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突发性环境事件,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应急反应和救援水平,将突发性环境事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至最小程度,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二)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6.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7.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8.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9.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的通知10.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11.放射诊疗管理
2、规定12.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在本院区范围内人为或不可抗力造成的废水、废气、固废(包括危险废物)、放射事故,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污染事故等。二、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一)指挥机构医院成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由院长、主管环保的副院长及院务办、总务科、设备办、院感办、放射科等科室领导组成,下设应急救援办公室(设在总务科),日常工作由总务科兼管,并有物业公司协助事故报警及事故处理工作。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院长任总指挥,主管环保的副院长任副总指挥,负责全院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指挥部设在总务科
3、。(二)机构职责1.指挥领导小组:负责“预案”的制定、修订;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组织实施和演练;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救援工作。2.应急救援办公室:负责应急救援的日常工作,必要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3.物业公司及内勤人员: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负责现场医疗事故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工作。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
4、应和运输工作。4.其他人员:负责维持事故现场稳定,对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三、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一)信息的监测与报告1.信息的监测:指挥领导小组各成员根据各自职能,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的原则,负责院区环境事件的日常监管和信息收集工作。2.信息的报告:各相关部门指定专人负责。遇有突发性环境事件隐患及特殊情况立即上报,应急救援办公室在收到各相关部门和各社区上报的信息后立即汇总,上报指挥领导小组总指挥。 (二)预警预防行动 1.各部门在日常检查中发现,或经群众举报、新闻媒体报道等其它途径得到的重大环境事件隐患,必须立即报应急救援办公室以及时上报指挥领导小组。 2.对重大环境事
5、件隐患,无论属于哪个部门主管,发现后应立即向应急救援办公室报告以及时上报指挥领导小组。3.各部门应在上报信息的同时,指派有关人员对突发环境事件隐患的源头进行污染控制,以防止环境污染进一步扩大。 (三)预警支持系统 指挥领导小组各成员,根据其职责范围,建立信息员制度,负责日常环境污染信息的收集、整理、归类建档工作,保障信息的传递高效快捷。 (四)预警发布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院区内环境的预警,由应急救援办公室发布。(五)响应程序 1.突发环境事件报告 (1)任何单位和个人有义务报告环境事件,有权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环境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部门及个人。 (2)对群众举报的突发性环境事件,无论属于
6、哪个部门主管的,由接报部门立即向应急救援办公室报告。 (3)发生环境事件,应当在事件发生后1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应急救援办公室报告。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对污染事态进行控制,报告中应明确表述出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类型及初步预测的污染程度、可能造成的危害等。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处理进程等,做初次报告、进展报告和总结报告。 2.响应程序 应急救援办公室接到有关事件的报告后,应立即向指挥领导小组汇报,由总指挥宣布启动本预案,召集小组各部成员赶赴现场,迅速了解、掌握事件发生的具体地点、时间、原因、人员伤亡情况,涉及或影响的范围、已采取的措施和事件发展的趋势等,迅速制定事件处理方案并组织指挥实
7、施,随时报告事件处理的最新进展情况。 (六)信息发布与通报 1.信息发布 应急救援办公室及时、准确、全面发布环境事件的有关信息。要正确引导舆论,注重社会效果,防止产生负面影响。 2.事件通报 应急救援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及时通报环境事件的情况,做好防范污染事件危害、蔓延的预防工作。 (七)指挥与协商 事件发生后,指挥领导小组立即开始运转,组织指挥和协调相关部门应急处理人员、设备及物资及时到达现场对事件进行处理。 (八)应急处置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应立即对事件进行调查处理。要根据危害程度及范围、地形气象等情况,组织个人防护,进入现场实施应急。要尽快弄清事件种类、性质,污染物数量及已造
8、成的污染范围等第一手资料,经综合情况后及时向指挥领导小组提出科学的污染处置方案,经批准后迅速根据任务分工,按照应急与处置程序和规范组织实施,及时将处理过程、情况和数据报区应急救援办公室。 1.封锁事件现场,严禁一切无关人员、车辆和物品进入事件危险区域,开辟应急处理专业人员、车辆及物资进出的安全通道,维持事件现场的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 2.控制污染源。根据发生事件的技术特点和事件类别,采取特定的污染防治技术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事件的扩大,消除污染危害并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3.抢救受伤人员。迅速、有序地开展受伤人员的现场抢救或安全转移。尽最大可能降低人员伤亡,减少事件所造成的财产损失。 4.根据事
9、件类别、规模和危害程度,配合环保部门迅速展开必要的环境监测等技术检验、监测工作,必要时应果断迅速地划定污染危害的范围或区域,组织相关人员和物资安全撤离可能受到危害的区域。 5.清理事件现场,消除危害后果。针对事件对人体、空气、水体、土壤、动植物所造成的污染和可能的危害,迅速采取技术措施进行事件后处理,防止污染危害的蔓延。 6.对受到污染危害的人员做好安抚等善后处理和社会稳定工作。 (九)信息发布 应急指挥部根据事件的具体情况、影响、危害程度等制定信息发布的原则、内容以及审查程序,由信息宣传组发布。 (十)应急结束应急领导指挥小组根据事件处理和控制情况,宣布结束应急状态。(十一)善后处置环境事件
10、发生后,要做好受影响区域群众的思想工作,安定情绪,组织有关部门尽快开展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宣传报道等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对事件产生的污染物进行认真收集、清理。(十二)环境事件灾害调查评估应急救援办公室负责组建环境事件灾害调查队伍。调查人员由相关技术及管理人员组成。灾害发生后,调查队要迅速赶赴现场开展灾害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受灾状况、危害程度、灾害过程有关环境保护资料等;听取有关部门对预防和减轻环境事件所造成灾害的意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并写出调查报告。(十三)奖励与责任1.对环境事件灾害应急行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室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2.对未按应急预案开展工作,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的
11、,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3.环境事件发生后,应积极主动地配合政府相关部门的救灾工作。四、事件预防及应急保障(一)应急队伍、物资、装备保障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反应队伍,配备必需的应急交通、防护装备等应急物资,确保事件发生时应急队伍与救灾力量及时到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防治与救灾演练,提高应急防治与救灾能力。(二)社会救助由院务办负责接受、安排社会各界的紧急救助。(三)治安保障内勤员负责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证应急处理工作顺利进行。(四)技术保障加强对环境事件应急处理相关人员的培训,建立健全环境安全预警机制和信息上报制度
12、,抓好环境污染应急事件处理队伍建设。(五)环境事件应急响应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六)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环境污染防治及应急突发性环境事件灾害知识的宣传,开展环境污染灾害避险、自救、互救等知识教育,增强减灾意识。(七)监督检查对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对工作不力的科室和个人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五、应急培训及应急演练(一)培训目标:通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养一支训练有素,作风优良的应急救援队伍,使应急救援工作令病人满意,令社会满意。(二)培训方法:通过院内专题培训,辅以场景模拟,实战演练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做到集中与在岗自学相结合,现场处置培
13、训与理论学习相结合,采取多种灵活方式,提高培训效果。(三)培训内容:医务科对全院在职在岗医生进行应急理论及急救技能的培训;护理部对全院在职在岗护士进行护理应急救护系统理论及护理急救技术的培训;物业公司对全院在职在岗职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及技能的培训;防保科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传染病知识的培训。六、信号规定医院救援信号主要使用电话报警联络:(一)总务科:(二)总值班电话: (三)火警:119(四)急救中心:120(五)环保局:(六)警务室: 七、事故处理当事故得到控制,立即成立二个专门工作小组: (一)在主管环保副院长指挥下,组成由院务办、总务科、和发生事故单位参加的事故调查小组,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和
14、研究制定防范措施。(二)在主管生产副院长指挥下,组成由生产、设备、动力、供应和发生事故单位参加的抢修小组,研究制定抢修方案并立即组织抢修,尽早恢复使用。节假日夜间发生事故,由医院总值班按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指挥事故处置和落实抢修任务。八、有关规定和要求 为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准确、有条不紊地处理事故,尽可能减小事故造成的损失,平时必须做好应急救援的准备工作,落实岗位责任制和各项制度。具体措施有:(一)落实应急救援组织,救援指挥部成员和救援人员应按照专业分工,本着专业对口、便于领导、便于集结和开展救援的原则,建立组织,落实人员,每年初要根据人员变化进行组织调整,确保救援组织的落实。(二)按照任务分
15、工做好物资器材准备,如:必要的指挥通讯、报警、消防、抢修、保护等器材及交通工具。上述各种器材应指定专人保管,并定期检查保养,并做好记录,使其处于良好状态,各重点目标设救援器材柜,专人保管以备急用。(三)定期组织救援训练和学习,各队按专业分工每年训练两次,提高指挥水平和救援能力。(四)对全院职工进行经常性的救援常识教育。(五)建立完善各项制度:1.值班制度,保障值班有人,人在其岗。2.配备器材:防毒面具,可呼吸式防毒衣,两小时氧气呼吸器。3.检查制度,每月结合安全生产工作检查,定期检查应急救援工作落实情况及器具保管情况。4.例会制度,每季度第一个月的第一周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研究应急救援工作。5.总结评比工作,与安全生产工作同检查、同讲评、同表彰奖励。九、预案管理与更新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或者应急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应及时修改预案。市医院2019年10月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