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东部新区产城一体化规划.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574041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PPT 页数:160 大小:10.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南市东部新区产城一体化规划.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0页
淮南市东部新区产城一体化规划.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0页
淮南市东部新区产城一体化规划.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0页
淮南市东部新区产城一体化规划.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0页
淮南市东部新区产城一体化规划.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淮南市东部新区产城一体化规划1.1.规划任务解析规划任务解析2.2.发展条件发展条件3.3.战略定位战略定位4.4.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5.5.城乡发展规划城乡发展规划6.6.政策支持研究政策支持研究7.7.城市运营研究城市运营研究n项目缘起项目缘起(为什么要做(为什么要做“产城一体化产城一体化”)n“产城一体化产城一体化”解析解析(什么是(什么是“产城一体化产城一体化”)n规划总体思路规划总体思路(如何做(如何做“产城一体化产城一体化”)n本次本次“产城一体化产城一体化”规划的范围和目的规划的范围和目的1.1项目缘起(为什么要“产城一体化”)我国当前城市化的焦点是城乡统筹我国当前城市化的

2、焦点是城乡统筹目前我国社会已从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历史新阶段。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并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在“五个统筹”之首。现阶段城乡统筹发展的重点是产城一体化发展现阶段城乡统筹发展的重点是产城一体化发展城乡统筹发展,是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整体统一规划、统筹考虑,促进城乡互动发展、共同繁荣。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一、二、三产业,因此从本质上看,城乡统筹发展应把产业发展与城乡空间作为一个整体,一体规划、综合研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施产城一体化是城乡统筹的基本前提和必要保证,因为城乡规划必须以

3、经济发展为先导,并落实到城乡空间中。淮南市当前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要求必须要产城一体化淮南市当前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要求必须要产城一体化 “十一五”时期淮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二五”是淮南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但产业结构的过度重型化,二次产业的结构单一,第三产业的明显不足,以及依矿而建的多组团的空间格局,要求淮南市必须要在研究产业规模及布局的基础上来研究城市的空间结构,加之近年来长三角产业转移、中部地区崛起、安徽省东向战略、合淮同城等政策的驱动,淮南市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高速铁路的建设改善了城市东部的经济环境,经济开发区发展明显增速,等等一系列的因素,催生了东部

4、新区产城一体化规划。1.2什么是“产城一体化”什么是什么是“产城一体化产城一体化”产城一体化,是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及优化配置,产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产业化,城乡经济社会和空间形态保持持续协调发展的动态过程。实施产城一体化是城乡统筹的基本前提和必要保证,因为城乡规划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先导,并落实到城乡空间中。什么是什么是“产城一体化产城一体化”规划规划产城一体化规划,是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的深度结合,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和谐的产城互动的综合体,通过对产业用地需求和城乡用地供给的平衡,以及对产业和城市互促机制的激活和优化,使产城互动综合体健康、持续、高效地发展。1.3如何进行“产城一体化”

5、规划分析问题分析问题对产业结构、行业潜力、区域协同、社会效应、现状基础、本地优势、生态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当前产业及城乡空间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在上述分析及研究的基础上,正确拟定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并就产业发展与城乡空间进行深入研究,确定产业发展分目标与城乡发展分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核心的发展策略。落实空间落实空间按照产业发展目标构建产业体系并进行产业布局;结合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较为科学的人口和用地规模预测,按照城市发展目标确定城乡空间发展布局。同时二者进行紧密衔接,并相互校核,最终形成一个产业布局合理,城乡空间有序的产城空间。保障实施保障实施提出实施产城一体化的政

6、策措施及新区运营机制,保障产城一体化规划目标的实现。1.3如何进行“产城一体化”规划1.4规划范围与目的(1)规划范围本次淮南东部新区位于淮南市域东部,规划范围北达淮河边界,东向、南向均至淮南市域边界,西至田大路沿舜耕山麓连206国道为界,规划总面积为272.5km2。淮南东部新区的规划范围涉及大通区(大通街道以及上窑镇、洛河镇、九龙岗镇和孔店乡四个乡镇)和田家庵区的部分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村镇建设用地以及生态用地。1.4规划范围与目的(2)规划目的本次产城一体化规划的目的是以产业化推动城市化、以城市化带动产业化、产城融合、一体发展,将淮南东部新区建设成为淮南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先行区、新型

7、工业化的示范区、现代服务业高地、融合多种城市功能为一体的,多元复合的创新型城乡统筹新区。(3)规划期限近期规划:2011年2015年远期规划:2016年2030年n宏观背景辨析宏观背景辨析n淮南发展状况淮南发展状况n现状基础条件现状基础条件n相关规划研究相关规划研究2.1宏观背景辨析(1)全球层面经济全球化日益显著经济全球化日益显著,国际生产要素向中国转移,国际生产要素向中国转移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将加快调整、变革,全球化、多极化、信息化、区域化联动并进。国际资本的跨国流动,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国际劳动分工的深化,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不同发展阶段相继出现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资本和技

8、术由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向中国扩散。体现国家核心经济实力的区域协作成为全球竞争的主体体现国家核心经济实力的区域协作成为全球竞争的主体在新的国际背景下,参与全球竞争的主体已经由国家转变为若干体现国家核心经济实力的城市群地区。这些城市群已经或正在成为,区域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在国际贸易和科技创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生产性服务业成为新增长点生产性服务业成为新增长点世界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产业升级步伐将加快。生产性服务业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未来制造业生产的产品价值将有70-80来自于服务业。大力发展国际产业链上的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工业经济高速增长、提升制造业产能、提

9、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2.1宏观背景辨析(2)全国层面我国城乡统筹战略不断推进我国城乡统筹战略不断推进1月31日,国务院正式对外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即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沿海地区和大城市的产业转移进入加速推进期沿海地区和大城市的产业转移进入加速推进期沿海地区和大城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已经在最近的二、三年形成基本趋势。这些地区产业的向外转移,并不是简单地转移低效、高耗、有污染的产业项目,而是伴随着技术改造、规模扩大和新项目拓展的产业转移。中部崛起战略加快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加快实施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10、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0号)正式出台,提出了36条政策措施。国家将从政策、资金、重大建设布局等方面给予支持,标志着中部崛起战略步入实施阶段。资源型城市转型步伐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步伐加快截止2009年3月,国务院共确定了44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中央财政将对这些城市提供财力性转移支付,以帮助他们从资源枯竭、社会问题丛生的泥淖中转型,重新焕发出活力。2.1宏观背景辨析(3)安徽层面安徽省已进入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安徽省已进入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安徽将加快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步伐,人均生产总值将由3000美元向5000美元跨越,迈入中等收入水平行列,工业

11、化、城镇化相互促进、加速互动,经济发展进入加速成长阶段。“十二五”时期(2011-2015),是安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区域协作不断加强,安徽省全面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区域协作不断加强,安徽省全面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皖江城市带沿淮城市群合肥经济圈合淮同城化2.1宏观背景辨析(4)淮南层面“十一五十一五”淮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粗放的淮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十一五”期间,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预计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580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

12、20%,年均增速13.2%。但淮南经济总量还不大,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仍然存在。合淮同城化建设进入实质发力期合淮同城化建设进入实质发力期2010年1月,合淮同城化“工业走廊”规划获批。泛长三角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及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三大战略区域优势,将通过合淮工业走廊,更多地造就淮南经济开发区的发展优势。合淮同城化将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将推动合淮之间的交通同城、信息同城、产业同城。交通区位条件进入优势突现期交通区位条件进入优势突现期合淮蚌高铁、商杭高铁以及合淮阜高速公路、淮蚌高速公路和淮滁高速公路的建设开通,将使淮南全面进入国家铁路

13、网的框架中。合蚌高铁车站坐落在开发区内,淮蚌高速和淮滁高速穿越开发区,以及四座淮河大桥和淮南港的建设,使开发区对外交通将更加快捷,区位优势将更加突现。2.2淮南发展状况(1)综合概况淮南市位于淮河中游,安徽省中部偏北,南与合肥市属长丰县接壤。东与滁州市的凤阳、定远县毗邻,南与合肥市的长丰县相邻,西南与六安市的寿县、霍邱县相连,西及西北与阜阳市的颍上县,亳州市的利辛、蒙城县交界,东北与蚌埠市的怀远县接壤。市辖5区1县,分别为大通区、田家庵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潘集区和凤台县,以及1个综合实验区毛集区。市域总面积2585.13平方公里,其中划定市区面积1477.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9.44平

14、方公里,总人口240万,是安徽省人口规模第二大的城市,也是皖北地区人口规模最大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能源基地。(2)产业经济经济持续发展。近五年来,淮南市的经济总量保持了持续的上升趋势,可比增速保持在12%以上,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长速度约3-5个百分点。2009年淮南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8.8亿元,以当年价格计算的经济总量已增长至2005年的1.93倍。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工业化率明显提高。产业经济总体保持“二、三、一”结构,从三次产业历年增加值变化看,第二产业增加值产值最高,增幅最大;第三产业增加值其次,但增幅较小;第一产业增加值最末,增幅也最小。同时,也要看到,淮

15、南经济总量还不大,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产业结构单一,自主创新能力较为薄弱,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经济外向度不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比较突出,城乡、地区发展不够平衡。2.2淮南发展状况(3)发展历程东部城区发展:东部城区发展:1930年,淮南城镇因大通、九龙岗煤矿而建设,东部地区首度形成,后来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田家庵、大通、九龙岗逐渐形成淮南市东部城区的基本骨架。城市向西拓展,西部城区形成:城市向西拓展,西部城区形成:解放后,淮南煤矿迅速崛起。西部矿区居民点逐渐发展成为城镇空间,形成今天的八公山区与谢家集区,随着中心城区的进一步扩大,东西城区形成连片发展

16、的局面。北部煤矿的建设带动城市向北发展:北部煤矿的建设带动城市向北发展:潘集区袁庄、凤台县的新集、顾桥等煤矿的建设,带动了淮南市北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山南新区发展:山南新区发展:2004年,淮南市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将合肥市长丰县北部7个乡镇划入淮南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为淮南市中心城区提供了新的发展可能性,根据新一轮淮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山南新区将成为淮南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区域。2.2淮南发展状况(4)城市结构按照淮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及城市的发展需求,淮南中心城区,统筹山南山北、统筹东部西部、统筹河南河北,构筑“三山鼎立、三水环抱、三城互动”的城乡空间格局。三城:即东部城区,

17、西部城区以及山南新区。东部城区主要功能为传统商业中心和装备制造业基地;西部城区主要功能为矿区生活服务、旅游服务中心和传统工业基地;山南新区主要功能为行政办公、文化、科研教育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三水三山:即八公山、舜耕山、上窑山“三山鼎立”;淮河、高塘湖、瓦埠湖“三水环绕”,形成了湖光山色相辉映,山、水、城融为一体的独特城市风貌。淮南东部新区地域广阔,自然条件良好,尤其是淮河百年大堤的修建与淮蚌高速铁路及其淮东站点的建设,使东部新区面临极好的发展条件,是城市远景发展的最佳场所,东部新区的建设将对淮南市远景城市结构进一步优化。2.3现状基础条件(1)产业发展现状产业区位分析产业区位分析从产业发

18、展上看,东部新区位于淮南主城区向东发展的延伸轴上,不仅是淮南新型产业集聚区,也是规划中的“T”型合淮工业走廊的组成部分。此外,东部新区位于沿河城市群核心的东南部滨淮地区,未来这一地区将构建蚌埠淮南主城区之间加工制造业、能源化工、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连绵聚集区。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淮南东部新区产业结构上也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主要以城郊农业为主,第二产业以发电、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由于产业发展的重型化,淮南市的第三产业无论产值总量还是人均指标都低于同等规模城市。2008年淮南市各区县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单位:万元)年淮南市各区县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单位:万元)大通区各类农产品占淮南全市

19、的比例(单位:大通区各类农产品占淮南全市的比例(单位:%)2.3现状基础条件(1)产业发展现状第一产业第一产业东部新区近年来近郊型农业发展迅速,2008年农业总产值59.34亿元,比2007年增长19%;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为2.84亿元,处于淮南市各近郊区县中等水平。奶产品有明显优势。从各个乡镇2008年情况来看:孔店乡农业生产总值2.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35元。养殖、林果、蔬菜、水产四大产业初具规模。沈大郢村西葫芦面积发展到3000亩,被省评为“一村一品”示范基地,被市政府命名为“西葫芦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上窑镇农业生产总值1.3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74元。建成了水产、奶牛、蔬

20、菜、水果等一批特色农业种养基地。洛河镇农业生产总值0.7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71元。近年大力实施“3315”产业兴农计划,即3个食用菌基地、3个蛋鸡养殖基地、1个蔬菜生产基地和1个5000亩优质粮生产基地。九龙岗镇农业生产总值0.9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51元。近年把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重点发展“农家乐”休闲农业。2008年淮南市各区县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单位:万元)年淮南市各区县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单位:万元)大通区各类农产品占淮南全市的比例(单位:大通区各类农产品占淮南全市的比例(单位:%)2.3现状基础条件(1)产业发展现状第一产业第一产业东部新区近年来近郊型农业发展迅速,

21、2008年农业总产值59.34亿元,比2007年增长19%;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为2.84亿元,处于淮南市各近郊区县中等水平。奶产品有明显优势。淮南农场是东部新区农业发展的主体之一,农场占地面积4.3万亩,目前2万亩主要种植优质小麦、水稻等作物,年产粮食总产达2万多吨,在全省农垦系统率先实现了“吨粮田”的目标。2009 年淮南市委、市政府设立“淮南农场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验区”,淮南农场为东部新区产城一体化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从各个乡镇情况来看:孔店乡养殖、林果、蔬菜、水产四大产业初具规模。上窑镇建成了水产、奶牛、蔬菜、水果等一批特色农业种养基地。洛河镇近年大力实施“3315”产业兴农计

22、划,即3个食用菌基地、3个蛋鸡养殖基地、1个蔬菜生产基地和1个5000亩优质粮生产基地。九龙岗镇则把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重点发展“农家乐”休闲农业。2.3现状基础条件(1)产业发展现状第二产业第二产业东部新区第二产业发展较快,增速超过淮南市经济发展平均速度和淮南市第二产业发展平均速度,但总量在全市第二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仍然较小。工业比较集中,主要位于淮南经济开发区和大通区“两区两园”内。淮南经济开发区是东部新区第二产业发展的主体力量,近年来经济总量不断扩大,2010年实现工业销售收入29亿元;支柱产业集聚上升,形成了化工、医药、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电器、轻工食品六大支柱产业;园区规模得到扩展,2

23、009年开发区园区规划面积规模拓展到20平方公里。大通区的“两区两园”为大通工业新区、上窑工业集聚区、洛河服装工业园以及洛河医药包装工业园。2.3现状基础条件(1)产业发展现状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东部新区第三产业薄弱,现状没有大型商店、超市及商业街。农贸市场较大的有4处,分别为田东集贸市场、田城市场、大通集贸市场、九龙岗集贸市场等。物流供给仍处在低水平阶段,以运输公司、仓储公司或企业自有车队为主,规模很小。旅游业起步较晚,总体薄弱,与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不符。主要围绕舜耕山、高塘湖、蔡城塘的天然旅游资源发展农村生态旅游,编制修订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高塘湖、上窑森林公园等景区旅游开发规划。形成

24、了“新四军纪念林”、“思源茶社”、“蔡城塘垂钓”、“高塘湖水上运动”等10个乡村旅游景点。2.3现状基础条件(2)空间发展现状行政区划及人口行政区划及人口淮南东部新区规划范围涉及大通区(大通街道以及上窑镇、洛河镇、九龙岗镇和孔店乡四个乡镇)和田家庵区的部分用地。规划范围包括上窑镇11个行政村,29368人;淮南农场5624人;九龙岗镇8个行政村,12463人;孔店乡15个行政村,30704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0个行政村,65750人;中心城区,34800人,总人口为178709人,人口密度为656人/平方公里。2.3现状基础条件(2)空间发展现状交通交通交通区位交通区位新区位于合肥与蚌埠的地

25、理中心,并处于由合徐高速合巢芜高速皖赣铁路组成的南北发展轴上。随着合淮蚌高铁的贯通,新区将纳入上海2小时商务活动范围内,大大加强了其与长三角地区在产业、资本、信息、物流等方面的联系。对对外交通外交通现状主要有206国道,合阜铁路淮南段、合徐高速公路连接线,合淮蚌高速站点已经开始动工。此外,还有在建的还有淮蚌高速、淮滁高速以及贯通南北的九龙大道,总体而言,对外交通便捷,联系通畅。对内交通对内交通由于规划范围内大部分地区为非城市建设用地以及生态用地,现状路网系统不完善,级配不合理;过境交通干扰,道路分工不明确;组团联系薄弱,社会停车场缺乏等问题。2.3现状基础条件(2)空间发展现状现状用地构成现状

26、用地构成由于规划范围内的大部分区域位于城市建成区以外,因而主要的用地类型为非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农田、水域、自然山体、林地,以及乡镇用地。主要的城市建设用地类型有居住用地、工业用地、道路用地以及部分基础设施用地。在规划范围西部区域是淮南总体规划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现状有一些产业用地,并在其范围内有田家庵电厂和洛河电厂两座电厂。东部高塘湖地区有一定的发展,目前,合淮蚌高速铁路站点正在建设中,并将进一步带动区域的发展。南部主要为孔店乡地区,主要为农用地、生态用地以及村镇建设用地。规划范围的东部、北部以西南部均为山体湖泊等生态用地。2.3现状基础条件(2)空间发展现状现状用地构成现状用地构成编号用地

27、性质代码规划用地面积(ha)占建设用地(%)占总用地 (%)1居住用地R1332.23 41.68%4.89%二类居住用地R2190.31 5.95%0.70%二类居住用地R31141.92 35.73%4.19%2公共设施用地C187.11 5.85%0.69%其中行政办公用地C169.90 2.19%0.26%商业金融业用地C211.36 0.36%0.04%体育用地C40.39 0.01%0.00%教育科研设计用地C646.31 1.45%0.17%文物古迹用地C759.16 1.85%0.22%3工业用地M776.36 24.29%2.85%其中一类工业用地M176.26 2.39%0

28、.28%二类工业用地M2501.94 15.70%1.84%三类工业用地M3198.16 6.20%0.73%4仓储用地W43.06 1.35%0.16%仓储物流用地W143.06 1.35%0.16%5对外交通用地T41.04 1.28%0.15%其中铁路用地T130.06 0.94%0.11%公路用地T210.98 0.34%0.04%6道路广场用地S369.11 11.55%1.35%其中道路用地S1342.12 10.70%1.26%社会停车场用地S326.99 0.84%0.10%7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43.06 1.35%0.16%8绿地G404.37 12.65%1.48%其中公共

29、绿地G1185.84 5.81%0.68%生产防护绿地G2218.53 6.84%0.80%9城市建设用总用地3196.33 100.00%11.73%10水域和其他用地E24053.67-88.27%其中水域E13279.97-12.04%耕地E215651.53-57.44%林地E44361.22-16.00%村镇建设用地E6760.94-2.79%11总规划用地27250.00-100.00%2.3现状基础条件(2)空间发展现状现状重大基础设施现状重大基础设施规划范围内现状有多条110KV、220KV、500KV和1000KV高压输电线路纵向贯穿规划范围,此外,规划范围内还有有淮河大堤、

30、排洪排涝设施等重大基础设施。2.3现状基础条件(2)空间发展现状现状生态要素现状生态要素规划范围内生态本底条件较好,现状生态要素主要为山体和水体要素。现状山体主要为东北部的上窑山以及西部的舜耕山。上窑山自然保护区,包括上窑森林公园,以及位于上窑镇东北部上窑林场,其中上窑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占地面积10.14km2。现状水体主要为东部的高塘湖以及南部的蔡城塘,其中高塘湖属河流性湖泊,汇水面积1500km2,现状水域功能以水产养殖为主,正常蓄水位17.5-18.0米;蔡城塘为半人工水体,主要功能为农业灌溉,水源来自高塘湖,现在灌溉功能已弱化,水面面积约604公顷。2.3现状基础条件(2)空间

31、发展现状现状人文要素现状人文要素上窑镇是千年古镇,为盛唐“七大瓷都”之一,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寿州窑遗址、新四军纪念馆、上窑古洞山寺庙、上窑国家级森林公园,人文资源丰富。舜耕山北麓南山脚下的万人坑为省重要文物保护单位,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场所。2.3现状基础条件(2)空间发展现状实景照片实景照片田家庵电厂和洛河电厂经济开发区蔡城塘渔业农家乐高塘湖高铁高压走廊2.3现状基础条件(3)用地适宜性评价技术路线技术路线本次规划采用多因子综合叠加分析法,判定地区土地利用的建设适宜性与保护适宜性,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判定具体的适宜保护的用地类别,采用的技术手段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的土

32、地建设适宜性评价遵循下面的程序:(3)用地适宜性评价分析因子选择分析因子选择因而本次规划所选择的评价因子为:地形地貌影响、地质灾害影响、生态要素影响、交通影响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影响五个方面。地形地貌影响包括基地的高程及山体的坡度;地质灾害影响包括地震断裂带以及洪水影响;生态要素影响包括规划范围内的山体和水体;交通影响主要包括高速公路、铁路及高铁站点的影响面及波及范围;重大基础设施影响包括高压走廊、淮河大堤以及防洪排涝工程。2.3现状基础条件因子类型因子名称因子描述权重地形地貌影响因子地形高程因子地面高程5地形坡度因子地形坡度5地质灾害影响因子地质条件因子地质条件5生态要素影响因子山体因子与山体的

33、距离10水体因子与河流水面的距离20交通影响因子道路因子距高速公路、铁路、区域性干道的距离10站点因子距铁路站点的距离20基础设施影响因子高压线因子与各级高压线的距离15防护因子与新建大堤、地块高差边界的距离10现状高程分析图现状高程分析图现状现状坡度坡度分析图分析图地形地貌因子分析地形地貌因子分析现状现状地质条件影响地质条件影响分析图分析图地质灾害因子分析地质灾害因子分析现状现状生态要素影响生态要素影响分析图分析图生态要素因子分析生态要素因子分析基础设施因子分析基础设施因子分析高压走廊影响高压走廊影响分析图分析图淮河大堤影响淮河大堤影响分析图分析图现状现状高铁站点影响高铁站点影响分析图分析图

34、交通因子分析交通因子分析道路因子影响道路因子影响分析图分析图评价结果评价结果本次规划范围总面积为272.5km2,其中除已建区域30.1km2,由适应性分析得出的结果为:不适宜建设区面积为113.7km2,占总用地的42%;较适宜建设区面积为77.8km2,占总面积的28%;适宜建设区面积为50.9km2,占总面积的19%。不适宜建设区不适宜建设区用地范围:河湖水体用地,行滞洪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高压线走廊,紧邻铁路线及高速公路用地,地质环境不适宜区等。较适宜建设区较适宜建设区用地范围: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山前生态缓冲带,地质环境较不适宜区,高

35、压线缓冲带、铁路高速公路缓冲带、湿地滩涂等。适宜建设区适宜建设区用地范围:以上区域以外的用地范围。(1)上位规划淮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淮南市的城市性质为:安徽省北部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未来合淮同城将成为省域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推进地区,安徽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和创新型安徽的示范引领区。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淮南中心城区,统筹山南山北、统筹东部西部、统筹河南河北,构筑“三山鼎立、三水环抱、三城互动”的城乡空间格局。2.4相关规划研究(2)既有规划2.4相关规划研究项目名称项目名称规划目标规划目标功能定位功能定位规划结构规划结构功能分区功能分区项目进度项目进度土地利

36、用规划图土地利用规划图淮南市上窑镇总淮南市上窑镇总体规划(体规划(20082020)基础设施完备、主体功能分区合理、经济社会繁荣、环境景观优美的滨湖新镇、文化古镇、产业强镇和旅游重镇以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业为基础,以商贸运输、房地产业为支撑,以新型工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商贸型城镇“一核两翼、一轴、五星”城镇建设区、新农村建设区、窑址保护区、产业集聚区、生态旅游区、水上运动及休闲度假区和农业发展区已批在建上窑山风景名胜上窑山风景名胜区 总 体 规 划区 总 体 规 划(20092030)建立健全游览设施、建立完善高效的风景区管理组织系统城市郊野公园和森林公园的双重功能,是集观光游赏、休闲度假、爱国主义

37、教育和城市居民健身游憩活动于一身的风景名胜区“二轴四线多点”风景游览区域、景观协调区域、居民社会区域、综合旅游服务区、外围协调缓冲区域未批上窑镇地区控制上窑镇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性详细规划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宜居城镇;促进地方旅游与文化发展,加强历史与文物保护;统等城镇开发建设,加强规划管理,形成有序开发,突出城镇形象淮南市东北部的生态型示范居住区,在整个淮南市具有影响力的花园式高尚住宅区;上窑地区的综合公共生活服务中心,淮南东北部的文化旅游服务基地“一心两轴三片”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和绿地,辅以适量文物古迹用地和市政设施用地已批在建淮南市淮河南岸淮南市淮河南岸东部地区城市设东部地区城市设

38、计计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要补充;淮南产业转型示范;生产、居住、游憩功能的有机综合;高产能,低污染优美环境以一类工业、二类工业、现代物流为主,体现产业转型与生态文明的重要区域;具有滨河山水城市特色的新型产业示范区“一心、两带、双廊、五组团”旧城改造示范区、物流产业园区、产业配套服务区、科技研发区、轻工食品生产区、新型建材产业区、电子电器产业区、新材料产业区、大堤防护区、滨水景观区、公共绿化区未批淮南市滨水地区淮南市滨水地区防洪方案论证报防洪方案论证报告告通过分析防洪形势,研究防洪对策,布置防洪措施,为淮南市滨水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防洪安全保障。城市功能区及城镇功能区强调防洪安全;农业生产

39、区、生态旅游区既要有一定的防洪标准,又要兼顾环境及生态的要求;生态湿地保护区和滨水休闲区将环境保护及生态要求放在首要位置,无防洪要求。未批项目名称项目名称规划目标规划目标功能定位功能定位规划结构规划结构功能分区功能分区项目进度项目进度土地利用规划图土地利用规划图淮南市高塘湖滨水地淮南市高塘湖滨水地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未来淮南整体空间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型城市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空间、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城郊新开发模式的示范载体、打造淮南山水园林城市景观风貌的重点地区面向合淮蚌一体化区域的商务办公中心、宜居生态新区、休闲旅游基地和生态都市农业区“一心、一廊、三轴、四片区”城市功能区

40、、城镇功能区、生态防护区、农业发展区、生态旅游区、生态湿地保护区、滨水休闲区和水域已批淮南市高铁东站核心淮南市高铁东站核心区城市设计区城市设计瞄准高铁站点带来的巨大机遇,以建设淮南市的“淮南门户,滨水新城”为目标,发挥展示淮南特色和城市面貌的巨大作用面向合淮蚌一体化区域的商务办公中心、宜居生态新区、休闲旅游基地和生态都市农业区“一心、一廊、三轴、四片区”商业服务和商务办公区、文化娱乐区,沿站前路两侧主要布置沿街商业,在节点区域布置购物街区未批淮南市孔店乡总体规淮南市孔店乡总体规划(划(20092020)以休闲度假、农业科普、现代农业种植等功能为主的淮南近郊生态型乡镇以及淮南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先进

41、示范区按照一镇(村)一品的原则,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村,发展乡村旅游“一轴、双心、一带、多点”休闲度假区、生态疗养区、滨水蔡城塘东部休闲区、生态绿地乡政府所在、地中心村风貌区、现代农业种植观光区、湿地景观区、新农村建设区已批淮南市东部工业区总淮南市东部工业区总体规划(体规划(20082020)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工业区,政策宽松、服务一流的对外开放先导区,发展快速、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区以六大产业为主体,综合配套居住、服务、休闲设施,功能完善的工业新区组团式的布局化工工业园、生物医药工业园、机械电子工业园、食品加工工业园、纺织服装工业园、新型材料工业园、商贸流通工业园已批在建淮南东

42、部工业区(二淮南东部工业区(二期)暨农场拆迁安置期)暨农场拆迁安置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一轴一廊七区”未批项目名称项目名称规划目标规划目标功能定位功能定位规划结构规划结构功能分区功能分区项目进度项目进度土地利用规划图土地利用规划图淮南市淮南市农产品加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工物流园充分发挥淮南市以及大通区的综合优势,创造具有品牌效应的地方特色产业,促使整个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向高起点、高效率、高水平方向发展,建成综合性、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淮南市农业综合发展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七大产业为主体,具有高效安全的内外交通、环境良好的生态绿化系统、配套齐全的基础设施网络和合理

43、完备的功能布局的新型生态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三轴两带三区”未批淮南工业园控制淮南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性详细规划科学技术先进、经济增长迅速、管理体制全新、运行机制高效、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绿色产业园区淮南市“三大工业基地”之一,积极承接长江三角洲地区转移的工业项目,促进工业结构调整的工业发展“一心、两轴、两带、两园”已批在建淮南市九龙岗地淮南市九龙岗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划城市记忆,淮南之源,生态科普,宜居典范进入淮南市区的门户形象展示区和中转接驳点,南东部的生态宜居社区“两带、五组团”已批在建淮南市生态修复淮南市生态修复利用园区控制性利用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详细规划空间结构重塑和城市形

44、象再造城市交通组织系统的改善旧城更新和人居环境改善资源枯竭地区生态恢复和利用城市自然环境的恢复和利用以居住、商务办公和城市休闲功能为主、具有山水园林城市特色的中心城区规划“两带、四轴、五区”龙泉片区、洞山商务区、站南片区、大通新城和大通矿环境修复区已批在建淮南市舜耕山风淮南市舜耕山风景区规划景区规划利用现状资源,打造淮南重要旅游景区,增强城市活力沿承山水格局,打造淮南第一城市地标,凸显城市内涵借力同城战略,打造省内第一城市山林,提升城市品牌城市生态公园与省级风景名胜区的综合体“一体两翼、双核联动”山水休闲区、核心旅游开发区、山体修复区、外围保护控制区、外部协调区已批在建nSWOT分析分析n战略

45、目标定位战略目标定位n发展核心战略发展核心战略n规划策略规划策略3.1SWOT分析(1)发展优势良好的生态资源良好的生态资源高塘湖、蔡城塘、淮河、上窑山、舜耕山良好的交通条件良好的交通条件合淮蚌高速铁路(在建)、合阜铁路淮南段、商杭快速铁路(规划)淮蚌高速(在建)、淮滁高速、合徐高速连接线 206国道、九龙大道良好的产业条件良好的产业条件资源性产业:洛河电厂、田家庵电厂 经济开发区:医药、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电子电器、轻工食品、化工 大通区两区两园:大通工业新区、上窑工业集聚区 洛河服装工业园、洛河医药包装工业园良好的人文资源良好的人文资源上窑镇千年古镇、上窑国家级森林公园、新四军纪念馆 全国

46、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寿州窑遗址、省重要文物保护单位万人坑良好的用地条件良好的用地条件用地广阔,发展潜力巨大3.1SWOT分析(2)发展劣势路网系统不完善,级配不合理;过境交通干扰,道路分工不明确路网系统不完善,级配不合理;过境交通干扰,道路分工不明确高速公路、铁路、高级别高压走廊穿插,用地碎化严重高速公路、铁路、高级别高压走廊穿插,用地碎化严重经济总量偏小,产业链较短,第三产业严重不足经济总量偏小,产业链较短,第三产业严重不足生态资源利用不充分、旅游产业基础薄弱生态资源利用不充分、旅游产业基础薄弱3.1SWOT分析(3)发展契机宏观背景的促进宏观背景的促进长三角产业转移、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国家

47、城乡统筹进程的加快、休闲度假旅游产业的兴起区域经济的推动区域经济的推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合肥经济圈、合淮同城、沿淮城市群交通条件的优化交通条件的优化合淮蚌高速铁路及其站点的建设、淮蚌高速公路的建设城乡空间的拓展城乡空间的拓展淮河百年大堤北推,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的建设,提供广阔的建设用地 3.1SWOT分析(4)面临挑战(需妥善处理的几个关键问题)需妥善处理东部新区与山南新区的战略协作与发展时序问题需妥善处理东部新区与山南新区的战略协作与发展时序问题需妥善处理建设需妥善处理建设“两型城市两型城市”的要求与工业化中期的城乡发展的矛盾问题的要求与工业化中期的城乡发展的矛盾问题需妥善处理

48、国家级开发区的发展定位与现实的资源禀赋条件的差距问题需妥善处理国家级开发区的发展定位与现实的资源禀赋条件的差距问题需妥善处理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区域竞争问题需妥善处理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中的区域竞争问题需妥善处理基础设施廊道穿越城市建设用地的矛盾问题需妥善处理基础设施廊道穿越城市建设用地的矛盾问题需妥善处理产业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问题需妥善处理产业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问题 3.2战略目标(1)淮南市发展定位形象定位:五彩淮南黑色煤炭的富集地、红色火电的输出地、蓝色生命的起源地、白色豆腐的发源地、绿色生态的宜居地目标定位:两型城市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战略定位:一主两翼工业化和城市化

49、双轮驱动为主战略,以城乡一体化和合淮同城化为侧翼转型定位:四煤发展立足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功能定位:四宜城市宜居、宜游、宜学、宜业3.2战略目标淮南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主导区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导区现代服务业高地以及山水园林城市的样板区(2)东部新区总体战略目标3.2战略目标(3)基于产业发展的分目标力争将其建设成为我国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安徽省新型工业化先力争将其建设成为我国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安徽省新型工业化先行区,淮南市集现代工业、服务业、农业于一体的综合拓展区。行区,淮南市集现代工业、服务业、农业于一体的综合拓展区。力争力争将其打造成为融居住、商务、休闲、

50、旅游为一体的多元复合、城乡将其打造成为融居住、商务、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多元复合、城乡统筹发展的东部新城区。统筹发展的东部新城区。(4)基于城市发展的分目标3.3发展战略本次产城一体化规划的发展核心理念为城市发展的“6C6C”战略Cooperate CityCreative CityEcological CityOrganizable CityLivable CityEffective City着重区域发展战略的“合作的城市”着重产业发展的“创新的城市”着重生态发展战略的“生态的城市”着重空间发展战略的“可生长的城市着重城市生活质量的“适度的城市”着重城市运行管理的“效率的城市”3.4规划策略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淮南市东部新区产城一体化规划.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