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第二章生物体的物理特性及物理因生物体的物理特性及物理因子的生物效应子的生物效应1、医疗仪器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是如何进行工作的?是通过跟患者进行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和交换进行工作的。2、医疗仪器为什么能诊治病人的疾病?当对生物体加以各种不同物理因子和不同剂量的能量作用时,在人体不同部位或组织中就会产生相应的反应。控制这些能量的强度和作用时间可产生有益的效果,使病变组织得到修复或康复。第一节第一节 生物体的构成生物体的构成原子生物大分子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整体细胞水平宏观水平图2-1 人体结构层次框图生物效应:生物效应:是指外加能量进入生物体后被生物体吸收并由此产生相应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过
2、程,从而对生物体不同层次的形态、结构、功能等各方面产生影响和变化。细胞:细胞:是构成人体和其他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物体内所有的生理功能和生化反应都是在细胞及其产物的物质基础上进行的。第二节第二节 生物体的电特性及电磁场的生物效应生物体的电特性及电磁场的生物效应一、生物体的电特性:导电性和介电性一、生物体的电特性:导电性和介电性1、电特性是指直流电和低频电流的特性2、电磁学特性是指高频电流及高频电磁场特性3、细胞和生物体组织具有:电阻性、电容性、电导性和压电效应二、低频电流和高频电磁场的生物效应二、低频电流和高频电磁场的生物效应1、低频大电流对生物组织的作用1.1、电流对生物活体组织的作用是非常
3、复杂的。与电流的频率、强度、组织结构的部位等因素有关。1.2、主要表现为电阻性,可导致产生物理学效应、电化学效应及其他的反应。1.3、人体的各种脏器的电导率不同,当有一定的电流通过不同脏器时,引起的电刺激反应不同。1.4、电流对于人体组织具有一定的有益作用。2、高频电磁场的生物效应、高频电磁场的生物效应2.1、射频电磁场的生物效应:当有射频电磁场透入生物系统中,将与生物组织发生相互作用时,导致不同生物层次上的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的变化。在微波段时,称为微波的生物效应。2.2、大剂量的微波通过生物组织时可产生热效应,引起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理的变化。2.3、微波致癌:1mW/cm2,不会增加致癌
4、危险。一定条件的微波照射对其他致癌因素有促进作用。2.4、一定条件的微波照射可引起动物和人体内分泌功能的改变,也可引起新陈代谢和生化指标的变化。2.5、在热效应的情况下,高功率密度的微波辐射可以导致染色体畸变和有丝分裂改变,并且在足以产生热损伤的功率密度情况下对细胞增生和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能力发生影响。第三节第三节 人体磁场及磁场的生物效应人体磁场及磁场的生物效应一、生物磁信号的产生一、生物磁信号的产生1、生物磁场:生物体的各种组织、器官(如脑、心、肺、肌肉等)乃至细胞、分子都会产生微弱的磁场。2、生物磁场的类型:脑磁场、心磁场、肝磁场、肺磁场、视网膜磁场、神经磁场、肌磁场、肢体磁场及头皮磁场
5、等。3、生物磁场的产生:脑磁场:大脑存在电活动 心磁场:心脏活动 肺磁场:肺部组织中含有污染的物质和从空气中吸收铁 磁性物质引起的 肝、脾磁场:地磁场或其他外界磁场作用下产生的感应磁场。二、磁场的生物效应二、磁场的生物效应1、生物体的组织、器官等置于外界磁场中时,生物组织、器官等将在外磁场的作用下产生一定的生物效应。2、人的生理节律与地磁场的分布和变化是相关的。太阳黑子的活动(磁暴)对地磁产生强烈的影响,这种变化对人的精神和生理、病理有一定的影响。地磁场的变化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病患者有明显的影响。3、磁场的生物效应是多方面的。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对于多种酶类活动的影响;对糖类、蛋白质、核
6、酸、自由基等影响;对肝、脾的影响;对生殖细胞的影响和对抗辐射的作用以及磁处理水的理化性能。4、人工磁场在医疗(磁疗)保健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镇痛、镇静解痉、消炎、消肿、降压、降血脂、止泻等。第四节第四节 生物体的力学特性及力学的生物效应生物体的力学特性及力学的生物效应一、骨的力学特性一、骨的力学特性1、骨骼的作用:骨骼是坚硬的和有生命的器官,有着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作用一是保护内脏,二是提供坚固的运动链和肌肉附着点,便于肌肉和身体的活动。三是参与机体的钙和磷的代谢。2、骨的材料结构:由骨胶原和羟基磷灰石组成的复合材料。具有非线性黏弹性性能。3、骨的材料的力学特性:杨氏模量、剪切模量、黏弹性、
7、破坏时的极限应力和应变4、软骨是特殊的结缔组织。软骨的力学性质随着组织中液体的含量发生变化。5、关节软骨:作为滑膜关节中衬垫骨的轴承,具有极强的润滑特性,还有极好的减震作用。二、血管的力学特性二、血管的力学特性1、血管:传输血液的通道。是中空的圆柱形管道,管壁受到管内流动着的血液的压力和管外结缔组织的约束。血管壁由弹性纤维、胶原纤维和平滑肌等成分组成,是一种黏弹性体。2、动脉血管的顺应性(C):在一定的压强下,动脉管内压强改变一个单位时引起管内体积的变化量。即C=dv/dP。动脉顺应性大即动脉的可扩张性能好、弹性好。3、脉搏波的传播:心脏向主动脉周期性的射血过程造成动脉管中血液压力的时高时低的
8、变化,以及动脉管时张时缩的动作,波及和影响着整个动脉管系统,这个过程称为脉搏波在动脉中的传播。血管越硬,脉搏波的传播速度越快。三、生物体的声学特性和超声波的生物效应三、生物体的声学特性和超声波的生物效应1、生物体的声学特性1.1、生物体的声学特性:超声波的特性1.2、超声波的频率范围:(2*1041012)Hz人耳听不到的声波。1.3、超声波在生物体组织和器官中的传播特性:由于生物体各种组织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状况的差异,需建立不同的近似模型。骨骼固体中的波动方程;软组织液体中的波动方程。1.4、超声波的反射和折射:理想情况服从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类似光波的情况),声波被反射和折射(透射)各自所占
9、入射波总能量的百分比分别称为声强反射因数和声强透射因数。1.5、超声波的声散射:超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线度小的物质微粒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声散射。1.6、声吸收:声波在媒质中传播过程中,由于跟媒质间的相互作用(媒质为非理想弹性,如黏滞性和其他原因)发生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变(主要转变为分子热运动能量),使声能减小。1.7、声衰减:由声散射和声吸收作为主要原因造成的声能的衰减之和构成了生物体组织总的声衰减。2、超声波的生物效应超声波的生物效应2.1、定义:指一定声强的超声波照射生物体时,对于生物体组织的状态、形态结构或功能所产生的影响。与声强度、频率以及生物体组织本身的性质有关。
10、表现为可逆效应和不可逆效应。2.2、超声波的生物效应的类型:热效应、机械效应、空化效应。声强10W/cm2,辐射时间1S 热效应 声强(1001000)W/cm2 机械效应 声强1000W/cm2 空化效应2.3、人体安全照射的超声剂量随照射时间、检查部位、检查对象变化:照射1S,安全剂量可达到500 W/cm2 照射1min,安全剂量100mW/cm2 胎儿:30min 安全剂量20mW/cm2 成人腹部:60min 安全剂量40mW/cm2 第五节第五节 生物体的热学特性和热的生物效应生物体的热学特性和热的生物效应一、生物体温度及其热学特性一、生物体温度及其热学特性1、人体的温度:人体具有
11、一定的温度,正常为(3637)。体温的相对稳定是人生命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维持人的机体各部分功能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机体深部的温度为深部体温。2、人体温度能在不同的生存条件下通过各种自调节机制维持一个变化范围,上限约为41,下限约为33。3、环境温度对人体温度的影响:为保持人体具有稳定的温度,高温时,人体加快体热的散失,低温时,将体内其他形式能量向热能形式转化,减少体热的散失。4、皮肤与外界进行热交换的方式:对流、蒸发、辐射。5、人体血液的流动对于体温的调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天热时分流到体表的血液多利于散热;寒冷时分流到体表的血液大大减少,使皮肤接近于绝热层,对身体起到保温作用。二、热的生
12、物效应二、热的生物效应1、热的生物效应:体内某些部位发生疾病时,这些区域的温度就会发生改变,同时这种改变也会反映到体表的相应部位的温度发生变化,对于体温的分布及其变化的研究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治。2、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由于能量代谢的过程复杂,无法建立一个对应的数学模型。3、人体内热传导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难以建立一个合理的体内传热的数学模型。4、医用红外热像仪补充和完善了应用热特性对人体测温的技术。临床应用:头部、颈部、心血管、脊椎、四肢血管、乳腺、前列腺、胃肠等5、低温在医学上的广泛应用。第六节第六节 生物体的光学特性和光的生物效应生物体的光学特性和光的生物效应一、生物体的光学特性和光
13、的生物效应一、生物体的光学特性和光的生物效应1、生物体的光学特性1.1、光辐射:包括紫外光(大约100400nm),可见光(大约400760nm),红外辐射(大约7601mm)1.2、皮肤对于红外线的反射系数非常低,但对波长为8-13um的红外线辐射率相当高。皮肤能直接反射太阳的红外辐射线,又能极好地辐射身体内部产生的红外线。1.3、皮肤有很好的适应性:光谱中的可见光部分和近红外线部分在太阳的辐射光中量最大,皮肤反射量也大。而太阳辐射量很少的为紫外光和远红外光,皮肤却能够大量吸收、反射很少。皮肤的最外层,即角质层,可强烈吸收紫外线(200-315nm)而引起晒伤,也强烈吸收远红外线。1.4、少
14、量的光辐射穿入机体深处可与光敏细胞起反应,产生生理反应,如生理节律、季节节律等。生理节律被抑制会影响人体的健康。2、光的生物效应2.1、光辐射的生物效应:温热性、光化学性和直接电磁场效应 红外光和可见光主要表现为温热效应 紫外光主要表现为光化学性 直接电磁场效应发生在周期小于纳秒(ns)的脉冲波,是非线性的电磁场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而造成组织损伤的主要原因。2.2、光辐射主要影响眼睛和皮肤。急性作用:眼睛的光照射性角膜炎及温热性、光化学性视网膜损伤和皮肤的红斑与烧伤。迟发作用:引发眼睛白内障、可能形成视网膜变性及皮肤的加速老化和皮肤癌。290-320nm波长的紫外线具有强的致癌作用。2.3、紫
15、外线对人的效应分为有益和有害两种情况:长期缺乏紫外线照射可对人体产生有害作用,最明显的现象是维生素D缺乏症和由于磷和钙的新陈代谢紊乱发生儿童佝偻病,同时,由于身体防御能力的减低而导致身体容易患许多疾患。有害效应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主要是影响眼睛和皮肤。二、激光的特性及其生物效应二、激光的特性及其生物效应1、激光的产生和特性1.1、光和原子的作用:吸收、自发辐射、受激辐射 1.2、激光的产生:在特定的情况下处在高能级的原子受到外来光子的作用后将向低能级跃迁,同时将释放出两个跟入射光子的能量和振动状态完全相同的光子,而新的光子又去作用更多的原子,产生更多的光子,于是进行了光放大,这种情况叫原子的受激
16、辐射,受激辐射是光子与高能级状态原子的作用时产生的,所发出的光称为激光。1.3、激光的性质:单色性好、方向性好各相干性强。单色性好:激光的颜色最纯,即频率单一 方向性好:即在射程很长的情况下发散很小,光线高度平行,激光在确定方向上的亮度比普通光源发光和太阳光强百万倍以上,甚至更大。相干性强:比普通光源强得多。2、激光的生物效应2.1、温热效应:波长在红外和可见光波段的激光主要产生温热效应。2.2、压强效应:激光照射产生的压强由两种因素形成,一是由激光辐射本身产生的;二是由于生物组织受热急剧膨胀而产生汽化、沸腾和固体的直接汽化形成的巨大压强,进而破坏那些未直接被照射的部分。两种压强的总效应是引起
17、组织改变乃至破坏的关键。2.3、光化效应:包括分子光化反应和敏化反应。利用光能作为激活能而产生的化学反应叫光化反应。敏化反应是指吸光物质本身只是一个敏化剂,它能催化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光化反应是激光的生物效应和防病治病的医学基础。2.4、电磁场作用:强脉冲激光经聚焦可产生极强的场强,可在生物组织中产生各种次级效应,最终导致生物大分子引起变性,产生自由基,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在生物体内引起光化反应等。2.5、弱激光生物效应:弱激光的生物效应表现在对机体生物细胞的刺激作用,可对神经系统功能和免疫功能产生影响,也可用于激光穴位照射等2.6、激光医疗中应充分注意安全问题。第七节第七节 辐射及其生
18、物效应辐射及其生物效应一、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一、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1、辐射的定义:是指波或粒子流传递能量的现象。分为两类:粒子辐射和电磁辐射。2、粒子辐射:粒子、粒子、质子、中子及各种重粒子产生的辐射。粒子辐射的能量主要是它的动能。3、电磁辐射: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及射线产生的辐射。能量则由它的频率来确定,频率越高能量越大。4、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辐射按其对物质的电离能力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者的区别在于射线或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时是否可引起电离。能量较低的辐射不足以使物质电离,如红外线、可见光和近可见光的紫外线,称为非电离层辐射,而X射线、射线和几乎所有的粒子辐射都能直接
19、或间接引起电离,称为电离辐射。二、辐射损伤现象二、辐射损伤现象1、损伤1.1、辐射损伤可以发生在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菌、整体细胞和组织、器官,乃至生物整体水平的各个层次上。DNA是电离辐射最敏感的部分,易造成单链断裂、双链断裂、多个DNA分子交联、氢链断裂等。双链断裂对细胞造成致死的损伤。只有很少的辐射能量即可引起细胞死亡、整体破坏或后代的遗传变异。1.2、日本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造成的辐射后果。2、机制2.1、靶学说:在生物体内有对电离辐射敏感的结构或分子,称为“靶”,当它被射线击中时会引起生物效应,如细胞死亡、染色体畸变、生物大分子灭活。提示本质:一是射线与生物体的作用不是热作用,而是化学
20、作用。二是射线的“击中”只需发生在关键的靶上而无需发生在其他部位,这对于应用射线治疗来说可因此提高能量的利用率。2.2、电离辐射的应用:小剂量的电离辐射有损伤效应也有刺激效应(有益效应)。小剂量的电离辐射在一定条件下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放射线既可导致 细胞的癌变又能治疗肿瘤。有两个方面的应用:诊断与治疗。第三章第三章医用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和管理医用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和管理1、为什么要加强医用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与管理?2、发达国家如何开展这方面工作的?3、我国目前的现状如何?第一节第一节 医用电气设备安全使用和管理的意义医用电气设备安全使用和管理的意义一、一、安全的概念安全的概念1、安全:表示
21、没有危害。2、医用电气设备在医疗中的作用与效果的评价:诊断和治疗中的有效性 危险性二二、安全性与可靠性安全性与可靠性1、安全性:医用电气设备不发生危害的概率2、可靠性:医用电气设备正常工作的概率三三、安全的目的安全的目的 保障患者和设备使用者的生命安全,不受到因使用设备而带来的危害。第二节第二节 电击及其防止措施电击及其防止措施一、人体的阻抗一、人体的阻抗1、体内:人体的体液是含有多种离子构成的,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特殊电解质,导电性好。即人体是一个特殊的导体。2、体表:是一层导电性能差的皮肤。皮肤的阻抗与下列因素有关。电压的大小、皮肤的干燥或潮湿、流过电流的频率。二、电击的分类二、电击的分类1、
22、电击的分类:强电击和微电击2、强电击:当人体接触带电物体时,相当于电源连接了一个等效人体阻抗,如果能够形成导电回路,将有一定的电流经过人体。当电流从体外经过皮肤流进体内,然后再流出体外,使人受到电的冲击,称为强电击。3、人体受电击作用的强弱的因素:(1)、通过人体电流强度的大小 (2)、流过人体电流时间的长短 (3)、电源的种类(直流、交流、频率高低、波形)(4)、男女性别等4、微电击:电流不经过体表直接进入体内引起心脏等重要器官的损害,这种电击称为微电击。微电击 安全阈值为10uA。三、电击的事例三、电击的事例1、强电击事故实例2、微电击事故实例四、防止电击的措施四、防止电击的措施1、双重保
23、护:是在基础绝缘的基础上,附加一种独立于基础绝缘的保护措施,是医用电气设备防止电击必须采取的保护方式。基础绝缘:用于带电部件上对电击起基本防护作用折绝缘称为基础绝缘。2、附加保护措施和设备分类2.1、保护接地:是把仪器的外壳 进行接地以防止电击的一种保护方法。(1)采用固定地线作为保护接地线(2)用带有接地孔的电源插头和插座。(3)类设备:在医用电气设备安全通用要求中,把满足上面两个条件的仪器称为类设备。(4)不属于类设备的仪器:为了改善性能、消除干扰等目的而接地线的仪器设备;每次使用仪器设备前在保护接地端上现连接地线的仪器(称为0类仪器)。2.2、辅助绝缘:是在基础绝缘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种绝缘
24、的方法,用来增强基础绝缘。双重绝缘:把基础绝缘和辅助绝缘重合在一起的这种方法 叫双重绝缘。这种类型的医用设备称为类设备。2.3、安全低压电源:在医用仪器设备上使用较低电压的安全电源,即使基础绝缘老化或损坏,人体接触到带电部分,由于电压很低不容易产生大电流发生电击,不会造成危险。因此,我们把人体接触电源时无致命危险的电压称为允许接触电压。在医用电气安全通用要求中对电压值有明确的规定:直流小于60V,交流小于25V,并且在设备中不产生高于此电压的任何电压。采用这种附加安全保护措施的医用仪器设备称为类设备。2.4、内装电源:有干电池或可充电的电池作为电源,不连接外部电源。将仪器用的电源放在仪器内部,
25、与外壳无连接,如果人体接触仪器外壳,不会形成直接回路,流过人体的电流较小,不会引起电击。2.5、绝缘触体部分:触体部分是指仪器设备接触患者的部分。为了防止通过触体部分使患者受到电击,基础绝缘把它和电路,特别是和电源的原线圈分开,仅用基础绝缘一种方法,当绝缘损坏时就不安全了。将触体部分接地(保护接地),会大大减少经过心脏的漏电流。多台设备设备连接在一个患者身上时,也可能导致从其他仪器流出的漏电流经过连接心脏的触体部分流向大地,引起电击。绝缘触体部分:把触体部分与仪器的其他部分和接地点绝缘,这种方法称为绝缘触体部分或称为浮动触体部分。特点是利用高绝缘阻抗来限制通过触体部分的漏电流,确保患者安全。按
26、照绝缘触体部分的情况,医用电气设备分成三型:B型:应用部分未采用浮动隔离措施,可用于体表。BF型:应用部分采用了浮动隔离措施,可用于体表或体内。CF型:对电击的防护程度特别是要容许漏电流方面高于BF型设备,可直接用于心脏。2.6、医用电气设备的分类:第三节第三节 医用电子仪器的安全标准医用电子仪器的安全标准一、安全标准的意义一、安全标准的意义1、基准:以基本观念为基础,表示仪器设备必须遵守的条件2、规格:充分考虑实际,把必须严格遵守的条件规定细则,许多情况下带有强制性。3、劝告:表示希望的条件,没有强制性。4、标准:常用来作为基准、规格、劝告的总称。二、医用电气设备安全通用要求二、医用电气设备
27、安全通用要求1、IEC601-1医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安全通用要求(于1988年公布),1991年修订。2、GB9706.15-1999 idt IEC60601-1-1:1995三、医用电气设备安全专用要求三、医用电气设备安全专用要求第四节第四节 医用电子仪器的主要安全指标与检测医用电子仪器的主要安全指标与检测方法方法一、表征医用电气安全性的主要指标一、表征医用电气安全性的主要指标1、漏电流:是指通过设备的绝缘而与设备功能无关的电流,即非功能性电流。1.1、接地漏电流:由电网电源部分穿过或跨过绝缘流入保护接地导线的电流。1.2、外壳漏电流:从在正常使用时操作者或患者可能触及的外壳或外壳部件(
28、应用部分除外),经外部导电连接而不是保护接地导线流入大地或外壳其他部分的电流。1.3、患者漏电流:从应用部分经患者流入地的电流,或者由于在患者身上意外出现一个来自外部电源的电压而从患者经F型应用部分流入地的电流。1.4、患者辅助电流:正常使用时,流入处于应用部分之间的患者的电流,此电流预期不产生生理效应。2、绝缘电阻:是设备带电部分的导体与人体间绝缘结构的阻抗。3、接地线阻抗:连接医用电气设备接地端与接地母线端子所用的导线称为接地线,这段导线的阻抗就是接地线阻抗。0.14、接地电阻:接地电阻是指从埋在土壤的接地体到大地无穷远处零电位点之间的土壤的电阻,土壤的截面积越大,接地电阻越小。二、医用电
29、子仪器安全指标的检测方法二、医用电子仪器安全指标的检测方法1、漏电流检测2、绝缘电阻检测3、接地线阻抗 是指类设备可触及的导电部分与保护接地系统之间的连 线阻抗。检测方法:用50Hz或60Hz、空截电压 不超过6V的电源产生不低于10A也不超过25A的电流,通过接地线及接线端子,历时至少5S,根据电流与电压降计算出阻抗。0.1第五节第五节 医用接地方式及地线埋置方法医用接地方式及地线埋置方法一、医用配电方式一、医用配电方式1、分别保护接地方式 2、兼用方式3、保护接地方式 4、混合方式二、医用电气设备接地的作用二、医用电气设备接地的作用接地的作用:多种多样。一类是起安全保护作用;另一类是为了提
30、高仪器的功能。1、供电系统接地:一般医院配电室都是用变压器将高压电变换为低压电源(市电),而低压电路侧都采用单线或中性点接地方式,这种接地称为电源侧接地或供电系统接地。这种接地是为防止高压侧产生接地事故,与低压侧混触时的一种安全保护电路。要求地线接地电阻在4以下。2、仪器设备接地:将仪器设备的金属外壳或金属底座等接地,称为仪器设备接地,目的是为了防止仪器设备绝缘变质漏电对患者和使用人员造成电击事故。3、等电位接地:把房间中的仪器设备外壳和其周围所有导电的物体,如金属水管、煤气管、金属床和窗框、建筑物的钢筋等,全都用低电阻的导线连接到一点,然后进行接地,称为等电位 接地。如下图所示。这样在人体可
31、接触到的仪器设备外壳和金属物体之间不存在电位差,可以防止电击。4、仪器设备的功能接地:分为电路用接地和定电位接地。电路用接地是利用大地作为电路一部分的接地,如无线电接收设备的接地即为这种接地;定电位接地是为使金属外壳保持一定的电位,在其内部的电路将不受外面电场的影响,即所谓屏蔽接地。利用屏蔽这个特性,可以防止外界各种电磁场对医学检测的干扰,如常用的屏蔽室和屏蔽罩。5、多台医用仪器共用时的接地方法(1)多台仪器单独接地:有安全隐患,同一房间不允许有不同系统的接地线。(2)多台仪器公共接地:多台仪器连接到同一条接地线上。通过地线的电流可能很大。用以下措施进行防止:1)公共地线不能拉得很长很长和绕圈
32、。2)使用线径粗的地线,减小地线的电阻。3)连在同一患者身上的仪器地线要接到公共地线的同一点上,称其为一点接地。这样可避免在患者身上同时并用多台仪器时引起电击的危险,这种方法是医用仪器安全使用中的正确接地方法。(3)一点接地的方法:医用仪器连接到公共地线上,一般连接在电源插座上的接地插孔(接地极)上或者连接到墙壁上的接地端子。在同一个室内的插座和接地端子相当多的情况下,为了做到一点接地,需采用接地母线。接到同一个患者身上的接地线只能接同一个接地母线。三、地线埋置方法三、地线埋置方法1、板式电极2、圆钢棒式电极3、利用建筑物基础结构作接地电极:与防雷系统的接地要分开。4、在接地电极周围加长效降阻
33、剂。第六节第六节 接地电阻及其测量方法接地电阻及其测量方法一、接地电阻一、接地电阻1、接地电阻:医用仪器接地,就是把医用仪器易于人体接触的部分与大地相连接。为了仪器和大地进行电的连接,把金属接地电极(接地体)埋在地下。当有电流通过地线的接地电极流入大地时,表示其通过电流难易程度的量称为接地电阻。2、一般检测 地线的接地电阻值,都是检测距接地体20m以内的接地电阻值,也就是距离接地体20m以内的土壤电阻值。二、接地电阻测量方法二、接地电阻测量方法1、三点测量法:这种方法使用较少2、电压降法:使用的仪表简单,但测量不够方便,容易引起电击事故。3、接地电阻表测量法:国内外使用较普遍。4、利用电网中线
34、测量接地电阻优点:既可测量接地电阻的大小,又可分辨出被测室内接地端子是否真正接地,是否虚设而成为产生电击的隐患。并可判别接地系统是否用中线作为地线。缺点:测量值不够精确,主要用于定性的检测。5、利用电话线测量地线的接地电阻第七节第七节 在用医疗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在用医疗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一、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一、建立安全管理制度1、发达国家医院医疗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体制2、我国医院医学工程部门的现状3、在用医疗仪器的安全管理体制二、临床工程师的知识结构二、临床工程师的知识结构三、对医疗仪器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三、对医疗仪器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安全培训1、对与医疗仪器设备有关人员进行继续教育2、对仪器设备操作人员进行专门培训3、积极开展生物医学工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