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依附与社会行为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566125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亲子依附与社会行为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亲子依附与社会行为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亲子依附与社会行为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子依附与社会行为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亲子依附与社会行为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親子依附與社會行為親子依附與社會行為 陳秀才教授第1页,共20页。一、親子依附(一、親子依附(attachmentattachment)第2页,共20页。1.人的初步社會關係,就是親子依附(attachment)。是嬰兒尋求並企圖保持與另一人親密身體聯繫的傾向。2.係嬰兒對照顧他的人(通常是親生母親)所產生的依戀或依賴的情感。3.最有名的親子依附實驗,為安斯吾爾(Ainsworth)所從事的陌生情境實驗。4.親子間的依附關係為嬰兒期最重要的社會發展特徵。5.依附的關鍵期開始於6個月左右,截止於2歲左右。6.嬰兒出生後就有自發性的微笑,笑時眼睛周圍肌肉並未收縮,稱嘴的微笑(Pr

2、eyer,1882);2,3月起有社會性的微笑,人的聲音與臉易引起其微笑,眼睛明亮眼睛周圍肌肉也伴起皺紋,微笑時間很短,對陌生人或熟人沒有多大區別,只是有時對熟人多一點;六 七個月後就有了選擇性的微笑,嬰兒會對熟人無拘束的笑,對陌生人會帶警惕性注意。照顧他的人也微笑以對增加了依附作用的發生。(一)定義(一)定義:第3页,共20页。保比(Bowlby)將親子依附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無特定對象的社會反應對特定對象的社會反應依附的建立相似目標的建立。無特定對象的社會反應:出生2個月。嬰兒的啼哭或微 笑,並沒有特定對象。對特定對象的社會反應:27個月。嬰兒已漸能辨別不同的人。依附的建立:724個月。(

3、1)此階段已正式建立起親子間的依附關 (2)此期已發展分離抗議:嬰兒看不見親人,或當 親人要離去時會啼哭。4.相似目標的建立:2歲以後。嬰兒逐漸能忍受與親人暫時的分離,並且和同儕建立起關係。(二)發展過程第4页,共20页。(三)實驗研究(三)實驗研究(A A)實驗者:安斯吾爾(M.D.Ainsworth)。實驗名稱:陌生情境(Strange Situation)。實驗過程:陌生情境包括7個片斷,每個片斷約3分鐘,均在一個陳設簡單的房間中進行,對象為10個月至2歲的嬰兒。首先由母親抱嬰兒進入房間,後進入一陌生人,母親離去,陌生人也離去,母親再回、再離去等情境,觀察嬰兒的反應。第5页,共20页。實

4、驗結果:標示出嬰兒期依附行為的五個階段實驗結果:標示出嬰兒期依附行為的五個階段第一階段:(A)由出生至3個月。(B)嬰兒以微笑、注視等來維繫與照顧者的親近。第二階段:(A)36個月。(B)嬰兒表現出對少數熟悉之人的偏愛性反應。第三階段:(A)69個月。(B)嬰兒主動尋求與依戀對象的身體親近。第四階段:(A)912個月。(B)嬰兒形成最早預期照顧者反應的內在心理表徵。第五階段:(A)嬰幼兒期以後。(B)嬰幼兒使用種種行為來影響依戀對象的 行為,來滿足自己的親近需要。第6页,共20页。將嬰兒分為三種類型:將嬰兒分為三種類型:依附關係發展正常:(安全依戀型;securely attached)母親是

5、嬰兒求助或情緒不穩定時最有效的安撫者。矛盾型的嬰兒:(焦慮-反抗依戀型;resistant attached)對母親返回時產生趨避衝突,一方面想求助於母親(趨前),一方面對母親的離去充滿敵意、憤怒(躲避)。1.不穩固的依附關係:(焦慮-躲避依戀型;avoidant attached)對母親的離去無所謂,母親返回時也不予理會。後二者又稱不安全依附,大多數嬰兒不屬虞此型。第7页,共20页。(四)實驗研究(B)實驗者:保比保比(Bowlby),為影響親子依附親子依附實驗最重要的力量。實驗緣起:(1)心理分析論心理分析論者認為依附行為產生於餵食餵食(feeding),因餵食使嬰兒滿足,故對母親產生依附

6、。(2)哈羅哈羅(Harlow)進行猴子與替代母親的實驗,則推翻心理分析論餵食的說法,而認為接觸快感接觸快感為依附行為的決定因素。【註】Harlow的實驗係以絨毛製成的猴子與鐵絲製成的猴子替代母猴與小猴相處,結果發現小猴只依附在絨毛母猴身旁,是為接觸快感。第8页,共20页。3.實驗過程:(1)保比以動物行為學的角度(勞倫斯(Lorenz)研究水鳥類的行為,發現小鳥在成長的某個階段會亦步亦趨地跟著母鳥,稱為銘印現象)來解釋親子間的依附。(2)如同動物的銘印現象,嬰兒的依附行為亦有其關鍵期:出生至6個月內若能對嬰兒的啼哭、微笑給予一貫有效反應的人,就會成為嬰兒依附的對象。反之,若缺乏一貫、固定的人

7、選,嬰兒即無法成正常的依附。4.實驗結果:(1)依附一旦形成,長期分離的後果有三階段:1抗議:哭鬧、睡夢中驚醒。2絕望:行為呆滯、面無表情、無食慾。3脫附:表面恢復正常行為,內心卻不再信任任何人。(2)保比認為親子依附對象只有一個,而非同時有數個對象(但此論有爭議)。第9页,共20页。二、社會行為二、社會行為第10页,共20页。(一)定義(一)定義1.社會化:個體由一位自然人逐漸學習成為社會人的過程,稱之。2.社會行為社會行為:一個人與外界的社會環境接觸時,一方面影響他人,一方面也受他人的影響,所產生的人與人之間再生理上或心理上的交互作用,即社會行為。第11页,共20页。(二)發展過程(二)發

8、展過程1.嬰兒時期:出生2歲。(1)初生嬰兒的啼哭並不具社會意義,3個月左右嬰兒的哭、笑、凝視則具明顯的社會意義。(2)6個月左右的嬰兒已達認生時期,開始對陌生人表現出嚴肅或害怕的表情。(3)1歲3個月至1歲8個月是嬰兒膽怯最顯著的時期,也是訓練幼兒培養良好社會行為的理想時機。(4)此期主要特徵為:1.自我中心。2.富於模仿。3.缺乏道德意義。2.幼兒時期:2歲6歲。(1)幼兒期是社會行為的發韌時期。(2)2、3歲是發展過程中的第一個反抗期。(3)克伯屈則認為36歲是兒童個性發展時期。(4)幼兒期主要特徵為:1.合作的遊戲。2.個性的發展。3.社會認可的需求。第12页,共20页。3.兒童時期:

9、6歲12歲。(1)進入小學以後,才是兒童時期真正社會化的開始。(2)此期亦可稱為幫團時期(gang age):係指兒童自612歲左右,由於社會化的結果,往往希望被同儕們歡迎,並認為是幫團的一員,如此使團體成員在外表、語言與行為方面都力求與群體一致,此期稱之。(3)此期主要特徵為:a.富於團隊精神。b.愛好競爭活動。c.具有道德觀念。第13页,共20页。(三)兒童期重要的反社會行為(三)兒童期重要的反社會行為:1.反抗行為反抗行為:(1)反抗是只對他人的壓迫顯現出唱反調的抗拒行為。(2)2、3歲為幼兒反抗的高峰期,亦是人生第一個反抗期。(3)反抗期是培養幼兒意志力的重要時期。(4)反抗期的幼兒,

10、主要行為特徵有:喜歡唱反調、冷漠無情、拒絕答話。(5)輔導方法應以鼓勵、讚美、競爭性遊戲取代壓制和責備。第14页,共20页。2 2.攻擊行為攻擊行為:(1)攻擊是一種帶有敵意的實質威脅行動,常是受到他人激怒引起的。(2)幼兒4、5歲是攻擊性行為的高峰期。(3)24歲幼兒的攻擊行為主要為直接身體的攻擊,年齡漸長,身體攻擊會逐漸消失,語言攻擊則漸增強。(4)引起幼兒攻擊的主要原因有:a.成人的影響:成人高壓或偏愛等不當的管教方式所造成。b.利己的傾向:因缺乏教養,自我中心強,或成人溺愛造成任性。c.因被攻擊而還擊。d.轉移:因內心憤怒或忌妒,不敢直接反抗成人。e.為達成目的:如索討食物、搶玩具。第

11、15页,共20页。輔導方式:輔導方式:發洩體力:利用體能活動,使幼兒發洩過剩精力。發洩情緒:教導幼兒以正當、合理方式發洩內心的不滿與憤怒。避免權威、高壓的管教方式。培養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必要時給予適當處罰:使其了解攻擊行為不被允許。處罰幼兒的原則:處罰幼兒的原則:犯錯後立即處罰以求最佳成效。處罰前,應告知處罰原因,使幼兒明白。成人間的處罰標準應一致,或前後一致,以使幼兒有一定的遵循標準。用剝奪權益剝奪權益當作處罰的手段,但時間不可過長,手段不可太殘忍。1.與幼兒約定的規則,父母亦應確實遵守。第16页,共20页。3.打架打架:(1)打架行為以3 3歲歲時達到最高峰,且男童男童較女童

12、為多。(2)常見的打架原因包括:爭奪玩具或領導權、意見不合或表現正義感。(3)輔導方式:多帶幼兒戶外活動,擴展生活空間。玩具與遊戲器材的預先分配及安排,減少幼兒間爭執的機會。成人能公平地處理幼兒間的事。教導幼兒尊重他人,相互禮讓。應幫助幼兒發洩情緒,耐心傾聽幼兒的想法。4.競爭競爭:(1)幼兒的競爭性行為至3歲左右才開始出現。(2)輔導方式:了解幼兒個別性的差異,勿將成人的價值觀加諸幼兒身上。引導幼兒自我比較,勿與他人競爭。提供幼兒學習環境,從自我競爭中學習自信。引導幼兒參與活動,享受活動參與的過程,而非結果。第17页,共20页。5.羞怯羞怯:(1)是一種強烈的情緒,來源於二種不同類型的經驗:

13、1.社會的諷刺與批評。2.內部的衝突(指當幼兒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不合自己理想的標準時)。(2)因羞愧可能產生缺乏自信的幼兒。6.6.出軌行為(出軌行為(acting-out behavioracting-out behavior)(1)說謊與偷竊是兒童其最常見的出軌行為。(2)偷竊行為在幼兒期已存在,隨年齡增加,到學齡時期會達到最高峰,而後逐漸消退。(3)青少年期如仍有偷竊行為,表示有嚴重的情緒困擾。第18页,共20页。(四)幼兒社會行為的輔導(四)幼兒社會行為的輔導:培養幼兒良好社會行為,必須從家庭與學校教育雙管齊下,尤重日常生活的教育與良好的示範,分述如下:1.1.家庭教育:家庭教育:(1)

14、身教重於言教:培養良好社會行為最有效的方法,是使幼兒由實際生活中深切體認,因此父母實際行動的示範最為重要。(2)提供社會行為的學習機會。(3)和諧的家庭關係,俾能培養幼兒穩定的情緒。(4)滿足幼兒對友伴的需要:人是群居的動物,應讓幼兒在群居的生活中學習與友伴相處,社會技巧的學習即可自然習得。2.2.學習教育:學習教育:(1)人性化的教育方式:應實施愛的教育,避免給幼兒太多壓力,以培養健全人格。(2)應注重禮節習慣的培養,並學習尊重別人。第19页,共20页。(五)幼兒的利社會行為(五)幼兒的利社會行為:1.亦稱利他行為。一般學者從行為的動機及行為的結果來下定義。2.動機論強調利社會行為純以關心為出發點,而非為了求得回報。3.行為結果論則不論行為者動機如何,只要是幫助他人的行為均稱之。4.因幼兒較為單純,且不易了解行為動機,故大多數學者從行為結果論來界定利社會行為5.利社會行為包括幫助他人、安慰他人、救助他人、保護他人,與他人分享和與他人合作等。如:幼兒會將糖果分給他人吃、借玩具給別的小朋友、安慰別的小朋友等均屬之。第20页,共20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亲子依附与社会行为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