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学校备课教学设计学科科学年级六课题1.1放大镜课时共(7)课时 第(1)课时一次备课教师二次备课教师审批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理解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放大镜、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教学过程一次备课二次备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辅助资源设计意图检测导入(5)分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2、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放大镜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导学探究(20)分二、放大镜的新发现1、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2、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3、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课件要让学生经历观察、触摸、操作等过程,从整体上把握放大镜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特征。导学探究(20)分4、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
3、处。三、放大镜的特点1、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2、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课件动手操作有利于增强学生直观感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放大镜的特征,通过多种方法的展示,拓宽学生思维。测评反馈(10)分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课件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小结拓展(5)分: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师生共同小结放大镜的特征。课件有利于学生对整节课进行系统的巩固。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学生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凸透镜,但是仅限于使用,并未深入观察其特点,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及相互关系了解甚少。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观察和比较,初步建立放大镜镜片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因此,本课教学活动的两组核心词是“观察”和“比较”,“结构”和“功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