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新世纪中的发展中国家本章重点 发展中国家的诞生与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现状与特征 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本章目录第一节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的诞生与发展发展中国家的诞生与发展第二节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现状与特征发展中国家的现状与特征第三节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构成与分类发展中国家的构成与分类第四节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的诞生与发展一、一、“发展中国家的定义发展中国家的定义”:狭义:狭义: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那些在历史上曾经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后来摆脱了殖民统治,取得了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目前经济发展处于较低发展阶段的民族和国家。广义:广义
2、: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作为一对相互对应的概念,即,只要不是发达国家,就都属于发展中国家。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的诞生与发展二、发展中国家的产生与发展二、发展中国家的产生与发展 战前,他们被称为“蛮荒国家”、“野蛮民族”;战后初期,他们又被称为“落后国家”或“后进国家”;20世纪50年代后期,特别是60年代以后,出现亚洲的“四小龙”和拉丁美洲的“经济奇迹”;大约在1964年联合国第一届贸易与发展会议前后,发展中国家这一概念一开始出现。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现状与特征发展中国家的现状发展中国家的现状发展中国家的特征:发展中国家的特征:1.劳动生产率低,经济增长速度慢;2.人均收入低,贫富差距大;3.人
3、口出生率高,平均寿命低;4.文化教育、卫生保健条件差,文盲率高;5.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脆弱地位;6.社会、经济、文化的双元结构。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构成与分类发展中国家的构成:发展中国家的构成:1.过去的殖民地和附属国;2.长期实行高度集中计划体制国家;3.某种资源禀赋能够给他们带来高收入,但经济结构单一、现代化程度不高,社会文明演进处于较低层面的国家。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构成与分类发展中国家的分类:发展中国家的分类:联合国的划分方法:联合国的划分方法:(1)“最不发达”的最贫困国家(2)非石油出口“发展中国家”(3)20世纪70年代国民收入显著增长的盛产 石油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
4、员国世界银行的划分方法:世界银行的划分方法:世界银行将世界上人口超过100万的132个国家和地区根据其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划分为四种类型:(1)低收入国家和地区(2)下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3)上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4)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构成与分类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划分方法:)的划分方法:按照人类发展指数将所有国家分为三个等级:(1)高发展程度国家;(2)中等发展程度国家;(3)低发展程度国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划分方法:)的划分方法:它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根据不同的人均收入水平划分为:(1)61个低收入国家(地区)(
5、2)73个中等收入国家(地区)(3)11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4)13个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一、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一、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新技术革命的推动力量;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体制保障;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二、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二、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环境的恶化、贫困、人口增长、粮食安全、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以及由此而决定的不平等地位;在发展中世界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是一个普遍现象;对于那些最不发达国
6、家,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便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如何防止被“边缘化”。核心概念 发展中国家 广义的发展中国家 狭义的发展中国家 第三世界 二元结构复习与思考1.什么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对于当今世界具有怎样的意义?2.发展中国家有哪些主要特征?为什么说社会、经济、文化的二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的本质特征?3.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分类方法有哪些?这些分类方法的意义和局限是什么?4.在新的世纪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哪些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第二章第二章 新世纪中的发展经济学新世纪中的发展经济学本章重点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 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演变与流派构成 西方发展经济学所面临的挑战与危机
7、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本章目录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演变与流派构成第三节 西方发展经济学所面临的挑战与危机第四节 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第一节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 发展经济学的定义:发展经济学的定义:发展经济学旨在研究一个国家(一般指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如何从落后状态发展到现代经济形态,研究这个发展过程、因素以及应采取的方针和政策。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发展经济学专门研究经济落后国家如何从贫困、落后的不发达状况转变为繁荣、富裕的发达状况,讨论实现这一转变所需要的条件,揭示其内在的规律。第
8、一节第一节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 经济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内在逻辑:经济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内在逻辑:1.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现状的描述和分析 2.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原因的探讨 3.经济发展目标模式的确立 4.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与发展计划、发展政策的确定 5.经济发展水平质量的衡量指标体系 6.经济发展的基础要素分析 7.经济发展的内部条件 8.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9.经济发展的案例研究 10.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回顾和展望第二节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演变与流派构成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演变与流派构成一、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演变与阶段划分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演变与
9、阶段划分(一)20世纪4060年代,占统治地位的发展理论:“线性阶段模式”,以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为代表 传统社会“起飞”准备阶段“起飞”阶段 成熟阶段 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第二节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演变与流派构成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演变与流派构成 罗斯托主导部门作用的传递罗斯托主导部门作用的传递(回顾影响)城镇建设交通沿线建设工人区形成(供应生活、文化)纺织机制造动力革命(蒸汽机)运输革命(铁路、轮船、港口建设)重工业部门(煤、钢、机械)新工艺、新技术、新能源原料动力厂房建筑(前瞻影响)(起飞阶段)第二节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演变与流派构成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演变与流派构成 罗
10、斯托主导部门作用传递的说明罗斯托主导部门作用传递的说明 主导部门综合体系的建立 主导部门作用的传导:通过三种影响带动经济增长:回顾影响:主导部门对某些供给生产资料部门的影响 旁侧影响:主导部门对所在地区的影响 前瞻影响:主导部门对新工艺、新技术|新原料、新能源出现的诱导作用第二节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演变与流派构成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演变与流派构成(二)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占统治地位的“结构变动模式”,以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论”为代表 二元结构理论模型的三个假设前提:二元结构理论模型的三个假设前提:第一,不发达经济分为两个部门,即城市中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现代化部门和农村以农业、手工业为主的传统
11、部门。第二,劳动无限供给。第三,工资水平不变。第二节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演变与流派构成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演变与流派构成NWOMRP(劳动量)刘易斯刘易斯“结构变动模式结构变动模式”()劳动边际产品(工资)第二节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演变与流派构成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演变与流派构成刘易斯二元结构变动模式(刘易斯二元结构变动模式()说明:)说明:横轴代表劳动量,纵轴代表劳动的边际产品,OW是现行工资,边际产品为零时的劳动量为OR。但是资本主义部门(城市工业)要按OW支付工资时只雇佣OM的劳动量。WNP是资本家的剩余(利润)。OWPM是资本主义部门的工资,而资本主义部门外的劳动者(也就是M以外的)所
12、赚到的只是他们在这种经济中自给农业部门所能赚到的收入。第二节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演变与流派构成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演变与流派构成 刘易斯刘易斯“结构变动模式结构变动模式”()(劳动量)劳动边际产品(工资)ONWSQ第二节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演变与流派构成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演变与流派构成刘易斯二元结构变动模式(刘易斯二元结构变动模式()说明:)说明:刘易斯认为,扩大资本主义部门所必须支付的工资,取决于人们在这个部门以外所能得到的收入水平。农民的收入水平是城市工业部门工资的下限,当然实际的工资水平必须高于这一水平。这主要是因为城市生活费用高,以及习惯了的农村生活迁居到城市的心理成本以及工会的作用
13、等。这种情形可以用图23来说明。该图与图22相同,只是OS代表自给农业部门的收入,而OW代表城市部门的工资。第二节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演变与流派构成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演变与流派构成 刘易斯刘易斯“结构变动模式结构变动模式”()OSWN1N2N3N4Q1Q2Q3Q4(劳动量)第二节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演变与流派构成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演变与流派构成刘易斯二元结构变动模式(刘易斯二元结构变动模式()说明:)说明:图24开始探讨经济发展过程。OS和以前一样是农业部门的平均收入,OW是工业部门的工资,WN1Q1代表最初阶段的剩余。因为一部分剩余用于再生产,所以固定资本量增加了,因此边际劳动生产力曲线
14、整个提高了,达到了N2Q2的水平。现在剩余的工业部门的就业增多了,继续再投资把边际劳动生产力曲线提高到N3Q3、N4Q4。只要有剩余劳动,这个过程就能一直继续下去,直到剩余劳动完全被吸收到现代工业部门中去,这个过程才停止。这时二无形结构变成了一元结构,也就完成了不发达经济的发展问题。22N Q第二节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演变与流派构成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演变与流派构成 刘易斯模型的缺陷:刘易斯模型的缺陷:第一,不重视农业在促进工业增长方面的重要性,这会造成农业的停滞;第二,忽视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出现剩余产品,应该是农业中的劳动力向工业流动的先决条件,否则工业中新吸收的来自农业的劳动力就没有口粮
15、和其他农产品的供应。第二节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演变与流派构成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演变与流派构成 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型: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型:费景汉和拉尼斯在刘易斯模型的基础上,将二元结构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与刘易斯模型基本相同。第二、第三个阶段中,农业部门也逐渐出现了剩余,可以满足非农业生产部门的消费,从而有助于劳动力由农业向工业的移动。因此,农业促进工业的增长作用,不仅是消极地输送劳动力,而且还积极地为工业部门的扩大提供必不可少的农产品(首先是粮食)。第二节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演变与流派构成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演变与流派构成(三)(三)20世纪世纪60年代后西方发展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年代
16、后西方发展经济学的发展趋势(1)重视农业问题的研究(2)更多地使用新古典的分析方法,对发展中经济的微观方面做更为深入的分析(3)多做经验分析(4)研究的注意力从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转向分配、失业以及经济稳定的问题第二节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演变与流派构成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演变与流派构成二、发展经济学的流派二、发展经济学的流派 新古典学派 结构主义学派 新马克思主义学派(激进学派)第二节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演变与流派构成发展经济学的历史演变与流派构成三、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理论三、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理论 发展主义“依附论”巴里洛克模式 新经济自由主义 体制变革论 重新定向论第三节第三节 西方发展
17、经济学所面临的挑战与危机西方发展经济学所面临的挑战与危机 错位的价值取向与狭隘的利益动机 薄弱的理论基础与庸俗的研究方法 复杂的研究对象与丰富的发展实践第四节第四节 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 致力于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新发展核心概念 发展经济学 经济起飞 二元结构论 结构主义学派 发展论 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型 线性发展模式 主导部门 新古典学派 新马克思主义学派 依附论复习与思考1.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要有这样一个独立的经济学科来专门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2.发展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内在逻辑是什么?3.试述罗斯托的“线性发展模式
18、”并进行评价。4.试述刘易斯费拉尼斯“二元结构模型”并进行评价。5.试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理论并进行评价。6.试述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本章重点本章重点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物质生活质量指数 人类发展指数本章目录第三节第三节 简单的衡量指标体系简单的衡量指标体系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的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的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出生时预期寿命两万人以上地区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人均每日消费的动物蛋白质中、小学注册人数总和职业教育入学比例每间居室平均居住人数每千人中读报人数从事经济活动人口中使用电、水、煤气等的百分比每个男性农业工人的农业产量农业中成年劳动力的百分比人均消费电力
19、的千瓦数人均消费钢的公斤数能源消费(折合人均消费煤的公斤数)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百分比人均对外贸易额(以1960年美元计算)工薪收处者在整个经济活动人口中的百分比传统农业部门的规模二元结构的程度城市化的程度基本社会组织的特征当地中产阶级的地位社会流动性的程度识字率大众传播媒介的水平文化与种族的同质程度社会紧张程度人口自然增长率观念现代化程度国家一体化程度与民族团结意识政治权力集中程度武装力量的政治力量政府机关的效率领导层对经济发展的支持程度政治稳定程度1961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50/19511963/1964年度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总投资率工业现代化水平1950
20、年以来工业化程度的变化农业组织的特征农业技术现代化水平阿德尔曼和莫里斯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变量阿德尔曼和莫里斯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变量 阿德尔曼和莫里斯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变量阿德尔曼和莫里斯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变量民主制度的力量政治上的反对派与出版自由程度政党竞争程度政党制度的主要基础工人运动的实力传统上层人物的政治力量1950年以来物质资本的增加程度税收体制的实际水平1950年以来税收体制的改进程度财政体制的实际水平人力资源的提高程度对外贸易的结构一、莫里斯的一、莫里斯的“物质生活质量指数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莫里斯使用三个指标人们1岁时的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识字率组成一套简便的综合指数
21、。每项指标都用百分制来表示各个国家的成绩,“1”代表“最坏”,“100”代表“最佳”。优点:比较全面地衡量一国的发展水平、资料易得、计算简便易行。缺点:所衡量的“生活质量”的范围过于狭窄,没有考虑到社会和心理上的许多因素;PQLI的三项指标的权数相同,但是每个指标的作用却是不同的。第三节第三节 简单的衡量指标体系简单的衡量指标体系二、人类发展指数(二、人类发展指数(HDI)HDI由三部分组成:由三部分组成:健康长寿的生活,由出生时预期寿命来表现 知识,包括成人识字率(占2/3的权重0,和初级、中级和大专入学综合比例(占1/3权重)体面的生活,由经过购买力平价调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第三节第
22、三节 简单的衡量指标体系简单的衡量指标体系第三节第三节 简单的衡量指标体系简单的衡量指标体系以中国为例说明以中国为例说明HDI的计算过程:的计算过程:1.计算预期寿命指数。2003年中国平均预期寿命为71.6岁 预期寿命指数(71.625)/(8525)0.7762.计算教育(或知识)指数。2003年中国成人识字率为90.9%,总入学比例为69%成人识字率指数0.909;总入学比例指数0.69 教育(知识)指数2/3(0.909+1/3(0.69)0.8363.计算GDP指数。2003年中国经过购买力平价调整的人均GDP为5003美元 GDP指数(5003)(100)/(40000)(100)
23、0.653最后得出,HDI1/30.776+1/30.836+1/30.6530.775第三节第三节 简单的衡量指标体系简单的衡量指标体系三、中国发展指数三、中国发展指数 该指数包括四个单项指数:该指数包括四个单项指数:健康指数 教育指数 生活水平指数 社会环境指数核心概念 人均GNI 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中国发展指数(RCDI)购买力平价(PPP)人类发展指数(HDI)复习与思考1.人均GNI衡量指标的优点和缺陷是什么?2.为什么各国经过PPP调整的人均GNI与单纯按汇率折算的人均GNI差距如此悬殊?3.试述物质生活质量指数衡量体系的主要内容并进行评价。4.试术人类发展指数衡量体系的
24、主要内容并进行评价。5.你怎样看待关于幸福指数的讨论?你认为幸福指数衡量体系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第四章 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本章重点本章重点 资本形成的作用 资本形成的来源 资本形成的方式 资本形成的效率本章目录第一节 资本形成的作用第二节 资本形成的来源第三节 资本形成的方式第四节 资本形成的效率第一节第一节 资本形成的作用资本形成的作用一、资本形成的含义一、资本形成的含义 发展经济学中所谓的发展经济学中所谓的“资本形成资本形成”有以下几点含义:有以下几点含义:第一,它是从生产力的角度,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上定义的,是一个第一,它是从生产力的角度,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上定义的,是一个中性概念中性概念
25、 第二,从广义上讲,它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个方面。但通常只第二,从广义上讲,它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个方面。但通常只狭义地指物质资本狭义地指物质资本 第三,狭义的资本形成是指实物形态的机器、工具设备、厂房等长期第三,狭义的资本形成是指实物形态的机器、工具设备、厂房等长期耐用的生产资料,包括固定资产和生产所必需的存货,而不包括金融耐用的生产资料,包括固定资产和生产所必需的存货,而不包括金融资本资本 第四,资本形成是投资过程的结果,它来源于生产量超过当前消费量第四,资本形成是投资过程的结果,它来源于生产量超过当前消费量的的“剩余剩余”即储蓄,它是对当前消费的节省即储蓄,它是对当前消费的节省第
26、一节第一节 资本形成的作用资本形成的作用二、早期发展经济学的资本形成理论二、早期发展经济学的资本形成理论 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g=s/c 其中,g为经济增长率(Y/Y,Y为总产出即GDP)s为储蓄率(S/Y,S为储蓄)c为增量的资本产出比(K/YI/Y)纳克斯的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以及平衡增长理论:以及平衡增长理论:资本不足是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要打破这个循环,就必须大量增加储蓄,全面地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进行投资,加速资本形成。纳尔逊的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陷阱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理论:克服资本短缺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进行大规模的资本投资,使投
27、资和产出的增长超过人口增长,才能实现人均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和经济增长。罗森斯坦罗森斯坦罗丹的罗丹的“大推进大推进”理论:理论:主张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全面地、大规模地、同比例地在各个工业部门(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资本。第一节第一节 资本形成的作用资本形成的作用三、对资本形成作用的重新认识新古典增长模型:上式中,/Y为经济增长率;K/K和L/L分别为资本存量和劳动投入的增 长率;A/A为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率,即广义的技术进步,又被称为“索洛余项”。YKLA+YKLA第一节第一节 资本形成的作用资本形成的作用 由总量生产函数 推导出人均生产函数为 索洛模型假定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是递减
28、的,则上式的几何图形如下:索洛增长模型Y A KL()yf kA kyy*y*kk*k*Esysyy=f(k)E第一节第一节 资本形成的作用资本形成的作用 资本积累的条件为:资本积累的条件为:其中,k为人均资本的增量;s为储蓄率;sy为人均储蓄量;n为人口增长率(%);d为折旧率(%)。根据此式:(1)当sy(n+d)k时,k0,即人均资本量k增加,如图在点和E点左边;(2)当sy(n+d)k时,k 0,即人均资本量k减少,如图在点和E点右边;(3)当sy(n+d)k时,k 0,即人均资本量k不变,表示为k*,此时人均产出y亦不变,表示为y*。k=sy-(n+d)k第一节第一节 资本形成的作用
29、资本形成的作用 其它模型:其它模型:资本边际生产率递增时资本边际生产率递增时的内生增长模型的内生增长模型资本边际生产率不变时的资本边际生产率不变时的内生增长模型内生增长模型ykY=f(k)sy(n+d)kY=f(k)sy(n+d)kky第一节第一节 资本形成的作用资本形成的作用 早期的资本形成理论存在两个重要的缺陷:早期的资本形成理论存在两个重要的缺陷:第一,重视资本形成的供给效应,忽视资本形成的需求效应,投资不足或投资过度都会导致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失衡,造成失业、通货紧缩、通货膨胀,从而破坏宏观经济的稳定,没有很好地将这两种效应结合起来考虑;第二,仅仅把资本形成问题归结为储蓄率的提高,而没有进
30、一步涉及资本形成的方式以及资本形成以后的使用方式。简言之,没有深入分析资本形成和运用的经济运行机制或体制。第二节第二节 资本形成的来源资本形成来源于储蓄:现分别说明如下:一、个人储蓄()决定个人储蓄的因素:个人可支配收入 储蓄倾向 dpS0dxCt第二节第二节 资本形成的来源 关于个人储蓄和个人消费的理论:1.凯恩斯的现期收入决定论 C=C0+cYdC0C45YdC=f(Yd)CYd第二节第二节 资本形成的来源2.持久收入和生命周期假说(LCPIH)假设人们在一生中各年平均消费,则 3.随机游走假说 在不确定条件下,消费函数为:011TtttCWYT1CtttC 10111ETTtCWYT第二
31、节第二节 资本形成的来源二、企业储蓄()企业储蓄包括净储蓄和折旧基金两部分。三、政府储蓄()包括政府预算储蓄和国有企业上缴利润两部分。四、外国储蓄()官方储蓄()包括外国政府以及国际金融组织的援助和贷款;私人储蓄()包括外国私人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 对本国的贷款、直接投资以及购买本国的债券和股票。五、劳动积累六、对外贸易deSdgSfSfgSfpS第三节第三节 资本形成的方式资本形成的方式 运用行政或经济手段动员农业剩余 运用财政政策进行政府融资 企业本身的资本积累 通过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融资 运用通货膨胀办法强制储蓄 通过外贸和利用外资进行资本形成第三节第三节 资本形成的方式资本形成的方式一
32、、农业剩余的转移一、农业剩余的转移 直接的劳动力投资 利用廉价的剩余劳动力,扩大资本积累 征收农业税 通过工业产品与农产品的价格“剪刀差”,人为地压低农产品的相对价格或贸易条件 出口农产品,为工业化赚取外汇 农民的自愿储蓄第三节第三节 资本形成的方式资本形成的方式二、政府融资二、政府融资1.财政收入与资本形成 税收对资本形成的作用:一是为公共投资筹集充足的资金,即政府储蓄;二是刺激企业把更多的收入用于投资,即企业储蓄,或是刺激国外的企业来本国投资,即国外储蓄。2.财政支出与资本形成 由于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的财政收入是既定的,所以政府经常性支出的节约,意味着可增加公共投资即生产性支出,从而增加资本
33、形成。3.财政赤字与资本形成第三节第三节 资本形成的方式资本形成的方式三、企业积累三、企业积累 微观层面上,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的能力,自主地决定投资、生产、经营活动,政府不加任何干预;宏观层面上,政府则运用财政和货币金融政策,对企业的投资活动加以引导、调节,基础产业则由政符直接投资,建立国有企业。第三节第三节 资本形成的方式资本形成的方式四、金融方式四、金融方式 发达的金融系统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通过两个方面发生:一是在资本形成的数量方面,提高了经济中储蓄和投资的总水平;二是在资本运用的质量方面,提高了投资的效率或边际收益 二元金融市场:指的是一方面是有组织的、中央银行能够控制的金融机构和
34、金融市场;另一方面是民间无组织的、中央银行不能控制的、进行高利贷剥削的资金市场。第四节第四节 资本形成的效率资本形成的效率资本形成的效率是以资本/产出比来衡量的。对资本有效配置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资本使用同劳动就业与产业结构的关系 2、资本形成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3、资本配置与企业组织结构的关系 4、投资项目的管理问题核心概念资本形成 唯资本主义贫困恶性循环论 低水平均衡陷阱论大推进论 哈罗德多马模型索洛模型 新增长模型自愿储蓄 强制性储蓄二元金融市场 资本产出比复习与思考1.试述资本形成与储蓄、投资的关系是怎样的。2.如何正确认识资本形成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什么说从第一次世界大战
35、经济增长模型的演变可以看到西方发展经济学对资本形成认识的变化?3.试述资本形成有哪些来源。4.试述个人储蓄和个人消费是如何决定的。5.发展中国家资本是稀缺的要素,为什么中国现阶段会出现资金的大量过剩现象?6.为什么说农业剩余的转移是发展中国家资本形成的重要方式?如何转移才是有效的?7.如何正确处理政府融资、企业积累、金融融资这三种资本形成方式的关系?8.为什么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具有二元性?如何才能消除这种二元性?9.怎样才能提高资本形成的效率?第五章第五章 人口、就业与经济发展人口、就业与经济发展本章重点本章重点 西欧人口转折与发展中国家人口转折 马尔萨斯“人口陷阱”模型 乔根森人口流动模型
36、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本章目录第一节 人口的过度增长与抑制人口政策第二节 就业与劳动力的充分利用第三节 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第一节第一节 人口的过度增长与抑制人口政策人口的过度增长与抑制人口政策一、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一)人口转折模型 是指从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的稳定人口转向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的稳定人口。1.西欧人口转折图51西欧人口转折第一节第一节 人口的过度增长与抑制人口政策人口的过度增长与抑制人口政策1.西欧人口转折图51西欧人口转折43210年出生率与死亡率(%)出生率死亡率1970T18001840-18591860-1910第一节第一节 人口的过度增长与抑制人口政策人口的过度增
37、长与抑制人口政策第一阶段: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第二阶段:死亡率开始下降,但是出生率并未下降,导致 人口迅速增加 第三阶段:死亡率逐渐下降,同时出生率开始下降。2.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折 发展中国家人口转折的第三阶段分为A、B两大类型。A类国家和地区中,出生率和死亡率同时下降 B类国家和地区,死亡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停止,高出生率持久存在,导致人口增长率停留在较高水平上。第一节第一节 人口的过度增长与抑制人口政策人口的过度增长与抑制人口政策(二)人口出生率的微观理论模型在正常(新古典)条件下,可以预期:家庭收入越高,对孩子的需求就越大。孩子的净价格越高,对孩子的需求就越小。相对于孩子,其他的商品价格
38、越高,对孩子 的需求就越大。相对于孩子,对其他商品的偏好越大,对孩 子的需求就越小。C,dcxxf Y P P t1,xn 0dCY0dcCP0dxCP0dxCt 第一节第一节 人口的过度增长与抑制人口政策人口的过度增长与抑制人口政策二、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马尔萨斯马尔萨斯“人口陷阱人口陷阱”模型(图模型(图53)012345BC人口增长曲线(人口增长曲线(P)收入增长曲线(收入增长曲线(Y)人均收入(人均收入(Y/P)增长率增长率Y0Y1Y2Y3Y4Y5第一节第一节 人口的过度增长与抑制人口政策人口的过度增长与抑制人口政策 马尔萨斯人口陷阱模型的缺陷:模型假定没有或忽视了技术进步的巨大力量,
39、这种力量足以抵消人口迅速增长所造成的阻力。其次,模型假定人口增长率和人均收入有直接关系,认为收入的增加必然会导致人口的增加。但是在实际中的情形则完全不同。第一节第一节 人口的过度增长与抑制人口政策人口的过度增长与抑制人口政策三、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三、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 提高妇女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增加其受教育和就业的机会,这样不仅使母亲时间的机会成本大大提高,还可以使妇女的婚育年龄大大延迟;增加社会保障和福利措施,改变养儿防老的观念;提高儿童健康水平,降低儿童死亡率,减低生育的愿望;提倡晚婚、计划生育,必要时采取立法的形式来执行;采取经济刺激如税收优惠等手段鼓励人们减少生育。
40、第二节第二节 就业与劳动力的充分利用就业与劳动力的充分利用一、劳动力的充分利用问题(一)劳动力的闲置 劳动力的闲置即失业,有自愿闲置和非自愿闲置两种。1.自愿闲置有三种类型:(1)提前退休(2)沮丧的劳动者(3)隐蔽性失业2.非自愿闲置也有三种类型:(1)摩擦性失业(2)周期性失业(3)结构性失业第二节第二节 就业与劳动力的充分利用就业与劳动力的充分利用(二)劳动力的低效利用 多余劳动力 学非所用二、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运用的特点 发展中国家的公开失业率通常大大高于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各种隐蔽性失业和低度就业也比发达国家严重 发展中国家的农村中一般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 发展中国家城市中的公开失业率
41、有普遍增加的趋势 实际工资不断提高,甚至比劳动力的增长快 人口增长率高,劳动力供应量迅速增加,而劳动力需求却不能同步增长,就业问题日益严重 受过教育的人失业问题日趋严重第二节第二节 就业与劳动力的充分利用就业与劳动力的充分利用三、发展中国家全面城乡就业战略 首先,应采取严格的抑制人口增长的措施;其次,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步伐,提高国民收入水 平;再次,推动教育体制改革,改变发展中国家不合理的教育结构。第三节 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一、乔根森模型 假设前提: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划分为两个部门;以工业部门为代表的现代部门和以农业部门为代表的传统部门,并假定农业中没有资本积累,农业产出是劳动的函数,工业
42、产出是资本和劳动的函数;技术进步是中性的;工业与农业的工资水平不断上升,前者高于后者。第三节 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 乔根森模型的特点:乔根森模型的特点:它以农业剩余为其理论基础,农业剩余是劳动力转移的充分和必要条件;该模型认为人口增长是由经济增长决定的,把人口增长看作是一个内生变量;该模型进而认为劳动力转移的意义在于消费结构的变化,而不是生产率的增加。第三节 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二、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特征: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特征:促进人口流动的基本力量是相对收益和成本的理性经济考虑,这种考虑还包括心理因素;迁移决策取决于预期的而不是现实的城乡实际工资差异;获得城市就业机会的
43、概率与城市就业率成正比,而与城市失业率成反比;人口流动率超过城市工作机会的增长率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合理的。第三节 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政策含义: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政策含义:应尽量减轻城乡机会不均等的现象;传统的减少城市失业政策不仅可能会导致更高水平的城市失业,而且还会因“诱发迁移”而造成更低水平的农业产出;不加区别地发展教育事业会进一步加剧人口流动和失业;应适当控制工资补贴与政府直接雇用人员的数量;应当鼓励制定一体化的农村发展规划。核心概念 人口转折模型 生育率的微观经济理论 劳动力的不充分利用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 马尔萨斯人口陷阱 劳动力的自愿和非自愿失业 乔根森人口
44、流动模型复习与思考1.试比较发展中国家和西欧人口转折的不同。2.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过快增长的原因。3.结合中国实际,讨论人口过快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4.联系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并评价发展中国家政府可供选择的抵制人口增长的政策。5.为什么要讨论劳动力的充分利用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有何重要意义?6.结合中国农村人口问题,评述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第六章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本章重点 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 缩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知识差距 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 发展中国家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本章目录第一节 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本第二节 知识与发展第三节 教育与发展第四节 中国的科教
45、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第一节 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本一、人口素质与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 人口素质人口素质是人口质的规定性,表现为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就是体现在人力资源身上的、以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一种非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舒尔茨于20世纪50、60年代发表的几篇文章成为奠基之作;贝克尔于1962年和1964年发表的人力资本投资:一种理论分析和人力资本:特别关于教育的理论与经验分析是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最终确立标志。第一节 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本二、人力资本投资(一)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用于教育方面的投资 用于保健方面的投资 用于劳动力国内流动的费用 用于
46、移民入境的支出第一节 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本(二)人力资本投资的特征:人力资本投资具有连续性、动态性人力资本投资的受益者与投资者不完全一致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多方面性第一节 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本三、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浪费与人才流失三、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浪费与人才流失 发展中国家应对人才流失的措施:发展中国家应对人才流失的措施:做到人尽其才,学以致用 政策倾斜 法律上做出相应的规定来防止人才流失第二节 知识与发展一、知识与发展的关系一、知识与发展的关系知识对于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知识与经济增长和福利的关系上:1.知识与经济增长知识与经济增长:知识已取代土地、劳动、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成为经济增长中最重要的因
47、素;2.知识与福利:知识与福利:(1)知识可以提高生活水平;(2)知识可以改善卫生状况;(3)知识可以促进计划生育。第二节 知识与发展二、发展中国家缩小知识差距的对策措施二、发展中国家缩小知识差距的对策措施 从国外获取知识 在国内创造知识 提高国民吸收知识的能力 培养人们相互交流知识的能力第三节 教育与发展一、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一、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一)教育的成本 教育的个人成本:指学生为了就学由个人或家庭直接支付的各种费用和发生的机会成本;教育的社会成本:指由社会支付的教育费用和间接成本。第三节 教育与发展(二)教育的收益 教育的个人收益 教育的社会收益(三)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 某级教育n
48、年的全部预期收入和预期成本的贴现值分别为:该级教育的净现值为:比较教育投资决策的方法计算内部收益率(IRR):1ttEVr1ttCGr01tttECi1tttECNPVr第三节 教育与发展二、发展中国家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二、发展中国家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一)发展中国家教育的主要问题(一)发展中国家教育的主要问题 公共教育费用增长迅速,但人均占有水平仍然很低 教育结构不合理,基础教育被忽视 教育内容不合理,教育与实际严重脱节 教育体制扩大了不平等 教育的“过度”发展和知识失业第三节 教育与发展(二)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 调整教育投资方向 改变教
49、育体制以外的刺激和增加教育投资的个人支出 发展中国家不能只重视正规教育,而应当以同等的甚至更大的注意力去发展非正规教育 实施适当的教育机会限额分配制度第四节 中国的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 一、中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形成及含义 二、中国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措施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3、加快人才资源开发核心概念人力资本人才流失知识差距教育的社会成本教育的社会收益人力资本投资知识教育的个人成本教育的个人收益知识失业复习与思考1.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2.发展中国家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人才浪费与人才流失的现象发生?3.试述知识与发
50、展的关系,并分析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与挑战。4.发展中国家应该怎样缩短同发达国家的知识差距?5.试述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理论对发展中国家教育的政策含义。6.结合中国实际,分析发展中国家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措施。第七章第七章 科学技术、创新与经科学技术、创新与经 济发展济发展本章重点 熊彼特主题 创新过程的微观机制 创新的产业部门特征与宏面动态过程 国家创新系统 创新型国家本章目录第一节 熊彼特的主题第二节 创新过程的微观机制第三节 创新的产业部门特征与宏观动态过程第四节 国家创新体系第五节 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第一节第一节 熊彼特的主题熊彼特的主题一、熊彼特熊彼特“创新理论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