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1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n1.地表水 存在于陆地表面的各种水域,如河流(包括河口)、湖泊、水库等。考虑到地表水与海洋之间的联系,在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时,还包括有关海湾的部分内容。2.水污染源 凡是对水环境质量可以造成有害影响的物质和能量输入的来源,统称水污染源;输入的物质和能量,称为污染物或污染因子。水污染源分类水污染源、污染物分类水污染源、污染物分类按排放方式点污染源污染物产生的源点和进入环境的方式为点非点污染源污染物产生的源点为面,而进入环境的方式可为面、线或点按污染性质持久性污染物在地面水中不能或很难由于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而分解、沉淀或挥发的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在地面水中由于生物作用
2、而逐渐减少的污染物酸碱污染物各种废酸、废碱等,水质参数是pH热污染由排放热废水所引起,水质参数是水温5.1.2 常用水环境标准n1.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3)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89)(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92)n2.污水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按照污水排放去向,分年限规定了69种水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部分行业最高允许排水量。(1)标准分级 A.排入GB3838二类水域和GB3097中二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B.排入GB3838四、五
3、类水域和排入GB3097中三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C.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D.排入未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必须根据排水系统出水受纳水域的功能要求,分别执行A和B的规定;(2)污染物分类 A.第一类污染物 B.第二类污染物5.1.3 评价评价等级的划分等级的划分1.划分依据划分依据四项指标:四项指标:(1)拟建项目污水排放量 5个档次:2001000 m3/d 10005000 m3/d 500010000 m3/d 1000020000 m3/d 20000 m3/d (2)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复杂:污染物类型数3;或者只有两类污染
4、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中等:污染物类型数=2,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或者污染物类型数=1,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简单: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3 3)受纳水体水域规模)受纳水体水域规模A.河流或河口河流或河口:指标为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的平均流量指标为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的平均流量Q。Q150m3/s为大河;为大河;15Q150m3/s中河;中河;Q15m3/s小河。小河。B.湖泊、水库:枯水期蓄水面积湖泊、水库:枯水期蓄水面积S 当水深当水深10m时:时:50km2为大湖;为大湖;550km2为中湖;为中湖;5km2 为小湖。为小
5、湖。当水深当水深10m时:时:25km2为大湖;为大湖;2.55km2为中湖;为中湖;2.5km2 为小湖。为小湖。(4)(4)受纳水体水质要求受纳水体水质要求 以以GB3838-2002为依据,根据当地地区环境质量要求确定。为依据,根据当地地区环境质量要求确定。2.划分方法划分方法n(1)污水排放量越大,水质越复杂,则建设项目对地表水的污水排放量越大,水质越复杂,则建设项目对地表水的污染影响就越大,要求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做的越仔细,评污染影响就越大,要求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做的越仔细,评价等级就越高;价等级就越高;n(2)地表水域规模越小,其水质要求越严格,则对外界污染地表水域规模越小,其水质
6、要求越严格,则对外界污染影响的承受能力越小,评价级别也相应越高。影响的承受能力越小,评价级别也相应越高。n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的分级方法查表n包括建设项目对周围地面水环境影响较显著的区域5.1.4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5.2.1 调查内容调查内容n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河流或湖泊的平面图河流在枯丰平水期的水深、河宽、流量、流速、水温、河床糙率、水力坡降;水生生物;降雨。n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居民生活取水;工农业用水n水污染源调查水污染源调查:评价区范围的工厂的生产产品、规模、工艺流程、水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在河道上或湖泊上的地理位置。n水质
7、现状调查水质现状调查:下文详述。5.2.2 调调查查范范围围和和时时间间5.2.3 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n断面设置断面设置 断面数量:一级、二级、三级:断面数量:一级、二级、三级:3个个 断面位置:调查范围的两端各一断面、重点保护对象断面位置:调查范围的两端各一断面、重点保护对象附近水域设断面、拟建排污口上游附近水域设断面、拟建排污口上游500m处。处。n监测时间监测时间 按前述的调查时期的规定,每期调查一次,每次调查按前述的调查时期的规定,每期调查一次,每次调查3至至4天。天。5.2.4 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 选择评价因子污水特征污染物对纳污水体影响大的水质
8、因子国家和地方要求严格控制的水质因子2 水质参数数值的确定(1)极值法:监测数据少、数值变化大(2)均值法:监测数据多、数值变化小(3)内梅罗值法:222内极内CCC3 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标准指数法标准指数法 一般水质因子:Sij=Cij/Csi 式中:Sij 第 i 种污染物在第j个监测点的标准指数;Cij 第 i 种污染物在第j个监测点的现状监测值;Csi第 i 种污染物评价标准值。Sij 1超标,Sij 1未超标特殊水质因子特殊水质因子 (1)DO的标准指数:式中:DOf 某水温、气压条件下的饱和溶解氧浓度,DOf=468/(31.6+T),T为水温,C;DOj溶解氧现状监测值;DOs溶解
9、氧评价标准值。sfjfjDODODODODOS,DOj DOs sjjDODODOS910,DOjDOs(2)pH的标准指数:式中:pHj pH实测值;pHsd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下限;pHsu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上限。sdjjpHpHpHS0.70.7,0.70.7,sujjpHpHpHS pHj 7.0 pHj 7.0 例题1:某断面多次测量COD的浓度为15.1、16.9、19.7、18.5、14.2mg/L,试用内梅罗值法计算COD的统计浓度值,并判断是否超标(设该水域功能为类水,COD标准限值20mg/L)。例2:用均值法、极值法、内梅罗值法计算各污染物的标准指数。(T=20C)12
10、345水质标准C均C极C内S均S极S内DO5.706.504.204.406.505.00BOD53.203.105.104.405.404.0012345水质标准C均C极C内S均S极S内DO5.706.504.204.406.505.005.464.204.870.892.441.23BOD53.203.105.104.405.404.004.245.404.851.061.351.21n5.3.1 地表水中污染物的输移、转化、扩散地表水中污染物的输移、转化、扩散(1)物理过程(作用)物理过程(作用)只对水中污染物的存在位置变化产生作用,而不对只对水中污染物的存在位置变化产生作用,而不对其性
11、质变化产生作用。主要作用包括:移流(推流、对其性质变化产生作用。主要作用包括:移流(推流、对流)、扩散(包括紊动扩散和离散等)、沉降或再悬浮,流)、扩散(包括紊动扩散和离散等)、沉降或再悬浮,常称稀释混合。常称稀释混合。(2)化学过程(作用)化学过程(作用)主要是水中污染物主要是水中污染物经过经过不同的化学反应过程,其污不同的化学反应过程,其污染物的性质发生变化(如:有机变无机、高分子变低分染物的性质发生变化(如:有机变无机、高分子变低分子、溶解物生成难溶物等)。子、溶解物生成难溶物等)。主要作用包括:氧化或主要作用包括:氧化或还原、分解或化合、溶解或再析出、酸碱中和、混凝及还原、分解或化合、
12、溶解或再析出、酸碱中和、混凝及吸附等。吸附等。(3)生物过程(作用)生物过程(作用)水中污染物在水中生物(主要是水中微生物)的水中污染物在水中生物(主要是水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其性质或存在位置(状态)发生变化。其主作用下,其性质或存在位置(状态)发生变化。其主要过程就是水生物对水中污染物的利用过程。主要原要过程就是水生物对水中污染物的利用过程。主要原因是水中生物将某些污染物作为自己的食物及营养因是水中生物将某些污染物作为自己的食物及营养(能量)的来源,消耗利用了水中的污染物,起到净(能量)的来源,消耗利用了水中的污染物,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化水质的作用。河流中污染物的对流和扩散河流中污染物的对
13、流和扩散(1)对流(也称移流、推流等)对流(也称移流、推流等)纵向纵向主要是说水中污染物受到水流运动作用,随水体流主要是说水中污染物受到水流运动作用,随水体流动一同迁移的情况。动一同迁移的情况。(2)扩散(包括离散、弥散等)扩散(包括离散、弥散等)横向横向主要是说水中污染物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迁移。主要是说水中污染物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迁移。它包括分子态扩散、水流紊动扩散和水流不均匀的离散它包括分子态扩散、水流紊动扩散和水流不均匀的离散等。等。(3)稀释混合)稀释混合从排污口至水质均匀混合前的水域,称为混合区。排污口从排污口至水质均匀混合前的水域,称为混合区。排污口排放的污染物其影响水域的
14、边界(即受排放污水影响水域与没有排放的污染物其影响水域的边界(即受排放污水影响水域与没有受到排放污水影响水域相接的边界线)称为污染带(河流、湖库)受到排放污水影响水域相接的边界线)称为污染带(河流、湖库)或污染锋面(海洋)。或污染锋面(海洋)。由于一般河流的河宽远大于水深,因此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垂由于一般河流的河宽远大于水深,因此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垂向(沿水深方向)容易混合均匀,且水体流动对污染物的迁移作向(沿水深方向)容易混合均匀,且水体流动对污染物的迁移作用要大于扩散。因此,如要进行污染带(或超标水域)预测时,用要大于扩散。因此,如要进行污染带(或超标水域)预测时,常采用二维模式,在实用水质模
15、型公式中,纵向(沿水流方向)常采用二维模式,在实用水质模型公式中,纵向(沿水流方向)主要考虑对流作用,横向仅考虑扩散作用,垂向一般认为水质分主要考虑对流作用,横向仅考虑扩散作用,垂向一般认为水质分布均匀。布均匀。5.3.2 各类水体简化的有关要求各类水体简化的有关要求(1)河流的简化要求)河流的简化要求a、河流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矩形弯曲河流和非矩、河流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矩形弯曲河流和非矩形河流:形河流:河流的断面宽深比河流的断面宽深比20时时,可视为矩形河流。可视为矩形河流。b、大中河流中,预测河段的弯曲系数、大中河流中,预测河段的弯曲系数1.3时,可视为弯时,可视为弯曲河流,否则
16、可以简化为平直河流。曲河流,否则可以简化为平直河流。小河一般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小河一般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c、水文状况或河流水质可能发生急剧变化的河段,应在急、水文状况或河流水质可能发生急剧变化的河段,应在急剧变化之处分段,各段分别进行简化。剧变化之处分段,各段分别进行简化。(2)污染源简化的要求)污染源简化的要求 包括排放方式的简化和排放规律的简化。包括排放方式的简化和排放规律的简化。排放方式可简化为点源和面源,排放规律可简化为排放方式可简化为点源和面源,排放规律可简化为连续恒定排放和非连续恒定排放。在地面水环境影响连续恒定排放和非连续恒定排放。在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中,通常可以把排放规律简
17、化为连续恒定排放。预测中,通常可以把排放规律简化为连续恒定排放。a、对于点源排放口(位置)的处理:对于点源排放口(位置)的处理:排入河流的两排放口的间距较小时,可以简化为一个排入河流的两排放口的间距较小时,可以简化为一个排放口,其位置假设在两排放口之间,其排放量为两者之排放口,其位置假设在两排放口之间,其排放量为两者之和。和。排入小湖(库)的所有排放口可以简化为一个排放口,排入小湖(库)的所有排放口可以简化为一个排放口,其排放量为所有排放量之和。其排放量为所有排放量之和。排入大湖(库)的两排放口间距较小时,同河流情况排入大湖(库)的两排放口间距较小时,同河流情况处理。处理。海湾点污染源的简化由
18、评价工作等级定。海湾点污染源的简化由评价工作等级定。b、无组织排放可简化成面源;从多个间距很近的排放无组织排放可简化成面源;从多个间距很近的排放口排污时,也可以简化为面源。口排污时,也可以简化为面源。5.3.3 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期与预测时段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期与预测时段n一般划分为:建设期一般划分为:建设期(施工期施工期)、运行期和服务、运行期和服务期满后三个时期。期满后三个时期。n所有建设项目均应预测生产运行期对地面水环所有建设项目均应预测生产运行期对地面水环境的影响,并且应分正常与非正常两种工况进境的影响,并且应分正常与非正常两种工况进行预测。行预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段的要求水环境影响预测时
19、段的要求n水质影响预测的时段,按照水体自净能力的年内变化,水质影响预测的时段,按照水体自净能力的年内变化,一般按丰、平、枯水期分层三个不同的阶段;一般按丰、平、枯水期分层三个不同的阶段;n一、二级评价,至少应预测平、枯水期两个时段的水一、二级评价,至少应预测平、枯水期两个时段的水质影响(即水体自净一般和最小两种情况);质影响(即水体自净一般和最小两种情况);n三级评价和二级评价时间要求较短时,可只预测枯水三级评价和二级评价时间要求较短时,可只预测枯水期(即水体自净能力最小)一个时段。期(即水体自净能力最小)一个时段。5.3.4 预测范围预测范围预测范围:与现状监测范围相同或略小预测范围:与现状
20、监测范围相同或略小n点位布设:点位布设:现状监测点现状监测点可能受影响的重要用水点可能受影响的重要用水点排污口附近超标区排污口附近超标区水文水质急剧变化处水文水质急剧变化处5.3.5 河流水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河流水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常用水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类比分析法、常用水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类比分析法、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专业判断法;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专业判断法;常用:数学模式法。常用:数学模式法。5.3.6 常用河流水质模式常用河流水质模式1 混合过程段长度混合过程段极限的长度用下式估算:混合过程段极限的长度用下式估算:式中:式中:B河段平均河流(断面)宽度(河段平均河流(断面
21、)宽度(m););a排污口与近岸水边的距离(排污口与近岸水边的距离(m)u河段(断面)平均流速(河段(断面)平均流速(m/s););H河段平均(断面)水深(河段平均(断面)水深(m););g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m/s2););I河段河流坡度。河段河流坡度。gHIBHBuaBL)0065.0058.0()6.04.0(max1 完全混合模式完全混合模式式中:式中:C均匀混合断面处水质平均浓度(均匀混合断面处水质平均浓度(mg/L););Ch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Qh河流流量(河流流量(m3/s););CP污染物排放浓度(污染物排放浓度(mg/L););QP废
22、水排放量(废水排放量(m3/s)。)。适用条件:河流充分混合段;持久性污染物;适用条件:河流充分混合段;持久性污染物;河流为恒定流;废水连续稳定排放。河流为恒定流;废水连续稳定排放。)/()(phhhppQQQCQCC 2 河流一维稳态模式与适用条件河流一维稳态模式与适用条件(1)常用公式:常用公式:式中:式中:cx预测断面的污染物浓度,预测断面的污染物浓度,mg/L;c0计算初始点污染物浓度,计算初始点污染物浓度,mg/L;k综合衰减系数,综合衰减系数,k=k1+k3,1/d;k1 降解系数;降解系数;k3 沉降系数;沉降系数;u河流流速,河流流速,m/s;x从计算初始点到下游预测断面的距离
23、,从计算初始点到下游预测断面的距离,m。适用条件:河流充分混合段;非持久性污染物;河适用条件:河流充分混合段;非持久性污染物;河流为恒定流;废水连续稳定排放。流为恒定流;废水连续稳定排放。)86400exp(0uxkCCx(2)一般公式:)一般公式:式中:式中:k1 降解系数;降解系数;k3 沉降系数;沉降系数;t 水团传播时间水团传播时间tkkCC)(exp310tuxt864003 河流二维稳态混合模式与适用条件河流二维稳态混合模式与适用条件岸边排放岸边排放 非岸边排放非岸边排放式中,式中,C(x,y)(x,y)点污染物垂向平均浓度,)点污染物垂向平均浓度,mg/L;H平均水深,平均水深,
24、m;B河流宽度,河流宽度,m;a排放口与近岸水边的距离,排放口与近岸水边的距离,m;My横向混合系数,横向混合系数,m2/s;Ch河流水质背景浓度(河流水质背景浓度(mg/L)。)。xMyBuxMuyxuMHQccyxcyyyPPh422exp)42exp(),(xMyaBuxMyauxMuyxuMHQccyxcyyyyPPh4222exp422exp)42exp(2),(适用条件:适用条件:平直、断面形状规则河流混合过程段;平直、断面形状规则河流混合过程段;持久性污染物;持久性污染物;河流为恒定流动;河流为恒定流动;连续稳定排放;连续稳定排放;对于非持久性污染物,需采用相应的衰减模式。对于非
25、持久性污染物,需采用相应的衰减模式。4 SP模式模式 uxt86400tKDtKtKKKCKDODOtKCCaaddadfdexpexpexpexp000式中:式中:DO预测点溶解氧浓度,预测点溶解氧浓度,mg/L;D亏氧量,即饱和溶解氧浓度与溶解氧浓度的差值,亏氧量,即饱和溶解氧浓度与溶解氧浓度的差值,mg/L;Kd降解系数,降解系数,1/d;Ka大气复氧系数,大气复氧系数,1/d;x计算初始点到预测点的距离,计算初始点到预测点的距离,m。适用条件:河流充分混合段;河流为恒定流动;适用条件:河流充分混合段;河流为恒定流动;污染物有耗氧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物有耗氧性有机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连续
26、稳定排放;需要预测河流溶解氧状态。需要预测河流溶解氧状态。DODODf河流及污染物特征河流及污染物特征适用的水质模式适用的水质模式持久性污染物持久性污染物(连续排放连续排放)完全混合过程段河流完全混合模式横向混合过程段(1)平直河段河流二维稳态混合模式(2)弯曲河段河流二维稳态累积流量模式沉降作用明显的河段河流一维稳态模式,沉降作用近似为为沉降速率)(33kckdtdc总总 结结河流及污染物特征河流及污染物特征适用的水质模式适用的水质模式非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完全混合过程段河流一维稳态模式,一级动力学方程横向混合过程段(1)平直河段河流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式(2)弯曲河段河流二维稳态累积流
27、量衰减模式沉降作用明显的河段河流一维稳态模式,考虑沉降作用的反应方程式近似为溶解氧河流一维DOBOD耦合模式(如SP模式)瞬时源(或有限时段源)中、小河流河流一维准稳态模式(流量定常污染负荷变化)大型河流河流二维准稳态模式)为沉降速率()(3131kkckkdtdc为降解速率、kcdtdc低面背景简约商务风PPT模板2015LOGO所涉及提供的PPT模板、PPT图片、PPT图表等PPT素材大多 来自PPT设计大师(PPT原创作者个人)授权发布作品、PPT设计公司免费作品、互联网免费共享资源精选以及部分原创作品,分享给PPT爱好者交流学习 之用,我们并未授权您将这些PPT模板、素材、图片用于任何
28、商业及其他用途,如果要使用请联系原作者并征求作者同意。46472011年年15月份各类事故对比月份各类事故对比分析说明:分析说明:1.1月TZB酯化岗位员工在分层提取时,未关闭通往排污池的排污阀,导致500L料液跑掉,直接经济损失30000元,占总损失77%。2.3月份TZB员工白班交接班不到位,导致在回收车间的回收酒精操作一晚无人管,致玻璃冷凝器次日破裂,冰盐损失16公分,乙醇损失500kg,直接经济损失6000元,占总损失85%。3.5月份回收车间员工烧伤(6222元)、仓储员工手压伤(3448元)、SBA车间员工脑部受伤(7330元),PLA跑料(5000元)、回收车间跑冰盐(5000元
29、)、中试车间跑冰盐(5000元)。482011年国内事故摘录年国内事故摘录1、2011年5月28日晚上9点31分,位于淄博市桓台县唐山镇境内的山东宝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一车间发生爆燃事故,造成2人死亡,8人受伤。2、2011年5月12日1时40分,位于山西运城市盐湖区龙居乡二十里店村的山西三维丰海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火灾并伴随小规模的爆炸。3、2011年5月10日13时许,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中石化广州分公司203号汽油罐灌顶呼吸阀着火爆炸。据介绍,爆炸事故是由气泄漏发生闪燃所致,导致7名施工人员受伤,其中3人伤势严重。4、2011年5月2日中午12时52分,位于浙江省衢州市的巨化集团北二道的锦纶厂发
30、生火灾,熊熊的火光借着风势蹿到空中达数十米之高。衢州消防支队接到报警后,立即调集市区三个消防中队以及巨化集团专职消防队共13辆消防车100多名官兵展开灭火战斗。5、2011年4月13日22时12分,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喇嘛甸镇富鑫化工厂非法生产偶氮二异丁腈过程中发生爆炸燃烧。现场作业人员共计14人,9人当场死亡(6男3女)。6、2011年4月12日凌晨5时47分,位于榆林锦界工业园区的神木化学工业公司一期20万吨甲醇装置因一处管线开裂,氢气泄露,引发闪爆并起火,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492011年国内事故摘录年国内事故摘录7、2011年4月1日晚上20时35分,位于缙云县东渡镇的浙江宏威车业有
31、限公司一车 间发生一起爆炸事故,造成现场作业工人3人当场死亡,3人受伤。其中2名伤者 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1人仍在救治中。8、2011年3月31日下午17时,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京港澳高速往港澳方向1147公 里处,一辆装载危险化学品的货车在等待加油时突发大火并爆炸,经过近一个半 小时的奋力扑救,消防官兵成功将大火扑灭并保住了邻近的加油站。9、2011年3月17日12时40分,榆林市一化工厂工人在调试设备时,产生的电弧引 发大火。事故造成1人当场死亡,4人不同程度烧伤。10、2011年3月15日下午1时20分左右,位于嘉兴工业园区东区的东方化工厂发生火 灾事故,经市、区两级消防部门全力扑救,火势
32、于当天下午2时20分被扑灭。该 起火灾未造成人员伤亡。11、2011年2月27日11时,307国道汾阳仁岩村附近的一家汽修厂门口,一辆正在焊 接的油罐车突然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一人当场死亡,两人受重伤。502011年国内事故摘录年国内事故摘录12、2011年1月13日上午11时许,江苏盐城大丰港工业园区的一家化工企业发生爆炸 并引发火灾。经消防官兵2个多小时的奋战,大火最终被扑灭。13、2011年1月12日17时,裕华区槐北路一在建楼盘的25楼腾起滚滚浓烟,起火原因 是焊工操作不慎将焊花溅到水泥保温层引起的。14、2011年1月2日中午12时,邢台市开发区富强路一家板厂的锅炉发生爆炸,据传事 故
33、造成两人重伤两人轻伤。事故原因一方面是锅炉质量有问题,验收部门走过 场,另一方面是员工操作 不当,司炉工没有相应执照。15、2010年12月30日上午10时10分,云南昆明一家生物化学制品厂发生爆炸。截至目 前,事故已经造成5人遇难,另有8人受伤。51启示启示n 事故是最大的浪费。事故是最大的浪费。n 事故是可以预防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n 学习、分析各类事故发生的原因是有必学习、分析各类事故发生的原因是有必 要的要的。52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EHS部部 龚海琴龚海琴 2011-6-13 53操作注意事项操作注意事项工作中:工作中:n遵守有关安全管理、安全操作规程。n使用劳
34、动保护用品和装备(如防毒口罩、防护眼镜、耐酸手套、通风设施等)。n专心工作,严禁睡岗和阅读与工作无关的书、报、杂志等。n严禁野蛮操作。n按工艺要求逐步操作。n检查和确认曾经出现过错误操作步骤和发生过事故的同类设备。n向上级领导汇报不安全状况和行为。n应注意生产区域中的各类警示标牌。n在使用设备前,最好对所使用的设备进行一次试运行,以确认其性能良好。54结束语对待事故应有的正确态度是:对待事故应有的正确态度是:第一,坚持第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的方针。第二,要有事故预案,并建立健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第二,要有事故预案,并建立健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第三,对已发生的事故,要按照第三,对已发生的事故,要按照“四不放过四不放过”的原则,严的原则,严肃肃 调查处理。调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