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年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试题及答案(卷二)核心考点1.课程的一般概念“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学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2.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具体的制约因素有: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4)课程理论。3.课程类型根据任务,可以把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根据课程的制定者,可以把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
2、课程、学校课程;根据课程的组织方式,课程可分为科目本位课程、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经验本位课程。4.课程设计的概念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结构的编制,既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的编制。前者主要解决依据培养目标设置哪些课程和如何设置这些课程的问题,涉及到基本的理论要求和不同形式的优化组合;后者主要解决课程标准问题。5.课程计划(1)课程计划的概念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制定的。(2)课
3、程计划的内容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3)课程计划编制的原则一是保证实现教育目的与任务,体现课程结构的完整性。二是依据科学的课程理论,处理好课程系统内部范畴的几个基本关系,体现基础性和多样性。三是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精简课程,加强基础知识教育和有利于发展学生特长;知识体系相对完整,保证学科间的合理关系;注重统一性与灵活性、稳定与变革相结合。6.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即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是国家对各门学科的教学提出的统一要求和具体规格,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
4、要标准。7.教科书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第一, 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第二,强调内容的基础性。第三,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第四,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第五,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第六,教科书的编排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8.我国小学课程(1)小学阶段课程的性质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2)我国小学
5、课程设计的原则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的统一; 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适合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3)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精选练习题1.人们常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是 ()A.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B.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C.创造能力D.观察能力答案:C。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根本在于他们的活动并无固定的规范、程式、方法可以套用。2.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A.热爱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教书育人D.创新开拓答案:C。解析:教师劳
6、动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教书育人,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3.提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的教育家是 ()A.列宁B.加里宁C.苏霍姆林斯基D.陶行知答案:B。解析:这句话是加里宁说的。4.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A.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C.文化学科知识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答案:B。解析:主要体现了教师的奉献精神,即崇高的职业道德。5.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A
7、.条件B.任务C.途径D.结果答案:A。解析: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是学习者,是受教育者。设有个体主动积极地参与,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主动发展是很难实现的,所以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是教育成功的条件和保证。核心考点1.教学的概念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2.教学的意义第一,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第二,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第三,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3.小学教学的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
8、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4)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5)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4.教学过程的概念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5.教学过程的特点(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两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防止单纯抓知识
9、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在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偏向,即单纯传授知识、忽视思想教育的偏向,脱离知识的传授而另搞一套思想教育的偏向。(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两者的辩证关系,承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承认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6.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教学过程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且呈现多样综合的特点。按照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所要求实现的
10、不同认识任务,可以划分出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即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五个阶段。精选练习题1.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答案:C。解析:课程目标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2.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育目的D.教学目标答案:B。解析:教学大纲不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而且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3.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B.教育目标分类学C.教育过程
11、D.教学与一般发展答案:A。解析: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4.学生的学习特点受()因素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A.基础B.智能C.思维D.能力答案:A。解析:学生学习特点受基础因素包括基础知识、技能水平等和内外部因素的影响。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理论。6.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与价值的是 ()A.(美)克伯屈B.(美)杜威C.(法)卢梭D.(德)福禄
12、贝尔答案:B。解析:杜威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他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7.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A.洛克B.斯宾塞C.赫尔巴特D.杜威答案:B。解析: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成,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8.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过程评价模式D.成果评价模式答案:B。解析: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核心考点1.教学原则的概念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
13、本准则和要求。2.我国目前小学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2)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便知识技能的运用。(4)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
14、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5)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3.教学方法(1)概念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2)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一是教学
15、目的和任务的要求,二是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三是学生特点,四是教学时间、设备、条件,五是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3)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和练习法等。4.教学组织形式(1)概念和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2)班级授课制是我国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的优点一是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质量。二悬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三是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四是能够充分发挥教
16、师的主导作用。班级授课的类型和结构课的类型即课的分类。根据教学的任务可分为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的数量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根据使用的教学方法来分有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复习课等。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顺序和时间分配。综合课的结构一般包括:组织教学,复习过渡,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写好三种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即教案。(2)上课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一堂好课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正确的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方法,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整洁的
17、板书,有严密组织的教学过程。6.学生学业成绩评价(1)学生学业评价的概念所谓学业评价,是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系统地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2)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观察法测验法测验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难度与区分度常用的测验有:论文式测验、客观性测验、问题情境测验和标准化测验。调查法自我评价法(3)学生学业评价的方式常见的评价方式有考查和考试。考查与考试的结果一般都量化为分数显示出来,常用的记分法有百分制和等级制两种。精选练习题1.教师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向
18、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 ()A.观察法B.实验法C.演示法D.练习法答案:C。由演示法的定义可知。2.“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循序渐进的原则答案:C。“开而弗达”强调的是启发性原则。3.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A.熟悉教材B.分析教材C.概括教材D.理解教材答案:D。理解教材上的新知识才是真正领会了知识。4.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的是 ()A.杜威的五步教学法B.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C.孔子提出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答案:B。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
19、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5.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防止和克服 ()A.单纯书本、排斥实践,强调个人经验,否定理论知识的作用B.儿童中心论C.空洞说教、单纯知识传授D.片面单一知识的学习答案:A。理论联系实际要求两者相联系而不是割裂。6.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A.重要力量B.主要力量C.内部动力D.外部动力答案:C。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7.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 ()A.导入、详述和汇总B.导入、分析和汇总C.分析、详述和总结D.分析、质疑和总结答案:A。讲述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导入、详述和汇总。8.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
20、育家和思想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答案:A。孔子最先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思考,主张学习,思考和实践相统一。1.课的类型是指根据()划分课的种类。A.教学规律B.教学内容C.教学原则D.教学任务2.在近代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的教育家是()。A.卢梭B.裴斯泰洛齐C.洛克D.夸美纽斯3.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A.凯洛夫B.杜威C.布鲁纳D.赞柯夫4.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C.科学技术D.文化5.下列属于道德讨论中“引入提问”策略的是()。A.升华性问题B.突出道德争端C.澄清与总结D.突出相邻阶段的论点6.在当前班级管理
21、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另一种是()的领导方式。A.“学生中心”B.“教师中心”c.“德育中心”D.“集体中心”7.教育者要在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8.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A.主要部分B.基本部分C.主要途径D.基本阶段9.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始建于()。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斯宾塞D.洛克10.被形象地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的教育阶段是()。A.小学教育B.初中教育C.高中教育D.大学教育11.学风、校风、校规、校纪等属于校园文化中的()。A.
22、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教师文化D.学生文化12.教师不得有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因为学生享有()。A.身心健康权B.人身自由权C.人格尊严权D.隐私权13.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特征的是()。A.课程目标B.课程标准C.教学计划D.培养目标14.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是()。A.苏格拉底B.夸美纽斯C.卢梭D.杜威15.为班级授课制奠定理论基础的教育学著作是()。A.爱弥尔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学记特岗教师考试中学教育学单选题答案1.D【解析】教学任务不同,课的类型就不同。2.D【解析】夸美纽斯在其年轻时提出了“泛智教育”的思想。3.B【解析】杜
23、威在20世纪仞提出了“在做中学”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4.A【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5.B【解析】在引入提问中,教师可采用的策略有:突出道德争端、询问“为什么”的问题、使情境复杂化。6.D【解析】我国学校教育对班主任工作的等评和教学成绩挂钩,导致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教学中心”和“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运用比较多。7.C【解析】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工作要抓关键期,不能错过发展的关键时期。8.D【解析】教学过程各阶段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教学过程的结构。9.A【解析】夸美纽斯奠定了教育学的学科体系。10.B【解析】在教育的不同阶段中,初中被形象地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的教育阶段。11.B
24、【解析】在校园文化中,学风、校风、校规、校纪等属于制度文化。12.C【解析】人格尊严指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13.C【解析】教学计划是全面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必然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的特征。14.B【解析】夸美纽斯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之上。15.B【解析】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对班级授课制作了理论阐述,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16.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的表现。A.课程是知识B.课程是经验C.课程是活动D.课程是项目17.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A.斯宾塞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
25、D.洛克18.最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的教学形式是()。A.现场教学B.复式教学C.分组教学D.个别教学19.下列属于道德讨论中“深入提问”策略的是()。A.突出道德争端B.询问“为什么”的问题C.澄清与总结D.使情境复杂化20.在集体发展的阶段中,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A.集体形成初始阶段B.集体形成正规化阶段C.集体发展趋于成熟发展阶段D.健全班集体形成时期21.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的代表。A.人文主义教育学B.存在主义教育学C.实用主义教育学D.要素主义教育学22.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B.生产领域的应用C.学
26、校教育D.市场推广23.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的是()。A.外铄论B.内发论C.遗传决定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24.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A.洋务运动的推行B.废科举,兴学校C.京师大学堂的成立D.北洋大学的创建25.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A.思维能力的培养B.创新能力的培养C.想象能力的培养D.实践能力的培养26。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特定的()属性的人。A.自然B.社会C.实践D.现实27.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A.成熟B.环境C.遗传素质D.教育28.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导向和动力作用的是()。A.德育B.智育C.体育D
27、.美育29.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有极大的关系。A.设计B.安排C.认识D.设想30.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A.读、写、算B.读、写、画C.读、画、算D.写、画、算16.A【解析】“课程是知识”是学科课程的核心思想。17.c【解析】赫尔巴特以心理学为基础,解释了很多教育过程中的概念,而且他主张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的过程。18.D【解析】题干所指是个别教学最显著的优点。19.C【解析】深入提问的策略有:升华性问题;突出相邻阶
28、段的论点;澄清与总结;角色扮演问题与策略。20.C【解析】当集体处于趋于成熟发展阶段时,集体有了更明确的奋斗目标、更完善的规章制度、更成熟的集体舆论,此时,集体才对其每个成员具有更强的教育作用。21.C【解析】杜威主张教育应为当下的生活服务,要“在做中学”,所以他的思想被认为是实用主义的。22.C【解析】学校教育所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23.A【解析】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24.B【解析】清末“废科举,兴学校”,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的近代学制,使中国近代教育逐步走向制度化、规
29、范化,所以是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25.B【解析】创新精神和能力是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分水岭”。26.B【解析】学生是社会成员,不可避免地要打上社会发展的烙印。27.C【解析】遗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是身心发展的前提。28.A【解析】德育是各育的方向,是灵魂,对其他各育起着导向和动力作用。29.B【解析】教师通过对环境的安排使其更有利于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30.A【解析】读、写、算是公民最基本的能力。1.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包括了古代与近代的()A.前学校B.前社会教育机构C.学校D.社会教育机构E.高等学校2.“内发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
30、孟子B.华生C.威尔逊D.洛克E.格塞尔3.教育目的具有()等特性。A.历史性B.时代性C.社会性D.阶级性E.自然性4.聘任教师的形式有()。A.招聘B.续聘C.解聘D.不聘E.辞聘5.依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技能型课程D.知识型课程E.研究型课程6.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是()。A.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B.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C.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D.发扬教学民主E.重视运用语言直观7.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可以将课分为()。A.讲授课B.演示课C.练习课D.实验课E.复习课8.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具有()特性。A.社会性B
31、.历史性C.阶级性D.民族性E.继承性9.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有()。A.独裁的B.民主的C.权威的D.放任的E.自由散漫的10.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形式。A.学校教育B.职业训练C.科技发展D.卫生保健E.信息搜寻特岗教师考试中学教育学多选题答案1.ABCD【解析】高等学校是近代才出现的一种学校教育类型,所以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是前四者。2.ACE【解析】华生与洛克是“外铄论”的代表。3.ABCD【解析】自然性不是教育目的的特性。4.ABCE【解析】略。5.ABE【解析】技能型课程和知识型课程是按课程功能划分的。6.ABE【解析】CD两项是贯彻启发性原则的要求。7.ABCDE【解析】这五种课都是以
32、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为依据划分的。8.ABCDE【解析】此五点均为德育的特性。9.BCD【解析】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有民主的、权威的、放任的三种。10.ABDE【解析】科技发展不属于人力资本投资的范围。11.学校精神文化的四种基本成分是()。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价值成分D.理想成分E.制度成分12.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不同层次的内容构成,包括()。A.生理活动B.精神活动C.心理活动D.社会实践活动E.思维活动13.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主要有()。A.教育者B.受教育者C.德育内容D.德育原则E.德育方法14.班级目标设计的主要依据是()。A.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B.学校的培养目标C.学生的个性特征
33、D.班集体的民主型领导方式E.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15.20世纪以后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的特点有()。A.教育终身化B.教育全民化C.教育民主化D.教育多元化E.教育阶段化16.课程设计的方法大致有()。A.主观法B.客观法C.实验法D.经验法E.活动分析法17.一般来说,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有()。A.组织教学B.检查复习C.讲授新教材D.巩固新教材E.布置课外作业18.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有()。A.凯兴斯坦纳B.卢梭C.福禄贝尔D.小原国芳E.裴斯泰洛齐19.教师的职业角色有()。A.传道者角色B.示范者角色C.家长角色D.管理者角色E.研究者角色20.课程目标的规定性有
34、()。A.时限性B.具体性C.预测性D.操作性E.现实性特岗教师考试中学教育学答案11.ABCD【解析】制度成分属组织文化的内容。12.ACD【解析】个体主观能动性由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层次的内容活动组成。13.ABCE【解析】德育原则是德育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不是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14.ABE【解析】班级目标的设计和学生的个性特征与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无关。15.ABCD【解析】20世纪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了些新的特点,主要是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和多元化。16.ABCDE【解析】这几项都是课程设计的方法。17.ABCDE【解析】这五项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18,BCE【解
35、析】卢梭、福禄贝尔和裴斯泰洛齐都主张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19.ABDE【解析】这些都是教师重要的职业角色,此外还有家长代理人等角色。20.ABCD【解析】课程目标有四方面的规定性,即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1.学校的基本单位是年级。 ()2.德育过程就是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 ()3.测验的难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分辨的程度。 ()4.启发式和注入式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法。 ()5.潜在课程不属于课程的范畴。 ()6.民主的师生关系主要是教师要热爱学生、信任学生,对学生有没有严格要求并不重要。 ()7.教育目的是高度概括的、总体的,是很抽象的。 ()8.信息技术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
36、化。 ()9.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教育的发展必须与其保持一致,绝对不可超越其发展的水平和速度。 ()10.墨家主张“弃圣绝智”、“弃仁绝义”,教育应“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11.教学是学校的唯一工作。 ()12.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骑士学校。 ()13.教育并不能生产物质产品,所以教育投资是福利性、消费性投资。 ()14.因学生犯有一定的过失,学校可以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 ()15.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16.卢梭的教育代表作爱弥尔宣扬了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17.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 ()18.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
37、了知识就发展了能力。 ()19.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看作现代教育的代表。 ()20.巩固知识就是把知识保存在头脑里。 ()特岗教师考试中学教育学判断题答案1.【解析】班级是学校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2.【解析】德育过程是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二者既相联系,又相区别。3.【解析】测验的难度是指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题于所指是区分度。4.【解析】无论启发式还是注入式都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5.【解析】一定程度上潜在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比显性课程的影响更大,因此,潜在课程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类型。6.【解析】民主的师生关系不能没
38、有严格要求,严格要求与民主平等是统一的。7.【解析】教育目的是高度概括的、总体的,也是很具体的。8.【解析】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9.【解析】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互相适应,在生产力许可的范围内可以适当超前发展。10.【解析】题干所指是道家的教育主张。11.【解析】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但也要统筹安排其他各项工作。12.【解析】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13.【解析】教育虽不能直接生产物质产品,但却可以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创造更丰富的社会财富,所以教育投资是生产性投资。14.【解析】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15.【解析】“产婆术”体现了启发性原
39、则。16.【解析】卢梭的教育主张是自然主义的。17.【解析】学生文化与成人世界、儿童世界的文化既有差异性,也有相同点。18.【解析】掌握知识只是发展能力的基础,二者能否实现转化还需要建立内在机制。19.【解析】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是杜威,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20.【解析】巩固知识的过程是不断吸收新知识的过程。(一)在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下,教育部关于新课标高考大纲已正式出台。较之老大纲,新大纲具有多样化、选择性和探究性的特点,更好地关注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1.教学大纲的构成要素包括()。A.说明部分B.本文部分C.课时安排D.实施要求2.教学计划是课程文件的一个层次,义务教育阶段的教
40、学计划具有()特点。A.强制性B.普遍性C.基础性D.科学性3.新课程下,高中是以()课程为主。A.综合B.综合与分科相结合C.分科D.应用4.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区别在于()。A.课程标准着眼于“课程”B.课程标准强调“以学为本”C.教学大纲强调“刚性约束”D.教学大纲强调“弹性空间”(二)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1.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A.遗传B.环境C.学校教育D.主观能动性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体现了()对于人发展的影响。
41、A.遗传B.环境C.学校教育D.主观能动性3.“一两的遗传胜于一吨的教育”是谁提出的?()A.霍顿B.洛克C.华生D.格赛尔4.该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A.即使是天才,不学习也成不了大器B.遗传只为人的发展提供前提C.学校教育决定人的发展D.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于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情景题答案(一)1.AC【解析】从形式上看,教学大纲主要包括说明、本文和附录。2.ABC【解析】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计划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和基础性。3.C【解析】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4.ABC【解析】与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更强调“弹性空间”。(二)1.A.BCD【解析】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2.B【解析】题干体现了环境对于个体发展的影响。3.A【解析】题干名言是霍顿提出的,霍顿是美国教育家,他强调遗传对于个体发展的决定性作用。4.ABD【解析】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而非决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