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脑梗塞护理查房 第1页,共40页。想一想想一想 1.什么是脑梗塞?2.病因 3.临床表现 4.护理要点第2页,共40页。颈内动脉系统:供应眼部和大脑半球前3/5部分 椎-基底动脉系统:供应大脑半球后2/5(枕叶及颞叶内侧)、丘脑、内囊后肢后1/3、全部脑干和小脑的血液第3页,共40页。脑底动脉环(Willis环)的构成及意义 双侧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后动脉、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组成。使两半球及两个供血动脉系统间的血供相互代偿。但脑深部穿动脉的吻合支较少,脑血流的调节和代偿作用较差第4页,共40页。第5页,共40页。脑部血液供应 颈内动脉系统 椎基底动脉系统 Willis动脉环 两套独立
2、的动脉系统间存在广泛的侧支循环第6页,共40页。什么是脑梗塞什么是脑梗塞 是指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者软化称为脑梗塞。包括脑血栓的形成、脑栓塞、腔隙性梗死。第7页,共40页。病理改变病理改变h内组织改变不明显,可逆。1h后脑组织肿胀、变软、灰白质界限不清。天后脑组织软化、坏死并开始液化周后坏死组织被吞噬、清除,机化修复。第8页,共40页。脑梗的分类各种栓子(血流中异常的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脑栓塞脑梗的分类脑血栓的形成颅内外供应脑组织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改变,血管腔变狭窄或在此基础上形成血栓第9页,共40页。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在颅内血管壁病
3、变的基础上,如存在血流缓慢、血液粘滞度升高、血管痉挛等因素,容易引起血 栓的形成,造成管腔的狭窄,最终引起管腔的完 全闭塞 好发血管:颈内A、大脑中A、颈总A、基底A下段第10页,共40页。脑栓塞病因脑栓塞病因脑梗塞主要有血栓形成及栓塞两类(一)非栓塞性脑梗塞的病因有:1脑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2脑动脉炎 3高血压可引起动脉壁的透明变性,动脉内膜破裂,使血小板易于附着和集聚而形成血栓4血液病红细胞增多症等易发生血栓。5机械压迫肿瘤6.颈动脉粥样硬化第11页,共40页。栓塞性栓塞性 1心源性为脑栓塞最常见的病因 2非心源性气栓塞、长骨骨折时的脂肪栓塞、肺静脉栓塞、脑静脉栓塞都是非心源性脑栓塞的原
4、因。3.来源不明性第12页,共40页。第13页,共40页。临床症状临床症状 以中老年多见(50-60岁)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 常在安静或休息状态下发病 部分病人病前有前驱症状如肢体无力及麻木、眩晕等 发病后13天达高峰,出现相应脑动脉供血区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 无明显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大部分病人意识清楚或仅有轻度意识障碍,但脑干梗塞和大面积梗塞除外。第14页,共40页。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根据血管闭塞的部位和范围而定,神经系统体征有助于区分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梗死。常见的症状有失语、偏瘫、感觉障碍等 如大脑中动脉闭塞引起三偏征 交叉(一侧颅神经麻痹伴对侧运动或感觉缺失
5、)或双侧神经系统体征提示梗死位于脑干。特殊类型的神经功能缺失,如,纯感觉卒中、构音障碍伴手笨拙,提示小血管病变所致的皮层下或腔隙性梗死。第15页,共40页。分型分型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和体征持续超过24小时,13周内完全恢复,不留后遗症。完全型:起病6h达到高峰,为完全性偏瘫,病情严重,有意识障碍。进展型:局灶性脑缺血症状逐渐加重。缓慢进展型: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2周后仍逐渐进展。第16页,共40页。x图片图片第17页,共40页。辅助检查辅助检查造影第18页,共40页。调整血压调整血压早期溶栓早期溶栓血管扩张剂血管扩张剂防脑水肿防脑水肿抗凝抗凝治疗原则第19页,共40页。辅助降
6、温辅助降温呼吸机辅助通气呼吸机辅助通气血管内介入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脑保护治疗脑保护治疗治疗原则第20页,共40页。护理要点护理要点 1.1.一般护理一般护理 休息、饮食、生活护理、安全护理休息、饮食、生活护理、安全护理 2.2.病情观察病情观察 3.3.用药护理用药护理 4.4.康复护理康复护理 5.5.心理护理心理护理第21页,共40页。良肢位的摆放良肢位的摆放 定义 良肢位是为了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而将其摆放在一种体位或姿势,是从治疗护理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它能够使偏瘫后松弛的关节相对稳固,预防和减轻痉挛模式模式的出现和发展发展,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和个体情况
7、,可采取不同的良肢位。第22页,共40页。良肢位摆放的意义良肢位摆放的意义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减少残障的发生 提高病人的生活生命质量第23页,共40页。仰卧位患侧上肢稍外展,肘、腕关节伸直,掌心朝上,手指分开或握一毛巾。在患侧肩部、髋部和膝部的后方分别放一小枕或软垫,使这些部位稍垫起,膝关节微屈,在患侧小腿下外侧垫一小枕,踝关节保持90,足趾向上。第24页,共40页。正确的仰卧位:正确的仰卧位:第25页,共40页。正确的仰卧位正确的仰卧位第26页,共40页。正确的仰卧位正确的仰卧位第27页,共40页。患侧卧位患侧上肢充分向前伸,肩关节向前屈曲约90,腕关节伸直,掌心朝上,手指分开;患侧下肢伸展;
8、健侧上肢自然放在体侧,健侧下肢稍屈髋屈膝放于体前于体前软枕上。第28页,共40页。偏瘫患侧卧位偏瘫患侧卧位第29页,共40页。偏瘫患侧卧位偏瘫患侧卧位注意事项:此侧卧位躯干应稍稍后仰,偏瘫侧肩部略向前伸,避免偏瘫侧肩部过多承受身体压力而引起疼痛;保持偏瘫侧肩胛骨前伸位时,不能直接牵拉患侧上肢,以避免对患侧肩关节的损伤,应按下图指示操作。第30页,共40页。偏瘫健侧卧位偏瘫健侧卧位第31页,共40页。健侧卧位患侧上肢放于体前一软枕上,患肩向前屈曲约90,患侧下肢稍屈髋屈膝放于体前的软枕上,踝关节保持90;健侧上、下肢放在舒服的位置上,保持髋微伸和膝微屈。第32页,共40页。偏瘫健侧卧位偏瘫健侧卧
9、位第33页,共40页。偏瘫健侧卧位偏瘫健侧卧位第34页,共40页。床上座位的正确姿势床上座位的正确姿势第35页,共40页。提问提问 1、高血压的分级 2、12对脑神经 3、脑脊液的压力 4、轻瘫试验 5、肌力的分级 6、Willis动脉环第36页,共40页。高血压分级高血压分级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或舒张压90-99mmHg;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或舒张压100-109mmHg;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 第37页,共40页。肌力分级肌力分级肌力是指肌肉的收缩力。1.肌力分级:采用0 5级的六级分级法 0级完全瘫痪。1级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2级肢体在床面上能移动,但不能抬离床面。3级肢体能抵抗重力抬离床面,但不能抗阻力。4级能作抗阻力动作,但较正常差。5级正常肌力。第38页,共40页。第39页,共40页。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第40页,共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