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徐州一中 卞东华德育的定义 德育的性质德育的目标 德育的原则德育的方法 德育的任务德育的功能 德育的作用 一、德育的定义 1、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 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2、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二、德育的性质 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具社会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随着社会发
2、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具历史性;在阶级和民族存在,具阶级性和民族性;在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具继承性。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可以说我国德育是一种涵盖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大德育”。三、德育的目标 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也就是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依据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时代与社会的发展需要而开展。是德育
3、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四、德育的原则 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反映德育过程的规律性;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知行统一的原则,做到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并重、体现德育的重要性。2、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的原则。严格按教育方针和德育任务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关心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展。3、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保证所有学生发展同社会发展的总方向相一致、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并举的原则。即通过集体教育个人,又通过个别
4、教育加强和影响学生集体。5、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相统一的原则。既重视学校教育在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重视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五、德育的方法 是用来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培养其积极向上良好品德的一些做法。1、说服。、说服。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常用方法,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要使学生遵守道德规范、养成道德行为就要通过说服讲清道理,提高其认识、启发其自觉、调动其积极性,只有使之明白并提高认识,才能使其自觉履行;我们的学校是社会主义学校,只有反复说服,才能使之逐渐成为自觉者;运用它要注意:明确目的性、富有知识性与趣味性、时机与以诚待人。
5、2、榜样。、榜样。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品德的成功做法,包括典范、示范、评优;运用榜样要注意:选好学习的榜样、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引导学生榜样调节行为、提高修养。3、锻炼。、锻炼。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包括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运用时要注意:坚持严格要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加强检查和坚持。4、修养。、修养。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包括学习、座右铭、立志、自我批评、慎独等。学生品德的提高是一个能动的发展过程,其成效与学生个人能否自觉主动进行紧密相关,学
6、生的年龄愈大,他们个人进行的道德修养在自身品德发展中的作用也愈大;所以,德育必须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和修养能力的提高,没有道德修养,个人的进步就是不可能的。指导学生修养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自我修养的兴趣与自觉性,指导学生掌握修养的标准,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5、陶冶。、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人格感化、环境和艺术陶冶等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运用时要注意:创设良好的情境、与启发说服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6、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甚至适当惩戒。、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甚至适当惩戒。这些方法各有特点与作用,每一种方法都是进行德育所不可缺少的,但又不是万能的,它们之间相互补充、配合构成
7、了德育方法的完整系统。学生品德的培养绝不可能通过个别的方法实现,必定是科学、综合运用各种德育方法的结果。所以,教育者要熟悉各种德育方法、善于创造性地运用。六、德育的任务 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的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中小学德育应教育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
8、斗,培养学生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应将价值观教育与师生日常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与教育教学的某些本质追求揉合在一起,从而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内心认同核心价值观。2、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中小学德育应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与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正确认识人生价值,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科学的人生观,还要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实事求是的作风,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尊重科学的态度、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青少年时期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
9、的思想、行为中的体现;中小学德育在人的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陶冶道德信念、锻炼道德意志、培养道德行为习惯。中学生守则的变化也说明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性。新版2015年中小学生守则是中小学生守则自2004年发布后的首次修订,共9条、282字,涵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本要求。字数少了,架构变为字数少了,架构变为“三合一三合一”。此前的中小学生守则还配套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即原来的架构是“一个守则、两个规范”,其中两规范则是对守则的进一步展开、规范得很细,分别有20和40条,有些内容和地方、学校实际有出入,这让他们无所适从。新的守则三
10、者合一,主要考虑是国家层面只需做好顶层设计、提出基本条款就可以,留出更大的空间给地方和学校。保留了仍具时代价值、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应长期坚持的内保留了仍具时代价值、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应长期坚持的内容。容。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诚实守信、珍爱生命等。要孩子主动分担家务、不攀比、自觉礼让排队、不比吃喝要孩子主动分担家务、不攀比、自觉礼让排队、不比吃喝穿戴,穿戴,这些内容更具操作性,是学生可以做到的。要孩子文明绿色上网、低碳环保生活,养成阅读习惯,要孩子文明绿色上网、低碳环保生活,养成阅读习惯,这些是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关注的内容。删除删除“见义勇为,敢于斗争见义
11、勇为,敢于斗争”新的守则删除“见义勇为敢于斗争”,改为“会自护懂求救”,提醒孩子在遇到困难、挑战时要懂得用方法去保护自己。当然,“见义勇为”不是2004年守则的内容,而是配套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见义勇为敢于斗争”没有纳入新守则,主要是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第一“见义勇为”对孩子来说有些困难,孩子把握不准、无法判断:什么时候该、什么时候又不该;第二中小学生守则所针对的学生年龄跨度比较大,涵盖了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绝大多数学生均处于未成年阶段,让他们去见义勇为,要求太高、不太现实;第三社会上对学生“见义勇为”有一些争议,而守则具有约束力、是刚性规定,一旦写入就意味着要求孩子必须做到,有
12、争议的就暂时没有考虑。守则的制定历经基层调研、国际比较、多方参与、反复论证、集思广益的过程,形成最大公约数、凝聚了广泛共识;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立德树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做出的重大部署等落细、落小、落实,引领和规范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言行举止。守则适应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的新环境,遵循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和语言特点,表述生动、带有诗歌韵律,朗朗上口,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版年修订版 1、爱党爱国爱人民。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2、好学多问肯钻研。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表见解,乐于科学探
13、索,养成阅读习惯。3、勤劳笃行乐奉献。自己事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务,参与劳动实践,热心志愿服务。4、明礼守法讲美德。遵守国法校纪,自觉礼让排队,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5、孝亲尊师善待人。孝父母敬师长,爱集体助同学,虚心接受批评,学会合作共处。6、诚实守信有担当。保持言行一致,不说谎不作弊,借东西及时还,做到知错就改。7、自强自律健身心。坚持锻炼身体,乐观开朗向上,不吸烟不喝酒,文明绿色上网。8、珍爱生命保安全。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坚决远离毒品。9、勤俭节约护家园。不比吃喝穿戴,爱惜花草树木,节粮节水节电,低碳环保生活。七、德育的功能 正确理解德育功能有助于理解德育的重
14、要性,也有助于理解德育概念本身。1、正确的德育功能的作用、正确的德育功能的作用 有助于德育目标的确定。有助于德育目标的确定。过高则力不从心,过低则潜力挖掘不够。有助于适度、适当的德育评价形成。有助于适度、适当的德育评价形成。我们要知道:“想要德育干什么”和“德育能干些什么”是有区别的。在我国人们对德育抱有过高的期望,人们总是用“应是”的眼光来看待德育,常以“神话”的眼光看待德育现实,于是对德育的评价多为“实效太低”,概括起来基本上分为万能论与无能论两种:万能论往往是有点成绩则神话德育,无能论就是不重视德育、觉得德育无用。无论是万能论还是无能论对德育都是有伤害的,我们要客观正确和客观的评价德育:
15、只要学生在原来基础上有进步和想好的方面发展就应该给予积极评价。有助于发挥德育的作用,有助于发挥德育的作用,千万不要给德育赋予太多的东西,德育和其他事物是不一样的。有助于适当、适度实施德育实践,有助于适当、适度实施德育实践,使德育工作者做他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情,做到既不盲目谮越又不妄自菲薄。2、德育的主要功能 社会性功能。社会性功能。是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主要是指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神态环境等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等(德育不一定都是正面的功能,有的时候德育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有的社会德育不一定与社会相符的。古代中国是一个特别重视道
16、德教化的国度,人们较早地关注了德育的社会性功能,但在理解上往往片面、直接,缺乏中间环节的说明,如修身目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体性功能。是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所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其实现不能脱离社会性功能去空谈,社会性功能也需要以个体性功能为实现的中介,德育对象接受教育就是获得未来生活的能力,当教育对象是一个合格的人走向社会之后,就不能发挥其号的功能甚至会祸害社会。生存功能:德得 道德观念、原则、规范能够使个体在社会性的生活中生存下去,道德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及其质量提高的。道德的黄金法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发展功能:静动 主要是指对个体品德结构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对个体人格的促进功能。人没
17、有道德就像鸟儿失去了一翼,腾飞不起来。有才无德是坏才、有德无才是庸才,德才兼备是人才。享用功能:苦乐(鲁洁教授提出)道德可以使个体实现某种精神上的需要,感到做奉献是一种人生幸福,是个体人生价值的提升,从中体验到满足、快乐,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是德育功能的最高境界和本质体现:帮助别人乐于助人助人为乐。教育性功能 本身的价值教育属性。没有无教育的教学,“教学”是对知识的传授,“教育”则是对价值的引导。对智育、体育、美育等的促进作用,主要是指动机、方向、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学习动机好对于任何活动都比较好;动机是有水平的:为玩具而学有限,为父母而学短暂,为自己而学、推动社会发展而学则持续有效,成就伟大贡
18、献的都有健康的动机;没有健康的德育,智育、美育都不会健康发展;没有科学正确的方法也取不得好成绩。就其共性来看,主要是:动机的作用、方向的作用与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所以一旦将师生的工作看作是道德责任时就可能会发挥持久作用。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教育者个人都要努力将教学提升到道德责任层面去把握,效果应该是很好的,下面的一些说法完全可以作为参考:师生的道德责任师生的道德责任 动机动机投入投入 关心关心 信心信心努力努力 询问询问 诚实诚实 勤奋勤奋灵感灵感 想象力想象力 理解力理解力 运用力运用力教师的动机教师的动机 投入投入 1.1.在提高教学方面,我投入的程度如何?在提高教学方面,我投入的程度如何
19、?2.2.为使每一个学生获得知识,我教学投入的程度为使每一个学生获得知识,我教学投入的程度如何?如何?关心关心 1.1.我对每一个学生关心的程度如何?我对每一个学生关心的程度如何?2.2.我对其他人的关心程度如何?我对其他人的关心程度如何?信心信心 1.1.我对完成我的教学目标有多大信心?我对完成我的教学目标有多大信心?2.2.我对学生达到他们的学习目标有多大信心?我对学生达到他们的学习目标有多大信心?教师的努力教师的努力 询问询问 1.1.我是否对我教的内容从内心提出过问题?我是否对我教的内容从内心提出过问题?2.2.我是否从内心向我的学生提出过有关问题?我是否从内心向我的学生提出过有关问题
20、?诚实诚实 1.1.我是否对我要达到的目标和取得的成就有我是否对我要达到的目标和取得的成就有诚实感?诚实感?2.2.我是否对学生的能力和表现显得诚实?我是否对学生的能力和表现显得诚实?勤奋勤奋 1.1.我对坚持我的教学目标的耐心如何?我对坚持我的教学目标的耐心如何?2.2.我对学生的坚持力和耐心如何?我对学生的坚持力和耐心如何?教师的灵感 想象力想象力 1.1.我是否经常想一些新的方法来教一个题目?我是否经常想一些新的方法来教一个题目?2.2.我是否经常想学生会不会达到新的目标?我是否经常想学生会不会达到新的目标?理解力理解力 1.1.就我教的题目,我是否获得和理解一样就我教的题目,我是否获得
21、和理解一样新的知识?新的知识?2.2.我对每个学生了解的程度如何?我对每个学生了解的程度如何?运用力运用力 1.1.我是否常用我的新知去帮助别人?我是否常用我的新知去帮助别人?2.2.我是否经助学生用他们的新知识去助人?我是否经助学生用他们的新知识去助人?学生的动机学生的动机 投入投入 在学习我需要获取的知识方面,我投入的在学习我需要获取的知识方面,我投入的程度如何?程度如何?关心关心 我是否用我学到的知识去帮助别人?我是否用我学到的知识去帮助别人?信心信心 在学习我需要获取的知识方面,我对我的在学习我需要获取的知识方面,我对我的能力有多大信心?能力有多大信心?学生的努力学生的努力 询问询问
22、我是否对我的学习内容从内心提出过问题?我是否对我的学习内容从内心提出过问题?诚实诚实 关于我的学习目标和成绩,我对自己和他人关于我的学习目标和成绩,我对自己和他人是否诚实?是否诚实?勤奋勤奋 我是否尽力去学我需要学习的东西?我是否尽力去学我需要学习的东西?学生的灵感学生的灵感 想象力想象力 对我所学的内容,我是否经常有新的想法?对我所学的内容,我是否经常有新的想法?理解力理解力 就我学的内容,我是否能获得和理解一就我学的内容,我是否能获得和理解一样新的知识?样新的知识?运用力运用力 我是否经常运用我的新知识去帮助别人?我是否经常运用我的新知识去帮助别人?落实德育的教育性功能注意点:要确立德育系
23、统本身教育功能发挥的自觉意识。教育工作者必须正人先正己,以健全人格的塑造为己任,为其奠定为人的根本;必须将道德动机与学习动机的激发、道德践行和实际能力的培养等环节联系起来,避免片面和虚幻的道德人格的发生。打破教育与教学、“人师”与“经师”的阻隔,使教育与其它各育的关系复归统一的原本,努力提高教师的人师品质,也就是提高教师的道德和精神品位,使之在塑造学生时始终追求实现学习目标和品德修养目标的统一。不能老是抓升学率而忽视德育。德育活动贯穿在教育活动之中。没有无教育的教学,也就没有无德育的教育;没有不是德育教师的教学人员。应使德育的教育性功能发挥渗透到每一个教学活动的环节之中,实现“经学”与“人学”
24、的统一。八、德育的作用 现如今,在应试教育的压制、功利状态下,家庭、学校教育几乎清一色地重才智而轻德育,以至于无数人感慨当今青少年是垮掉的一代、不堪重任的一代(当然要积极地看)。而事实上德与才的孰重孰轻,由坊间流传的几句话完全可以看出: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北宋时期司马光),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可以说都是才有余而德不足的。从未成年人犯罪率可知,更多的家长、教师因为忽略了德育的培养,使学生在身心即将成熟的最佳施教年龄段,过早地品味到了生命的苦涩甚至身陷囹圄,在自身承受失足痛苦的同时给家人、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25、。由此可见,从大的方面说,德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未来成长,更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素质的高低乃至国家整体文明的优劣和,关系到传承、创新、持续发展等。其实,从小的方面来说,德育完全可以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一些成功的实践证明,将德育贯穿在教育全过程完全可以起到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作用。为此,要做到:1、发挥学科教师的示范作用,如教学礼节、教学语言、教学细节等、发挥学科教师的示范作用,如教学礼节、教学语言、教学细节等 如师生之间的问候,往往是学生主动微笑问师好、教师爱理不理,这就是教师的行为礼仪发生了问题:教师欠了学生一生问候!教师的为礼仪绝不是小问题,学生微笑问师好,教师只要点一下头、回答一句好
26、即可。融洽关系的维护就开始于师生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开始于教师的一言一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简单,教师受学生的尊重,学生也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我们不能因为教师这个职业角色,自觉高高在上,以至于面对学生老是板着面孔,让学生敬而远之或唯唯诺诺、畏惧害怕。因此,建议老师们做到以下“五要”与“五问”,“五要五要”:上课要前鞠躬问好,下课要说同学再见,解答问题要俯下身子,提问同学要面带微笑,课堂教学语言文明幽默;“五问五问”:我的课堂教学语言得体吗,我尊重学生了吗,我为学生做了什么,我拖堂了吗,我还有要反思的地方吗;等等。向学生回一声问候,不仅仅是一件“礼尚往来”的事情,它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相处之道的育人
27、大事。回忆学校生活,我记忆最深的莫过于老师对我的态度,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比如老师的一声表扬、一个微笑、作业本上的一句简短评语、和老师一起唱的一首歌等等,我都仍然铭记在心。记得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先生曾经说过:“所谓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教育所给我们的不仅仅也不应该仅仅是知识、分数,而应该是一种生活态度。如今,我们的学校,过多地考虑学生的成绩,唯分数论英雄,很多时候忽略了一所学校能够带给学生哪些思维方式的改变。其实,那些死记得来的知识,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难以记住,最终沉淀下来的品质才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为人师表”不应该停在口头上,回礼不回礼问题反映的是
28、教师的态度与素养问题。行动是最好的老师,榜样是最伟大的力量。如果我们的老师连最基本的礼节都不讲究,那又如何教育我们的学生讲文明讲礼仪?如果连自己的学生都不理不睬,又应该如何让学生与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交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生的品格是在潜移默化下形成和发展的,而教师就是催生学生品格形成的那一缕春风,就是滋润学生心灵的那一场春雨!好教师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这“四有”标准中的“仁爱之心”,就是要求为师者,要用自己的一颗真心培育学生,用自己的一份真情激发对学生的爱,用自己的一份真诚传播爱的信念。如此,学生幸焉,学校幸焉,教育幸焉。可以想见,“遇到好老师”的幸运,
29、将会为更多的学生所拥有。课堂是教师展示自身生命价值的舞台,教学是教师职业活动的主要存在形式。课堂中的一举一动、教学中的一颦一笑都传递着这样或那样的意义,有着各不相同的意蕴。郑金洲教授以一个专业研究者的眼光,借助于听课、评课的亲身经历,透视了课堂上教师的言行举止、学生的身心表现总结出50个细节并加以理论阐释和学理说明(具体见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一个专业研究者的听课杂记一书。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一、课堂教学特征 1、并非井然有序的课堂、并非井然有序的课堂美国学者阿布拉汉姆森和福雷徳曼在完美的混乱:无序中隐藏的优点认为:适度混乱的人、机构和系统经常比组织性高的群体更有效率、更具恢复能力并且创造性更
30、强,总之更加高效。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适度“杂乱”效率高,也就是说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某些课堂的“杂乱”使可以存在,教师要努力在“杂乱”中发挥,使“杂乱”变得“清晰”,使“无序”变得“透明”。2、并非环环相扣的课堂、并非环环相扣的课堂“环环相扣”的教学思维一定程度上是线性思维的反应,是用单线演进的思维看待教学中各行为环节,这种教学思维认为各环节是一次呈现的,不会反复也不需要反复,不会错乱也不应错乱。这有其合理性的成分,使得教学过程如同机器生产各个工作环节一样前后工序相连、每道工序各司其事,教学向预定的目标“义无反顾”地行进;但也有其不合理的成分,在教学的重心是教师、教学的关键是传授知识技能的情
31、况下,上述教学进程可以“进退有据”、较为得当,而当教学重心下移,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主动权的时候单一的演进序列就会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3、并非行云流水的课堂、并非行云流水的课堂行云流水般的课堂是一种非常态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走得跌跌撞撞、步履蹒跚,时而雀跃、时而深思,教师在课堂上并非得心应手、遇事应对自如、遇难逢凶化吉,而总是有本领的恐慌感,才是课堂的常态。4、并非设计严密的课堂、并非设计严密的课堂这样的设计没有“留白”、“缝隙”,一定程度上使得课堂上学生的行为也变得循规蹈矩,在教师的引导下亦步亦趋。在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自主支配时和空,需要宽视野、大设计,也就是设计时要从教学目标
32、、重点与总体等方面着眼,对教学作出整体安排和统筹规划。5、并非人人称道的课堂、并非人人称道的课堂对课堂设计思路、实际教学行为有看法上的歧异,可能恰恰体现了这堂课的价值所在。没有了人人称道的课堂,不是一件坏事,反倒是课堂教学的进步,至少是课堂教学认识上的进步。有缺陷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才是活生生的课堂,才是新课程指导下“转型”过程中的课堂。二、教学方法探索6、无需举手,自由发言、无需举手,自由发言三条基本原则:女生优先,男同学要谦让;前排优先,当前后排同学同时站起来时后排同学应谦让(因为前排同学往往看不到后排同学与他同时站起来了,但是,后面一个机会就应让给后排同学,如果他愿意发言的话);经常发
33、言的同学应谦让较少发言的同学,课堂秩序力求做到不乱。7、零散的提问、零散的提问一般说来,课堂上的提问从智慧含量来说大致有四类:记忆性问题,通过回忆相关知识可以回答的问题;理解性问题,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或者说明事物与事物关系的问题;应用性问题,将学习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评价性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评判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四类问题包含的智慧有低到高,是不断深入的。8、热闹的角色扮演、热闹的角色扮演如果角色扮演离开教学的特定目标及教育教学的具体要求,那么它就只具有手段的意义了。没有目标失却了内容,单一的角色扮演即使再能活跃课堂气氛,也失去了针对性和实效性。课程绝不是离开内容、离开知识
34、结构、离开知识授受来谈的,它要求改变的是课程的承载方式及内容的展现形态。9、捂住对方嘴巴的、捂住对方嘴巴的“讨论讨论”一次在小学听课看到了这样一个场景:老师布置了讨论任务,学生开始分小组讨论。讨论中学生争相发言,一个小朋友为了争得发言的机会,用手捂住了另外一位小朋友的嘴以便自己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被捂住嘴巴的那位同学急乎乎地要把对方的手拉开、也想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没有注意到这一场景,讨论仍然“热烈”地进行着。上述场景的出现反映出的是学生并没有掌握讨论的要求,还不知道如何参与讨论,不懂得如何分享他人经验。“教学”这个词语在中国表达的含义与西方有着显著区别,那就是既包含“教”也指代“学”,是
35、教与学的统一体,“教学”的这个含义不能总停留在表面上,在方法等方面也需要加以体现。讨论方法的开展不能遗漏掉教学的另一方“学生”。10、学生忙讨论,教师忙板书、学生忙讨论,教师忙板书学生如何形成讨论的习惯、如何真正与他人分享、如何学会与他人合作、如何与他人交换思想、如何说服他人等,这些问题都或多或少在学生讨论中存在。如果失去教师的指导,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讨论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流于形式了。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的,学生学习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是在师生交往中进行的。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学习要保持同步状态而不是异步状态,南辕北辙的教与学、两相错位的教与学是没有对话、缺乏共生的教与学,也是难
36、以达到教学目标的教与学。11、没有学习伙伴的学生、没有学习伙伴的学生“自主择伴,结对学习”的初衷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互助中习得知识、在合作中掌握技能、在分享中提升本领。但在实施中确实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很多学生的学习伙伴并不是同桌,都需要离开座位,找到自己“心仪”的伙伴,而这个过程往往将教学实践拖长,伙伴相见也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进入学习状态,同时也确实会出现个别同学没有伙伴的状态。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阶段,需要加以考虑,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12、眼花缭乱的多媒体、眼花缭乱的多媒体整合是浑然一体,整合是两相融和,整合是彼此协调,当今的课堂还没有做到这点
37、。什么时候才是真正达到整合,那就是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多媒体存在,没有觉得多媒体多余,没有为多媒体过多吸引自身的注意力,没有觉得课堂知识与多媒体不相一致的时候。换句话说,是让多媒体回归其“手段”特性,而任何手段都是为目的服务的,是服从于目的的。13、没有板书的课堂、没有板书的课堂板书展现教学的整体架构,体现本节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教师所关心同时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对知识整体认识所需要的。14、拖堂的几分钟、拖堂的几分钟作为管理者最应该掌握的三种能力分别是:信息沟通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团队建设能力。时间管理的艺术,同样是教学的艺术;时间统筹的能力,同样是教学的能力。15、溜走的、溜走的“教
38、育性渗透教育性渗透”良机良机 这个场景中蕴含的问题就是教师没有捕捉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良机,而是让这个机会在自己的指尖悄悄滑落了。教育性渗透既体现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在分析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基础上的有意设计,也体现在教学实施阶段课堂上出现一些随机事件时教师对其中“教育性”因素的把握与运用。渗透是不露痕迹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整合是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是两相融通、相得益彰的。渗透得当,学生无意获得的思想规范意识就强;整合妥帖,学生就会自然而然习得知识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三、教师的语言行为16、这个问题回答得不完整、这个问题回答得不完整一个人思考问题时常会有其局限性,这是与其成长背
39、景、已有经验、思维水平、认知特点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对问题的分析中,这种局限性反映出的是他思维的真实状态、认识的起始水平。如果教师能够引导他分析自身认识的局限、思维的障碍,进而得出正确的答案,学生藉此就有可能获得一定的进步,就会在深化认识中提升自己的解题水平,在多向思维中超越自己的现有状态。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的驻足停留,对学生问题回答不准确原因的即时判断与分析,不仅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而且也会为后续教学提供支撑。17、这个问题回答得对不对、这个问题回答得对不对对不对,对;好不好,好。这样的互动是一种互动的形式,问答连贯、相互激发、话语碰撞,但互动的实质性内容不多,含有的智慧性成分有限
40、;这样的互动有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氛围的营造与烘托上,但效果恐怕不够明显、突出,可以说是一种低效的互动。18、这个问题你怎么看、这个问题你怎么看这样有利于激励学生面对一个问题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案、不固守答案,在思维的发散中产生创新火花。创新教育也好、教育创新也罢,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在多样性中滋生创新、在差异中孕育创意、在个别中培植创造。在这个过程中既给了学生自主支配的时和空,也使得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对该问题的认识。无论是寻找多种答案还是对既有答案进行评论,都是促使学生围绕问题谈出自己的观点,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现有问题之间架设起桥梁,从而将自己的认知结构激活。创新是在一点一滴中
41、培养起来的,教师这样的问话就此意义上讲,有着激发创新的要素在里面。19、这个问题同学们听懂了吗、这个问题同学们听懂了吗课堂上,不一定让学生“听懂”,而是应该经由学生之间的相互智慧碰撞、经过学生自身的思考探索“弄懂”,不一定由教师发出是否听懂的质询,从学生的面部表情、实际活动状态、思维深刻程度等也可以给出相应判断。这一定是另一种更好的选择。20、谁来回答一下这位同学的问题、谁来回答一下这位同学的问题将解决问题的权力让其他同学,充分利用来自于学生自身资源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反应出的是将自己的姿态放低、将学生的潜在资源转化为教学的实际资源,让学生在互帮互学中共同成长。学会合作是当今我们对学生的
42、基本要求,加强团队建设是当今我们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基本导向。在课堂上给学生合作与分享留有较大空间,不仅解决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而且也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帮助他人的意识,与人相处的技能与技巧。21、把这个机会让给其他同学好吗、把这个机会让给其他同学好吗要认识到学生回答问题的重要性,要调节好不同学生的参与状态和比例,用自己协调者的角色统筹安排好课堂中不同学生的应答。课堂公平是所有教育公平中最细微的,可能也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部分(至少进同一所学校后是如此)。公平调节的杠杆在教师,有些学生应答机会多了就需要适当减少,有些学生应答机会少了就需要积极鼓励,促使其大胆对问题作出回答,
43、不断增加其应答的体验和获得认可的机会,逐渐使其由课堂“边缘人”的状态中摆脱出来。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权力”杠杆调节“冷热不均”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强化。从这个意义上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今天,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教师要赋予学生哪些先前没有的相对缺失的权利。22、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现在回答不上来、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现在回答不上来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不见得都由教师来回答,学生也可成为问题的解答者甚至是评判者;教师越来越难以胜任回答的职责,需要考虑其他方式来应对这种情况;如果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总是以这种方式来处理,久而久之,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自身的教学权威形象,甚至有可能造成学生在课堂上
44、争相提问并比试看谁难得住教师的现象。所以,需要探寻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需要分析学生问题提出的背景、立场、角度、缘由,并将其作为后续教学资源加以有效利用。23、你在想什么呢、你在想什么呢一味指责能换来学生注意力真正转移、讽刺挖苦能使得学生焕发学习动机吗?24、连某某都已经举手了、连某某都已经举手了这种心理感受不会让他有成就感,反而在与其他同学的对比和参照中体会到更多挫败感。教师的这句漫不经心的话可能使其回答问题的勇气受到挫折,使其刚刚产生的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大幅度降低,使其进一步沉溺在自己的世界、进而停留在教师以为的他不优秀的行列,这句话中教师的认识和看法会有意无意影响其他同学对这位同学的认识和
45、看法。教师的言行关乎学生的成长,课堂上的言行更是起着引导性的作用,教师不可不慎啊。25、同学们课上不许、同学们课上不许(不要、不能不要、不能)变“不许”为温文尔雅的提示,变“不要”为体贴入微的导引,变“不能”为循循善诱的教诲,在今天尤为重要。26、教参上也是这样写的、教参上也是这样写的这是一句非常苍白、毫无智慧也不讲道理的话,显示出来的不是教师的权威而是教师的无能。27、谁来总结、谁来总结(评价评价)一下刚才各位同学的观点一下刚才各位同学的观点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自主表达和发表意见的机会,对问题作出批判性分析。教师
46、让学生尽可能充分地发表意见、质疑问难,是在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外部世界,运用自己的视野去分析所面临的各种复杂场景,无疑对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有一定的帮助。教师让同学对其他人的观点作出评析,更是促使这些同学用分析、甄别、判断、评论的眼光去看待他人的认识,通过更为复杂的智慧活动学会批判地认识外部世界,进而形成“人云亦云不云,老生常谈不谈”的创新品质。由学生来完成这些教学行为的时候,我们就是在把学生身上所具有的教学资源从潜在状态上升到显性状态,从个体状态上升到群体共有状态,从散乱状态上升到整合状态。28、同学们紧张吗、同学们紧张吗缓解教师情绪紧张的方法很多,通过询问学生是否紧张将紧张情绪加以转移,是
47、其中一种。此外,老师在上公开课时,还可以通过其他多种方法缓解紧张心理,如深呼吸、在讲课时注意多用手势辅助言语、讲课前在头脑中呈现美丽的自然风景、做好充分准备等。方式方法有很多,不见得只有询问学生是否紧张一种方式,如果学生真紧张的话,也可以让他们闭上眼睛稍加休息,或回忆最近的一次愉悦的活动经历等来缓解。29、杨老师对某位同学问题回答的复述、杨老师对某位同学问题回答的复述这种复述所具有的评价含义是潜在的,是用一种隐蔽的方式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进行批判,在不露痕迹之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表扬或批评,在无声无息之间让学生体味到老师倡导的方向,是为对同学的一种难得的正面评价,是对其他同学的一种带有艺术性的
48、负面评价。四、课堂中的非语言行为 30、教师的手势、教师的手势 人与人在进行面对面沟通的时候,言语传递信息占30%,非言语传递信息占70%,也就是说非语言传递的信息要远多于言语传递的信息。非语言包括语气语调、面部表情、身体姿态、手势、服饰、空间距离等,手势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借助于手势可以强调某些言语信息,可以体现自己的某些态度和情感,可以增强自己言语的说服力。31、教师的行走路线、教师的行走路线一位教师在课上始终站在三尺讲台上、围着讲桌转的话,常常意味着主要突出教师讲解,是以讲述为主要教学方法,教师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言语是否到位、板书是否工整甚至是以教师自己为中心的。一位教师自己不停地
49、在教室内游走,很少在讲台上出现的话,常常意味着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在课上的活动情况,关注自己与学生的深层次交流。32、用手擦黑板的老师、用手擦黑板的老师课堂上没有无足轻重的行为,每种行为都有寓意,学生也可能习得这种寓意,进而将其作为自身行为参照。因此,教师需事先筹划相关课堂行为,尽可能将所有影响学生认知的行为纳入教学设计中,使其充分体现教育教学意义。只有事先谋划,才能避免课上行为的不当。33、指向学生脑袋的教鞭、指向学生脑袋的教鞭至少是少了点对学生的尊重。每位同学都有其姓名,姓名作为一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体现与活生生的个体紧密联系在一起,它有着特殊的含义,承载着这个同学特定的成
50、长背景、生活阅历、个性特征等;至少是少了点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还需要贯彻落实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体现在师生交往的具体行为上;至少少了点教师专业的特有品质。作为专业化了的教师,应该在非常短的时间里熟悉自己服务的对象,准确地叫出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名字,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些基本功作为后盾,所说的专业化似乎也就成为空谈了。34、你来回答问题、你来回答问题叫出学生的名字,不仅反映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也反映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与重视。一个人的名字是一个人的标志,在这个名字里体现着这位同学不同于其他同学的特质,也是这位同学把自己看作独立于他人的重要特征。哈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