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四、微循环四、微循环 五、组织液与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五、组织液与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六、静脉血压和静脉血流六、静脉血压和静脉血流 第1页,共48页。1.1.弹性贮器血管弹性贮器血管 指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指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的分支,这些血管的管出的最大的分支,这些血管的管壁厚,富含弹性纤维,有明显的壁厚,富含弹性纤维,有明显的可扩张性和弹性。可扩张性和弹性。心脏射血是间断的,但血液在心脏射血是间断的,但血液在动脉中的流动却是连续的。动
2、脉中的流动却是连续的。(?)(?)一、主要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一、主要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第2页,共48页。弹性储器作用可使心脏内间断的射血弹性储器作用可使心脏内间断的射血变成为血管系统内连续的血流,并能起到变成为血管系统内连续的血流,并能起到缓冲动脉血压缓冲动脉血压 第3页,共48页。2.2.分配血管分配血管 中等动脉及其分支中等动脉及其分支。其功能是将血液输送至各器官。其功能是将血液输送至各器官组织、参与血流量的调节。组织、参与血流量的调节。第4页,共48页。3.3.阻力血管阻力血管 小动脉和微动脉小动脉和微动脉。其管径小,对血流的阻力大,在。其管径小,对血流的阻力大,在调节血管的外周阻力
3、(约占总的外周阻力调节血管的外周阻力(约占总的外周阻力47%47%)和局部的血流量中发挥主要作用。和局部的血流量中发挥主要作用。第5页,共48页。4.4.交换血管交换血管 指指真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true capillary)(true capillary)。其管壁薄,通透性。其管壁薄,通透性大,是血管内外物质交换的场所。大,是血管内外物质交换的场所。5.5.容量血管容量血管 指指静脉静脉。其数量多,管壁较薄,容量大,可扩张性亦。其数量多,管壁较薄,容量大,可扩张性亦大,容纳的血量多大,容纳的血量多,起贮血库作用起贮血库作用(容纳循环血量(容纳循环血量60-60-70%70%)。)。第6页,
4、共48页。二、血流动力学二、血流动力学(一一)血流量血流量(Q,(Q,容积速度容积速度):):Q=Q=P P1 1 P P2 2 R R血流速度血流速度(V)=Q/A (V)=Q/A 动脉动脉20cm/s 20cm/s ,毛细血管,毛细血管0.02cm/s0.02cm/sP P2 2A AP1P1P2P2第7页,共48页。(二)血流阻力(二)血流阻力 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1 1来源:血液质点和血管壁之间的摩擦力,血来源:血液质点和血管壁之间的摩擦力,血 液内部质点之间的摩擦力。液内部质点之间的摩擦力。2 2影响因素影响因素:根据泊肃叶定律根据
5、泊肃叶定律(Poiseuillis lawPoiseuillis law)R R:血流阻力:血流阻力 :血液粘滞度:血液粘滞度 L L:血管长度:血管长度 r r:血管半径:血管半径 第8页,共48页。(1 1)血管口径:)血管口径:是影响阻力的最重要因素。在循环系统中,是影响阻力的最重要因素。在循环系统中,是形成循环血流阻力的主要部位。是形成循环血流阻力的主要部位。(2 2)血液粘滞度:)血液粘滞度:正常情况下变动较小。主要受到红细胞比容、血正常情况下变动较小。主要受到红细胞比容、血流的切率、血管口径和温度的影响。流的切率、血管口径和温度的影响。第9页,共48页。(三)血压(三)血压(blo
6、od pressureblood pressure)*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 力,力,也即压强。也即压强。表示方法表示方法:千帕(千帕(kpakpa),毫米汞柱(毫米汞柱(mmHgmmHg),厘米水柱(厘米水柱(CmHCmH2 2O O)单位换算:单位换算:1mmHg 1mmHg0.133kpa0.133kpa1.36CmH1.36CmH2 2O O 1cmH 1cmH2 2O O0.098kpa0.098kpa第10页,共48页。各段血管各段血管的压力梯度:的压力梯度:主主A:100mmHg A:100mmHg 小小A:85mmHgA:8
7、5mmHg Cap:30mmHg Cap:30mmHg V V始始:10mmHg:10mmHg 心房心房(大大V):V):0 0第11页,共48页。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一)动脉血压(一)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ABP)*1.1.动脉血压及正常值动脉血压及正常值(以肱动脉血压为准)(以肱动脉血压为准)(1)(1)收缩压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P):心室收缩时:心室收缩时ABPABP的最高的最高值。值。正常值:正常值:13.313.316.0kpa16.0kpa(100100120120 mmHgmmHg)第12页,
8、共48页。(2)(2)舒张压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Diastolic pressure,DPDP):心室舒张时:心室舒张时ABPABP的最低值。的最低值。正常值:正常值:8.08.010.6kpa10.6kpa(606080mmHg80mmHg)第13页,共48页。(3 3)脉压脉压(pulse pressure,pulse pressure,PPPP)收缩压舒张压收缩压舒张压 正常值正常值 4.0 4.05.3kpa5.3kpa(303040mmHg40mmHg)第14页,共48页。(4 4)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ean
9、arterial pressure,MAPMAP):):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正常值:约在正常值:约在 13.3kpa 13.3kpa(100mmHg100mmHg)左右。)左右。平均动脉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1/3脉压脉压第15页,共48页。高血压:高血压:140/90 140/90 低血压低血压:90/6090/60为什么以舒张压高低确定高血压?为什么以舒张压高低确定高血压?(1 1)MAPMAP接近接近DPDP;(2 2)DPDP主要反映主要反映R R,R R受血管口径影响,一旦改变难以受血管口径影响,一旦改变难以恢复。恢
10、复。第16页,共48页。2.2.测量及生理变异测量及生理变异1.1.测量测量2.2.肱肱A A血压血压主主A A血压血压3.3.2.2.生理变异:生理变异:年龄:大年龄:大高高 性别:男女性别:男女 昼夜波动昼夜波动第17页,共48页。(二)(二)ABPABP形成的条件形成的条件:一个前提,三个因素一个前提,三个因素1.1.前提条件:血管系统中的血液充盈前提条件:血管系统中的血液充盈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循环系统内血液停止流动时,循环系统中各部分循环系统内血液停止流动时,循环系统中各部分压力相等,这一压力数值称为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压力相等,这一压力数值称为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m
11、ean circulatory filling pressure),约),约7 mmHg。其值取决于其值取决于循循环血量环血量和和血管容量血管容量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第18页,共48页。若若:循环血量:循环血量血管容量,则血管容量,则平均充盈压平均充盈压大气压大气压 或或 (血管充盈血管充盈)循环血量循环血量血管容量,则血管容量,则平均充盈压平均充盈压大气压大气压 或或 (血管塌陷血管塌陷)第19页,共48页。三个因素:三个因素:心室射血;心室射血;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大动脉弹性储器作用。大动脉弹性储器作用。第20页,共48页。2.2.决定因素决定因素(1 1)动力)动力心脏射血心脏射血(
12、2 2)阻力)阻力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外周血管口径变化对血流产生的阻力,主要是微动脉和小外周血管口径变化对血流产生的阻力,主要是微动脉和小动脉对血流的阻力。动脉对血流的阻力。心室舒张心室舒张心室收缩心室收缩射血入主射血入主A A 大大A A弹性回缩弹性回缩(势能释放)(势能释放)推动血液继续流动推动血液继续流动舒张压舒张压(DP)(DP)收缩压收缩压(SP)(SP)推血流动(推血流动(1/31/3)大)大A A扩张(扩张(2/32/3)(动能消耗动能消耗)(势能贮存)(势能贮存)第21页,共48页。动脉血压的形成的条件:动脉血压的形成的条件:血管内有足够量的血液充盈血管内有足够量的血液充盈前提条
13、件前提条件心脏射血心脏射血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1.1.使心室间断的射血变为动脉内持续的血液流动使心室间断的射血变为动脉内持续的血液流动2.2.缓冲血压波动缓冲血压波动 :缓冲收缩压;维持舒张压:缓冲收缩压;维持舒张压第22页,共48页。搏出量搏出量心缩期射入心缩期射入A A血量血量ABPABP(三)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三)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心舒末期心舒末期A A血量血量不明显不明显 DP DP不明显不明显SPSP(明显明显)血流速度血流速度 因此,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心脏搏出量的多少因此,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心脏搏出量的多少 1 1、搏出量、搏出量第23页,共4
14、8页。心率心率心舒期缩短心舒期缩短心舒末期心舒末期A A血量血量ABPABPDPDP(明显明显)搏出量搏出量SPSP(不明显)(不明显)回心血量回心血量2 2、心率、心率第24页,共48页。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心舒期血流速度心舒期血流速度心舒期心舒期A A血量血量 SP SP(不明显)(不明显)DPDP(明显)(明显)ABPABP心缩期血心缩期血流速度流速度3 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因此,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因此,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第25页,共48页。4 4、大动脉管壁弹性、大动脉管壁弹性 缓冲血压的作用缓冲血压的作用 5 5、循环血量、循环血量/血管容积的比例改
15、变血管容积的比例改变 如:如:失血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循环血量循环血量 血压血压(显著)(显著)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血管容积血管容积回心血量回心血量血压血压收缩压收缩压舒张压舒张压脉压脉压体循环平均压体循环平均压 血压下降血压下降第26页,共48页。第27页,共48页。(四)动脉脉搏(四)动脉脉搏1 1概念:在心动周期中,动脉内周期性的压力变化可概念:在心动周期中,动脉内周期性的压力变化可引起动脉血管发生搏动,称为动脉脉搏。引起动脉血管发生搏动,称为动脉脉搏。2 2动脉脉搏的波形动脉脉搏的波形:用脉搏描记仪记录浅表动脉脉搏的用脉搏描记仪记录浅表动脉脉搏的波形称为脉搏图。波形称为脉搏图。正常主动脉脉
16、搏图正常主动脉脉搏图主动脉粥样硬化脉搏图主动脉粥样硬化脉搏图主动脉狭窄脉搏图主动脉狭窄脉搏图第28页,共48页。四、微循环四、微循环定义:定义:指微动脉和微静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微微A A:总闸门:总闸门后微后微A A:分闸门:分闸门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分闸门:分闸门真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动动-静脉吻合支静脉吻合支:微静脉微静脉:后闸门:后闸门第29页,共48页。(一)微循环的组成及血流通路(一)微循环的组成及血流通路微循环的三条途径:微循环的三条途径:1 1)直捷通路直捷通路(骨骼肌)(骨骼肌)微动脉微动脉后微动脉后微动脉
17、通血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微静脉血流特点:途径短、血流快、常呈血流特点:途径短、血流快、常呈开放开放状态状态生理意义:生理意义:利于血液快速回流入心利于血液快速回流入心。第30页,共48页。2 2)动静脉短路动静脉短路(皮肤)(皮肤)微动脉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微静脉血流特点:管壁厚、途径最短、血流快、常呈血流特点:管壁厚、途径最短、血流快、常呈关闭关闭状态,血状态,血流量随环境温度而异。流量随环境温度而异。生理意义:生理意义:调节体温调节体温第31页,共48页。3 3)迂回通路迂回通路微动脉微动脉后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网真毛细血管网微静脉
18、微静脉血流特点:管壁薄、通透性好、途径长、血流慢、血流特点:管壁薄、通透性好、途径长、血流慢、轮流交轮流交替开放替开放。生理意义:生理意义:利于物质交换利于物质交换 故迂回通路又称故迂回通路又称营养通路营养通路,是血液与组织液进行物,是血液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质交换的主要场所。第32页,共48页。微循环血流量取决于血管的舒缩活动。在神经体液因素的共微循环血流量取决于血管的舒缩活动。在神经体液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不断地发生交替性同作用下,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不断地发生交替性收缩和舒张。收缩和舒张。(二二)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 毛管开放毛管
19、开放毛管血流动毛管血流动代谢产物被带走代谢产物被带走毛管关闭毛管关闭毛管血停流毛管血停流代谢产物减少代谢产物减少代谢产物增多代谢产物增多代谢产物滞留代谢产物滞留第33页,共48页。(三)毛细血管内外的物质交换(三)毛细血管内外的物质交换物质交换的方式物质交换的方式1 1、扩散扩散:主要方式:主要方式2 2、滤过滤过和和重吸收重吸收:对物质交换的作用小,主:对物质交换的作用小,主要在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中起重要作用要在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中起重要作用3 3、胞饮胞饮:大分子物质:大分子物质如血浆蛋白,需耗能如血浆蛋白,需耗能 第34页,共48页。五、组织液的生成五、组织液的生成 组织液是细胞与血液进
20、行物质交换的中介。组织液是细胞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中介。(一)组织液的成分(一)组织液的成分成分:胶原纤维、透明质酸,呈胶冻状,不能自由流动,占成分:胶原纤维、透明质酸,呈胶冻状,不能自由流动,占99%99%,可自由流动的液态组织液占可自由流动的液态组织液占1%1%。血浆血浆组织液组织液淋巴液淋巴液滤过滤过重吸收重吸收第35页,共48页。(二)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二)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结构基础结构基础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 动力动力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第36页,共48页。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滤过的力量滤过的力量-重吸收的力量重吸收的力量 =(毛细血管压(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
21、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组织液静水压)动脉端动脉端:(:(30+1530+15)-(25+1025+10)=10 mmHg=10 mmHg 静脉端:静脉端:(12+1512+15)-(25+1025+10)=-8 mmHg=-8 mmHg 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0 0 组织液生成组织液生成(动脉端动脉端)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0 0 组织液回流组织液回流(静脉端静脉端)第37页,共48页。(三三)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主要因素主要因素 生成量生成量 回流量回流量 例例 症症毛细血管压毛细血管压 炎症、充血性心功炎症、
22、充血性心功 不全等所致的水肿不全等所致的水肿血浆胶体血浆胶体 营养不良、肾炎等营养不良、肾炎等渗透压渗透压 血浆蛋白血浆蛋白所致水肿所致水肿淋巴回淋巴回 丝虫病、癌症等丝虫病、癌症等流受阻流受阻 使受阻部位远端水肿使受阻部位远端水肿毛细血管毛细血管 过敏、细菌感染过敏、细菌感染通透性通透性 所致的局部水肿所致的局部水肿第38页,共48页。第39页,共48页。(四)淋巴循环的生理功能(四)淋巴循环的生理功能 1.1.回收蛋白质和清除组织中大分子回收蛋白质和清除组织中大分子 2.2.吸收脂肪吸收脂肪 3.3.调节组织液平衡调节组织液平衡 4.4.防御功能防御功能第40页,共48页。六、静脉血压和静
23、脉回流六、静脉血压和静脉回流 静脉的舒缩可有效地调节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静脉的舒缩可有效地调节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一)静脉血压(一)静脉血压(venous pressure)1 1)外周静脉压外周静脉压:各器官或肢体的静脉血压:各器官或肢体的静脉血压2 2)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压力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压力 正常值:正常值:0.4-1.2kPa0.4-1.2kPa(4-12cmH4-12cmH2 2O O)第41页,共48页。中心静脉压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中心静脉压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心脏射血能力心脏射血能力 中
24、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 静脉回心血量静脉回心血量 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 中心静脉压过低,心输出量减少;中心静脉压过低,心输出量减少;中心静脉压过高,静脉回流减慢。中心静脉压过高,静脉回流减慢。测量中心静脉压意义测量中心静脉压意义:1.1.反映静脉回心血量和心脏功能状态反映静脉回心血量和心脏功能状态 2.2.控制输液量与输液速度控制输液量与输液速度第42页,共48页。(二)静脉回流的影响因素(二)静脉回流的影响因素 (1 1)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循环平均充盈压是反映血管系统内充盈程度的指标:循环平均充盈压是反映血管系统内充盈程度的指标: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静脉回流
25、血量静脉回流血量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静脉回流血量静脉回流血量第43页,共48页。(2 2)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 心缩力心缩力心输出量心输出量心室舒张期室内压心室舒张期室内压静脉回流量静脉回流量抽吸力抽吸力静脉回流量静脉回流量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 心缩力心缩力心输出量心输出量心室舒张期室内压心室舒张期室内压 (右心衰时)(右心衰时)颈静脉怒张颈静脉怒张、肝淤血肝淤血肿大肿大、下肢水肿下肢水肿第44页,共48页。(3 3)骨骼肌的挤压:)骨骼肌的挤压:肌肉收缩挤压静脉肌肉收缩挤压静脉静脉血向心脏方向回流静脉血向心脏方向回流 +静脉瓣膜的防止倒流静脉瓣膜的防止倒流=肌肉泵肌肉泵。
26、例如:例如:长期站立长期站立+静脉瓣静脉瓣膜的损伤膜的损伤下肢静脉曲下肢静脉曲张。张。立正久站立正久站下肢静脉下肢静脉回心量回心量+精神紧张精神紧张虚脱。虚脱。第45页,共48页。(4 4)呼吸运动:)呼吸运动:静脉回心血量静脉回心血量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右心房+大静脉扩张大静脉扩张胸内负压胸内负压胸廓扩大胸廓扩大吸吸 气气第46页,共48页。(5 5)重力和体位:)重力和体位:直 立 时直 立 时 回 心 血 量回 心 血 量 (约 多 容 纳约 多 容 纳 5 0 0 m l)5 0 0 m l)卧位时下肢静脉回心血量直立卧位时下肢静脉回心血量直立 卧位迅速转为立位卧位迅速转为立位静
27、脉回心血量静脉回心血量 例如:例如:患肢抬高患肢抬高有利于静脉回流,防止水肿有利于静脉回流,防止水肿 心衰取半卧位心衰取半卧位下肢静脉回心血量下肢静脉回心血量 (平卧回心血量平卧回心血量前负荷前负荷肺淤血肺淤血呼吸困难)呼吸困难)久蹲突然站立久蹲突然站立血滞留下肢血滞留下肢静脉回心血量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心心输量输量血压血压脑、视网膜供血不足脑、视网膜供血不足暂时的头晕、昏厥,暂时的头晕、昏厥,视物不清。(体位性低血压)视物不清。(体位性低血压)第47页,共48页。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静脉回心血量静脉回心血量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收缩时收缩时,舒张时,舒张时呼吸运动呼吸运动 吸气时吸气时,呼气时,呼气时体位改变体位改变 立立卧卧,卧,卧立立总结:总结:第48页,共48页。