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汇 报 人:X X二病区二病区目 录目 录C O N T E N T SC O N T E N T S0101背景背景0303诊断标准诊断标准0404感染途径感染途径0505防控措施防控措施0202定义定义PART背景0101背景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添 加 标 题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添 加 标 题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单击此处添加文本。添 加 标 题背景显著增加医院支出显著增加医院支出显著增加住院时间显著增加住院时间显著增加患者病死率显著增加患者病死率严重威胁患者严重威胁患者安全安全PART定义定义0202定义 血
2、血 管管 导导 管管 相相 关关 感感 染染(Vessel Catheter AssociatedInfection,简称,简称 VCAI)是指留置血管导管期间及拔除血管导管)是指留置血管导管期间及拔除血管导管后后 48 小时内小时内发生的原发性、且与其他部位感染无关的感染,包发生的原发性、且与其他部位感染无关的感染,包括血管导管相关局部感染和血流感染。患者局部感染时出现括血管导管相关局部感染和血流感染。患者局部感染时出现红、红、肿、热、痛、渗出肿、热、痛、渗出等炎症表现,血流感染除局部表现外还会出等炎症表现,血流感染除局部表现外还会出现现发热(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寒颤或低血压等全身
3、感染表现。血流感染实等全身感染表现。血流感染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结果: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验室微生物学检查结果: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尖端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者从导管尖端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菌。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2021 版)版)定义 拔除血管导管后拔除血管导管后 48 小时内小时内发生的发生的包括血管导管相关局部感染包括血管导管相关局部感染和血流感染和血流感染血流感染除局部表现外还会出现血流感染除局部表现外还会出现发热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寒颤或低血压等全身感染等
4、全身感染表现表现红、肿、热、痛、渗出红、肿、热、痛、渗出等炎等炎症表现症表现原发性、与其他部位感染原发性、与其他部位感染无关的感染无关的感染 留置血管导管期间留置血管导管期间自导管出口部位2cm内,沿皮下隧道导管路径的触痛、红斑和硬结,可有或无伴发血流感染出口部位2cm内的红斑、硬结和(或)压痛;可能伴有其他感染征象或症状,例如发热或出口部位溢脓,可有或无伴发的血流感染。按插入血管分类按插入血管分类按导管留置时间按导管留置时间分类分类按导管穿刺部位按导管穿刺部位分类分类按 插 入 血 管 分 类l中心静脉导管l放置于大静脉中其尖端达到上、下腔静脉与右心房交汇处 按 插 入 血 管 分 类 动脉
5、导管动脉导管外周静脉导管外周静脉导管按 导 管 留 置 时 间 分 类 临时临时 短期(短期(外周血标本外周血标本5 5倍及以上倍及以上PART感染途径0404问题问题1 1问题问题2 2问题问题3 3感染途径在穿刺皮肤时,皮肤表面的细菌会被推至导管内在穿刺皮肤时,皮肤表面的细菌会被推至导管内段及尖端成为定植菌;段及尖端成为定植菌;途 径 1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原菌通过血流传播至导管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病原菌通过血流传播至导管成为定植菌;成为定植菌;途 径 2外在的微生物污染导管接头和内腔,导致细菌在外在的微生物污染导管接头和内腔,导致细菌在管内繁殖,引起感染管内繁殖,引起感染途 径 3感染途径
6、28%234160%28%12%1%感染途径表皮微生物沿导管表面定表皮微生物沿导管表面定植于导管尖端植于导管尖端细菌从其他感染灶细菌从其他感染灶经血到导管经血到导管手、污染的液体或设备接触手、污染的液体或设备接触直接污染导管或导管接头直接污染导管或导管接头污染的输注液导致污染的输注液导致危险因素p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过长(通常置管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过长(通常置管30天后发生感染)天后发生感染)p医院内细菌定植于患者机体;医院内细菌定植于患者机体;p导管相关的医疗操作频率高;导管相关的医疗操作频率高;p插管技术及置管后的护理;(无菌操作不严格)插管技术及置管后的护理;(无菌操作不严格)p患者疾
7、病严重程度及基础疾病、营养等因素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基础疾病、营养等因素p输液系统污染输液系统污染;p穿刺部位污染(如:潮湿、渗血、体液污染等,股穿刺部位污染(如:潮湿、渗血、体液污染等,股颈颈锁下);锁下);p静脉导管的材质(某些材料所制导管的表面光滑度差,容易被某些细菌所附着,如:聚静脉导管的材质(某些材料所制导管的表面光滑度差,容易被某些细菌所附着,如:聚氯乙烯、聚乙烯);氯乙烯、聚乙烯);p接受静脉高营养治疗的患者容易发生真菌血流感染;接受静脉高营养治疗的患者容易发生真菌血流感染;p单腔导管患者单腔导管患者CRBSI发生率明显低于双腔导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双腔导管p病区因素:病区因素:病区的
8、管理及是否有专业的护理队伍病区的管理及是否有专业的护理队伍PART防控措施防控措施0505ACDB管 理 要 求置 管 前置 管 中置 管 后防控措施1324培 训、落 实管理要求 干 预 危 险 因 素规 章、制 度目 标 监 测规章制度规 章 制 度管 腔 最 少。严 格 掌 握指 证合 适 管 径留 置 时 间合 适 的 留置 部 位置管前导管腔的数量导管腔的数量多腔导管较单腔导管更容易发生感染多腔导管较单腔导管更容易发生感染置 管 中 预 防 措 施置 管 后 预 防 措 施敷 料手 卫 生三 通避 水输 液管 路液 体无 菌敷料无菌纱布、无菌透明、半透明敷料均可无菌纱布、无菌透明、半
9、透明敷料均可覆盖插管部位覆盖插管部位出汗多、有渗出、过敏者可使用无菌纱出汗多、有渗出、过敏者可使用无菌纱布布 短期置管纱布敷料更换短期置管纱布敷料更换1 1次次/2/2天天,透明敷透明敷料料1 1次次/7/7天天更换敷料肉眼观察插管部位或在敷料外更换敷料肉眼观察插管部位或在敷料外触诊。有压痛、不明原因发热或其他可触诊。有压痛、不明原因发热或其他可能能CRBSICRBSI迹象迹象,应立即揭开敷料检查插管应立即揭开敷料检查插管部位部位 手卫生 洗洗 手手 前前洗洗 手手 后后置 管 后 预 防 措 施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
10、在 2 天内尽快拔除导管,病情需要天内尽快拔除导管,病情需要时更换穿刺部位重新置管。时更换穿刺部位重新置管。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怀疑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时,怀疑发生血管导管相关感染时,建议综合评估决定是否需要拔建议综合评估决定是否需要拔管。管。置 管 后 预 防 措 施无感染征象时,无感染征象时,血管 导 管 不 宜血管 导 管 不 宜常规更换常规更换。不宜在血管导不宜在血管导管局部使用管局部使用抗菌软膏或乳抗菌软膏或乳剂。剂。长期置管患者多次发生长期置管患者多次发生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时,可预防性使用抗菌时,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溶液封管。药物溶液封管。降 低 感 染 率小结:重点环节防控建议l1、手卫生 9、输液器、无针输液接头及附加装置的使用l2、最大无菌屏障 10、血标本的采集l3、穿刺部位的选择 11、集束化措施l4、皮肤消毒 12、特殊人群的感染防控l5、导管的选择 13、教育与培训l6、导管的固定 14、质量管理l7、导管的日常评估与维护管理 l8、药液的配制谢 谢 聆 听 观 看谢 谢 聆 听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