思维:例如题的错选多是因为缺乏辩证思维:例如10题,不少学生选择了题,不少学生选择了“传统文化需要根据时代需传统文化需要根据时代需要重新解读要重新解读”,传统文化属于历史唯物主义,传统文化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社会意识意识”的范畴,学生看到的范畴,学生看到“根据时代需要根据时代需要”就认为就认为符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则当然要选,但却符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则当然要选,但却忽视了社会意识是有相对独立性的,从文化生活的忽视了社会意识是有相
23、对独立性的,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讲就是有知识讲就是有“相对稳定性相对稳定性”与与“历史继承性历史继承性”,因此因此“重新解读重新解读”是不妥的。是不妥的。l考试中这一缺陷主要暴露于非选择题的失分。l25(2)问学生失分原因主要是只能简单罗列“企业经营”的一般知识要点,缺乏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能力。l26(1)问学生失分主要原因既可以说是知识的残缺导致的,也可以说是缺乏概念追溯的能力,不少学生只能根据设问和材料想到“传统文化的作用”,却不能上位追溯到“文化的作用”,导致要点缺失,只能就其一点反复论证。l我们的对策l 精选精练精讲典型例题,注意基本逻辑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培养,课后要及时训练,引导学生自觉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解题,形成思维习惯。l一是总结性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不够,观点啰嗦,反复论证,提炼能力需加强;l二是答题语言口语化,不会使用专业术语,表述不规范;l我们的对策l 在平时的作业和考试中对学生的答题规范要严格要求,教师要在作业和试卷讲评中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要求答题段落化、层次化,条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