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中 医医 学学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第(第6版)版)主编:李家邦主编:李家邦编委:李家邦编委:李家邦 戴幸平戴幸平 张花先张花先 蒋荣鑫蒋荣鑫第一章第一章 导导 论论 Introduction本章重点内容本章重点内容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 四大经典著作: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难难经经、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和和神农本草神农本草经经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中医药学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它植根于中国中医药学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它植根于中国古代文化土壤之中,是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医学,古代文化土壤之
2、中,是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医学,属自然科学范畴,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属自然科学范畴,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它不仅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它不仅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和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又深业和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又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在科学技术突飞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它仍在有效地指导临床医疗实践,也猛进的今天,它仍在有效地指导临床医疗实践,也必将为人类保健事业和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作出更必将为人类保健事业和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大的贡献。前前 言言一、中医学的起
3、源一、中医学的起源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三、中医学的预防思想及措施三、中医学的预防思想及措施四、中医方药学及针灸四、中医方药学及针灸五、临床医学的分科发展五、临床医学的分科发展第一节中医学的历史沿革第一节中医学的历史沿革一、中医学的起源一、中医学的起源原始的医药卫生知识。原始的医药卫生知识。食物、食疗、药物概念的产生和认可食物、食疗、药物概念的产生和认可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相继出现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相继出现外治法的开始外治法的开始针灸术的起始针灸术的起始n 中医学起源的历史,也就是人类文明史的中医学起源的历史,也就是人类文明史的一部分,它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为了
4、自身的生一部分,它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与疾病乃至一切危险因素作斗争的文存和发展与疾病乃至一切危险因素作斗争的文明史。它来源于感性认知,服务于理性实践。明史。它来源于感性认知,服务于理性实践。人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医人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医疗理性认识,经过反复验证,不断更新、创造疗理性认识,经过反复验证,不断更新、创造和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医药理论和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医药理论体系,这就是中医学的起源史,也是人类的文体系,这就是中医学的起源史,也是人类的文明史。明史。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伤寒杂病论伤
5、寒杂病论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难经难经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内内 经经 包括包括素问素问和和灵枢灵枢两部分,原书两部分,原书各九卷,每卷九篇,各为八十一篇,合计一各九卷,每卷九篇,各为八十一篇,合计一百六十二篇,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百六十二篇,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期。内经内经的内容十分丰富,它对人与自然的内容十分丰富,它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治疗的关系,人的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及预防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素问素问包括有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包括有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针灸等。诊法、治疗原则
6、以及针灸等。灵枢灵枢亦大体相同,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亦大体相同,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外,还着重介绍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病机外,还着重介绍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治疗原则等。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我国早期的一部医学总集,是我国早期的一部医学总集,奠定了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千百年来,它始终奠定了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千百年来,它始终有效地指导着我国传统医学的临床实践,在国内有效地指导着我国传统医学的临床实践,在国内为历代医学家所重视,而且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亦为历代医学家所重视,而且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亦有重要影响。有重要影响。难难 经经 是一部以问难方式探究医学理论的专是一部以问难
7、方式探究医学理论的专著,著,该书内容简要,辨析精微,对经络、该书内容简要,辨析精微,对经络、命门、三焦的论述,则在命门、三焦的论述,则在内经内经的基础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补充了上,有所发展,补充了内经内经的不足,的不足,是继是继内经内经之后的又一部中医古典著作。之后的又一部中医古典著作。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 东汉未年医学家张机(字仲景)所著,该书后东汉未年医学家张机(字仲景)所著,该书后被分为被分为伤寒论伤寒论和和金匮要略金匮要略两书。两书。此书理、法、方、药齐备,正式确立了辨证论治此书理、法、方、药齐备,正式确立了辨证论治法则,并具体指导临床实践,为我国临证医学的发法则,并具体指导临床实践,
8、为我国临证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一部优秀的古典医学名著,书是一部优秀的古典医学名著,书中所载方药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运用,而且行之有中所载方药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运用,而且行之有效。当然,还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进一步发掘。效。当然,还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进一步发掘。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大约成书于东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大约成书于东汉时期。汉时期。全书共收载药物全书共收载药物365种种最早提出药物根据功效分类法最早提出药物根据功效分类法论述了药物的四气五味、七情等药物学理论,论述了药物的四气五味、七情等药物学理论,为中药理
9、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药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调摄精神调摄精神 锻炼健身锻炼健身 预防传染预防传染三、中医学的预防思想及措施三、中医学的预防思想及措施(一)未病先防(一)未病先防 调摄精神调摄精神n素问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天真论说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神内守,病安从来。”此即强调了调摄精神的重要此即强调了调摄精神的重要性。性。锻炼健身锻炼健身n素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四气调神大论提出的提出的“春三月春三月夜卧早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的健身运动,的健身运动,就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法。就是锻
10、炼身体的一种方法。n 汉代华佗吸收前人汉代华佗吸收前人“导引导引”的精华,模仿虎、鹿、的精华,模仿虎、鹿、熊、猿、鸟等动物的动作,创造了熊、猿、鸟等动物的动作,创造了“五禽戏五禽戏”。n“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四气调神大论),),此体现了中医学最基本最宝贵的预防思想,见诸行动此体现了中医学最基本最宝贵的预防思想,见诸行动最明显的是预防传染性疾病。最明显的是预防传染性疾病。
11、n隋代隋代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论一书中指出一书中指出“人感乖疠气而生病,人感乖疠气而生病,则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则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故在隋唐时代为防止故在隋唐时代为防止麻风病的传染,采用隔离居住措施,将麻风病人集中麻风病的传染,采用隔离居住措施,将麻风病人集中在在“疠人坊疠人坊”一处,并给以治疗,以杜绝不传染。一处,并给以治疗,以杜绝不传染。n宋明时代(大约宋明时代(大约11世纪)即开始应用世纪)即开始应用“人痘接种法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预防天花。预防传染预防传染n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说,说,“邪风之至,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疾如风雨,故善治者
12、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死半生也。”n汉代张仲景著汉代张仲景著金匮要略金匮要略:“夫治未病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n清代叶天士治温病伤及胃阴之后,主张在清代叶天士治温病伤及胃阴之后,主张在甘寒养胃的方药中加入咸寒滋肾的药,并甘寒养胃的方药中加入咸寒滋肾的药,并提出提出“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的原则。的原则。(二)既病防变(二)既病防变 (一)本草和方剂 (二)针灸四、中医方药学及针灸四、中医方药学及针灸n公元前的公元前的山海经山海经中记载有中记载有1
13、00多种植物、多种植物、动物和矿物药物。动物和矿物药物。n秦汉时代(公元秦汉时代(公元12世纪)编成我国现有的世纪)编成我国现有的最早药物学专著最早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n唐代唐代新修本草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发的药典。发的药典。n明代李时珍的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本草纲目,共载药,共载药1892种,绘图种,绘图1000多幅,收录方剂多幅,收录方剂11096个。个。(一一)本草和方剂本草和方剂n内经内经中记载有中记载有13方,成为方剂之始。方,成为方剂之始。n 汉代张仲景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伤寒论内记载有内记载有113方。方。n金匮要略金匮要略记载有记载有26
14、2方。方。n晋代葛洪著的晋代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肘后备急方,为后世公认的,为后世公认的一部具有验、便、廉特点的方书。一部具有验、便、廉特点的方书。n明代明代普济方普济方,收方,收方61739个。个。(一一)本草和方剂本草和方剂n一般把针灸术的起始,定在新石器时代。一般把针灸术的起始,定在新石器时代。n春秋战国时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内经内经为后世针灸学的发展为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奠定了理论基础。n晋代皇甫谧写成晋代皇甫谧写成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对后世针灸,对后世针灸学发展有较大影响。学发展有较大影响。n宋代王唯一著宋代王唯一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还主持,还主持创铸两具针灸
15、铜人,刻有经络路线和穴位名称,创铸两具针灸铜人,刻有经络路线和穴位名称,为针灸首创教学工具。为针灸首创教学工具。(二)针灸(二)针灸 随着医疗技术和医学理论的提高,中医学随着医疗技术和医学理论的提高,中医学逐步向专科方向发展。宋元时期分为大方脉、逐步向专科方向发展。宋元时期分为大方脉、杂病、小方脉、妇产、五官、正骨、眼、口齿杂病、小方脉、妇产、五官、正骨、眼、口齿等等13科,各种医学专著也日渐增多,逐步形成科,各种医学专著也日渐增多,逐步形成以内、外、妇、儿等科为主的临床学科。以内、外、妇、儿等科为主的临床学科。五、临床医学的分科发展五、临床医学的分科发展金元时代的金元时代的“金元四大家金元四
16、大家”对后世影响较大。对后世影响较大。刘完素刘完素倡导火热而主寒凉,成为倡导火热而主寒凉,成为“寒凉派寒凉派”的的代表。代表。张子和张子和代表力主攻邪,善用汗、吐、下三法,代表力主攻邪,善用汗、吐、下三法,被誉为被誉为“攻下派攻下派”。(一)内科学(一)内科学 李东垣李东垣论内伤脾胃,百病尤生,重脾胃调理,论内伤脾胃,百病尤生,重脾胃调理,为补土派代表。为补土派代表。朱丹溪朱丹溪认为在疾病过程中,常阳有余,阴常不认为在疾病过程中,常阳有余,阴常不足,主张重视滋阴调理,后世称足,主张重视滋阴调理,后世称“滋阴派滋阴派”。(二)外科学(二)外科学 晋代,有了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晋代,有了我国现
17、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刘涓子鬼遗方,本书载有,本书载有140余首,总余首,总结了许多治疗金疮、痈、疽、疮疖等病经验。结了许多治疗金疮、痈、疽、疮疖等病经验。(三)妇科学(三)妇科学 唐代出现我国最早的妇产科专著唐代出现我国最早的妇产科专著经效经效产宝产宝。清代,清代,傅青主女科傅青主女科问世,主张治疗问世,主张治疗妇女病以培补气血、调理脾胃为主,对后世妇女病以培补气血、调理脾胃为主,对后世医学家很有启迪。医学家很有启迪。(四)儿科学(四)儿科学 西汉初期出现中医儿科第一部西汉初期出现中医儿科第一部专著专著颅囟经颅囟经。n 汉代汉代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书中载有眼科药物书中载有眼科药物70
18、种。种。n 唐代唐代秘传眼科龙术论秘传眼科龙术论是我国第一部眼科专是我国第一部眼科专书。书。n证治准绳证治准绳记载的眼科证候有记载的眼科证候有170余,书中最余,书中最早记载了色盲,称为早记载了色盲,称为“视赤如白证视赤如白证”。(五)眼科学(五)眼科学第二节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恒动观念恒动观念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整体是指统一性、完整性和相互联系整体是指统一性、完整性和相互联系性。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性。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切相联,人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切相联,人体受社会、生存环境影响,这
19、种机体自身体受社会、生存环境影响,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及其与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称整体性思想及其与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称之为整体观念。之为整体观念。一、整体观念一、整体观念(一)(一)整体观念的含义整体观念的含义 就形体结构而言就形体结构而言 就生命基本物质而言就生命基本物质而言 就机能活动而言就机能活动而言一、整体观念一、整体观念(二)整体观念的主要内容(二)整体观念的主要内容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是一个有机整体n中医学中医学“人与天地相应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的观点。n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n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n地区方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地区方域环境对人体
20、的影响 (二)整体观念的主要内容(二)整体观念的主要内容 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也生活在复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也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人体的生命活动,杂的社会环境中,人体的生命活动,不仅受到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而且不仅受到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而且也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也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二)整体观念的主要内容(二)整体观念的主要内容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恒动,就是不停顿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意。中医恒动,就是不停顿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意。中医理论认为:一切物质,包括整个自然界,都处于永恒而理论认为:一切物质,包括整个自然界
21、,都处于永恒而无休止的运动之中,无休止的运动之中,“动而不息动而不息”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及其固有属性,自然界的各种现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及其固有属性,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包括生命活动、健康、疾病等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象包括生命活动、健康、疾病等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式。二、恒动观念二、恒动观念(一)整体观念的含义(一)整体观念的含义 生理上的恒动观生理上的恒动观 病理上的恒动观病理上的恒动观 疾病防治的恒动观疾病防治的恒动观(二)恒动观念的主要内容(二)恒动观念的主要内容n辨证的关键是辨证的关键是“辨辨”。所谓。所谓“辨辨”,有审辨、,有审辨、甄别等意思
22、。所谓甄别等意思。所谓“证证”,有,有“证候证候”、“证证据据”之意,它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之意,它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总的病理概括。段总的病理概括。n辨证是将望、闻、问、切等诊法所收集来的资辨证是将望、闻、问、切等诊法所收集来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比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比较、分析和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较、分析和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发展阶段及正邪之间的关系等,最后概括、位、发展阶段及正邪之间的关系等,最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三、辨证论治三、辨证论治第三节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的特点第三节中
23、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的特点一、司外揣内一、司外揣内二、注重整体研究二、注重整体研究三、援物比类三、援物比类n司外揣内是指通过观察外在表象,以揣测分析司外揣内是指通过观察外在表象,以揣测分析其内在变化的方法,又称作其内在变化的方法,又称作“以表知里以表知里”。人。人体的内外是一个整体,相互间通过脏腑经络相体的内外是一个整体,相互间通过脏腑经络相联。联。n“有诸内,必形诸外有诸内,必形诸外”,内在的变化,可通过,内在的变化,可通过某种方式在外部表现出来;通过观察表象,可某种方式在外部表现出来;通过观察表象,可在一定程度上认识疾病内在的变化机理。在一定程度上认识疾病内在的变化机理。一、司外揣内一、司
24、外揣内 整体研究是在整体观的基础上形成整体研究是在整体观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的。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基于这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基于这一思维方法,中医学研究人体正常生命一思维方法,中医学研究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时,注重从整体上,从活动和疾病变化时,注重从整体上,从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上来认识。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上来认识。二、注重整体研究二、注重整体研究三、援物比类三、援物比类 援物比类,又称援物比类,又称“取象比类取象比类”,是运用形,是运用形象思维,根据被研究对象与已知对象在某方面象思维,根据被研究对象与已知对
25、象在某方面的相似或类同,从而认为两者在其他方面也可的相似或类同,从而认为两者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类同,并由此推测被研究对象某些性能相似或类同,并由此推测被研究对象某些性状特点的认知方法。状特点的认知方法。第四节中医学的发展和展望第四节中医学的发展和展望一、中医学的发展现状一、中医学的发展现状(一)中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一)中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从业队伍的壮大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从业队伍的壮大 中西结合的成就中西结合的成就(二)中医药走向世界(二)中医药走向世界二、中医学的展望二、中医学的展望 事实证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事实证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它在现代科学发展的进程中所体现出的科库,它在现代科学发展的进程中所体现出的科学价值,不仅为医学家、科学家及广大群众所学价值,不仅为医学家、科学家及广大群众所重视,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的关注与重视,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的关注与信赖,它必将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信赖,它必将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医学现代化是中医发展的趋势中医学现代化是中医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