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哭了,到底抱不抱?本文基本观点:不抱派建议:孩子哭了不能抱,抱了下次哭得更厉害,“哭了不抱,不哭才抱”是育儿正道。纯抱派认为:孩子哭了你不抱,没人性,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轻则睡眠障碍,重则人格障碍甚至精神分裂。先记住一句话:任何一条教育命题,成立均需要条件。没有条件的育儿建议都是耍流氓。孩子哭了,单纯的建议抱或者不抱都是扯淡,抱与不抱看条件。至少要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一是孩子为什么要哭?生理哭、情感哭当然要爱抚安慰;工具哭、耍赖哭抱了就是娇惯。二是多大的孩子在哭?吃奶的孩子哭了不抱进行魔鬼训练,那是后妈;上了幼儿园之后哭了就抱那就是找虐、发贱。个人观点,育儿谨慎接受医生观点,他们对人的了解都是
2、从生理解剖开始的,下手比较狠;但也要谨慎接受心理咨询师的观点,咨询师往往接触的特殊的问题儿童比较多,张嘴障碍、闭嘴变态之类的吓死个人。1、孩子哭了,抱还是不抱孩子哭了抱不抱?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是年轻的父母们常常面对的现实困境。关于这一问题,在当前的教育观点中,可以分为两派,一是“不抱派”,主张孩子哭的时候不能抱,这次抱了下次还哭;二是“纯抱派”,主张不抱孩子自我受损,严重可导致精神问题。“不抱派”近期有一个母亲以亲身经历来说明:“爱哭的BABY都是爸妈教出来的。才出生的小BABY听不懂话,他们靠条件反射来做判断。中国的家长一听到孩子哭就抱起来。JANE GU医生反复告诫我:孩子一哭就放
3、下来,不哭才抱起来,正好反过来。这样一来,再小的孩子都能明白,不哭的时候才有得抱,这招极灵。放下爱哭的孩子开始训练,看着时钟,不要抱让她哭,准备等10分钟再抱。第一次可以设定5分钟,以后一次比一次时间拉长,我的妞妞第一次就没有熬到5分钟,大约3分半的时候就停了,我已经心疼得肝肠寸断自己都快哭了,一定要忍住了。让孩子知道哭声是叫不来妈妈的。训练“不哭的孩子”要排除4个哭的其他原因:尿了、病了、饿了,困了。上帝保佑,我家两个孩子都不会无理由哭,偶尔哭一下当作运动也是极少数,妞妞和妙妙100%是快乐的宝宝,躺在床上都咯咯笑出声的孩子。”(来源:如何让小宝宝不哭)而“纯抱派”看到这则故事则显得气愤:“
4、请大家阻止害人育儿经的传播!这篇广泛流传的外国妈妈育儿法,说婴儿哭闹时不要抱,晚上不用喂奶,免得养成坏习惯。按照这个说法,你确实能收获一个乖婴儿,但是文章没有告诉你这背后的代价,就是婴儿的真自我严重受损,丧失对世界的信任。有个朋友照这文章的说法坚决不抱,她的孩子已经确诊精神分裂。某些家长喜欢传授培养婴儿好习惯,避免依赖的方法,孰不知1岁前的婴儿处在全能自恋中,需要妈妈和自己一体感的呼应,才能对世界有一个基本的信任。精神分裂,自闭症,变态杀人狂都是在1岁前就严重受挫。孩子的任何好习惯,如独立专注友善,都非培养出来,而是依恋和抱持得到充分满足后自然会如此。”(来源:新浪李雪爱与自由)好像都有些道理
5、啊,那么,是抱,还是不抱,这是一个问题。2、为什么抱,为什么不抱在回答抱与不抱之前,我想先说一下如何对待那些千姿百态的育儿理念的问题。当前生活好了,大家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都比较重视,相关的研究,一些爸爸妈妈的亲身经历也越来越多,似乎说的都有道理,看多了却有无所适从之感。遇到自己的孩子,到底是听谁的?很多人最后只是凭感觉,或者把自己当前的育儿做法合理化一下,哪位专家说我做的有道理,我就认可哪位专家。很明显,这些做法其实并不可取,那么怎么办?身为父母的我们如何抉择?其实,很简单,育儿这件事,“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那些网上的育儿法则,所谓的国外、科学的经验,还不如听自己家老太太说的。记住:任何一条教
6、育命题的成立都是有条件的。因为儿童的成长本身就是复杂的,一个孩子的成长,受到遗传、环境多种因素影响,所以,那些不计条件的所谓教育金科玉律都可能是有问题的。面对各种教育理念,当家长需要做的,不是着急说好或者不好,而是要想,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需要什么条件?比如“孩子哭时抱还是不抱”这一问题,简单粗暴地说抱或者不抱都是不妥的,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其实是:在什么条件下应该抱,在什么条件下不能抱?所以,“不抱派”也好,“纯抱派”也吧,说的,都可能是片段的真理,在某种条件下是成立的,而在另外一些条件下是不合适的。我个人认为,孩子哭,“抱”还是“不抱”,必须考虑到一些因素:一是孩子为什么哭?孩子的哭各种原因,
7、哭的原因不一样,处理方式也应当有所区别的。如果是悲伤之哭,比如小迟在入园适应的时候,真的是体验到了和妈妈每天分离的苦楚,这时候只要有时间,妈妈当然要多抱一些,从而缓解他入园的分离焦虑;但如果为了耍赖,要玩具,孩子只是那种干嚎无泪的哭,这是他演给家长看呢,把哭当做是一种获得自己目的的工具,这时候当然就尽可能不抱了;不仅不抱,还要有意冷落他,让他知道,这种做法,爸妈不喜欢,你也休想得逞。其实,在“不抱派”的阐述中,已经说了一些例外,如“排除4个哭的其他原因:尿了、病了、饿了,困了”,除此之外,孩子哭就不能抱了。虽然如此,但依然是有些绝对的,在这里只是点出了生理原因的哭泣给予关爱,而其它的哭泣一概拒
8、绝,也不能都是这样。比如说,孩子真的遇到了以往未曾遭遇的困境,难以独立应对,如入园适应,遭受委屈,等等,这时候,做父母的,为什么不能给予多一点的关爱,抱一抱呢?不要以“培养独立性”为名,成“伤害孩子心灵”之实。所以,孩子哭时抱不抱?要分清孩子为何而哭,是疼痛哭,饥饿哭,委屈哭,还是愤怒哭,耍赖哭,等等。不同的哭,不同的处理,当抱则抱,不必犹豫。二是谁的孩子在哭?当宝宝刚刚出生的时候,不会说话,哭应该是最重要的与他人交往的方式了;饿了,会哭;尿了,会哭;寂寞了,会哭;热闹了,也会哭哭就是他的语言,所以一般而言,此时的父母,在孩子哭泣时抱起孩子非常正常,抱得多,抱得仔细,也容易形成良好的亲子依恋关
9、系,往小了说,和妈妈的关系好;往大了说,也能影响未来婚恋中的依恋类型,所以此时的抱,问题不大。然而,当宝宝大一些了,哭就包含了更多的意思,有的不仅仅是基本需要的表达,而是通过哭来完成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比如想借此控制父母,不想走路,等等,那么,这时的抱就不能无条件了,有的时候,甚至能抱也不抱,锻炼一下也无妨。所以,抱孩子的频率,应该是从小到大逐步减少的,不能总是抱,也不能一概不抱。另外,要说一下的是,孩子的成长总会有个别差异的;虽然一般的科学研究表明,孩子六个月之前多抱没有问题,但现在的孩子人小鬼大,可能有的小朋友天生聪慧,发育快,几个月就有“狡黠的”工具之哭了,即把哭当手段,就是想借此要
10、挟你,也得小心,否则抱成“尖尖腚”,躺不下来,随时随地要你抱,也是累人。这时,也不一定抱,可以改为抚摸他,逗它玩,不是每次哭声,都来一阵拥抱。(注:“尖尖腚”,北方方言比喻,孩子总要人抱,好像屁股是尖的,躺不下来)三是哭得怎么样?孩子哭了抱不抱,还得看哭的程度。即使是饥饿之哭,理应来抱,但如果孩子睡眠好,精力足,哭声嘹亮,哭两声也是一种锻炼,稍微饿一点,可能待会吃得更多;饿一饿,还可能促进生理机能的发育。反之,即使是耍赖之哭,如果自己的孩子是个“犟牛”,任可哭坏身体也要哭,做父母的也可以适当满足一点,先止住他的哭声再说,别把孩子哭坏了,对待孩子好像后妈似的。哭声停了,再和他说道理,做警告;逐级
11、提高对其哭的处理,转变孩子以哭为工具的毛病。教育孩子有时候要慢慢来,不要指望一口吃个胖子。总之,那些教育理念原则啊,具体应用的时候一定要根据现实条件,有针对性的实施于自己的孩子。没有所谓最好的教育法则,只有最匹配你自己孩子的教育法则。套用广告用语,合适的,才是好的。最后说两句小迟,小迟出生到幼儿园,还真不是一个爱哭的孩子;耍赖的哭也不多;另外,我们也是亲爸妈,所以当小迟哭的时候,妈妈还是抱起来多一些,小时候这样,现在也基本这样。孩子哭的时候抱一抱,告诉他,爸妈爱你,永远做你的坚强后盾;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爸妈抱抱也不磕碜。另外说一句:写儿子小迟,我更多在新浪微博:迟毓凯欢迎关注。本文由迟毓凯授权(果壳网)发表,文章著作权为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