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跨国公司概述第一节 跨国公司的定义和特征 一、跨国公司的定义(一)跨国公司的名称 多国企业、国际公司、国际企业、跨国公司或跨国企业、全球公司和宇宙公司 1974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 “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二)跨国公司的定义 联合国秘书处 1978年,“凡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里控制有工厂、矿山、销售机构等类似财产的所有企业。”1986年,“在两国或更多国家之间组成的企业实体;该企业在一个决策体系下进行运营,;通过所有权或其他方式结合在一起分享知识、资源和责任”。跨国公司的定义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设立经营实体,并在一个决策体系的指挥
2、下,从事跨国经营活动的企业。(三)衡量跨国公司的标准1.结构标准跨越的地理区域和企业的资产所有权 2.经营业绩标准在海外的资产、利润、销售额、产值和雇员人数等所占比例3行为特征标准实施全球化经营战略 二、跨国公司的特征(一)统一的中央决策(二)对外直接投资是最主要的活动形式(三)灵活多样的经营策略(四)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五)具有较大的经营风险第二节 跨国公司的构成和类型 一、跨国公司的构成 三种基本单位,即母公司、子公司和分公司(一)母公司、分公司和子公司的含义 1.母公司 通过拥有其他公司的股份或通过协议方式能够实际上控制其他公司经营管理决策权的公司 2.分公司 分公司是指母公司的直属分支
3、机构,母公司通过业务直接领导的方式对其加以控制3.子公司受控于母公司但它本身是独立法人的公司(二)子公司与分公司之异同子公司是独立法人,而分公司不是独立法人1.设立方式不同 2.诉讼中的法律效果不同3.承担债务的方式不同二、跨国公司的类型(一)按经营项目分类1.资源开发型公司2.加工制造型公司3.服务提供型公司(二)按经营结构分类1.横向型公司2.垂直型公司3.混合型公司(三)按决策行为分类1.民族中心型公司2.多元中心型公司3.全球中心型公司 第三节 跨国公司的形成和发展一、跨国公司的形成(一)跨国公司的起源和早期发展1.跨国公司的起源(16世纪末17世纪初)特许公司(Chartered C
4、ompany)英国东印度公司 1600年2.跨国公司的早期发展(19世纪60年代中)拜耳化学公司(Bayer)、诺贝尔公司(Nobel)、胜家缝纫机公司(Singer)(二)早期跨国公司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1.早期跨国公司形成的原因(1)生产性经营活动增多(2)资本积累增加(3)利用发明专利和技术优势(4)保护性贸易限制 2.早期跨国公司形成的特点(1)母公司主要集中在少数强国(2)规模、地理分布相对较小,经营目标单一(3)跨国经营活动主要是对外贸易(4)对外投资流向主要是经济落后国家和地区(5)对外投资行业集中在公用事业、资源类行业及农业二、跨国公司的发展(一)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跨国公司发展的滞
5、缓1.这一期间跨国公司的发展及其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1)从整体看全球对外投资总额增幅不大(2)西欧国家增长缓慢而美国有长足发展(3)对经济比较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有所增加(4)跨国投资范围扩大,部门增加,方式多样化(5)跨国购并的增长快于新建投资的增长 2.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跨国公司发展滞缓的原因()战争造成投资的损失()三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国际货币制度混乱()卡特尔制度盛行(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1.跨国公司恢复时期(战后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末)跨国经营恢复发展,美国公司居于领先地位;2.跨国公司扩张时期(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西欧和日本跨国公司迅速崛起,美国跨国
6、公司地位下降。3.跨国公司加速扩张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跨国公司数目空前增加,跨国并购与外包日益成为焦点。这一时期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1)对外直接投资的分布很不平衡(2)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增加(3)北美、欧盟、亚太三大经济圈内部投资加强。(4)对外直接投资向第三产业转移(三)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原因 1.生产和资本集中导致资本“过剩”2.科学技术革命和世界生产力的发展 3.国际分工的深化和生产资本的国际化 4.主要发达国家对国际市场的激烈争夺 5.各国的自由化开放政策支持和鼓励 6.发展中国家发展民族经济的要求第二章 跨国公司基本理论第一节 跨国公司理论的演变 一、早期国际
7、资本流动理论(一)古典资本流动理论及其发展 托马斯孟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俄林 要素禀赋论 (二)马克思主义的资本输出理论 马克思“过剩资本”更高的利润率 列宁 大量的“过剩资本”提高利润 二、现代跨国公司理论(一)现代跨国公司理论的形成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 研究重点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与决定因素 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期 转向建立综合性或一般化的理论 (二)现代跨国公司理论的发展 对原有理论的补充和修正 提出了一些新理论第二节 国家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 一、利率差异论 纳克斯 利率的差异 资本的充裕程度 二、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小岛清(K.Kojima)“日本式对
8、外直接投资理论”(一)理论的主要内容 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投资国的边际产业依次进行 三大基本命题:资本要素可以用经营资源来代替;比较利润率与比较成本有关;美国式对外直接投资具有寡头垄断性质 对外直投资分为四种类型:(1)自然资源导向型(2)劳动力导向型(3)市场导向型(4)生产与销售国际化型 日、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比较 集中于比较劣势行业;主体多为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互补。(二)理论评价 1.理论贡献 2.局限性 第三节 企业视角的跨国公司理论 一、现代主要跨国公司理论(一)垄断优势理论 海默(S.Hymer)金德尔伯格(C.Kindleberger)1.主要内容 市场不完全 “企
9、业特定优势”垄断优势的内容 2理论评价(1)理论贡献(2)局限性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弗农(R.Vernon)1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个阶段 产品创新阶段 国内生产、出口 产品成熟阶段 出口、国外生产 产品标准化阶段 国外生产 2、理论评价(1)理论贡献 (2)局限性(三)内部化理论巴克利(P.Buckley)和卡森(M.Casson)拉格曼(A.Rugman)1.理论的主要内容外部市场内部化 三个假设的基础:追求利润最大化;内部化;超越国界导致内部化的因素产业特定因素、区域因素、国家因素和企业因素 2理论评价(1)理论贡献(2)局限性(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邓宁(J.Dunning)1.理论
10、的主要内容 三个优势即厂商优势(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简称为OIL表2-1 国际经济活动方式的选择所有权优势 内部化优势 区位优势 (O)(I)(L)对外直接投资出 口技 术 转 移 国际直接投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 2理论评价(1)理论贡献(2)局限性 二、现代跨国公司理论的发展 (一)对主流理论的补充和完善 巴特利(C.Bartlett)和高歇尔(S.Ghoshal)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扩展 刘(S.Liu)对内部化理论的验证和补充 (二)跨国公司理论的新发展 1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 直接诱发要素和间接诱发要素 组合、趋势 2竞争优势理论 波特(M.Porter
11、)“价值链”竞争优势 3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理论 全球长期目标 全球范围内最大限度的收益 第三章跨国公司经营战略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第一节 跨国公司经营战略演变的背景 一、新时期跨国经营环境的变化(一)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1从20 世纪40年代中期至60 年代末:数据处理时代。2从20 世纪70年代初至80 年代中期:微处理器时代。3从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以来:网络技术时代。(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两个主要内涵:经济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浪潮(三)知识经济的兴起 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为主要资源、以技术、信息等为主要投入的经济形态 二、新时期的变化对跨国公司的影响(一)消
12、费者需求的变化 多样化、快速变化 消费者选择和判断的能力提高 (二)企业竞争空前加剧 企业竞争领域进一步扩大 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其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能力 第二节 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一、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演变战略是企业为适应环境变化而确定的长期经营目标和行动方针(一)市场战略市场战略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投资战略,是指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直接动机是为了进入或占领东道国的市场,实行当地生产当地销售 (二)资源战略 资源战略是以资源为导向的投资战略,是指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直接动机是为了寻求东道国的资源优势,向母国或第三国提供产品和服务 二、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 在全球化发展的世界经济环境中,跨国公司从全
13、球视野出发,利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位比较优势,把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加以分散和配置,使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综合一体化经营,以期实现全球利益的最大化(一)全球战略的形成 全球战略是对全球市场的回应。形成全球市场的行业一般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成本压力大;二是地区需求差异小。(二)全球战略的特征 1全球战略要求跨国公司经理层具有全球性思维 2全球战略具有更大的风险性 3全球战略要求跨国公司具有旺盛的创新力 4全球战略要求全球生产经营的专业化和灵活性 5全球战略要求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网络化和柔性化 第三节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一、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概述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是指在国际上相互竞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跨国
14、公司为实现某一战略目标而建立的合伙关系。由霍普兰德(J.Hopland)与奈格尔(R.Nigel)首先提出(一)跨国公司组建跨国战略联盟的原因 1 技术互补是组建跨国战略联盟的首要原因 2 争夺市场是组建跨国战略联盟的外部原因 3 增强企业竞争力是组建跨国战略联盟的又一个原因 (二)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成功的条件(1)贯彻“双赢”的原则(2)采用创新的组织机构(3)分享共同的价值观(4)科学地授予和有效地行使权力 二、跨国战略联盟的特征和类型(一)跨国战略联盟的特征 1 合作形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2 实现了“柔性竞争”3 实现了组织结构创新 (二)跨国战略联盟的类型 1按照联盟企业的主体地位差异划
15、分(1)互补型战略联盟(2)接受型战略联盟 2按照联盟企业的产业合作方向划分(1)横向战略联盟(2)纵向战略联盟(3)混合战略联盟 3按照联盟企业之间的依赖程度划分(1)股权式战略联盟 (2)契约式战略联盟 4按照联盟所在价值链位置不同划分(1)资源补缺型战略联盟 (2)市场营销型战略联盟 (3)联合研制型战略联盟 第四章跨国公司经营方式跨国公司经营方式第一节 跨国公司股权经营方式 股权经营有四种类型:独资经营方式 母公司拥有海外公司全部或95%以上的股权;多数股经营方式 母公司拥有海外公司51%以上、95%以下的股权;少数股经营方式 母公司拥有海外公司49%以下的股权;对等股经营方式 双方各
16、拥有50%的股权。一、独资经营方式 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境内单独投资建立拥有全部股权的子公司,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一种跨国经营方式。独资经营方式的优点:(1)可以对子公司实行高度自主的控制 (2)保守专有技术和管理技能方面的秘密(3)可以减少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二、合资经营方式 跨国公司与国外企业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的经营方式。(一)合资经营方式的基本特征(1)投资者至少来自两个或更多国家或地区(2)企业具有东道国法人地位(3)按股权份额分享利润,分担亏损(4)建立管理组织机构(二)合资经营方式的优点和缺点 1跨国公司采用合资经营方式的优点(1)更容易进入东道国(2)享
17、受某些优惠和待遇(3)利用合伙者的公共关系(4)没有或较少投入资金(5)具有稳定的销售市场 2东道国采用合资经营方式的优点(1)可以弥补东道国资金的不足(2)节省资金和外汇的支出(3)使外方关心投资项目(4)引进国外先进技术(5)学习和掌握先进管理方法、技能和经验(6)利用外方国际销售渠道(7)扩大劳动就业的机会(8)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发展 3跨国公司采用合资经营方式的缺点(1)与当地企业的冲突(2)不考虑长期利润或成本问题(3)专有信息泄露的风险(4)合资企业的控制问题 第二节 跨国公司跨国并购 一、并购的概念和类型(一)并购的概念 并购是收购与兼并的简称,是指一个企业将另一个正在运行中的企业
18、纳入自己企业之中或实现对其控制的行为。跨国并购是指外国投资者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取得东道国某企业的全部或部分所有权的投资行为。(二)并购的类型 1.按并购双方产品或产业的联系划分 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 2.按并购的出资方式划分 购买资产式并购、购买股票式并购、承担债务式并购、以股票换取资产式并购和以股票换取股票式并购 3.按涉及被并购企业的范围划分 整体并购和部分并购 4.按并购是否取得目标公司的同意划分 善意并购和敌意并购 5.并购交易是否通过交易所划分 要约并购和协议并购二、当前跨国并购的特点(1)从地域来看,主要出现在美欧之间(2)从行业结构来看,集中在服务业和科技密集型产业(3)
19、从并购方式看,换股成为主要方式(4)从并购规模来看,规模巨大,超过以往几次三、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两种建立方式比较(一)并购东道国企业方式 1.并购东道国企业方式的优点(1)可以利用目标企业原有的生产条件(2)可以利用目标企业原有的销售渠道(3)可以迅速扩大经营范围和经营地点(4)可以减少市场上的竞争对手(5)可以使并购公司获得更多利润 2.并购东道国企业方式的缺点(1)难以准确评估被并购企业的真实情况(2)并购行为在法律和政策上的限制因素(3)并购数量和并购金额较大时会受到抵制(4)原有契约或传统关系的障碍(二)在东道国创建新企业方式 1.在东道国创建新企业方式的优点(1)不易受到东道国法律和政
20、策上的限制(2)在多数国家比收购海外企业的手续简单(3)常会享受到东道国的优惠政策(4)所需资金一般能做出准确的估价 2.在东道国创建新企业方式的缺点(1)常常需要一段时间的项目营建期(2)不利于迅速进入东道国及其他国家市场(3)不利于迅速进行跨国经营和实现产品与服务的多样化第三节 跨国公司非股权经营方式 一、非股权经营方式的兴起及其特点 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渐被广泛采用 非股权经营方式的特点:(1)以转让技术等方式获取利润(2)东道国乐意接受(3)为直接投资做准备(4)需要拥有优势和能力二、非股权经营的常见形式(一)合作经营 1有实体的合作经营 2无实体的合作经营(二)技术授权 许可交易(
21、三)合同安排 又称非股权安排 1.制造合同 2.工程项目合同 3.交钥匙项目合同 4.管理合同 5.国际分包合同 6.劳务输入合同 (四)技术咨询 1.政策咨询 2.工程咨询 3.方案讨论 4.人员培训 5.企业诊断 6.技术服务第五章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第一节 对外直接投资环境分析 一、对外直接投资环境概述 从地域空间来看,跨国经营环境由母国环境、东道国环境和国际环境三部分构成。1.母国环境 2.东道国环境 3.国际环境 二、东道国环境分析 一个国家的投资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宏观环境因素可以概括为政治和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与自然环境和技
22、术环境四类,如图5-1所示。图5-1 主要外部环境影响因素 政治和法律环境 法律 政府 法规技术环境技术变革速度产品生命周期 新技术构思 经济环境 经济增长 货币与财政政策 利率 汇率 消费 投资 就业企业 社会文化环境 人口地理分布教育职业和商业观念生活方式社会价值自然资源生态保护(一)政治和法律环境1.政治与法律状况(1)政治体制(2)国家安全性与政治稳定性(3)政府机构的清廉与效率 (4)公众利益团体与社会舆论机构 2.政府政策与法规 (1)对外国直接投资的鼓励政策(2)对外国直接投资的限制政策。3.政治风险(1)经营风险(2)歧视性限制(3)征用与没收 (二)经济环境 衡量指标包括经济
23、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国际收支水平等。1.经济增长 2.经济政策与法规。(三)社会、文化与自然环境 1.社会环境 2.文化环境 3.自然环境 (四)技术环境 国家科技体制、科技政策、科技水平和科技发展趋势等 第二节 对外直接投资可行性研究 一、可行性研究的阶段划分一、可行性研究的阶段划分(一)投资机会研究 一般机会研究 项目机会研究 (二)初步可行性研究(1)做出初步投资估价(2)进行专题辅助研究(3)确定项目的初步可行性(三)详细可行性研究(1)推荐可行方案。(2)确定最佳方案。(3)确定最终可行性。(四)评价报告 二、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内容二、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内容(一)市场分析(1)明确生
24、产什么样的产品(2)预测市场的可能需要量(3)分析货源(4)预测“市场渗透”程度(二)生产技术条件分析(三)投资效益分析1建设投资计算一般按起始阶段、概算阶段、初步估算阶段、最终估算阶段和详细评估阶段等程序进行2经济效益分析(1)财务分析(2)经济分析(四)总体配置能力分析包括配套能力、消化能力和偿还能力三个方面。第三节 对外直接投资鼓励与保证 一、对外直接投资的鼓励一、对外直接投资的鼓励(一)对国外投资收益采取税收优惠措施 税收抵免 税收饶让(二)向对外投资者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1.在资金方面的支持 (1)政府直接参与投资活动(2)政府资助投资者在国外投资(3)设立由政府资助的金融开发公司。
25、2.在技术方面的支持 培训技术人员、协助咨询服务工作等 (三)提供投资信息及促进投资活动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二、对外直接投资的保证及保险制度(一)各国的投资保证及保险制度 对外汇、征用和战争三种政治风险进行保险 (二)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及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 阿拉伯投资担保联营机构 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ICSID)第六章跨国公司技术转让跨国公司技术转让第一节 跨国公司技术转让概述 一、跨国公司技术转让的含义 技术转让是指技术供应方通过某种方式将某项技术及有关的权利转让给技术接受方的行为 国际技术转让是指将技能、工艺和知识等技术要素从一国到另一国、从一个企业
26、到另一个企业的转移。跨国公司技术转让是其中一种形式(一)跨国公司技术转让的原因 研发费用越来越高,技术创新难度加大 技术的发明和拥有者为了获得最大利润 世界及各国知识产权制度的确立 (二)跨国公司技术转让的客体 工业产权技术、非工业产权技术和技术服务 二、跨国公司技术转让的特点 (一)转让技术的先进程度与股权份额成正比,对技术使用的限制性条款与股权份额成反比 (二)采用特殊的技术战略,加强对内部技术转让的控制(三)受严格的条件控制,各种技术保护主义因素制约着技术转让第二节 跨国公司技术转让的方式 一、跨国公司技术转让的方式选择(一)许可交易 技术转让方和引进方之间通过签订许可合同,转让方在一定
27、条件下允许引进方对其所拥有的技术享有使用权以及产品制造权和销售权 1许可交易的标的与合同分类(1)专利与专利许可合同(2)专有技术与专有技术许可合同(3)商标与商标许可合同2许可合同的许可程度分类(1)独占许可(2)排他许可(3)普通许可(4)部分许可(5)交叉许可(二)特许专营 在经营中已取得成功经验的企业将其商标等的使用权转让给另一家企业,并由此扩大产品销售或取得使用费收入。特许专营在商业、服务业较多。特许专营主要有三种类型(1)产品专销 (2)服务专营(3)营业风格特许专营(三)技术协助 (1)技术咨询服务(2)管理咨询服务(3)销售和商业服务(4)人员培训(四)交钥匙项目(五)合作研究
28、与开发(六)对外直接投资 1合资经营 2合作经营(七)补偿贸易二、技术转让方式的选择策略 (一)以技术投资和建立子公司为技术转让的优先方案(二)对不同的输入国实行不同的技术转让方式(三)在资本技术密集产业转让技术主要采取成套设备转让形式第三节 技术转让的定价与支付 一、技术转让的定价 技术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首先,技术生产过程有它的特殊性。其次,技术交换具有自己的特点。(一)技术转让中的成本与费用 1研究与开发成本 2技术转让税 3交易费用 4产权保护费 5市场机会成本 (二)技术定价的特点 1.技术的使用效益 2.技术的生命周期 3.技术的供求关系 4.技术转让合同的条件(三)技术作价的原则
29、LSLP(Licensors Share of Licensees Profit)原则:技术转让价格=引进方的利润总额利润分成率 二、技术转让的支付(一)一次总算支付(二)提成支付 1.提成基价 按销售价格提成;按产品数量提成;按利润提成 2.提成率 固定提成率;滑动提成率 (三)入门费加提成支付第七章跨国公司组织管理跨国公司组织管理 第一节 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演变 一、跨国公司组织结构设置的原则(一)组织结构设置的一般原则 1服从组织结构的目标 2合理设置管理范围与层次 3明确各管理层的职责 (二)组织结构设置的特有原则 1符合技术与产品的要求 2符合职能与专业的要求 3符合地区与环境的要求
30、 二、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演变(一)出口部阶段(二)母子结构阶段(三)国际部阶段(四)全球性结构阶段第二节 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形式 钱德勒 1962年战略与结构 一、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一)基本的职能结构 总 部研究与开发 生产营销财务(二)基本的产品与地区结构 产品结构:总部产品群体A产品群体D产品群体C产品群体B财务营销生产研究与开发研究与开发研究与开发研究与开发生产生产生产营销营销营销财务财务财务地区结构:总部北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南部地区财务营销生产研究与开发研究与开发研究与开发研究与开发生产生产生产营销营销营销财务财务财务 二、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一)出口部结构董事会研 究
31、与 开发部物资供应部生产部总经理销售部财务部人事部出口部国内部(二)母子公司结构董事会母公司总经理总部职能部门国内子公司A国内子公司B国外子公司C国外子公司D(三)国际部结构董事会总经理总 部 职 能 部门副总经理产品部A国内分公司或子公司副总经理产品部B副总经理产品部C副总经理国际部经理地区甲经理地区乙经理地区丙(四)全球性结构 1.全球性职能分部结构董事会总经理生产副总经理国内外制造厂销售副总经理国内外销售机构研究与开发副总经理国内外研发单位财务副总经理国内外财务机构制造工厂(国内与国外)销售单位(国内与国外)财务单位(国内与国外)研究单位(国内与国外)2.全球性地区分部结构:董事会总经理
32、总部职能部门副总经理(欧洲)副总经理(北美)副总经理(亚太)副总经理(中东/非洲)地区职能机构经理子公司甲经理子公司乙经理子公司丙 3.全球性产品分部结构 董事会总经理总部职能部门副总经理产品A副总经理产品B副总经理产品C副总经理产品D经理国内工厂经理海外子公司甲经理海外子公司乙经理海外子公司乙生产营销财务4.矩阵结构母公司总部总部中央职能部门利润中心主管业务A主管业务B主管业务C主管业务N主管营销主管生产主管研发主管资源控制职能部门SBUSBUSBUSBUSBUSBUSBUSBUSBUSBUSBUSBUSBUSBUSBUSBU5.全球性混合结构董事会总经理总部职能部门美国宝洁公司经理国际部宝
33、洁经理保健纸张美容食品服务与旅馆衣物和清洁洗涤剂工业化学品饮料和食品理查德森-威克公司欧洲技术中心亚洲太平洋地区拉丁和加拿大国际业务部组织结构第三节 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选择一、跨国公司组织结构选择的影响因素(一)跨国经营战略(二)企业的跨国经营程度全球性地区分部结构矩阵结构全球性混合结构全球性产品分部结构国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百分比跨国经营的产品品种数量(三)国际市场与技术环境二、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新发展(一)控股公司结构核心控股公司产品子公司地区子公司职能子公司子公司A子公司B子公司A子公司A子公司B子公司B(二)国际网络结构(三)虚拟企业结构(四)无边界企业结构第八章跨国公司财务管理跨国公
34、司财务管理 第一节 跨国公司融资管理 一、跨国公司资金的来源 跨国公司需要资金融通的业务范围(一)来自公司内部的资金 1母公司向国外子公司提供贷款 2母公司购买子公司的有价证券 (二)来自公司母国的资金 1从母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获取贷款 2在母国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 3从母国获得贸易信贷及专项资金 (三)来自东道国的资金 (四)来自国际社会的资金 1向第三国银行借款或资本市场发行债券 2向国际资本市场借款 3从国际金融机构获取贷款 二、跨国公司的融资方式(一)长期融资 1发行股票 2发行公司债券 3长期借款(二)中期融资 1中期借款 2出口信贷 3国际租赁(三)短期融资第二节 跨国公司投资管理 一
35、、跨国公司流动资金管理(一)跨国公司外部现金流量管理 1应收账款 2应付账款(二)跨国公司内部现金流量管理 1净额结算40万美元在A国子公司在B国子公司在D国子公司在C国子公司50万美元10万美元30万美元20万美元20万美元ABCD结算中心 2集资经营 二、跨国公司非流动资金管理(一)长期投资(二)证券投资(三)长期贷款第三节 跨国公司外汇风险管理 一、跨国经营中的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也称为外汇暴露(Foreign Exchange Exposure),是指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资金收益和损失的可能性。(一)交易风险(二)换算风险(三)经济风险(四)税收风险 二、跨国经营中的外汇风险管理(一)
36、调整生产经营战略 1生产经营分散化 2财务活动多样化(二)加强外汇风险管理 1长期资金风险管理 2日常资金风险管理(1)套头保值(2)货币互换(3)外汇储备(4)提前和延迟 第九章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第一节 跨国公司管理人员管理 一、跨国公司管理人员管理的主要内容(一)跨国公司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1必要的跨国经营知识(1)语言知识与沟通技能(2)有关国际市场的知识(3)有关国际业务和国际惯例的知识 2制定和实施跨国经营战略的能力 3跨文化管理的能力 理解文化差异 文化敏感性、适应能力 4组织结构设计与管理能力 5相互学习和转移知识的能力 6与不同国家管理人员配合工作
37、的能力(二)驻外管理人员的选择与培训 1.驻外管理人员的选择(1)管理能力 (2)业务能力(3)责任感和创造性(4)适应性(5)个人特质 图9-1 挑选驻外经理人员的标准化程序能选择当地国民,并进行技术和管理训练确定需要与当地社会发生往来的程度(可以利用一个量表,由低向高排列,以显示要成功地完成某项工作需要与当地社会往来的程度)候选人是否愿意可能不适合这个职位强调工作的变量开始训练(中等到高度严格)强调工作的变量,同时询问候选人是否愿意去国外工作确认两种文化相似或相异的程度(可以利用一个量表,由相似到高度差异排列,以显示两种文化相似或相异的程度)强调有关的能力因素,同时也要考虑家庭因素开始训练
38、(高度严格)可能不适合这个职位开始训练(中等或低等程度到严格)否低否非常相近高度不同否是是 2驻外经理人员的培训(1)培训的主要目的(2)培训过程 一般文化培训和地区性研究、特定文化和语言培训、导向培训和了解东道国经营环境、海外监督和支援性服务、回国工作(3)培训的主要内容 管理、会计和审计、财务、市场营销、投资、生活(4)培训的方式 外部培训、内部培训、在职培训 二、跨国公司管理人员管理的主要政策(一)跨国公司人事政策 1民族中心政策 2多中心政策 3全球中心政策(二)跨国家调动 1受调人选 2工作适应 3社会适应 4人员调回第二节 跨国公司员工管理 一、跨国公司员工管理的基本内容(一)员工
39、的选聘和晋升 1过程应尽可能系统化和正式化 2应注意与当地劳动立法和社会环境相一致 3应注意雇佣和提升当地人(二)员工的培训和发展 内部培训、激励 二、跨国公司员工管理的新变化(一)跨国公司员工管理的新方式 1.工人管理 2.共同决策 3.少数参与权 4.工作审议会 5.工作丰富化(二)跨国公司劳资关系的新变化 处理好与工会的关系 从分权化模式向集权化模式转化第三节跨国公司国际报酬政策 一、驻外管理人员的报酬(一)驻外管理人员报酬政策 适合东道国文化及其管理期望。(二)驻外管理人员报酬的构成 1.基本工资 2.奖金 3.津贴 二、员工的工资和福利(一)策略选择(二)利润分享第十章跨国公司营销管
40、理 第一节 跨国公司目标市场营销管理 一、跨国公司目标市场营销的目的和动因(一)跨国公司目标市场营销的目的 将有限的资源集中用在最有竞争优势、盈利潜力最大的市场上经营(二)跨国公司目标市场营销的动因 1.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 2.企业资源的有限性 3.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二、跨国公司实施目标市场营销的程序(一)国际市场细分(二)选择目标市场(三)选择营销模式(四)设计与实施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通常分为产品策略、价格策略、销售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四大类(4Ps)。第二节 跨国公司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一、跨国公司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制定(一)产品策略 1产品概念(1)核心产品(2)形式产品(3)附加产品 2
41、产品市场生命周期 图10-1 产品市场生命周期销售量时间介绍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1)介绍期(2)成长期(3)成熟期(4)衰退期 3产品国际市场生命周期(1)新产品介绍期(2)成长期和成熟初期(3)成熟后期和标准化期 4国际产品开发策略(1)生产和销售母国已生产过的同样产品(2)改进现有产品(3)开发全新产品(二)价格策略 1影响价格制定的因素(1)成本(2)市场供求关系(3)企业定价目标(4)政府干预措施与法规 2跨国公司常用的定价方法(1)成本加成定价法 价格平均成本(1成本利润率)(2)边际贡献定价法 价格边际成本边际贡献(0)(3)需求弹性定价法(4)配套产品定价法(5)低价倾销定价法
42、(三)销售渠道策略 1销售渠道类型及其选择(1)直接销售渠道(2)间接销售渠道(3)代理销售渠道 2分销网点密集度策略(1)密集分销策略(2)精选分销策略(3)独家分销策略 3出口销售渠道的建立生产商消费者进口商经销商进口商出口商出口商进口商经销商进口商出口商进口国出口国国境(四)国际市场促销策略 1人员推销 2广告 3营业推广 4公共关系 二、国际市场营销组合设计的要求(1)与目标市场需要与特征相结合(2)与现代交易规则、国际惯例相适应(3)利用国际市场资源(4)总体特征应易于觉察而且有新意第三节 跨国公司的转移价格策略 一、跨国公司内部贸易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是指一家跨国公司内部的产品、原材
43、料、技术与服务等在国际间流动,主要表现为母公司与国外子公司之间以及国外子公司之间在产品、技术和服务等方面的交易活动。(一)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产生的原因 1内部贸易是技术进步和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2内部贸易可以防止技术优势的扩散 3内部贸易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必然结果 4内部贸易可以降低外部市场造成的经营不确定性风险 5内部贸易可以充分利用转移定价攫取高额利润 6内部贸易是跨国公司避税的一种重要手段(二)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特征 1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2实行转移价格策略 3不转移商品的所有权 4可保持跨国公司的技术优势 5在统一的计划管理下进行 二、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策略(一)转移价格的动因 1减轻
44、税负(1)逃避所得税(2)逃避关税 2配置资金(1)分担集中开发的费用(2)转移资金以求厚利(3)避免东道国家对资金的限制 3利润调节 以低价向子公司出售商品、劳务和技术,以高价由子公司买进,实现利润的转移 4逃避价格控制 5避免外汇风险和管制(二)各国对转移价格的管理 1母国政府对转移价格的对策 根据按“独立竞争交易原则”计算的“局外价格”进行监督 2东道国政府对转移价格的对策(1)以“正常价格”为基础,实行“比较定价法”(2)对外资企业实行新的征税方法 3加强海关对外资企业进出口货物的监督 4建立和健全审计制度,严格审议外资企业财务账目 第十一章跨国公司经营规范跨国公司经营规范第一节 跨国
45、公司经营的国家规范 一、发展中国家的规范(一)发展中国家规范的演变 20世纪50年代,对外资没有限制或较少限制。20世纪60年代开始,转而采取限制性甚至歧视性政策。20世纪80年代,逐渐修订原有的歧视性政策,出现外资政策自由化的趋势。(二)发展中国家规范的主要内容 1限制投资的措施(1)限制投资部门(2)限制参股比例(3)限制资金和利润的汇出(4)对产品的限制政策(5)加强对技术转让的管理(6)完善对投资的监督和管理 2鼓励投资的措施(1)避免采取简单的国有化手段(2)提供必要的财政和税收优惠(3)适当放宽外汇管制(4)鼓励利润再投资(5)给予外资企业国民待遇 二、发达国家规范(一)发达国家规
46、范的演变 当处在国际直接投资净流入阶段时,一般都对外国直接投资采取严格的管制措施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开始不断放松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准入限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提出对国际直接投资的高标准自由化要求(二)发达国家规范的主要内容 1支持和鼓励跨国公司扩大对外投资(1)对对外投资予以扶植(2)对对外投资提供保护(3)建立对外投资担保制度(4)对对外投资提供信息服务 2加强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监督管理(1)对外流资本和技术的审查(2)防止输出就业(3)防止避税和逃税第二节 跨国公司经营的区域规范 一、美式双边投资条约及其影响 1977年到1981年,美国提出一个双边投资条约谈判范本。美式双边
47、投资条约是一种极力推崇高标准自由化的双边投资条约 二、代表性区域规范简介(一)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几乎全部承接了美式双边投资条约的自由化投资规则。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成功地将一个发展中国家墨西哥纳入到一个高度自由化的投资规则体系。(二)卡塔赫纳协定委员会决议 1969年,玻利维亚、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秘鲁五国政府签署了卡塔赫纳协定,并依据该协定成立了安第斯共同市场。1970年,卡塔赫纳委员会通过了第24号决议,该决议以严格管制外资为主要特色。1987年,卡塔赫纳委员会正式废除了第24号决议,代之以第220号决议,在外资政策和外资立法方面作出务实灵活的变革。1991年,卡塔赫纳委
48、员会又通过了进一步反映投资自由化趋向的第291号决议,以取代第220号决议。第三节 跨国公司经营的多边规范 一、多边规范的演变(一)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多边规范 1952年,联大通过了关于自由开发自然财富和自然资源的权利的第626号决议 1962、1966和1973年,联大分别通过了关于自然资源永久主权宣言的第1803、2158和3171号决议 1974年,联大通过了各国经济权利与义务宪章的第3281号决议 1980年,联大还通过了管制限制性商业惯例的公平原则和规则 1967年,OECD出台了保护外国人财产公约草案 1976年,OECD出台了关于国际投资和多国企业的宣言 1965年,世界银行
49、制定了关于解决各国和其他国家国民之间投资争端的公约(即华盛顿公约)1988年,世界银行制定了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即汉城公约)(二)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多边规范 1991年,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设立的工作组推出外国直接投资待遇指南(简称世行指南)从1995年到1998年,作为主要资本输出国的OECD成员国起草了一个多边投资条约草案(简称MAI草案)MAI草案是一个高标准投资自由化条约草案 二、代表性多边规范简介(一)世界贸易组织的规范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关于国际贸易组织的哈瓦那宪章 1.世界贸易组织有关投资的协议 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TRIMs)服务贸易总协定(G
50、ATS)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2.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TRIMs)(1)序言(2)正文部分 1)适用范围 2)国民待遇和数量限制 3)例外规定 4)发展中国家 5)通知与过渡性安排 6)透明度要求 7)建立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委员会 8)磋商与争端解决 9)货物贸易理事会的审查(3)附录部分 (二)联合国跨国公司行为守则 由跨国公司委员会于1977年正式开始起草,1982年提出初稿,1986年特别会议提出草案,1992年跨国公司委员会最后一次年会搁置。1序言和目标 2跨国公司的宣言和守则的适用范围 3跨国公司的活动及其对东道国的态度(1)政治问题(2)经济、金融和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