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备管理制度汇编(一)设备点检管理制度1. 点检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遵行公司各项安全规程和制度。2. 点检人员要按“四定”(定日期、定路线、定设备、定项目)和对所辖区域设备进行巡检,并如实、认真、准确、完整地填写设备档案、检修记录和润滑记录。3. 点检人员要按规定上报各种计划。4. 设备事故必须查明原因并及时上报。5. 点检人员要主动做好设备改造与更新和技术进步工作。6. 点检人员负责备品备件的管理和质量检验工作。7. 每周五、每月底每人提交一份设备缺陷整改项目。8. 点检人员要求参加每天的早调会和早例会以及点检工作汇报会。9. 点检人员工作时间内必须随身携带手机、对讲机、手电等。10. 点检人
2、员负责对检修项目的复查验收。具体问题与检修方面协商解决,必要时给予技术指导。11. 对于工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点检人员应及时上报车间和设备部区管员,请求技术支援。12. 点检人员按照设备分级定期分批分点进行巡检。13. 本制度未涉及内容,参照各车间已颁布制度执行。如与已颁布制度冲突,则以本制度为准。(二)设备检修管理制度1.目的作用 为了使设备的检修管理科学化、高效率,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准备地进行,达到公司对设备管理的目标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2.管理职责 设备的检修工作分为公司和车间二级管理。年度大修、中修由公司统一安排,具体由设备科做出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日常使用过程的检修由各车间负责
3、组织实施。 3.设备修理的原则 3.1 先维修后生产的原则 生产设备是企业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能力的基础,设备修理必须坚持先维修、后生产的原则,以预防为主、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并重的方针,实行专群结合、群管群修的方法,有计划地组织好设备的检修工作,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产品的产量、质量不断提高和增长,为生产的发展提供必须的物质基础。 3.2 修用结合的原则 企业领导在下达生产计划的同时,必须下达设备的检修计划,检查生产计划的同时,检查检修计划。在生产与设备维修时间上发生矛盾时,应根据“先维修,后生产”的原则合理安排。在设备检修中,操作工人要紧密配合维修工
4、人,坚持“修用结合”的方法。 3.3 修理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要对职工进行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设备的思想教育、技术教育,培养职工主人翁责任感及自觉爱护设备的习惯,在搞好群众性维护保养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修理质量和修理工修理效率,缩短停歇时间,降低修理成本,使设备更好地为生产服务。 4.设备在中修、大修前的检查 4.1 设备预检 设备在中修、大修前必须进行一次检查,一般称预检,在修前三个月左右进行。修前检查要列入月份检修计划内,可以结合日常保养工作进行,不列入周期计划中,以尽量简化周期计划,减少计划人员的繁琐工作。修后检查要查明下次计划修理时需要修复的缺陷,确定修理内容,为下次修理做好准备。 4.2
5、设备的清洗和油箱的换油 设备的清洗和油箱换油是根据设备的使用条件和环境及油箱换油的周期进行的。清洗和换油工作可结合一、二级保养同时进行,不单独安排计划。 4.3 精度检验 精度检验一般是在精密机床和精加工设备中进行,应按照技术标准定量进行精度检验,在检验时如发现精度超差,能调整消除的应由修理工及时调整消除,如工作量较大,可以在最近一次计划修理时消除。 4.4 设备的预防性试验 设备的预防性试验是对受压设备(包括动力管道)、电气设备(包括电力网路)及超重设备进行的。一般在计划检修时或定期地、季节性地进行预防试验,以防止事故发生。 5.检修计划的编制及修理工作的统计 5.1 检修计划的分类及内容
6、5.1.1 按完成时间、进度的安排分: a.年度检修计划安排全年的检修任务。b.季度检修计划按年计划,安排季度检修任务。 c.月份检修计划按季度计划,安排每月的检修任务。 5.1.2 按修理的程度和内容分:a.年度大修计划(包括年度贵重关键设备的局部大修计划)。b.年度中修计划。 5.2 设备年度技术状况的普查鉴定 设备技术状况的普查鉴定,是编制年度检修计划的重要依据,设备技术状况普查工作的组织和进行如下: 5.2.1 每年第三季度由设备科提出全厂设备普查工作的计划安排及要求,报设备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同意后,在全厂安排进行设备普查工作,具体工作由设备科组织。 5.2.2 各车间的普查工作,由
7、各车间设备副主任负责组织有设备技术员、工段长、班组长、维修工人参加的 车间普查小组查清设备存在的问题和使用情况。由设备技术员填写“设备技术状况普查表”,提出下年度需要修理的设备申请项目,同普查表一起报设备科。 5.2.3 设备科由主管科长负责组织成立设备普查鉴定小组,由预修计划员、设备管理员、技术人员及修理工,会同各车间设备技术人员和维修工人对设备普查提出大中修的设备逐台进行技术鉴定。初步确定大、中修项目,并由设备科普查鉴定小组技术人员填写普查表内的有关部分5.3 计划的编制 5.3.1 为了保证修前生产技术准备工作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年度检修计划最迟应于年前两个月编制完成。 5.3.2 年度检
8、修计划应包括:年度大修计划(包括精、大、稀设备的局部大修)、中修计划等部分。 5.3.3 设备科计划预修组、设备普查鉴定小组根据全厂设备的普查资料对各车间提出申请大、中修设备技术鉴定意见,以上述各项编制为依据,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提出下一年度的设备大、中修计划草案。日常保养计划草案由车间自行编制,报设备科归档。 5.3.4 年度大、中修计划草案编订后,分发各车间征求意见。各车间应根据下年度的生产任务以及各方面情况对草案提出修改意见。 5.3.5 设备科根据各车间的意见和要求、机修车间生产能力、各车间自己维修能力以及技术准备情况,进行综合平衡,编制正式的年度设备大修、中修计划,并分车间、分季度编
9、制计划明细项目和各季度的检修台数和修理复杂系数的考核指标。 5.4 检修计划的审批及下达 5.4.1 年度设备大、中修计划编制后,中修报设备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审批,大修需转报总经理批准。计划批准后,由设备科发送各有关部门(生产、计划、财务等)和设备各职能组以及各有关车间和单位执行。 5.4.2 车间维修有能力承担中修的,则计划下达到车间;如车间维修只能承担日常保养而无能力承担中修的,则中修任务由机修车间承担;生产车间和机修车间合作完成的中修项目,计划分别下达到生产车间和机修车间。 5.4.3 预防性试验计划由设备科下达到动力车间执行。 5.5 建立设备检修文件资料 设备检修必须建立修理卡片,
10、修理卡片是编制修理工作和编制修理计划的主要资料,由设备科计划员填写(承担车间存一份)。其内容包括设备修理周期、周期结构、历次修理时间、实耗工时、停歇天数及设备每次的开动台数。 6.设备检修前生产技术准备 6.1 修理图册来源 6.1.1 设备大、中修所需图纸由设备科主管技术员提供。 6.1.2 设备日常保养一般由车间设备技术员提供,如有特殊情况无法提供图纸,经设备科同意后,可由设备科提供。 6.2 对修理图册图纸的要求 6.2.1 图纸要有统一的编号。 6.2.2 图纸的大小、绘制方法及符号、标记等要符合国家标准。 6.2.3 图纸要清晰,一律标注公称尺寸。 6.2.4 图纸上的公差、热处理等
11、技术条件要标注齐全。 6.2.5 型号相同的设备,因制造厂和出厂年份不同,零件尺寸可能不同,应与实物校对。 6.2.6 设备改进或改装后,图册应及时修改。 6.3 修理图册的管理 6.3.1 设备修理图册和未成册的图纸(包括底图),由厂资料室保管,生产车间和设备科可保存一份复制的图纸和图册。 6.3.2 图纸如有变更或修改应在底图上同时修改或注明。 6.3.3 凡设备制造厂的图纸,一律用原制造厂的图号。 6.3.4 自制设备、老旧设备和无制造厂图纸的设备应按厂里统一编号。 6.3.5 严禁将图册中的图纸拆下作为加工、外协等用。 6.4 设备修理的技术准备 6.4.1 预检:在大修前三个月左右进
12、行,也可结合大修前一次的二级保养同时进行,由设备科编入计划。主修技术员、大修人员及车间设备技术员预检,内容有: a.设备主要精度及性能的检查。 b.查清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确定修理项目。 c电气部分检查。 d.根据设备磨损情况和资料分析,拆卸分解必要的部件,了解内部情况,确定更换或修复零件,以便编制缺损明细表。e.测绘必要的图纸,核对已有修理图册和有关资料。 f.研究关键零件部件的修理方案和制造工艺。 6.4.2 复检:在大修拆机时进行,由主修技术员、修理车间工艺员、维修人员及使用车间设备技术员参加,对预检作核对和补充。 6.4.3 编制修理技术准备书 在预检测绘后,由主修技术人员编制“修
13、理技术准备书”,其主要依据是设备的历史情况(指历次大、中修、事故损坏和改装情况等)、修前的设备技术状况和送修车间提出的意见和要求、预检记录等,主要内容是: a.编制缺损件明细表,绘制修换零件图纸。 b编制修理方案,包括改装方案和重要零部件修复方案。 c编订修理后验收精度标准和技术要求。 d其他有关的技术文件和资料。 修理技术准备书一式三份,经会签后分别交使用车间、承修车间和设备科设备管理员存档。 7.设检修后的验收及移交备 7.1 设备保养后的检查验收 7.1.1 保养后的检查验收由生产车间组织设备技术员、维修工人和操作工人执行,填写检修记录,交车间设备管理员存档。 7.1.2 保养后应对所修
14、部位进行检查、空运转试验、负荷试验。 7.1.3 精密设备进行保养后,对修理后的有关精度必须进行测量并记录,交车间设备管理员存档。 7.2 设备中修后的检查验收 7.2.1 设备中修后由设备科组织设备主修技术员、车间设备负责人、设备技术员、检验员、主修工人、操作工人参加验收。验收后,由设备主修技术员填写设备修理完工验收单,一式四份,送设备科、设备使用车间、财务科和生产计划科各一份。 7.2.2 进行外部质量检查和空运转试验、负荷试验、技术性能试验。 7.2.3 检修部位应按技术准备书中所规定的内容和项目进行检查,检查部位的主要精度应能达到最低工艺要求。 7.3 设备大修后的检查验收 7.3.1
15、 设备大修后由设备科组织设备主修技术人员、车间设备负责人、设备技术人员、检验员、主修工人、操作工人参加验收。验收合格后,填写“设备修理完工验收通知单”一式四份,送设备科、使用车间、财务科和生产计划科各一份。 7.3.2 设备大修后,应全面恢复原设计能力,技术性能及精度应达到大修质量标准,配齐安全装置和必要的附件。 7.3.3 对老旧设备和原制造质量较差设备,在保证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降低精度标准。 7.3.4 长期用于单一工序的设备与加工工序无关的精度项目,也可适当降低精度标准。 7.3.5 大修后,应进行外部检查、空运转试验、负荷试验,对动力设备应进行耐温、耐压等必要的技术性能试验。 7.
16、3.6 验收后由计划员将有关的修理资料(包括设备送修移交单、大修技术准备书、缺损件明细表、精度检验记录、技术性能试验记录、设备修理完工验收通知单等),收集整理交设备管理员存档。 7.3.7 验收投产三个月内,由于修理质量造成故障,由原承修人员负责返修。 7.3.8 验收中交接双方意见不统一时,应由设备动力科长组织研究并做出决定,任何一方不得拖延。 7.4 设备修理的移交 安排机修车间大修的设备验收结束后,由送修车间设备员填定“设备移交单”(一式三份),设备科、机修车间、送修车间各存一份。(三)设备维护管理制度1.目的作用 为了科学地管理好公司的设备,使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原则、
17、有标准、有规程地进行,以达到设备的使用寿命长、综合效能高和适应生产发展需要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2.管理职责 2.1 公司设备动力科负责对全公司范围内设备维护的归口管理和统一计划安排,要建立设备维护方面的各项制度和章程,协助和配合各部门强化责任意识,使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能按照公司规范要求得到贯彻执行。 2.2 各设备使用部门主管人员要按照公司关于设备维护保养的方针、政策和本制度的规定要求,对本部门的设备管理进行细化,并在执行过程中从严要求,经常检查,加强考核。 3.设备维护基本原则 3.1 设备维护工作应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 应把设备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其主要任务是防止连接件松动和不正常的磨
18、损,监督操作者按设备使用规程的规定正确使用设备,防止设备事故的发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和检修周期,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为生产提供最佳状态的生产设备。 3.2 坚持使用和维护相结合原则操作人员在设备日常维护工作中做到“三好”(管好、用好、维护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3.3 坚持合理规划科学维护的原则 设备维护工作重点,体现在提高维修工作质量、减少故障停机时间、提高设备作业率。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做到合理规划,实现生产修理两不误,同时注意采用科学的维护方法,以达到效率的最大化。 4.设备维护的要点 4.1 操作工作实行设备维护保养负责制: 4.1.1 单机、独立通用设备实
19、行操作工人当班检查和维护保养负责制。 4.1.2 连续生产线上集体操作的设备,实行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区域当班检查和维护保养负责制。 4.1.3 无固定人员操作的公用设备,由设备所在部门设备主任指定专人维护保养负责制。 4.1.4 每台设备都要制订和悬挂维护保养责任牌,要写明维护保养者姓名。 4.2 维护保养责任者有下列职责: 4.2.1 严格按设备使用规程的规定,正确使用好自己操作的设备,不超负荷使用。开车前15分钟要仔细检查设备,连接螺栓松动,要及时紧固和检查按车间规定须维护检查的必检部位,然后空负荷试车,检查各控制开关是否失灵。发现问题和异常现象,要停车检查,自己能处理的马上处理,不能
20、处理的,及时报告检修责任者,立即处理。 4.2.3 正确地按车间制订的润滑表规定,定期添加润滑油或润滑脂,定期换油,保持油路畅通。 4.2.4 操作工在本班下班前15分钟停机,将设备和工作场地擦拭和清扫干净,保持设备内外清洁,无油垢、无脏物,做到“漆见本色铁见光”。 4.2.5 认真执行设备交接班制度,主要设备每台都应有“交接班记录本”,每班人员应认真写清楚,交接双方要在“交接班记录本”上签字,设备在接班后发生问题由接班人负责。 4.3 专业维修工人,实行设备包修制: 4.3.1 班组包区域,个人包机组。 4.3.2 每个设备区域和每一台设备都要制订和悬挂维护检修责任牌。区域内要悬挂班组长责任
21、牌,单机悬挂个人责任牌,填写检查维修责任者职责。 4.4 专业维修者有下列职责: 4.4.1 区域包修的责任班组,应按车间制定的区域设备检查点,分解落实到单机包修的个人,定时、定点进行巡回检查包修。 4.4,2 包机的个人应根据车间规定的每台设备检查点的检查情况详细填写记录,交车间设备组存档备查。 4.4.3 车间设备组应根据定时定点检查的记录,安排和落实该设备的预修计划,并报设备科备案,及时排除设备事故或设备故障。 5.设备的分类分级维护保养 5.1 单机、独立等通用设备,按一、二、三级维护保养责任制。 5.1.1 一级保养以操作者为主,维修工人配合,二班或三班工作制的设备每季度做一次一级保
22、养。 5.1.2 二级保养以维修工人为主,二班或三班工作制的设备一年做一次二级保养。5.1.3 连续生产线上的专用设备,推行点检、预修和厂休及节假日的维修责任制,根据点检的预修计划,进行定量维修。 5.3 设备的预防维护保养周期的确定,可根据设备的重要性和生产班次划分类别。 5.4 车间设备主任组织分管的设备员,按类别确定好每一台设备的必检部位,定岗、定员,责任到人,并报设备科备案。 5.5 车间设备员将分管的每一台设备,编写生产工人日常维护检查表和专业维修工人巡回检查表(包括机组名称、必检部位名称、每点检查内容、检查标准、检查时间、检查总的编号)及检查记录或图表。 6.设备维护规程的编制 6
23、.1 设备维护规程是设备维护工作唯一遵循的准则,是企业搞好设备维护工作的基础。企业所有生产工人、维修工人、生产、维护管理及指挥人员都必须认真贯彻执行。设备维护规程,根据生产发展、工艺改进及设备装置水平的不断提高,应相应修订和完善。6.1.1 每种设备都应有维护规程。6.1.2 新建和技术改造的机组或单台机设备在验收投产前,要编写好维护规程,经审核后,发到岗位个人。 6.2 设备维护规程,应包括如下内容: 6.2.1 设备的主要技术性能参数表。 6.2.2 简要的传动示意图、液压、动力、电气等原理图,便于掌握设备的工作原理。 6.2.3 润滑控制点管理图表,明确设备的润滑点及选用油脂牌号。 6.
24、2.4 当班操作人员检查维护部位,维护人员巡回检查的周期、检查点,每点检查的标准。设备在运行中出现的常见故障排除方法。 6.2.5 设备运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6.2.6 设备易损件更换周期和报废标准。 6.2.7 明确设备和设备区域的文明卫生要求。 6.3 设备维护规程的编制: 6.3.1 凡新建技术改造项目的成套机组、单台设备的维护规程由设备所在部门的设备技术组负责编写。 6.3.2 在用设备尚无设备维护规程,应逐台限期由设备所在部门负责编写。 6.3.3 生产工艺改变,设备参数变更,车间工艺组应在工艺改变前一个月通知设备组,及时对规程进行修订。 6.3.4 操作、维修人员在实践中,发现有
25、不妥和失误之处及时向车间设备组反映,设备组应立即深人现场察看,进行修改。 6.3.5 凡新编制的维护规程,须经车间设备主任审核,送设备科备案。 6.3.6 凡修订后的维护规程,须经车间设备主任审核,送设备科备案。 7.设备维护规程的贯彻与执行 7.1 维护规程的贯彻与执行,是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安全运行的重要方法。因此,各级领导、操作、维修人员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与执行。 7.2 维护规程必须深人贯彻到操作、维修人员,并做到人手一册。 7.3 操作工人和专职维修工人,要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并严格按维护规程执行。 7.4 车间设备组要经常深人车间检查维护规程执行情况,发现不按规程执行,及时
26、向车间设备主任汇报,严肃处理。 8.设备技术档案管理 8.1 设备技术档案是设备使用期间的物质运动(包括从设备的设计、选型、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更新改造、报废等全过程)的综合记载,为设备管理提供各个不同时期的原始根据。因此,车间和设备科都应贯彻执行,逐台建立设备技术档案。 8.2 凡在用的设备都必须建立技术档案。 8.2.1 按厂制定的“设备技术档案”逐项记载。 8.2.2 必须要有传动示意图、液压、动力、电气等原理图。 8.2.3 必须要有润滑五定图表。 8.2.4 必须要有点检表(包括点检内容、点检标准、点检时间、点检人员及处理结果)。 8.2.5 设备档案的内容要随问题的出现和
27、解决而详细记载(包括问题出现的时间、部位、损坏程度、原因、处理结果、责任者等)。8.2.6 档案记载的内容、文字要整齐清晰(用钢笔填写)。 8.3 凡在用的100千瓦及以上的大型电机、高压屏、高压开关、变压器、整流装置、电热设备等应独立建立专业档案。 8.4 凡在用的主要设备、应建立备件、易损件图册。 8.5 新设备到货后,设备库必须把随机带来的全部资料(包括图纸、说明书、装箱单等)交技术资料室复制两份,原资料归厂资料室,复制资料一份交设备科,一份交设备使用部门。 8.6 设备大、中修,必须将检修情况(包括检修时间、检修负责人、更换的零部件、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改进部分及图纸、调试、验收等原始
28、记录)归档。(四)设备事故管理制度1.目的作用 设备事故是对生产力的破坏,它直接妨碍生产的正常进行,由于设备事故会造成停产、减少产量、损坏财产、人身伤亡,使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企业要注意加强防范,对于已经发生的设备事故要做好分析总结,吸取教训。为了做好这些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2.管理职责 设备事故管理是全员的管理,同时也是全过程的管理。因此,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都要高度重视,严格执行设备各项规程和各项管理制度,在事故发生之后,应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做好相关工作。 3.设备事故的级别划分 企业所发生的设备事故,按其损坏程度对生产造成损失的大小和修理费用多少可划分为五个不同的级别,即特大
29、设备事故、重大设备事故、大设备事故、一般设备事故和小设备事故。其划分标准如下: 3.1 凡达到下列情况之一为特大设备事故: 3.1.1 设备修复费达到20万元及以上。 3.1.2 减产损失费达到50万元及以上。 3.1.3 凡因设备发生事故,直接导致人员死亡。 3.2 凡达到下列情况之一,为重大设备事故: 3.2.1 设备事故损失费(设备修复费和减产损失费)在15万元及以上。 3.2.2 设备事故的修复费(设备损坏严重无法修复的以该设备的现值计算)在3万元及以上。 3.2.3 主要生产设备发生事故使生产系统停机16小时以上。 3.2.4 动能设备发生事故,使动能供应突然中断,不论中断时间长短,
30、只要造成主要生产车间系统生产中断 或生产设备损坏严重,或达到上述三个条件中任何一条。 3.2.5 从国外引进的先进设备,因事故造成设备本身不能正常继续维护使用。 3.2.6 凡设备发生事故,直接引起火灾、水灾、爆炸、建筑物倒塌,或使人中毒、重伤。 3.3 凡达到下列条件之一者为大设备事故: 3.3.1 设备事故损失费(设备修复费和减产损失费)在5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 3.3.2.设备事故的设备修复费在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 3.3.3 主要生产设备发生事故,使联动机组或生产系统停产8小时以上,16小时以下。 3.4 凡达到下列之一者为一般设备事故: 3.4.1 设备事故损失费(设备修复费
31、减产损失费)在5万元以下。 3.4.2 设备事故的设备修复费在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 3.4.3 主要生产设备发生事故,使联动机组或生产系统停产4小时以上,8小时以下。 3.4.4 动力(电器)设备发生事故,使动力供应中断停产30分钟以上者。 3.5 下列情况为小设备事故: 3.5.1 设备发生故障使主机停产5分钟以上,4小时以下者。 3.5.2 不足一般设备事故条件者,均为小设备事故。 3.6 下列情况,不列为设备事故: 3.6.1 因生产工艺造成的停产(设备未损坏)。 3.6.2 因设备技术状况不好而安排的临时检修。 3.6.3 凡计划检修和“点检”发现问题而安排的检修。 3.6.4
32、 生产过程中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正常动作和安全件损坏使生产中断者。 3.6.5 生产线上建(构)筑物因使用长久,自然损坏危及生产或迫使停产者。 3.6.6 生产工具损坏。使生产中断者。 3.6.7 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设备损坏,使生产中断者。 4.设备事故管理中的有关事项 4.1 设备事故的分级管理 全厂由设备科归口管理,车间由设备组归口管理,对设备事故的管理,应做到数据完整,报表齐全,并按规定时间上报。 4.2 事故处理的原则 设备事故的处理要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者未受到处理,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未得到落实不放过。 4.3 应注意防范事故隐患 事故隐患
33、的存在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事故管理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就必须铲除一切事故隐患,方能防止事故重演。 4.3.1 设备操作中的隐患。这主要是违反设备的操作规程所进行的各种违章作业,如超负荷运行、冒险作业、不按程序使用等。 4.3.2 维护保养中的隐患。在维护方面主要还是操作人员日常工作中“三好、四会”没有到位;保养方面主要是润滑不良,日渐成疾。4.3.3 检查修理中的隐患。主要反映在设备故障检查技术差,一些小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排除,长期积累成大问题;再就是修理的质量差,仍然留有安全隐患的根苗;另外就是为了抢生产任务,设备带病运行,长期失修引发事故。 4.3.4 设备制造中的隐患。由于设
34、计不合理或者制造材质不合要求,也有在合理时,用了质量差的备件,这些都是设备内在的隐患问题。 4.3.5 其他隐患因素。比如环境因素及操作者疏忽等等。 4.4 事故损失计算 对事故造成损失进行统计计算,设备事故的损失包括修复费及减产损失,其计算方法如下: 4.4.1 修复费:包括新换的备品、备件、材料及人工费等,如设备完全损坏,则按该设备的现值计算。 4.4.2 减产损失费:事故直接影响生产的时间单位小时计划产量每吨产品的利税。 5.设备事故报告和分析规定 5.1 设备事故的报告 5.1.1 设备发生特大、重大和大设备事故,要保护现场,立即报告车间设备组和设备主任,设备组在30分钟内报告设备科和
35、主管经理。设备科长、设备区域员会同车间设备主任和设备员,调查损坏情况,拍照备案,并提出抢修方案,由主管经理主持抢修工作。 5.1.2 一般事故及小设备事故发生后,由车间设备主任和设备员主持抢修和组织事故分析,并在24小时内由车间设备组报设备科。 5.1.3 各车间设备主任每半年要进行设备安全事故方面的管理总结分析,上报公司设备科,以便汇总全厂情况,上报总经理。 5.2 设备事故分析: 5.2.1 设备事故分析:特大、重大和大设备事故由主管经理或设备科长主持,设备科区域员、车间主任、设备主任、设备组及事故所在工段(班)和有关人员参加,时间安排应在事故发生后和抢修完后的一周内进行,经过分析必须查明
36、性质、原因,明确事故损失、责任者,找出应吸取的教训及防范措施。 5.2.2 一般事故由车间设备主任主持,设备科区域员及车间设备组和有关工段(班)长以及当事者参加进行分析,经过分析必须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性质、损失和责任者,并订出防范措施。 6.设备事故预防管理 6.1 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杜绝事故的发生,必须认真对每一台设备制订使用、维护、检修三大规程,并严格按规程的规定执行,定期校验各类安全保护装置,定期维护各项监测仪器仪表,使之达到灵活可靠、认真开展点检预修工作,要做到防患于未然。 6.2 各级生产指挥人员应改变过去那种重生产、轻设备,甚至拼设备、杀鸡取卵的观念,必须旗帜鲜明,坚决制止
37、违章冒险作业、超负荷和带病运行等不正常现象。 6.3 认真贯彻执行“点检”、“预修”制度,把每一台设备的检查点排列成表,明确检查点的检查周期、检查部位、检查内容、职责范围和落实到人并填写点检记录。发现异常现象,该操作者应立即处理,操作者不能处理的,向维修人员和领导反映及时处理,不得拖延,如一时不能处理,作预修计划,定期处理。 6.4 必须认真执行设备润滑制度,每一台设备都应绘制润滑图和编制润滑表,落实“五定”(即定点、定时、定质、定量、定人)根据润滑表,开展润滑工作。 6.5 设备操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三好”(管好、用好、维护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使事故消灭
38、在萌芽中。 6.6 公司各级领导者要高度重视对设备事故的管理,落实好“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全员、全过程的管理,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训和安全生产的教育,严格督察设备管理各项规程、制度的执行情况。(五)设备润滑管理制度1.目的作用 设备的润滑管理工作也是设备维修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地搞好润滑工作与合理使用润滑油脂,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防止事故发生,减少机器磨损,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和工作精度的一项有效措施。因此,必须建立和健全设备润滑管理机构和制度,切实做好工作。 2.管理职责 2.1 润滑工作应采取分级管理方式。各生产车间应建立润滑站,按生产班组或机组建立润滑点,润滑技术员
39、负责润滑业务管理工作(或者设备主管技术员负责)。 2.2 设备科应该设专职或兼职技术人员负责各生产车间设备润滑检查监督和业务指导工作。 2.3 润滑技术员工作职责 2.3.1 制订设备润滑工作的各项制度,并负责润滑技术和业务指导,深入现场检查、监督。 2.3.2 编制各类设备润滑卡片、图表和有关技术资料。 2.3.3 贯彻实施润滑的定点、定质、定量、定期和定人五定工作。 2.3.4 制订油耗定额,按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年、季、月需要的润滑油料计划,并按期统计实际消耗数量。 2.3.5 编制设备油箱和润滑站的年、季、月清洗换油和检修计划。 2.3.6 组织废油回收及再生工作。 2.3.7 监督润滑油
40、的使用和审查油质量的化验结果。 2.3.8 监督润滑用具的合理使用,总结和推广设备润滑的先进经验。 2.4 润滑工人的工作职责 2.4.1 按照五定(定点、定质、定量、定期、定人)要求和有关规定认真做好设备润滑工作。 2.4.2 勤检查、勤巡视,发现润滑设备有异常情况或有滴漏现象应及时处理或向有关人员报告。 2.4.3 保持润滑设备、器具和润滑油嘴以及润滑油脂干净清洁,不混乱润滑油脂牌号。 2.4.4 按规定期限或实际情况及时清洗油箱和更换润滑油脂,需维修工人执行的也应及时向有关人员提出实施。 2.4.5 润滑卡的规定,按时加换润滑油脂并做好记录,每张卡用完后,交回润滑技术员或设备主管技术员。
41、 2.4.6 根据润滑卡片的实际消耗记录,每月统计一次,交润滑技术员或设备主管技术员,作为计划依据。 3.设备润滑的“五定”工作内容 3.1 定点:根据设备的润滑部位和润滑点的位置及数量,进行加油、换油,并要求熟悉它的结构和润滑方法。 3.2 定质:使用的油品种质量必须经过检验并符合国家标准,润滑油按照润滑卡或图表规定油品使用,清洗换油时要保证清洗质量,润滑器具保持清洁,设备上各种润滑装置要完整。防止尘土、铁屑、粉末、水分等落入。 3.3 定量:在保证良好润滑的基础上,本着节约用油的原则规定油箱换油和各润滑点每班用油的定额。 3.4 定期:按照润滑卡片或图表规定的时间进行加油、添油和换油周期进
42、行清洗换油。 3.5 定人:按照专群结合的原则。规定什么润滑部位和润滑点由操作工人负责加油,什么部位由润滑工人负责加油、换油。 4.润滑卡片及润滑图表的编制 4.1 润滑卡片及润滑图表是组织设备润滑的基本文件,由设备科负责编制。 4.2 润滑卡片是设备润滑的档案资料,它包括设备的换油部位、润滑油脂的名称及牌号、消耗定额、换油周期等,由润滑技术员编制后,润滑工人根据润滑卡片的规定,按时加油、换油并做好记录,每张卡片用完后,交回润滑技术员存人档案,换取新卡片。 4.3 润滑图表是设备润滑部位的指示图,由润滑技术员根据设备类别、型号分别绘制润滑图,图表应标明润滑点及部位、油品、加注周期及操作工人与润
43、滑工人负责的部位。 4.4 润滑图表可根据每种型号的设备说明书的规定进行绘制,晒成蓝图后,贴在设备明显处,或用铝板制成铭牌装订在设备明显处。 5.润滑油脂的管理 5.1 各车间应有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润滑油脂的统一管理,做好领用发放工作。 5.2 润滑油脂要分类、分牌号设置明显标牌,放置合理,严格控制混乱油脂牌号和类别。 5.3 保证润滑油脂质量,严防水、尘土、铁屑及其他杂质渗人。 5.4 对回收废润滑油脂应妥善处理和保管,以防止混入合格润滑脂,待后回收。 5.5 凡设备变更加注润滑油牌号,应由车间润滑技术员向设备科提出,经设备科同意后,并办理润滑卡片变更手续,方可执行。 6.设备的清洗换油规定
44、 6.1 设备清洗换油计划表,由润滑技术人员和主管设备技术员共同编制,报设备科审查。 6.2 设备的清洗换油工作,应尽量与一二级保养及大、中修理期相结合,换下废油时,应分别存放,送往润滑站统一处理。 6.3 加换润滑油时,应加足到油标规定位置。 6.4 润滑工应经常检查设备油箱的油质及消耗情况,对尚未到期换油的油箱,如发现油质已变黑或油面低于油标规定位置,应换新油或添加补充。 6.5 每次清洗换油后,应详细登记在润滑卡片上和换油计划表上。 6.6 设备在大、中修理时,由修理工放掉旧油、清洗油桶,修理完工后,由润滑工加换新油。 7.润滑油脂的申请计划及消耗定额 7.1 车间润滑工应根据润滑卡片的
45、实际消耗情况记录,每月统计一次,交车间润滑技术员或主管设备技术员,以作编制润滑油脂消耗计划的依据。 7.2 润滑技术或主管设备技术员根据换油周期与消耗定额及每年实际消耗数字,编制出本车间年、季度的润滑油脂申请计划交设备科审查汇总,报供应科按期供应。 7.3 各车间的月份需用润滑油计划,由车间润滑技术员或设备技术员根据年、季的申请计划和上月实际消耗数字进行编制,经车间主管负责人同意后,向能源科领用。 7.4 供应科根据润滑油申请计划,向石油公司申请,新油到厂后由能源科取样化验,化验合格后方可发给车间使用。 7.5 各车间各类设备的润滑油脂消耗定额,由各车间的润滑技术员和车间主管设备技术员会同设备
46、科根据设备复查系数和本厂实际情况共同编制。 8.废油的回收及再生管理 8.1 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机械磨损和工作环境的影响会逐渐变质,主要是粘度增大、闪点降低、酸质、胶质增多和渗人杂质而造成油脂老化变质,成为废油,能源科应负责组织回收进行再生。 8.2 各车间在清洗换油时,应将旧油和废油送往能源科进行回收。 8.3 废油回收率,一般应达到新油消耗量的30%-40%。 8.4 废油回收及再生工作应严格按下列要求进行: 8.4.1 同一品种,不同牌号的废油应收集在一个桶内。 8.4.2 特别脏的和不太脏的或混有冷却液的废油,应分别回收,不得混在一起。 8.4.3 车间维修用于洗涤的废油及其他
47、废油,应分别回收,不得混在一起。 8.4.4 高级的废润滑油和一般用的废机油应分别回收,不得混在一起。 8.4.5 储存废油的油桶应当加盖,防止灰砂及水混入油内。 8.4.6 油桶应有明显的标识,仅作储存废油专用,不应存放其他液体。(六)设备包机管理制度1目的为保证正常运转,搞好日常检查,使设备存在的隐患故障能及时发现处理,预防事故发生,使公司管理规范制度化,结合公司设备情况,所有设备包机到人,责任到人。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公司设备包机管理工作的控制。3职责3.1分厂厂长负责对分厂设备包机管理的领导。3.2分厂安全办公室对各分厂设备包机管理的检查落实情况进行考核。3.3主任、班组长负责日常设备包机管理的具体实施和对个人工作质量考核。4工作程序4.1全厂所有设备要包机到人,责任到人,包机人员按照设备定期检查、保养制度的检查内容每天进行巡回检查,并做好巡查记录,查出的问题及时汇报并处罚。4.2 包机人员每天必须在早8:30分前进行检查,如包机人员因检查不细、不到位,当天或下个班,出现设备事故时,对包机人进行处罚。4.3如包机人休班,班长必须安排他人代替包机,责任同时承担。4.4由于包机检查不认真造成机电事故,影响生产的,由事故追查小组进行追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