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免疫学原理与技术免疫学原理与技术 免疫学原理与技术免疫学原理与技术第一篇免疫学原理 第二篇免疫学技术第一篇第一篇免疫学原理免疫学原理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免疫系统及其功能第三章 免疫应答 第四章 抗原与抗体第五章 抗原抗体反应第二篇第二篇免疫学技术免疫学技术第六章 抗体制备技术 第七章 经典免疫学技术 第八章 免疫标记技术 第九章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第十章 机体免疫功能的检测技术第一章第一章概论概论第一节 免疫学及技术发展史第二节 免疫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获诺贝尔奖的免疫学家及其成就参考期刊 第一节第一节 免疫学及技术发展史免疫学及技术发展史一、免疫学的经验时期 二、经典免疫学时期 三、近代免疫
2、学时期 四、现代免疫学时期 返回一、免疫学的经验时期(十六十七世纪中叶)人痘苗 永远伴随人类的传染病永远伴随人类的传染病天花鼠疫霍乱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狂犬病麻风白喉梅毒斑疹伤寒疟疾肝炎艾滋病疯牛病埃博拉出血热 禽流感SARS甲型H1N1流感 yellow fever,flu,cholera,smallpox鼠疫肆虐下的欧洲鼠疫肆虐下的欧洲天天 花花天花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传染性强、死亡率高达30历史上天花曾经肆虐历史上天花曾经肆虐 3000年前在古代中国,印度和埃及的古医书及 僧侣经文中,就有了天花的相关记录;公元34世纪罗马帝国出现大规模天花流行;6世纪非洲暴发天花,8世纪欧洲也难逃一劫;16
3、世纪天花由古巴传入墨西哥的阿斯特克帝 国,死亡300多万人;随后,秘鲁帝国因天花 毁灭;美洲1/10的土著人口死于天花;17-18世纪天花传入大洋洲在西半球肆虐;18世纪末在欧洲流行,死亡1.5亿以上。埃及法老 Ramses V 木乃伊公元前l160年统治古埃及的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的木乃伊面部有天花疤痕天天花花曾曾主主宰宰战战争争的的胜胜败败战争中使用感染有天花的物品十八世纪欧洲天花流行,死亡1.5亿万人1000年公元 500年1000年1500年1600年1700年1800年1900年2000年明朝隆庆年间正式记载人痘接种(1567年)埃及法老感染天花(天花感染的最早证据)清康熙论人痘种痘(1
4、681年)汉朝时天花(虏疮)自交趾(越南)传入中国人痘接种传入欧洲(1721年)琴纳首次实施牛痘人体接种(1796年)最后一例天花患者在索马里治愈(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消灭天花(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消灭天花(1979年)年)罗马帝国天花大规模流行非洲和欧洲天花流行北宋、明朝天花流行,人痘接种北宋、明朝天花流行,人痘接种牛痘接种传入中国(1804年)萌芽期萌芽期 北宋(公元十一世纪),人们用人痘苗 (以毒攻毒),即以痘疱内的溶液涂抹在 健康人身上,可减轻患病的程度或不生病。熟苗:接种 接种 第一代痂 第二代痂 第三代痂 最终逐渐使病毒毒性降低。我国古代接种人痘的方法有两种:痘衣法痘衣
5、法:把天花病人的衣服或涂有天花脓疱浆 的衣服给小儿穿。鼻苗法鼻苗法:痘浆法:用棉花蘸天花脓疱液塞入儿童鼻孔。旱苗法:先将天花痂皮阴干研细,而后用银管 吹入鼻孔。水苗法:将天花痂皮研细用水调湿,以棉花蘸 染塞入鼻孔。张琰:种痘心法(1741年)下苗时选入钵,用杵研细。加水再研,入和苗丹少许,以微有红色为度,不可太多。再研极和。干湿所得,大约苗新宜润,苗久宜干;天寒用温水,天热用凉水。随取木棉絮一丸如豆大,泡透仍挹干,先展钵底苗浆,再收杵上苗浆。然后令孩子向明,左手拈起苗丸,塞入鼻孔,男左女右 。天花流行和康熙称帝天花流行和康熙称帝 1661年(顺治十八年)清朝顺治皇帝(福临)在悯忠寺观看太监吴良
6、辅出家仪式后发烧,出现天花症状,病情险恶,五天后病逝(24岁)。顺治8个儿子,4个夭折。余者中,次子福全最大,9岁;三子玄奕,8岁。因玄奕两岁时得过天花,加上灵敏聪颖,被孝庄皇后选为继承人,成为康熙皇帝。见过康熙的一位传教士给法王路易十四的报告中称:康熙“威武雄壮,身材匀称,五官端庄”,“脸上有天花留下的疤痕”。国初,人多畏种痘、至朕得种痘 方,诸子女皆以种痘得无恙。今四十 九旗俱命种痘,凡所种者皆得善 愈。尝记,初种豆时,年老人尚以为 怪。朕坚意为之,遂全此千万人之生 者,岂偶然耶?康熙:庭训格言(康熙:庭训格言(16891689年)年)1688年传入俄国18世纪由俄国传至土耳其朝鲜、俄国、
7、土耳其等1917年Mary Montagu夫人传到英国欧洲各国和印度试行接种人痘18世纪中叶至非洲1744年李仁山传授给日本世界各地 我听说100年来中国人一直有此习惯 (指人痘接种),这是被认为世界上最聪 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作出的伟大先例 和榜样。倘若我们在法国曾实施种痘,也许会挽救千千万万人的生命。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法国思想家伏尔泰(1694-17781694-1778)在他著名的在他著名的哲学通讯哲学通讯中说中说:免疫免疫(immunity)该词原系由拉丁字“immunis”演化而来,原意为“免除税收”(exempt from tax),也可寓意为免除疫患。人痘接种人痘接种实际上是人
8、为地选择毒性小的天花病毒在人体内造成一次轻型天花感染,因此难免有一定危险。接种后轻则留下大块疤痕,重则会导致死亡,有的还可能成为新的传染源。返回二、经典免疫学时期二、经典免疫学时期(十八世纪末二十世纪中叶)1牛痘苗的发明2减毒活疫苗的发明 及人工主动免疫方法的建立3抗毒素的发现 并开创人工被动免疫疗法4补体的发现及四大血清学试验的建立5提出抗体生成的侧链学说6免疫化学的研究7细胞免疫的发现8免疫病理概念的建立 返回Edward Jenner(1749-1823)vaccination with cowpox since 1796 1牛痘苗的发明1796.5.14他把挤奶姑娘尼姆斯手上感染的牛痘
9、浆接种到8岁男孩菲普斯的左臂 1798年发表论文“接种天花疫苗的原因和效果的调查”牛痘痘苗的获取和牛痘接种由于由于Edward Jenners 首次用牛痘来预防天花而引起的恐慌首次用牛痘来预防天花而引起的恐慌Edward Jenner纪念馆(原旧居)纪念馆(原旧居)1802年英国议会奖励1万英镑1808年英国政府任命Jenner担任新成立的疫苗接种学会的指导工作 France army:23 400 (no smallpox vaccination)Prussian army:278 (with smallpox vaccination)An example for evaluation of
10、 cowpox vaccinationVictims of smallpox During the Prussian-France War in 1870 非洲索马里的牧民非洲索马里的牧民阿阿里里毛毛马林马林,人类历史上最后人类历史上最后一名自然发生的天花病人于一名自然发生的天花病人于1977年被治愈年被治愈 WHO WHOWHO于于19791979年年1010月月2626日正日正式宣布全世式宣布全世界消灭天花界消灭天花由天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天花病毒繁殖速度快、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可通过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时,吸入患者具有感染性唾液飞沫而感染 症状:症状:发病发病2 23 3天内天内:会在脸
11、、手臂与腿上出现浓 密的圆形疹子,深埋在皮肤中,而后遍布 全身。病变时疹子转变成脓疱;2 2周后周后:开始变干;3 34 4周周:结痂处剥离脱落。有高烧、疲劳、头痛与背痛的症状。在感染天花病毒后的 15至20天内致死率高达30。天花患儿从天花患儿从1 17 7天的病症图天的病症图为什么接种牛痘能预防天花?为什么接种牛痘能预防天花?牛痘病毒与天花病毒的抗原(表面结构)绝大部分相同,而且对人体不会致病 能使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力来抵抗天花毒的感染 接种疫苗是唯一可行的治疗方法接种疫苗是唯一可行的治疗方法返回用沾有疫苗的针头在上臂划用沾有疫苗的针头在上臂划15次次2减毒活疫苗的发明及减毒活疫苗的发
12、明及 人工主动免疫方法的建立人工主动免疫方法的建立Louis Pasteur(1822-1895)化学家微生物学家免疫学家“疫苗之父”Pasteur的重要成果(1)分离培养鸡霍乱杆菌,用长期培养减毒 的细菌使鸡产生免疫力;(2)用高温培养法获得炭疽杆菌减毒苗,预 防羊的炭疽病;(3)用动物体连续传代法获得狂犬病毒减毒 株,制备了狂犬病疫苗,成功预防了人 类狂犬病。Louice Pasteur watching Joseph Meister receive the rabies vaccine*wood engraving,LIllustration,2 9:836,1885现将细菌、病毒、立克
13、次体、螺旋体等制成的制品统称为疫苗什么是疫苗?用微生物制成的供预防接种用的生物制品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机体自己产生的免疫力机体自己产生的免疫力主动免疫主动免疫 天然主动免疫天然主动免疫流感病毒流感病毒狂犬病毒狂犬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病毒免疫免疫细细 菌菌病毒病毒细胞细胞产生抗体产生抗体抗体与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合人工主动免疫人工主动免疫返回3抗毒素的发现并开创抗毒素的发现并开创 人工被动免疫疗法人工被动免疫疗法1883 Lffler分离了白喉杆菌1888 Roux&Yersin鉴定了白喉外毒素1890-1892 von Behring发现抗毒素和 建立血清疗法中和作
14、用 (Behring获1901年的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奖仪式获奖证书称:“由于Behring在血清学治疗特别是把抗血清用于白喉治疗,他在医学科学领域开拓出一条新路,因此把战胜疾病和死亡的制胜武器交给了内科医师们。”返回4补体的发现及补体的发现及四大血清学试验的建立四大血清学试验的建立中和反应凝集反应(1896年Durham等发现细菌特异性凝集反应;同年Widal建立了诊断伤寒的直接凝集试验即肥达试验;1900年Landsteiner建立了检测ABO血型的玻片凝集试验 )沉淀反应(Kraus,1897)补体结合反应(Bordet 和Gengou,1895)返回5提出抗体生
15、成的侧链学说提出抗体生成的侧链学说Ehrlich,1898 侧链学说(Side Chain Theory)(与Metchnikoff的细胞吞噬及细胞免疫学说一起获1908年的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Haurowitz,1930 模板学说(Template Theory)早年发明了细胞染色剂1897,建立白喉毒素及抗毒素的标准化方法1897,提出获奖成就:抗体生成侧链学说20世纪初,开始探索疾病如锥虫病、梅毒等的化学治疗,开创科学的药理学1854-1915侧链学说 细胞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侧链”,每一类型的侧链适合于一种抗原;受到特定抗原的刺激后,相应类型的侧链便大量增殖,并由细胞上脱落到体液内,成
16、为对抗原特异的体液免疫物质。*postulated by Paul Ehrlich,1900模板学说模板学说(Template Theory)membrane Ab moleculeInstruction Theory for antibody generation*Ag molecule as a templateAb moleculesynthesisAgAb*postulated by Linus Pauling,1940sAg免疫概念的发展 识别病原体后继而产生抗感染免疫(体液免疫)对机体有利返回6免疫化学的研究免疫化学的研究Landsteiner,1900Heidelberger,1
17、930 返回7细胞免疫的发现细胞免疫的发现Elie Metchnikoff(1908年与Ehrlich一起获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Robert Koch (获1905年的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俄国细胞免疫学家和动物比较胚胎学家)1884年 细胞学说:机体的免疫机制,主要就是以增强了吞噬功能的白细胞所发挥的吞噬作用。海星幼虫水蚤兔人等游走细胞血液细胞白细胞吞噬异物杀灭霉菌孢子吞噬细菌单 核 巨 噬 细 胞Robert Koch(1843-1910)(德国微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1876,发现炭疽病的病因炭疽杆菌建立细菌分离和培养技术,创立微生物学提出著名的病因学理论1890,发现迟发型超敏反应Koc
18、h现象Koch 发现结核杆菌为研制卡介苗奠定基础(获1905年的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Koch法则法则病原菌判断的四条准则:病原菌判断的四条准则:(1)被怀疑的微生物,应在这种病的每个患者身上存 在,而为健康人所没有;(2)这种微生物应能在实验室内分离成为纯系;(3)当把分离出的纯系菌接种到敏感的动物体内时,一定要能引起同样的疾病;(4)从这个接种而感染的实验动物中,一定要能重新 分离出纯的菌系。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发现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发现Koch,1890 结核菌的迟发型超敏反应Koch 发现结核杆菌为研制卡介苗奠定基础 ChaseChase(19421942)用结核杆菌致敏豚鼠,证明特异性细胞免
19、疫的存在。识别病原体产生抗感染免疫(体液免疫)对机体有利 抗感染免疫还存在细胞免疫 对机体有利,同时也有副作用原始细胞免疫学说俄罗斯动物学家Metchnikoff(1883-1890)提出,吞噬细胞是执行抗感染作用的细胞原始体液免疫学说Ehrlich(1890)发现血清中有抗菌物质Pfeffer(1894)发现溶菌素Border(1894)发现抗体和补体的溶菌性Wright和Douglas于1902年在研究吞噬作用时发现一种存在于血清和其它体液中的调理素,它能加速吞噬细胞对相应细菌的吞噬,从而将体液和细胞免疫学说统一起来。返回Ehrlich,1901年 认为机体虽然对异物有免疫应答,但对自身成
20、分却并非如此,提出了“自身中毒禁忌株”的概念。Charles Richet,1902 发现过敏反应,建立免疫病理的概念。(获1913年的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研究海洋无脊椎生物毒素对哺乳动物生理功能的影响时,1902,与Paul Portier发现用海葵触角的甘油提取液能使狗致敏,而且这种反应与毒素的毒性无关,取决于是否事先致敏同样的物质。(法国,医学生理学、免疫病理学)Donath和Landsteiner,1907年,从阵发性寒冷血红蛋白尿患者体内首次发现抗自身红细胞抗体;Dameshek,1938,研究自身溶血性贫血时,提出了自身免疫现象是较为普遍存在的,而非个别现象。这些又一次冲击了传统的
21、免疫保护概念自身免疫(autoimmunity):对自身组织、细胞或蛋白质产生的免疫应答状态;自身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引起的自身组织的损伤和临床症状。原认为免疫性的“保护”机制同样可能具有致病性!抗感染免疫(体液免疫)抗感染免疫(细胞免疫)免疫病理 对机体不利输血反应?抗感染移植排斥?不排斥?免疫系免疫系统如何统如何识别?识别?过敏反应?返回三、近代免疫学时期三、近代免疫学时期(二十世纪中叶)1免疫耐受现象的发现并提出自身耐受形成理论2抗体生成的克隆选择学说的提出返回1免疫耐受现象的发现免疫耐受现象的发现 并提出自身耐受形成理论并提出自身耐受形成理论Owe
22、n,1945Burnet和Finner,1949Medawar,1953(获1960年的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Owen(1945)Owen(1945)发现发现Macfarlane Burnet(1899-1985)1949,与Finner一起提出自身耐受学说:免疫学反应出现于胚胎发育过程的晚期。这种反应建立在对“自我标志或自身抗原”识别的基础上,此时免疫系统对这些抗原均形成耐受,并在以后也不能发生免疫排斥。澳大利亚,内科医生、病毒学家、免疫学家1953,证明免疫耐受是可以人工诱导的,并具有抗原特异性,提出获得性免疫耐受理论。Medawar 与Burnet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Peter Medawa
23、r(与Burnet共享1960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返回2抗体生成的克隆抗体生成的克隆选择学说的提出选择学说的提出Burnet,1957 提出:抗体生成的克隆选择学说(与Medawar共享1960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1)机体内存在有识别多种抗原的细胞系,在其细胞表面有识别抗原的受体;*postulated by McFarlane Burnet,1957BCR AgAbAgB cell clones(2)抗原进入体内后,选择相应受体的免疫细胞使之活化、增殖,最后成为免疫活性细胞及免疫记忆细胞;12131415161718192034567891112T cells“presented”an
24、tigen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CD8 T cellsAntigen presenting cell1010Note:for both T and B cells antigen is a growth factor(3)胚胎时期免疫细胞与自身抗原相接触则可被破坏、排除或出于抑制状态,因之成为失去对“自己”抗原的反应性,形成天然自身耐受状态,此种被排除或受抑制的细胞系称为禁忌细胞系;(4)免疫细胞系可突变产生与自己抗原发生反应的细胞系因之形成自身免疫反应;禁忌细胞系重新被激活,与自己抗原发生反应而形成自身免疫反应。自身(自身(self)异己(异
25、己(non-self )免疫的本质是识别异己,排异自身:胚胎时期已经接触过的抗原异己:胚胎时期没有接触过的抗原 是指机体识别、排除抗原性异物,借此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免疫(Immune)免疫概念的发展免疫概念的发展抗感染免疫(体液免疫)抗感染免疫(细胞免疫)免疫病理免疫的现代概念返回四、现代免疫学时期四、现代免疫学时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今)(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今)*体液免疫方面*细胞免疫方面*免疫学技术的发展 返回体液免疫方面体液免疫方面1抗体的分子结构与生物功能的研究 2免疫调节网络学说的提出 3抗体多样性的遗传控制 返回Porter(英国,1917-1985)Edelman(美国
26、,1929-)1959年用胃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酶解方法首先确定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多肽结构,获得Fab和Fc片段,为抗体的蛋白质序列分析打下了基础。(Porter与Edelman共享1972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1抗体的分子结构与生物功能的研究抗体的分子结构与生物功能的研究返回2 2免疫调节网络学说的提出免疫调节网络学说的提出Jerne,1972(1984年与Milstein&Kller一起获 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免疫网络学说:(1)抗原刺激发生之前,机体处于一种相对的免疫 稳定状态;(2)抗原进入机体后,打破了这种平衡,产生特异 性抗体分子;(3)当抗体达到一定量时,将引起抗独特型抗体的 产生;
27、(4)抑制增殖的克隆,防止其无休止的增殖,藉以 维持免疫应答的稳定平衡。N.Jerne and C.Milestein免疫学家独特型网络独特型网络抗原进入体内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此抗体(Ab1)可诱导产生抗独特型抗体(即抗抗体,Ab2),抑制抗体(Ab1)的产生。然而抗抗体(Ab2)数量增加,又可诱发出抗抗抗体(Ab3)。如此反复,成为网络。返回3 3抗体多样性的抗体多样性的遗传控制遗传控制Tonegawa,1980(1987年获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返回细胞免疫方面细胞免疫方面1淋巴细胞的发现并确立免疫系统 2T、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受体的证明3MHC限制现象的发现 4细胞因子的研究 5神经内分
28、泌免疫调节网络返回1 1淋巴细胞的发现并淋巴细胞的发现并确立免疫系统确立免疫系统Miller和Good(1961):发现胸腺的免疫功能,并证实存在两类不同的小淋巴细胞;Gowan(1965):证实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Claman和Mitchell(1969):分别将小淋巴细胞分为 T、B两群,并证实抗体产生需T、B细胞协同作用;Cooper等:免疫淋巴细胞在外周淋巴组织中的分布。返回2T、B淋巴细胞表面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受体的证明抗原受体的证明BCR:70年代TCR:80年代 CD21 CD81CD19Ig/IgBCRTCR CD4BlkZAP-70LckFynLynSykCD31012 101
29、5T、B淋巴细胞抗原受体(TCR/BCR)和免疫球蛋白(Ig)结构的极端多样性,是免疫系统具有自身-非己分辨能力的分子基础。返回3MHC限制现象的发现Snell(美国,1903-1996)1948年培育出MHC同类系小鼠品系,研究MHC遗传学基础;Dausset(法国,1916-)1958年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enacerraf(美国,1920-)1963年发现免疫应答基因Ir,并发现T细胞双重识别现象;(三人共享1980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Doherty(澳大利亚/美国,1940-)和 Zinkernagal(瑞士,1944-)1974年证明T细胞识别抗原的MHC限制现象 Zi
30、nkernagel-Doherty现象(Doherty 和Zinkernagal共享1996年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返回细胞因子的调节网络返回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 免疫既有系统内的协调和制约,同时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构成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是当前研究热点。松果体激素松果体激素精神因素精神因素神经肽神经肽免疫介质免疫介质内分泌激素内分泌激素免疫介质免疫介质内分泌激素内分泌激素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免疫系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流水斜阳春去尽,独留青冢向黄昏。免疫学免疫学
31、(Immunology)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及其生理功能的科学。返回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免疫学技术的发展1单克隆抗体技术 2T细胞克隆技术 3转基因技术 4分子杂交技术 5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6Microarray7RNA干扰技术返回第二节 免疫学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 现代免疫学已成为生命科学和医学中的前沿科学,免疫学发展水平是反映一个国家综合科学实力及发展水平的指标之一。一、免疫学与生命科学 二、免疫学技术与生物高科技产业 三、免疫学与生物安全和国防返回一、免疫学与生命科学 免疫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并将更有力地推动生命科学的进展 1.免疫学与生物学 2.免疫学与医学1.免疫学与生物
32、学(1)免疫学揭示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解读生老病死的密码,保持健康,防治疾病。生生命体正常运转的生理机制 老衰老与长寿 病疾病与健康 死死亡与凋亡(信号转导、细胞发育分化、凋亡和基因重排等很多生命活动的基本问题,首先在免疫学研究中发现)1.免疫学与生物学(2)免疫学与多学科交叉并相互促进 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调节系统 免疫学理论和技术促进多学科发展 多学科促进免疫学的发展2.免疫学与医学 免疫学为人类防治疾病作出了重要贡献,并有更加广阔的需求和应用:传染病 肿瘤 自身免疫病 过敏性疾病 寄生虫病 心脑血管疾病返回二、免疫学技术与生物高科技产业二、免疫学技术与生物高科技
33、产业 生物高科技产业被誉为“朝阳工业”,已成为众多投资者与企业家特别关注的热门领域之一。上海市科委到2006年为止,全球生物产业总收入约400多亿美元,其中基因工程药物约350多亿,占84.7%。现有120多种基因工程药物上市,近400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约3000中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我国只有20种生物药品投入市场,100多种生物新药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生物产品中80与免疫学相关,50与肿瘤相关。主要有:蛋白质药物和抗体(200亿)、疫苗(75亿)、诊断试剂(73亿)、分子育种(30亿)、转基因农作物(42.5亿)。中国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芮国忠 造成如此大差距的原因主要有:第一:生物制药产
34、业链的技术水平发展不够均衡,有些技术 产业化所需的工艺和设备达不到标准;第二:产业内企业决策层的产业化意识还不够强,管理层对 生物技术产业化的经验不够丰富;第三:对生物技术领域比较陌生的传统制药企业进入制药领 域的信心不足;第四:专利占有量比较低,仍以仿制生产为主,缺乏竞争能力第五:生物制药技术下游工程技术的发展落后于生物技术的 发展,不能满足生物技术产品工业生产的需要。返回三、免疫学与生物安全和国防 生物战争:生物武器(如:炭疽、霍乱、天花等)生物入侵:如世界上新发现的病毒(如埃博拉病毒等),也有向我国蔓延传入的趋势 这些需要制备疫苗以备不时之需!返回获诺贝尔奖的免疫学家及其成就获诺贝尔奖的
35、免疫学家及其成就1901 Behring 抗毒素,血清疗法 1905 Koch 病原菌,结核病的研究 1908 Ehrlich 抗体形成的侧链学说 Metchnikoff 细胞吞噬及细胞免疫学说 1912 Carrel 器官移植 1913 Richet 过敏反应 1919 Bordet 补体结合现象 1930 Landsteiner ABO血型系统 1951 Theiler 黄热病疫苗 1957 Bovet 抗组胺药治疗超敏反应 1960 Burnet 克隆选择学说 Medawar 获得性移植免疫耐受性获诺贝尔奖的免疫学家及其成就获诺贝尔奖的免疫学家及其成就1972 Edelman、Porte
36、r免疫球蛋白的化学结构1977 Yalow 放射免疫测定法1980 Dausset 人HLA系统 Snell 小鼠H-2系统 Benacerraf 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1984 Jerne 免疫网络学说 Khler、Milstein 单克隆抗体 1987 Tonegawa Ig多样性的遗传控制1990 Murray、Thomas移植免疫学1996 Doherty、Zinkernagel T细胞免疫中的MHC限制1997 Prusiner prions感染的生物学机理返回免疫学期刊介绍 国内免疫学相关期刊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北京 中华医学会中国免疫学杂志 长春 中国免疫学会现代免疫学杂志 上
37、海 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免疫学杂志 重庆 中国免疫学会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西安 第四军医大学国外和免疫学相关的期刊Advances in Immunology Annual Review of Immunology Cancer Immunology,Immuno therapy Cancer Immunology,Immunotherapy Cancer Research Cell Clinical Immunology Clinical Immunology and Immunopathology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Immunology Current O
38、pinion in Immunology 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logy Human Immunology Immunobiology ImmunityImmunology Project Resources Understanding Autoimmune Diseasehttp:/www.niaid.nih.gov/publications/autoimmune/work.htmAntibody descriptions IgG,IgM,IgAhttp:/sprojects.mmi.mcgill.ca/immunology/Ig_text.htmImmunology Hyperlinked History&Molecular Movieshttp:/www.bio.davidson.edu/courses/Immunology/Bio307.htmlNature Magazine&Immunologyhttp:/ Genome Databasehttp:/www.ncbi.nlm.nih.gov/NCBI Genome Basehttp:/www.ncbi.nlm.nih.gov/entrez/query.fcgi?cmd=Retrieve&db=pubmed&dopt=Abstract&list_uids=1589796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