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一、走近郭沫若【走进作者】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诗人、学者。1914年留学日本,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成立创造社;1923年于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编辑创作周报洪水,提出“革命文学”主张;1928年起旅居日本,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秘密回国。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喊出了时代的真声音,震醒了一代青年,释放了被压抑的社会心绪,满足了时代的精神需求,而且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评价】1.你是歌德,但你是社会主义时代新中国的歌德。周扬 2.淡抹浓妆总入时,两
2、朝恩遇鬓成丝。曾夸召对虚前席,又见讴歌奉和词。考古偏能剽甲骨,后今何癖注毛诗。生民疾苦仍如此,孤负先生笔一支。梁漱溟赠郭某二、诵读入境1.诵读整首诗2.问题:这首诗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什么?明确:宏伟、强力、壮丽、炽热。三、活动任务 学校文学社刊在五四新诗推介栏目中确定选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但引发了很强的争议性。你作为这次推介的主编,准备如何推介,如何在推介词中平息争议?1.活动任务一:平息争议一:本诗发表于时事新报学灯1920年第一期,在此之前,编辑部围绕本诗是否刊登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其中一点就是:中国诗歌讲究“避复”的使用,即诗歌中忌出现相同的字,而本诗中重复用字、用词很普遍。如果你是主
3、编,你在栏目中怎么解释这一问题?2.活动任务二:平息争议二:有编辑认为诗歌应当有注重外在的形式,讲究韵律,所以郭沫若的诗歌毫无美感,也有编辑认为这首诗有自己内在的节奏,不必拘泥于外在的表现形式。如果你是主编,你在栏目中怎么平息这一争论?我们立在海边上,听着一种轰轰烈烈的怒涛卷地吼来的时候,我们便禁不住要血跳腕鸣,我们的精神便要生出一种勇于进取的气象。我从前做过一首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诗;没有看过海的人或者是没有看过大海的人读了我这首诗的,或者会嫌它过于狂暴。但是与我有同祥经验的人,立在那样的海边上的时倏,恐怕都要和我这样的狂叫吧。这是海涛的节奏鼓舞了我,不能不这样叫。郭沫若论节奏3.活动任务三:
4、配上意境插图栏目准确为此诗配上符合诗歌意境的插图,如果你是美术师,你将怎么创作?请展示画作并说明创作缘由。4.活动任务四:配上人物肖像素描栏目还决定在推介介绍栏目最前端配上郭沫若人物肖像素描,你觉得要突出怎样的精神气质?用哪些肖像元素体现?精神气质 外貌 动作 神态 服饰 其他 1.每回以一个或多个人物为中心,而以许多次要人物构成一个社会环境,从人与人的关系上,从种种日常生活活动中,来表现人的思想性格与内心世界。2.这些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在结构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大概而言,第一,故事的发展,前后勾联,一步紧一步,但又疏密相间,摇曳多姿。3.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
5、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不同的诗人往往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语言风格有时也不尽相同。4.他总是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来显示他们的性格,表现他们的思想情绪。关于人物,他很少做长篇大论的叙述,很少以作者身份出面来介绍他们,也没有作多少添枝加叶的描写。5.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首先要立足文本,通过分析“母亲”的言行概括归纳出母亲的形象特点;然后围绕这些特点组织语言,表达赞美之情;发短信要采用第二人称。6.古代那些想在天下彰明美好的德行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先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想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的人,先要修养好自身的德行。7.此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小说的艺术手法,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是欣赏文学作品的重要途径。可以先细读课文,找出有关的段落,仔细分析两个人物的言行与心理活动,进而理解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