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作品高作品高33厘米,宽厘米,宽636.9厘米。作品距今有厘米。作品距今有6百多年。百多年。v 黄公望和富春山居图解析v1.黄公望的介绍v2.黄公望的生平事件v3.富春山居图解读v4.黄公望的作品欣赏v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v黄公望简介:黄公望简介:v生于南宋成淳五年(1269年),本姓陆,名坚,又名静坚,家住常熟子游巷,幼年父母双亡,家庭贫困,十岁左右的时候过继给浙江永嘉人黄乐为养子。据传说,当时黄乐年已九十岁,因黄公望父亲得子后,友人来贺,说:“黄公望子久矣黄公望子久矣!”从此,陆坚便改姓换名为黄公望,黄公望,字子久字子久。后又取了大痴道人、一峰道人等别号。v左图:左图:
2、黄公望半身像黄公望半身像v取自道光九年吴郡名贤图传赞刻本,为清代孔继尧绘1、黄公望大约在四十岁后,才得到浙西廉访使徐琰徐琰的引荐,担任浙西宪吏,管理田粮2、黄公望的上司张闾张闾,是个有名的贪官,元仁宗曾派他经理江南田粮,到江南后弄得民不聊生,盗贼四起,统治者不得不将他治罪3、为此黄公望也遭到连累,被逮入狱。但不久获释离京南返。此次遭遇险丧性命,黄公望心灰意懒,便绝了仕途之望,开始了隐士生活,在松江一带卖卜为生卖卜为生。4、他由同时代大画家、好友王蒙王蒙的介绍,获得了当时画坛名家赵孟頫赵孟頫的亲自指导,这时候黄公望已经五十岁了。5、出于对现实的无奈,黄公望六十岁后加入了全真教,受到道学精深的大师
3、金月岩金月岩的指导。过上了云游山水,探讨风水要略,渔樵闲话的生活。六十六岁时,并与张三丰、莫月、张三丰、莫月、冷谦冷谦等道友交往,在苏州天德桥开设三教堂传道,往来往于苏州、杭州等地。2010年杭州富阳庙山坞庙山坞发现一处八卦形墓地,推测古墓内的主人就是黄公望,因为这与志书记载和黄公望的道士身份甚为相符。墓地以八卦为形,墓葬在阳极鱼眼阳极鱼眼处。富春山居图背景v黄公望79岁时来到富阳,感慨于这里的景色,并以富春江为背景为无用师和尚绘制了富春山居图v富春山居图的传奇:v明朝末年 吴洪裕 焚烧殉葬v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v前段较小,称“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
4、段画幅较长,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v至抗日战争时期,剩山图为近代画家吴湖帆吴湖帆所得。当时在浙江博物馆供职的著名书法家沙孟海沙孟海得此消息,数次与吴湖帆商洽,吴湖帆终于同意割爱。1956年,“剩山图”来到浙江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乾隆自1745年购得子明卷子明卷,到1799年去世,与这卷画亲密相伴长达54年,画上题满御题。按藏家出价,以二千金留之 以後展玩亦不復題識矣。此乃最后一跋,是时乾隆已退位,跋末钤有“太上皇帝”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 图卷的艺术技巧分析 该图境界阔大,气势幽远。山峰多用披麻皴,表现江南丘陵的特征;平沙用淡墨勾勒,恰如其分地做到了文人画所推崇的“惜墨如金”
5、审美要求。布局上:采用积树成林,垒石为山的方法。源于董、巨两家的演变与传承。黄公望把宋人的“高远”以“幽远”代之。宋画的构图,通常是由近景到远景层叠上升。富春山居图表现了秋初之时富春江两岸的景色。画中的峰峦旷野,丛林村舍、渔舟小桥,或雄浑苍茫,或推洁飘逸,都生动不断地展示了江南优美风光,富春山居图用笔利落,虽出于董源、巨然一派,但比之董、巨更简约,更少概念化,因而也就更详尽地表现了山水树石的灵气和神韵。笔法既有湿笔披麻,另施长短干笔擦,在坡峰之间还用了近似米点的笔法,浓淡迷朦的横点,逞足笔力,唯情是求。黄公望极注意层次感,前山后山的关系,改变了传统屏风似的排列,而是由近而远地自然消失。他并不夸
6、张虚境和实境的对比,而是在虚实之间用微妙的过渡层次加以渲染。画中的树木尽管未作细致的刻画,但不同树木的质感。画作和空间对比都表现得极为充分,连作为点缀的草亭人物,也都描绘得生动严谨,比例合度。画面仅用水墨渲染,但深浅浓淡不用的水墨在宣纸上转化为无穷的“色彩,使画面空白具有真实的空间感,给人以挥洒奔放,一气呵成的深刻印象。若明若暗的墨色,经过这位大师的巧妙处理,超越了随类赋彩的传统观念,自然地笼罩在景物之上,化为一种明媚的氛围,令人产生亲切之感,充分反映了黄公望对客观外界和主观感受的高度尊重。清初画家恽寿平在赞赏此图时说:“凡数十峰,一峰一状,数百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茫,变化极矣。”这幅作品在元代
7、文人画中确是一幅从真山真水中提炼概括出来的杰作。剩山图富春山居图在当代的意义 2010年3月14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台湾联合报记者的提问时,提出希望长期分隔两岸的黄公望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能够早日团圆,并借此呼吁中华民族文化团圆。同年全国政协委员何水法在参加今年“两会”时,提交了一份提案,倡议让“分居”海峡两岸的富春山居图,能回归故里,合璧展示。【名称】元 黄公望 九峰雪霁图v【年代】元代【简介】立轴,绢本,水墨,纵1172厘米,横55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v图绘高岭竞立,层岩峰起,丘壑娆峥,冻树萧瑟,是隆冬腊月,气候严寒的山区景象。图中山峦纯用空勾,淡墨渍染。水
8、和天空用浓墨渲染,烘托出白雪皑皑大雪初霁的山峰景色。山中小树用细笔勾描,树杆如“竹根”,树枝如“花霸”。用笔洗炼,构图新颖,平中寓险,风格雄奇。为黄氏晚年永墨山水画之杰作。富春大岭图 纸本墨笔 纵74.2 厘米 横36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富春,为黄公望最喜爱和多次表现的山水题材之一。图中描绘一座高耸兀立的富春大岭,山顶光洁明润,山腰石隙间树木茂盛。右侧绝壁幽涧,飞流直下,一桥悬空,连接左右两壁。左侧山腰上,一条山道在绝壁之间逶迤穿行,向山谷纵深方向延伸而去,路边山凹间树荫之下,数间客舍,掩映在山石之后。逶迤的山道,下临江面,江水平静,绕着绝壁缓缓流动。此作中山石画法简洁,枯笔淡墨,皴染有度。画
9、面构景紧凑,疏密虚实,对比鲜明。山石虽突兀奇崛,但其意境平淡,此奇中有平,乃画法最高境界。黄公望籍贯之迷v历史文献关于黄公望籍贯的记载,有多种说法。大致有平阳、常熟、富阳、永嘉等说法。平阳之外几说大致如下:1、常熟说 v较早者有元末明初黄岩陶宗仪(1316-?)辍耕录(四库全书本,卷八)所记:黄子久散人公望,自号大痴,又号一峰,本姓陆,世居平江之常熟,继永嘉黄氏,颖悟明敏,博学强记,画山水宗董、巨,自成一家,可入逸品。v2、富阳说v明一统志(1461年成书)卷三十八:“黄公望,富阳人。”v 3、永嘉说 陶宗仪辍耕录已有黄公望,“本姓陆”,“继永嘉黄氏”之说。v 4.平阳说v明万历间常熟赵琦美编
10、赵氏铁网珊瑚(四库全书本)卷十四黄公望题梅花道人墨菜诗卷落款为“大痴学人平阳黄公望书于云间客舍,时年八帙有一”。v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江山幽兴图(纸本水墨)题款为“大痴学人平阳黄公望戏写”。黄公望生平 黄公望出生之时是南宋政权末年,黄公望十一岁时,宋王朝彻底覆灭了。青年时代的公望本来还希望在政治上一展身手,投身仕途干一番大事业。事件一事件一:黄公望大约在四十岁后,才得到浙西廉访使徐琰徐琰的引荐,担任浙西宪吏,管理田粮,黄公望的上司张闾张闾,是个有名的贪官,元仁宗曾派他经理江南田粮,到江南后弄得民不聊生,盗贼四起,统治者不得不将他治罪,于延拈二年(1315年)九月逮捕入狱。为此黄公望也遭到连累,被逮入狱。但不久获释离京南返。此次遭遇险丧性命,黄公望心灰意懒,便绝了仕途之望,开始了隐士生活,在松江一带卖卜。虞山画志说:“每月夜、携瓶酒,坐湖桥,独饮清吟。酒罢,投掷水中,桥下殆满”。从这些记载中看出,黄公望从那时候起,便将自己身心融会在大自然和艺术中。他由同时代大画家、好友王蒙的介绍,获得了当时画坛名家赵孟頫的亲自指导,这时候黄公望已经五十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