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城市中心医院杨晓慧2019-3-21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也称波状热,是布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近些年,我国布病疫情呈上升趋势。该病常侵袭脊柱,临床和MR表现颇似脊柱结核,熟悉布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侵袭脊柱后的MR表现,对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布氏杆菌病是人畜共患疾病,国内多见于东北和西北等牧区,羊是主要传染源,其次是牛和猪。病菌通过接触处的破损皮肤、黏膜或进食被污染的乳制品、肉类时传播给人。牧区的农牧民和兽医;饮用过未经消毒灭菌乳品或进食未煮沸病畜肉类的人群;与含菌培养标本接触的实验室工作人员。近年来城市发病率有所上升,多因进食乳制品或涮羊肉所致,成为食源性疾病。大量布氏杆菌经
2、消化道、呼吸道黏膜及皮肤侵入人体,首先到达附近的淋巴结,突破淋巴防卫功能后进入血液循环,并不断释放内毒素,随之侵犯肝、脾、骨髓、关节等组织。此病变主要变化为渗出、增生、肉芽肿形成,3种病理改变可以交替发生。临床常见的症状为发热(多为波状热)、多汗、关节痛、腰背酸痛、肌肉疼痛,早期主要表现为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炎,易误诊为风湿热。以后表现为骨骼受累,其中脊柱受累最常见,尤其是腰椎受累后出现持续性腰痛或下背痛,伴肌肉痉挛,局部压痛、叩痛,脊柱活动受限,常处于固定姿势,局部可出现腰大肌脓肿或硬膜外脓肿,硬膜外脓肿较重时可致截瘫。病变在脊柱不同部位表现相应神经根放射痛或脊髓压迫症状,临床上易误诊为化脓
3、性脊柱炎,脊柱结核或椎间盘突出症血象淋巴细胞增多;血沉 C-反应蛋白凝集实验 平板凝集试验:阳性用于初筛 试管凝集 布病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病原学 关节液,血液1、骨改变,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 椎体边缘虫蚀样骨质破坏,破坏周围可 见骨质硬化,无死骨2、椎间盘改变 椎间盘呈T1低信号,T2混杂信号,椎间隙狭窄3、椎旁脓肿 厚而不规则增强的脓肿壁和界限不清脊柱旁异常信号,无流注改变4、骨膜改变 表现为椎体增生5、韧带改变 前纵韧带及棘间韧带骨化总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骨改变多为破坏与增生同时存在,但很少见到死骨存在,破坏灶边缘硬化;椎间隙不变窄或可轻度变窄;椎旁软组织肿胀,但很少有寒性脓肿,即使有脓肿内也不会有斑点状死骨影1、脊椎结核 多为2个或2个以上椎体同时受累,以椎体破坏和骨质疏松为主,常见受累椎体失去正常形态即塌陷,脊柱可见向后成角畸形,常见死骨及寒性脓肿(腰大肌脓肿),且脓肿内多可见钙化。脊椎结核最可靠的MRI特点是跳跃病灶和薄而光滑强化的脓肿壁以及界限清楚的脊柱旁异常信号;2、化脓性脊柱炎 发展迅速,有高热3、强直性脊柱炎4、其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