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善待“后进生”.doc

上传人(卖家):叶思起 文档编号:355957 上传时间:2020-03-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善待“后进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何善待“后进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如何善待“后进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如何善待“后进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如何善待“后进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如何善待“后进生”?任何方法都不能百分之百地解决你所面对的“这一个”学生。如果你天天都和一个或一群后进生打交道,只要有耐心,并且善于思考和总结,几年下来,你绝对就是转化“后进生”的专家了。尊敬的李老师: 不知道您有没有这样的情况,非常不喜欢跟后进生说话,当然我说的这个不喜欢不是指任何时候,而是在后进生在不学习的情况下还要影响班上其他同学时,我的脾气就变得非常不好。比如我班上有一个后进生,曾经我也努力劝导他要按时交作业,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课,可时间长了之后,我发现起的作用并不是很大,不知道是不是我的方法用得不对,反正我教育了一阵子还是没有见到任何效果,眼看就要放弃了,忽然想起您是这方面的专家,因此

2、提笔向您讨教方法,关于后进生我们这些做老师的应该如何对待,让他能够意识到这么做等于是在自毁前程啊。 谢谢你对我的信任。不过,我恐怕很难让你满意。因为任何方法都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我今天很愿意和你聊聊“后进生”的话题。“后进生”,有时候我们更直接地叫“差生”。但有人说“差生”带有歧视性,好像一说“差生”就把学生贴了标签定了性,便改称“后进生”。其实,“后进生”不也是一种标签和定性吗?语气似乎要缓和一些,但本质都一样,都是说某个或某些学生不优秀,一贯表现不好,成绩也很差。于是,又有老师或专家发明了许多叫法来称呼这样的学生:“个性生”(不是“差”,只是有“个性”)、“潜力生”(这样的学生成绩虽然

3、差,但有潜力)、“待优生”(等待“优秀”的学生)、“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学生)等等。然而在我看来,这都不过是掩耳盗铃。因为不管叫什么,教师对这类学生的认识是明确的,就是“差”,就是“后进”。 其实,“好”与“差”,“先进”与“后进”,是一种客观而动态的存在。所谓“客观”,就是你不叫它也存在;所谓“动态”,就是“差生”也好“后进生”也罢,在不同程度上是可以转化的,向“先进”和“优秀”转化。既然如此,我们与其在叫什么上变着花样地“发明”称呼,不如在如何善待如何转化方面动脑筋。 所以,我认为,“差生”这个说法是可以用的,但不要用于称呼,而用于分析研究。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不能直接用来称呼学生,比如:

4、“喂,差生,过来过来,我和你谈谈。”但我们在研究学生状况时,完全可以在文章中,甚至在班科会(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会)上分析发言时用这个说法。我不认为这样就是在“歧视”某些学生。还是那句话,重要的不是怎么个叫法,而是如何对待。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谈到这类学生时,用的是“难教儿童”,我看其含义也和“差生”和“后进生”差不多,只是他的重点放在“教师难教”上,但为什么“教师难教”呢?不就是因为这类学生“差”吗?可是,尽管“难教”,但苏霍姆林斯基却没有放弃,而是花了大量心血几十年如一日地和这些孩子打交道,在爱他们的同时研究他们。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不是冷静的分析,而是充满感情的投入, 是全身心的实践。与学

5、生一起摸爬滚打,和学生心心相印。他身为校长,几十年不断地研究儿童,他先后曾为3700名左右的学生做了观察记录,他能指名道姓地说出25年中178名“最难教育的”学生的曲折成长过程。有了这样惊人的投入,苏霍姆林斯基转化“难教儿童”卓有成效。我看,在这一点上,的确要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习。 在谈到这类学生时,和老师聊天时口语中我偶尔也用“差生”这个说法,但更多的时候特别是书面论述时,我往往用的是“后进生”这个词。所以,今天和你谈论这个话题,我也用“后进生”这个说法。 你说知道教育的前提是爱,但你对后进生就是“爱不起来”,“看见他们就心烦”。你的心情我理解,但我要说,你“心烦”是因为你用成人的眼光去看他们

6、我认认真真地备课,你居然不认真听讲,不但不认真听还在课堂捣蛋;我辛辛苦苦地教你,你每次作业总是乱做,每次考试都是白卷;因为你我们班每次的平均分都比同年级的其他班低,教学成绩总上不去,评优选先轮不上不说,在领导和同事面前还抬不起头来如此越想越气,当然“心烦”。 我觉得不解决心烦的问题,就无法面对后进生,也就谈不上善待,更谈不上转化了。所以,转化后进生的前提,是教师本人先“转化”自己。“转化”自己什么呢?转化实际上是“转变”自己的心态。在这里,所谓“转变心态”就是换一种眼光。换什么样的眼光呢?换一种儿童的眼光。 是的,如果你换一种眼光,也就是儿童的眼光,准确地说,是站在后进生的角度看他,你的心情也

7、许会不一样的。你会感到这些孩子不但可怜,而且可敬 是的,他们听不懂课,可是他们一年四季无论寒风凛冽还是烈日炎炎,每天总是准时(当然,有时也迟到,偶尔也旷课)到学校来做一件事,就是听他们听不懂的课。想一想,这是什么概念?换做你,你能做到吗?成人听一堂枯燥的报告都觉得度日如年,可这些孩子,每天都在教室里受着残酷的精神折磨听他们根本听不懂的课,一听就是三年、六年甚至十二年!他容易吗?这种坚忍不拔的毅力,你作为老师具备吗? 后进生长期坚持听他听不懂的课,换来的是什么呢?是老师的呵斥,是同学的嘲笑,是家长的打骂这就是我们号称“以人为本”的教育给他们的全部“馈赠”。教育人道主义,教育所应该蕴含的起码的人性

8、和人情,在这里荡然无存。然而,面对呵斥、嘲笑和打骂,他们从来不气馁、丧气,不悲观绝望,第二天依然背着书包来到学校走进课堂。而且还乐呵呵的,对老师还是有礼貌,对同学依然友好,回到家里照旧叫“爸,妈,我回来了”。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你有吗?这么多年,媒体常报道哪个学生又自杀了,请问这自杀的学生当中,有一个哪怕是一个后进生吗?上课可以睡觉,作业可以抄袭,考试可以交白卷,大不了又挨一顿臭骂,这么美好的生活,干吗不享受而要自杀呢?你说,后进生如此乐观豪迈的生活态度,你有吗? 还有,你什么时候看见后进生记恨过你?是的,可能有时候他也和你顶撞几句,但事过之后,你也许还在生气,他却忘记了,碰见你依然“老师好老

9、师好”叫你叫得甜蜜蜜的。经常听老师们说,学生毕业之后,能够经常会来看老师的,往往是那些在学校经常被老师骂得狗血喷头的后进生。不管后进生在学校怎么被老师骂,甚至有时候还是被冤枉的,可这些孩子回母校首先看的,还是当年骂他骂得最厉害的班主任。如此宽阔的胸襟,你有吗?设想一下,如果你被校长骂了,你能够忍受吗?那还不在心里记一辈子? 这也几乎是规律了后进生们也许考不上大学,但长大之后自谋职业做生意,屡屡发财呢!我的学生中好些老板,都是当年的后进生,在我班上的时候把我气得要死,自然没有少挨我的骂,可是十年二十年之后,他们一个个居然都“抖起来了”无论是从事房地产,还是经营餐饮业,反正在各自的行业都干得还不错

10、。在我们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以及人心险恶的社会,商场的摔打沉浮,人生的跌宕起伏,他们都是怎么过来的呀?原因当然很多,但至少有一点不可忽略,那就是他们的心理素质好极了!其实,仔细一想,他们所拥有的超强的抗挫能力,不正是学生时代被我们老师的一次次呵斥、臭骂、罚站所培养锻造出来的吗?都说 “恨铁不成钢”,没想到,钢铁可就是这样炼成啦! 这样一想,我们做老师的,可能还不如后进生呢!表面上看他们可气又可怜,但实际上,他们可敬又可佩! 你说,你还能恨他们吗? 你也许会说:“我不恨他,但我无法转化他。”我认为,“转化”永远是相对的。所谓“相对”,就是第一,并不是所有的后进生都能够被转化。谁也不敢打包票说能将所

11、有后进生全部绝对转化,因为一个人的转化需要合力,包括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各种力量,还有他自己的上进心和毅力,等等。教师只能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量,或者说通过自己的力量尽可能影响和调动其他积极力量共同转化后进生。但即使如此,我也不敢说任何后进生都可以被转化。第二,任何一个学生被转化的程度也不是绝对等同的,有的可以转化得非常优秀,甚至出类拔萃,有的可能是成为合格的公民。我们意识到“转化”是相对的,就能够放弃一些不切实际的理想化的教育目标,减轻自己的思想负担,甚至放下不应该属于自己的负疚感。 当然,对于有责任心的教师来说,我们永远也不会因这种“相对”而放弃或哪怕有一丝一毫地放松我们对这些孩子的责任与努

12、力。无论如何,做总比不做好。 你还问我,有人说所谓“优秀老师的眼中没有差生”的说法,对还是不对?你可以做出理智的判断了吧? 关于转化后进生,已经有不少优秀的班主任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我以前在我的拙著中比如爱心与教育、做最好的班主任等等有比较详尽的论述。无论是优秀班主任的经验,还是拙著中的一些做法,都只能供你参考,不能绝对照搬。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学生都是唯一的,适宜于这个学生的方法也只能是唯一的。教育,的确没有公式可言。 不过,我还是愿意把我的一些体会给你说说,也许可能启发你的思考和实践。 关于转化后进生,我在实践中比较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重感情倾斜。 这当然又是“老生常谈”了,但的确

13、至关重要。教师对后进生真诚的爱,是转化他们的第一剂良药。后进生们几乎是从读小学受教育起就伴随着呵斥、嘲笑、辱骂甚至体罚,因此,教师应怀着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给他们以心灵的呵护,帮助他们树立起人的尊严。关于如何给这样的学生以爱,已经有很多人有太多的论述,我想你也不会一无所知有时候,不是我们“懂不懂”也不是我们“会不会”的问题,只是我们“愿不愿”。只要愿意,我们总能找到给后进生以爱的方式与途径的。 我想强调的是,这种爱不应该仅仅来自老师,还应来自集体。也就是说,不要让某个后进生只感到是老师在爱他,而要让他感到是整个集体在爱他,班上所有的同学都没有抛弃他。甚至有时候,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自己个人对后进生的

14、爱隐蔽起来,不动声色地转化为集体对这个学生的爱。 举个例子。 有一年刚开学,我刚刚组织班上的学生坐在教室里讨论新学期的打算,这时站在教室门口的我,看到教务主任正远远地向我走来,他后面还跟着一个学生,垂头丧气的。快走近我的时候,主任大步朝我疾走,到了我的面前他趁后面的学生还没跟上来,便悄悄对我说:“我安排了一个留级生在你班上”话刚说到这里,那学生已经走近了,我赶紧打断主任的话,直接大声地对那孩子说:“呵呵,是新同学吧!欢迎欢迎!”我要让这孩子对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老师对我非常热情。 然后,我把这学生领到教室门口,很兴奋地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是新学期第一天,我们班上迎来了一位新同学!”同学

15、们一听我热情洋溢的口吻,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 因为新同学是突然来到我班的,教室里自然还没有他的桌椅。可我不能让他一个人站着呀!这时候,我完全可以动员前排某一个同学:“你暂时先和旁边的同学挤着坐一下,把你的课桌和椅子给新同学,让新同学先坐下,好吗?”我坚信,我 这样说,任何同学都愿意的。但这样一来,新同学感受到的只是老师的温暖,因为他看到是在班主任老师的动员下同学才让出桌椅的。我决定让同学们主动让出自己的桌椅,而且要营造一种纷纷让出桌椅的场面。 于是,我好像是自言自语地说:“哎呀,新同学还没桌椅呢!”这其实是一句暗示,因为我长期和孩子们一起相处,彼此早已经有心灵的默契。听见我“叹息”的

16、孩子们都听懂了我的暗示,好几个孩子都举起手来并急切地说:“用我的桌椅吧!”说着他们还站了起来。几个孩子的举动,又“提醒”了其他同学,教室里七嘴八舌地响起了“用我的”、“用我的”的声音,而且几乎全班同学都站了起来。我“只好”带着新同学坐到了前排一套已经让出来的桌椅前。 这场面,显然让新同学非常感动。课后,教务主任特意对我说,这孩子品学兼差,而且很自卑,要我多费心思。我说,你放心,我和我的班级会关心这个同学的。后来,这个学生在班上很阳光,对集体事务也很热心,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这些进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集体对他的温暖无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唤起向上的信心。 后进生从来不乏自卑感,他们

17、缺少的往往是自信心尤其是向上的自信心。或者说,缺乏自信,正是他们后进的原因之一。所以,唤起对自己的信心,是转化后进生的切入口之一。 每当我感到后进生听不进话时,或者在我面前很顺从,但实际上过了一会儿就把我的话当成了耳旁风,没有在他的身上留下一点痕迹,我就问自己:“我的这些话,是否点燃了他心灵深处向上的愿望和信心?”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当学生自己有强烈的上进愿望和信心时,他的进步才会出现并得以持久。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转化后进生,更多的时候就是不断设法唤起他向上的信心。当然,教师唤起后进生上进信心的前提,是对孩子无限的相信,相信每一个后进生都有着向上的愿望。 唤起向上的信心,应该从让孩子发现

18、自己的优点开始。只有意识到自己有很多优点,他才可能奋发向上。因此,最近二十年来,我每当接触一个后进生,第一次谈话,往往是问他(当然是很自然地问):“你有什么优点?”但很遗憾,几乎所有被我问的孩子都是这样的表现先是一愣,脸上迷惑,好像在说:“什么?我还有优点?”然后低头默想,好像试图努力地挖掘出自己的优点;最后抬起头,不好意思地说:“没有优点。”但如果我问:“那你有什么缺点呢?”学生则往往不假思索地“一二三四”流畅地说出自己的缺点。 我们的教育就是这样“培养”出只知道自己的缺点却不认为自己有优点的孩子! 学生说不出优点,我自然会启发:“怎么可能呢?没有优点的人是没有的。这个优点有大有小。比如,你

19、爱你妈妈吗?” “爱呀!”学生马上回答道,同时会以一种很奇怪的表情看着我,好像在说:“我怎么可能连自己的妈妈都不爱呢?” 我笑了:“你看,你有孝心,这不就是优点吗?” 就这样,在我的启发下,孩子会慢慢说出诸如“我是自己走路上学的”、“我在家经常扫地的”、“我肯帮助同学”、“我乒乓球打得不错”、“我同情弱者”(他不一定是这样的表述)等等优点。 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曾阐述过这样一个观点: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决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 我们做教师

20、的,正是要善于发现并且首先要引导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美好的萌芽”。这是后进生信心的来源,和进步的动力。第三,引导集体舆论。 所谓“教育”,从来就不是教师一个人的事。“真正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这已经成为许多教育者的共识了。但是,我要说,所谓“自我教育”又包括 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自己对自己的反思、审视、评价、表扬、激励另一方面是学生集体中积极向上的气氛对部分消极学生或者某一个后进生的感染与影响。后者还没有引起更多教育者的重视。 班主任要善于引导集体舆论,把自己对某一学生的表扬、鼓励、关心、帮助变成集体对这个学生的表扬、鼓励、关心、帮助。前面我讲的那个留级生到我班后,我暗示学生们把桌椅让给

21、他,就是一种成功的集体舆论引导。不过,那只是爱的表达。其实在表扬或鼓励等方面,同样可以让集体舆论成为对后进生的教育。 这种引导不应该只是在遇到具体的困难时,才临时让全班同学表现出“帮助”的姿态。那样的帮助,更多的是教师的意思。教师应该从这个班集体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就设法营造出一种既洋溢着温情又充满正气的班风。这种风气,能够让同学们面对某些情况时,自动形成一种力量。这样说有些抽象,我还是举个例子吧。 十多年前,我做班主任。开学第一天,我就给孩子们赠送了一句话,这句话后来成了我们的班训:“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我给他们推荐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感人至深的小说爱的教育。当然还有平时点点滴滴的引导

22、。总之,我们班的确非常温暖。 到了毕业前的一个月,每天下午放学后,从六点半到八点半,同学们都要上晚自习。有一天早晨我来到办公室,我班的数学老师对我说:“李老师,昨晚上我发现,晚自习下课后,你班的许多同学都没回家,而是留在教室里继续学习。后来我才知道,最近一段时间,你班上有22个成绩优秀的学生自愿留下来,给另外22个成绩差的学生一对一地进行辅导。” 我听了大为吃惊,因为我并没有动员成绩好的学生做这件事,这完全是他们的自愿行为;进而我又特别感动,这22位主动帮助辅导同学学习的优秀学生才是真正的优秀! 当然,我也有些欣慰,尽管我没有具体地组织学生之间这样的学习帮扶活动,但毫无疑问这也是我近三年来班风

23、建设和舆论引导的结果。 被帮助的22个同学好多都属于成绩差、表现也不太好的所谓“双差生”,但是毕业前他们却感到了整个集体的温暖,而不是李老师一个人的关心。所以,他们所获得的精神力量,远远不是我一个人的关爱所能给予的。 把后进生始终置于集体的注视之中,让他们随时感受到来自全班同学或温暖或期待的目光,这是我在转化后进生时所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第四,允许不断反复。 不少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见不得后进生反复犯同样的错误我年轻时也是这样的。他们往往这样批评甚至责骂反复违纪的后进生:“昨天犯了错误,你不是说要改正吗?怎么今天又犯了?你写的检讨还在我这儿呢!你说话真是不算数!” 我理解这些老师的心情,我年轻

24、时也曾是这样的,见不得学生反复违纪。但是三十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其实,反复是后进生的特点。仔细想想,优秀生和后进生的区别是什么?是不犯错误吗?不是,优秀学生也犯错误呢!但优秀学生是偶尔犯错误,后进生是经常犯错误。这就是二者的区别。比如,优秀生和后进生都可能有不交作业的时候,但前者是偶尔不交作业,而后者是经常不交作业这自然就是后进生了。所以,反复应该是后进生的重要特点之一。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做教师的就会理解甚至允许其反复。这不是纵容,而是宽容,更是一种期待。有了这份宽容和期待,我们便会多一份从容与平和,面对后进生我们的眼光会柔和许多,这柔和的眼光会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与信任,进而在心里接受而不

25、是排斥老师的帮助。 懂得这个道理后,我从来不要求学生绝对不许犯同样的错误连大人都很难做到这一点的,而是尽量希望学生犯错误的周期长一些,而且越来越长,最后渐渐克服某些坏习惯。第五,要以表扬鼓励为主。 我从来不认为对学生只能一味地赏识,我对取消批评无原则的所谓“赏识教育”一贯持质疑的态度。问题不在于该批评还是该表扬,而在于面对具体的学生, 我们要研究他缺乏什么,他更需要什么。 好,我们来看看后进生。他们犯了错误,当然该批评,甚至如果犯了严重错误还必须按学校规章制度予以必要的惩罚。但在批评的同时,我们也不要放弃表扬。对这些孩子来说,他们从来不缺批评,但相对来说,他们受到的表扬要少一些。难道是他们没有

26、值得表扬的地方吗?不是,是我们的偏见妨碍了我们发现他们的优点。所以,对这样的孩子,我提出要以表扬鼓励为主。 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实,榜样的力量是极其有限的。第一,人与人之间是不可比的,一味地提倡什么谁向谁学习,未免把人的进步看得太简单了,好像学谁就能够成为谁;在我的班上,从来没有出现过某个后进生因为向班上的优秀学生学习,于是他也成了优秀学生的“奇迹”。第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为什么一定要向别人学习呢?我们需要的是发现每一个人精神上的优势或者说尊严的制高点,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在每一个人(毫无例外地是每一个人)的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帮助每一个人打开眼看到

27、自己,使他看见、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感的火花,从而成为一个精神上坚强的人,成为维护自己尊严的不可战胜的战士。” 但是,表扬的力量则的确是无穷的!人都有尊严,都希望自己被别人尊重并承认。任何一个人,当他听到别人真诚而不是虚伪地赞美自己的时候,绝对是很开心的,并且信心大增。我们老师不也一样吗?何况我们的学生呢?一般来说,鼓励和表扬,绝对多多益善。每听到一次真诚的表扬,我们的信心就增强一分,表扬越多,信心就越强,其力量的确是无穷的。当然我说的是那种实事求是的表扬,而不是牵强附会或虚情假意的所谓“表扬”。 我曾经教过一个由后进生组成的班。你可以想象,这样的班,后进生可不是一个两个。对付和转化

28、这个班的学生,除了严肃纪律和严格管理之外,我的“法宝”就是表扬。当然,这个表扬也尽可能转化为集体的表扬。 那时候,我每周末都要在全班举行一次“全民公投”,也就是让全班同学无记名投票,评选出当周进步最大的同学。凡是获得票数最多的前十名,我都要征求科任老师的看法,如果科任老师也认为这些同学进步很大,那我就给这十位同学两个奖励:一是周末带着他们去公园或野外玩,那可是孩子们和我最开心的日子;一是给家长发报喜单。所谓“报喜单”,是我开学就印好的,需要的时候直接填有关学生的姓名就可以了。“报喜单”是这样写的 某某某同学的家长: 您好! 您的孩子某某某,本周在校表现良好,进步突出,特此通知,请予以鼓励,并建

29、议给孩子以适当的物质奖励。 感谢您的配合教育,我们期待着孩子继续进步! 班主任:李镇西 我要求获得报喜单的孩子必须拿回家让家长签字,周一返校将家长签字后的报喜单回交给我,由我保存。到了期末,我再做统计那时我将根据获得报喜单数量的多少,分别给有关同学按一二三等奖发奖品。另外,每个月我都将邀请连续三次以上获得报喜单的学生的家长到学校参加我们的班会课,在班会课上隆重表扬学生,感谢家长。 别看这张小小的报喜单,其威力的确无穷。孩子很开心自不必说他们很乐意把报喜单给爸爸妈妈签字,并理直气壮地要爸爸妈妈给以“适当的物质奖励”(我觉得这一条很好,反正又不要班主任自己掏钱,呵呵)。家长也很开心,而且感动。 他

30、们给我说,孩子打读小学起,就不断挨批评,经常带回不及格的试卷呀写的检讨呀让家长签字。班主任常常打电话给家长告状,要家长“狠狠管教”一下孩子。如果是班主任请家长“来学校一趟”,那他们更是胆战心惊,十分不愿去学校 但又不得不去。 而现在,孩子拿回家需要签字的不再是检讨而是报喜单,他们被通知去学校不再是“配合教育”,而是光荣地和孩子一起享受表扬的荣誉。这对家长来说,也是莫大的鼓励。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班主任的工作。 转化后进生当然不是仅仅靠表扬就够了,教育哪有这么简单呢?但是,经验告诉我,在和后进生打交道的过程中,表扬的确力量无穷。 第六,暂时降低要求。 我这里说的暂时降低要求,指的是无论是行为

31、习惯还是学习成绩,我们对后进生的要求不要一下子提得那么高。如果要求后进生一步登天,那他肯定会丧失信心的,因为他不可能一步登天。相反,适当降低要求,他则可能会跃跃欲试,逐步进步。 前面在谈“允许不断反复”时,我就说过后进生不可能一下子就把多年的恶习彻底改正。因此,我们应该给他们一个“过渡期”,这个“过渡期”就是降低要求,但必须朝好的方向进步。 那年我教高一时,发现一个男生吸烟。如果是年轻时,我肯定会大发雷霆,并“勒令”他绝不许再吸烟。可那时我已经是有二十多年班主任经历的老教师了,知道如果苛求学生,他也根本做不到。何况这个学生说他从小学高年级就开始吸烟了,已经习惯了。所以,我耐心地和他谈心,让他真

32、正明白中学生吸烟的坏处,首先不是道德上,而是健康方面的。谈心的过程持续了很长,彼此都很真诚。最后我对他说,我不要求你一次性戒烟,但你自己得给自己订个计划,每天或每周递减吸烟量。他认真想了想,说第二天告诉我。我觉得他这个态度恰恰表明他是认真的,是真诚想改掉吸烟的坏习惯。 第二天,他告诉我,他以前是每周两包烟,现在他打算争取每周一包烟;做到之后,再减量,争取每周半包烟;然后再争取每天一支烟我同意了。我说:“我不可能每天都守着你,监督你的只能是你的毅力和良心。不过,你如果哪一周做到了你的承诺,就告诉我一声,算是给我报喜。如果没做到,不要紧,第二周重新开始。我相信你!”另外,我告诉他,不要在公共场合吸

33、烟,更不要在班上吸烟,这样影响不好。 计划开始的第一周周末,他很兴奋地告诉我“做到了”,那一周他只吸了大半包烟。我也很兴奋地鼓励他:“继续!坚持!”但第二周周末他没来报喜,我知道他没能战胜自己,但我也没找他谈。第三周周末他依然没来报喜,我也依然沉住气等待着,等待着。第四周周末他又来报喜了就这样,经过大半学期的时间,他终于告别了吸烟的恶习。现在这个学生已经参加工作,一直没吸烟。回校看我时,还对我说:“如果不是高一时李老师帮我,我可能现在还在吸烟呢!” 改变恶习需要暂时降低要求,学习呢?也是一样,也要对后进生暂时降低要求。后进生学习差,那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他们的学习基础已经极其薄弱,学习习惯也非

34、常糟糕,当然学习兴趣更是几乎荡然无存。在这种情况下,你要求他们马上就冲到前面,不可能。 我在拙著爱心与教育中,曾专门谈到如何先降低后进生的学习要求,然后慢慢提高他们的兴趣和信心,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的方法,建议你找来读读。简单地说,我就是根据不同后进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成绩,不同程度地降低要求。或减少作业量,减轻作业难度;或根据具体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布置带有个性特色的作业;或干脆不布置作业,而是叫他抄写有关知识的段落有一个学生虽已初二,可知识的储备只相当于小学低年级学生,上课完全是听天书,考试只能交白卷,那我就让他上课读小说,后来再让他抄小说,这样慢慢让他静下来,逐步让他进入学习状态。这当然

35、是极端的例子,不带有普遍性,但因人而异地降低学习要求,则是一个普遍的原则。遇到考试的时候,我就专门给这些学生辅导其实所谓“辅导”就是暗中给他们漏题,把第二天要考试的题目给他们反复讲,让他们反复练。结果第二天考试结束,他们非常兴奋地对我说:“李老师,昨天你给我讲的复习题,我反复练了,结果今天考试就做对了!”我说:“是呀,老师讲的你反复练,考试就能做对题,学习就是这么回事,就这么简单呀!”有老师曾经担心,这 样做,孩子怎么可能通过中考呢?我反问,难道不这样做,孩子就能通过中考吗?我当时的目的,已经不是如何让这些孩子通过中考了,而是如何让他们对学习感兴趣,并力所能及地在知识上有所增长。实际上,这样做的效果,至少保证了他们上课坐得住,不影响其他人,而且还有同学后来真的对学习有了信心,成绩慢慢提高了。关于转化后进生的方法,显然不只是我说的这些,很多老师都有着丰富的经验。不过,我要强调的是,任何方法都不能百分之百地解决你所面对的“这一个”学生。所以,转化后进生,主要还得靠自己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总结。这实际上就是一个科研过程。如果你天天都和一个或一群后进生打交道,只要有耐心,并且善于思考和总结,几年下来,你绝对就是转化后进生的专家了要知道这可是后进生对你的“培养”和“提升”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常用办公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如何善待“后进生”.doc)为本站会员(叶思起)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