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五上数学总复习资料(特级精品).doc

上传人(卖家):田田田 文档编号:351370 上传时间:2020-03-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1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五上数学总复习资料(特级精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五上数学总复习资料(特级精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五上数学总复习资料(特级精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8五上数学总复习资料(特级精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8五上数学总复习资料(特级精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五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材料姓名: 2018年12月20日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P2、3):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求1.5的3倍是多少或求3个1.5的和是多少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若积的末尾有0可以去掉。 2.小数乘小数(P4、5)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计算小数乘法,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看因数中共有几位

2、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需要添0补位;末尾有0的要把0去掉。 注意:(1)计算结果发现小数末尾有0的,要先点小数点,再把0去掉。顺序不可调换。(2)积的小数位数等于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3.小数乘法中积的大小规律(1)(P8):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原来的数。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P10) 四舍五入法; 进一法;去尾法 。注意:(1)保留a位小数,就看第a+1位,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值。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上的数;保留一位小数:表

3、示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看千分位上的数;(2)按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积的近似值。(3)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5.积的扩大缩小规律:1)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外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a倍,积也扩大(或缩小)a倍。2)在乘法里,一个因数扩大a 倍,另外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b倍,积就扩大(或缩小)ab倍。3)在乘法里,一个因数缩小a 倍,另外一个因数缩小b倍,积就缩小ab倍。4)在乘法里,如果一个因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另外一个因数缩小10倍.100倍.1000倍,那么积

4、的扩大或缩小就看a和b的大小,哪个大就顺从哪个。6.积不变规律:在乘法里,一个因数扩大a 倍,另外一个因数缩小a倍,积不变。7.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规律:把一个小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把一个小数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8.数小数点的方法:1.数数字2.数间隔9. 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和整数相同,都是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法和除法,再算加法和减法;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的。10. 乘法的交换律

5、.结合律.分配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名称内容字母表达 加法运算律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它

6、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a+b)+c=a+(b+c)减法运算律减法的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后两个数的和。abc=a(bc)乘法的运算律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它们的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a+b)c=ac + bc乘法分配律对减法的分配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减。(ab

7、)c=acbc乘法分配律的拓展多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些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a+b+c)m=am + bm +cm除法运算律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后两个数的积。abca(bc)第二单元 对称.平移与旋转一、概念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 )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 )图形,那条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 )。2.对称轴通常用( )线表示。3.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圆有( )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 )条对称轴。4.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现象叫( )。5.平移过程中,物体的( )改变了,( )和( )

8、都没有改变。6.物体绕一个定点或一条轴按某个方向转动的现象叫( ),这个定点称为( ),转动的角称为( )。7.物体在旋转过程中,( )和( )都变了,( )和( )没有改变。8.和表针旋转方向一致的旋转叫做( )旋转,反之叫做( )旋转。二、下面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1)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 )现象。(2)升国旗时,国旗的升降运动是( )现象。(3)妈妈用拖布擦地,是( )现象。(4)自行车的车轮转了一圈又一圈是( )现象。(5)钟摆的摆动是( )现象。三.根据下图填空。号三角形绕A点按_时针方向旋转了_度。号梯形绕B点按_时针方向旋转了_度。号三角

9、形绕C点按_时针方向旋转了_度。号平行四边行绕D点按_时针方向旋转了_度。 四.画一画。(画图题一定要用尺子和铅笔完成)1请按照给出的对称轴画出第一个图形的对称图形。 2把号图形绕A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 3把号图形绕A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 4.下面是镜子中看到的时间,请在右图中画出现实的时间。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24):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进行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

10、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个位不够商1),就在商的个位商“0”补位。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位仍有余数,要在余数后边添“0”继续除。 3.(P30)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即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再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注意:移动小数点时,以除数的小数位数为准。简单的说:(1)一看: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2)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3)三算:按照小数除整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4.(P34)

11、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求商的近似值,计算时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求积的近似值:计算出整个积的值后再取近似值。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注意:保留商的近似值,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就随着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被除数与商的大小关系: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被

12、除数小;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0除外),商比被除数大。或者说:被除数不变,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 6.(P34) 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和循环小数:小数可以分为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无限小数。循环小数的定义: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7.循环小数必须满足的条件:(1)必须是无限小数。(2)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6.3232的循环

13、节是32. 8. (P37)循环节的定义: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如5.33循环节是“3”。 7.14545的循环节是“45”。9. 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写循环小数时,可以只写一个循环节。如果循环节只有一位时,在它的上方点一个圆点;如果循环节超过一位时,就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方分别点一个圆点。如:5.33=5.3,读作五点三,三的循环;7.14545=7.145 ,读作七点一四五,四五的循环;9.123123=9.123 ,读作九点一二三,一二三的循环。 10.循环小数与无限小数的关系: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

14、定是循环小数。11.竖式中的小数点和数位的对齐方式:在加法和减法中,必须小数点对齐;在乘法中,要末位对齐,在除法中,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第四单元 简易方程 1.关于乘号: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2. aa可以写作aa或,读作a的平方。2a表示a+a 3.等式与方程:等式的含义: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3+6=9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x+3=9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也就是说等式包含方程,。4.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方程的解:使方程

15、左右两边相对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例如:x=3是15-x=12的解。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是一个过程。) 5.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解方程的依据:(1)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不作除数),等式仍然成立。 6.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0个数量关系式):(1)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3)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

16、另一个因数(4)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7. 检验方程把算出来的方程解代入原方程(等号左边),如果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式子成立,说明是原方程的解,是正确的,反之,方程的解是错误。8.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 =方程右边 所以,X=是方程的解。 9.用方程解答应用题: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 (2)分析,找出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例如:梨树比苹果树的3倍少15棵,可以表示成“苹果树的棵树315梨树的棵数”,也可以表示成“梨树的棵数十15苹果树的棵数3”。 (3)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4)解方程(5)检验方程,写出答案。10.重点类

17、型分析:(1)和倍应用题:题中告诉我们两个数的和以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让我们求这两个数个是多少。这种题称和倍问题。 数量关系式: 较小数倍数=较大数 算术法:和(倍数+1)=较小数 例如:两人共有32本书,哥哥的书是妹妹的3倍,两人各有多少本书? 解:设妹妹有x本,那么哥哥有3x本。 3x+x=32 4x=32 4x4=324 x=8 3x=38=24 检验:方程左边=38+8 =24+8 =32 =方程右边 所以:x=8是方程的解 答:妹妹有8本书,哥哥有24本书。 (2)差倍应用题:题中告诉我们两个数的差与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问题称为差倍问题。 差(倍数-1)=较

18、小数 较小数倍数=较大数 或(较小数+差)=较大数 例如:同学们植的杨树棵树是柳树的4倍,柳树棵树比杨树少75棵,杨树.柳树各植多少棵? 解:设杨树植4x棵,柳树植x棵。 4x-x=75 (4-1)x=75 3x=75 3x3=753 x=25 4x=425=100或(75+25=100) 检验:方程左边=425-25 =100-25 =75 =方程右边 所以:x=25是方程的解 答:植杨树100棵,植柳树25棵。附:数量关系式(常用)1.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2.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19、工作效率4.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5.大数小数=倍数 大数小数=相差数6.速度和时间=路程 (甲速+乙速)时间=路程第五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一、 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1. 长方形:长方形:周长=(长+宽)2 字母公式:C=(a+b)2 面积=长宽 字母公式:S=ab 【长=周长2宽; 宽=周长2长】补充:(1)长方形的长宽长方形周长的一半 ,即:长+宽=周长2 (2)当长方形的周长不变时,长与宽长度相差的越大,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越小; 长与宽长度相差的越小,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越大。(3)当长方形的面积不变时,长与宽长度相差的越大,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就越长;长与宽长度相差的越小,这个长方形的周

20、长就越短。2. 正方形: 正方形:周长=边长4 字母公式:C=4a 面积=边长边长 字母公式:S=a23.平行四边形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字母公式: S=ah 4.三角形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字母公式: S=ah2 【底=面积2高 ; 高=面积2底】注: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被高垂直的一边就是相应的底边。计算时,一定是这条边的高乘这条对应的边。5.梯形公式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 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 下底=面积2高上底, 高=面积2(上底+下底)】 6. 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面积的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平移三角形面积公式

21、推导:旋转、平移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7.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平移。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

22、=底高, 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8.注意:求三角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不要忘记“2” 9.一个平行四边形能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0.一个平行四边形能分割成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不同的梯形有可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1. 一个梯形能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有两种分法)12.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但形状未必相同。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即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反之,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2

23、倍。13.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14.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分割法、添补法。15.常用单位之间的进率(1)长度单位: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2)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3)重量单位: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4)时间单位:1世纪

24、=100年 、1年=12月、1小时=60分 1分=60秒 1小时=3600秒大月(31天)有7个月份: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个月份:4、6、9、11月平年2月有28天, 闰年2月有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一年有四个季度:第一季度:1、2、3月 第二季度:4、5、6月 第三季度:7、8、9月 第四季度:10、11、12月(5)单位转换 高级转化成低级:高级单位的数进率=低级单位的数 低级转化成高级:低级单位的数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第六单元 因数与倍数研究范围:1.只在自然数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 。 2.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一般不讨论0。一、基本

25、概念:1.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2.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3.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4.倍数和因数: 举例如4520,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的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二、因数与倍数的特点:1.找倍数:从1倍开始有序的找。 2.一个数倍数的特点: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没有最大的倍数。 3.找因数:找一个数的因数,一对一对有序的找较好。 4.一个数因数的特点: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最小的因数是1; 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三、2、3、5的倍数的特征:1. 2的倍数的特征:

26、个位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2. 奇数与偶数: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按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来分,自然数可以分成两类:奇数和偶数 3.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 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的数。 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6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2、4、6、8,并且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 7.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1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5,并且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 8.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还是5

27、的倍数(30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是0的数; 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 9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9的倍数,这个数就是9的倍数 四、质数与合数1.质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质数(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是唯一的质数中的偶数。 100以内的质数(共25个): 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100以内的质数歌谣:二、三、五、七、一十一, 一三、一九、一十七; 二三、二九、三十七, 三一、四一、四十七; 四三、五三、五十九、 六一、七一、六十七; 七三、八

28、三、八十九、 再加七九、九十七;25个质数不能少,百以内质数心中记。2.合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因数,这个数叫合数。 1只有一个因数,所以,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 3.如果a和b都是c的倍数,那么ab和ab一定也是c的倍数如果a是c的倍数,那么a乘以一个数(0除外)后的积也是c的倍数4.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偶数奇数=奇数 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 无论多少个偶数相加都是偶数偶数个奇数相加是偶数 奇数个奇数相加是奇数5.因数2612,2和6是12的因数。倍数2612,12是2

29、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偶数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奇数自然数中,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质数(或素数)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合数。数学与交通: 1相遇问题: 基本公式:一个人走:速度时间=路程 两个人同时相对而行:速度和相遇时间=两人共走路程 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两人共走的路程 2旅游费用: 购票方案:根据人数的多少,价格的不同以及团体优惠人数的多少,合理选

30、择一种方案购票或几种方案结合起来购票。若只有A、B两种方案是,只要选择其中一种价格便宜的就行。 租车问题: 用列表法解决问题。两个原则:多用单价低的,少空座。 3看坐标图找关系: 读懂图表中的有关信息,一定要分析横轴与纵轴分别表示的是什么。 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上,线往上画,说明提速;与横轴平行,说明匀速行驶;线往下画,说明减速。 在时间与路程的问题上,线往上画,说明从某地出发;与横轴平行,说明原地不动;线往下画,说明又从终点回到某地。 例如:小强经常到离家800米远的沿河公园进行体育锻炼,他步行20分钟到公园,然后在公园的双杠上锻炼10分钟,最后用5分钟时间跑步到家。下面各图中,能正确描述小强

31、离家时间和离家距离关系的是( ) 。4.方砖铺地: (1)地面面积每块地砖面积=所铺地砖块数 (2) 每平方米所需地砖块数地面面积=所铺地砖块数 注意:单位要统一;求地砖块数,结果不是整块数用进一法取近似值。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1. 正负数的意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表示。2. 生活中的正负数:用正负数表示海拔高度,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表示存折中的收入与支出,表示上下楼梯,表示相反方向的距离,表示盈利和亏损 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0负数,反之,负数0正数。4.乐乐最爱吃的薯片包装袋上标着:净重(36010)克,表示这种薯片重量许

32、可范围为(360+10)克(36010)克;即:实际每袋最多不超过370克,最少必须不少于350克。 练习: 一艘潜艇在海平面以下80米,记作海拔(-80)米,如果再下潜20米,这时位置处在海拔(-100)米,如果又上浮30米,这时位置处在海拔(-70米)米处。 一只蜗牛从一口深10米的井向上爬,每天白天向上爬4米,晚上休息向上爬2米。 这只蜗牛第( 4 )天能爬出井口。(104)(42)14(天) 0表示没有温度。()某地早晨气温是20,中午气温达到3,气温上升了23。() 第四单元 方向与位置本单元知识点包括:1.用数对表示位置;2.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3.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路线。1.用

33、数对表示位置时要注意:(1)确定位置时,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向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2)通常情况下,数对中前面的数表示第几列,后面的数表示第几行。如(6,2)表示第6列,第2行。2.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时要注意:在描述物体位置时,一般以南、北为主要方向,用北偏东(西)或南偏东(西)多少度来描述。a.要明确以谁为观测点。b.要确定方向(哪偏哪多少度)。c.要确定距离(距观测点有多远)。叙述方法:以 为观测点, 在 的 偏 度方向 千米处。3.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路线时要注意:以起点为观测点,确定向哪个方向走,距离多少。叙述方法:从A点开始,先向 偏 度方向走 米到达B点,再从B点4.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一般步骤:(1)找出观测点。(2)确定方向。(3)算出距离。(4)根据观测点、角度和距离,描述物体的准确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18五上数学总复习资料(特级精品).doc)为本站会员(田田田)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