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心理学导读第四章第四章 行为和态度行为和态度导读大纲l态度何时决定行为?l行为何时决定态度?l为什么行为会影响态度?l读后感态度l态度attitude可以界定为个体对事情的反应方式,这种积极或消极的反应是可以进行评价的,它通常体现在个体的信念、感觉或者行为倾向中。l态度的ABC理论l感觉 affectl行为倾向 behavior tendencyl认知 cognition态度决定行为吗?l研究态度就是为了预测行为l内在态度会影响外在行为吗?l多大程度上?l什么条件下?l我们都是伪君子吗?l公交车上让座l听课的态度l烟草广告l行为和态度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什么?l态度实际上什么也决定不了!态度实
2、际上什么也决定不了!l很难预测l“道德伪善”l当道德与贪婪同处在竞技场中时,通常是贪婪大获全胜态度何时能预测行为?l几乎无法实现l当我们观察个体总体的或通常行为而非单独的某一次行为时,态度对于行为的预测效应会变得更加明显。1、一般态度能够有效预测一般行为2、具体态度能够有效预测特殊行为3、态度测量与实际行为的间隔时间越短,态度与行为就越一致小结l态度何时是有效的?l其他因素的影响最小化l与预测的行为紧密相关l强有力l行为自发l思考态度l结论导读大纲l态度何时决定行为?l行为何时决定态度?l为什么行为会影响态度?l读后感行为何时决定态度?行为何时决定态度?l态度紧跟随行为l态度会影响行为l行为也
3、会影响态度行为决定态度l角色扮演l当我们扮演一种新的社会角色时,起初我们可能觉得很虚假,但是很快我们就会适应l屁股(角色)决定脑袋(态度)?l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l语言何时变成信念?l人们经常用语言来取悦自己的听众 l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l一旦人们为错误的信息建立了理论基础,那么就很难再让他们否定这条错误的信息l忽悠的最高境界就是忽悠自己l谎言重复千遍就成了真理行为决定态度l登门槛现象l如果想要别人帮你一个大忙,一个有效的策略就是:先请他们帮一个小忙 l留面子效应l人们拒绝了一个很大的要求之后,对较小的要求接受性出现增加的现象。小结l行为一定程度上决定态度一定程度上一定程度上导读大纲l态度何
4、时决定行为?l行为何时决定态度?l为什么行为会影响态度?l读后感为什么行为会影响态度?l自我展示理论l出于某些重要的原因,我们会表现出一定的态度,以使我们看起来一致l自我协调理论l为了减少自己的内心不适,我们说服自己某些行为是合理的l自我知觉理论l假定我们的行为可以揭示自我自我展示理论l印象管理印象管理 l给别人一个好印象常常能:l给自己带来社会和物质的报酬l让自我感觉良好l让我们的社会身份更有保障l没人愿意让自己看起来自相矛盾。为了避免这一点,我们表现出与自己行为一致的态度自我展示理论l补充内容补充内容!(自我展现自我展现)l人们主要的特殊表现策略有5种:l逢迎(ingratiation)拍
5、马屁(最为常见)l恫吓(intimidation)纸老虎l自我抬高(self-promotion)装牛Xl显示(exemplification)装纯真/装高尚l恳求(supplication)装傻/装可怜l人们会根据不同的时间、场合或对象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l不同的人对不同的策略也有不同的偏好l几乎每个人都会使用某种策略达到目的自我协调理论l自我辩解:认知不协调l当两种想法或信念在心里上不一致时就会感到紧张l主要用来解释行为和态度之间的矛盾关系l我们的态度改变是因为我们想要保持认知间一致性l决策后不协调 l当做出重要决策后,我们经常会过高地评价自己的选择而贬低放弃的选择,从而减少不协调 l买
6、房,挑股,选择配偶l在做出决策后主观上会夸大收益,忽略风险自我知觉理论l倾听自己的语言,则可以了解自己的态度;观察自己的行为,则可以提示自我信念有多么坚定。l态度是在事实发生之后,用来使已经发生的东西产生意义的工具,而不是在活动之前指导行为的工具。l这表明人们擅长于为自己的行为寻找理由,而不擅长这表明人们擅长于为自己的行为寻找理由,而不擅长于去做有理由应该做的事于去做有理由应该做的事。小结l不同情境下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l自我展示理论:l比较适用为了给他人留下好印象而控制自己行为 l不协调理论:l比较适用在当我们的行为和态度不协调时,我们通过一系列心理活动将自己的行动合理化l自我知觉理论:l比较
7、适用在当我们的态度不坚定时,我们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和环境来推断我们的态度 导读大纲l态度何时决定行为?l行为何时决定态度?l为什么行为会影响态度?l读后感读后感l行为和态度的关系:l工作和生活的应用:l人员招聘l多了解过去的行为而不是当前的态度ll团队管理l从管理行为来达到管理态度的目的ll公司的企业文化l多落实到行为,而不是背诵小册子l定期检查工作计划与现实的距离!了解自我的最好方式,不是沉思,而是行为。了解自我的最好方式,不是沉思,而是行为。思考是简单的,行动是困难的,而让一个人的思考是简单的,行动是困难的,而让一个人的想法付诸行动则是最难的。想法付诸行动则是最难的。歌德歌德l行为意向模型
8、(费希本和艾赞)解释了态度为何与行为的关系时强时弱:1、提出了“行为意向”这一中介变量,而“行为意向”取决与有关行为的态度和规范。2、规范是社会或群体接受或允许的行为的准则。3、个体有关具体行为的信念影响态度和规范。行为结果的关行为结果的关系的信念系的信念群体与社会规群体与社会规范的信念范的信念态度态度规范的知规范的知觉觉行行为为意意向向行为行为感知的情景或内在约感知的情景或内在约束束行为意向模型 费斯汀格假定,人有一种保持认知一致性的趋向。在现实社会中,不一致的、相互矛盾的事物处处可见,但外部的不一致并不一定导致内部的不一致,因为人可以把这些不一致的事物理性化,而达到心理或认知的一致。但是倘
9、若人不能达到心理或认知的一致这一点,也就达不到认知的一致性,心理上就会产生痛苦的体验。态度与行为认知失调理论(费斯廷格)认知失调 指个体所拥有的多种认知元素彼此冲突、相互对立(两种认知的冲突或由一种认知推衍出一种结果和其他的认知相冲突)。例如:你虽然知道“诚实是最好的”,但当书店服务员多找给你零钱时,你并未指出;或者你教育孩子每餐饭后要刷牙,但自己却不这么做。认知的一致与否并不决定于是否符合客观逻辑,而决定于个体的心理逻辑。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个体将试图去减少这种不协调及由此产生的不适。同时,没有人能够完全避免不协调状态。l认知失调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认知在逻辑上的不一致。如果说所有的乌鸦都是黑的
10、,那么如果见到某只乌鸦是白色的,则个体的认识就会产生不一致,失调就会随之产生。二是态度与行为之间的不一致,或者同一个体的两种行为不一致最容易导致失调,一个人在态度上可能反对战争,这样“我反对战争”和“我参加战争”就是两种矛盾的认知,个体也就必然产生认知失调。(如前面的“对人性观的测试”和“是否选择老张做自己的领导”)污染空气和水l 举例来说,假如一名公司管理者史密斯夫人(有一个丈夫、几个孩子)坚信任何公司都不应该污染空气和水。不幸的是,由于工作的需要,史密斯夫人处在一个矛盾的位置上:为了公司的利益所制定的决策违背了她对于环境污染的态度。她知道将公司的废弃物倒人当地的河流中(为了讨论方便,假设这
11、种行为是合法的)能使她的公司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她该怎么办?很显然,史密斯夫人面临着高度的认知失调。认知失调的平衡方法l第一 改变或否定其中的一个因素行为或态度l第二 降低一个或两个因素的重要性或强度l第三 增加新的认知元素 l史密斯夫人可以用以下几种途径来处理好所面临的困境:第一种是史密斯夫人可以改变她的行为 (停止污染河流);第二种途径是史密斯夫人改变她的态度(“污染河流并没有什么错”);第三种是她可以认为这种不协调的行为毕竟不太重要,以此来减少不协调程度(“我不得不考虑生存问题,处在公司决策者的位置上,我不得不经常将公司的利益放在环境和社会利益之上”);最后一种选择是寻找出其他因素来平衡不协调因素(“我们生产的产品,其社会效益要大于河水污染给社会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