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要性、基本任务和特点重要性、基本任务和特点一、重要性实验室检测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其仪器设备的配置和人员的业务素质,更取决于仪器设备的整体管理水平。重要性、基本任务和特点二、基本任务 仪器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依据现代管理的科学理论,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以设备的一生为对象,全员参加的讲究实效的技术经济综合性管理。仪器设备管理是一个包括了仪器设备运行全过程的系统管理工程。主要包括两种管理形态:一是物质运动形态,二是价值运动形态。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实质是在现有条件下,如何使仪器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重要性、基本任务和特点具体工作:装备计划、调研论证、采购验收、安装调试、标
2、识建档、使用维护、检定校准、降级调拨、报废处理、性能评价、发展动态和信息收集等方面的工作,在对以上环节实施有效控制的同时,研究制定具体详细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为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有效提供保证。重要性、基本任务和特点三、三、仪器设备管理特点 1、运行全程的管理2、全员参与的管理3、将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融为一体的综合性管理4、信息的管理5、制度程序的管理6、观念前瞻的管理1、仪器设备使用科室负责人:负责制定科室仪器设备购置计划和购置大型仪器设备的可行性调研,督促检查科室装备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的落实和有效运行,指导科室仪器设备功能的开发,监督和检查科室仪器设备兼职管理人员的工作执行情况,搜集本学科仪
3、器设备发展信息。2、专职仪器设备管理员:负责管理全部仪器设备账务档案,组织实施年度强检计量器具检定计划并组织实施,管理强检计量器具检定证书档案管理、标志管理,定期检查科室仪器设备使用、维护记录、各种标识粘贴、使用环境状况,具体组织对仪器设备供应商综合评价工作。3、兼职仪器设备管理员:负责科室仪器设备账物管理,制定科室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和强检计量器具年度检定计划,检查科室仪器设备使用记录、维护保养、标识状况和使用环境,搜集仪器设备运行质量问题和供应商的售后服务资料,办理仪器设备申购报废手续。4、仪器设备使用人员:负责仪器日常维护及使用。注:可设置专职设备管理员或兼职管理员 四、设备管理四、设备
4、管理 制定人人执行的管理制度,才能做好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仪器设备主要有下列七种管理制度:仪器设备验收制度、仪器设备领用制度、仪器设备档案制度、仪器设备使用制度、计量器具周期检定制度、保养维修制度和调拨报废制度。一、安装、调试、验收一、安装、调试、验收仪器设备的验收和安装调试具有时间紧迫性、技术复杂性和政策合法性三个特征。组织准备、技术准备和条件准备。1 1、组织准备:、组织准备:成立验收小组是组织准备的首要环节。验收小组主要要由使用科室的业务技术人员、设备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等共同组成,当验收小组成员明确掌握各自职责要求后,方可进行验收。2 2、技术准备:、技术准备:主要搜集该仪器的性能原
5、理、技术参数、操作规程、系统组成、要害组件等方面的资料,同时,主动到已经国内使用该型号仪器的单位学习培训,掌握各项技术指标、测试验收要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等。3 3、条件准备:、条件准备:根据进口仪器设备对工作环境的要求,落实使用科室实验室的硬件配套设施。当实验室的配套硬件设施全部按照要求配备到位以及标样、试剂等工作完毕后,仪器才能进场组织验收,以免因准备不充分而影响验收。注:如大型精密仪器安全前是否准备了稳压电源、不间断电源等仪器设备的装备管理二、退货或换货二、退货或换货 如果仪器设备验收不合格,要立即按照相关退货或换货程序。仪器设备的装备管理三、对仪器设备与供应商的综合评价三、对仪器设备
6、与供应商的综合评价 在仪器设备投入使用后,使用科室要十分注意仪器设备的质量检查,注意搜集运行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资料,同时考察维保期内供应商的售后服务情况,并做好记录。设备管理部门要定期组织设备管理员对仪器设备的性能和供应商的售后服务进行座谈,并做好综合评价记录,为今后购置仪器设备和选择供应商提供依据。注:1、购买设备采购前应有相关的调研情况 2、到货后的设备验收,并保持记录。3、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 4、供应商评价表 仪器设备的档案管理和信息管理一、一、二、二、仪器设备的档案管理和信息管理 一、仪器设备的档案管理一、仪器设备的档案管理 仪器设备档案与仪器设备本身作用同等重要。仪器设备管理部门及相关
7、使用科室,都要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本部门的日常工作计划之内,明确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等方面的工作职责。传统的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就是将仪器设备的说明书存档供查,而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工作是指仪器设备运行全过程的全部原始记录资料。仪器设备的档案管理和信息管理 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 1、前期资料的收集、前期资料的收集 主要收集仪器设备购置申请表、技术调研论证报告、招投标文件、订货合同、验收记录、装箱单、仪器使用说明书、操作手册、线路图、供应商资质等相关资料文件,并将其分类整理,按档案管理程序归档。2 2、使用资料的收集、使用资料的收集 主要收集仪器设备运行过程中的
8、操作作业指导书、历年使用记录、历次仪器检定证书、仪器维护维修记录等。每年都要认真从使用科室收集起来,并整理归档。3 3、调拨(报废)审批文件的收集、调拨(报废)审批文件的收集 仪器设备调拨或报废,应将调拨或报废申请表及相关批准文件收集归档。仪器设备转移使用单位时,仪器设备档案应一同转交。特殊的有参考价值的仪器设备报废后,根据需要其档案可以另行保存。仪器设备的档案管理和信息管理 4 4、档案资料的借阅、档案资料的借阅借阅档案资料时,应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借阅手续。借阅人要爱护档案资料,不得涂改、剪裁、抽取和污染档案资料。精密仪器原版说明书和线路图等重要技术资料一般不得外借,确因工作需要,可在履行有关
9、档案管理规定手续后借用复印件。仪器使用部门根据需要可以保存复印资料,如说明书、操作手册等。仪器设备的档案管理和信息管理仪器设备档案案例:仪器设备档案目录 1.仪器设备购置申请表(附申请表样本)。2.仪器设备调研论证技术报告。3.仪器设备招标文件(标书、投标文件、仪器配置清单、中标供应商资质文件、中标仪器样本)。4.订货合同。仪器设备的档案管理和信息管理 5装箱单。6安装调试报告。7仪器设备验收记录(附验收表样本)。8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线路图、合格证等。9仪器设备历年检定证书(包括设备检定校准证书)。10仪器设备历年的使用、维修、维护、故障、改装记录。11仪器设备报废或调拨申批表(附报废或调拨
10、申批表)。12期间核查记录。仪器设备的档案管理和信息管理二、仪器设备的信息管理二、仪器设备的信息管理 为充分发挥仪器设备档案资料的作用,完整保存仪器设备档案资料,提高仪器设备档案资料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实现仪器设备档案资料信息资源共享,方便各种信息的统计、查询、汇总,满足资产账务管理的需要,应当及时建立仪器设备全部档案资料计算机数据库,实施数字化管理。仪器设备的档案管理和信息管理查询功能查询功能查阅任何一台仪器设备的即时情况信息。统计汇总所有仪器设备的数量、金额。统计汇总各科室仪器设备的数量、金额。统计汇总任一时间区间仪器设备。统计汇总任一价格区间仪器设备。分类全部仪器设备、统计汇总各类仪器设备
11、的数量、金额。统计汇总新增、调拨、报废仪器。查询各科室购置仪器设备资金的使用情况。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 一、二、三、四、五、五、六、六、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 一、建立使用管理制度一、建立使用管理制度 使用管理制度是发挥仪器设备社会、经济效益、确保仪器设备使用寿命的重要前提,也是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要坚持“专管专用、资源共享”基本原则。仪器设备验收合格后,要逐台建立技术档案,建立人员上岗培训制度,定期检查仪器设备运行记录,定期组织仪器设备技术指标的检定或校准标定工作,及时修复设备性能,确保精度准确和性能可靠。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二、人员培训二、人员培训 仪器设备操作使用的技术
12、培训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在仪器设备的购置论证阶段。要同步确定该型仪器的操作人员12名,让他们参与调研、考察、论证的全过程,通过这一阶段的工作,使仪器操作人员对该型仪器的技术指标和基本性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第二阶段:即在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阶段。确定的仪器设备操作人员要全程参与,系统阅读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性能,全面了解基本操作规程和保养维护程序,通过培训,达到独立操作和保养仪器的目的。同时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加强仪器操作训练,随时记录分析操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便于咨询专家解决。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第三阶段:即在操作使用人员的再培训阶段。在操作使用人员对仪
13、器的操作程序熟练掌握之后,联系仪器厂家或熟悉该仪器设备单位,集中对操作使用人员再培训。通过培训,解决操作使用人员独立使用仪器过程中的技术疑难问题,并对仪器使用保养的一些技巧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三个阶段的工作完成后,并不意味着对操作使用人员的培训工作就此完成。继续做好仪器设备操作使用人员的再培训仍是仪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计划地安排操作使用人员参加相关同类仪器设备的技术革新和技术讲座经验交流会,使其不断扩大新视野、增长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实践证明,这对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和新功能的开发利用大有裨益。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三、运行管理三、运行管理 1、编写操作指导规程
14、 仪器设备操作指导规程一般应在仪器安装调试、投入使用两个月内制定颁发。其主要内容有:仪器名称、性能用途、操作步骤、检查方法(包括开机、关机、运行检查和期间核查)、维护保养等。对于国家没有颁发检定程序的仪器设备,使用单位应及时建立自校规程。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2、落实使用记录制度 坚持仪器使用记录制度,既可全面掌握仪器的使用情况、性能状态及变动历史,又便于对仪器实行动态评估。仪器使用记录的主要内容有:开机日期、关机日期、工作时数、运行状态(包括停电、停水及工作异常等情况)、运行检查、期间核查、维修保养、工作内容等。3、仪器设备使用前检查 在仪器设备使用前,应对其进行检查。了解上次使用情况、仪器设备
15、检定或校准的资料以及外部设备(包括水、电、气)是否完好等。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和处理,以免仪器设备损坏。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 4、仪器设备异地使用管理 携带仪器到实验室固定设施以外场所进行检测或抽样时,除了遵守在固定场所使用的仪器的规定外,还应注意仪器设备(1)领用时检查,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正常、配件是否齐全、电池是否配备等;(2)运输中防护,要确保其在运输期间不致因震动等原因而损坏;(3)使用要规范,严格按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包括使用的环境)操作;(4)入库时验收,仪器设备入库要进行验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并检定。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5、外借仪器设备使用规定 为了增加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对于不经常使用或比较
16、昂贵的仪器设备,可采取仪器设备共享的方式。外借仪器设备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向外单位借用仪器设备,另一方面是将仪器设备借给外单位使用,无论那种情况,对于外借仪器设备各机构应建立其使用规定。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1)向外单位借用仪器设备,应了解该仪器设备的特性、操作及参数的设置、检定或校准状况并复印其检测报告及参数。所检测的项目应为该单位被国家(社会)所认(或认证)的项目,这样,出具的结果才有公正性、可比较性。(2)需向外借仪器设备时,使用科室办理相关手续,如填写外部设备借用申请表,经仪器管理员和相关领导审批后方能借用,并提供相关的资料,归还时应对其进行验收。制定操作规程 制定设备使用记录 操作
17、人员及时填写设备使用记录 对于易漂移和使用频繁的设备(如天平、电导率仪、PH计等每天使用前需进行校准)并及时记录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四、维修、维护管理四、维修、维护管理 1、仪器设备维护工作的主要任务(1)建立切实可行的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制度。(2)定期组织仪器设备的检修工作,认真填写仪器设备维修记录。(3)拟定维修备品备件的购置计划并组织采购。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2、仪器设备的维护途径(1)预防为主 仪器设备的维护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重点是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重视维修队伍建设,制定制度,明确职责,有条件的单位,要专职或兼职人员检查维修.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2)加强维修技术力量 落实维护维修
18、人员,加强维修技术力量,适时督促和加强维护、维修和维护、保养工作,减少带病使用和待修状态。开展横向合作,借用外单位的维修力量,合理利用,扩大维修技术优势,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4)仪器设备的维护 仪器设备出现故障,使用科室应填写仪器设备维修申请表。仪器设备管理部门按照使用科室仪器设备维修申请表安排送修或组织自修。单位组织自修时,修理期间的仪器应粘贴维修标志,对影响精度的仪器修理后,经检定合格后,更换合格标志方可投入使用。其他承修单位,应具有修理计量器具法定资质。检测科室质量监督员要对以往涉及到该仪器的检测报告进行重新审核,必要时重新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5)落
19、实仪器设备定期维护制度 定期巡回检查仪器设备运转使用、保养状况和仪器性能,是减少仪器设备故障频发、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转的有效措施。有关领导、设备管理员、使用科室人员应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及时记录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6)落实仪器设备维护经济核算制度 严格执行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经济核算制度。仪器设备零配件的更换、消耗品的取用,要建立专账,做到专人保管、专人登记(建议设立设备管理员可兼职)(7)建立仪器设备检查维修技术档案。建立维修技术档案,以备考查。设备的使用管理设备管理人员应重视日常管理中的信息收集工作,如:现有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技术性能、配套试剂、耗材
20、价格、售后服务、常见故障,配件来源、仪器使用率等情况,准确无误、认真汇总、归类整理、务求清晰、提出建议,及时为上级领导提供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免造成重复购置,提高设备使用效益。注:根据使用说明书制定设备操作规程(三级签批后,现发给相关设备使用人员,放置到设备附近)为每台设备制定维护保养规程 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 按照计划实施 并制定设备维修记录,维修后及时填写相关记录,并保留存档计量器具管理一、一、二、二、三、三、四、四、五、五、六、六、七、七、八、八、计量器具管理 一、计量法规体系一、计量法规体系 1、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由1985年9月6日经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
21、次会议通过,自1986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根据计量法、计量法实施细则和国家强检工作计量器具的检定管理办法,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计量器具管理各单位应向县级以上计量行政管理部门申报备案其使用的强检计量器具,由计量行政部门指定的计量检定技术机构实行周期检定,并且每年度实行强检年审,施行一整套与备案有关的定点定周期检定,使用情况变更申报以及与监督管理、检查处理相结合等项措施。属于强制检定范围的计量器具,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继续使用的,责令停止使用,可以并处罚款。计量器具管理 2、计量法规体系我国
22、计量法规体系是指以计量法为母法及其从属于计量法的若干法规、规章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计量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是法律,即计量法。第二层次是法规,包括国务院依据计量法制定或批准的计量行政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监督管理办法等,迄今共有八件。其次还包括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或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计量法规。计量器具管理第三层次是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包括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的有关计量的部门规章,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条文解释等,迄今共有三十多件。其
23、次还包括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较大市政府制定的地方性计量规章。以上三个层次的计量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构成了我国计量法规体系,这些法规体系中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具有不同的层级效力,其中计量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计量器具管理二、计量器具分类二、计量器具分类1、按结构特点分类,计量器具可以分为量具、计量仪器仪表和计量装置三类。按计量学用途分类,计量器具也可以分为计量基准器具、计量标准器具和工作计量器具三类。按管理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强制检定和非强制检定,两者又统称为计量法制检定。计量器具管理三、计量检定、校准和比对三、计量检定、校准和比对 1、计量检定计量检定 计量检定是指查明和确认计量器
24、具的计量性能(准确度、稳定度、灵敏度等)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计量检定具有法制性,其对象是法制管理范围内的计量器具,计量检定的依据是按法定程序公布的计量检定规程,它是进行量值传递的重要形式,是保证量值准确一致的重要措施。检定必须按照计量检定规程进行,检定规程规定了对计量器具检定要求、检定项目、检定条件、检定方法、检定周期以及检定结果的处理。计量器具管理 2、校准校准指在规定的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校准结果既可给出被测量的示值,也可给出示值的修正值。校准
25、也可确定其他计量特性,如影响量的作用。计量器具管理校准和检定的主要区别是:(1)校准不具法制性,是使用单位的自愿溯源的行为。检定具有法制性,是属法制计量管理范畴的执法行为。(2)校准主要用以确定测量器具的示值误差。检定是对测量器具的计量特性及技术要求的全面评定。(3)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程、校准方法,可作统一规定也可自行制定。检定的依据必须是检定规程。(4)校准不判断测量器具合格与否,但当需要时,可确定测量器具的某一性能是否符合预期的要求。检定要对所检的测量器具作出合格与否的结论。(5)校准结果通常核发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检定结果合格,发计量检定证书,不合格的发不合格通知书。计量器具管理 3、比
26、对比对就是“在规定条件下,相同准确度等级的同类计量基准,计量标准或工作计量器具之间的量值比较”。通常在缺乏高一等级计量标准时,通过比对实现量值的统一。计量器具管理四、计量器具的法制管理四、计量器具的法制管理 计量器具按照管理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强制检定和非强制检定,两者又统称为计量法制检定。(一)、强制检定(一)、强制检定1 1、强制检定定义、强制检定定义 根据计量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强制检定是指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四个方面的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由县级以上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指定的法定计量检定
27、机构或者授权的计量技术机构,实行定点、定期的检定。计量器具管理强制检定的强制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检定由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强制执行,任何使用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单位或个人,都必须按照规定申请检定。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或者经检定不合格继续使用的,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给予行政处罚。(2)检定关系固定,定点定期送检。(3)检定周期由检定机构根据计量检定规程,结合实际使用情况确定。计量器具管理 2 2、实施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的范围、实施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的范围 1987年4月5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同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
28、目录(55项)。2019中1月20日质技监局政发布发201915号文,决定将电子计时计费装置等4项5种工作计量器具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第56-59种)。计量器具管理 实施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范围包括两部分,一是计量标准,即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二是工作计量器具,即直接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如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需强检的仪器有:天平、比色计、验光仪等。具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见附录。应注意的问题是,有些计量器具虽然“列入”了目录,但不用
29、于以上两个部分,不属于强制检定范围。计量器具管理 3、强制检定实施程序 由使用单位将所有在用的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登记造册,建立管理基本档案,报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同时向其指定的检定机构申请检定。当地不能检定,向上一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指定的检定机构申请检定。即:安排检定计划、确定检定日期;送交检定、执行检定;检定信息反馈。对因受体积、质量、安装方式等客观条件限制而不能送检的计量器具,由检定机构定期派员到现场检定。计量器具管理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检定计划表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检定计划表 表表X X器具项、种号器 具 名 称规格型号准确度测量范围制 造单 位出厂编号强 检形 式器 具数 量备注器具
30、项、种号:是指强检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中所列的项别号、种别号。用五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强检形式:1、失准报废;2、限期使用、到期轮换;3、周期检定。计量器具管理对有条件开展计量器具自行检定工作的单位,可主动向有关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申请,经考核合格后,授权开展自行检定或对外承担检定工作。计量器具管理 4、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管理 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检定应根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或部门、地方计量检定规程中规定检定周期执行,它普遍适用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法定(含授权)计量检定机构要严格执行,一般情况不需要调整,当需要对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进行调整时,应根据国家具关于加强调整强制检定工
31、作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管理工作的通知(质技监局量发2000182号)文件的要求进行。计量器具管理调整的原则是:(1)凡连续两个检定周期合格率低于95%(计量器具主要性能指标),或某台(件)计量器具连续两个检定周期主要性能指标不合格的,法定(含授权)计量检定机构可根据相关的规程,结合实际使用情况适当缩短其计量检定周期,但缩短后的检定周期不得低于规程规定的检定周期的50%;缩短检定周期的工作计量器具,若连续两个周期检定合格率在97%以上(含97%),或连续三次周期检定合格的,应恢复执行规程规定的检定周期。(2)在调整强制检定周期前,法定(含授权)计量检定机构必须向当地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调整检定周期
32、申请方案,报送检定原始记录及数据统计分析表等资料复印件,经审查批准备案后,方可调整强制检定周期。计量器具管理(二)、非强制检定(二)、非强制检定 1 1、非强制检定定义及范围 非强制检定是指根据计量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由使用单位自己对除了强制检定计量器具以外的其他计量标准和工作计量器具依法进行的定期检定。是法制检定中相对于强制检定的另一种形式,是如果本单位不能检定,应送有关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定。1987年7月10日,原国家计量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480项见(附录),该目录是根据计量法的调整范围制定的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范围。计量器具管理 依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19年
33、第 6号公告,对各单位使用的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和检定方式由各单位依法自行管理。计量器具管理 2、非强制检定与强制检定的区别(1)强制检定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实行监督管理;而非强制检定由使用单位自行依法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只侧重于对其依法管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2)强制检定由检定机构根据计量检定规程,非强制检定主要由使用单位自己进行,本单位不能检定的,可委托包括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在内的任何有权对外开展量值传递工作的检定机构检定结合实际使用情况确定。计量器具管理(3)非强制检定仪器的检定周期,由使用单位根据计量器具的实际使用情况,本着科学、经济和量值的准确的原则自行确定,任何单位不得干涉
34、;(4)企业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及用于贸易经济、安全保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工作标准,属强制检定器具。计量器具管理五、测量设备的标志管理五、测量设备的标志管理 标记是对测量设备现场管理的一种形式,是计量确认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GB/T19022.1标准中4.10确认标记条款,要求仪器使用单位保证所有测量设备都牢固耐久地用标签、代码或者其他标识标明其确认状态。计量器具管理标记的作用主要是(1)表明测量设备所处的确认状态,以便正确使用测量设备;(2)便于对测量设备的现场管理,防止错用。特别提出的是,标记只是对测量设备管理的一种形式,它不能代替测量设备的合格证。计量器具管理标记的管理主要有以下方
35、面内容:1、标记内容 标记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1)测量设备的编号。2)校准结果,包括校准结论、使用是否有限制等。3)校准时间、负责校准人或单位。2、标记的形式 标记的形式有永久性标记和非永久性标记两种。永久性标记主要用于一次性确认的测量设备、报废的测量设备和不需确认的测量设备。一般采用金属固定在测量设备上,或使用涂料喷印、腐蚀刻划等方法。非永久性标记有不干胶纸签和系带式纸签两种。主要用于实行周期确认的测量设备。计量器具管理 3、彩色标记的主要种类及用途 不干胶纸签式标记用途广泛,按测量设备所需校准的项目,类别分成多个品种,并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别,故也称彩色标记。主要介绍该标记。(1)合格标记。该
36、标记表面对有国家、地方或部门检定规程的测量设备并按规定检定后处于合格的状态。标记为绿色。使用时需填写下一次确认的时间和确认人的标识。(2)准用标记。该标记表明对没有计量检定规程的测量设备,是用有关规定进行校准并处于校准合格状态。标记为绿色。使用时需填写下一次确认的时间和确认人的标识。计量器具管理(3)限用或降级使用标记。该标记表明测量设备的部分功能或量限得到确认,处于合格状态。确认可采用检定的方式,也可采用校准的方式,标记为黄色(一般为黄色)。使用时需填写下一次确认的时间和确认人的标识。(4)禁用标记。该标记表明测量设备处于不合格状态。贴有该标记的测量设备,任何人都不得使用。标记为红色。使用时
37、填写禁用时间和实施人的标识。(5)测量标准标记。该标记表面使用单位内的测量标准器具,经确认处于合格的状态,标记为蓝色。使用时需填写下一次确认的时间和确认人的标识。(6)封存标记。该标记表面该测量设备暂时不投入使用。这类设备在封存期间不安排周期确认,启封使用前进行确认。标记一般为红色。使用时需填写封存时间和封存人。计量器具管理 4、标记的管理 对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确认是科学性、技术性和法制性极强的工作,而测量设备的确认标记又是完成确认后直观证明,不得随意使用和破坏,必须进行严格管理。因此,确认标记必须规定管理人员,制定和通过标记管理程序文件把标记管好、用好如设备管理程序。使用科室设备管理员负责将
38、标志贴在仪器明显部位并保证标志始终完好,定期检查标志是否在有效期内,按情况进行标志的更换(检定校准标识必须黏贴与设备的前面)。注:三色标识 设备信息(标牌,如:设备名称、唯一性标识、设备型号、设备生产商、设备价值、操作人员等内容)设备校准信息表示(如将校准检定因子以标签形式黏贴至设备上,以利于使用人员记录和使用)计量器具管理六、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六、仪器设备的量值溯源 实验室用于检测的所有设备,包括辅助测量设备(例如用测量环境条件的设备)在内,只要对检测或抽样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显著影响,在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检定或校准,实验室应制定设备的检定(校准)计划和程序。“检定(校准)计划”应包括对测
39、量标样、用作测量标准的标准物质以及用于检测的仪器设备进行选择、使用、校准、核查、控制和维护等的一整套体系,显然校准计划应从设备选择源头抓起,包括以后的使用,使用前和使用后的校准、核查、控制和维护等一系列环节,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更好地保证良好地测量溯源性。计量器具管理应确保测量溯源性,使实验室所进行的检测可溯源到国际单位制(SI)基准或国际承认的测量标准。这是实验室检测的结果能够被世界各国所接受的前提。实验室通过不间断的校准链或比较链,使其检测结果跟上述“基准”或“标准”连接起来的特性称为“测量溯源”。计量器具管理“量值溯源”即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比较链(溯源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
40、值能够与规定参考标准,通常是国际或国家计量基准联系起来的特性。含义是指计量器具及其测得的量值都能在允许范围内追溯到国家计量基准,是从工作计量器具到计量标准器具直至国家计量基准,自下而上地进行量值溯源,以形成一个准确可靠的量值保证体系,从而达到全国范围内量值统一、准确的目的。计量器具管理量值溯源不同与量值传递,量值传递就是通过对计量器具的检定(或校准),将国家基准(标准)所复现的计量单位量值,通过各极标准逐级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以保证对被测对象量值的准确一致。传递的方式是自上而下的按等级传递。计量器具管理除非已证实设备校准的不确定度分量对检测结果总的不确定度几乎没有影响,也就是设备校准的不确定度
41、对总的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的相对贡献较大甚至占主导地位,这种情况下,实验室必须确保所用的设备能够提供所需的测量不确定度,并在自身承检项目“测量范围”及“相应的测量不确定度”的基础上,应以清晰的文字描述以及简明的量值溯源图表清楚地表明其量值的可溯源性。当溯源到国际单位制(SI)基准或国家标准时,可参照我国正式公布的相应的计量量值传递表,并结合自身检测需求,标明其需要校准链上一级校准的测量范围和对应的测量不确定度。计量器具管理当测量不能溯源到国家测量标准时,实验室必须明确自身检测的可溯源性依据和出处,要求测量能够溯源到有证标准物质,约定方法和(或)协议标准,并将申述和分析的文字及收集到的有关证明材料
42、归档,并努力提供参加实验室之间比对结果作为佐证。计量器具管理七、仪器设备期间核查七、仪器设备期间核查 运行中的计量器具由于多种原因,可能会导致计量性能的改变,已检定的仪器状态在检定有效期中并不一定都处于正常。为了了解仪器状态,维护仪器设备在两次校准期间校准状态地可信度,减少由于仪器稳定性变化造成的结果偏差,有必要对其进行检查,除了在开机前和关机后检查仪器外,对重要的检测设备在两次周期检定(校准)之间需进行期间核查,期间核查是GB/T 15481的要求,在计量认证中称“运行检查”。目的是了解仪器的精度、准确度和灵敏度是否有变化,也对从上次检定到本次核查期间所做的工作作一结论,如以后仪器再发生问题
43、,无需核查本次核查前的结果。计量器具管理并不是对所有的仪器均需期间核查,仅对不太稳定的或使用频次较高的仪器进行期间核查,期间核查应按规定进行。也就是说,应针对具体的不同设备或参照标准器分别规定期间核查程序,可以写入检测或校准方法和程序中,也可以写入操作规程中,也可写入补充细则中,形式不限,但必须规定程序,而且程序要文件化,以便执行检查(如:按不同设备制定期间核查方案)。计量器具管理期间核查通常在下述情况下进行:(1)按照年核查次数进行;(2)仪器设备导出数据异常;(3)仪器设备故障维修或改装后;(4)常期脱离实验室控制的仪器设备在恢复使用前(如外界);(5)仪器设备经过运输和搬迁;(6)使用在
44、中心控制范围以外的仪器设备。计量器具管理核查内容一般为:(1)仪器设备的基本漂移、本底水平、信噪比、零点稳定度检测;(2)光学仪器设备的波长重现性和灵敏度检测;(3)采用有证标准物质,对仪器设备进行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检测;也可将以前做过的工作再做一次(留样再测)、使用标准样再测(作质控图)。(4)制作测量工作校准曲线,根据线性回归方程,获得修正因子,确认仪器设备的检测范围和检出限量。计量器具管理期间检查情况应记录并归档。期间检查中发现设备运行有问题时,应停用报修。对运行有问题的设备所涉及检测结果有效性有影响时,应对检测项目进行重新检测,对已出具的检测报告如需修改,应书面形式通知客户注:期间核查方
45、案 期间核查计划 期间核查记录和评价表。计量器具管理八、仪器设备检测数据的有效利用八、仪器设备检测数据的有效利用 仪器设备经检定/校准出具检定证书/测试报告,不仅说明仪器是否正常,报告中的检测数据对正确使用仪器有一定的作用,所以在仪器设备在使用前除了检查是否运行正常,还应了解并应利用对于在仪器的校准过程中产生的修正值或检测数据,应保证其在仪器的使用过程得到运用,同时也应保证修正因子和参数的备份得到正确更新(如恒温干燥箱的校准证书上体现的温度偏差:-1.2,则检验标准规定为105,则在实际应用中将其设定为103.8,因我们实验室的温度只能为证书调节因此设定为104)。计量器具管理对于在仪器的检定
46、或校准中产生的修正值或检测数据的利用,应关注检定或校准的条件和方式,对于采用绝对值的测量方式进行检定的仪器设备,如天平、pH计、旋光测定仪等,可直接使用检定的参数(如不确定度或修正值等);而对于使用相对测量方式进行仪器检定的仪器设备,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由于检定的条件与工作的条件往往不一致,检定的参数(如稳定性、灵敏度等),只能说明仪器的状况,不能直接使用,这时,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将是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注:检定校准证书验收记录 修正因子的使用及记录计量器具管理仪器设备的维护和故障的处理 1.设备经检定和校准中确认大达不到相应的使用要求时,应提出申请,经确认后你贴相应“警示”2.挡仪器
47、设备出现故障时,相应负责人应及时向检测负责人汇报,并核查是否对以前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并黏贴相应标识(红色)。3.实验室修复后的设备必须经检定和校准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4.设备无法进行维修的,则申请报废,并填写报废处理申请单。相关记录:设备维修记录、设备报废处理申请单 九、设备使用管理中需用到的记录、资料1.设备台账(包括名称、唯一性标识、型号、放置科室、购置日期、启用日期、设备价值、设备精确度、负责人等)2.设备档案(为每台设备建立档案,包括说明书、附带资料、使用记录、维护保养记录、维修记录、验收记录、历年检定证书、接收状态、期间核查资料、放置科室等)3.设备检定校准计划(注:标称值)4.设备维护保养计划5、设备维护保养记录(针对每类设备制定详细的维护保养细则)6.设备使用记录设备使用管理中需用到的记录、资料7.设备验收记录8.设备维修记录9、设备报废处理申请单10、设备量值溯源框图11、期间核查计划(并不是所有设备进行期间核查)12、期间核查方案13、期间核查记录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