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章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卖家):huzn11 文档编号:3474066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2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章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章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章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章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章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章 我们周围的空气2021年单元测试卷(70)一、单选题12020新春之际出现了罕见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过氧乙酸(CH3COOOH) 是杀灭病毒的主要消毒剂。下列关于过氧乙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过氧乙酸是化合物B过氧乙酸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C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62能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过氧化氢分子B氢分子C氧分子D氢、氧两种原子3将我们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较,其成分含量明显升高的是()A二氧化碳B氧气C稀有气体D氮气4氧气是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

2、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产生大量白烟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火焰比在空气中更明亮5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B镁条投入稀硫酸C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D在熟石灰中加入稀盐酸6以下是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操作或现象,其中操作正确或者现象符合事实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生成黑色固体B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再加入药品C为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搅拌滤纸上的悬浊液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7下列化学用语正确

3、的是()A水银AgB二硫化碳CS2C铵根离子NH3+D氦气He28氧气是一种常见气体,能与多种物质反应有关氧气的现象或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B氧气对于水中生命来说意义重大,通常氧气易溶于水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的氧气属于混合物9下列有关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发热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电解水时负极与正极产生气体体积比为1:210下列与空气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的B二氧化碳是一种

4、空气污染物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可制成电光源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黑色固体11丁烯(C4H8)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丁烯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2B丁烯中碳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C丁烯分子中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D丁烯分子中含有4个碳元素和8个氢元素12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吸烟损害大脑,使人记忆力减退B长期吸烟易患肺气肿、肺癌等疾病C吸烟有害健康,但“二手烟”对人体无害D香烟烟气中的CO、尼古丁等对人体危害很大13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的是()A3N23个氮分子B2H2个氢元素C2Mg+22个镁离子DFe3O4氧化铁14

5、葡萄糖(C6H12O6)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它是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葡萄糖属于氧化物B葡萄糖是有6个碳元素,6个氧元素和12个氢元素组成的C葡萄糖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D葡萄糖分子是有碳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构成的15下列对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预先留少量水,以防止瓶炸裂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以防止冷凝水倒流C蒸发时,必须将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D过滤时,用玻璃棒在漏斗中不断搅拌以加快过滤速度二、填空题16如图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和燃烧中的两幅照片。(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既

6、能和氧气反应,也能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其中氮元素为3价)。写出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从反应类型的角度看,这两个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是 。(2)以镁与氧气反应为例,将燃烧前和燃烧后的各物质有关信息填入下表:物质构成粒子(填粒子符号)物质类别镁条 氧气 氧化镁 (3)以镁与氧气反应为例从微观角度分析上述变化,图为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A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判断的依据是 ,形成离子的符号是 。比较B、C两种粒子,其结构的共同点是 ,由此可推断二者 (填“属于”或“不属于”)同种元素,二者化学性质是否相同 ,理由是 。(4)比较镁条燃烧的反

7、应物和生成物可以看出,化学变化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有 (填序号)。物质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量元素的种类各元素的总质量各原子的电子层排布17在:二氧化碳;液氧;洁净的空气;矿泉水;冰水混合物;二氧化锰;镁条;氦气;氧化铜;水等物质中(1)属于混合物的是 ;(2)属于纯净物的是 ;(3)属于化合物的是 ;(4)属于单质的是 。18氧家族的“生长树”如图1所示。(1)图1树上的“果子”有许多共同之处。从组成上分析,它们都含有 元素。从物质类别上分析,它们都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图1树上有种“果子”为黑色固体,发生化合反应生成该“果子”的文字表达式是 。(3)图2装置的A瓶中反应的

8、文字表达式为 ;证明B瓶中的燃烧产物所用的试剂是 ;进行C瓶实验需要在铁丝下端绑一根火柴,其作用是 ,小明在做该实验时,没有观察到预期的实验想象,请帮助他分析下其中的原因 。(4)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产生氧气,其反应过程中各阶段的微观示意图如图3,从中我们可得知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三、推断题19有A、B、C、D、E五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B为黑色固体,A、C为无色液体,D、E为无色气体。(“一”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表示两种物质可以互相转化,省略部分反应条件。)(1)写出A、B、D三种物质的化学式:A ,B ,D 。(2)B在A

9、的反应中起的作用可能是: 。(3)D和E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4)写出E具有的一项化学性质: 。四、实验题20如图1为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图:(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若选用A装置来制取氧气,通常是先将二氧化锰加入锥形瓶中,然后通过长颈漏斗加入一定量的双氧水,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实验过程中拟通过调节双氧水加入的量来控制反应速率,可将长颈漏斗改为 ;若用C装置来收集氧气,则检验氧气集满的方法是 。(3)B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常用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已知通常情况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

10、气体,极易溶解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则上述装置中,不能用于收集氨气的装置是 ,若用E装置收集氨气,气体应从 端(填a或b)进入。(4)若将氨气溶于水制备氨水,不能将通氨气的导管直接插入盛水的烧杯中,应在导管的前沿倒接一个漏斗,如图2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 。五、计算题21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抗疟药物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1)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2)青蒿素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3)青蒿素中氧元素质量分数 (只列计算式)。22“84消毒液”属于含氯消毒剂,适用于一般物体表面、白色衣物、医院污染物品的消毒,有效成分为次氯

11、酸钠(化学式为NaClO)。(1)次氯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计算100g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质量(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12020新春之际出现了罕见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过氧乙酸(CH3COOOH) 是杀灭病毒的主要消毒剂。下列关于过氧乙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过氧乙酸是化合物B过氧乙酸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C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6【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B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C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D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由化

12、学式可知,过氧乙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选项说法正确;B过氧乙酸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每个过氧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选项说法错误;C由化学式可知,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选项说法正确;D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2+14+16376,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2能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过氧化氢分子B氢分子C氧分子D氢、氧两种原子【分析】根据过氧化氢的构成以及其基本构成粒子与性质的关系判断,过氧化氢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解答】解: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物

13、质是由什么粒子直接构成的,它的化学性质就是由谁来保持的,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过氧化氢化学性质的粒子是过氧化氢分子。故选:A。3将我们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较,其成分含量明显升高的是()A二氧化碳B氧气C稀有气体D氮气【分析】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气,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不同;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气,人体呼

14、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不同,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A、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在氧化分解时会放出二氧化碳,故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会明显升高,此选项正确;B、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在氧化分解时会消耗氧气,故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会减少,此选项不正确;C、呼出的气体中稀有气体的含量与空气中的含量基本无变化,此选项不正确;D、呼出的气体中氮气的含量与空气中的含量基本无变化,此选项不正确。故选:A。4氧气是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

15、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产生大量白烟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火焰比在空气中更明亮【分析】根据物质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来分析。【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描述正确;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描述错误;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产生大量白烟,描述正确;D、氧气具有助燃性,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火焰比在空气中更明亮,描述正确。故选:B。5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B镁条投入稀

16、硫酸C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D在熟石灰中加入稀盐酸【分析】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均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B、镁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D、熟石灰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

17、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B。6以下是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操作或现象,其中操作正确或者现象符合事实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生成黑色固体B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再加入药品C为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搅拌滤纸上的悬浊液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分析】A、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D、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B、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组装好装置后

18、,应在向容器中装入药品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以避免装入药品后发现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部分仪器而浪费药品,故选项说法正确。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为防止损坏滤纸,不能用玻璃棒搅拌滤纸上的悬浊液,故选项说法错误。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7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水银AgB二硫化碳CS2C铵根离子NH3+D氦气He2【分析】A、根据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进行分析判断。B、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

19、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D、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解答】解:A、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其化学式为Hg,故选项化学用语错误。B、二硫化碳的化学式为CS2,故选项化学用语正确。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铵根离子可表示为NH4+,故选项化学用语错误。D、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He,故选项化学用语错误。故选:B。8氧气是一种常见气体,能与多种

20、物质反应有关氧气的现象或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B氧气对于水中生命来说意义重大,通常氧气易溶于水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的氧气属于混合物【分析】A、根据在铁丝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解答称B、水中含有微量的氧气,可以据此结合氧气的溶解性来解答C、根据在硫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解答称D、工业上根据空气中各成分沸点的不同,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结论,故选项说法错误;B、氧气是一种不易溶于水的物质,所以水中

21、含有微量的氧气,故说法错误;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D、工业上根据空气中各成分沸点的不同,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主要将氮气分离出去,剩余的氧气属于混合物,故法正确;故选:D。9下列有关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发热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电解水时负极与正极产生气体体积比为1:2【分析】A、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C、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分析;D、根据电解水的现象分析。【解答】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发热,故A描述正确;B、

22、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B描述不正确;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C描述不正确;D、电解水时负极与正极产生气体体积比为2:1,故D描述不正确。故选:A。10下列与空气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的B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可制成电光源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黑色固体【分析】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的错误;B、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错误;C、稀有气体的用途是: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黑色固体错误;【解答】解: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的错误,因为空气是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错误,因为二氧化碳

23、是空气的成分,不是污染物;故选项错误;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可制成电光源正确;故选项正确;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黑色固体错误,因为氧化镁是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故选:C。11丁烯(C4H8)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丁烯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2B丁烯中碳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C丁烯分子中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D丁烯分子中含有4个碳元素和8个氢元素【分析】A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B根据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来分析;C根据原子的构成来分析;D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解答】解:A丁烯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8)6:1,故错误;B碳原子核外有2个

24、电子层,所以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故正确;C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碳原子的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为2、4,故错误;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错误。故选:B。12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吸烟损害大脑,使人记忆力减退B长期吸烟易患肺气肿、肺癌等疾病C吸烟有害健康,但“二手烟”对人体无害D香烟烟气中的CO、尼古丁等对人体危害很大【分析】根据烟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来分析解答。【解答】解:A吸烟损害大脑,使人记忆力减退,故正确;B长期吸烟主要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易患肺气肿、肺癌等疾病,故正确;C吸

25、烟有害健康,“二手烟”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故错误;D香烟烟气中的CO、尼古丁等对人体危害很大,故正确。故选:C。13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的是()A3N23个氮分子B2H2个氢元素C2Mg+22个镁离子DFe3O4氧化铁【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A、3N2表示的是3个氮分子,正确;B、2H表示的是两个氢原子,错误;C、2Mg2+表示的是2个镁离子,错误;D、

26、Fe3O4表示的是四氧化三铁,错误;故选:A。14葡萄糖(C6H12O6)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它是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葡萄糖属于氧化物B葡萄糖是有6个碳元素,6个氧元素和12个氢元素组成的C葡萄糖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D葡萄糖分子是有碳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构成的【分析】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B、根据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葡萄糖是由碳、氢、

27、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C、葡萄糖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2):(166)1:2:1,故选项说法错误。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葡萄糖分子是有碳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15下列对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预先留少量水,以防止瓶炸裂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以防止冷凝水倒流C蒸发时,必须将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D过滤时,用玻璃棒在漏斗中不断搅拌以加快过滤速度【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给试管中的

28、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解答】解:A、铁丝在O2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故选项说法正确。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试管口应向上倾斜,与水平面呈45度角,故选项说法错误。C、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错误。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不能用玻璃棒进行搅拌,以防止损坏滤纸,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16如图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和燃烧

29、中的两幅照片。(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既能和氧气反应,也能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其中氮元素为3价)。写出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Mg+O22MgO、3Mg+N2Mg3N2。从反应类型的角度看,这两个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与光能。(2)以镁与氧气反应为例,将燃烧前和燃烧后的各物质有关信息填入下表:物质构成粒子(填粒子符号)物质类别镁条Mg单质氧气O2单质氧化镁Mg2+、O2氧化物(或化合物)(3)以镁与氧气反应为例从微观角度分析上述变化,图为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A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判断的依据是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

30、形成离子的符号是O2。比较B、C两种粒子,其结构的共同点是质子数相同,由此可推断二者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同种元素,二者化学性质是否相同不同,理由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4)比较镁条燃烧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可以看出,化学变化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有(填序号)。物质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量元素的种类各元素的总质量各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化学反应的特点以及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来分析;(2)根据物质的构成以及类别来分析;(3)根据粒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离子符号的写法、元素的概念来分析;(4)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原子的变化来分析。【解答】解:(1)在点燃的条

31、件下,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Mg+O22MgO、3Mg+N2Mg3N2,两个反应都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属于化合反应,反应过程中都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故填:2Mg+O22MgO、3Mg+N2Mg3N2;化合反应;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与光能;(2)镁是金属单质,是由镁原子构成的;氧气是一种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氧化镁是由镁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是由镁离子与氧离子构成的。故填:镁条Mg单质氧气O2单质氧化镁Mg2+、O2氧化物(或化合物)(3)由A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质子数为8,最外层有6个电子(大于4个),

32、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带有两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O2;故填:得到;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O2;由B、C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其结构的共同点是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属于同种元素;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二者化学性质不同;故填:质子数相同;属于;不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4)由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化学变化中:物质的种类发了改变;原子的种类一定不变;原子的数量一定不变;元素的种类一定不变;各元素的总质量一定不变;在化学反应中,不同的原子存在着得失电子的情况,所以各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可能会发生改变。故填:。17在:二氧化碳;液氧;洁净的空气;矿泉水;冰水混合物;二氧化

33、锰;镁条;氦气;氧化铜;水等物质中(1)属于混合物的是 ;(2)属于纯净物的是 ;(3)属于化合物的是 ;(4)属于单质的是 。【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解答】解:(1)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矿泉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2)二氧化碳、液氧、冰水混合物、二氧化锰、镁条、氦气、氧化铜和水等物质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都属于纯净物;(3)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二氧化锰、氧化铜和水等物质都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化合物;(4)

34、液氧、镁条和氦气等物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单质故答案为:;。18氧家族的“生长树”如图1所示。(1)图1树上的“果子”有许多共同之处。从组成上分析,它们都含有 氧元素。从物质类别上分析,它们都属于 纯净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图1树上有种“果子”为黑色固体,发生化合反应生成该“果子”的文字表达式是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3)图2装置的A瓶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硫+氧气二氧化硫;证明B瓶中的燃烧产物所用的试剂是 澄清石灰水;进行C瓶实验需要在铁丝下端绑一根火柴,其作用是 引燃铁丝,小明在做该实验时,没有观察到预期的实验想象,请帮助他分析下其中的原因 氧气的量不足或铁丝

35、表面有铁锈等(合理即可)。(4)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产生氧气,其反应过程中各阶段的微观示意图如图3,从中我们可得知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分析】(1)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物质的检验方法、实验失败的原因来分析;(4)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来分析。【解答】解:(1)从组成上分析,它们都含有氧元素;故答案为:氧;从物质类别上分析,它们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均属于纯净物;故答案为:纯净物;(2)四氧化三铁是一种黑色固体,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故答案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3)在点燃

36、的条件下,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文字表达式为:硫+氧气二氧化硫,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常用澄清的石灰水,进行C瓶实验需要在铁丝下端绑一根火柴,其作用是引燃铁丝,小明在做该实验时,没有观察到预期的实验想象,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氧气的量不足或铁丝表面有铁锈等;故答案为:硫+氧气二氧化硫;澄清石灰水;引燃铁丝;氧气的量不足或铁丝表面有铁锈等(合理即可);(4)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答案为: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三、推断题19有A、B、C、D、E五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B为黑色固体,A、

37、C为无色液体,D、E为无色气体。(“一”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表示两种物质可以互相转化,省略部分反应条件。)(1)写出A、B、D三种物质的化学式:AH2O2,BMnO2,DO2。(2)B在A的反应中起的作用可能是:催化作用。(3)D和E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氧气水。(4)写出E具有的一项化学性质:可燃性(或还原性)。【分析】根据B为黑色固体,A、C为无色液体,A在B的作用下可以生成C,则A为过氧化氢,B为二氧化锰,C为水;D、E为无色气体,A可以生成D,C与D可以相互转化,D为氧气,D与E可以反应,C与E可以相互转化,E为氢气,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

38、即可【解答】解:(1)B为黑色固体,A、C为无色液体,A在B的作用下可以生成C,则A为过氧化氢,B为二氧化锰,C为水;D、E为无色气体,A可以生成D,C与D可以相互转化,D为氧气,D与E可以反应,C与E可以相互转化,E为氢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B、D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别为:H2O2;MnO2;O2;(2)A为过氧化氢,B为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加速反应的进行;(3)D和E反应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氧气水;(4)E为氢气,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故答案为:(1)H2O2;MnO2;O2;(2)催化作用;(3)氢气+氧气水;(4)可燃性(或

39、还原性)。四、实验题20如图1为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图:(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酒精灯;集气瓶。(2)实验室若选用A装置来制取氧气,通常是先将二氧化锰加入锥形瓶中,然后通过长颈漏斗加入一定量的双氧水,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催化作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该实验过程中拟通过调节双氧水加入的量来控制反应速率,可将长颈漏斗改为分液漏斗;若用C装置来收集氧气,则检验氧气集满的方法是将到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3)B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常用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已知通常情况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0、,极易溶解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则上述装置中,不能用于收集氨气的装置是CF,若用E装置收集氨气,气体应从a端(填a或b)进入。(4)若将氨气溶于水制备氨水,不能将通氨气的导管直接插入盛水的烧杯中,应在导管的前沿倒接一个漏斗,如图2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2)根据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氧气有助燃性进行分析;(3)根据氨气极易溶解于水,密度比空气小进行分析;(4)根据氨气极易溶解于水进行分析。【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

41、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是酒精灯,是集气瓶;(2)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起催化作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所以拟通过调节双氧水加入的量来控制反应速率,可将长颈漏斗改为分液漏斗,氧气有助燃性,所以用C装置来收集氧气,则检验氧气集满的方法是:将到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3)氨气极易溶解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所以上述装置中,不能用于收集氨气的装置是CF,若用E装置收集氨气,气体应从a进入;(4)氨气极易溶解于水,所以将氨气溶于水制备氨水,不能将通氨气的导管直接插入盛水的烧杯中

42、,应在导管的前沿倒接一个漏斗,目的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故答案为:(1)酒精灯,集气瓶;(2)催化作用,2H2O22H2O+O2,分液漏斗,将到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3)CF,a;(4)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五、计算题21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抗疟药物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1)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15:22:5。(2)青蒿素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90:11。(3)青蒿素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只列计算式)。【分析】(1)根据化学式的微观意义来分析;(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3)根据

43、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解:(1)由化学式(C15H22O5)可知,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5:22:5;故答案为:15:22:5;(2)青蒿素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15):(122)90:11;故答案为:90:11;(3)青蒿素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故答案为:。22“84消毒液”属于含氯消毒剂,适用于一般物体表面、白色衣物、医院污染物品的消毒,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1)次氯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4.5。(2)计算100g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质量(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解答;(2)根据物质的化学式计算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利用化合物的质量和其中元素质量分数可求出元素质量【解答】解:(1)次氯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23+35.5+1674.5;故填:74.5;(2)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7.7%,100g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质量为100g47.7%47.7g。答:100g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质量为47.7g。故答案为:(1)74.5;(2)47.7g。23 / 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化学 > 考试试卷 >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章 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huzn11)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