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按摩和恢复 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487645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按摩和恢复 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运动按摩和恢复 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运动按摩和恢复 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运动按摩和恢复 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运动按摩和恢复 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运 动 按 摩 与 恢 复教 学 要 点第一章第一章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重点与难点:按摩的概念、机理、分类、注意事项以及按摩的禁忌症。重点与难点:按摩的概念、机理、分类、注意事项以及按摩的禁忌症。一、按摩的概念一、按摩的概念 按摩:是用不同的手法或器械作用于机体,以提高身体机能,消除疲 劳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注:注:属中医的外治疗法(物理疗法中的一种)二、按摩对人体的生理作用二、按摩对人体的生理作用 1、按摩对神经系统可起兴奋或抑制的作用,并通过反射影响各器官、系统的功能。2、按摩能消除衰亡上皮细胞,有利于皮肤呼吸及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3、按摩能使肌肉中毛细血管扩张和后备毛细血管开放,使局部的

2、血液 供给加强;提高肌肉的代谢率及弹性,同时影响血液的重新分配,加速静脉血的回流。4、按摩能使呼吸加深及提高胃肠道的分泌机能和消化机能。三、按摩对运动损伤的治疗作用三、按摩对运动损伤的治疗作用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软坚散结,祛风散寒,疏通狭窄,消除疲劳 等作用。四、按摩的基本要求与递质 1、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2、递质:对按摩有辅助作用的物质,如:药酒、药油、药散等。五、按摩的分类五、按摩的分类 1、根据其目的:分为医疗按摩、运动按摩、康复按摩及保健按摩。2、根据操作形式:分为自我按摩和被动按摩。3、根据手法特点:分为一指禅推拿、滚法推拿、点穴推拿、气

3、功推拿、捏筋拍打推拿、正骨推拿等。六、按摩的注意事项:六、按摩的注意事项:1、按摩者指甲要剪短,手要清洁。2、按摩者和被按摩者所取的体位和姿势,必须使被按摩者肌肉充分放 松,按摩者用得上劲,便于操作。3、按摩的方向,一般说来应沿着淋巴回流的方向进行,淋巴结所在的 部位不宜按摩。4、按摩某部位时,用力应由轻到重,再逐渐减轻而结束,注意随时观 察和询问被按摩者感受,以便及时调整。七、按摩的禁忌症:七、按摩的禁忌症:1、发烧时不能进行全身按摩。2、恶性或良性肿瘤,急性炎症及脓肿,各种皮肤病,开放性损伤及闭 合性损伤的早期不能按摩患部。3、妇女月经期及妊娠期不能用重手法按摩腹部和腰骶部。第二章第二章

4、常用的按摩手法常用的按摩手法 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26种基本按摩手法的操作要领,作用及临床应用。种基本按摩手法的操作要领,作用及临床应用。一、擦一、擦 法:法:是指用大、小鱼际或掌面附着在一定部位,做直线往返 移动。1、动作要领:力要柔和均匀,速度稍快,出去的力要稍大,回来的稍 小;上臂发力,移动幅度尽量加大。2、作 用:加强局部血液循环,温经通络等作用。3、临床应用:全身各部较为平坦处;多用于按摩开始、结束及换用手 法时。二、抹二、抹 法:法:是指用单手或双手掌面、指面紧贴皮肤,做左、右,上、下或弧形曲线的往返抹动。1、动作要领:用力均匀柔和,平稳着实,不可用力按压。2、作 用:醒脑明目

5、,开窍镇静,祛风活络等作用。3、临床应用:常用于头面部、颈项部、胸腔部及腰背部等部位。三、摩三、摩 法:法:是指用手掌掌面或示中环3指指腹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 位,做环形有节律的回旋抚摩的一种手法。1、动作要领:腕关节放松,连同前臂做缓和协调的环旋运动,动作轻 快,用力平稳、均匀,由浅入深,不可按压推捏。2、作 用:理气和中、消积导滞,活血散瘀,调理肠胃、养颜美容。3、临床应用:常用于颜面及腹部等部位。四、缠四、缠 法:法:是指用拇指指腹按压于穴位上,快速来回旋转一至二次。1、动作要领:沉肩,发力于腕,操作时腕要放松,要快而不乱,轻 而不浮。2、作 用:疏通经络、开通闭塞、调节阴阳、镇静安神等

6、。3、临床应用:穴位常用,通过穴位而治疗相应的病症。五、推五、推 法:法:是指以指、掌或拳指部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经络上,做单 方向的直线(或弧线)推动。1、动作要领:用力要稳、均匀,速度要缓慢,运用时切忌重、硬、粗暴。2、作 用:舒筋通络、温通气血、活血止痛、改善血液循等作用。3、临床应用:适用身体各部位。轻推多用于按摩开始和结束;重推多 用于治疗。注:注:一指禅推法:是指用指腹或偏峰在经络或腧穴上做持续不断的推动(力要 轻重交替)于施治部位。六、拔法六、拔法(分筋):是指用拇指指端着力按压在肌肉、肌腱或腧穴上,适当用力下压做垂直方向的来回拔动。1、动作要领:下压力以患部有酸麻胀痛为准,患者能

7、忍受为度;往返 拔 动时不与皮肤发生来回摩擦;频率可快可慢。2、作 用:松解粘连、理筋整复,消散结聚,解痉止痛等。3、临床应用:常用于肩、腰及四肢肌肉、筋膜和肌腱等部位;肩周炎、腰背筋膜炎、颈椎病、肌肉劳损萎缩等常用。七、按七、按 法:法:是指用手指或手掌着力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沿体表垂 直方向向深部逐渐用力,按而留之。1、动作要领:用力垂直,由轻渐重,稳而持久,不宜突然放松,应缓 慢地减力,随呼吸起伏而按之。2、作 用:疏通经络,开通闭塞,解除痉挛,镇静安神,有很强的 止痛性。3、临床应用:常用于腰背部、四肢及肩部等部位。八、点八、点 法:法:是指用手指指端或指间关节突起部着力特定穴位上。

8、1、动作要领:着力固定,由轻到重,由浅入深渗透,做到张弛有度。2、作 用:调和阴阳、通络止痛、开通闭塞、补泻经气等。3、临床应用:穴位常用,通过穴位而治疗相应的病症。九、掐九、掐 法:法:是指用拇指爪甲部着力,切取穴位,垂直用力掐压。1、动作要领:垂直用力,不能扭动,以免掐破皮肤;若用于急救,要 突然用力,快速掐取。2、作 用:开窍醒脑、回阳救逆,镇静安神,行气通络等。3、临床应用:常作为急救的重要手段。十、切十、切 法:法:是指用拇指指端密集地切压皮肤的一种手法。1、动作要领:从肿胀远心端切向近心端,用力要轻巧而密集,要缓慢。2、作 用: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温通经络等。3、临床应用:常用于瘀

9、血肿胀部位。十一、捏十一、捏 法:法:指用拇指与其他手指夹住肢体,相对用力挤压的一种手法。1、动作要领:指关节不能弯曲过多,相对用力时,着力于指腹而非指 端,力要均匀并有节律性的移动,手和足要顺其筋而向 前推进。2、作 用:舒筋通络、行气活血、调节阴阳、培补元气等。3、临床应用:常用于手、足及关节部位。十二、滚十二、滚 法:法:半握拳,以手掌尺侧的掌指关节部向桡侧作屈伸的外旋 运动的一种手法。1、动作要领:手指关节要放松,指关节为力点,力要均匀,不能跳动 和摩擦。2、作 用: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松解粘连、祛除疲劳等。3、临床应用:常用于肩、腰及颈等部位。十三、揉十三、揉 法:法:一般以指腹、掌

10、根或大、小鱼际,着力吸定于某个部位或 穴位上,以腕关节轻微摆动或环旋转动带动该处的皮下组 织做轻柔缓和的回旋揉动。1、动作要领:腕部放松,前臂做主动摆动,动作要协调有节律。2、作 用:舒筋通络、活血散瘀、调和气血、消肿止痛等。3、临床应用:全身各部位和腧穴皆宜。十四、搓十四、搓 法:法:是指用双手掌面夹住一定的部位,双手相对用力做快速 来回的搓揉,同时可作上下往返地移动。1、动作要领:双手用力要对称,搓动要快,力不能过大,要柔和。2、作 用:调和气血、舒筋通络等。3、临床应用:常用于肩、膝关节及四肢部位;多用于治疗开始和结束十五、揉十五、揉 捏:捏:手成钳形,将掌心及各指紧贴于皮肤上,将肌肉捏

11、住略 往上提,沿向心方向作旋转式移动,边揉边拿。1、动作要领:手指自然伸直,指关节不能弯曲过多,着力于指腹而非 指端,速度较为缓慢。2、作 用:舒筋通络、行气活血、活血散瘀、缓解痉挛、祛除疲劳。3、临床应用:常用于四肢与颈项部位。十六、振十六、振 法:法:是指用手掌或手指部附着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做连 续不断地快速振颤的一种手法。1、动作要领:着力实而不虚,震动要有节奏,使之远达组织深处。2、作 用:镇静安神,消除疲劳,疏通经络、分解粘连等。3、临床应用:常用于肩关节、腰背部、腿部及全身各部位的腧穴。十七、刮十七、刮 法:法:用拇指指端或偏锋在经络或病变部位作匀速匀力的单向 刮 动,俗称刮痧

12、。1、动作要领:力在体表,不宜过大,速度较为缓和,于表皮溶血准,注意避免皮肤破损引起感染。2、作 用:行气活血、疏散风寒、消除硬结等。3、临床应用:常用于颈项、腰及肩关节和膝关节等部位。十八、踩跷法:十八、踩跷法:是指术者利用自身体重、用单足或双足踩踏在一定的部 位或腧穴上的一种方法。1、动作要领:借助物体控制身体平衡及踩踏力量,先轻后重;操作时 注意避免暴力。2、作 用:舒筋通络、行气活血、解痉止痛、破瘀散结等作用。3、临床应用:常用于腰背部、下肢部等部位。十九、拿十九、拿 法:法:是指以拇指和示、中两指或跟四指指腹相对着力,在施 治部位上进行一紧一松的提捏(捏而提之)。1、动作要领:手指关

13、节要直,不能着力于指端,腕部要放松灵活,动 作要慢。2、作 用:提神开窍、镇静止痛、解表发汗、缓解痉挛等。3、临床应用:常用于颈项、肩部和四肢等部位。二十、弹筋法:二十、弹筋法:是指用示中二指的指关节处或拇指与示、中两指指腹将 肌肉或肌腱速提速放。1、动作要领:提放要快,不能内掐,要刚中有柔,力要适中。2、作 用:舒筋活络、畅通气血、解痉止痛,有很强的刺激作用。3、临床应用:常用于肩、背、腰等部位。二十一、抖法:二十一、抖法:握住肢体远端,微用力做连续性小幅度呈波浪形的上下 抖动。1、动作要领:幅度要小,频率要快,发力要柔和、偏小。2、作 用:理筋整复、消除疲劳、滑利关节、松解粘连等作用。3、

14、临床应用:四肢。二十二、捏脊法:二十二、捏脊法:是指在脊柱两旁进行拿、捏及推相结合的联合手法。1、动作要领:拇指指腹前按,其余手指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 动向前推进,动作要快、协调,不能用力过大。2、作 用:调和阴阳、清热安神、培补元气、健脾等。3、临床应用:常用于脊椎两侧,儿童常用。二十三、扳二十三、扳 法:法:是指用双手分别固定关节的远近端或肢体的一定部位,做相反方向的用力扳动。1、动作要领:姿势恰当、用力要稳,果断而快速,禁用蛮劲,扳动幅 度不要超过各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2、作 用:舒筋活络、松解粘连、理筋整复等。3、临床应用:常用于颈、胸、腰椎与四肢各大关节。二十四、叩打二十四、叩打

15、(分为:叩 击、切 击、捶 击3种)(1)叩)叩 击:击:以臂力带动腕关节,作轻快而有节奏的弹打,称叩击。(2)切)切 击:击:用手指或掌侧小鱼际击打治疗部位,称切击。(3)捶)捶 击:击:半握拳,用拳面或侧拳交替叩打,称捶击。2、作 用:舒松肌肉、消除酸痛,振奋阳气,祛风散寒等。3、临床应用:常用于肩颈部、腰背部及四肢等部位。二十五、拔伸法二十五、拔伸法(又称牵拉法):固定肢体或关节的一端,牵拉另一端 的手法。1、动作要领:用力均匀而持久,切勿粗暴,力量大小要根据患者的年 龄、体质、部位灵活掌握。2、作 用:理筋整复、舒筋活络、缓解痉挛、松解粘连等。3、临床应用:用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以

16、及关节腔缩窄等病症。二十六、运拉法二十六、运拉法(又称摇法):是指用一手握住关节近端,另一手握住 关节远端,做该关节生理活动范围内的被动活动。1、动作要领:熟悉各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力要稳、动作要慢,活动 幅度要视患者病情而定。2、作 用:滑利关节、预防和松解粘连、改善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3、临床应用:各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的主要手法,常用于肩周炎和关节 功能恢复期使用。第三章第三章 穴位按摩穴位按摩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穴位按摩的概念、经络与腧穴基础常识、穴位刺激的常用手法、常 用穴位的确定与运用。第一节第一节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讲授1课时)一、经络与腧穴一、经络与腧穴 1、经络(又称经脉)中

17、医把人体内脏称为脏腑(脏包括:心、络、肝、脾、肺、肾,属 阴性;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属阳性),共十 二个脏腑,形成十二条经脉,加任、督二脉,共十四条经络。2、腧穴(又称穴位)穴位是人体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分经穴、奇穴和阿是穴3种。二、经脉的流注顺序经脉的流注顺序 1、十二条经脉:(1)手太阴肺经(2)手阳明大肠经(3)足阳 明胃经(4)足太阴脾 经(5)手少阴心经(6)手太阳小肠 经(7)足太阳膀胱经(8)足少阴肾经(9)手厥阴心包经(10)手少阳三焦经(11)足少阳胆经(12)足厥阴肝经(1)。2、任、督二脉:前正中线(阴部至嘴唇)为任脉;后正中线(尾骨尖至人中)为

18、督脉。第二节第二节 穴位按摩穴位按摩(讲授1课时)一、穴位按摩的概念一、穴位按摩的概念 穴位按摩:是指在人体穴位上是施以按摩手法,以调节人体机能,消除 疲劳,治疗伤病的一种方法。二、取穴法:二、取穴法:常用的取穴法有体表标志法、指量法、骨度分寸定位法、简便取穴法4种。1、体表标志法:又称解剖标志法,根据体表特殊标志来确定穴位。2、指量法:以本人的手指宽度为标准来确定自身的穴位(拇指为1寸,示中二指为1.5寸,中间三指为2寸,四横指为3寸)。3、骨度分寸定位法:以骨节长短来确定穴位(前臂骨为12寸,上臂骨 为9寸,小腿骨为16寸,大腿骨为19寸)。4、简便取穴法:如垂手指端取风市穴。三、治疗穴位

19、的选择三、治疗穴位的选择 1、选穴原则(1)近部取穴:在伤病的局部取穴或在损伤的周围、邻近部位取穴。(2)远部取穴:在远隔伤病处的部位取穴。2、配穴原则 (1)上、下相配:如内关配足三里。(2)左、右相配:左病右取、右病左取。(3)远近相配:肾腧配扭伤穴。四、常用穴位按摩手法四、常用穴位按摩手法 点、点揉、点振、掐法、一指禅推法、缠法等手法为常用的穴位 刺激手法。第三节第三节 常用的基本穴位常用的基本穴位(讲授5课时,操作与实践5课)一、头部部位穴位头部部位穴位(讲授1课时,操作与实践1课)1、太阳:、太阳: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凹陷中。主 治:头痛、眩晕、感冒等。2、耳门:、耳门:耳屏上

20、切迹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凹陷中,张口取穴。主 治:耳鸣、耳聋等。3、听宫:、听宫: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呈凹陷处。主 治:耳鸣、耳聋等。4、百会:、百会: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主 治:头痛、头晕、高血压等。5、上星:、上星:头部正中线前发际上1寸。主治:头痛、眩晕、鼻衄等。6、印堂:、印堂:两眉头连线中点。主治:鼻炎、头痛、眩晕等。7、睛明:、睛明:目内眦稍上方凹陷处。主 治:近视、流泪、目赤肿痛、视物不清等。8、攒竹:、攒竹:眉头凹陷中。主 治:近视、流泪、目赤肿痛、视物不清等。9、丝竹空:、丝竹空:眉梢凹陷处。主 治:目眩、头痛、近视、目赤肿痛、视物不清等。10、四白:

21、、四白: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主 治:近视、目赤痛痒、眩晕等。11、迎香:、迎香:鼻翼外缘、鼻唇沟中。主 治:鼻塞、口歪等。12、人中:、人中:人中沟正中线上1/3与下2/3交界处。主 治:昏厥、中暑、闪腰、惊风等。13、颊车:、颊车: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主 治:牙痛、颊肿、口噤不语等。二、肩颈部位穴位二、肩颈部位穴位(讲授1课时,操作与实践1课)1、肩髃:、肩髃:肩峰端下缘,举臂时呈凹陷处。主 治:肩周炎、肩关节活动障碍、肩背酸痛、上肢瘫痪等。2、肩髎:、肩髎:肩髃后约1寸的凹陷中。主 治:肩周炎、肩臂酸痛、肩关节活动不便等。3、臑俞:、臑俞:腋后皱

22、襞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处。(举臂取穴)主 治:肩臂疼痛、肩周炎等。4、肩贞:、肩贞:腋后皱襞上1寸。主治:肩臂酸痛、上肢瘫痪等。5、天宗:、天宗:肩胛骨冈下窝的中央。主治:肩背酸痛、肩关节活动不便、乳房痛等 6、秉风:、秉风:肩胛冈上窝中。主 治:肩胛疼痛、不能举臂、上肢酸麻等。7、肩井:、肩井:大椎穴与肩峰连成的中点。主治:颈项强痛、上肢不遂等。8、天髎:、天髎:肩井穴下1寸。主治:颈项强痛、肩臂酸痛等。9、大椎:、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主治:感冒、发热、咳喘、落枕等。10、肩中俞:、肩中俞:大椎穴旁开2寸。主 治:肩背酸痛、落枕、气喘等。11、肩外俞:、肩外俞: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主

23、治:肩背酸痛、落枕、上肢冷痛等。12、风池:、风池: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中,与耳垂相平。主 治:颈项强痛、感冒、头痛、眩晕、中风等。13、风府:、风府: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主 治:颈项强痛、落枕、中风不语、咽喉肿痛等。三、手臂部位穴位三、手臂部位穴位(讲授1课时,操作与实践1课)1、中冲:、中冲:中指尖端中央。主治:昏厥、中暑、心痛、小儿夜啼等。2、落枕:、落枕:手背第2、3掌骨掌指关节后约0.5寸。主治:落枕。3、劳宫:、劳宫:手撑心、握拳、中指尖下是本穴。主 治:口臭、口疮、心痛、呕吐等。4、合谷:、合谷:手背,第1、2掌骨之间,约平第2掌骨中点。主 治:腹痛、牙痛、牙关紧闭等。5、

24、阳溪:、阳溪:腕背横纹桡侧、两筋之间。主治:手腕酸痛、耳鸣等。6、阳池:、阳池: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主治:手腕酸痛、耳鸣等。7、内关:、内关: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胃痛、呕吐、心痛、心闷、心悸、失眠等。8、外关:、外关: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主治:手颤、手指痛、肘痛、臂痛等。9、扭伤:、扭伤:屈肘,掌心向内,曲池穴与腕背横纹中点连线上1/4与下3/4交 界处。主 治:急性腰扭伤。10、手三里:、手三里:曲池穴下2寸。主治:肘痛、手臂麻木、酸痛及屈伸不利等。11、曲池:、曲池: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端凹陷中。主治:肘痛、上肢不遂、瘫痪、高血压、

25、眩晕等。12、臂臑:、臂臑:在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三角肌止点处。主治:肩臂痛、上肢瘫痪等。四、腰腹部位穴位(讲授四、腰腹部位穴位(讲授1课时,操作与实践课时,操作与实践1课)课)1、神阙:、神阙:脐中央。主治:妇女不孕、泄泻、四肢厥冷等。2、天枢:、天枢:脐旁2寸。主治:腹胀、腹泻、便秘等。3、中脘:、中脘:脐上4寸。主治:胃痛、腹胀、呕吐、便秘等。4、气海:、气海:前正中线,脐下1.5寸。主治:阳痿、遗精、痛经、腹痛、便秘、虚劳体弱,本穴有强壮作 用,为主要的成人保健穴。5、关元:、关元:前正中线,脐下3寸。主治:阳痿、遗精、腹痛、月经不调、小便频数,虚劳体弱,本穴 有强壮作用,为主要的成

26、人保健穴。6、三焦腧(、三焦腧(腰1):第1腰椎突下旁开1.5寸。主 治:腰背强痛、呕吐、腹胀等。7、肾腧、肾腧(腰2):第2腰椎突下旁开1.5寸。主 治:腰痛、肾虚、阳痿、月经不调等。8、气海腧、气海腧(腰3):第3腰椎突下旁开1.5寸。主 治:腰痛、痛经、下肢不遂等。9、大肠腧、大肠腧(腰4):第4腰椎突下旁开1.5寸。主 治:腰肌劳损、腰腿痛、便秘等。10、关元腧、关元腧(腰5):第5腰椎突下旁开1.5寸。主 治:腰肌劳损、小便不利、遗尿等。11、秩边:、秩边:第4骶椎下,旁开3寸。主 治:腰背酸痛、臀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等。12、腰眼:、腰眼: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34寸凹陷处。主 治:

27、腰扭伤、腰背酸痛、坐骨神经痛等。13、长强:、长强: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主 治:痔疮、脱肛、便秘、便血等。五、下肢部位腧穴五、下肢部位腧穴(讲授1课时,操作与实践1课)1、梁丘:、梁丘:髌骨外上缘上2寸。主治:膝痛冷麻、下肢不遂等。2、血海:、血海:髌骨内上缘上2寸。主 治:膝痛、股四头肌萎缩、月经不调等。3、鹤顶穴:、鹤顶穴:髌骨上缘中央偏内侧。主 治:膝痛、髌骨软化症等。4、犊鼻:、犊鼻: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凹陷中。主 治:膝痛、下肢麻痹、屈伸不利等。5、膝眼:、膝眼:髌骨尖内侧凹陷中。主 治:膝痛、膝冷膝麻等。6、委中:、委中:腘窝横纹中央。主 治:腰痛、膝关节屈伸不利等。7、承山

28、:、承山:腓肠肌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主 治:腰腿痛、腓肠肌痉挛、下肢痿痹等。8、阳陵泉:、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主 治:膝肿痛、下肢痿痹、黄疸、脚气等。9、阴陵泉:、阴陵泉: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主 治:膝关节酸痛、黄疸、下肢水肿、小便不利或失禁等。10、足三里:、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主 治:膝痛、胃痛、呕吐、噎膈、便秘、下肢水肿、虚劳体弱,本穴有壮阳作用,为主要的保健穴。11、阑尾穴:、阑尾穴:足三里下约2寸处。主 治:急慢性阑尾炎、消化不良等。12、三阴交:、三阴交: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主 治:月经不调、腹痛、阳痿、遗精、遗尿等。13、悬钟:、悬钟:

29、外踝上3寸,腓骨后缘。主 治:踝关节肿痛、下肢痿痹等。14、昆仑:、昆仑:外踝与跟腱之间凹陷中。主 治:踝关节扭伤、足跟肿痛等。15、跗阳:、跗阳:昆仑直上3寸。主 治:外踝肿痛、下肢瘫痪等。16、丘墟:、丘墟: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处。主 治:踝关节肿痛、下肢痿痹等。17、解溪:、解溪: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主治:踝关节扭伤,足趾麻木等。18、太溪:、太溪: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处。主治:踝关节扭伤、阳痿、月经不调等。19、大敦:、大敦:足大趾外侧甲脚旁约0.1寸。主治:经闭、遗尿、疝气、癫痫等。20、行间:、行间:足背,第1、2趾骨关节前凹陷中。主治:痛经,月经过多,目眩、头痛、癫痫

30、等。21、太冲:、太冲:足背,第1、2趾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主治:月经不调、遗尿、眩晕、癫痫等。22、涌泉:、涌泉:足底部,卷足时呈前部凹陷处。主治:昏厥、高血压、失眠、癫狂等。第四章第四章 按摩的应用按摩的应用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1不同机能状态下的按摩应用及身体各部位的按摩操作方法。不同机能状态下的按摩应用及身体各部位的按摩操作方法。第一节第一节 运动按摩(讲授运动按摩(讲授0.5课时,操作与实践课时,操作与实践0.5课)课)运动按摩可分为: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三种方式的按摩。运动按摩可分为: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三种方式的按摩。一、运动前按摩:一、运动前按摩:是指在运动训练前或比赛前的

31、按摩。按摩时,应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和运动项目的特点及不同气候条件,选择恰当的按摩手法进行按摩。按摩时间约510min,宜在赛前或训练前15min内进行。按其作用可分为:1、兴奋性按摩;2、抑制性按摩;3、准备活动性按摩。二、运动中按摩:二、运动中按摩:是利用运动的间歇时间来进行按摩。按摩时,先用柔和的手法,再用较重而快速的手法进行按摩,还可以配合点穴,时间约34min。利用运动中的间歇来进行按摩,目的是为了迅速消除肌肉的僵硬、疲劳和紧张状态。三、运动后按摩:运动后按摩:是为了帮助运动员尽快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按摩的部位应根据运动项目和疲劳程度而定,一般是按摩运动负荷量最大的部位,当运动员处于

32、极度疲劳时,采用全身按摩。第二节第二节 保健按摩保健按摩(讲授0.5课时,操作与实践0.5课)一、颈部一、颈部 1、姿势:被按摩者取坐位或俯卧位,操作者立于被按摩者左侧(操作 者以右手为例)或坐于被按摩者头顶端。2、手法:主要手法有推法、拿法、揉法、叩打和运拉等。二、上肢二、上肢 1、姿势:被按摩者取坐位或仰卧位。2、手法:主要手法有推法、擦法、揉捏、点穴、叩打和运拉等。三、腰背部三、腰背部 1、姿势:被按摩者取俯卧位,操作者立于被按摩者左侧,右手操作。2、手法:主要手法有推法、擦法、揉法、按压、点穴和滚法等。四、胸腹部四、胸腹部 1、姿势:被按摩者取仰卧位,操作者立于被按摩者右侧。2、手法:

33、主要手法有抹法、擦法、揉法、摩法和点穴等。五、下肢五、下肢 1、姿势:被按摩者取仰卧位,操作者立于被按摩者右侧,右手操作。2、手法:主要手法有推法、擦法、揉捏、点穴、叩打和运拉等。第三节第三节 伤科按摩伤科按摩(讲授2课时,操作与实践2课)病例一:踝关节扭伤病例一:踝关节扭伤(一)病因(一)病因 踝关节内翻时,由于张力作用,常引起外踝的前下方距腓韧带和跟韧带的撕裂;外翻时,会引起下胫腓韧带撕裂;严重的扭伤可合并踝部的骨折。(二)推拿治疗(二)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活血化瘀、消肿止痛。2、主要穴位:足三里、阴陵泉、解溪、太溪、昆仑、丘墟、悬钟、跗阳等穴。3、主要手法:推法、揉法、切法、理筋与抹

34、法、点揉、捏法与拿法、摇法(运拉)等手法。(三三)操作及注意事项操作及注意事项 1、穴位用点揉。2、理筋与抹法要以撕裂部位为中心。3、摇法时,手要压住撕裂部位。4、推拿过程要注意力量,手法要柔和。5、扭伤一般需2天后方可推拿,扭伤初期只能点揉穴位和按压伤部。病例二:大腿肌肉损伤病例二:大腿肌肉损伤 (一)病因(一)病因 腿部肌肉由于过度地牵拉或收缩或遭受局部挫伤,引起肌肉纤维断裂,导致局部疼痛、下肢功能障碍等症状;分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二)推拿治疗(二)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1)急性期:舒筋活络、活血祛瘀。(2)慢性期:通络活血、疏通狭窄、软坚散结。2、主要穴位:阿是穴、承扶、殷门、委中

35、、伏兔、梁丘等穴位。3、主要手法:擦法、推法(多用一指禅或四指推)、揉法、揉捏、捏法与拿法、按法、点揉(急性)、点振(慢性)、理筋(急性)、拔法(慢性)、振法等手法。(三三)操作及注意事项操作及注意事项 1、急性期不能过早进行系统地完整按摩,应注意加压固定包扎。2、急性期在按摩时注意力量,把推和理手法有机结合起来(多用)。3、慢性期手法要深沉,按、捏法与拿法、深揉、揉捏等为主要手法。4、注意腿部肌肉力量的功能性锻炼。病例三:肩周炎病例三:肩周炎(一)病因(一)病因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由于肩部的腱袖、韧带及滑囊等组织 受到损伤造成退行性病变或受到风寒湿邪侵袭之后,产生以肩关节疼痛 功能活

36、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病症。因其病理表现是关节周围组织发生粘 连,故称为粘连性关节炎,又称冻结肩、肩凝症等。(二)推拿治疗(二)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早期以舒筋通络、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为主,手法宜 轻柔。后期以松解粘连,滑利关节为主,手法稍重并 配合肩关节被动运动。2、主要穴位:肩髃、肩髎、肩贞、臑腧、肩井、天髎、天宗、臂臑、曲池等为主穴位。3、主要手法:搓法、拿法、揉法、揉捏、点揉与点振、分筋、运拉、拔伸法、扳法、刮 法等手法。(三)操作及注意事项(三)操作及注意事项 1、手法要深透、均匀持久,必须注意手法要根据病情轻重得当,防 止不恰当的粗暴用力。2、扳法、摇法、拔伸法的活动幅度要视病情而定

37、。3、注意肩部保暖和肩关节功能锻炼。病例四:腰肌劳损病例四:腰肌劳损(一)病因(一)病因 长期维持某种姿势,或习惯性姿势不良,或急性腰扭伤,没有彻 底治愈;使腰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造成慢性损伤,体现腰部酸痛、易疲劳为主要症状的劳损病症;严重时表现为腰背部弥漫性钝痛,尤以两侧腰肌及髂嵴上方更为明显,本病属痹症范畴。(二)推拿治疗(二)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舒筋活血、祛风除寒、温经通络。2、主要穴位:以足太阳膀胱经为主(三焦腧、肾腧、气海腧、大肠 腧、关元腧、秩边、腰眼)。3、主要手法:擦法、推法(多用一指禅或四指推)、揉法、按法、点揉与点振、拔法(分筋)、振法、扳法、滚法、叩 打类(叩击、切击、捶击)、拔伸法等手法。(三)操作及注意事项(三)操作及注意事项 1、注意纠正不良习惯;工作中经常变换姿势。2、运动时可采用腰围护腰;睡眠时注意保暖。3、加强腰肌功能锻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运动按摩和恢复 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