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学基础(第2版)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下一页返回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一节 需求 第二节 供给 第三节 供求均衡 第四节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三章 效用与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 效用理论概述 第二节 基数效用理论 第三节 序数效用理论 第四节 特殊情况下的消费者均衡 第五节 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攀比效应与虚荣效应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四章 生产经营的收益、成本与利润理论 第一节 厂商 第二节 生产与生产要素、生产函数 第三节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第四节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第
2、五节 成本概述 第六节 短期成本分析 第七节 长期成本分析 第八节 收益与利润最大化原则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五章 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理论 第一节 市场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均衡 第三节 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均衡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六章 分配理论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定价 第二节 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决定 第三节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七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市场失灵 第二节 微观经济政策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八章 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 第二节 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九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3、 第一节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第二节 ISLM 模型 第三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及其影响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十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一节 失业理论 第二节 通货膨胀理论 第三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十一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第一节 经济周期理论 第二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理论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第二节 财政政策 第三节 货币政策上一页返回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返回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资源稀缺性与选择(一)稀缺性 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欲
4、望的无限性而言的,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满足这些欲望的物品的稀缺性之间存在着矛盾。1.欲望 欲望主要指想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在经济学上,欲望泛指一切人类的渴求。当人类有能力去满足时,则称为需求,无论是否需要。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资源的稀缺性 稀缺性是指欲望总和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也即在某一特定时空里,特定资源的总体有限性相对于人类欲望无限性及欲望的无限增长而言,特定时空里有限的资源大大小于人类满足欲望的总体需求。这种经济资源以及用经济资源生产的物品总是不能满足人类无穷无尽欲望的事实,称为稀缺性。产生稀缺性的原因主要如下:第一,人的欲望的无限性。人们的需要是
5、无穷多样的,也是无穷无尽的,满足了一种低层次的需要,就会产生一种更高的新的需要。第二,生产要素的有限性。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企业家才能(其报酬形式为利润)等。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二)选择 选择是一个词语,这个词语主要是指一个人要挑选什么,要做出什么决定,选取什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字眼。稀缺性是任何社会和任何时代都存在的一个基本事实,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人类无限多样化的需要,因此,选择问题就成了一切社会共同面临的基本经济问题。选择是指人类社会如何合理有效地分配
6、使用稀缺资源于各种用途,以满足人们较迫切的需要。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基本经济问题(一)资源配置问题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是每一个社会都必须解答的三个基本经济问题,为了选择,经济学首先要解决这三个问题。(1)生产什么面对稀缺的经济资源,人们需要权衡各种需要的轻重缓急,确定生产什么,以满足需求比较强烈的需要。(2)如何生产人们需要的物品有多种多样的生产方法,但它们的生产效率并不尽相同,应该找到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的生产方式。(3)为谁生产生产总是社会的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需要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经济学应该为有利于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收入分配提供答案。上一页 下
7、一页返回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二)资源利用问题 资源配置问题并不是经济学研究的全部问题。在社会生活中还存在这样的现象:一方面,经济资源是稀缺的;另一方面,经济资源又是闲置的。经济社会中经常会出现劳动者失业、自然资源闲置的现象。社会为什么会出现资源闲置的情况?如何才能改变这种情况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呢?这就是所谓的资源利用。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不仅要研究资源配置问题,而且还应该研究资源的利用问题,即社会资源是充分利用了还是被浪费了、货币的购买力是高了还是低了、社会生产产品的能力是增长了还是下降了等。因此,经济学的定义进一步扩大为: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充分利用稀缺资源,并合理、有效地配置于
8、各种用途,以满足人类欲望的一门社会科学。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 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概念出发,如果进一步思考就会发现,人的欲望和满足欲望的手段即生产资源和物质产品,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人的欲望或需要是无限的;这些需要的轻重缓急是各不相同的;满足人的欲望或需要的手段即可以支配的生产资源是有限的,从而可生产的产品是有限的;每一种资源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有多种用途的。(一)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把一定的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物品或劳务时所放弃的该资源所能生产的其他物品或劳务的最大价值。(二)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也叫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在一定的
9、技术条件下,既定的经济资源所能生产的两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的组合,如图1-1 所示。上一页返回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一、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的配置问题。(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个体 经济个体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厂商、单个行业、单个市场等。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的效用;单个厂商如何把有限的资源分配于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获取最大的利润;单个市场的价格如何决定等经济个体的经济行为。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微观
10、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是资源配置问题 资源配置问题是指既定的社会资源如何分配于各种不同的用途的问题,也就是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微观经济学通过对消费者行为和厂商行为的考察,说明了在资源充分利用的条件下,价格机制通过消费者的货币投票决定生产什么,通过厂商之间的竞争以及他们的成本收益比较决定如何生产,通过要素价格的高低决定为谁生产,从而为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提供了可行的途径。(三)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着重论证市场经济下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因此,有时又称“价格理论冶。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四
1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个量分析是对单个经济单位和单个经济变量及其相互关系所作的分析。微观经济学以经济个体为研究对象,与此相适应,它必须用个量分析方法,研究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需求、价格如何决定,研究单个厂商投入、产出、成本、收益、价格、利润等如何决定,研究以上各种个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微观经济学也称为个量经济学。二、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经济中各个有关总量的决定、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来说明资源如何充分利用的问题。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总量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
12、,主要研究国民收入、消费、储蓄、投资、利率、就业、物价等经济总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律。(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是资源利用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定社会经济资源的利用怎样影响国民经济总体,探索改善资源利用,实现潜在国民收入和经济稳定增长的途径。(三)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通货膨胀理论、失业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等都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深入和展开。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四)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总量分析是对影响国民经济全局的宏观经济变量及其相互关系所作的分析。宏观经济学以总体社会经济活动为对象,与此相适
13、应的,它必须运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均衡的国民收入、总投资、货币供给与需求、利率水平、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就业总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等如何决定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尽管各自独立,相互区别,但作为西方现代经济学的两大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为前提、相互补充的。微观经济学研究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时总是以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假设条件;宏观经济学在研究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时总是以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为前提。因此,微观经济学和宏
14、观经济学互相把对方研究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理论前提,互相把对方的理论前提作为自己研究的问题。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经济学分析的经济总量是由经济个量加总而成的,对宏观经济行为和经济总量的分析是以一定的微观分析为基础的。上一页返回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一)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是指超脱或排除人们对事物的主观价值判断标准,通过对事物运动过程进行客观描述,反映事物的一般现象,揭示事物内在联系及其运行规律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是回答事物“是什么冶的问题。(二)规范分析 规范分析是以既定的价值判断标准为前提,来分析和评价事物发展状态的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是回答事物“应该怎么样冶
15、的问题。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二、边际分析与均衡分析(一)边际分析 边际分析法是研究一种可变因素的数量变动会对其他可变因素的变动产生多大影响的方法。它是从微积分学当中引申出来的。边际分析法的数学原理在于,对于离散函数,边际值为因变量变化量与自变量变化量的比值;对于连续函数,边际值为因变量关于某自变量的导数值。所以边际的含义本身就是因变量关于自变量的变化率,或者说是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改变量。在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学家把所研究的各种经济变量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最初变动的量,因变量是由于自变量变动而引起变动的量。边际分析就是分析自变量变动与因变量变动的关系。自变量变动所
16、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动量称为边际量。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在经济研究中,经常考虑的边际量有边际收入MR、边际成本MC、边际产量MP 等。(二)均衡分析“均衡冶本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作用于物体上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经济学中的均衡是指经济体系中,相互抗衡的经济变量力量势均力敌时,使体系处于一种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经济决策者意识到重新调整资源的配置方式已不可能获得更多的利益,从而不再改变其经济行为。均衡分析就是在假定经济体系中的经济变量既定条件下,考察体系达到均衡时所出现的情况以及实现均衡所需要的条件。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经
17、济学的研究方法 1.局部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分析是指在分析一种商品的价格决定时,总是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冶,即假定该商品的价格不受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的影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供求状况。这种分析方法由马歇尔首创,用于单个市场的均衡分析。2.一般均衡分析 一般均衡分析是指在分析商品的价格决定时,不仅考虑其本身的供给与需求,而且还要考虑其他商品的价格及供求情况。一种商品价格和供求的均衡,以所有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的均衡为前提。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由瓦尔拉斯首创,用于多个市场的均衡分析。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三、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一)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是一种分析济现象的均衡状
18、态以及有关的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所需要的条件的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完全抽掉时间因素和达到均衡的变动过程,只考察任一时点上的均衡状态,注重经济变量对经济体系影响的最终结果,是一种静止地、孤立地分析经济问题的方法。应用静态分析方法的经济学称为静态经济学。(二)比较静态分析 比较静态分析是一种考察或比较原有的已知条件变化后均衡状态的变化情况的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不涉及原有的均衡状态到新的均衡状态的转变时期和过渡变化过程,只是对经济现象的有关经济变量变动后的结果与变动前的既定状态进行比较。应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的经济学称为比较静态经济学。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三)动态分析 动
19、态分析是一种考察经济体系的实际发展和变化过程,分析经济体系中有关经济变量在时间过程中的变化、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变动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影响的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注重时间因素对经济体系变动的影响,把经济现象的变化当做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看待,考察经济变量在后续的各个期间里的变化情况,是一种期间分析方法。应用动态分析方法的经济学称为动态经济学。上一页返回图1 1 生产可能性边界返回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一节 需求 第二节 供给 第三节 供求均衡 第四节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返回第一节 需求 一、需求与需求量(一)需求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一定市场上,在不同价格水平上
20、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它反映了商品不同价格与其相应的需求量之间的对应关系。需求反映的是商品的价格与其需求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二)需求量 除了需求这个概念外,还经常用到需求量这个概念。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确定的价格水平,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愿意且能够购买的数量。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需求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 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影响和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如下:1.商品自身的价格 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商品的价格越高,人们对该商品的购买数量越少;价格越低,人们购买的数量越多。在简单需求函数中,当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作为需求函数的自变量,其变动
21、只会影响需求量的大小,对整个需求不产生影响。2.相关商品的价格 各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关系,因此,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某种商品的需求。商品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互补关系;另一种是替代关系。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需求 3.收入水平 通常情况下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费者对大多数商品的需求都会增加;反之,收入下降,多数商品的需求会减少。至于什么样的商品的需求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又会有哪些商品会随着收入增加需求反而减少,我们会在弹性理论内容当中进一步讨论。4.消费者的偏好 社会消费习惯的变化,将促进消费者在商品价格未发生任何变化的情况下增加或减少对某商品的需求。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受许多
22、因素的影响,其中广告宣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偏好的形成,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厂商不惜资金大做广告宣传的原因。成功的案例也有许多,如“脑白金冶“海飞丝冶等都是通过影响消费者的偏好,迅速占领市场的。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需求 5.人口的数量与结构 人口数量的增加会使需求增加,人口数量减少会使商品需求减少。例如,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纷纷按中国政府的要求和国内企业合作成立合资公司生产汽车,除了看中中国低廉的劳动力之外,还看中了中国13 亿人口所蕴藏的巨大市场。另外,人口结构的变动也会影响对某些商品的需求。6.政府的经济政策 政府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会强烈影响商品的需求。当经济发展过速、通货膨胀较高时,政府往
23、往会采取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即提高利率、压缩政府开支、增加税收等,这些政策会让大部分商品的需求减少,从而达到抑制经济过速发展的作用。反之,当经济发展处于低潮期时,政府往往会采取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即降低利率、增加政府开支、减少税收等,这些政策会刺激消费,导致大部分商品的需求增加,从而达到加速经济发展的作用。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需求 7.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消费者对自己收入水平、对商品价格水平的预期直接影响其消费欲望。当人们预料未来自己的收入水平会上升时,就会增加消费,导致需求增加;反之,会减少消费,导致需求减少。当人们预料某商品的价格今后会上涨时,则会增加对它现时的购买量,而预料
24、价格下跌时,就会减少对它现时的购买量。三、需求函数、需求表与需求曲线(一)需求函数 如果把影响需求量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把需求量作为因变量,则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示“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冶,这种函数称为“需求函数冶,用公式表示为 D=f(a,b,c,n)(2-1)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需求 在影响需求量的各种因素当中,关键因素是价格,如果假定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不变,只分析商品本身的价格与该商品需求量的关系,并以P 来代表商品自身的价格,需求函数可简化为 D=f(P)(2-2)本书所讲的需求函数都是指简化的需求函数,即表示的是商品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其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函数
25、关系,指商品的需求量取决于商品的价格,此时,因变量为需求量而非需求(需求指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本函数式可准确地表达为 QD=f(P)(2-3)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需求(二)需求表 需求表是描述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对某商品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所形成的需求数量的一个表列。需求表实际上是用算术表格的形式来表述需求这个概念,它可以直观地表明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三)需求曲线 用图示法把需求表中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就可以得到一条曲线,这就是需求曲线。需求曲线就是在假设除了价格之外所有的因素都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即简化的需求函数),表示商品价格与其
26、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需求 如图2-1 所示,纵轴为价格P,横轴为需求量QD,把需求表的数据描绘在平面坐标图上,就形成需求曲线。需求曲线表示需求时,需求量则是需求曲线上的点。四、需求与需求量的变动规律 在经济分析中要求严格区别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一)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由于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变动。此时,假定除商品自身价格P 以外的因素(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偏好、政府的政策、消费者预期、收入水平、人口数量与结构)保持不变。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需求 从需求函数上来看,需求量的变动函数不变,仅仅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动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动。从需求表上来看,需
27、求量的变动表现为随着价格的变动同一需求表中“价格需求量冶组合的移动。从需求曲线上看,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移动。如图2-2 所示,当价格为P1 时,需求量为QD1;当价格下降到P2 时,需求量增加到QD2;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在需求曲线上则是从A 点移动到B 点。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需求(二)需求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非价格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从需求表看,需求的变动不是同一需求表中价格需求量组合移动,而是整个需求表的对应关系的变动,是在同一价格水平下由于其他因素导致所对应的需求量发生改变。从需求曲线看,需求的变动表现为整条需
28、求曲线的平行移动,需求减少导致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需求增加导致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一节 需求 如图2-3 所示,价格P0 并未发生变化,但由于收入、偏好、预期等一系列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曲线向左或向右的移动。对于需求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含义、与价格的关系、变动状态以及影响因素方面来对比,见表2-2。五、需求定理 从需求表和需求曲线中可以看出,商品的价格越低,市场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越多;反之,需求量越少。即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是呈反方向变动的。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需求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
29、格之间呈反方向的变动,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上一页返回第二节 供 给 一、供给与供给量(一)供给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时期内,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二)供给量 供给量是指生产者某一既定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上计划出售的某种商品的数量。首先,供给量是厂商计划出售的商品数量,而不是实际出售的商品数量;其次,供给量是厂商能够出售的商品数量,即它是有效的供给。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供 给 二、影响供给的因素 在一种商品市场上,影响厂商对商品供给的因素有很多,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商品自身的价格
30、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愿意提供该种商品的数量越多;反之则越少。即在影响某种商品供求的其他因素既定不变的条件下,供给量与商品本身的价格水平呈同方向变化,即价格上升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供给减少。商品的市场交易价格影响的是生产者的供给量,而对整个供求函数不产生影响。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供 给 2.相关商品的价格 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减少,从而这种商品的供给减少;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增加,进而这种商品的供给增加。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从而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增加,进而这种商品的供给增加;反之,一种
31、商品的价格下降,从而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减少,从而使这种商品的供给减少。3.生产技术水平 技术进步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使企业有可能在给定资源条件下更便宜地生产商品,或者说同样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如杂交水稻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因此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增加供给水平。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供 给 4.生产要素的价格 生产要素价格的下降,将会降低生产商品的成本,从而使厂商在任一价格水平都增加供给;反之,厂商会减少供给。5.政府政策 政府采取鼓励投资或生产的政策,如降低利率、减少税收、对某些行业进行补贴等,都可以降低生产者的成本,刺激生产者增加供给;反之,政府如果采取限制投资政策,如增
32、加利率与税收,对某些行业征收投资方向调节税等,会增加生产者的成本,使得生产者减少供给。6.厂商对未来的预期 乐观的预期会使厂商扩大生产,使未来增加供给;反之,厂商对投资前景持悲观态度,则会尽力在当前清货,压缩生产,使未来供给减少。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供 给 三、供给函数、供给表与供给曲线(一)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是用来表示供给量的变动和影响供给量的各个因素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函数。如果把影响供给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把供给作为因变量,则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示“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之间的关系冶,即供给函数,用公式表示为 S=f(a,b,c,n)(2-4)(二)供给表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
33、的供给量与商品本身的价格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可以用供给函数表示,也可以用表格的方式进行直观的表达。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供 给 供给表是用数字和图表来表示某种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它提供了价格数量的各种组合,说明了在各种价格下可能有的供给量。假定在一定时期内(可以是一天、一月、一季或一年),当每千克松子的价格为20 元时,某生产者愿意提供的松子的数量为10 千克;价格降为16 元时,供给量减少至8 千克;价格降至12 元时,供给量减少至6.5 千克。价格继续下降,松子的供给量会继续减少。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供 给(三)供给曲线 如果把供给表中每一组供给量和
34、价格对应的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作图,就可以得到如图2-4 所示的供给曲线。供给曲线是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对大部分商品而言供给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增加,所以,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四、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规律 供给量的变动体现为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中由于商品价格发生改变(其他条件不变),而发生的供给量在曲线上的位移,如图2-5 所示。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供 给 当商品的价格从P1 下降到P2 时,供给量从QS1下降到QS2,但整条曲线并未发生位移,函数关系并未发生改变。供给的变动则表现在同样的价格情况下,由于非价格因素导致供给量发生改变,因此在图形
35、中将表现为供给曲线的整体位移,如图2-6 所示。供给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同样可以从含义、与价格的关系、变动状态以及影响因素几个方面来进行对比,见表2-4。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二节 供 给 五、供给定理 供给定理是表示商品本身的价格与其供给量之间关系的理论。从供给表和供给曲线中可以看出,某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是呈同方向变动的。其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上一页返回第三节 供求均衡 一、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一)供求均衡的内涵 均衡是指各种力量处于平衡状态。供求均衡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和供给相等
36、时的状态。供求均衡时,需求价格等于供给价格,需求数量等于供给数量,此时,市场处于最佳状态。如图2-7 所示,横轴Q 表示数量(需求量和供给量),纵轴P 表示价格(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D 为需求曲线,S 为供给曲线。D 与S 相交于均衡点E,由E 点决定的价格P0就是均衡价格,对应的数量Q0 是均衡数量。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供求均衡(二)供求均衡的形成 供求均衡是在市场上供求双方的竞争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在市场上,需求和供给对市场价格变化做出的反应是相反的。由于均衡是暂时的、相对的,而不均衡是经常的,所以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的情况经常发生。二、供求定理 供求均衡是由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因此供给或需
37、求的变动都会引起均衡点发生改变。在供给曲线一定的条件下,需求增加使需求曲线右移,会使均衡价格提高,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使需求曲线左移,会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三节 供求均衡 如图2-8 所示,供给曲线为S,当需求曲线为D0 时,均衡价格为P0,均衡数量为Q0。如果由于消费者收入的增加使需求曲线右移到D1,这时均衡价格上升到P1,均衡数量增加到Q1;相反,如果由于消费者的收入减少导致需求减少,使需求曲线左移到D2,这时均衡价格下降到P2,均衡数量减少到Q2。如图2-9 所示,需求曲线为D,当供给曲线为S0 时,均衡价格为P0,均衡数量为Q0。如果由于生产要素的价格下
38、降导致供给增加,使得供给曲线向右移到S1,这时均衡价格下降为P1,而均衡数量则增加到Q1;相反,如果由于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导致供给减少,使供给曲线左移到S2,这时均衡价格上升到P2,而均衡数量则减少到Q2。上一页返回第四节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一、弹性的内涵 在物理学上,弹性是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当外力撤销后能恢复物体原来大小和形状的性质。在经济学上的弹性概念是由阿尔弗莱德马歇尔提出的,是指一个变量相对于另一个变量发生一定比例的改变的属性。弹性的概念可以应用在所有具有因果关系的变量之间。在西方经济学中,弹性指的是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变动对自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大小通常用因
39、变量变动的百分率与自变量变动的百分率之比,即弹性系数来表示。弹性的一般公式为 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动比例/自变量的变动比例下一页返回第四节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二、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在经济学中一般用来衡量需求的数量随商品价格的变动而变动的情况。(一)需求的价格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简称为需求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所做出的反应程度,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其公式为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四节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二)点弹性与弧弹性 需求的弧弹性是用来测定需求曲线上某两个点之间某一段线段的弹性,它通常用两点间的平均弹性来表示。根据弹性公式推导出弧弹性的简化公式为
40、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四节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如图2-10 所示,从A 点到B 点或从B 点到A 点,随着商品价格的变动,商品需求量发生了变动,为考察在该阶段商品价格对需求量变动的影响程度,用A 点到B 点的弧弹性表示需求价格弹性。需要注意的是,当用弧弹性表示商品在某一段范围内的需求价格弹性时,应先假定在该阶段内各点的需求价格弹性相同,这个值近似代替了从A 点到B 点的弹性。因此A、B 两点间的距离越远,所得出的数值的准确程度越低,距离越近则越准确。(三)需求价格弹性的分类 根据弹性系数的绝对值的大小,需求的价格弹性可以分为五类。(1)Ed=。即在指定的价格水平下,需求量可以任意变动,称为需求
41、有无限弹性。此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如图2-11(a)所示。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四节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2)Ed=0。即无论价格如何变化,需求量都固定不变,称为需求完全缺乏弹性。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线,如图2-11(b)所示。(3)Ed=1。即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称为需求的单位弹性。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正双曲线,如图2-11(c)所示。(4)Ed 1。即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称为需求富有弹性。此时的需求曲线比较平缓,如图2-11(e)所示。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四节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四)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同一种物品在不同价格
42、水平下其价格弹性不同,不同物品的需求弹性也存在差异,特别是在消费品的需求弹性方面。通常情况下很难定量地测定某物品在某价格下的需求弹性,常常只能定性地判断其弹性的大小,这就需要知道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哪些,会对需求的价格弹性产生什么样的影响?1.消费物品项目支出在消费者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如果该项目支出在家庭收入中占的比例小,消费者对价格变化反应小,反之,其需求弹性也小;如果所占比例大,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就大,其需求弹性就大。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四节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2.替代商品的数目 如果一种商品替代品的数目越多,则其需求弹性越大。因为价格上升时,消费者会转而购买其他替代品;价格下
43、降时,消费者会购买这种商品来取代其替代品。3.消费者对商品的依赖程度 一般来说,消费者对生活必需品的依赖程度较高,如一些基本生活用品,即使在战争年代食品价格飞涨,需求依然不会大幅度减少;反之,即使在丰收年,粮食价格下跌,需求也不会有明显的增加。而奢侈品往往是富有弹性的,如高档衣物打折的时候需求量会迅速增加,这就是为什么商场节假日打折时销量会迅速上升的原因。当然消费者对商品的依赖程度不仅仅取决于商品本身固有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购买者的偏好,对于把车看得比生命重要的疯狂车迷而言,汽车可能是缺乏弹性的必需品。总之,消费者对商品的依赖程度越高,该商品对消费者而言,其需求弹性越小;反之,越大。上
44、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四节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4.商品本身用途的多寡 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广泛,其需求弹性越大,因为价格上升(或下跌),会有多种途径导致对它的需求量减少(或增加)。5.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 一般来说,使用时间越长的耐用消费品其需求弹性越大,而使用时间越短的非耐用消费品其需求弹性越小。主要原因是使用时间越短则消费者越难找到替代品,而使用时间长则寻找替代品更为容易。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四节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三、需求价格弹性的应用 我们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来介绍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等,那么,它有什么样的实际意义呢?西方国家的企业很重视研究自己企业产品的价格弹性,把它作为分析需求、决
45、策价格、预测市场、推销产品等的重要依据。价格弹性概念作为分析经济理念的方法和工具,对我国经济也有重要的参考作用。经济部门和企业在决策价格、预测市场以及研究价格变化对销售收入的影响时,都应当研究需求的价格弹性。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四节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四、需求的其他弹性 价格是影响需求最重要的因素,除讨论需求的价格弹性外,还有两种重要的需求弹性要讨论,这就是需求的收入弹性和需求的交叉弹性。(一)需求的收入弹性 除价格外,人们对商品的需求和收入水平的关系也很大。当然,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反映的程度是不同的。需求收入弹性反映了某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消费者收入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它是某商品
46、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与消费者收入变化的百分比之比值。如果用EM 表示需求的收入弹性,Q 表示需求量,M 表示消费者收入,则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四节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二)需求收入弹性的运用 19 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他对德国某些地区消费资料统计的研究,发现一个规律:收入水平越低的家庭,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占其全部消费支出的比例就越大;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用于食品的支出在全部消费支出中的比例会逐步下降。这个规律称为恩格尔定律,购买食品的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例称为恩格尔系数,即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四节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三)需求的交叉弹性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发现一种商品的价格变
47、动会影响到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需求的交叉弹性反映了某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其他商品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商品A 的需求量QA 的变化百分比与商品B 的价格PB 的变化百分比的比值,称为商品A 对商品B 的交叉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的计算公式为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四节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五、供给的价格弹性(一)供给的价格弹性 影响商品的供给量的因素有许多,这些因素对供给量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在这方面人们经常要做的是分析价格变化对供给的影响。供给的价格弹性反映了某一商品供给量的变动对其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它是商品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化百分比的比值。如果ES 代表某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P 代表
48、价格,Q 代表供给量,则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四节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二)供给的价格弹性的分类 根据供给弹性的特点,也把供给弹性分成五类。(1)ES=。即在指定的价格水平下,供给量可以任意变动,称为供给有无限弹性。此时的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如图2-13(a)所示。(2)ES=0。表示供给完全缺乏弹性。在这种情况下,不管价格如何变化,供给量都不会发生变化,这时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坐标的直线,如图2-13(b)所示。(3)ES=1。即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称为供给的单位弹性。这时的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原点出发,斜率为1 的直线,如图2-13(c)所示。上一页 下一页返
49、回第四节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4)ES 1。即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称为供给富有弹性。此时的供给曲线比较平缓,如图2-13(e)所示。(三)供给弹性的影响因素 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比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要复杂得多,主要如下:1.生产时间的长短 2.生产的难易程度 3.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 4.生产所采用的技术类型上一页返回图2-1 橙子的需求曲线返回图2-2 需求量的变动返回图2-3 需求的变动返回表2-2 需求与需求量概念对比表返回图2-4 供给曲线返回图2-5 供给量的变动返回图2-6 供给的变动返回表2-4 供给与供给量概念对比表返回图2-7 市场均衡的形成返回图2-8 需求
50、变动对均衡的影响返回图2-9 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返回图2-10 弹性返回图2-11 需求的价格弹性曲线类型返回图2-13 供给的价格弹性曲线类型返回第三章 效用与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 效用理论概述 第二节 基数效用理论 第三节 序数效用理论 第四节 特殊情况下的消费者均衡 第五节 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攀比效应与虚荣效应返回第一节 效用理论概述 一、效用的内涵 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可以从消费的主体与消费的客体两个方面讨论效用。从消费的主体来讲,效用是某人从自己所从事的行为中得到的满足;从消费的客体来讲,效用是商品满足人的欲望或需要的能力。这里可以看出:不管从主体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