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脑卒中脑卒中 早期康复早期康复六安市中医院六安市中医院 脑病二科脑病二科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病例选择标准病例选择标准治疗方法选择变治疗方法选择变疗效评价疗效评价 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为特点高为特点,是第一位的致残因素是第一位的致残因素.中国脑卒中发病率大约为中国脑卒中发病率大约为2,我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为我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为150万万,我国现存脑卒中我国现存脑卒中患者约为患者约为600万万700万万,其中其中7080%的卒中病人的卒中病人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临床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的功因为残
2、疾不能独立生活。临床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与康复介入时间有关,急性期如果忽视正确的能恢复情况与康复介入时间有关,急性期如果忽视正确的体位和适当的运动,将会发生关节挛缩、肌肉萎缩、压疮体位和适当的运动,将会发生关节挛缩、肌肉萎缩、压疮等,给患者带来整体方面的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是否及时等,给患者带来整体方面的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是否及时是判断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现代康复理论和是判断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可减轻功能上的残疾实践证明,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可减轻功能上的残疾,降低病降低病死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死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3、和生活质量,节约社会资源。节约社会资源。流行病学流行病学v1.纳入标准:纳入标准:v同时具备下列者:同时具备下列者:v(1)符合脑卒中西医诊断标准及中风病中医诊断)符合脑卒中西医诊断标准及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疗效评定标准;v(2)发病)发病2周以内。周以内。v(3)病情稳定)病情稳定48小时后;小时后;v(4)中医辩证为中经络者)中医辩证为中经络者v注:病情稳定参照排除标准;注:病情稳定参照排除标准;病例选择标准病例选择标准 2.排除标准:排除标准:v 具备下列之一者:具备下列之一者:v(1)生命体征不稳:存在意识障碍、呼吸、循环衰竭;)生命体征不稳:存在意识障碍、呼吸、循环衰竭;恶性
4、心律失常;恶性高血压未控制等;恶性心律失常;恶性高血压未控制等;v(2)存在明显脑水肿者;)存在明显脑水肿者;v(3)进展性卒中:进展性脑梗死未稳定,再出血或继发)进展性卒中:进展性脑梗死未稳定,再出血或继发出血病情未稳定者出血病情未稳定者v(4)出现消化道出血、皮肤感染、骨折等禁忌操作者)出现消化道出血、皮肤感染、骨折等禁忌操作者v(5)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受损、血液系统疾病及凝血功能)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受损、血液系统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者、恶液质、活动性肺结核及癌肿患者障碍者、恶液质、活动性肺结核及癌肿患者v(6)因精神障碍不能配合治疗者;)因精神障碍不能配合治疗者;v(7)与具体治疗项目禁忌症冲
5、突者)与具体治疗项目禁忌症冲突者v(8)家属及患者拒绝或不接受治疗项目者;)家属及患者拒绝或不接受治疗项目者;病例选择标准病例选择标准 治疗方法选择治疗方法选择 理论基础理论基础分期选择原则分期选择原则具体方法选择具体方法选择常见病症治疗常见病症治疗 Signe BrunnstromSigne Brunnstrom(瑞典的物理治疗师)认为,脑(瑞典的物理治疗师)认为,脑损伤后中枢神经失去了对正常运动的控制能力,损伤后中枢神经失去了对正常运动的控制能力,重新出现了在发育初期才具有的重新出现了在发育初期才具有的运动模式。运动功能的恢复是运动模式的变化运动功能的恢复是运动模式的变化,即即通过联合反应
6、共同运动之后才会出现分离运动。异常的运动模式是恢复的必然阶段。异常的运动模式是恢复的必然阶段。v在脑损伤后的恢复过程中的任何时期均使用可利在脑损伤后的恢复过程中的任何时期均使用可利用的运动模式来诱发运动的反应,刺激患者康复用的运动模式来诱发运动的反应,刺激患者康复和主动参与治疗的欲望。和主动参与治疗的欲望。理论基础理论基础 第一阶段:弛缓期第一阶段:弛缓期,处于软瘫阶段,没有任何运动。,处于软瘫阶段,没有任何运动。第二阶段:联合反应期第二阶段:联合反应期,开始恢复,出现痉挛,并出现联,开始恢复,出现痉挛,并出现联合反应。合反应。第三阶段:共同运动初期第三阶段:共同运动初期,共同运动出现,痉挛程
7、度增加,共同运动出现,痉挛程度增加,然后痉挛达到高峰。然后痉挛达到高峰。第四阶段:共同运动期第四阶段:共同运动期,共同运动完善,开始出现分离运,共同运动完善,开始出现分离运动。动。第五阶段:分离运动初期第五阶段:分离运动初期,共同运动减退,随意运动增加。,共同运动减退,随意运动增加。第六阶段:协调性运动第六阶段:协调性运动,患者不再以异常的运动模式进行,患者不再以异常的运动模式进行活动,可以比较随意的做分离性运动。活动,可以比较随意的做分离性运动。Brunnstrom分期特点常见病态模式v 1.联合反应联合反应:联合反应是脑损伤患者在某些环境下出现的一种非随联合反应是脑损伤患者在某些环境下出现
8、的一种非随意运动或反射性肌张力增高的表现,患者身体某一部分用力时,可意运动或反射性肌张力增高的表现,患者身体某一部分用力时,可以诱发患侧其他部位的肌肉收缩。这是脊髓水平的异常的运动反应以诱发患侧其他部位的肌肉收缩。这是脊髓水平的异常的运动反应模式,出现在瘫痪恢复的早期。它伴随着痉挛的出现而出现,是肌模式,出现在瘫痪恢复的早期。它伴随着痉挛的出现而出现,是肌张力改变的一种姿势反应。(第二阶段出现)张力改变的一种姿势反应。(第二阶段出现)v 特点:上肢内收、外展、伸展、屈曲运动承对称性表现,下肢内收、特点:上肢内收、外展、伸展、屈曲运动承对称性表现,下肢内收、外展为对称性,而屈伸为相反的表现。外展
9、为对称性,而屈伸为相反的表现。v 联合反应属于原始反射,一般患者不仅不宜使用,而且应该及时地联合反应属于原始反射,一般患者不仅不宜使用,而且应该及时地予以抑制。对高龄患者或长期处于弛缓阶段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予以抑制。对高龄患者或长期处于弛缓阶段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但应在诱发出随意运动后尽量早地予以抑制,不得强化。但应在诱发出随意运动后尽量早地予以抑制,不得强化。常见病态模式v 2.共同运动:是脑损伤常见的一种肢体异常活动表现共同运动:是脑损伤常见的一种肢体异常活动表现,患患者活动患侧肢体某一个关节时,不能做单关节运动,临者活动患侧肢体某一个关节时,不能做单关节运动,临近的关节甚至整个肢体都出
10、现一种不可控制的共同活动,近的关节甚至整个肢体都出现一种不可控制的共同活动,并形成特有的活动模式,曾被译为联带运动或共同运动并形成特有的活动模式,曾被译为联带运动或共同运动(第三阶段出现)。协同运动在上肢和下肢,均可表现(第三阶段出现)。协同运动在上肢和下肢,均可表现为屈曲模式或伸展模式。为屈曲模式或伸展模式。常见病态模式v 3.姿势反射:是由于体位改变、姿势调整而引起的四肢姿势反射:是由于体位改变、姿势调整而引起的四肢的屈肌、伸肌张力按一定模式发生改变。为脑干、脊髓的屈肌、伸肌张力按一定模式发生改变。为脑干、脊髓控制的原始反射。当脑部损伤后,高级中枢与低级中枢控制的原始反射。当脑部损伤后,高
11、级中枢与低级中枢之间的相互调节,制约功能受到破坏,损伤平面以下反之间的相互调节,制约功能受到破坏,损伤平面以下反射活动失去了控制,姿势反射被释放。评价原始的姿势射活动失去了控制,姿势反射被释放。评价原始的姿势反射目的在于确定在早期治疗中(无随意运动时)是否反射目的在于确定在早期治疗中(无随意运动时)是否可以利用这些反射引出运动。可以利用这些反射引出运动。常见病态模式v 3.姿势反射:是由于体位改变、姿势调整而引起的四肢姿势反射:是由于体位改变、姿势调整而引起的四肢的屈肌、伸肌张力按一定模式发生改变。为脑干、脊髓的屈肌、伸肌张力按一定模式发生改变。为脑干、脊髓控制的原始反射。当脑部损伤后,高级中
12、枢与低级中枢控制的原始反射。当脑部损伤后,高级中枢与低级中枢之间的相互调节,制约功能受到破坏,损伤平面以下反之间的相互调节,制约功能受到破坏,损伤平面以下反射活动失去了控制,姿势反射被释放。评价原始的姿势射活动失去了控制,姿势反射被释放。评价原始的姿势反射目的在于确定在早期治疗中(无随意运动时)是否反射目的在于确定在早期治疗中(无随意运动时)是否可以利用这些反射引出运动。可以利用这些反射引出运动。常见病态模式v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ymmetric tonic neck reflex,STNR):当颈屈曲或伸展时,两侧上肢产生):当颈屈曲或伸展时,两侧上肢产生与颈同样的运
13、动,下肢产生相反的运动。故脑卒中患者与颈同样的运动,下肢产生相反的运动。故脑卒中患者不宜多采取平卧位与颈屈位。不宜多采取平卧位与颈屈位。v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symmetric tonic neck reflex,ATNR):是指当身体不动,头部左右转动时,):是指当身体不动,头部左右转动时,头转向一侧的伸肌张力增高,肢体容易伸展,肢体容易伸展,另一侧的屈肌张力增高,肢体容易屈曲,如同拉弓射箭姿势一样,肢体容易屈曲,如同拉弓射箭姿势一样,故又称为故又称为拉弓反射。脑卒中患者卧位时头多偏向患肢侧。脑卒中患者卧位时头多偏向患肢侧。常见病态模式v 紧张性迷路反射紧张性迷路
14、反射(tonic labyrinthine reflex,TLR):迷路反射又称前庭反射,是由于头部在空间位置的变化迷路反射又称前庭反射,是由于头部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引起。所引起。v 仰卧位时位时伸肌张力高,四肢容易,四肢容易伸展,展,v 俯卧位时位时屈肌张力高,四肢容易,四肢容易屈曲。曲。常见病态模式v 紧张性腰反射紧张性腰反射(tonic lumbar reflex,TLR):紧张性:紧张性腰反射是随着骨盆的变化、躯干位置的改变所引起的,腰反射是随着骨盆的变化、躯干位置的改变所引起的,躯干的旋转、侧屈、前屈、后伸对四肢肌肉的紧张性有躯干的旋转、侧屈、前屈、后伸对四肢肌肉的紧张性有相应的影响
15、。例如:相应的影响。例如:腰向右侧旋转时,右上肢屈曲、右下肢伸展,向左侧旋转时,右上肢伸展、右下肢屈向左侧旋转时,右上肢伸展、右下肢屈曲。像投球、打网球时,两侧肢体的相反动作姿势即属曲。像投球、打网球时,两侧肢体的相反动作姿势即属于此类。于此类。分期选择原则v 1.软瘫期:软瘫期:Brunnstrom偏瘫功能分级的偏瘫功能分级的级。是急性脑损级。是急性脑损伤的移行过程,是锥体束处于休克状态的,一般经过数日或数周可伤的移行过程,是锥体束处于休克状态的,一般经过数日或数周可自行度过。自行度过。v 特点:患者肢体失去控制,随意运动消失特点:患者肢体失去控制,随意运动消失;肌张力低下;肌张力低下;睷反
16、射;睷反射减弱或消失减弱或消失;此期因不能维持抗重力体位,导致部分患者出现肩关;此期因不能维持抗重力体位,导致部分患者出现肩关节半脱位,卧位时骨盆后倾,髋关节呈屈曲、外展、外旋、膝关节节半脱位,卧位时骨盆后倾,髋关节呈屈曲、外展、外旋、膝关节过伸,踝关节跖屈内翻。应利用良肢位摆放。过伸,踝关节跖屈内翻。应利用良肢位摆放。v(1)治疗原则:健侧取穴的方法,利用中风后偏瘫早期低位中枢)治疗原则:健侧取穴的方法,利用中风后偏瘫早期低位中枢控制的联合反应,共同运动通过健侧用力收缩来使患侧肌张力提高。控制的联合反应,共同运动通过健侧用力收缩来使患侧肌张力提高。如患侧取穴选择瘫痪肌群分布穴位如患侧取穴选择
17、瘫痪肌群分布穴位,只刺激病肌只刺激病肌,不刺激正常肌肉不刺激正常肌肉;v(2)基本穴位:选取健侧上、下肢阳明经腧穴。如手三里、外关、)基本穴位:选取健侧上、下肢阳明经腧穴。如手三里、外关、合谷、梁丘、足三里、解溪。合谷、梁丘、足三里、解溪。v(3)治疗方法选择:低频脉冲电治疗、穴位按摩、穴位拍打、神)治疗方法选择:低频脉冲电治疗、穴位按摩、穴位拍打、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分期选择原则v 2.痉挛期:痉挛期:Brunnstrom偏瘫功能评价的偏瘫功能评价的阶段,阶段,此期特点:特点:此期特点:特点:1、睷反射亢进、睷反射亢进 2、患者肌肉张力增、患者肌肉张力增高高 3、出现联合反应、
18、出现联合反应 v(1)治疗原则:重点控制肌痉挛、促进分离运动的出)治疗原则:重点控制肌痉挛、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以现。以“拮抗肌取穴拮抗肌取穴”为基本原则。为基本原则。v(2)基本穴位:上肢取肩髃、手三里外关、合谷;下)基本穴位:上肢取肩髃、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取阴陵泉、三阴交、承山。肢取阴陵泉、三阴交、承山。v(3)治疗方法选择:低频脉冲电治疗、穴位按摩、中)治疗方法选择:低频脉冲电治疗、穴位按摩、中药泡洗等;药泡洗等;具体方法选择具体方法选择 良肢位摆放良肢位摆放 关节被动活动关节被动活动 床上翻身、转移训练床上翻身、转移训练 良肢位摆放良肢位摆放v 脑卒中早期患者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床上
19、渡过,因此,脑卒中早期患者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床上渡过,因此,采取什么样体位非常重要。良肢位摆放对抑制痉挛模式、采取什么样体位非常重要。良肢位摆放对抑制痉挛模式、预防肩关节半脱位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等均能起到良好预防肩关节半脱位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等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一般患者的体位应的作用。一般患者的体位应2小时变换一次,以后当患小时变换一次,以后当患者能在床上翻身或主动移动时,间隔时间可延长。者能在床上翻身或主动移动时,间隔时间可延长。良肢位摆放良肢位摆放v 1.患侧卧位患侧卧位v 上颈部上颈部:略屈曲。略屈曲。v 上肢上肢:患侧前伸、肩部向前、患肩屈曲、肘伸展、前臂旋患侧前伸、肩部向前、患肩屈
20、曲、肘伸展、前臂旋后、腕背伸、掌心向上、五指外展。健侧置于身体上。后、腕背伸、掌心向上、五指外展。健侧置于身体上。v 下肢:下肢:v 患侧在后、髋伸展、患侧在后、髋伸展、v 膝轻度屈曲膝轻度屈曲v 踝关节保持踝关节保持90。v 健侧髋、膝均屈曲。健侧髋、膝均屈曲。良肢位摆放良肢位摆放v 2.健侧卧位健侧卧位v 上肢上肢:患侧充分前伸、肩屈患侧充分前伸、肩屈 曲曲100、肘伸展、腕背伸、肘伸展、腕背伸、前臂旋前、手指伸展、掌心向下、健侧上肢自然放置。前臂旋前、手指伸展、掌心向下、健侧上肢自然放置。v 下肢:患侧髋、膝屈曲、健侧下肢自然放置。下肢:患侧髋、膝屈曲、健侧下肢自然放置。良肢位摆放良肢位
21、摆放 仰卧位仰卧位 v 上肢:肩前伸、肘伸展上肢:肩前伸、肘伸展、腕背伸、腕背伸、前臂旋后、掌心向上、前臂旋后、掌心向上、拇指外展拇指外展、手指分开伸展。、手指分开伸展。v 下肢:髋稍内旋下肢:髋稍内旋,下肢中立位下肢中立位,膝关节呈轻度屈曲位膝关节呈轻度屈曲位,踝关踝关节呈节呈90、足尖向上、足尖向上良肢位摆放良肢位摆放 椅坐位椅坐位v 上肢上肢:双手放于桌上、手掌向上双手放于桌上、手掌向上v 下肢:髋、膝、踝保持下肢:髋、膝、踝保持90度的屈曲位,小腿与地面垂直度的屈曲位,小腿与地面垂直错误坐位错误坐位友情提醒良肢位摆放良肢位摆放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v (1).良肢位是从治疗的角度出发而
22、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良肢位是从治疗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为了防止关节挛缩影响功能,必须定时变换体位。位,为了防止关节挛缩影响功能,必须定时变换体位。v(2).仰卧位会因受到紧张性颈反射和紧张性迷路反射的仰卧位会因受到紧张性颈反射和紧张性迷路反射的影响而出现姿势异常。另外骶部、足跟外侧、外踝等处影响而出现姿势异常。另外骶部、足跟外侧、外踝等处容易出现压疮。因此要尽量减少仰卧的时间。容易出现压疮。因此要尽量减少仰卧的时间。v(3).患侧在下方的侧卧位时,头及颈椎上部屈曲,下颚患侧在下方的侧卧位时,头及颈椎上部屈曲,下颚内收。患侧上肢向前方伸出,肩关节屈曲要小于内收。患侧上肢向前方伸出,肩
23、关节屈曲要小于90度。度。肩胛骨内侧缘和胸廓的平面与床接触,防止肩关节因受肩胛骨内侧缘和胸廓的平面与床接触,防止肩关节因受压而产生疼痛。压而产生疼痛。v(4).患侧在上方的侧卧位时,患侧上肢尽量前伸。踝关患侧在上方的侧卧位时,患侧上肢尽量前伸。踝关节处于中立位,防止跖屈、内翻。手放在充气垫上,维节处于中立位,防止跖屈、内翻。手放在充气垫上,维持拇指外展、四指伸展位。持拇指外展、四指伸展位。关节被动活动关节被动活动 v 偏瘫患者的急性期,由于运动功能的丧失,尤其是处于偏瘫患者的急性期,由于运动功能的丧失,尤其是处于昏迷状态或者完全丧失运动功能的重度偏瘫患者,往往昏迷状态或者完全丧失运动功能的重度
24、偏瘫患者,往往因长时间的肢体不活动,导致关节挛缩。为了预防关节因长时间的肢体不活动,导致关节挛缩。为了预防关节挛缩并在早期使患者体会正常的运动感觉,促使运动功挛缩并在早期使患者体会正常的运动感觉,促使运动功能改善,在卧床期我们就开始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能改善,在卧床期我们就开始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训练。关节被动活动关节被动活动 v 基本原则:基本原则:v 早期开始,一般可在病情平稳后早期开始,一般可在病情平稳后23天进行。天进行。v 患者应取仰卧位。患者应取仰卧位。v 两侧均要进行训练,先做健侧,后坐患侧。两侧均要进行训练,先做健侧,后坐患侧。v 活动某一关节时,近端关节必须予以固定
25、。活动某一关节时,近端关节必须予以固定。v 手法要轻柔适度,避免产生疼痛。手法要轻柔适度,避免产生疼痛。v 手法的速度要缓慢有节奏,一般一个动作需要手法的速度要缓慢有节奏,一般一个动作需要35秒。秒。v 各关节运动方向均要进行训练,每个运动各关节运动方向均要进行训练,每个运动35次为宜。次为宜。v 一般在无疼痛状态下完成各关节活动范围的的运动(不得出现超一般在无疼痛状态下完成各关节活动范围的的运动(不得出现超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特殊关节除外。如肩关节在迟缓期仅完成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特殊关节除外。如肩关节在迟缓期仅完成关节活动范围的关节活动范围的50%。随着运动功能的改善在逐渐加大活动范围
26、。随着运动功能的改善在逐渐加大活动范围。偏瘫患者关节活动受限,与痉挛有关,当运动功能改善后,可由发偏瘫患者关节活动受限,与痉挛有关,当运动功能改善后,可由发病初期每日二次,改为每日一次,直至终止训练。病初期每日二次,改为每日一次,直至终止训练。v 对伴有疼痛的关节,训练前可进行热敷等物理疗法。对伴有疼痛的关节,训练前可进行热敷等物理疗法。关节被动活动关节被动活动 v 髋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为了预防髋关节屈曲挛缩,常采用如髋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为了预防髋关节屈曲挛缩,常采用如下方法:下方法:v 治疗者,一手将健侧下肢充分屈曲,以固定骨盆,另一手置下压治疗者,一手将健侧下肢充分屈曲,以固定
27、骨盆,另一手置下压患侧膝关节,使髋关节充分伸展。患侧膝关节,使髋关节充分伸展。v 治疗者一手固定健侧下肢维持伸展位,另一手保持患侧膝关节伸治疗者一手固定健侧下肢维持伸展位,另一手保持患侧膝关节伸展,同时用肩部上抗动作完成髋关节屈曲,使股二头肌得到牵拉。展,同时用肩部上抗动作完成髋关节屈曲,使股二头肌得到牵拉。v 下肢屈曲位,治疗者用手托起小腿近端,另一手扶持足跟并向外下肢屈曲位,治疗者用手托起小腿近端,另一手扶持足跟并向外侧摆动完成髋关节内旋。侧摆动完成髋关节内旋。v 患侧下肢固定,治疗者用手托起足跟及膝关节下方做髋关节外展患侧下肢固定,治疗者用手托起足跟及膝关节下方做髋关节外展运动。运动。v
28、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v 运动要充分,防止粗暴手法,骨盆不得出现代偿动作。运动要充分,防止粗暴手法,骨盆不得出现代偿动作。v 当关节出现疼痛或周围软组织出现红肿热痛等异常现象时,要进当关节出现疼痛或周围软组织出现红肿热痛等异常现象时,要进一步检查,预防异位骨化的发生。一步检查,预防异位骨化的发生。髋关节:屈曲髋关节:内外旋v髋膝各屈曲髋膝各屈曲90度;度;v支撑膝关节;支撑膝关节;v冠状面上运动冠状面上运动髋关节:外展和内收v一手膝关节下面;一手托住足跟一手膝关节下面;一手托住足跟v对侧下肢部分外展;对侧下肢部分外展;v髋关节和膝关节伸直中立位髋关节和膝关节伸直中立位关节被动活动关节被动活动
29、v 踝关节及足趾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踝关节及足趾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 v 为了预防预防踝关节跖曲、内翻挛缩,常采用如下方法:为了预防预防踝关节跖曲、内翻挛缩,常采用如下方法:治疗者治疗者一手固定患足关节上方,另一手握住患者的足跟,向前下方牵拉跟一手固定患足关节上方,另一手握住患者的足跟,向前下方牵拉跟骨,同时用前臂抵住足底前外侧缘,通过治疗者身体重心的前移,骨,同时用前臂抵住足底前外侧缘,通过治疗者身体重心的前移,向下方施加压力,使踝关节背曲。向下方施加压力,使踝关节背曲。v 被动运动足趾时,治疗者左手固定前脚掌,右手活动跖趾关节和被动运动足趾时,治疗者左手固定前脚掌,右手活动跖趾关节和趾趾关节。
30、趾趾关节。v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v 被动运动踝关节时,不可握住前脚掌用力,以免造成足纵弓及横被动运动踝关节时,不可握住前脚掌用力,以免造成足纵弓及横弓的塌陷。弓的塌陷。v 趾关节的训练可以预防足趾的屈曲挛缩。趾关节的训练可以预防足趾的屈曲挛缩。v 除训练时间外应根据痉挛程度的不同,分别采用支具维持训练效除训练时间外应根据痉挛程度的不同,分别采用支具维持训练效果。果。v 对中度以上痉挛的患者,应配合踝背曲训练器逐渐缓解跖趾、内对中度以上痉挛的患者,应配合踝背曲训练器逐渐缓解跖趾、内翻的挛缩模式。翻的挛缩模式。踝关节:背屈v一手稳定踝近端;一手稳定踝近端;v一手杯状握持足跟,前臂沿足底放置;一手
31、杯状握持足跟,前臂沿足底放置;v前臂推,拇指手指将跟骨拉向远端前臂推,拇指手指将跟骨拉向远端关节被动活动关节被动活动 v 肩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肩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 v 为了预防肩关节挛缩、肩周炎、肩手综合征、肩关为了预防肩关节挛缩、肩周炎、肩手综合征、肩关节半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常采用如下方法:节半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常采用如下方法:弛缓期弛缓期肩关节的被动活动范围要控制在正常活动度的肩关节的被动活动范围要控制在正常活动度的50%。肩关节活动度训练,要首先充分活动肩胛胸壁关节,一肩关节活动度训练,要首先充分活动肩胛胸壁关节,一手固定肱骨近端,另一手固定肩胛下角,被动地完成各手固定肱骨近
32、端,另一手固定肩胛下角,被动地完成各方向的运动。方向的运动。v 注意事项:避免肩关节出现疼痛。禁止肩关节牵拉注意事项:避免肩关节出现疼痛。禁止肩关节牵拉手法。肩关节活动度不宜过大。随着张力的升高,手法。肩关节活动度不宜过大。随着张力的升高,关节的活范围逐渐扩大。对痉挛较重的患者肩关节内关节的活范围逐渐扩大。对痉挛较重的患者肩关节内收、内旋,也可以利用腋下充气囊抑制上肢的痉挛模式。收、内旋,也可以利用腋下充气囊抑制上肢的痉挛模式。肩屈曲肩后伸肩的水平外展和内收v手臂外展手臂外展90度开始;度开始;v必须到达桌子旁边达到完全外展必须到达桌子旁边达到完全外展肩的内旋和外旋关节被动活动关节被动活动 v
33、 手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手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 v 患者处于急性期时由于腕关节失去控制导致腕下垂,随着痉挛的出患者处于急性期时由于腕关节失去控制导致腕下垂,随着痉挛的出现又呈腕关节掌屈、尺偏的异常模式,以上两种情况均会导致腕背现又呈腕关节掌屈、尺偏的异常模式,以上两种情况均会导致腕背侧血管受压造成手的肿胀。为了预防上述情况的发生,侧血管受压造成手的肿胀。为了预防上述情况的发生,v 常采用以下方法:常采用以下方法:手部诸关节均要做到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手部诸关节均要做到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腕关节背伸运动,一手固定腕关节,另一手扶持手掌部,做全关腕关节背伸运动,一手固定腕关节,另一手扶持手
34、掌部,做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节活动范围的运动。拇指屈曲、伸展,掌侧外展,桡侧外展,对拇指屈曲、伸展,掌侧外展,桡侧外展,对指等,均要进行充分的运动。指等,均要进行充分的运动。掌指关节被动运动时,治疗者一手掌指关节被动运动时,治疗者一手固定腕关节,另一手协助手指完成最大范围的屈曲与伸展。固定腕关节,另一手协助手指完成最大范围的屈曲与伸展。在手在手的功能恢复到自主完成腕关节背伸以前均应佩戴腕关节支具。的功能恢复到自主完成腕关节背伸以前均应佩戴腕关节支具。v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诸关节活动要充分。诸关节活动要充分。预防挛缩的重点是掌指关节伸预防挛缩的重点是掌指关节伸展位、指指关节屈曲位。展位、指指
35、关节屈曲位。拇指运动时防止仅运动远端关节,辅助拇指运动时防止仅运动远端关节,辅助者的手要握住大鱼际,保证腕掌关节的运动。者的手要握住大鱼际,保证腕掌关节的运动。夜间睡眠状态下要,夜间睡眠状态下要,解除支具。解除支具。床上翻身、转移训练床上翻身、转移训练 v 翻身训练:此训练的目的是防止患者身体局部长时间受翻身训练:此训练的目的是防止患者身体局部长时间受压而导致压疮。患者仰卧,双上肢上举,用力向左右甩压而导致压疮。患者仰卧,双上肢上举,用力向左右甩数次,利用惯性向一侧翻身。数次,利用惯性向一侧翻身。床上翻身、转移训练床上翻身、转移训练 床上翻身、转移训练床上翻身、转移训练v 2.坐起和坐位平衡训
36、练坐起和坐位平衡训练v(1)坐起训练)坐起训练 利用床栏杆起坐,先将患者上肢放于体上,以防忽视患侧,利用床栏杆起坐,先将患者上肢放于体上,以防忽视患侧,健侧下肢插入患肢下方,并将患侧下肢逐渐移向床边,然后利用健侧手扶健侧下肢插入患肢下方,并将患侧下肢逐渐移向床边,然后利用健侧手扶住床栏杆,抬起上部躯干同时将双下肢移向床边下垂。住床栏杆,抬起上部躯干同时将双下肢移向床边下垂。v(2)坐位平衡训练)坐位平衡训练 患者坐卧,双腿伸直,双手慢慢向上抬起,保持身体患者坐卧,双腿伸直,双手慢慢向上抬起,保持身体平衡。逐渐增加双手抬起的次数,延长抬起的时间。平衡。逐渐增加双手抬起的次数,延长抬起的时间。床上
37、翻身、转移训练床上翻身、转移训练v 支撑与床上移动训练支撑与床上移动训练v(1)支撑训练)支撑训练 患者坐稳,双腿伸直。使用双臂用力将患者坐稳,双腿伸直。使用双臂用力将身体撑起,使臀部离开床面。身体撑起,使臀部离开床面。v(2)前方移动训练)前方移动训练 患者将双手放在身后支撑床面。臀患者将双手放在身后支撑床面。臀部离开床面向前移动。部离开床面向前移动。v(3)侧方移动训练)侧方移动训练 患者双手放在身体两侧支撑床面。患者双手放在身体两侧支撑床面。臀部离开床面向左或向右移动。臀部离开床面向左或向右移动。床上翻身、转移训练床上翻身、转移训练v 转移和轮椅训练转移和轮椅训练v(1)辅助转移训练)辅
38、助转移训练 训练人员面对患者,双膝抵住患者训练人员面对患者,双膝抵住患者膝部,双手扶患者臀部,将患者托起。患者一手扶住训膝部,双手扶患者臀部,将患者托起。患者一手扶住训练人员肩部,另一手自然下垂。辅助患者缓慢转移到床练人员肩部,另一手自然下垂。辅助患者缓慢转移到床上。上。v(2)向前方转移训练)向前方转移训练 轮椅正对床边,闸住轮椅。辅助轮椅正对床边,闸住轮椅。辅助患者缓慢转移到床上,患者双手扶住轮椅扶手,支撑身患者缓慢转移到床上,患者双手扶住轮椅扶手,支撑身体,从轮椅前方移到床上。体,从轮椅前方移到床上。v(3)向侧方转移训练)向侧方转移训练 轮椅与床约成轮椅与床约成45度角,闸住轮度角,闸
39、住轮椅,患者将双腿放在床上。椅,患者将双腿放在床上。患者一手撑床,另一手撑患者一手撑床,另一手撑轮椅扶手,使臀部离开轮椅。轮椅扶手,使臀部离开轮椅。床上翻身、转移训练床上翻身、转移训练v 转移和轮椅训练转移和轮椅训练v(1)辅助转移训练)辅助转移训练 训练人员面对患者,双膝抵住患者训练人员面对患者,双膝抵住患者膝部,双手扶患者臀部,将患者托起。患者一手扶住训膝部,双手扶患者臀部,将患者托起。患者一手扶住训练人员肩部,另一手自然下垂。辅助患者缓慢转移到床练人员肩部,另一手自然下垂。辅助患者缓慢转移到床上。上。v(2)向前方转移训练)向前方转移训练 轮椅正对床边,闸住轮椅。辅助轮椅正对床边,闸住轮
40、椅。辅助患者缓慢转移到床上,患者双手扶住轮椅扶手,支撑身患者缓慢转移到床上,患者双手扶住轮椅扶手,支撑身体,从轮椅前方移到床上。体,从轮椅前方移到床上。v(3)向侧方转移训练)向侧方转移训练 轮椅与床约成轮椅与床约成45度角,闸住轮度角,闸住轮椅,患者将双腿放在床上。椅,患者将双腿放在床上。患者一手撑床,另一手撑患者一手撑床,另一手撑轮椅扶手,使臀部离开轮椅。轮椅扶手,使臀部离开轮椅。转移训练转移训练从椅子移到床铺从椅子移到床铺床上翻身、转移训练床上翻身、转移训练v 站立训练:抵膝抱臀站立法站立训练:抵膝抱臀站立法 v (1)让患者双手扶床边,双脚着地,坐于床边;)让患者双手扶床边,双脚着地,
41、坐于床边;v (2)配合者坐于患者对面,以自己的膝盖部位抵住患)配合者坐于患者对面,以自己的膝盖部位抵住患者的膝盖部位,双手抱紧患者臀部,并让患者双手抱住者的膝盖部位,双手抱紧患者臀部,并让患者双手抱住自己的肩膀。自己的肩膀。v (3)配合者双手用力抱紧患者臀部并往自己的方向牵)配合者双手用力抱紧患者臀部并往自己的方向牵拉,同时患者双手用力即可站立。拉,同时患者双手用力即可站立。中医特色治疗中医特色治疗 v 1.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法又称推拿法,是指通过特定手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法又称推拿法,是指通过特定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的一种治疗方
42、法,具有疏通经络、滑利关节、强筋壮骨、散寒止痛、健脾具有疏通经络、滑利关节、强筋壮骨、散寒止痛、健脾和胃、消积导滞、扶正祛邪等作用,从而达到预防保健、和胃、消积导滞、扶正祛邪等作用,从而达到预防保健、促进疾病康复的目的。促进疾病康复的目的。v 2.艾条灸:艾条灸:是用艾绒制成的艾条,烧灼或熏烤体表穴位是用艾绒制成的艾条,烧灼或熏烤体表穴位或患部,使局部产生温热或轻度灼痛的刺激,以调整人或患部,使局部产生温热或轻度灼痛的刺激,以调整人体的生理机能,提高身体抵抗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体的生理机能,提高身体抵抗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的的一种治疗方法。中医特色治疗中医特色治疗v 3.
43、中药泡洗:中药泡洗:俗话说:俗话说:“老人要长寿,头凉老人要长寿,头凉脚热八分饱脚热八分饱俗话说:俗话说:“树枯根先竭,人老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脚先衰”,脚是全身上下内外器官组织的缩影,五脏六腑等等人体器官组织系统,在脚上都可以找到相应点;在人体足部有(三阳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6条经脉通过,且与带脉、冲脉、阳跷脉、阳维脉、阴维脉交会甚密,足部有60多个穴位。将足部同整个人体上下内外、五官七窍、五脏六腑、肌肤皮毛筋骨沟通中医特色治疗中医特色治疗 4.拔火罐:拔火罐:又名又名“火罐气火罐气”“”“吸筒疗法吸筒疗法”,古称,古称“角
44、法角法”。这是一。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v 5.中药湿敷:中药湿敷: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揍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揍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v 6.耳穴压豆:耳穴压豆: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
45、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v 7.中药灌肠:中药灌肠:此疗法是将中药汤剂灌注到人体结肠腔内,并利用结此疗法是将中药汤剂灌注到人体结肠腔内,并利用结肠自身潜在的吸收和排泄功能,清除结肠内和肠黏膜上的有害代谢肠自身潜在的吸收和排泄功能,清除结肠内和肠黏膜上的有害代谢产物和毒素,以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产物和毒素,以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v 8.中药擦浴:中药擦浴:v 9中药口服:中药口服:v 10.低频脉冲电治疗:低频脉冲电治疗:v 11.红外线治疗(红外线治疗(TDP):):v 12.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v 13.吞咽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仪治疗:吞咽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仪治疗:
46、中医特色治疗中医特色治疗v 12.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v 治疗机理:治疗机理:v 增加人脑局部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增加人脑局部血流量,改善微循环;2.启动脑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启动脑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保护脑细胞;保护脑细胞;3.减少神经西部兴奋性损害;减少神经西部兴奋性损害;4.稳定脑神经细胞膜电稳定脑神经细胞膜电位;位;5.抑制脑部炎症反应,吸收水肿,缓解高颅压;抑制脑部炎症反应,吸收水肿,缓解高颅压;6.具有改善及具有改善及逐步恢复神经系统的传导功能。逐步恢复神经系统的传导功能。v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v 电疗部分主要用于改善脑部血液循环;适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47、电疗部分主要用于改善脑部血液循环;适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损害性疾病、小儿脑瘫及由上述疾病引起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脑损害性疾病、小儿脑瘫及由上述疾病引起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偏头痛等疾病的治疗与辅助治疗。偏头痛等疾病的治疗与辅助治疗。v 磁疗部分主要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症、失眠症、脑疲劳等症磁疗部分主要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症、失眠症、脑疲劳等症状及脑损伤性疾病的辅助治疗。状及脑损伤性疾病的辅助治疗。v 电疗与磁疗可同时使用,也可单独使用。电疗与磁疗可同时使用,也可单独使用。中医特色治疗中医特色治疗v禁忌症:禁忌症:v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脑出血急性期患者;2.体内有金属植入物患者;体内有金
48、属植入物患者;3.佩带心脏起搏器患者;佩带心脏起搏器患者;v4.治疗部位皮肤外伤或皮肤溃烂者;治疗部位皮肤外伤或皮肤溃烂者;5.颅内感染、颅内肿瘤、颅内遗留金属异物患颅内感染、颅内肿瘤、颅内遗留金属异物患者;者;6.严重心脏病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严重心脏病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v注意事项:注意事项:v脑出血急性期,佩带心脏起搏器患者,恶性肿瘤者不适用该仪器治疗。脑出血急性期,佩带心脏起搏器患者,恶性肿瘤者不适用该仪器治疗。v治疗时间与疗程:一般情况下,每次治疗治疗时间与疗程:一般情况下,每次治疗20分钟或分钟或30分钟,每日治疗分钟,每日治疗12次;每次;每1214天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
49、天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3天。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天。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在治疗5个疗个疗程后需间隔一周再重新开始治疗。程后需间隔一周再重新开始治疗。v治疗中可能出现的症状和处理措施:一般情况下无副作用和不适;个别患者可能出治疗中可能出现的症状和处理措施:一般情况下无副作用和不适;个别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无需特殊处理,停止治疗后现头痛、头晕,无需特殊处理,停止治疗后12天症状将自然消失。天症状将自然消失。v严禁把高频手术设备和刺激器同时连接到一个患者,避免在刺激器电极处引起烧伤严禁把高频手术设备和刺激器同时连接到一个患者,避免在刺激器电极处引起烧伤并可能损坏刺激器;并可能损坏刺激
50、器;v本治疗仪仅适用于头部治疗和(或)上肢、下肢治疗,禁止靠近胸部使用电极,否本治疗仪仅适用于头部治疗和(或)上肢、下肢治疗,禁止靠近胸部使用电极,否则会增加心脏纤颤的危险;则会增加心脏纤颤的危险;v消毒灭菌方法消毒灭菌方法v使用后的电极线和治疗帽应该用卫生酒精棉球消毒,其方法是电极线用酒精棉球擦使用后的电极线和治疗帽应该用卫生酒精棉球消毒,其方法是电极线用酒精棉球擦拭整条电极线表面,治疗帽是用酒精棉球擦拭治疗体。使用后的电极线和治疗帽应拭整条电极线表面,治疗帽是用酒精棉球擦拭治疗体。使用后的电极线和治疗帽应用紫外线灭菌照射用紫外线灭菌照射30分钟以上来灭菌,以避免交叉感染。分钟以上来灭菌,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