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教师与学生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400139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4.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教师与学生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第六章-教师与学生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六章-教师与学生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六章-教师与学生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六章-教师与学生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教 育 学 2 2 Contents Page目录页第六章 教师与学生第一节 教师第二节 学生第三节 师生关系3 3 Transition Page过渡页第一节 教师第二节 学生第三节 师生关系4 第一节 教师一、教师的职业角色(一)知识传授者(一)知识传授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指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学习并发展各种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行为示范者(二)行为示范者“师者,人之模范”,教师的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带有强烈的示范性。5 第一节 教师(三)班级领导者(三)班级领导者学校的教学活动大都是以班级的方式

2、进行的,教师领导并指导着作为一个整体的班级,对学生施加影响。(四)教育艺术家(四)教育艺术家在教学手段上,教师要借助于语言、动作、表情、图像等直观手段,将抽象的原理、概念、法则等经过艺术加工、处理,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在教学理念上,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引导、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在与学生的交往上,教师往往要进行情感交流,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取得最佳效果。6 第一节 教师(五)心理保健医生(五)心理保健医生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就必须担负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引导学生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六)学

3、者和研究者(六)学者和研究者教师必须是一个学习者,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通过学习丰富自己,使自己成为知识渊博的人。同时,教师还应当是一个研究者,要研究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工作情境,不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与经验,使自己的工作不断适应不断变革的新情境。7 第一节 教师二、教师职业的作用与地位(一)教师职业的作用(一)教师职业的作用1社会作用首先,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继承者和传递者。其次,教师是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先导。最后,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8 第一节 教师2个体作用一是对学生学业发展的激励作用。二是对学生情感优化的陶冶作用。三是对学生道德升华的示范作用。9

4、 第一节 教师(二)教师职业的地位(二)教师职业的地位1政治地位教师政治地位的高低是与时代及社会制度的性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3法律地位教师的法律地位是指通过立法确立的教师的职业地位。教师的法律地位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体现出来的。2经济地位教师的经济地位是由教师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与其他职业相比较的结果来确定的。4专业地位教师的专业地位主要是指教师职业的专业性问题。教师职业的地位10 第一节 教师三、教师的职业素养(一)师德素养(一)师德素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热爱学生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教师要注

5、重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气质性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做到身教重于言教。11 第一节 教师(二)知识素养(二)知识素养1本体性知识主要是指特定的学科知识,是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3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其相关知识。2条件性知识是指教育学科方面的知识,它是教师成功地进行教育教学所必备的知识。4一般文化知识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以及对历史、社会、文化的深刻洞察力,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知识素养12 第一节 教师(三)能力素养(三)能力素养1了解学生的能力教师只有了解学生,才能使教育工作有的放矢,取得预期的效果。3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除了要做到语音准确、语

6、汇丰富、表达连贯之外,还必须体现教育教学工作的特殊要求。2教育教学能力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教育理论、德育理论、心理学知识等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能力。4教育科研能力主要是指教师能够应用教育科学理论和实验方法,研究、探索及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力素养13 第一节 教师(四)心理素养(四)心理素养广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具有广博的兴趣是教师创造性地完成教育工作的重要动力。教师的情感不仅能推动教师积极地工作,而且能直接感染学生,影响教育过程。坚强的意志是教师顺利而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的保证,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14 第一节 教师四、教师的专

7、业发展(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又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15 第一节 教师1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教育知识技能的体系化即形成一套关于教育教学的专业知识技能体系,作为教师教育的内容和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教师资格的制度化即建立包括教师的学历制度、执照制度和职务晋升制度的三位一体的教师资格认证体系。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即建立包括职前与职后教育在内的健全的、高水平的、专业化的教师教育制度。教师活动的团体化即通过建立社会公认的、教师信赖的教师专业团体,保证

8、教师群体之间的学术交流。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16 第一节 教师2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专业理想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专业能力主要是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和经验系统。专业自我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方式。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17 第一节 教师(二)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二)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1国外关于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学者傅乐(Fuller)以其编制的“教师关注问卷”揭开了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序幕。他提出了

9、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四阶段模式。20世纪80年代末,伯林纳(Berliner)和司德菲(Steffy)等人的研究颇具影响。伯林纳等人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五阶段说。国外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研究从内容上来看,经历了一个从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侧面教师的关注点,到教师专业发展全程表现的拓展的过程;从方法上来讲,趋势则是由单一到多样;从成果的质量上来讲,是在不断发展超越,逐渐走向全面完善,具有更为重要的参考价值。18 第一节 教师2国内关于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研究钟祖荣等人认为教师的成长大致要经过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创造期四个阶段。邵宝祥将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分为适应阶段、成长阶段、称职阶段和成熟阶段

10、。叶澜从“自我更新”的角度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将其分为五个阶段,即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和自我更新关注阶段。与国外相关研究相比,国内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研究比较注重从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成长的轨迹来进行探讨,并且在这一基础上对教师在各个成长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培训提出了相应要求。19 第一节 教师(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师范教育师范教育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起点和基础,它建立在教师的专业特性之上,为培养教师专业人才服务。3在职培训主要是为在职教师提供适应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需要的继续教育,可以通过业余进修、校本培训等方式进行。

11、2新教师入职指导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安排有经验的导师进行现场指导;也可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对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4自我教育就是专业化的自我建构,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能力素养20 20 Transition Page过渡页第一节 教师第二节 学生第三节 师生关系21 第二节 学生一、学生的本质特点(一)学生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一)学生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直接经验是主体与自然和社会发生联系时获得的直接感受,即主体对事物的直接认识;而间接经验是从前人或他人的阐述、描绘、表述中获得的感受,即在他人对事物认识基础上的再认识。22 第二节 学生(二)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二)学生是

12、具有主体性的人可以分解成以下三个组成要素来理解:自主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能动性,相对于被动而言,如果个体不受活动本身以及他人影响,而是自觉、主动地进入到活动中去,说明个体具有能动性;创造性,是指个体具备提出新思想、新观念,创造新产品的能力,学生的创造性是在吸纳和融合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创造新文化、新知识、新产品的能力。23 第二节 学生(三)学生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三)学生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首先,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其次,学生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再次,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24 第二节 学生二、学生的地位学生的地位是指学生作为

13、社会成员应具有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学生所享有的社会权利上。学生的社会地位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认识的客体,又是认识的主体。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25 第二节 学生三、学生的发展(一)学生发展的内涵(一)学生发展的内涵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素质、环境、学校教育和主观能动性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量、质、结构等方面变化的过程及结果。26 第二节 学生(二)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二)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1生理成熟期提前2思维活跃,对学校课程学习兴趣不高3价值观念多元化,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人生观4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5心理问题增多27

14、27 Transition Page过渡页第一节 教师第二节 学生第三节 师生关系28 第三节 师生关系一、师生关系的特点(一)师生在教学上是授受关系(一)师生在教学上是授受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授受关系,教师处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导地位。教师能否正确处理这种授受关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水准和质量。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29 第三节 师生关系(二)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关系(二)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关系在现代社会,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现代社会是一个民主、平等的社会,宪法赋予每个公民平等的人格。教师和学生作为公民

15、,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存在差别对待,这是法治国家的基本精神。30 第三节 师生关系(三)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三)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学校也是社会,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师生关系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是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智力上的影响,更是精神上、社会道德上的影响。31 第三节 师生关系二、有关师生关系的理论(一)(一)“教师中心教师中心”论论这是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师生观。该观点以学生具有可塑性作为教育预设,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权威和主宰,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毫无主体性可言。这种单一的主体观实际上把教育

16、和教学活动简化为训练和控制过程,其结果会导致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和依赖性。32 第三节 师生关系(二)(二)“学生中心学生中心”论论这是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师生观。该观点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和自由,将教师置于辅助地位,削弱了教师的职责和作用,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学生的自我认识过程,从一个极端又走向另一个极端。33 第三节 师生关系(三)(三)“主导主导主体主体”论论这种观点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教育理论界。主导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领导作用,突出强调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过程中的领导作用;主体是指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17、,强调学生的独特性和完整性。34 第三节 师生关系(四)(四)“双主体双主体”论论“双主体”论认为教师作为知识的先知者、社会的代言人,是传授科学文化、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主体,而学生则是学习和认知发展的主体。在传授过程中,教师(主体)改造和加工教育教学资料并作用于学生(客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为实践主体接纳和吸收教育教学资料及教师的影响(客体)而获得自我发展。35 第三节 师生关系三、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一)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一)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1教师方面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对学生产生喜欢、欣赏、信任、期待等积极情感,自然会引起学生的积极回应。教师的智慧教师的智慧不仅表现在教学上,而且表

18、现在教师的创造性上。教师的领导方式典型的教师领导方式有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教师的人格因素教师的性格、气质、兴趣等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教师方面36 第三节 师生关系2学生方面如果教师的某个方面不能达到学生的期望,则会对师生关系造成负面影响。有些学生过于敏感、生性胆小等,都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学生的家庭文化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然后又通过学生对师生关系产生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待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学生家庭文化的潜在影响37 第三节 师生关系3环境方面学校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课堂的组织环境也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学校所形成的干群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也直

19、接影响着师生关系。同时,课堂气氛、课堂组织环境、学生人数、接触频率等也直接影响着师生关系。38 第三节 师生关系(二)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二)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1爱生尊师,相互配合爱生就是爱护学生,它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感情基础,是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热爱他人、热爱集体的道德情感基础。尊师就是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和教师的人格与尊严,对教师有礼貌,了解和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理解教师的意愿和心情,主动支持和协助教师的工作,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39 第三节 师生关系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体现了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等关系。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共享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体验和分享教育中的欢乐、成功、失望与不安,它是师生感情交流深化的表现;共创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相互适应的基础上,相互启发,使师生的认识不断深化,共同生活的质量不断跃进。共享共创体现了师生关系的动态性和创造性,是师生关系的最高层次。40 第三节 师生关系(三)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三)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4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健全人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六章-教师与学生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