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古籍分类与古籍定级标准古籍分类与古籍定级标准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 徐忆农徐忆农2002008 8年年3 3月月3131日日2一、概说概说n这次古籍普查古籍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主要内容包括:古籍基古籍基本信息本信息、古籍破损信息古籍破损信息和古籍保存状况古籍保存状况信息信息等。n古籍基本信息主要指古籍数据标识号古籍数据标识号、古籍书目信息古籍书目信息(如书名、卷数、著者、版本、附注、分类、定级分类、定级等)、书影书影等。3二、古籍分类二、古籍分类n古籍分类的目的目的,一是为了查找方便查找方便;二是总结学术源流总结学术源流。古籍分类古籍分类就是根据书的知识内容与其他显著属性特征
2、知识内容与其他显著属性特征,分门别类系统组织古籍的一种方法。4二、古籍分类二、古籍分类n(一)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简况(一)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简况n中国最早的图书分类法产生于西汉。当时刘歆(?23)编撰的七略,将图书分为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六大类(六略)三十八小类,其类例创于刘向而定于刘歆。这是我国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也是世界上最早世界上最早将人类知识加以系统化的一种创举。七略原书已佚,其分类法为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沿袭。晋荀勖晋荀勖的中经新簿把图书分为甲(经)、乙(子)、丙(史)、丁(集)四个部,李充编制晋元帝四部书
3、目,正式确立了四分法的次序次序。至于四部书之称经、史、子、集经、史、子、集,则北齐颜之推颜之推(531约590)著观我生赋自注中已有之。唐初的隋书隋书经籍志经籍志总结前人经验,采用了南北朝以来赋予四部的经、史、子、集经、史、子、集专名。5二、古籍分类二、古籍分类n从此之后,中国历代公、私书目,大多大多是用被视为“永制永制”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编制的。清乾隆时编纂的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新中国成立后,全国789家收藏古籍的机构联合编制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共分经、史、子、集、丛五部,本质上仍是四部分类法的延续。
4、6二、古籍分类二、古籍分类n英国哲学家培根(15611626)将人类知识归纳为记忆(历史)、想象(文艺)和理性(哲学)三大部分,除了经部以外,其他和中国四部分类法史、集、子暗合。培根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到中国的事物,因此他所提出的三分法,很可能受到中国分类法中国分类法的影响。此三分法是现在西方各种图书分类法的基石,如杜威十进分类法是世界上现行文献分类法中影响最大的一部分类法,它是将培根的知识分类次序倒置排列为哲学、文哲学、文艺和历史,艺和历史,展开为10个大类:总论、哲学、宗教、社总论、哲学、宗教、社会科学会科学 语言、自然科学和数学、技术语言、自然科学和数学、技术(应用科学应用科学)、艺、艺术、
5、美术和装饰艺术、文学、地理、历史及辅助学科。术、美术和装饰艺术、文学、地理、历史及辅助学科。7二、古籍分类二、古籍分类n(二)(二)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分类法分类法n整体分爲整体分爲經、史、子、集、叢經、史、子、集、叢五部,各部又分五部,各部又分类,有的类又分属,属下又根据情况进行复分。类,有的类又分属,属下又根据情况进行复分。具体类目如下:具体类目如下:8二、古籍分类二、古籍分类n经部经部“经经”是指织布时的竖线,人们只有先把竖线排好,才能用横着的纬线织出布来。古人由此引申认为,儒家思想及其有关著作是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根本保证,因此把它称为“经”。作为重要经典的儒家著作,最初只有
6、六经:诗诗、书书、礼礼、乐乐、易易、春秋春秋(其中乐早在战国后期即已失传)。到了唐代有“九经”之说,宋代又发展为“十三经”。另外,古代经部的书除了包括儒家诸经外,还包含有“小学”(即今天的语言文字学)类的书。总之,儒家尊崇十三经之儒家尊崇十三经之正文与注释、研究经文正文与注释、研究经文之书之书入此,传统,传统语言文字学语言文字学与与谶纬谶纬之书亦入此9二、古籍分类二、古籍分类n朱自清经典常谈云:“诗、书、礼、乐等是周文化的代表这些原是共同遗产,但后来各家都讲自己的新学说新学说,不讲这些,讲这些的始终只有“述而不作述而不作”的儒家。因此诗、书、礼、乐等便成为儒家的专有品了。”10二、古籍分类二、
7、古籍分类n总类总类内容涉及两个以上同级类两个以上同级类之书入此,下同。但此类只收如五经、十三经注疏正文正文与注释经文注释经文之书,而综合论述,研究群经研究群经的书入群经总义类群经总义类。n易类易类凡易经正文及注释、研究易经的著作,如周易、周易集解、周易音义、卦变考略等入此。易纬纬是对经而言,指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如易纬坤灵图等亦入此。以下类推。n书类书类n诗类诗类n礼类礼类n 周礼周礼又称周官,是记载古代官制的书。仪礼仪礼又称士礼 礼记礼记 三礼总义三礼总义 通礼通礼以三礼为主体,进行贯通解释,重订次序而兼辑历代礼制的书入此,如五礼通考等 杂礼书杂礼书私家之礼书入此n乐类乐类音乐理论与以乐配
8、礼之书入此,乐谱及识谱赏音之书入子部艺术乐谱11二、古籍分类二、古籍分类n春秋类春秋类n汇编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春秋总义n孝经类孝经类n四书类四书类n论语论语 孟子孟子 大学大学 中庸中庸 四书总义四书总义四书正文、注释与研究之著均入此,如大学一卷中庸一卷论语二卷孟子二卷入此,宋朱熹撰大学章句一卷或问一卷中庸章句一卷或问一卷论语集注十卷孟子集注七卷亦入此n群经总义类群经总义类综合论述,研究群经的书入此,如经典释文n小学类小学类传统语言文字学之书入此n汇编汇编 训诂训诂通释语义之书入此 字书字书以字形分类汉字并加以解释及研究之书入此 韵书韵书以字音分类汉字并加以解释及有关音韵之书入此,但词、
9、曲之韵书入集部相关各类n附附六藝綱目入此12二、古籍分类二、古籍分类n史部史部“史”字之义是记事。说文:“从又持中,中,正也。”即不偏不倚的意思。“史”又是古代一种职官的名称,即史官。古代有所谓“左史记言,右史记事”的说法。史部史部之“史史”指史籍史籍而言,但与今天所说的历史书籍不尽相同。除了纪传、编年、纪事本末各体裁之史书入此,典章制度、地理、目録、金石等书亦入此。13二、古籍分类二、古籍分类n纪传类纪传类指用纪、传、表、志的体裁写成的史书。四库全书之“正史”书入此,东观汉记、通志等“别史”书亦入此n汇编汇编 通代通代一书记二朝以上之事者入此,下同 断代断代一书仅记一朝之事者入此,下同n编年
10、类编年类按时间次序叙列之史书,历朝起居注亦附入此类n通代通代 断代断代n纪事本末类纪事本末类以事为纲,每事立一标题,并叙明其始末之史书入此,一书记诸事与一书记一事一书记诸事与一书记一事均入类,如通鑒纪事本末、钦定平定台湾纪略等书n通代通代 断代断代14二、古籍分类二、古籍分类n杂史类杂史类杂记史实与个人见闻之书入此,如汉唐秘史、国语、战国策、明季野史等书入此n诏令奏议类诏令奏议类n诏令诏令指君主给臣下的诏令 奏议奏议指臣下上君主的奏议n传记类传记类n总传总传二人以上传记入此 别传别传一人传记入此 年谱年谱 日记日记 家传家传 宗宗谱谱 杂录杂录缙绅、乡贤等録入此 贡举贡举 职官录职官录n史抄类
11、史抄类节抄史书之著作入此n时令类时令类记述有关时令节序之书入此n地理类地理类n总志总志 方志方志 杂志杂志 山水志(山志山水志(山志 水志水志附水利附水利)专志(古迹专志(古迹 宫宫殿殿 寺观寺观 祠庙祠庙 陵墓陵墓 园林园林 书院)书院)游记游记 外纪外纪记载域外地理之书入此 15二、古籍分类二、古籍分类n职官类职官类n官制官制关于政府组织与官吏制度之书入此,如古今官制沿革图、南京太仆寺志等书入此 官箴官箴 政纪政纪n政书类政书类凡记载典章制度之书入此,内容基本上属于封建社会吏部吏部户部户部礼部礼部兵部兵部刑部、工部刑部、工部六部的职能范畴职能范畴n通制凡记载历朝或一朝各种制度之书入此,如通
12、典、唐会要等。典礼国家典礼之书入此,私礼入经部 邦计关于国计民生之书入此(赋役全书(赋役全书 钱谷钱谷 税务税务 漕运漕运 钱法钱法论历代货币制度之书入此,如钱通、钱法纂要等书入此,録钱币之图像、文字者入金石类 盐政盐政 荒政)荒政)军政凡论述兵制与养兵方法之书入此,而用兵方法之书入子部兵家类 法令法令国家颁布的法律条文入此,而法制理论与法制技术之书入子部法家类 邦交 考工建筑、造船等技术之书入此 科举科举科场条例、登科録、乡试録等书入此 公牍指政府机构之公函 档册 杂录政书类不便归属之书入此16二、古籍分类二、古籍分类n目录类目录类n汇编汇编 公藏公藏 家藏家藏 知见知见 地方艺文地方艺文
13、杂录杂录n金石类金石类n总类总类 金类金类 石类石类 玉类玉类 陶类陶类 钱币钱币注意与政书类钱法之别 玺玺印印注意与篆刻类之别n史评类史评类论述史书理论、考证史实、评论历史事实与人物之书入此17二、古籍分类二、古籍分类n子部子部“子”字在古代有很多意义,一般说“子”是古代男子有德者之称。子部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子部中的“子”最初指的是思想家的著作和记录思想家言行的著作,如老子、墨子等。它们多属哲学著作。随着学术的发展,子部书的范围不断扩大,其中农学、天文算法、医学等科学技术书籍占相当多的数量,另外像小说、宗教等类的书也有不少。总之,思想家著作与记録思想家言行之书入此,古代科技、艺术、娱乐、
14、宗教之书亦入此。18二、古籍分类二、古籍分类n总类总类n儒家类儒家类以儒家观点立说、立身处事与教育方面之书入此n兵家类兵家类注意与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别,凡论述兵制与养兵方法之书入史部政书类军政,而用兵方法之书入子部兵家类n法家类法家类注意与史部政书类法令之别,国家颁布的法律条文入史部政书类法令,而法制理论与法制技术之书入子部法家类n农家类农家类有关种植、养殖之书入此,而有关动植物特性与饮食加工之书入谱録类n附兽医附兽医n医家类医家类n丛编丛编 医经医经 本草本草 诊法诊法 方论(伤寒金匮方论(伤寒金匮 诸方诸方 外科外科 眼科眼科 妇科妇科 儿科)儿科)针灸针灸 养生养生 史传史传 n天文算法类
15、天文算法类n天文天文 历法历法 算书算书19二、古籍分类二、古籍分类n术数类术数类n数学数学亦称数法,阐明术数基本理论之书入此,如太玄经、皇极经世全书、天原发微等书 占候占候占视星云之变以推知吉凶之书入此,如天文秘苑占六种、天文鬼料窍、观象玩占等书 相宅相墓相宅相墓亦称堪舆,相视住宅与墓地以推吉凶之书入此 占卜占卜用一定的物品,随物取数以推吉凶之书入此,注意与经部易类之别,周易象数派之书入此,如京氏易传、易林、周易筮述等书;而周易义理派之书入经部易类 命书相书命书相书以人的生辰与外貌来推测未来命运之书入此 阴阳五行阴阳五行 杂术杂术占梦、相字、脉法等书入此,如梦林玄解、鲁班经、字触、牙牌神数、
16、祝由科等书入此n艺术类艺术类n书画书画 画谱画谱 篆刻篆刻篆法、个人印谱等书入此,而集古印、官印等书入史部金石类 乐谱乐谱乐谱、识曲赏音等书入此,音乐理论之书入经部乐类 棋谱棋谱 杂技杂技20二、古籍分类二、古籍分类n谱录类谱录类一书品评一类物品者入此,品评多类物品者入杂家类之杂品n丛编丛编 器物器物 食谱食谱 花草树木花草树木 鸟兽虫鱼鸟兽虫鱼各动植物之谱入此,而种植、养殖之书入农家类n杂家类杂家类n杂学杂说杂学杂说先秦诸子立说之书,如无专类,均入此类,如鬻子、墨子、尸子、子华子、公孙龙子、吕氏春秋等书;秦汉以后个人立说之书亦入此,如淮南子、论衡、风俗通义、东坡志林等书 杂考杂考 杂记杂记
17、杂品杂品一书品评多种性质不同物品者入此,如洞天清録、云烟过眼録、居家必用事类全集等书。品评同类物品之书入谱録类 杂纂杂纂将二部类以上之书的内容随意杂抄于一书者入此类,如博物志、意林、绀珠集、鑒古録等书21二、古籍分类二、古籍分类n小说类小说类n笔记笔记(杂事杂事 异闻异闻神怪小说入此,如山海经、穆天子传、白猿传、太平广记、夷坚志、五色线等书 琐琐语语小品文入此,如玉堂丛语、耳新、女才子等书入此 谐谑谐谑笑话之书入此,如开颜集、山中一夕话、古笑史等书)短篇短篇 长篇长篇(讲史讲史 人情人情 神怪神怪)n类书类类书类从许多图书中采录材料,分门别类按一定体系编辑而成之书入此n释家类释家类n大藏大藏
18、译经译经 撰疏撰疏(注疏注疏 撰述撰述 语录语录 纂集纂集 史传史传 音义音义 目录目录 杂撰杂撰 附附释、道以外宗教之书入此)n道家类道家类22二、古籍分类二、古籍分类n集部集部“集(雧)”按说文解字的解释是“群鸟在木也”。引申为汇集、聚集等意义。集部书大都带有汇集、综合性质。个人作品综合集称为别集,诸家作品综合集称为总集。当然,集部除包括历代诗、文、赋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外,也包括对各种作品进行评论及文学理论的著作。总之,诗文、词曲等文学作品集入此,文学理论之书亦入此23二、古籍分类二、古籍分类n楚辞类楚辞类n汉魏六朝别集类汉魏六朝别集类个人诗、文、赋等文学作品集入此。有的个人著作中即有诗文,
19、也有经、史、子部其他内容,若散在各卷中,则仍视为别集;各自独立成书,则视为自著丛书n唐五代别集类唐五代别集类n宋别集类宋别集类n金别集类金别集类n元别集类元别集类n明别集类明别集类n清别集类清别集类24二、古籍分类二、古籍分类n总集类总集类收録二人以上诗文之书入此n丛编丛编二人以上独立诗文集汇刻之书入此 通代通代一书收録二朝以上多人诗文者入此 断代断代一书收録一朝多人诗文者入此 地方艺文地方艺文 家集家集n诗文评类诗文评类文学理论之书入此n词类词类n丛编丛编 别集别集 总集总集 词话词话 词谱词谱 词韵词韵n曲类曲类n诸宫调诸宫调 杂剧杂剧 传奇传奇 散曲散曲 俗曲俗曲 弹词弹词 宝卷宝卷 曲
20、选曲选 曲谱曲谱 曲律曲律 曲韵曲韵 曲评、曲评、曲话曲话 曲目曲目25二、古籍分类二、古籍分类n丛部丛部两种以上书之汇刻者,其内容亦至少跨二部,可入此部。n汇编丛书汇编丛书n地方丛书地方丛书n家集丛书家集丛书n自著丛书自著丛书注意与集部别集类之别,个人诗、文、赋等文学作品集入此。有的个人著作中即有诗文,也有经、史、子部其他内容,若散在各卷中,则仍视为别集;各自独立成书,则视为自著丛书26二、古籍分类二、古籍分类n(三)古籍分类步骤(三)古籍分类步骤1、鸟瞰全貌、鸟瞰全貌n书目答问补正,张之洞著、范希曾补正,1983年 上海 上海古籍岀版社n世说新语在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
21、史艺文志、等史志书目中,以及宋代直斋书录解题、清代四库全书总目等著名私编、官修目录中,均入“子部小说家类”,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以专篇论述之,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称其为“记叙轶闻隽语笔记小说的先驱”,只有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入“子部杂家类”。n汉京房撰京氏易传在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入“经部易类”与“子部术数类占卜”27二、古籍分类二、古籍分类n2、利用工具、利用工具n(1)史志目录)史志目录n正史中的艺文志、经籍志是根据当时政府藏书并参考了其它官私书目而编成的综合性书目,又叫史志书目。n二十五史中只有汉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宋史、明史、清史稿有“艺文志”或“经籍志”。其中汉书至宋史
22、艺文志都是古今典籍一并收录,明史、清史稿艺文志则只记当代人的著述。n二十五史中的一些史书没有艺文志或经籍志,有的即使有,收编也不甚完备,为此,后代有不少学者撰写补志。开明书店所辑二十五史补编是专收史书的补表、补志的丛书,其中共收录三十二种艺文经籍补志,其中有后汉、三国、晋、南朝宋、南齐、南北朝、五代、西夏、辽、金、元等朝补撰艺文志,至此,历代史志目录,已基本贯通。n艺文志二十种综合引得,燕京大学图书馆引得编纂处编,民国二十二年(1933)铅印本,有中华书局1960年影印本,共涉及正史艺文志、经籍志七种、补志八种、禁毁书目四种、征访书目一种。28二、古籍分类二、古籍分类n(2)综合书目)综合书目
23、n中国古籍善本书目,1985年-1998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n四库全书总目,清永瑢等纂,1965年 中华书局。可以了解书的版刻、源流、文字异同、著述体例、内容得失和作者生平等等。n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清邵懿辰(1810-1861)撰,邵章续录,1979年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是书对四库简明目录著录的书籍(包括其它书籍)加以批注,标明撰者、卷数和各种版本,并将王懿荣、孙诒让、黄绍箕诸家的批注,逐条移录于各书之后的附录中,它和莫友芝的郘亭知见传本书目是两部版本目录学的重要工具书。)n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清莫友芝(1811-1871)撰,傅增湘订补,傅熹年整理,1993年 中华书局(著者将平
24、生所见传世古籍的不同版本笺注在四库简明目录上,又将公私藏书目录中所藏善本抄附其下。此目多记在江浙所见之书,而标注所记在北京所见之书。)n四库存目标注,杜泽逊著,2007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29二、古籍分类二、古籍分类n贩书偶记(附续编),孙殿起(1894-1958)著,199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所收书有上万种。主要收录清代著述,还收录一部分四库全书失收的明人著作,兼及辛亥革命以后迄于抗战以前有关古代文化的著作。特点:第一、凡见于四库全书的不收,所收必有异,被看成是四库全书总目的续编,但无提要;第二,主要收录单刻本,可与中国丛书综录相配。n中国丛书综录是清代以来最精善最完备的丛书目录,可以说我国
25、古代书籍的极大部分都可由此查到;有些书原来就没有单刻本,或者原刻单行本已佚而只有丛书本,更是非查综录不可。n藏园群书经眼录,傅增湘撰,1983年 中华书局n中国善本书提要,王重民撰,1983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n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北京图书馆编,1987年 书目文献出版社 30二、古籍分类二、古籍分类n(3)专题书目)专题书目n中国农学书录,王毓瑚编著,2006年 中华书局n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録,中国中医研究院国书馆编,1991年 北京 中国古籍岀版社n中国地方志联合目録,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主编,1985年 北京 中华书局31二、古籍分类二、古籍分类n(4)网上书目)网上书目n中国国家图书
26、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http:/ 一级古籍定级标准一级古籍定级标准n具有特别重要历史、学术、艺术价值的代表性古籍。n 元代及其以前(包括辽、西夏、金、蒙古时期)刻印、抄写的古籍。n 明清时期各学科名家名著的代表性代表性稿本。n 明清时期著名学者的代表性代表性批校题跋本。n 明清时期朝廷组织编纂的代表性代表性巨帙原本。n 明代及其以前铜活字印本、木活字印本、套版印本、饾版印本、拱花印本、饾版拱花印本及用特殊技法印制的各种有代表性书本。n 明代及其以前用特殊纸张写印,具有特殊装帧形式的代表性书本。n 清代磁版印本、活字泥版印本。44三、古籍定级三、古籍定级n3.1.1 一级古籍甲等一级古籍甲等n北
27、宋北宋(1127)及北宋以前(包括辽、西夏时期)刻印、抄写的古籍。陀罗尼经咒 唐成都府卞家刻本n妙法莲华经 辽太平五年(1025)刻本n金光明最胜王经 西夏乾佑二十年(1189)刻本n古迂陈氏家藏梦溪笔谈元大德九年(1305)刻本图例图例P.47一级古籍甲等一级古籍甲等45三、古籍定级三、古籍定级n3.1.2 一级古籍乙等一级古籍乙等n元代(1368)及其以前(包括南宋、金、蒙古时期)刻印、抄写的古籍。n唐女郎鱼玄机诗 南宋临安府陈宅书籍铺刻本 清黄丕烈等题跋n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 蒙古定宗年间张存惠晦明轩刻本 清钱谦益跋 图例P.39一级古籍甲等。一级古籍甲等。n稼轩长短句 元大德三年(
28、1299)广信书院刻本n按:依据标准“等次上靠原则”和“等次下调原则”,可以将上举乙等中部分古籍的等次上下进行调整。46三、古籍定级三、古籍定级n3.1.3 一级古籍丙等一级古籍丙等n 明清时期各学科名家名著的代表性稿本。n聊斋志异不分卷 清蒲松龄撰 稿本n天下郡国利病书 清顾炎武撰 稿本 清钱大昕、黄丕烈跋n 明清时期著名学者的代表性批校题跋本。n水经注四十卷 后魏郦道元撰 清全祖望批校 清赵一清小山堂抄本 47三、古籍定级三、古籍定级n 明清时期朝廷组织编纂的代表性巨帙原本。n永乐大典 明内府写本;古今图书集成 清内府铜活字印本;四库全书 清内府写本n 明代及其以前铜活字印本、木活字印本、
29、套版印本、饾版印本、拱花印本、饾版拱花印本及用特殊技法印制的各种有代表性书本。n宋诸臣奏议 明弘治三年(1490)锡山华氏会通馆铜活字印本n孟子 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闵齐伋三色套印本48三、古籍定级三、古籍定级n 东坡书传 明凌蒙初刻套印本n 十竹斋书画谱 明胡正言辑 明崇祯胡氏十竹斋刻彩色套印本n 十竹斋书笺谱 明胡正言辑 明崇祯胡氏十竹斋刻彩色套印本n 萝轩变古笺谱 明吴发祥辑 明天启六年(1626)刻彩色套印本49三、古籍定级三、古籍定级n 明代及其以前用特殊纸张写印,具有特殊装帧形式的代表性书本。n侨吴集 明弘治九年(1496)张习刻书牍纸印本n 大明万历七年岁次己卯大统历一卷
30、明万历刻蓝印本 黄绫包背装(明宫装)图例图例P.P71n 清代磁版印本、活字泥版印本。n周易说略 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徐氏真合斋磁版印本n 精订纲鉴廿一史通俗衍义二十六卷四十四回 清吕抚撰 清雍正间吕抚活字泥版印本 50三、古籍定级三、古籍定级n3.2 二级古籍定级标准二级古籍定级标准n具有重要历史、学术、艺术价值的古籍。n 明洪武元年(1368)至隆庆六年(1572)刻印、抄写的书本。n 明清时期各学科名家名著的重要稿本、刻本、抄本。n 明清时期著名藏书家的重要批校题跋本。n 清乾隆及其以前内府刻印、抄写的书本、禁毁书、四库零帙及四库底本。n 明清时期影刻、影写宋元版本,元代及其以前人
31、著作的明清时期初刻本及现存最早的抄本。n 历代行用较短的年号,如明代的洪熙、泰昌,南明的弘光、隆武,以及清代的祺祥等,或在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时期,如大顺、太平天国及其他农民革命政权刻印、抄写的书本。n 明末及清乾隆六十年以前的木活字印本、套印本及铜版印本等。n 明代朱印本、蓝印本、印谱。n 明末清初精刻精印本,或带有精美插图的戏曲、小说等。n 清代泥活字印本、铜活字印本。51三、古籍定级三、古籍定级n3.2.1 二级古籍甲等二级古籍甲等n明洪武元年(1368)至正德十六年(1521)刻印、抄写的古籍。n3.2.2二级古籍乙等二级古籍乙等n明嘉靖元年(1522)至隆庆六年(1572)刻印、抄写的古
32、籍。n3.2.3二级古籍丙等二级古籍丙等n 明清时期各学科名家名著的重要稿本、刻本、抄本。n赖古堂未刊稿一卷 清周亮工撰 稿本n本草纲目五十二卷 明李时珍撰 明万历十八年(1590)胡承龙刻本n天工开物三卷 明宋应星撰 明崇祯十年(1637)自刻本n经义考 清朱彝尊撰 清乾隆二十年(1755)卢氏刻本52三、古籍定级三、古籍定级n李致忠先生说:二级古籍定级所描述之明清时期各学科名家名著重要的稿本、刻本、抄本,强调的是重要著作的重要版本重要版本,不是一般著作的稿本、刻本、抄本。不难看出,上述的所谓定级划等,主要针对的还是古籍的版本及艺术特征,涉及内容的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只是笼统地作为一个条件。
33、但在日后定级的实际操作中,书的学术价值及资料价值会突现出来学术价值及资料价值会突现出来。正经正史的泛泛而论,明代子部医家的庸医方剂,明代子部兵家拼凑的空疏兵书,术数类的麻衣相法、推背图、天元玉历祥异赋,以及迷信色彩浓重而又无资格跻身典册的相宅相墓之书;无聊文人的败笔俗作、缺乏见解的史抄文选、一味宣泄淫秽的黄色小说等,都在定级中挑战定级者的眼力和水平。为古籍理出头绪,划分出合乎实际而又科为古籍理出头绪,划分出合乎实际而又科学的级别等次,它必须在学的级别等次,它必须在宏观宏观上找到可资借鉴的上找到可资借鉴的参照参照,在,在方法方法上上找出可以运用的找出可以运用的通则,通则,在在学术学术上找到可以自
34、圆其说的上找到可以自圆其说的理论理论。53三、古籍定级三、古籍定级n 清乾隆及其以前内府刻印、抄写的书本、禁毁书、四库零帙及四库底本。n举例:n小学集注 明崇祯八年(1635)内府刻本n耕织图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内府刻本n二十四史 清沈德潜等编校 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n皇明世法录 明陈仁锡撰 明崇祯刻本(禁毁书)n闵小记 清周亮工撰 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卷端钤“文津阁宝”朱文大方印,末有“避暑山庄”朱文大方印,为四库零帙)54三、古籍定级三、古籍定级n 明清时期影刻、影写宋元版本,元代及其以前人著作的明清时期初刻本;明清时期写印元代及其以前人著作而成为现存最早的版本。n五代名画补遗一卷
35、宋刘道醇撰 明末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n说文字源一卷 六书正讹五卷 元周伯琦撰 清虞献廷影元抄本n梦窗词集 宋吴文英撰 明抄本n周易集传 元龙仁夫撰 清影元抄本n 历代行用较短的年号,如明代的洪熙、泰昌,南明的弘光、隆武,以及清代的祺祥等,或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时期,如大顺、太平天国及其他农民革命政权刻印、抄写的书本。n大江草堂二集十八卷,明陈衎撰,明弘光元年陈涓等刻本,集部/明别集类,集10449,1601。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P679定为“明崇祯间刻本”,缺第一叶n幼学诗 太平天国刻本55三、古籍定级三、古籍定级n 明末及清乾隆六十年以前的木活字印本、套印本及铜版印本等。n后山居士诗集 清雍正三年
36、(1725)活字印本n花间集 明万历刻套印本n西清古鉴四十卷 附钱录十六卷 清梁诗正等编 清乾隆十六年(1751)武英殿铜版印本 n 明代朱印本、蓝印本、印谱。n四世恩纶不分卷 明毕自严辑 明末刻朱印本n圣谕讲解录不分卷 明张福臻撰 明天启二年(1622)刻蓝印本 n翰苑印林 明崇祯七年(1634)钤印本56三、古籍定级三、古籍定级n 明末清初精刻精印本,或带有精美插图的戏曲、小说等。n渔洋山人精华录十卷 清王士桢撰 清康熙三十九年(1670)林佶写刻本n鼎镌幽闺记 明书林萧腾鸿师俭堂刻本n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二十卷一00回 题明兰陵笑笑生撰 明末刻本 n按:明末清初藩府本,以及官刻、私刻之精者
37、宜入此。n 清代泥活字印本、铜活字印本。n校补金石例四种 清道光十二年(1832)李瑶泥活字印本n泥版试印初编 清道光二十四年(1832)翟氏泥活字印本n文苑英华律赋选 清康熙间吹藜阁铜活字印本 n顾氏音学五书 清林春祺福田书海铜活字印本57三、古籍定级三、古籍定级n3.3 三级古籍定级标准三级古籍定级标准n具有比较重要历史、学术、艺术价值的古籍。n 明万历元年(1573)至清乾隆六十年(1795)刻印、抄写的古籍。n 清嘉庆元年以后翻刻、传抄宋元版及稀见稀见明清人著作的书本。n 清嘉庆元年以后过录过录明清著名学者、藏书家批校题跋的书本。n 清代中晚期精刻精印本、仿刻覆刻宋元版本、朱印本、蓝印
38、本。n 清代中晚期采用西方凸版西方凸版、平版平版等印刷技术印制的铅印本、石铅印本、石印本、影印本印本、影印本的最初版本,一般木活字印本及彩绘本木活字印本及彩绘本。n 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印谱的钤印本。58三、古籍定级三、古籍定级n3.3.1 三级古籍甲等三级古籍甲等n明万历元年(1573)至清顺治十八年(1661)刻印、抄写的古籍。n3.3.2 三级古籍乙等三级古籍乙等n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至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刻印、抄写的古籍。59三、古籍定级三、古籍定级n3.3.3 三级古籍丙等三级古籍丙等n 清嘉庆元年以后翻刻、传抄宋元版及稀见明清人著作的书本。n书画传习录四卷 明
39、王绂撰 清嘉庆十九年(1814)嵇氏层云阁刻本n 清嘉庆元年以后过录明清著名学者、藏书家批校题跋的书本。n读书敏求记 清钱曾撰 清抄本 清叶名沣跋并倩人过录黄丕烈批校题识n 清代中晚期精刻精印本、仿刻覆刻宋元版本、朱印本、蓝印本。n尔雅 清嘉庆十一年(1806)顾广圻思适斋刻本 n礼记 清嘉庆十一年(1806)张敦仁影刻宋淳熙四年抚州公使库本60三、古籍定级三、古籍定级n易象通义 清末刻朱印本n 清代中晚期采用西方凸版、平版等印刷技术印制的铅印本、石印本、影印本的最初版本,木活字印本、彩绘本。n大美联邦志略 清咸丰十一年(1861)上海墨海书馆铅印本 n佩文韵府 清同治间上海点石斋石印本n梧溪
40、集 清同治十三年(1874)思补楼活字印本 n黔省苗民风俗图解不分卷 佚名绘 清末彩绘本n清代中晚期套印本宜入此,如文美斋百花诗笺谱 清宣统三年(1911)文美斋刻套印本n 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印谱的钤印本。n西京职官印录 清嘉庆十三年(1808)徐保钤印本61三、古籍定级三、古籍定级n3.4 四级古籍定级标准四级古籍定级标准n具有一定历史、学术、艺术价值的古籍。n 清嘉庆元年(公元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至宣统三年(公元年)至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刻印、年)刻印、抄写的书本。抄写的书本。民国初年著名学者以传统著述方式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而形成的稿民国初年著名学者以传统著述方式研究中国
41、传统文化而形成的稿本、初刻本。本、初刻本。n举例:n新元史二五七卷 柯劭忞撰 民国间天津徐世昌退耕堂刻本n求恕斋丛书 刘承干辑 民国吴兴刘氏刻本n四部丛刊 张元济辑 民国八年(1919)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本62三、古籍定级三、古籍定级n3、规范表述、规范表述n例1:集/宋别集,范文正公文集二十卷,宋范仲淹撰,存十九卷,北宋刻本,孔氏跋n定级定级定级级等定级级等定级依据定级依据定级人定级人定级机构定级机构定级时间定级时间 备注备注 一级甲等3.1.1陈为国家图书馆国家图书馆2007.06.18 63三、古籍定级三、古籍定级n例7:经/易,周易本义四卷筮仪一卷图说一卷卦歌一卷,宋朱熹撰,清道光十六年片善堂惜字公局扬州刻本,清丁晏批注,清宋焜跋n定级定级级等定级级等定级依据定级依据定级人定级人定级机构定级机构定级时间定级时间备注备注三级丙等3.3.3陈为国家图书馆2007.06.18上靠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