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六章六章 农农村社区和城镇化村社区和城镇化一、一、社区概述社区概述二、二、农村社区概述农村社区概述三、农村社区发展三、农村社区发展四、农村城镇化四、农村城镇化第1页,共46页。(一)(一)社区的社区的涵义涵义 18811881年德国社会学家滕尼年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最早提出斯最早提出“社区社区”这个这个概念。(概念。(CommunityCommunity)一、社区概述一、社区概述 第2页,共46页。18871887年滕尼斯出版了年滕尼斯出版了社区和社会社区和社会一书,将社区一书,将社区和社会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社区是人类生活的共和社会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社区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具有同体,具有
2、“关系亲密、守望相助、疾病相抚、富关系亲密、守望相助、疾病相抚、富有人情味有人情味”的特点。的特点。社区社区 社会社会 价值观价值观 共同价值观念共同价值观念 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价值观念人口属性人口属性 同质性同质性 异质性异质性人际关系人际关系 关系亲密、人情味关系亲密、人情味 关系较疏远、理性关系较疏远、理性联系的纽带联系的纽带 机械团结机械团结 有机团结有机团结个人加入方式个人加入方式 先赋的先赋的 自获的自获的典型代表典型代表 传统的农村传统的农村 法理性的企业法理性的企业 第3页,共46页。滕尼斯所说的社区,是一种社会共同体,并不滕尼斯所说的社区,是一种社会共同体,并不是强调社区的
3、地域性质。是强调社区的地域性质。2020世纪世纪202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把滕尼斯的社区翻译为年代,美国社会学家把滕尼斯的社区翻译为communitycommunity传入美国。美国社会学家最初引用滕尼斯的社传入美国。美国社会学家最初引用滕尼斯的社区概念时,也未带有地域的含义。区概念时,也未带有地域的含义。随后以芝加哥社会学派为代表的经验社会学研究的兴起,将随后以芝加哥社会学派为代表的经验社会学研究的兴起,将社区问题作为其研究重点。在研究的过程中,美国社会学家社区问题作为其研究重点。在研究的过程中,美国社会学家发现要具体研究各类居民的共同体,必须从地域共同体着手发现要具体研究各类居民的共同体,
4、必须从地域共同体着手,由此开始强调其由此开始强调其“地域地域”的含义。的含义。第4页,共46页。美国学者对社区的定义美国学者对社区的定义 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认为社区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认为社区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有一群按地域组织起来的人群;二是这些人群程度不同有一群按地域组织起来的人群;二是这些人群程度不同地深深扎根在他们所生息的那片土地上;三是社区中每地深深扎根在他们所生息的那片土地上;三是社区中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之中。一个人都生活在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之中。F.M.F.M.罗吉斯和罗吉斯和L.J.L.J.伯德格伯德格对社区的定义对社区的定义:社区是一个群
5、体:社区是一个群体,它由彼此联系、具有共同利益和纽带、具有共同地,它由彼此联系、具有共同利益和纽带、具有共同地域的一群人所组成。社区是一个简单群体,其成员之域的一群人所组成。社区是一个简单群体,其成员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地域的基础上。间的关系建立在地域的基础上。E.W.E.W.伯吉斯伯吉斯也特别强调社区的地域性涵义。也特别强调社区的地域性涵义。第5页,共46页。2020世纪世纪3030年代,年代,社区概念经由美国社会学家帕克传入中国社区概念经由美国社会学家帕克传入中国,社会学界把,社会学界把communitycommunity翻译为翻译为“地方社会地方社会”。费孝通费孝通认为认为community
6、community是是指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的群体在一定地指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的群体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集合体,因而将这个概念翻译成域范围内的集合体,因而将这个概念翻译成“社区社区”。费孝通(费孝通(1910-2005)CommunitySociety礼俗社会礼俗社会法理社会法理社会第6页,共46页。目前国内学者对社区含义的解释有目前国内学者对社区含义的解释有140140种,主要侧重于四种,主要侧重于四个方面:个方面:一是群体说,一是群体说,侧重从社会群体或组织的角度定义社区,认为侧重从社会群体或组织的角度定义社区,认为社区是具有共同利益和信念的人在共同参与和组织多样性生社区是具有共同利益和信念的人在
7、共同参与和组织多样性生活的过程中所构成的群体。活的过程中所构成的群体。二是地域说,二是地域说,侧重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定义社区,认为社区侧重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定义社区,认为社区是居住在一定地方的人共同组织他们的生活、行使一定程是居住在一定地方的人共同组织他们的生活、行使一定程度的自治的共同体。度的自治的共同体。三是功能说,三是功能说,侧重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定义社区,认为社侧重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定义社区,认为社区是区是能够满足人们各方面社会需要的共同体。能够满足人们各方面社会需要的共同体。四是文化说,四是文化说,侧重从归属感、认同感及社区参与的角度侧重从归属感、认同感及社区参与的角度来定义社区。来定义社区
8、。第7页,共46页。社区包括六大因素:社区包括六大因素:(一)地域。(一)地域。一定的地域空间是社区存在和发一定的地域空间是社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社区的地域要素包括范围、方展的基本条件。社区的地域要素包括范围、方位、形状、环境,并占有一定的土地和其他自位、形状、环境,并占有一定的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然资源。(二)人口。(二)人口。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是社区形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是社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前提。社区人口资源包括规模成和发展的重要前提。社区人口资源包括规模、密度、分布状况、人口的迁徙、年龄与性别、密度、分布状况、人口的迁徙、年龄与性别组合、生育率与死亡率等。组合、生育率与死亡率等。
9、第8页,共46页。(三)组织。(三)组织。组织是指为了一定目的而组成的组织是指为了一定目的而组成的持续的、固定的人群关系,人们在组织里通过持续的、固定的人群关系,人们在组织里通过一定的劳动分工形成相互依赖的关系,由此形一定的劳动分工形成相互依赖的关系,由此形成一定的阶级和阶层。组织要素的存在满足了成一定的阶级和阶层。组织要素的存在满足了社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社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四)公共设施。(四)公共设施。公共设施是保证社区居民开公共设施是保证社区居民开展活动以及社区发展的基础和必要保障。社区展活动以及社区发展的基础和必要保障。社区公共设施主要是指居民在社区中生活和活动所公共设施主要是指居
10、民在社区中生活和活动所需的基本生活服务设施。需的基本生活服务设施。第9页,共46页。(五)制度和行为规范。(五)制度和行为规范。人们在社区中进行各人们在社区中进行各种社会活动,需要遵循与社区的文化、生活方种社会活动,需要遵循与社区的文化、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制度和行为规范。制度和行为规范式相适应的制度和行为规范。制度和行为规范是维持社区居民有序生活和社区稳定运行的保是维持社区居民有序生活和社区稳定运行的保障。障。(六)社区心理。(六)社区心理。社区心理是指社区居民在情社区心理是指社区居民在情感和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社区产生的一种归属感感和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社区产生的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社区心理是维系社区
11、成员关系的精和认同感。社区心理是维系社区成员关系的精神凝聚力,也有助于社区共同行动的产生,对神凝聚力,也有助于社区共同行动的产生,对于社区的稳定和发展有重要影响作用。于社区的稳定和发展有重要影响作用。第10页,共46页。综上所说,社区是指由居住在某一地域范综上所说,社区是指由居住在某一地域范围内的人口组成的,在一定的互动关系和围内的人口组成的,在一定的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具有共同意共同文化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具有共同意识和归属感的生活共同体。识和归属感的生活共同体。第11页,共46页。二、农村社区概述二、农村社区概述 (一)农村社区的涵义(一)农村社区的涵义 1 1、国外学者的定
12、义、国外学者的定义 布尔:布尔:农村社区农村社区“乃农业区域中的人群,其区域的大小与乃农业区域中的人群,其区域的大小与单位适足使其居民在团体活动中充分合作。单位适足使其居民在团体活动中充分合作。”西姆士:西姆士:农村社区是农村社区是“由许多毗连而居、具有共同事件的农家由许多毗连而居、具有共同事件的农家构成构成其构成的必要事件为目的、信仰、欲望、知识其构成的必要事件为目的、信仰、欲望、知识一个共同的了解,即社会学家所称的同心。一个共同的了解,即社会学家所称的同心。”桑德斯:桑德斯:农村社区农村社区“是指同一地区内居民的交感关系。在此是指同一地区内居民的交感关系。在此地区中,居民或散居田场,或散居
13、村镇,为其共同活动的中心地区中,居民或散居田场,或散居村镇,为其共同活动的中心。”第12页,共46页。2 2、国内学者的定义、国内学者的定义 徐永祥:徐永祥:农村社区指的是居民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要生活来农村社区指的是居民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地域性共同体或区域性社会。源的地域性共同体或区域性社会。于显洋:于显洋:农村社区指的是以农耕为主要生产功能或生活方式农村社区指的是以农耕为主要生产功能或生活方式的社区,这种社区内的居民大多以农耕及副业为主,居住的社区,这种社区内的居民大多以农耕及副业为主,居住方式是以村落为主,而且村落的规模通常较小。方式是以村落为主,而且村落的规模通常较小。李守经
14、:李守经:农村社区是农村社会区域共同体,是以主要从事农业农村社区是农村社会区域共同体,是以主要从事农业为特征的居民聚集在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社会组织、社会制度为特征的居民聚集在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社会组织、社会制度、活动中心、认同意识的人群共同体。、活动中心、认同意识的人群共同体。韩明谟:韩明谟:农村社区是指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活动而聚居起来的人们农村社区是指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活动而聚居起来的人们生活的共同体。生活的共同体。第13页,共46页。我们的定义我们的定义 农村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农业农村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主要由农业人口组成的,具有一生产为基础,主要
15、由农业人口组成的,具有一定社会结构,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主,并在此定社会结构,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社区成员的认同感,通过发挥经济基础上形成社区成员的认同感,通过发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整合功能而不断进化的、政治、文化、社会的整合功能而不断进化的生活共同体。生活共同体。第14页,共46页。(二)农村社区的结构(二)农村社区的结构 农村社区结构是指社区内各要素的内部及其互农村社区结构是指社区内各要素的内部及其互相间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或构成方式,包括相间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或构成方式,包括人口结构、区位结构、经济结构、组织结构和人口结构、区位结构、经济结构、组织结构和文化结构。
16、文化结构。1 1、人口结构、人口结构,包括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职业结,包括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职业结构和阶层结构等。构和阶层结构等。2 2、区位结构、区位结构,包括社区所处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包括社区所处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3 3、经济结构、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社区经济的空,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社区经济的空间分布结构等。间分布结构等。第15页,共46页。4 4、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包括社区的政治组织、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包括社区的政治组织、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5 5、文化结构、文化结构,包括社区内存在的各种伦理道德、价值,包括社区内存在的各种伦理道德、价
17、值观、宗教信仰等意识形态,也包括社区内存在的语言、观、宗教信仰等意识形态,也包括社区内存在的语言、文化设施和文化机构等。文化设施和文化机构等。在传统农村社区,人口同质性较强,社区居民有着相同的在传统农村社区,人口同质性较强,社区居民有着相同的语言、信仰、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方式,社区成员的关语言、信仰、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方式,社区成员的关系主要以道德来约束,居民归属感和认同感较强。系主要以道德来约束,居民归属感和认同感较强。第16页,共46页。第17页,共46页。(三)农村社区的特征(三)农村社区的特征 第一,人口密度低,同质性强,社会流动缓慢。第一,人口密度低,同质性强,社会流动缓慢。第二
18、,经济活动简单,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第二,经济活动简单,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第三,家庭功能健全,血缘关系浓厚。第三,家庭功能健全,血缘关系浓厚。家庭担负着生产、赡养、消费、娱乐等功能,人们往往会家庭担负着生产、赡养、消费、娱乐等功能,人们往往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团结起来,克服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的困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团结起来,克服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难。第18页,共46页。第四,社会结构比较简单,组织化程度较低。第四,社会结构比较简单,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民组织化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农民在生产经营农民组织化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农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分工和协作关系,它体现了农民与农民之间过程
19、中形成分工和协作关系,它体现了农民与农民之间、农民与市场之间、农民与其他组织之间的经济关系。、农民与市场之间、农民与其他组织之间的经济关系。二是指农民作为劳动者和集体经济主人与国家之间的关二是指农民作为劳动者和集体经济主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它反映的是政治权利。系,它反映的是政治权利。第五,社区文化具有地方特色。第五,社区文化具有地方特色。农村社区文化是农村居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积农村社区文化是农村居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积淀而成,包括方言、行为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淀而成,包括方言、行为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和劳动方式等等。由于地理位置、形成过程、历史传和劳动方式等等。由于地理位置、
20、形成过程、历史传统和发展水平不同,农村社区文化差异比较明显。统和发展水平不同,农村社区文化差异比较明显。第19页,共46页。三、农村社区发展三、农村社区发展(一)农村社区发展的涵义(一)农村社区发展的涵义 19151915年,美国社会学家法林顿出版年,美国社会学家法林顿出版社区发展:将小城社区发展:将小城镇建成更适合生活和经营的地方镇建成更适合生活和经营的地方一书,最早使用一书,最早使用“社区社区发展发展”这一概念。这一概念。19391939年,美国社会学家桑德斯和波尔斯合著年,美国社会学家桑德斯和波尔斯合著的的农村农村社区组织社区组织、桑德斯的、桑德斯的社区:社会系统导论社区:社会系统导论等
21、书,等书,对社区发展的内涵、基本方法和理论观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对社区发展的内涵、基本方法和理论观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为这一概念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论述,为这一概念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第20页,共46页。二战后,社区发展被联合国接受并加以推广二战后,社区发展被联合国接受并加以推广 19511951年,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倡议开展社区发展运动,提出年,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倡议开展社区发展运动,提出通过建立社区福利中心来推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建立社区福利中心来推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19521952年,联合国成立年,联合国成立“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小组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小组”,具
22、体负责,具体负责推广世界各地的社区发展活动。其目的是要以乡村社区为单位,推广世界各地的社区发展活动。其目的是要以乡村社区为单位,由政府有关机构同社区内的民间团体、合作组织、互助组织等通由政府有关机构同社区内的民间团体、合作组织、互助组织等通力合作,发动全体居民自发地投身于社区建设事业。力合作,发动全体居民自发地投身于社区建设事业。19541954年,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小组改为联合国社会局社会发展年,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小组改为联合国社会局社会发展组,主要是针对亚、非、拉美等新兴国家的落后农村社区推行社组,主要是针对亚、非、拉美等新兴国家的落后农村社区推行社区建设和发展运动,通过区建设和发展运动,
23、通过“扶贫性扶贫性”的开发促进当地社会进步与的开发促进当地社会进步与发展。发展。第21页,共46页。19571957年,联合国开始研究将社区发展计划运用到发达国年,联合国开始研究将社区发展计划运用到发达国家,家,试图解决发达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社试图解决发达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会经济问题。1960 1960 年年代,联合国相继发表代,联合国相继发表社区发展与有关服务社区发展与有关服务、都市地区社区发展报告书、社区发展与国家发展都市地区社区发展报告书、社区发展与国家发展、都市地区中的社区发展与社会福利、都市地区中的社区发展与社会福利等报告。等报告。1970197
24、0年代,社区发展年代,社区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协调一致,注重社区成员对社区建设发展的与社会进步的协调一致,注重社区成员对社区建设发展的参与和自我管理。参与和自我管理。第22页,共46页。在联合国的倡导和支持下,社区发展成为一项世界性的在联合国的倡导和支持下,社区发展成为一项世界性的运动,其宗旨是加强国家政府同社区的联系,充分发挥运动,其宗旨是加强国家政府同社区的联系,充分发挥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利用社区自身的力量,提高社区经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利用社区自身的力量,提高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改善社区居民生活,解决社区存在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25、改善社区居民生活,解决社区存在的社会问题。的社会问题。第23页,共46页。什么是社区发展?什么是社区发展?社区发展是指社区成员在政府机构的支持下,社区发展是指社区成员在政府机构的支持下,依靠社区自身的力量,有目的、有组织地改善依靠社区自身的力量,有目的、有组织地改善社区经济、社会、文化状况的过程。社区经济、社会、文化状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区工作者协助社区成员组织在这个过程中,社区工作者协助社区成员组织起来,充分利用社区内部资源,采取互助、自起来,充分利用社区内部资源,采取互助、自治行动等,以达到解决社区共同的问题、增强治行动等,以达到解决社区共同的问题、增强社区凝聚力、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26、促进社区协社区凝聚力、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社区协调发展的目标。调发展的目标。第24页,共46页。社区发展的特点:社区发展的特点:第一,社区发展的主体是社区的全体成员。第一,社区发展的主体是社区的全体成员。第二,社区发展的内容具有综合性。社区发第二,社区发展的内容具有综合性。社区发展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并重的展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并重的动态的过程。动态的过程。第三,社区发展的目标具有多重性第三,社区发展的目标具有多重性。可分为。可分为直接目标和间接目标、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直接目标和间接目标、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计划目标和实施目标、任务目标和过程目、计划目标和实施目标、任务目
27、标和过程目标等。标等。第25页,共46页。(二)农村社区发展模式(二)农村社区发展模式 按照政府和社区之间权能关系的不同,按照政府和社区之间权能关系的不同,农村农村社区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社区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第一,政府主导型模式。第一,政府主导型模式。在该模式下,基层政在该模式下,基层政府组织是农村社区管理的主体,扮演积极能动府组织是农村社区管理的主体,扮演积极能动者和行动主体的角色,利用行政手段,主要是者和行动主体的角色,利用行政手段,主要是从社区外部引入人力、物力等资源,实施对社从社区外部引入人力、物力等资源,实施对社区内部资源和社区组织的控制,引导农村居民区内部资源和社区
28、组织的控制,引导农村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参与社区建设。第26页,共46页。第二,成员自治型模式。第二,成员自治型模式。该模式强调培育社区成员参该模式强调培育社区成员参与社区自治活动的能力,尊重社区成员在社区发展中的与社区自治活动的能力,尊重社区成员在社区发展中的发言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保障社区成员参与发言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保障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发展项目的决策、实施、利益分配、监督与评估的社区发展项目的决策、实施、利益分配、监督与评估的全过程,有效维护社区成员的权利及利益。全过程,有效维护社区成员的权利及利益。第三,双方合作型模式。第三,双方合作型模式。该模式是由政府对社区进行该模
29、式是由政府对社区进行间接和宽松的干预,政府人员与社区中的社团代表共间接和宽松的干预,政府人员与社区中的社团代表共同组成社区管理机构,社区以自治为主,政府有关部同组成社区管理机构,社区以自治为主,政府有关部门负责规划和指导,并提供较多的经费支持,由社区门负责规划和指导,并提供较多的经费支持,由社区内的社会组织履行政府原本承担的部分职能内的社会组织履行政府原本承担的部分职能。第27页,共46页。问题与思考:问题与思考:1 1、城、市、镇有何区别?、城、市、镇有何区别?2 2、建制镇和集镇有何区别?、建制镇和集镇有何区别?3 3、城市化和城镇化有何区别?、城市化和城镇化有何区别?第28页,共46页。
30、城市化城市化是指在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的促进下,是指在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的促进下,农村人口和社会职能向城市或城市聚集地集农村人口和社会职能向城市或城市聚集地集中,城市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全社会扩中,城市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全社会扩展,最终达到城乡一体化。展,最终达到城乡一体化。城镇化城镇化是指随着农村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是指随着农村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城市形态转变,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式向城市形态转变,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农村地域转变为城镇地域的过程。农村地域转变为城镇地域的过程。第29页,共46页。(一)农村城镇化的特征(一)农村城镇化的特征 从社会学角度上看,农村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和从社会
31、学角度上看,农村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农村人口、地区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农村人口、信息、资本等因素不断进行空间上的聚集而逐信息、资本等因素不断进行空间上的聚集而逐渐转化为城镇的因素的过程。渐转化为城镇的因素的过程。第30页,共46页。农村城镇化具有四个特征:农村城镇化具有四个特征:第一,农村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变。第一,农村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变。第二,城镇规模扩大,基础设施完善,二、三产业第二,城镇规模扩大,基础设施完善,二、三产业发达。发达。第三,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农村经济显著发展第三,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农村经济显著发展。第四,经济要素聚集方式的
32、改变。市场成为资源配第四,经济要素聚集方式的改变。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体,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力要素在城置的主体,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力要素在城乡之间快速流动,合理配置。乡之间快速流动,合理配置。第31页,共46页。(二)建国以来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二)建国以来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我国城镇大量出现于唐宋时期。宋代集镇数量达到我国城镇大量出现于唐宋时期。宋代集镇数量达到1 1万多万多个。个。晚清时期,全国集镇数量大致在晚清时期,全国集镇数量大致在l l2 2万之间。万之间。近代时期,在外国资本主义的推动下,逐渐形成了以江近代时期,在外国资本主义的推动下,逐渐形成了以江岸城市为中心的市场区域,
33、并在其周围兴建了一批二级岸城市为中心的市场区域,并在其周围兴建了一批二级城市或城镇。城市或城镇。民国时期,集镇总量约在民国时期,集镇总量约在6.86.8万多万多。第32页,共46页。建国以后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建国以后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1 1)19491949到到19541954年,是城镇化的起步阶段年,是城镇化的起步阶段 19491949年全国共有小城镇年全国共有小城镇20002000个,个,19541954年达年达到到54025402个。个。原因:原因:其一,发展国民经济其一,发展国民经济 其二,未限制人口流动其二,未限制人口流动第33页,共46页。(2 2)19551955年到年到197
34、81978年,是城镇化的起伏阶段年,是城镇化的起伏阶段 逆城市化政策:逆城市化政策:(1 1)限制农民进城。)限制农民进城。(2 2)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3 3)城市机关干部和知识分子下放农村。)城市机关干部和知识分子下放农村。(4 4)提高建制镇的标准。设镇人口由)提高建制镇的标准。设镇人口由20002000人提高到人提高到30003000人,非农业人口由人,非农业人口由50%50%提高到提高到70%70%。结果:城镇数量减少。结果:城镇数量减少。19551955年为年为44874487个,个,19561956年为年为36723672个,个,19641964年为年为281
35、72817个,个,19781978年为年为21732173个。个。第34页,共46页。(3 3)19791979年至今,是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年至今,是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 19781978年年,中共,中共中央提出中央提出“控制大城市控制大城市,多搞小城镇多搞小城镇”的发的发展政策。展政策。19801980年年,中共中央中共中央提出提出“控制大城市规模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积极发展小城镇”。19981998年,中共中央在年,中共中央在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者若干重大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者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中,提出了“小城镇大战略小城镇大战略”
36、的发展思路的发展思路,使中国城镇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使中国城镇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991999年,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年,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正式使用正式使用“城城镇化镇化”这个概念,被视为中国农村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标这个概念,被视为中国农村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标志。志。第35页,共46页。20022002年,十六大提出年,十六大提出“加快城镇化,全面繁荣农村经济,逐加快城镇化,全面繁荣农村经济,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
37、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20072007年,十七大提出年,十七大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20122012年,十八大把推进城镇化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年,十八大把推进城镇化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之一。整的重点之一。根据根据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2012:20122012年末,我国建制镇年末,我国建制镇数量增加至数量增加至198811
38、9881个,城镇化率为个,城镇化率为52.57%52.57%。第36页,共46页。第37页,共46页。20132013年,中央年,中央“一号文件一号文件”明确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明确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度,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展。20142014年年3 3月月16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镇化规划(2014201420202020年)年),成为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成为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问题与思
39、考:问题与思考:新型城镇化与传统的城镇化有何区别?新型城镇化与传统的城镇化有何区别?第38页,共46页。第39页,共46页。(三)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意义(三)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农村城镇化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第一,农村城镇化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5.35.3亿人。在农村现有的亿人。在农村现有的自然资源、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规模条件下,只需要自然资源、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规模条件下,只需要1.51.5亿左右亿左右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农村剩余劳动力达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农村剩余劳动力达3.83.8亿人。目亿人。目前已有前
40、已有2.62.6亿农民转移出来,还有亿农民转移出来,还有1.21.2亿农民需要向非农产亿农民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业转移。专家预测:在未来专家预测:在未来1515年内,将有年内,将有2-32-3亿农民向第二、第三产亿农民向第二、第三产业流动。业流动。在充分挖掘大城市潜力的同时,积极发展小城镇,将农村富余在充分挖掘大城市潜力的同时,积极发展小城镇,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消化在城镇中。劳动力转移和消化在城镇中。第40页,共46页。第二,农村城镇化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第二,农村城镇化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 一是一是城镇化可以改变农村居民分散居住的状况,改变农村居城镇化可以改变
41、农村居民分散居住的状况,改变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形成对第三产业的规模需求,带动农民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形成对第三产业的规模需求,带动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二是城镇化有利于提高土地和基础设施的利用率。二是城镇化有利于提高土地和基础设施的利用率。第41页,共46页。1978-20151978-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时间时间19781985199419972001200520102015比值比值2.571.862.862.472.903.223.232.73 第三,农村城镇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第三,农村城镇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第42页,共46页。要从
42、根本上解决要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就必须推进问题,就必须推进农村城镇化,使城乡之间劳动力、技术、资金形成对农村城镇化,使城乡之间劳动力、技术、资金形成对流,城乡市场逐渐融为一体;使城乡之间在交通、通流,城乡市场逐渐融为一体;使城乡之间在交通、通讯、住房、社会保障、就业制度等方面日趋一致。讯、住房、社会保障、就业制度等方面日趋一致。第43页,共46页。第四,农村城镇化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第四,农村城镇化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既是实现农村、农业和农民现代化的过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既是实现农村、农业和农民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城镇文明向农村扩散的过程。
43、程,也是城镇文明向农村扩散的过程。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居民逐渐接受城镇居民的价值观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居民逐渐接受城镇居民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标准和生活方式,在物质生活和精念、行为规范、道德标准和生活方式,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逐渐市民化,实现从传统农民向现代市民的转神生活上逐渐市民化,实现从传统农民向现代市民的转化。化。第44页,共46页。(四)推进农村城镇化的措施 第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第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逐步建立起以职业划分农业与非农业人口的户籍登记制度,从逐步建立起以职业划分农业与非农业人口的户籍登记制度,从而实现城乡人口管理一体化。而实现城乡人口管理一体化。第二,完善社会保
44、障机制第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是降低农民进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是降低农民进镇的门槛和风险,促使农民身份的彻底转化,保证小城镇镇的门槛和风险,促使农民身份的彻底转化,保证小城镇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关键。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关键。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医疗保险第45页,共46页。第三,引导乡镇企业的集聚第三,引导乡镇企业的集聚 通过工业小区建设,促进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集中。通过工业小区建设,促进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集中。第四,加强城镇的规划和管理第四,加强城镇的规划和管理 小城镇的规划,不能着眼于单个小城镇的发展定位,要从小城镇的规
45、划,不能着眼于单个小城镇的发展定位,要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高度和思路来确定规划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高度和思路来确定规划,要把区域规划,要把区域规划和小城镇规划结合起来,根据各地的产业基础、经济结构、资和小城镇规划结合起来,根据各地的产业基础、经济结构、资源禀赋、地理环境和城镇布局,制定发挥地方优势和具有地方源禀赋、地理环境和城镇布局,制定发挥地方优势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城镇规划。特色的小城镇规划。第五,完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第五,完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在管理过程中,要引入在管理过程中,要引入市场机制,从单一的行政管理向依法管理转变,使小城市场机制,从单一的行政管理向依法管理转变,使小城镇建设走上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的轨道。镇建设走上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的轨道。第46页,共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