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公务员国考45个常考典故1.斑竹湘妃竹。舜死后,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2.碧血常与“丹心”连用,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元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3.长城南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为“万里长城”。后以此称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4.长亭古代驿站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5.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
2、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为书信代称。宋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6.东山高卧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后指隐居。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末应晚。”7.杜康传说杜康发明了酒。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8.东篱语出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多以“东篱”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宋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9.汗青古时字写在竹简上,先用火烧竹简,使其干燥,叫“杀青”;因烘时竹简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后指书稿、史书。宋文天样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10.红豆南方的一种植物,又叫“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唐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之二:“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11.画眉西汉张敞夫妻恩爱,曾为其妻画眉。后以此形容夫妻相爱。唐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12.金乌传说太阳里有三足乌。后以“金乌”作为太阳的代称。唐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13.劳歌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唐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14.楼兰
4、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唐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15.梦蝶也称“化蝶”。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自己变成了蝴蝶。后比喻做梦、梦幻。后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唐李商隐无题:“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宋陆游闲游之三:“困卧幽窗身化蝶,醉题素壁字栖鸦。”16.青鸟传说汉武帝七月七日在永华殿祭祀,忽有一只青鸟从西方飞来,东方朔说这是因为西王母要来了。后以此为传信的使者。隋薛道衡豫章行:“愿作王母三青鸟,飞来飞去
5、传消息。”唐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7.三径西汉末,王莽专权,刺史蒋诩辞官隐居,在园里竹阴下“开三径”,只和羊仲、求仲两人相交。后以此代指隐士居住的地方。东晋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唐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18.桑榆传说太阳落在崦嵫,日影照在桑榆树上。以此比日暮,后比喻人的晚年。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唐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19.射天狼天狼,星名。古人以为主侵掠。后以“射天狼”比喻打击入侵的异族。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20.黍离语
6、出诗经?黍离,东周大夫路经西周故都,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后以此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唐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21.商女语出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很,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兴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宋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22.投笔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宫府抄写公文为生。他曾投笔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后指弃文从武。唐骆宾王宿温城望军营:“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顾勋。”宋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23.折柳汉代京城习俗,凡送远客,都要送到长
7、安东面的霸桥,并折柳枝相赠。后指送别。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24.折腰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遂辞官归隐,后喻指屈身事人。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颜?”25.哀鸿比喻悲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26.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苍狗。27.献芹也说“芹献”。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
8、,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28.报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比喻坚守信约。唐李白长干行:“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29.冰心(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荚蓉褛送辛渐)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30.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
9、的感慨。宋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空好音。”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表惋惜。唐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31.雕虫语出汉代扬雄法言:“童子雕虫篆
10、刻壮夫不为也。”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唐李贺的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32.风骚原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如毛泽东沁园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33.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后来就以“鸿鹄”比喻远大志向。宋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34.化碧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辛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
11、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也用“碧血”、“苌弘化碧”比喻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而死或忠心不泯。如窦娥冤:“不是我窦娥发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朱敦儒木兰花慢:“化碧海西头,剑履问谁收。”顾炎武赠朱监纪四辅:“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七日围。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秋瑾对酒:“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酒去犹能化碧涛。”35.还珠古时合浦地盘产珍珠,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唐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
12、年执戟郎?”36.怀桔指孝顺双亲。典故出自三国志“陆郎做宾客而怀桔乎?”宋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养亲:“下马入门怀桔拜,身今却在白云边。”37.鸡黍论语记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后,遇见了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38.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唐刘禹锡送李中赴楚州:“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39.梨园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3、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40.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比喻杀敌报国。宋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落寥。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41.琴瑟比喻夫妻感情和谐,诗经“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也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42.问鼎春秋时,楚庄王北伐,陈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后遂意“问鼎”比喻篡夺政权,今常比喻谋求夺得。43.执牛耳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口牲血,立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左传记载:“诸侯盟,谁执牛耳?”后常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44.陶朱春秋时期越过大夫范蠡的别号。相传他帮主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用陶朱公或陶朱来代指富商。45.逐鹿汉书:“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